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

秦汉绘画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其门类比商周大大丰富,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另外兼有绘画与雕刻于一体的画像石与画像砖,将另行介绍。

秦:时间短,且许多重要绘画、建筑实物经项羽等起义军破坏,留存较少。

宫殿寺观壁画

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壁画。

秦宫四马仪仗壁画遗迹70年代中后期,在今咸阳市东郊窑店镇牛羊村北塬上,先后发现两处绘有壁画的秦宫遗址。其中,画面保存较多的是第三号秦宫遗址一处联结宫殿的长廊,在长32.4米、残高0.2—1.08米的廊道坎墙残垣上,绘着长卷式的车马出行、仪仗人物、楼阙、树木、麦穗等图象;七组车马,皆作四马驾一车的组合形式,马的颜色有枣红、黄、黑之别,仪仗人物服饰有褐、绿、红、白、黑等不同色彩,当属封建贵族礼仪活动的写照。壁画人物形象稍嫌粗犷拙稚,但总体气势颇为煊赫壮观。此外,

第一号秦宫遗址则发现彩绘流云纹及菱格几何纹壁画残块,当是古代宫殿“锦绣被墙”习俗的反映。

墓室壁画

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始皇陵地宫“上具天文”,估计其室顶部绘有天象图壁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秦代的工艺装饰画,如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人物纹漆梳箅,在柄部两面,绘有歌舞、宴饮、角抵、送别等场景,虽然画面很小,但气象雄大,体现了秦代绘画水准。

汉代的绘画遗存就丰富得多了。

汉代宫殿壁画西汉统治者提倡绘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逐渐兴盛。比如鲁恭王刘余营建的鲁灵光殿,壁画内容极为丰富。根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上纪开辟遂古之初,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焕炳可观,黄帝唐虞,轩冕以庸,衣

裳有殊,下及三后,媱妃乱主。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恶以诫世,善以示后”。可见绘画起着相当巨大的教育功能,为当时统治服务。

二次影响巨大的功臣图绘制: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在麒麟阁绘制包括霍光、张安世、赵充国、苏武等11人的功臣图壁画。《论衡·须颂篇》云:“宣帝之时,图画汉列士。或不在于画上者,子孙耻之。何则?父祖不贤,故不画图也。”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功臣图创作,对后来的功臣图绘制具有极其深远影响。

东汉明帝“雅好图画”,绘制宫殿寺观壁画之风尤盛。据《后汉书·马武传》记载,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在洛阳南宫云台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图绘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即绘制了“云台二十八将”。明帝还派遣使臣蔡愔、蔡景赴西域寻求佛法,从月氏偕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携佛经及释迦像东还洛阳,遂于洛阳西门(雍门)外,建立白马寺,寺壁曾绘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此乃中国佛教寺院壁画之

肇始。

东汉郡尉府舍及学堂亦有壁画。《后汉书·蔡邕传》载:灵帝“光和元年,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另据《玉海》记述,汉献帝时所立的成都学,有“益州刺史张收,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与仲尼七十弟子于壁间”。

墓室壁画

西汉墓室壁画以洛阳发现最为重要。卜千秋墓落在洛阳市面粉厂内(现已搬移至古墓博物馆),由20块空心砖砌筑的主室脊顶,绘男墓主持弓乘龙、女墓主捧鸟乘三头凤,在持节方士与仙女的导引下,由仙禽神兽卫护升天的景象,形象活泼生动,勾线流利挺秀,构图繁而不乱,显示出纯熟的绘画技巧。

烧沟61号西汉壁画墓(现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以保存着精美豪放的历史故事画而著称。前室脊顶绘天象;隔墙正面,花砖部位绘四神及傩仪场面,楣额部位绘长卷式的“二桃杀三士”故事(故事载《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春秋时齐国有三勇士,公孙接、

田开疆、古冶子,相国晏婴因他们对自己不尊重,便向齐景公建议定计除掉他们,齐王使人赐三人二个桃子,叫他们论功而食。公孙与田分别讲了各自的功劳,把桃子拿走了。实际上古冶子的功劳更大,两人终于自愧不如,退出桃子而自杀,古冶子认为自己独享桃子而活着,是不仁不义而无勇,也自杀身亡),画面上,齐景公的威严,侍卫们的恭顺,晏婴的机智,三壮士的恃勇寡谋与舍生取义的悲壮举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后室后壁上方,绘长卷式的“鸿门宴”故事:据郭沫若考证,右起二人是军中伙夫,炉左是核心,举角杯者为项羽,后缩者为刘邦,用身体掩护者为项伯。第七人“貌如妇人女子”者为张良,第八为范增,最左为项庄。画面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人物众多,各有不同的性格刻画,赋彩典雅,格调庄重豪放,代表了西汉绘画艺术的成就。

王莽时期壁画墓最流行的壁画题材是日月星象与四神,此乃“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说极度泛滥的产物。

东汉壁画墓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门卒

属吏、车骑出行、男女墓主家居宴饮等新内容,生活气息明显增强。还有描绘庄园坞壁的农牧生产,鼓吹封建道德的圣贤、孝子、列女、义士等历史故事画。日月天象及神禽瑞兽已退居次要地位。代表如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前室左右两壁绘属吏二十余人,布局严谨,形象高大,人物性格鲜明,比例准确,堪称东汉壁画最优秀的代表作。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保存画面超过100平方米,壁画题材非常丰富,有从“举孝廉时”到“使持节护乌桓校尉”的显赫车马仪仗,有繁荣昌盛的城池幕府,有各逞技能的乐舞百戏,有农耕放牧的庄园生产,有繁忙丰盛的苞厨宴饮,还有榜题明确的孝子列女等画面,仿佛是形象的东汉社会生活的缩影。

