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市场营销学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学内容

1.市场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交换和流通的领域;是商品供求关系

的总和;是指对某种产品有需要和购买能力的人们

2.市场=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需求)

3.市场营销:为了创造达到个人和机构目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理念、产品、和服务构思、

定价、促销和配销的过程

4.市场营销的内容:人类的各种需求和欲望是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市场交换是市场营销只能

的核心;市场营销的交换职能不断发展变化

5.国际市场营销: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送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的市场经营活动

过程

6.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国际市场容量大,竞争激烈;经营复杂;手段多变;风险大;难度大

7.国际市场营销的各个阶段:出口营销阶段;跨国国际营销阶段;全球营销阶段

8.全球营销的市场观念:是指在当今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突破国家、(地域)的界限,通过对技术、资源、资产、合作等方式,生产出最完整的产品去满足世界市场各国消费者的需要。

9.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生产国际化;国际贸易重要性空前增长;生活与消费方式趋同化;世界无形商品贸易越显重要;生产经营跨国公司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各国经济差距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10.世界市场分类:1.按地理位置分;2.按经济发展水平分;3.按国际经济联盟分;4.按出口商品类别及商品分类

11.企业国际化经营:1.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集中反应在商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劳务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等方面,企业国际化经营就是以商品国际化为核心,全方位的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2.商品国际化(一是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二是商品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地位);3.技术国际化(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偿转移);4.服务国际化(要素性劳务跟非要素性劳务);5.资本国际化(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的趋势)

12.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换”;市场观念即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市场营销战略包括目标市场(企业所确定的作为经营对象的某些特定需要的顾客群)和市场营销组合(企业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而加以组合的可控制因素,即4P);市场化细分(根绝消费者需求特点、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消费者的宗地市场划分为若干种类分片市场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其期望能满足自己需要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13.国际市场环境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四个方面

14.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类型:1.自给自足型;2.原料出口型;3.工业化过程中的;4.工业化经济国家

15.国家基本的经济特征:1.自然资源2.地形3.气候4.基础设施5.商业基础服务能力6.城市化7.通货膨胀率8.外国投资状况

16.国际经济联盟的分类:1.自由贸易区;2.关税同盟;3.共同市场或经济共同体

17.国际经济联盟组织对市场营销的重大影响:1.创造了新的营销机会;2.增加了竞争的激烈程度;3.增加了市场的负责性;4.改变了市场壁垒的结构

18.文化是人类只是、信仰、艺术、道德、习俗及后天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的总和;包括:1.物质文化;2.语言;3.教育(文化及传统的传播过程,也包括技能、思想和态度的传播过程);4.宗教(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5.价值观与态度;6.社会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属关系所形成的团体)

19.物质文化的评估:1.经济基础设施的状况;2.财务基本条件;3.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能力与水平;4.行业中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程度

20.国外市场教育水平对营销的影响:1.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2.受教育状况决定了当地人力资源的基础水平;3.教育水平是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

21.国际营销中宗教信仰的重要性:1.宗教节假日造成季节性消费浪潮;2.宗教禁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3.可称为一个国家或市场细分化的重要依据

22.价值观与态度对市场营销的影响:1.时间观念;2.对变革的态度;3.财富观;4.风险意识;

5.习俗

23.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参与者(集团消费者);2.管理者(通过经济法令的制定来管理和干预经济)

24.政治风险:1.没收、征用与国有化;2涉外经贸管制(外汇管制,进口限制,税收管制,价格管制,劳工问题)

25.与国际营销有关的国内法律:1.出口控制(出口国控制;出口产品控制;出口价格控制);

2.外汇管理;反托拉斯法

26.国际法系可分为:成文法系和习惯法系

27.国际商业纠纷的解决途径:友好协商;诉讼;仲裁

28.国际上的仲裁机构有巴黎的国际商会仲裁院,华盛顿的国际开发银行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纽约的美国仲裁协会,日本的国际商会,伦敦仲裁院等

29.信息工作的重要性:1.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2.信息优势控制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工具;3.信息搜集、处理和分析研究的复杂性;4.每个企业都有本身特有的问题

30.国际市场信息工作的特点:1.企业所掌握的国际市场信息,范围更广,内容更为复杂;

2.从事国际经营的企业,必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财力,才能取得较充分可信的信息;

3.各国在政治、经济、特别是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

31.信息的特征:知识性;扩延性;继承性;反馈功能;创新性;时效性

32.国际市场信息系统:1.内部记录系统;2.市场情报系统;3.国际市场研究;4.市场运筹学系统

33.市场研究的任务:有系统、有目的地开发、整理和分析有关国际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提供企业作决策依据

34.市场研究的类型:1.探索性研究;2.描述性研究;3.因果性研究;4.预测性研究

35.国际市场调研的步骤:1.确定课题与目标;2.确定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信息来源;3.从第二手资料收集信息;4.现场调查,一手资料的手机;5.资料整理与分析,并作出总结

36.二手资料的作用:1.为现场研究提供准备;2.代替现场调研;3.弥补现场研究之不足

37.二手资料的来源:国际组织发行资料;地区性组织发行的资料;各国政府发行的资料;其他国外机构发行资料

38.市场调查的方法: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39.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非随机抽样)与概率抽样(随机抽样)

40.国际市场需求估测的方法:1.多因素指标法;2.类推法;3.比较分析法;4.回归分析法;

5.时间序列分析法(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趋势法)

41.国际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对于国际进程较为长期的总结打算及其实施的原则意见,对于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也是你定短期或年度国际营销策略的根据

42.国际营销战略的基本类型:国际化程度(分国际化战略、多国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市场扩展与定位(集中化战略、区域集中化战略、、市场集中化战略、多元化战略);竞争战略(产品竞争战略、市场经挣战略、企业形象战略)

43.市场营销战略是企业在未来某个时间要达到的营销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要采取的行动方案

44.国际营销战略规划的制定步骤:环境分析;确定目标;确定营销战略与目标市场;确定财务预算;市场营销组合的确定与管理;评价与控制

45.目标市场是企业所选定作为营销对象的具有某些特定需要的消费者群体

46.目标市场的条件:1.目标市场应具有一定的容量及购买力;2.企业有能力与目标市场上现有的竞争者相抗衡;3.有或可以顺利地建立分销渠道,使产品或服务能正常的进入市场;

4.目标市场需求变化的方向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政策与能力相适应;

5.企业有可能对目标市场建立有效的市场调研的信息网络

47.市场细分:企业按照某种标准将市场(消费者)划分为若干个群体,每一个群体构成一个子市场,不同的子市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48.国际市场宏观细分的步骤:1.确定细分标准;2.按照分类标准,将所有具有共同特点的国家或地区划分为一组,构成一个子市场;3.了解每组需求对企业资源条件的要求;4.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分析适当的子市场;5.综合评估,选择最容易进入的子市场

