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庄子·内篇》的孔子形象看庄子的焦虑情结

从《庄子·内篇》的孔子形象看庄子的焦虑情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29807967.html,

从《庄子·内篇》的孔子形象看庄子的焦虑情结

作者:黄艳灵

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3期

摘要:《庄子》内篇中孔子形象多变。其中可以看出庄子对“圣人”孔子思想的欣赏,对“愚人”孔子抗争命运的同情,以及在“学人”孔子的描述中表现出的尊“道”抑“儒”的倾向。无论是对哪一种孔子的塑造,都无不显露出庄子内心深处深深的焦虑情结。

关键词:《庄子·内篇》;“圣人”孔子;“愚人”孔子;“学人”孔子;焦虑情结

《庄子》一书中,有四十多个章节论述到了孔子的言行。《庄子·内篇》中孔子共出现十余次,分布在《齐物论》、《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四篇之中。

孔子的形象在《庄子》中比较复杂,关于其形象的概括与分类,现代庄学研究对此所做的工作已经比较多。霍松林先生在《论、中的孔子形象》、林岗先生在《论庄子晚年悔意》、张宏生《四种先秦子书中的孔子形象》、张岩《由儒而道及道家的代言人——中的孔子形象分析》、马丽娅《试论孔子在中的形象》、罗建新《论对孔子的改塑》、尚建飞《寓言化的孔子形象与庄子哲学命题》等文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庄子》中的孔子有三种形象,分别是儒家的代表、道家的崇拜者、道家的代言人。

本文着眼于《内篇》,在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尝试去解释隐藏在每一形象背后庄子的无限焦虑。

一、“圣人”孔子——现实焦虑

此处的圣人并不是单纯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中的“圣人”,而是替“道”立言之圣人。

《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道出了“心斋”之旨:“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心斋”、“安之若命”之论,看似清静无为、超然物外,但是他的“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已经说明他赞成心有主见,庄子的“达之入于无疵”,则说明“心斋”不是手段,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才是目的。庄子俨然一副老谋深算的政客面孔,正是源于对社会现实的深深焦虑。

换句话说,“圣人”孔子就是庄子本人。“显性庄子”的超然物外形象不需要改变就可以借助“隐性庄子”形象自然的道出。也就是说,其次,“圣人”孔子的话自然被放到了很高的位置,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