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绘画作品颇多,因历尽沧桑,遗存极少,正如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所云:“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兼有书籍和书画)。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及董卓之乱,山阳

西迁,图画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所收而西七十余车,遇雨道艰,半皆遗弃。”

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发掘中,出土几幅西汉帛画,有的用作殡仪中的旌幡,表现引魂升天的场面;有的则描绘了迎宾、祭神、健身体操等景象,为研究汉代绘画增添了珍贵的资料。

长沙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东郊,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车大(音代)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坟墓。1972年发掘的1号墓,墓主人是利仓的妻子“辛追”,年约50岁左右。随后发掘的2号、3号墓,墓主人分别为车大侯利仓及其儿子。利仓卒葬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年)或稍后;其子卒葬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辛追卒葬年代则稍晚于其子。

马王堆1号、3号墓的内棺棺盖上,均覆盖着“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2米许,构图基本相同,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伏羲,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飨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阴间)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这两幅帛画,在艺

术处理手法上具有鲜明特色:首先,在构图上,通过穿壁的蛟龙,将人间、地下两部分联成一体,又通过昂扬的龙首与迎候在天门的司阍,构成升天的气氛,使画面的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将墓主画在旌幡中心部位,并且通过跪迎与随从婢仆的衬托,显示出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墓主形象或画成正侧面,或画成五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维妙维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睦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艺术水平。

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长条形西汉帛画,亦属旌幡性质,上部画日、月及仙山琼阁;中部画宴乐,迎宾、纺绩、校武等人间生活;墓主人为一贵族老妪;下部画龙虎等神怪形象。此画用“没骨’与勾勒相结合的方法绘成,反映了汉画技法的多样性。

新莽至东汉的旌幡帛画,呈现出简化趋势。例如甘肃武威磨咀子54号及23号汉墓出土约属新莽时期的绢麻柩铭,上端绘金乌、蟾蜍或金乌、蛟龙为代表的日月,下方则用方正宽博的篆书,写明墓主人的籍贯姓

名,以文字代替繁复的人物画面。54号墓柩铭为“姑臧东乡利居里壶”,23号墓柩铭为“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哭”。

工艺装饰画

秦汉的漆器工艺继三代之后,持续发展,不少器物极为精美。西汉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神怪瑞兽云气纹漆棺,长沙砂子塘西汉墓出土的舞女图与车骑出行图漆奁,画面内容丰富,色彩庄重华丽。江陵凤凰山8号汉墓出土的神怪(禺彊)武士纹漆龟盾,色彩对比强烈,图像颇为醒目等等

西汉漆画亦施于铜器装饰上,例如广西贵县罗泊湾出土铜提梁竹节筒和铜盆,外壁有漆绘的人物校武田猎纹,十分耐人寻味。

东汉的工艺装饰画,以朝鲜平壤南井里(东汉乐浪郡)彩箧冢出土的孝子图漆箧,绘众多人物,彼此顾盼传神,漆画技艺十分熟练,这批漆器系成都、广汉等地所制造。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

一.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的艺术特征,以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汉美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汉代帛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汉绘画在艺术表现上技法古拙而风格鲜明。其总体风格具有质朴、雄浑、鲜明、奔放的特点。汉代绘画力求抓大貌大势,在处理大场面上有独到的长处。为了弥补其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在描摹人物时,往往结合情节气氛,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着力于神情的刻画,使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更重要的是从笔调的轻重疾缓、柔劲坚挺变化中,透露出画家心手相应的律动感,流露出充满中国情调的笔意和神采。在着色上,秦汉画家广泛应用了朱、深红、浅红、黄、土黄、丹黄、青、绿、浅蓝、深黑、浅黑、白等颜色,并且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性能和技巧,掌握了对比调和、清淡浓重色调的运用以及渲染平涂的技法。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体裁在汉代已开先河。 另外汉代绘画在表现动态上如人的舞蹈、云气的动荡和动物的奔驰等方面,都发挥了相当高的水平。 宫殿寺观壁画 汉代帛画 墓室壁画 二.秦汉美术雕塑艺术的艺术特征 主要艺术特点是: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俑像雕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秦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 兵马俑 汉代石刻 中国美术简史 姓名:赵蓉 班级:美术学13-2班 学号:1

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论文

xx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 xx兵马石刻俑艺术特征: 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加上一个未建成的,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尽管在咸阳、徐州、武威也先后有汉代兵马俑群的出土,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是无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 暂且不论它规模的宏大、编排的精细,就从艺术角度看,它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陶俑一般身高 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陶马一般身长2米,通高 1."7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如此大规模的陶马群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个突破。其次是它的传神。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对陶马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炼概括的塑造手法便将一匹匹战马刻画得形象和生动。除了马头的塑造较为细腻多变化以外,四肢与胸部都用大写意的夸张手法,棱角分明,肌腱隆凸,臀部浑圆,腰部微凹,显得强健有力。没有过