49.市场微观细分的标准:1.消费品市场的细分标准(人口统计;社会经济;地理;心理;行为);2.工业品市场的西恩标准(用户地理位置、用户性质和行业类别、用户规模)

50.微观细分的要求:1.可衡量性;2.可接近性;3.足量性;4.可实施性

51.目标营销: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

52.目标营销的策略:1.无差异性营销策略;2.差异性营销策略;3.集中性营销策略

53.制定产品(市场打入)策略的要素:1.目标产品(市场)的选择;2.目标市场的对象和任务;3.目标市场的打入模式的选择;4.目标市场的市场营销计划;5.国际营销的控制系统

54.打入国际市场的模式:出口打入模式(间接出口,直接代理商,直接分公司);合同打入模式(许可证贸易,特许,技术转让,劳务合作,合同制造);投资打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

55.整体产品概念中的产品:产品核心层(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产品的有形特征层(消费者能直接观察到的、反映产品内在和外部质量的部分特征);产品的附加利益层(供应产品时伴随的各种服务)

56.新产品分类:1.企业型新产品(现有产品、改进产品、变型产品、多样化产品);2.市场型新产品;3.技术型新产品;4.宏观控制型新产品

57.产品生命周期概念:产品从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过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58.产品组合: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产品项目和产品线的总称;产品线:一组相近或相似的产品项目;产品组合广度: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线数目;产品组合深度:产品线中产品项目的数目的平均数

59.产品组合的分析决策方法:波士顿矩阵分析;GE矩阵分析

60.产品差异化的两种形式:1.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为产品增添新的功能和效用,是之与竞争产品产生显著差异;2.在基本不改变产品性能和效用的基础上,改变产品的非物质特性,使之具有符合消费者期望,为消费者使用产品着想,吸引消费者的特性

61.产品多样化:1.同心多样化(以一种产品为核心,不断开发和生产类似核心产品的策略;为新产品开发界定了基本方向;便于利用现有的生产设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组织原材料供应和上产过程相对简单;市场开拓方面能利用现存的渠道和环节;弱点是企业的发展与行业的兴衰联系十分紧密,一旦行业衰退,企业将面临全面打击);2.纵向一体化(企业以核心产品为基础,向前或向后方向扩展生产经营范围的策略;有助于企业加快发展进程,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得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缺点,开发难度加大,所需资金较多);3.符合多样化(企业不断开发和增加与现有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不同产品可以相互提供支援,通过向不同市场提供不同产品来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但是更容易是企业快速膨胀,提高管理上的难度,对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2.产品多样化与产品差异化本质上的不同:产品差异化意味着统一市场的细分化,本质上是统一产品在某些特性上与标准化产品产生差异,而不是进入新的异质市场;产品多样化则要求企业开发生产与原有产品异质的产品,进入心的异质市场

63.新产品开发的基本特征:1.涉及面广;2.影响因素多

64.新产品开发的基本程序:制定新产品战略;新产品组织;新产品构思;新产品评价;新产品的商业化;

65.技术开发的任务:将构思转化为样品或原型,形成新产品物质形态;生产开发是将样品或原型经过中试变为批量生产的产品

66.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原因:1.没有真正搞懂市场需求;2.所开发的产品性能欠佳;3.信息沟通过程有误,未将新产品的使用价值清晰地告知潜在的消费者

67.新产品活动的目标:发展目标(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市场目标(相对竞争力或竞争潜力);特殊目标

68.新产品战略的一般模式:保持地位战略;革新战略;冒险战略

69.新产品开发模式:消费者驱动模式;竞争驱动模式;技术驱动模式

70.企业市场营销的类型:市场渗透(现产品----现市场);市场开发(新产品----新市场);产品开发(新产品----现市场);多种经营(新产品----新市场)

71.国际产品营销战略:1.产品扩展----促销扩展;2.产品扩展----促销适应;3.产品适应----促销扩展;4.产品适应----促销适应;5.产品创新

72.商标的功能:1.对生产经营来说,利用商标注册的方式取得法律保护,保持产品的质量特征;便于企业订货,分类管理,市场追踪调查;吸引消费者;2.对消费者而言,代表着产品的质量性能,便于选择购买;提高购物效率;吸引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3.从社会角度观察: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可增加社会技术革新的比重;可提供更多的有关产品和采购的信息,提高全社会的采购效率

73.包装的功能:1.保护产品;2.提供方便;3.美化产品;3.推销产品

74.包装策略:一致性;再使用包装;附赠品包装;组合包装

75.选择产品附加服务要素的目的:1.通过尽可能地适应顾客要求而扩大销售量;2.在同类产品竞争中运用差异化策略保持或增强竞争地位

76.技术:制造一种产品、采用一种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所涉及的系列知识

77.技术的内容:1.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2.有关运用一项生产工艺的系统知识;3.有关一种专门服务的系统知识

78.技术转移:是技术的传播和交流,是人类社会生产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产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有偿的技术转移叫技术贸易,包括工业产权技术、非工业产权技术、与上述两种有关的专门服务

79.技术贸易的特点:1.技术贸易是在技术所有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发生的;2.技术商品可以进行多次转让交易;3.技术贸易的当时双方通常是“同行”;4.技术贸易谈判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复杂和广泛;5.技术贸易是当事双方较长期的合作过程;6.技术贸易的当事者无重复购买和销售的行为

80.国际间的技术市场的发展的作用:1.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加快世界生产力的发展;2.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有形商品交换的发展;3.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4.对国际商品贸易的格局和流向会产生重大影响

81.许可贸易:交易双方以签订技术使用许可协议的形式所进行的技术贸易,是技术贸易最主要的形式

82.许可协议的内容:1.协议双方的名称、法定地址、签约地点以及双方订立该项合同的目的和愿望等;2.对协议中一些名词、术语含义的明确认识及规定;3.许可协议的范围;4.关于专利和商标的专门条款;5.价格条款;6.支付条款;7.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条款;8.技术资料交付,侵犯权利和保密条款;9,税务条款;10.不可抗力条款;11.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合同使用法律;12.合同生效与其他

83.许可协议的类型:1.独占许可协议;2.排他许可协议;3.普通许可协议;4.可转让许可协议;5.交叉许可协议

84.合作生产:某一项产品或某一个工程项目,由双方或多方企业格子承担其中某些部分、部件的生产来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的工业合作方式

85.合作生产与合作研究的主要特点:1.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实体之间建立在协议或合同基础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关系应体现等价有偿和平等自愿的原则;2.合作的当事各方旨在生产过程或研究过程中才发生权利义务关系,它与其他的生产关系不一样,一般不参与项目的筹资和建厂等;3.合作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主要表现在相互交换技术、劳务和生产成果上,这一点与补偿贸易的性质很相似;4.合作生产和研究其实质是社会化的专业分工,通过合作,实现技术转让和传播,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86.补偿贸易:技术输出方提供制造某种产品的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或零部件、技术服务,在一段时间内,由输入方用进口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产品或所得的收益偿付输出方的技术与设备价款的贸易方式

87.补偿贸易的特点:1.具有易货贸易的性质;2.具有延期付款的性质

88.补偿贸易可分为直接补偿(产品返销,即让对方直接用共引进设备和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去偿付出让方的技术和设备费用)、间接补偿(综合补偿,特征是设备和技术的出让方按达成的协议在一定时期内接受对方一定数量的商品作为补偿,但这些商品并非该供方提供的设备所直接生产的,即用间接的产品来偿付设备、技术的价款)、部分补偿(技术受让方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价款,部分以直接或间接产品偿还,部分以现汇挥着贷款偿还

89.特许专营协议的类型:1.特许经营产品销售;2.特许经营某种或某些服务项目;3.综合性特许经营

90.国际技术转让的动机:1.缺乏利用技术的能力;2.挖掘其他市场的潜力;3.获得充分的报偿;4.对等地获得别的技术;5.适应特定的市场环境;6.有利于产业技术标准化

91.国际技术转让的战略:1.延长技术生命周期战略;2.扩大技术效用战略;3.寻找出路战略

92.政府对国际技术转让进行管理的原因:1.本国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2.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3.扶助国内企业,防止外国商业歧视;4.政治方面的考虑

93.技术商品的特点:1.技术商品在价值决定上具有单一性;2.由技术价格的单一性可能产生技术商品的垄断性,在市场交易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3.技术商品具有可多次出售的特点,这也导致了技术价格难以准确地量化

94.技术的价格构成:1.直接转让费用;2.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补偿价值;3.市场机会的损失的补偿价值;4.技术转让赋税

95.技术商品的计价同支付方式:1.统包价格;2.提成价格;3.固定与提成相结合的价格

96.服务商品的特点:1.生产与消费紧密结合;2.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转移分离;3.提供活劳动与货币的交换

97.服务商品市场的内容:1.从一国的国境向任何其他国的国境内提供服务;2.从一国的国境内向任何其他过的服务消费和提供的服务;3.一国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国境内提供的服务;4.通过一国向任何其它国境内存在的人或物提供的服务

98.国际服务市场的形成与迅速发展的原因:1.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2.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3.世界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奠定了服务业国际化基础;4.国际旅游也蓬勃发展

99.国际服务市场的发展趋势: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国际服务市场发展不平衡3.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项目全面增长;4.国际服务贸易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100.中国国际服务市场发展状况:1.国际服务业已奠定初级基础;2.国内服务市场更加开放;

3.服务也不发达,结构不平衡,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

101.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透明度原则;3.市场准入原则;4.乘人员则;5.国民待遇原则;6.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原则

102.我国国际服务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有----旅游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银行与保险业、远洋运输、专业性服务;近期可开拓的目标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入市场、专业性服务市场;海洋运输服务市场;其他国际服务市场

103.跨国公司是在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国家投入和拥有可实际控制的经营资产,长期从事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组织

104.跨国公司的经营特点:1.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经营手段;2.经营组织地域配置的分散性;

3.经营环境的跨体制性;

4.公司内部文化的多样性;

5.内部贸易与外部贸易并存

105.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1.间接投资输出的主要是货币资本,通常表现为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而对外直接投资则不仅限于输出货币资本,通常是包括机器设备、技术、管理知识和资金等能构成有机生产手段的“一揽子”要素资本;2.间接投资者知识凭借对投入资本的所有权来取得利益,不再保持对资本使用的控制权;而直接投资者不仅保持对资本的所有权,还有掌握资本运用的控制权

106.跨国公司经营面临的跨体制环境的特点:1.强制性;2.差异性;3.体制变化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新

107.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指我国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的营利性经济活动

108.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的特点:1.跨国经营的主题是在我国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2.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即使同联合国较为宽泛的跨国公司经营的界定也有一定差距

109.我国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1.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代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方式;

2.当代科技革命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3.地区集团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4.服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110.跨国公司市场竞争战略的类型:1.市场领导者战略(扩大总需求量或市场规模;维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2.市场挑战者战略(创新战略,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空缺定位战略,兼并战略);3.市场追随者战略(在重要的发达国家市场紧跟领导者的产品政策、价格政策和营销行为;在领导者企业不注意,或不感兴趣的某国市场竭力扩大经营活动;注意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4.市场后起者战略(游击进攻、迂回进攻、蚕食战略、渗透战略)

111.收购方式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迅速进入市场;有利于扩大产品经营范围;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取得被收购企业的特产;有利于市场竞争;有利于资金融通;有利于廉价购买资产);缺点(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评估困难;失败率高;企业规模和地址不易符合收购者要求;原有的契约或传统关系的束缚)

112.不同市场竞争战略类型下的营销策略:1.市场领导者的营销策略(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策略,相对稳定化的价格策略,专业化和高空制度的销售渠道策略,标准化的促销策略);

2.市场挑战者的营销策略(产品差异化和创新策略,渗透式的竞争定价策略;销售渠道和促销创新策略);

3.市场追随者的营销策略(在产品上实行模仿和集中化发展的策略,在定价上实行“随行就市”的策略;十分重视市场细分化);

4.市场后起者的营销策略(拳头产品策略,目标市场集中化策略,借用与创建并举的销售渠道策略;创立形象的促销和公关策略)

113.决定和影响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的主要因素:1节约市场交易成本;2.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禀赋优势,保重中间产品的低成本供给;3.保护技术秘密,巩固竞争优势;4.有利于调整经营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实现竞争战略目标

114.转移价格:同一跨国公司组织系统内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或分公司彼此之间进行内部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115.转移价格的特点和作用:1.逃避税收,使整个公司纳税最小化;2.避免或减少各种经济及政治风险;3.实行经营资源的全球调整,支持子公司争夺市场,加强其竞争力;4.在合资经营条件下,保证本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116.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1.定价基础选择(一种是以内在成本为基础的转移价格体系,另一种是以外部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转移价格体系);2.定价水平的选择(低价转移定价和高价转移定价)