秦汉雕塑考试资料

秦汉雕塑艺术 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此历史阶段,雕塑是王权与政治的有力工具,成了宣扬帝王将相的功绩、美化宫殿园陵的重要方式。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国家的财力与人力高度集中,因此秦汉雕塑在规模与数量上远远超越前代,有些甚至在今天都是无法达到的。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铸像及工艺装饰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的建树,现分类择要介绍如下: 威武雄壮的秦代陶塑兵马俑 秦始皇陵座落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其营建经过日:“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垣外的临潼西杨村南边,约当东陵道之北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呈长方形的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巷道栉比相间布局,东端设开阔的前厅;巷道与前厅部分,整齐有序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高的陶塑兵马俩,按其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余件。这项重大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第二、三号坑的规模较小,另发现了尚未建成的四号坑。二号坑于九四年三月一日开始发掘,出土了六件彩绘俑,也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地保护了整尊的彩绘秦俑。 这是一个完整的军队编制体系,再现了当年战无不胜的秦军风采。从各坑的结构形制及所藏兵马俑的装备情况来看,一号坑象征以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是统领一、二号坑的军事指挥部。还发现了四号坑,尚未完工,应该是属于中军。它们是秦代军阵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躏、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秦俑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对于细节的处理也别具匠心,仔细观看,如面形,目、甲、国字形较多,申、由字较少,包括传统八种面形,别外象发髻、胡须、带钩等都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关于秦俑的制作,至今还存在许多不解之处。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皇陵东南角又发现一面积近七百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经试掘,在大约九平方米的范围内出土陶俑十一件,造型奇异,初步确定为反映秦代宫廷娱乐竞技的百戏俑。 简洁生动的两汉陶俑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亦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其生前地位与权力。其大宗者,业已发现三批: 第一批,1950年在咸阳东郊狼家沟汉惠帝安陵第11号陪葬墓的从葬沟中,发现数十件陶塑彩绘武士俑,分射击俑和步兵俩两类;射击俑作昂首侧身、举臂投射状,姿态极为生动。 第二批,1965年秋在咸阳杨家湾汉墓从葬坑中,出土骑兵俩500多件,步兵俑l 800多件。骑兵俑(图49)通高68厘米,步兵俑高44—48厘米,多数敷彩,造型洗练,神态威武,装备精良,反映了文、景时期国力增强,骑兵壮大的概貌。 第三批,1984年冬在江苏徐州狮子山西麓发现三座长条形兵马俑坑,揭示出数以千计的陶塑兵马俑。以一号坑为例,南北宽2米许,东西长约28米;兵马俑排列成密集的多路纵队,一律面向西方,立俑高42厘米,跪坐俑高25—28厘米,皆戴头盔,穿战袍,弓弩手背箭壶,步卒作持械状,神态机警肃穆,气势咄咄逼人,展示了西汉前期某代楚王拥兵逞骄的面貌。 西汉陶塑侍女俑,以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以西安自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济南无雕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伎陶俩盘,则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而见称。总的看来,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 东汉陶塑题材扩大,形象愈加生动传神。河南陕县刘家渠和浙川县出土附有众多部曲家兵的陶水榭,反映了豪强地主惶恐不安的心态:广东佛山石圩出土陶水田模型,表现了东汉农夫插秧运肥的辛勤劳作。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坐式)和陴县出土的立式说唱俑,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维妙维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两汉的陶塑动物,例如陕西兴平马嵬坡出土的西汉釉陶狗及陶马,广州大元岗出土的西汉陶卧牛,四川乐山斑竹湾出土的东汉陶马驹,河南辉县百泉出土的东汉陶母子羊等,部是极富生活情趣的优秀遗巡例。 深沉雄大的汉代石刻

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_黄三胜

学术论坛 美术学ART EDUCATION 2013 / 12 14218世纪,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在法国兴起,很快席卷欧洲。它兴起于路易十四(1643~1715年)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 十五(1715~1774年)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 “路易十五式”。Rococo一词是从法语 rocaille演变而来,原是指 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后来指以贝壳、岩石为装 饰特色的风格。洛可可风格受到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很大,虽保留了其一些特 性,但缺乏巴洛克风格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洛可可风格强调精美柔软的气氛并大量使用光线,贝壳、卷曲的草茎、花朵、 藤蔓成了最常用的装饰元素。洛可可艺术是当时宫廷贵族精神生活 的新宠,并带动了普通阶层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这种新的 艺术样式最初表现在家具、建筑与室内装饰上,很快又延伸到绘 画、雕塑和其他领域,带来巨大的风格样式变化。 一、洛可可艺术与绘画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构图经常离开中心,以使其充满活泼与轻 盈,减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庄重、沉稳与典雅。人物则不停运动, 或者跳舞、或者卷曲、或者转身,总之,要制造大量曲线、弧线, 使画面结构变得生动、复杂。画面色调轻淡、柔和,充满悦目的光 线,使空气中弥漫着薄雾般的柔淡气氛,还有牛奶浸润般滑腻、通 透。为了合适地表现这些情景,画家们经常选择室外的、田园的、 森林的贵族式恋爱、游乐题材,尽情地展现他们的才华和想象力。 华托(1684—1721年)的《发舟西苔岛》,是18世纪绘画表现 恋爱情景的著名例子。画中人物穿着华丽,在明亮的天空下,穿过 森林,向神秘、浪漫的目的地——爱情之岛进发,享受恋爱的激情 与快乐。画面展现了一幕盛大的爱情歌剧,远方云烟浩渺,爱情岛 若隐若现,人们沉浸在对甜蜜的爱情仙岛的向往中。画面用“S” 形和“C”形的线条和柔和的明暗建立起结构,交织运动的人物显 隐在这些弧线和光影中,充满了浪漫、神秘、缥缈、空灵的味道。 布歇(1703—1770年)是法国洛可可艺术特征最充分的体现者,他 的作品里弥漫了路易十五时代的审美趣味。他创作了《欧罗巴被 劫》《浴后的狄安娜》《伯格丽特夫人像》等,他的作品多以神话 中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形象生动,人物略有矫揉造作,带有情欲的 风雅,肉体刻画宛如玫瑰色的瓷土,充满脂粉味道。弗拉戈纳尔 (1732—1806年)的作品《秋千》,描绘了银行家和漂亮的情妇在 花园嬉戏,画面大量由“S”形和“C”形曲线组成,色彩艳丽明 快,情绪轻佻。整体观看法国的洛可可绘画,均体现了相似的画面 结构手法、表现方法和审美特点,其题材很多是打情骂俏、游戏做 乐,人物则柔媚轻佻、盛装风雅。 与法国相比,英国的洛可可稍显含蓄,人物表现比较矜持孤 傲,并不时伴有某些社会伦理的说教。这种差异,可能如同法国史 学家兼批评家丹纳(1828—1893年)所说,源自欧洲南北地域差别 以及由此导致的民族性格、审美、行为不同,他在《艺术哲学》一 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地域、气候、物产等对北欧、南欧民族各方面造 成的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除了上述以外,还涉及文学、宗教信 仰、哲学、艺术、法律、伦理、道德等。英国洛可可代表画家荷加斯(1697—1764年)创作了《卖虾女》《文明结婚》,关注社会真实生活,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为了利益进行灵肉交易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予以讽刺和谴责。庚斯博罗(1727—1788年)在英国绘画史上有突破性的成就,他受洛可可艺术的影响,勤奋钻研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迷恋风景,热爱人物,善于把风景和人物融入到一个画面。他笔下的人物比例被拉长,即使男性也加以女性化,用色轻快、明丽、细腻,但不失英国人特有的矜持和高傲。二、洛可可艺术与雕塑17世纪凡尔赛宫集中了法国最优秀的雕塑家,他们建立了路易十四时代宏大庄严的风格,这为后来的洛可可时期雕塑奠定了重要基础。法尔科内(1716—1791年)是洛可可风格在雕塑上的代表,他的作品纤巧、秀丽、妩媚,人物犹如肌肤圆润的仙女,他为人物塑造柔润且小而尖的手和脚,这些成为了他作品的标志。他的《音乐》《冬》受到蓬巴杜夫人的喜爱,让他的雕塑事业更加顺利,成为了雕塑工场的负责人。法尔科内甚至觉得大理石材料也无法表达圆润的美,还用塞维尔瓷器车间辅助制作,为君王的宫室创作更好的装饰品。帕儒(1730—1809年)继承了法尔科内的风格,他将少女的秀美和激情、神魂飘荡的姿态表现得十分传神。克洛迪欧(1738—1814年)非常擅长表现妩媚肉感、奔放不羁的女性形象,他还制作了很多击鼓起舞的林妖、小爱神及女酒神之类嬉戏的场景。乌东(1741—1828年)将雕塑的表现性进行了推进,他善于表现精神和生命,他雕塑的狄安娜宛如无拘无束的活泼少女。他还雕塑了一批神采飞扬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米拉波、伏尔泰、华盛顿、富兰克林等,其中尤以《伏尔泰坐像》为代表,思想家微微前倾,神经质地按着椅把,双眼智慧而狡黠,极为传神。洛可可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的欧洲,尽管浮华做作,缺少对力量的赞颂与感受,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风格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它用愉快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代替了以往宗教画中殉难的痛苦,从对宗教和神的凝望转向对真实生活的关注,在反映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这一点上,洛可可向前迈出了可贵的一大步。洛可可艺术继承了巴洛克艺术风格,并与时代结合,形成历史舞台上一股浓厚的柔媚之风,尽管只经历半个世纪就宣告结束,但其风格仍然影响久远,并且直接刺激了18世纪后期、19世纪的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参考文献:[1]温尼?海德?米奈.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与文化[M].孙小金,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3]汤麟.外国美术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责任编辑:张斐然)洛可可艺术时期的绘画和雕塑◆ 黄三胜 【内容摘要】文章从洛可可艺术思潮与绘画和雕塑的关系着手,分析其表 现形式及风格特色,并对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进行辨析和评价。 【关键词】洛可可艺术 风格 绘画 雕塑