117.跨国公司运用转移价格的限制因素:1.各国政府的政策和态度;2.跨国公司内部管理的困难和矛盾

118.国际商品价格形成的原因:1.商品交换价值和商品使用价值的统一;2.供求关系;3.价格弹性;4.国家宏观调控

119.影响商品价格需求曲线的因素:社会人口数量及其构成;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商品替代可能性;相关商品的价格水平;消费方式与时尚

120.商品价格供给曲线的影响因素:商品供给者的数量与规模;生产技术与成本状况;市场竞争或垄断情况

121.价格弹性:价格变动引起供求量的变化程度,也是价格供求量变化的灵敏程度;可分为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供给弹性

122.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1.成本因素;2.市场供求与竞争;3.税收与关税;4.货币与汇率;5.通货膨胀;6.中间商环节;7.公司集团价格协议;8.政府干预

123.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要类型:1.国家垄断价格;2.以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经营为代表的国际垄断价格;3.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124.定价目标是指企业要达到的要价目的;定价目标有:利润目标、市场目标、竞争目标125.投资回报率=(总投资额_D_Dd______

126.定价程序:1.选择定价目标;2.测定需求;3.预测成本;4.分析竞争者的反应;5.选择定价方法;6.确定最佳价格

127.国际市场商品单价:表明商品的每一计量单位的价格金额,以及表明买卖双方责任划分的综合概念

128.价格术语:又称贸易条件,指用一个缩略语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买卖双方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承担的费用与风险,以及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界限

129.国际市场定价方法与策略:1.成本导向;2.需求导向;3.市场导向;4.心理导向

130.成本导向定价:以产品成本为基础,加上预期利润,结合销售量等有关情况,确定价格水平,是企业最基本最普遍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加成(在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比例的目标利润)与边际成本定价法(计算每个单位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的固定成本和目标利润,并结合销售量变化情况)

131.单位产品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销售量

132.边际成本定价的意义:1.可分析不同销售量条件下的成本基础,为企业提供一定利润的最低价格;2.在一定成本、利润的基础上,确定产品价格水平;3.结合不同销量、利润和价格变化情况,确定最佳价格

133.企业可采用的定价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盈亏平衡定价法;3.目标利润定价法;

4.边际贡献定价法

134.需求弹性定价法: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原理,分析在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下,采取提价或降价的定价策略,以刺激需求变化,保证定价目标的实现

135.市场竞争导向定价:1.薄利多销定价;2.随行就市定价;3.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法;4.差别对待定价;5.竞争投标

136.心理导向定价包括:声望定价法或期望价值定价;整数定价法;尾数定价法

137.促销:促进销售,企业向消费者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劝说他们购买的各项活动;包括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及公共关系

138.国际促销的作用:1.提供信息情报;2.扩大产品需求,加速流通;3.突出产品特点,建立产品形象;4.稳定销售

139.国际市场促销策略的制定:1.决定促销在国际营销中的强度;2.识别目标受众;3.提出购买建议;4.决定最优促销组合;5.促销信息有效表达

140.广告:企业支付一定费用,通过特定媒介向市场传播信息,以促销产品或劳务的方式

141.广告定位策略:功效定位;品质定位;价格定位;市场定位;心理印象定位;观念定位

142.国际信息开发:信息主题的确定;广告文案的撰写;情景的策划安排;图像画面的设计

143.广告标准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相同的广告策略,相同的广告信息和创意,以及尽可能相同的媒介;优点是:减少费用,便于集中管理;广告多样化是指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做不同的广告

144.国际广告媒介的选择:印刷媒介;试听媒介;直邮广告;户外广告

145.媒介决策时考虑的因素:1.媒介的国际性;2.媒介的可获性;3.覆盖范围;4.费用;5.

质量

146.国际推销管理职能:1.对公司总部为基地的出口推销人员的管理;2.对以国外市场为基地的推销人员的管理;3.对国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所属的推销人员的管理。

147.营业推广:不属于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的那些销售推广活动,旨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或促进与中间商达成交易;包括: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活动,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活动

148.公共关系:也叫公众关系,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适应环境,争取社会公众的了解、信任、支持和合作,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而采取的有计划的行动

149.国际公共关系常见的活动:编写新闻;举办记者招待会;散发宣传资料;策划企业领导人的演讲或报告;制造新闻事件;社会捐助活动;维系和矫正性活动

150.公共关系活动实施时应注意的内容:1.公关活动的针对性;2.市场国公众对公司所在国已经形成的印象的影响;3.公关活动组织的问题;4.市场国政府的规定

151.销售渠道:1.是商品流通的途径;2.沟通更需要中间商的努力;3.销售渠道的畅通是商品所有权的转换;4.反映了商品实体的运动

152.销售渠道的主要流程:实体流程、所有权流程、付款流程、信息流程、促销流程

153.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结构:商品从一个国家的生产企业流向国外最终消费者或用户的流程,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必须必须经过的途径以及相应设置的中间机构

154.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特点:1.商品流通渠道长;2.国际市场中间商的功能各异;3.社会文化习俗影响中间商经营方式

155.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类型:1.北美和西欧:消费品渠道----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资料渠道----生产者工业用户;生产者制造商代理人工业用户;生产者经销商工业用户;生产商代理商经销商工业用户;批发商业主要有三类:商人批发商、地阿里批发商、制造商的分销机构和销售办事处;2.日本的销售渠道:基本模式是生产者总批发商行业批发商专业批发商区域性批发商地方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用户;主要特点:流通批发业多,不同功能的中间商具有多层次的特点;零售业的规模小,零散,且密度高;日本占主导地位的是贸易商社,大体有综合商社、专业商社、中小贸易商社之分;3.中东国家:主要有两种销售渠道----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和用户;代理商或进口分销商佣金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用户;代理商或进口分销商的经营特点:进口的产品常常限于某一特定的牌号,并对该特别牌号的产品保有充足的库存;以稳定的价格和尽可能大的范围把货物供应给各个批发商;向作为主要顾客的批发商提供购货信贷

156.销售渠道联合趋势:纵向(公司系统、管理系统、契约系统);横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公司联合起来争取新的销售市场)

157.国内中间商;设在生产企业本国,从国内基地提供营销服务;包括出口商、出口代理商、出口佣金商、生产企业自设出口机构

158.出口商:经营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在本国市场上购买商品再卖给国外买主的贸易商;包括出口行;国际贸易公司;出口直运批发商;国外买主设在出口过得常驻采购商

159.出口代理商:不以自己名义向本国企业购进货物,只接受买主的委托,不拥有产品所有权,在规定的条件下代委托人向国外市场销售,收取佣金;包括:出口经营商;厂商出口代理人;国际经纪人;

160.经销商:实际拥有商品所有权的中间商;包括:经销人;贩货商;进口批发商;批发商与零售商

161.影响国际市场销售渠道决策的因素:1.产品因素(单价、体积和重量、易腐性和易毁性、产品的技术性和服务的要求、新产品);2.环境因素(法法例的限制、经济环境)3.市场因素(消费者的数量和分布状况、销售量大小、潜在顾客的数量、消费者购买频率、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竞争者的渠道);4.出口企业的条件(信誉与资金、企业的销售能力、企业控制渠道的愿望、经济效益大小)

162.国际市场营销渠道的决策:1.确定国际市场销售渠道的目标;2.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方式的选择决策;3.选择国际市场中间商的决策

163.对中间商的考核标准:1.中间商的经济实力;2.中间商的专业条件;3.中间商的经营管理能力;4.中间商的信誉;5.中间商的合作态度

164.国际销售渠道中的矛盾:生产企业与中间商的矛盾;中间商之间的矛盾

165.国际市场营销渠道的改进策略:1.增减渠道中的个别中间商;2.增减某一销售渠道;3.改进整个渠道

国际市场营销学内容

1.市场微观经济学的概念: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交换和流通的领域;是商品供求关系 的总和;是指对某种产品有需要和购买能力的人们 2.市场=消费者+购买力+购买欲望(需求) 3.市场营销:为了创造达到个人和机构目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理念、产品、和服务构思、 定价、促销和配销的过程 4.市场营销的内容:人类的各种需求和欲望是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市场交换是市场营销只能 的核心;市场营销的交换职能不断发展变化 5.国际市场营销: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送往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的市场经营活动 过程 6.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国际市场容量大,竞争激烈;经营复杂;手段多变;风险大;难度大 7.国际市场营销的各个阶段:出口营销阶段;跨国国际营销阶段;全球营销阶段 8.全球营销的市场观念:是指在当今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突破国家、(地域)的界限,通过对技术、资源、资产、合作等方式,生产出最完整的产品去满足世界市场各国消费者的需要。 9.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生产国际化;国际贸易重要性空前增长;生活与消费方式趋同化;世界无形商品贸易越显重要;生产经营跨国公司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各国经济差距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加强 10.世界市场分类:1.按地理位置分;2.按经济发展水平分;3.按国际经济联盟分;4.按出口商品类别及商品分类 11.企业国际化经营:1.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生产与交换市场的国际化,集中反应在商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劳务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等方面,企业国际化经营就是以商品国际化为核心,全方位的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2.商品国际化(一是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二是商品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地位);3.技术国际化(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偿转移);4.服务国际化(要素性劳务跟非要素性劳务);5.资本国际化(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的趋势) 12.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是“交换”;市场观念即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思想;市场营销战略包括目标市场(企业所确定的作为经营对象的某些特定需要的顾客群)和市场营销组合(企业为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而加以组合的可控制因素,即4P);市场化细分(根绝消费者需求特点、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消费者的宗地市场划分为若干种类分片市场的过程);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其期望能满足自己需要时所表现出的行为) 13.国际市场环境包括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四个方面

8国际市场营销学全面笔记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学导论国际市场营销学得定义 国际市场营销学就是一门研究以国外客户需求为中心,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得国际企业经营销售管理得科学.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人们把市场销售学得基本原理应用到跨国经营活动中,经过总结、加工、整理,形成国际市场营销学理论。 国际市场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得关系国际市场营销学就是市场营销学得分支学科,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际市场营销学就是市场营销学得主要联系 1理论基础相同,二者得理论基础都就是经济学。2经营理念相同,二者都就是以市场理念为指导原则,把满足消费者得需求作为企业得中心任务。3市场边界得扩大。从市场边界瞧,国际市场营销学就是国内市场营销市场范围得延伸与扩大。 、国际市场营销学就是市场营销学得主要区别 (1)国际市场环境更加复杂。 (2)国际市场营销面临更多得不确定因素.主要包括产品总需求量得不确定性、消费者需求特性得不确定性、竞争者所采取得竞争策略得不确定性、产品价格得不确定性、促销媒介得不确定性以及分销渠道得不确定性等。 (3)国际市场营销方案更多样化. (4)国际市场营销得难度更大。一就是国际营销具有更高得风险;二就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三就是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得人才缺乏.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得关系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得联系 国际贸易活动发生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之前.跨国公司得出现,并成为开展国际营销得主力军。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得区别 1经营得主体不同。前者得活动主体就是企业,后者得活动主体就是国家.2商品流通得形态不同。前者得流通形态多种多样,后者得流通形态就是跨越国界型得。3经营动力与行为动机不同。4评价经济效益得得信息来源不同.前者来源主要就是企业得账户及有关记录;后者得主要来源就是国家得国际收支平衡表。5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得作业流程比国际贸易更复杂。国际市场营销学得特点 1研究范围具有国际性。2研究内容具有经验性。3研究结论具有很强得应用性。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得动因 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促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2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以延长其产品得生命周期。3国际市场需求潜力大,机会多。(国际市场得三大构成要素:人口、购买欲望与购买力。)4对低成本得追求。主要方法有:利用当地得优惠政策;利用廉价得劳动力与原材料;利用低运费、低关税与较少得配额管制;利用与产品销售市场得地理位置接近得有利条件,或者利用与产品销售市场同在一个区域经济组织中得有利条件。5东道国丰富与廉价得资源得吸引.(包括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矿藏.)6本国政府得支持与鼓励。(支持鼓励得政策主要有:减税与退税得税收优惠政策;低息贷款、担保贷款;出口价格补贴;为企业提供咨询、信息等配套服务;下放进出口自主权等.)7东道国市场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得吸引。国际市场营销得演进 1国内营销阶段。2出口营销阶段。3国际市场营销阶段。4多国营销阶段。5全球营销阶段。国际市场营销学得研究对象 国际市场营销学得研究对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国际市场需求、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国际市场营销规律。其中国际市场营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就是研究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得竞争规律(竞争模式表现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二就是二就是研究国际市场上产品发展变化规律;三就是研究国际市场产品生命周期规律。国际市场营销学得研究内容主要有: 1对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得研究。主要研究国际政治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点