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成因

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成因 摘要:秦兵马俑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写实的,精细而准确,结构严谨,注重写实,极尽人工之美;汉兵马俑艺术表现手法则是夸张变形的, 注重神彩,粗犷夸张,大气且简练,有如浑然天。二者的艺术风格差异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根源在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兵马俑;风格;政治制度;文化 艺术源于生活。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它总是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艺术本身就是时代文化精神的反映,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蕴含着该时代的独特文化精神。秦汉雕塑艺术是秦汉时代历史文化的一种鲜明的文化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并塑造着秦汉时代的灵魂。 秦汉是统一的国家处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时的艺术富于内在生命力的精神,焕发刚健豪迈之美。在这大一统时期相同的时代风格中以兵马俑为例,可以发现其具体上的不同风格变化:汉俑天真任性,感人至深,外朴内美。它的美,是简约概括的美,是天真烂漫的美。与汉兵马俑相反,秦皇陵兵马俑写实重于想象,写形重于传神,理智多于热情,记忆性多于审美性,客观描写的准确性多于主观发挥的自由性,表现了秦人高超的写实能力和超然凌人的时代风格。 就其艺术风格的差异性而言,我们应更多地从历史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最高统治着性格上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差异性的根源所在。 一、政治制度的差异 秦的政治严苛,束缚了很多艺术思潮。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首创了“皇帝”名号,以表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皇帝制度不仅是称号专有的问题,还有相应的后宫制度、外戚制度、官宦制度,以及一大套繁琐的礼仪制度和严格的服御制度等等,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自商鞅变法之后,法家文化严谨刚烈厚重就渗入秦国人的血脉之中,和后来的朝代相比秦人锁了一份拘谨严肃,少了一份自由奔放的激情。 汉朝以仁孝治国,举孝廉,而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汉武帝时三公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被削弱,到东汉尚书台在决策中起了更大的作用;丞相制度旁落。汉武,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再设十三部刺史,加强了皇权和对地方的控制。横扫匈奴强边固防。击退匈奴边疆安定,民族自信心的高扬,所以这一时期强盛的国力,人们生活富足和谐。因此雕塑风格非写实,浪漫气味和古拙的气势相结合,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整体性的气势,不太注重细节,有着由楚文化继承而来的天真狂放的现实和幻想交织的浪漫主义。开通西域,异地风情大量涌入,别添了另一番情趣。 二、经济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差异 政治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又是广义的文化。 秦始皇的经济政策: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第二,统一度量衡;第三,统一货币;第四,统一车轨、驰道汉。秦在统一六国在征服各诸侯国的过程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和艺术品及工匠,所以它在人才物力上具备了艺术融会、升华的条件。秦朝财多实力雄厚而且人力物力都是掠夺来的,所以形成了秦始皇浪费无度的个性。所以使由始皇主持的大型雕塑兵马俑极为浩大。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第一,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第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第三,算缗和告缗。经济得到超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汉武帝采取的政策是复苏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 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 表达之高度。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 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 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 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唐工宋巧”。 (1)唐代 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山水画:五代至宋初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画家为山水画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基本完善了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笔法——皴法的探索和总结,在擦、染方面, 也有不用程度的创造与突破。 北宋的山水画充分发挥了各种皴染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那种宏大的把握能力发展 到极致,在北宋画家李成与范宽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花鸟画: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并形成流派的重要时期。宫廷画院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花鸟画开山鼻祖黄筌,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有着高妙的写实技巧。 五代南唐金陵布衣徐熙。独创“落墨法”,为后世“没骨法”开创先河。“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是院体花鸟的代表作品。“院体画”精美豪华,雅致细腻。人物画:五代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周文矩,为人物画描写现实生活做出开拓性贡献。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古代历史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该图以手卷的形式展示出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与民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中国古代石雕历程之秦汉石雕 秦代的石雕 秦代的著名石雕,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有新刻于咸阳横桥的古力士孟贲石像;修 始皇骊山陵曾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不过我 们从上述的迹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首先,大型的人体石雕创作是 发轫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园的艺术装饰。后来这种人体和兽形的巨型石雕,还发展 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另外,建始皇陵还“发北山石椁”,这样,将石雕技 术应用于凿刻贵族和富豪纷纷仿效的先例。可见,秦代石雕艺术的确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 短暂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瞬。 众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观,然而,我们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艺术中,尚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写实风格。石雕的形体要么是粗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却具有 整体的和谐感;要么,它就是精雕细琢的图案装饰风格,犹如工艺品,或为两者的融合, 尤其是线刻和浮雕形式,它们实质上成了留存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这在下面汉代石雕艺 术的丰富考古发现中将得到充分的证实。 汉代的石雕 经历过秦末农民战争的腥风血雨,一切歌颂强权和英雄主义的赞歌不复回响,汉初人 民在昔日巍峨的皇宫废墟上开始医治百年战争的创伤。“文景之治”的汉初,实行无为而 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所以没有产生什么惊世骇俗的石雕杰作。至汉武帝时,国力大盛,经 济复苏繁荣,也给沉寂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此,石雕创作犹如雨后春笋,层出 不穷。可以说,两汉拓石雕艺术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后世的石雕创 作基础也是在这一时期基本奠定的。 汉代石雕艺术应用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它有大型纪念雕像,有园林装饰雕塑、各种丧 葬明器、画像石、墓室雕刻以及各种石雕工艺品。各种形式的石刻建筑也是汉代首创。 汉代石雕的新创造,首先见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当时,武帝大肆兴修皇家园林??上林苑,并于苑中昆明池东西两岸,按左牵牛、或织女的形式,设置石刻人像。现在这对石人 像仍然留存。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汉昆明池石刻”与先秦石雕,以至汉代人物陶塑的共性, 采用简括抽象、变形夸张的手法,传达出气韵生动和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因而汉代的著 名大型石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这些石雕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以其粗朴雄浑的气势,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艺 术爱好者和游人。其艺术魅力在于他们主要是采用了“因势象形”的抽象技法,简括而又 传神地表现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这种象征风格显然与秦俑的表现手法迥异,却使我

雕塑艺术对绘画的影响与作用

雕塑艺术对绘画的影响与作用 雕塑和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两者却有自己的不同形态、艺术特征、表现手法等。但是雕塑艺术对绘画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首先雕塑和绘画有各自的内涵。雕塑艺术,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 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由于它占有三度(长、 宽、高)空间,因此亦名“空间艺术”。也有称之为“视 觉艺术”或“触觉艺术”的。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 媒介的。在三维立体空间中塑造艺术形象,与其他的造型 艺术不同,它只能表现一个瞬间的动作和神态(右图:兵 马俑),不像戏剧、文学、电影等能够描写整个情节的发 展过程和人物性格的形成等。雕塑主要以形象本身来表达 它的主题思想,给人以一种直接的、强烈的印象,从而引 起观众的共鸣或联想。 而绘画艺术,则是用笔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物、墙壁等表面上画图或作其他可视的形象,绘出的图或画。是 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绘 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绘 画的本质可以是自然及具像派的、影像绘画、抽象画、 有叙事性质的、象征主义、情感的或政治性质的。历 史上有一大部分的绘画被灵性主题及概念所主导,这 些绘画形式由陶器上的神话角色到西斯廷教堂的内壁 及天花板上的圣经故事场景都有,它们会透过人类身 体本身去表达灵性的主题(右图:圣母与子)。 雕塑与绘画不同之处在于:绘画是平面的,从一个 固定的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它占有的是二维空间,利用透视、虚实给人以三维空间感觉。而雕塑却不是,它占有的是三维空间。以圆雕为例,它是立体的、直观的、占有空间的、有重量的、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比绘画真实感强,它必须使观众四面八方都能看到,是用立体的没有特定背景的实体来反映生活的。 绘画可以借助背景环境及鲜艳的色彩来烘托渲染主 题(如右:最后的审判),而圆雕主要是用精练、概 括的形象,极少的道具来反映主题,用立体的形象、 内在的精神面貌来感染人。而浮雕有一定的灵活性, 它可以运用较多的背景和道具,而且丰富的光影效果 也能增加浮雕的表现力。 雕塑和绘画各有自己的艺术特征。在中世纪的欧洲, 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 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 前,绘画模仿得越真实,技术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 每个画家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的画家风格不同,也有不同的价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不在于造型是否写实,而在于传神写照,笔墨线条的流转飞动,呈现出磅礴的张力和气势。这一独特的气质与秦汉时期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以及地域风格、多民族共存所形成的多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题记 四百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转变时期,经过多次的兴衰变迁,典章制度、思想理论、文化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秦始皇统治时期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禁设私学,信奉法家思想,用律令强行统治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有的文化建设都为大一统服务。汉代初期吸取秦灭亡的经验与教训,盛行道家思想,使百姓得以休生养息,也使先秦的各家学说得以重新传播。同时,南方楚文化与先秦北方文化的汇合,对汉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到了汉武帝时期,为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从而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使其成为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基石。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了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时出现了两汉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的高潮。在融合战国时代美术成就的基础上,秦汉时期城市建设、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等美术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 马王堆的西汉帛画,秦汉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石雕和陶俑等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理想,其艺术风格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豪情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这是秦汉绘画所达到的高度与具有永恒性魅力之所在。 秦代绘画遗存不多,迄今尚未发现墓室壁画,主要是秦咸阳宫的壁画残片、画像砖和漆绘作品。其中绘有长卷式的车马出行图,七组车马皆作四马架一车的组合形式,马与人物的衣饰着有不同颜色。除此之外,还绘有楼阙、树木、麦穗等图像,大多是墨笔线描的造型,比较简略。秦汉时期的漆绘艺术在楚国漆器的工艺传统上,把更多的绘画成分加入图案中,从而增添了叙事性。漆绘的色彩对比极强,乌黑发亮的底色上绘制浓厚的彩色,使原来精彩的构图设计更具运动感。漆绘在汉代也很流行,由私人和官府工场两方面同时经营。 西汉统治者提倡画为政教服务,宫殿壁画与墓室壁画逐渐兴起。汉代逐步从前代的装饰风格中有所突破,向图像再现的方面发展。它在线描的基础上积累起勾画立体形象的能力,并运用平涂为主的色彩,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汉画的质地各不相同,包括帛画、壁画、漆绘和汉代特别盛行的画像石、画像砖,都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西汉绘画可以用长沙马王堆相利仓妻子墓出土的帛画和漆绘作代表。马王堆一号利仓之妻和三号利仓之子的墓中,各有一件“T”形帛画。汉代称之为“非衣”又作“飞衣”,是送葬出殡时用的“魂幡”,最后覆盖在内棺上。它们的内容相同,一号墓帛画绘制更为精美。画面分为上中下三层,描绘天庭、人世和冥界,三界的描绘相互独立彼此关联,靠的是龙和其他神话动物的穿插配置,其主题是引魂升天。上段绘有日、月、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中段绘有墓主人出行、宴饮等人间生活。下段绘有神怪、龙、蛇、鱼、龟等生物。三号墓帛画用平涂的色块面积很大,接近漆绘,绘制相对简略,但它的人物面部处理与一号墓的全侧面老妇人像不一样;利仓之子的脸相用3/4侧面画出,使以往在楚帛画和战国铜器人物纹样的图案式处理转到绘画式的面相表现, 展开了再现对象的探索过程。帛画中物体形象都用墨笔勾画,轮廓十分清晰,这是楚帛的表现手法,也是整个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基础。西汉的帛画在技术上更进了一层,创造了重彩式,重彩的颜色有矿物与植物两种。西汉帛画以矿物颜色为主,因此保存了原来的色彩效果,重彩的画法以原色平涂为主,调和的间色不多,所以色彩对比强烈,这和漆绘的配色相通。 秦汉时期厚葬墓室壁画比较普遍,墓室壁画的制作方式,根据各地墓室的结构材料而有所区别。多数墓室壁画是用砖券构成,一般的就直接在砖壁上作画,如密县打虎亭汉墓;讲究的则先打磨砖面,使之平整,再敷上 白灰浆,画工就在上面用毛笔勾画着色,其线描风格受隶书笔法的影响较大创作壁画,如望都汉墓。以刻凿方式制成的画像石和用模压焙制的画像砖,在汉画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它们的质地和制作方式可知,