1.市场营销:(P1)是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利润而进行的一切与市场有关的经营和销售活动。 2.文化适应:(P41)是指企业的决策要适应社会的文化特点。对国际营销来说,文化适应就要求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充分考虑目标市场上的文化特点,使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会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禁忌等,而且能比竞争对手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取得竞争优势。 3.自我参照准则:(P41)企业经营人员无意识地参照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4.市场细分:(P153) 是指企业按照某种标准将市场上的顾客划分成若干个顾客群,每一个顾客群构成一个子市场,不同的子市场之间,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5.目标营销:(P171) 是指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相应地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 6.整体产品:(P235)是指购买者需要得到的各种有形的利益和无形的满足感。三部分构成: 1)核心部分---顾客需求的中心内容(顾客得到的根本利益) 2)有形部分---产品的实体外观、包装、牌号、款式、规格、质量等(商标、品牌、设计、样式) 3)附加部分---顾客希望得到的附加利益,如送货、安装、保证等服务(备用零件、培训、维修保养、其他服务) 7.促销:(P330) 是促进销售的简称,是指企业将本企业及产品的心细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和用户,促进其了解、信赖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8.人员推销:(P364) 是指企业派出推销人员或委托,雇佣当地或它国的推销人员向顾客和潜在顾客面对面地介绍和宣传产品,以期促进产品的销售。 1.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关系:(P2) 国际营销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的跨国界转移(进出口),只要营销决策具有“跨国”性质,其营销活动也就属于国际营销的范畴。 2.国际营销与全球营销的关系:(P4) 国际营销概念比全球营销更广,它不只是全球营销之前的一个初级阶段;而全球营销却是国际营销的最高阶段。 3.国际营销观念的类型:(P5) 市场延伸观念(本国市场策略在国际市场的延伸)、多国市场观念(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同等重要)、全球市场观念(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是没有区别的)5.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方式:(P14)出口、许可贸易、国外销售办事处或营销子公司、国外生产和营销 6.文化环境的构成:语言与教育、宗教与社会组织、美学观念与价值观念 7.文化变迁对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P44)文化变迁迫使企业改变营销,使决策适应新的文化特点; 文化变迁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营销机会,因为文化的变迁标志着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8.国际营销经济环境的构成:(51) 1)世界经济:或称国际经济,主要指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 2)国别经济:在研究某一国的经济环境时,主要研究其市场规模和经济特性两大类因素。 9.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52)人口、消费模式、收入 明确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营销调研计划、执行调研计划、分析解释调研结果并撰写调研报告。 14.国际营销决策的类型:(P111) 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市场选择决策、进入方式决策、营销组合决策、资源配置决策 16.国际市场细分的整体概念:(P153)宏观细分:世界上有众多的国家,企业究竟进入哪个(或哪些)市场最有利?这就需要根据某种标准(如经济、文化、地理等)把整个市场分成若干子市场,每一个子市场具有基本相同的营销环境。企业可以选择某一组或某几个国家作为目标市场。这种含义的国际市场细分称为宏观细分。 微观细分:企业进入某一国外市场后,将发现该国的顾客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企业不可能满足该国所有顾客的需求,而只能将其细分为若干子市场,满足一个或几个子市场的需求,这种含义上的国际细分叫做微观细分,也叫一国之内的细分。 17.市场细分的作用:(P156) 有利于发掘新的市场机会;有利于针对目标市场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有利于企业扬长避短,获得竞争优势。 18.企业进入目标国家时可采用的战略:(P164)(要懂得区分) 逐个进入策略与同时进入策略、集中策略与多元化策略、先发制人战略、正面进攻战略、迂回战略 19.子市场有效的条件:(P170)可衡量性、可接近性、足量性、可实施性 20.目标营销的三种策略:无差异营销策略、差异化营销策略、集中化营销策略 21.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

名词解释 国际市场营销:指在一国以上把企业生产的商品或劳务引导到消费者或用户中去的经营活动。 文化适应:指企业在制定国际营销决策时,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国的文化特点,使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但不触犯当地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而且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取得竞争优势。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政治风险:是外汇风险的一种形式,属于非汇率风险。它是指由于东道国或投资所在国国内政治环境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发生改变而给外国企业或投资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创造需求观念:是以技术革新为契机,去挖掘消费者无法意识到的消费需求,开发出新产品去创造、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并形成企业特定的市场。 物质自然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总会。 国际市场营销调研:是指企业运用科学的发放,有目的地,系统地搜集,记录一切与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信息,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把握目标市场的变化规律,为国际市场的营销提供可靠的依据。 文案调研:是指从各种文书档案中检索出有用的信息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确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一种以收集第二手资料为主的调研方式。 国际市场细分: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国际市场细分为若干需求不同的子市场,其中任何一个子市场中的消费者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特征,企业可以在这些子市场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为其国际目标市场。 集中营销战略:是指企业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个有限的子市场上。 无差异营销战略:是指在一个国家实行大量营销战略,它在所有的目标市场上使用相同的营销组合。 差异性营销战略:是指一种复杂的目标市场战略,是企业选择俩个或俩个以上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组合,以分别适应各个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间接出口:是指企业使用本国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不使用本国中间商,但可以使用目标国家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购买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从而对该企业具有经营上的控制权的投资方式。 间接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其资本购买公司债券、金融债券或公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以预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由于其投资形式主要是购买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因此也被称为证券投资。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有效途径,使总成本降低,以建立一种不败的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 重点集中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将经营重点集中在市场或产品的某一部分。这种战略的特点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

国际市场营销学重点

2、名词解释: The Global Market Segmentation:may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groups or subnational level who are likely to exhibit similar buying behavior. 企业按照一定的细分标准,把整个国际市场细分为若干个需求不同的子市场。 Targeting is the act of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identified group and then selecting one or more of them as the prospects with the highest potentials . Positioning means finding way to fix the product in the minds of potential buyers in the target market by devising the appropriate marketing mix.. 就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群体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 Strategy:the direction and scope of organization in the long term ,is to achie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the 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configuration of its internal resources in the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s and organization owners企业为了其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而对资源运用所作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与部署。 Differentiation:when a firm product has an actual or perceived uniqueness in a broad market , it is said to have a differentiation advantage . 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 A product is anything that can be offered to a market for attention , acquisition , use , or consumption that might satisfy a want or need . 为留意、获取、使用和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而提供的一切东西。 Brand :A name 、term 、sign 、symbol or desig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m which is intended to identify the goods or service of one seller or a group of seller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those of competitors .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某个名称、术语、记号、符号、设计,或以上组合,旨在标志某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使其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Economic 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is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roduct or services of homogeneous type and quality on a worldwide basis . 向全球市场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Knowledge-based economy :Referring to the economy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oth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 Warren.T.keegan:culture is the way of living built up by a group of human beings that are transmitt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文化是一代一代的一个群体所有生活方式的总和,也就是思维、观念、价值、象征。 Undifferentiated marketing strategy :It involves creating marketing mix—product.Price .

国际市场营销复习资料整理

国际市场营销复习资料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导论 1、全球商务趋势 (1)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的迅速成长 (2)互联网和其他全球媒介模糊了传统国界 (3)管理全球资源和环境的需求 (4)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品牌的竞技场 2、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 国际市场营销就是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通过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获得价值回报、进而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过程。 3、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不同 相同点: (1)任务相同(物质交换) (2)目的相同(获取利润) (3)手段相同(营销手段) 不同点: (1)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平面与立体 (2)国内营销者与国际营销者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同 (3)市场营销方案的差异 (4)对营销人员的能力结构要求不同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任务 1、营销决策因素 在公司资源允许的前提下,营销管理者可以调整营销组合,综合运用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因素,满足顾客需求并获利。 调整营销组合适应不可控因素的结果直接决定企业国际营销的成果。 2、国内环境因素 首先,一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决策对企业的国际营销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次,国内经济形势是另一个国内不可控的重要变量,对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第三,国内竞争对国际营销者的任务也会有深刻的影响。 3、国外环境因素 由于政治气候、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和其他文化变量等方面的差异,一种营销战略在一个国家可能效果显著,而在另一个国家则可能行不通。 二、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阶段 1.非直接对外营销阶段 企业的产品是在其对国外市场一无所知的情形下销售到国外市场的,这往往是国内贸易公司或者外国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商主动找上门来购买产品然后销售给国外客户。 虽然外国购买者不请自来的定单常常会激起一些企业对国际销售的兴趣,但它们并没有做出更多的营销努力,只是一种被动的出口,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营销。 2.非经常性对外销售阶段 生产水平和需求的变化所产生的暂时过剩会导致非经常性的对外销售。由于这种过剩是暂时的,因此,只是在有货的时候才对外销售,当国内需求增加,吸收了过剩,对外销售活动就会停止。 在此阶段,企业还远没有意识到国外客户越来越倾向于寻求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因而企业在组织结构和产品设计上很少调整。 3.经常性对外营销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开始尝试雇用国内外的中间商,或者在重要的外国市场拥有自己的销售力量或销售子公司。 并随着海外需求的增加,企业开始加强针对外国市场的生产能力,并调整产品以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开始依赖对外销售额和利润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国际营销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主动全面参与国际营销活动,在更广泛的国际范围内寻求市场,有计划地将产品销往许多国外市场,企业日渐成为跨国营销公司。 5.全球营销阶段 在全球营销阶段,最深刻的变化是企业的市场导向及其营销战略计划。在这一阶段,企业将包括国内市场在内的全球市场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国家间市场需求的同质性制定全球营销战略,通过营销组合的全球标准化使收益最大化。企业组织机构、资金来源、生产和营销等都从全球角度出发。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点整理

1企业为何要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与威胁交换; 国外市场可能比国内有更多的利润机会; 获取更广泛的顾客基础以实现规模经济; 追随客户进入国际市场; 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以降低风险; 2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3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差异 市场环境复杂 市场竞争激烈 交易障碍增多 营销风险增大 4国际营销的主要文化障碍 国际营销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最重要的文化障碍主要有二: 自我参照标准,即无意识地参照个人的文化价值观、经验和知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民族中心主义即认为自己的文化和公司最清楚应该如何做事。 自我参照标准和民族中心主义可能使国际企业意识不到文化差异的存在或其重要性,影响公司对在国内设计的国外市场营销组合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5 建立跨文化分析框架 第一步:按照本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X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 第二步:通过向目标市场国人士咨询,按照该国文化特征、习惯或规X定义经营问题或目标,但不进行价值判断; 第三步:分离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仔细分析自我参照标准是如何使问题复杂化的; 第四步:在没有自我参照标准影响的情况下,重新定义问题,并解决问题,谋求最佳经营目标。 6国际市场营销演进的五个阶段 间接性对外营销阶段 偶然性对外营销阶段 有规律的对外营销阶段 国际市场营销阶段 全球市场营销阶段 7国际市场的含义及发展趋势 国际市场是指本国市场以外的各个国家市场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的复杂的市场整体。 既有全球化的特点,又有集团化的趋势; 既有激烈的竞争,又有很强的垄断; 既有较大的动荡性,又有稳步增长的趋势; 国际市场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 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发展。 8霍夫斯泰德的国别文化差异评价理论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指数 权力距离指数 不确定性回避指数 男性/女性化指数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点整合

一、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一国的企业跨越本国国界,以其他国家 和地域作为目标市场,对产品和效劳展开设计、生产、定价、分销、促销活动,并通过互换以知足需求、获取利润的行为和进程。 二、微观环境:也叫直接营销环境或作业环境,指与企业有经济 联系,直接阻碍企业营销能力的参与者,多半与企业有或多或少 的经济联系。 3、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 境与营销微观环境国际市场营销宏观环境:是指企业在从事国际市 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难以操纵也较难阻碍的营销大环境。(间接营 销环境)世界经济技术、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营销微观环境:是指 与企业有经济联系,直接阻碍企业营销能力的参与者。(即直接 营销环境、作业环境)供给商、中间商、竞争者、拥护与顾客、 社会公众 4、国际市场营销调研:是指以国外市场为研究对象, 用科学的方式,系统客观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市场营销的数 据资料,据此加工提炼信息,用以帮忙治理者制定有效营销决策 的进程。五、访谈法:是指市场调研者通过与信息承载者面对面的交流,以此来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调查方式。 21.对销贸易:在 我国又称为“反向贸易”、“对等贸易”、“互抵贸易”,“大易货”。包括进出结合、出口和入口互为条件为一起特点的各类贸易方式的 总称。大体概念:出口方许诺从入口方购买等值或必然金额的商 品或劳务,不用多或用少外汇,贸易两边的进出口货款全数或部 份抵消,交易进程在合同或协定的期限内完成。 26.共赢理念;指 谈判者以较为理想的交易条件达到交易合约,从而形成共赢结果。谈判者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手腕,力求己方能分割最多的谈 判剩余,但并非极力将对手的交易条件打压到最低,从而获取当 期谈判收益次优结果,实现两边都能分割谈判剩余的共赢结果,他 是跨国公司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30.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 个以上国家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成立

国际市场营销学整理笔记

第一章国际市场营销导论 1、营销的定义: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 第一,营销是一组活动的总和 第二,营销活动的目的是有一定目标的 第三,营销是一个过程,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立在下的概念基础上:需要-产品-效用-交换-市场-营销 2、发展阶段:国内营销-出口营销-国际营销-多国营销-全球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19世纪中期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第二章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经济环境: (1)自由贸易区: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的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内的国家之间取消关税或其他非关税壁垒 (2)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非关税壁垒,而且对非同盟国家采取统一的关税税率 (3)共同市场:指共同市场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同时,劳动力与资本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成员国直接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指成员国直接不但有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共同的关税,而且成员国制订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的差异,目前的欧洲联盟属此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 优惠贸易协定:是指成员国(经济体)之间通过签订协定或采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实行特别的关税优惠。 完全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各国在经济同盟基础上,全面实行统一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使各成员国在经济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 几种经济体制的比较: 贸易政策:关税;进口配额;鼓励出口措施;世界贸易组织 全球经营的政治风险:(指跨国公司经营活动中,由于东道国政局或正常的不稳定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导致外国投资者在该国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1)产权风险:没收、征用和本土化(2)经济风险(3)其他风险 经济风险:外汇管制、当地含量法律、进口限制、税收管制、价格管制、劳动力问题