绘画和雕塑的要区别的辩证比较

绘画和雕塑的主要区别的辩证比较 说起绘画和雕塑,在我们生活中还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广场上,城市中,甚至学校,私人住宅,都会有自己的绘画和雕塑,它涉及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最近,街道上非常流行的三维立体画,让人看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是绘画界的一个新的进步。绘画和雕塑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绘画模仿的非常真实,而且技术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它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它的参与者的数量同样的为数众多。看到一幅画时,鉴赏家有时已经说不清楚画的是什么,但一定能说出是谁画的,因为每个画家都发展了自己的不同的独特的风格,也有不同的价值。以绘画的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将它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也可以按技法的工细与粗放等,将它再分为不同的种类。绘画是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艺术的传达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绘画艺术一方面偏重客观,偏重对于对象的客观再现;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

主题表现,这两者使绘画更为个性化了。 雕塑是以立体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捏造,具有一定的寓意,象征或者形象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它使用各种的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有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也可分为很多种类,比如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圆雕,浮雕,透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雕塑在西方古代时期的很长时间里,主要是为图腾,魔法和宗教服务的。神庙,大洋洲中著名的巨大石像等都是著名的例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雕塑在其中不断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文化艺术的一次再生,也是雕塑艺术的一次再生,“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 绘画和雕塑都是属于造型艺术,基本特征都是造型性,是艺术的两种表现手法。简单的说,绘画是我们在空白的纸上一点点描绘出来,做加法,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而雕塑是把一整块东西一点点去掉,做减法,比如《大卫》《宙斯》等。绘画是在二维的空间中去虚拟三维空间的假象,而雕塑则是直接真实的在有深度的空间中去驾驭形象。当然,绘画和雕塑是有着基本的相同点的,它们都是运用一定

秦汉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美术 (221 BC——公元220年) [知识点提示]: (一)秦俑艺术;(二)西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三)西汉帛画;(四)两汉墓室壁画;(五)画像石、砖艺术。 [重、难点提示]: 介绍秦汉美术的繁荣与发展,秦汉在雕塑艺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秦俑艺术和两汉大型的纪念碑式的石刻造像);汉代绘画在种类、题材、内容上的丰富和艺术上的新风格。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美术概况 一、历史文化背景: 1.历史概况: a.秦:(BC221—BC206) 西汉:(BC206—公元8年) 新莽:(公元9—24年) 新汉:(公元25—220年) b.秦汉时期的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强大、富庶、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最为繁荣的 国家之一,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东汉班超出关经营,以及在交通上起重大作用的“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思想: 以“儒”为主,以“道”为辅,佛教自西汉后期已传入中国,东汉时代已为少数统治者支持和信仰,但无显著影响。 两汉时代的社会思想表现不外是:一者尊君、一统、伦常之说支配人心;一者神仙方士之说盛行,谶纬学说盛行。 形成以儒、释、道三家哲学相结合的中国哲学的主要根基思想 二、社会思潮对美术的影响 三、美术发展的概况: 1.突出成就: a.秦汉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等,美术的各方面,都得到飞跃的发展,体现了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富于创造活力的时代特征,对民族美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三国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美术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b.建筑:都城及宫殿、坛庙、苑囿、住宅以至陵墓等建筑类型,已形成中国建筑一整套有异于世界其它各系建筑的艺术表现手法。 c.雕塑:秦始皇兵马俑、两汉大型石刻造像艺术、汉俑等雕塑类型,气势雄浑、真实生动、充分运用了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交织的艺术表现手法。 d.绘画:马王堆的西汉帛画、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石、砖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理想。 d.工艺美术:分工细致、种类繁多、制作精美、青铜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丝织工艺等成就辉煌、蜚声中外。 书法艺术:各种书体已基本臻于完备,玺印篆刻艺术也很发达。 2.题材内容: a.表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奢侈享乐的生活。 b.祈求长寿升仙和神仙世界的表达。 c.表彰功臣、烈女、贞妇、孝子、贤妃、忠勇侠义之士、古圣先贤之类的人物故事。 3.艺术风格: a.简朴雄浑、奔放有力,展示了奋发向上、满怀自豪感以及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精神。 b.这个时期在美术创作中已着力神情的生动刻划和动态情节的明确表达,同时也往往注意抓取动人的细节,并适当运用夸张的手法。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 秦汉时代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突飞猛进、成就辉煌、风格奔放沉雄、影响深远的发展阶段。就文献记载和现在已发现的事物资料来看,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大体可分为: ①宫殿、坛庙、苑囿、陵墓前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塑。 ②用于砌筑及装饰墓室、石祠、石阙的画像石、砖。 ③用于殉葬的陶、石、木、金属雕塑的人物和动物(俑) ④中原地区汉族与边远各民族的实用工艺装饰性雕塑等。 一、秦俑艺术: 自1974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距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地方发现大型陶兵马俑后,才真正揭开秦代雕塑艺术的宝库,填补了秦代雕塑乃至美术史的空白。 1.形制结构: a.现已发现的三个俑坑,均为地下土木结构建筑,坑底铺青砖,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从 葬兵马俑约八千件,已出土一千多件,从形制来看,是按当时的左、中、右军制安排的一个统一完整、威武雄壮的军阵构图。

极少主义绘画与雕塑_费菁

世界建筑1/1998 作者单位:中国旅美工程学会收稿日期:1997年6月 极少主义 绘画与雕塑 费菁 摘要:植根于现代主义沃土的战后艺术,是战前已有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化发展,而不是革命性的创造发明。在一贯强调个性的同时,艺术家们又总是想放弃这样的特权,将自己沉浸于科技之中,似乎在从事科学实验而不是艺术创作。这些特点在极少主义艺术特别是绘画和雕塑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通过对几位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本文简要回顾了极少主义的起源、演变、构成、制作工艺特点以及理论探讨,并简述极少主义在其它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Abstrace:Roofed in Modernism,Post -w ar art in general have been recognizable as the extreme expression of existing ideas rather than new invent ion.While individuality was constant l y em p hasized b y artists and critics alike,artist also w anted t o abandon this previlege and em brace technology by imitat ing t he procedure of science.Minim alist Art,especially minim alist Painting and Sculpture,serves as a great exam ple.This essay is a brief review of M inimalist Art,its ori g in,develo p m ent,characteristics in com p osition and craftsmanship,t heoretical issues,as well as its reflect ions in other fields of art.关键词:极少主义艺术,极少主义绘画和雕塑,非关联构图,系列化,非表现和非参照,自在客体,简化和抛弃 Key words:M inimalist Art ,Minim alist Painting and Sculpt ure,Nonrelat ional Com pos-i tion,Seriealization,Nonrepresentational and Nonreferential,Objecthood,Reduction and Re j ection 回顾20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特别是那些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都不过各领风骚若干年。然而,从80年代后期到今天,曾活跃于60年代的极少主义,再次在艺术市场中焕发出活力,大有第二次青春的劲头。极少主义艺术作品,跟大多现代艺术作品一样,没有古典艺术中那么多宗教和人文故事好讲,表面看可能枯燥些,其中许多奥妙又都浓缩在极其简洁的外观形式中。对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却不啻是另一种过瘾。跟着感觉走,把极少主义在其它领域的反映搁在后面,先说纯艺术,极少主义绘画和雕塑。 一、极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0世纪的艺术和设计是机器文明的产物。迅猛发展的工业化,科学技术和商业文化,取代大自然和古典人文传统,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重要创作源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劫,现代艺术不可能不发生 变化。由此引发的,倒不是视觉艺术和设计领域的革命,而是对战前已奠定基础或曾 初露端倪的许多艺术思想和创作手法的极端化发展。 粗略地讲,极少主义艺术,说的是美国60年代,特别在纽约,出现的抽象几何绘画和雕塑。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是直角、矩形或正立方体,创作手段极为简约。它是对兴盛于50年代,以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反对那种追求个人表现的夸张过火行为。极少主义艺术家追求形式创造,但摒弃任何具体的内容、反映和联想。 评论家约翰 贝罗在1967年的一篇文章中,比较精确地概括了极少主义艺术: 极少(m inimal)一词好象暗示极少主义中缺少艺术,其实不然。 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相比,极少主义艺术中最少或似乎最少的是手段,而不是作品中的艺术。 马尔维奇和杜尚对极少主义艺术家影响很大。前者认为,艺术品不非要本身丰富多彩才算具有丰富的含义。而后者独创 无聊(borin g ) 艺术,摒弃传统艺术媒介,索取现成的、非正宗的材料(found object),直 79 建筑与艺术

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特点的比较

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艺术特点的比较 摘要: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大发展和大转折的两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不可或缺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秦兵马俑、汉霍去病墓石刻,还是魏晋时期的陵墓造像,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雕塑多姿多彩的一面。然而他们不仅有着中国雕塑所共有的特点而且也各自有着其所具有的时代特征。 关键字:秦汉雕塑魏晋雕塑佛教造像石窟造像 中国雕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我国东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独立的雕塑作品。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我国古代雕塑的门类和种类不断扩大,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直接影响和制约艺术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文化、哲学思想与宗教,特别是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的思想,直接影响和牵引着我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方向,以致于我国古代的艺术重心也直接倾向于工艺美术。而中国古代雕塑与政治制度、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的关系和联系就更为凸显。丧葬、宗教祭祀、佛教造像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的主要载体。秦汉时期在祭器(明器)、礼器、纪念性、仪卫性雕塑的应用,帝陵仪卫性雕塑,从最初的地上大型陵墓雕塑,再到后来地下部分的陪葬品陶俑,均见证了我国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兴盛。使我国古代雕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留下了许多惊人之作。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不断发展的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秦王朝,不但统一了国家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 了货币以及文字等。使文化和艺术都得以融合和发展,也正因此使秦王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汉承秦制,吸取前朝教训,前后维持了四百年之久,建立起了一个大的帝国。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雕塑在继承先秦雕塑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高峰。“艺术是时代社会意识和生活意识的反应”。秦汉时期的统治者生前生活奢豪,不惜动用劳力大兴土兴建宫苑,以彰显王权威严,宣扬统一功业;而且大修陵寝,希望死后仍能像以前一样尊享荣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物力的集中,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美术的快速发展同样创造了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