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具备国际市场营销能力的人才,各大学纷纷开设相关课程,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本文将探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目标 国际市场营销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应该了解国际市场的特点、挑战和机遇,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此外,他们还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市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市场环境分析:学生需要了解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他们还应该研究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市场细分,以便制定适应性的营销策略。 2. 国际市场调研:学生应学习如何进行国际市场调研,包括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调研,他们可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3. 国际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确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并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他们应该考虑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竞争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策略。 4.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他们需要考虑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适应性,制定相应的策略。 5. 国际市场营销实践:学生应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习如何在实际市场中应用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和技巧。他们可以参与国际市场调研、制定营销计划、开展市场推广等活动,提升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国际市场营销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际案例和数据,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看法和经验。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拓宽思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他们可以分析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消费者行为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 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市场调研、制定营销计划、开展市场推广等。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解。 四、评估方法 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应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1. 考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评估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理论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估。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导言: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现代商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涉及到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以及如何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差异。本文将介绍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1 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计划,以实现市场份额和利润的最大化。 1.2 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 - 国际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国际市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 国际市场的法律和政策限制 - 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二、国际市场调研与分析 2.1 国际市场调研的重要性 国际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竞争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2.2 国际市场调研的方法和工具 - 市场调查和问卷调查 - 数据分析和统计

- 竞争对手分析和SWOT分析 三、国际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3.1 国际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意义 国际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特点,选择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 3.2 目标市场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 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 - 目标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 - 竞争对手的情况和市场份额 四、国际市场产品策略与品牌管理 4.1 国际市场产品策略的重要性 国际市场产品策略是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广和销售产品时所采取的策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2 国际市场品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 - 品牌传播和品牌保护 五、国际市场渠道策略与销售管理 5.1 国际市场渠道策略的选择和优化 国际市场渠道策略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选择合适的渠道和合作伙伴,以便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消费者。 5.2 国际市场销售管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 销售团队的组建和培训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精选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范围:68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经贸方向)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国际市场营销》是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了解营销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2.课程任务: 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的观念,认识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的影响,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框架,接触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前沿问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各种营销技巧与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为九个单元,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可根据具体的学时、学生的专业及对课程的要求选择每个单元的内容。 (一)国际营销概述 1.主要内容: (1)营销原理与国际营销。 (2)企业营销观念的演变: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 (3)企业介入国际营销的程度。 2.基本要求: 掌握营销涉及的核心概念,国际营销观念的发展。了解国际营销学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国际营销环境分析 1.主要内容: 社会文化、经济状况、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国际环境的变化,制定和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2.基本要求: 掌握国际营销环境中的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 (三)国际营销信息管理 1.主要内容: 营销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目标;国际营销信息收集方法;国际营销调研程序。市场调研的程序,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调研计划、执行调研计划、报告调研结果和调研效果评估。 2.基本要求: 掌握营销信息系统;营销调研的职能;国际营销调研的程序。了解国际营销信息的收集方法。(四)购买行为分析 1.主要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 国际市场营销是众多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案例教学是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被许多高校所使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供大家参考。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一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市场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已经变成各个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市场环境因素变成了一大关键。了解各国的市场环境因素,并且充分洞悉自身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再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了各国企业越越关的问题。本就是针对国际市场营销中的市场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就市场风险的分析,以及如何就市场风险提出应对的决策。 市场风险市场环境因素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各国市场经济的,各国的经济,技术及化日益交融在一起。当今各国大部分企业经营销售活动,如技术,资本,,生产,营销,分晓及沟通络均纳入了全球围,任何企业无论是否走出国门,都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随着的深入及加入世贸组织,直接走向国内市场的企业空前拓展,同时国内企业面临着众多国外竞争者进入国际市场的挑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世界是经济国际化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世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世界各国需要进行越越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新

科技的,给八十年代以的国际经济环境带了很多新的变化。国际竞争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它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进程。机会与挑战并存,我国如何抓住这一时机,拓展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的新领域,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从而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迎赶上,成了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 一.国际营销企业市场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治风险 治风险于道国未治变化的不确定性,和道国府对外国企业未利益损害的不确定性。它一般包括总体局风险,所有权/控制风险,经营风险和移风险。营销活动中的治风险有没收、征用与国有化;涉外经贸管理,外汇管制,进口限制,税收管制,价格管制,劳工问题。治风险对营销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局不稳定虽然不一定会迫使企业放弃项目,但肯定会干扰企业经营决策和获利水平。例如1998年尼西亚5月乱,导致许多华人企业严重损失.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国际企业在海外中由于母国法律和道国法律间法律冲突而产生的风险。国际法律环境对国际营销企业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是目标市场国即道国有关外国企业在该国活动的法律规。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就业机会,以及更好地与国际惯例接轨,都制定了确的法律规定,如对于控制,外汇管制等等.评估涉及的法律风险因素包括行业、组织形式、设立管辖、、采购和销售行为发生地等.由于越越多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并在境外获得更多的业务和资产,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将更高,如果这些国有企业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必将遭遇更为严重的法律问题,给企业的基础财务状况带不利影响。 (三)。化风险 区域化风险.区域化与当地的历史传统与传统习惯密切相

国际营销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营销的概念: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创意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 现代营销系统的主要要素:企业自身、经营环境、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和中间商。 营销学的基本内容: 1、认识市场营销 2、分析营销机会 3、制定营销战略 4、制定营销策略 5、营销活动的组织和控制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 1、需要、欲望、需求 2、产品或市场提供物 3、顾客满意、顾客价值、顾客让渡价值、价值链 4、交换、交易、和关系 5、市场 顾客让渡价值:总顾客价值和总顾客成本之差。顾客让渡价值越高,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刺激作用越大。 营销观念 (1)含义:营销观念就是指导和影响营销活动的经营哲学,这是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2)作用:它对企业的营销活动起着方向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营销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营销活动。 (3)营销观念演进 1、生产观念 2、产品观念 3、推销观念 4、市场导向营销观念 5、社会营销观念 #市场导向营销观念的主要内容:企业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确认目标市场的需要,然后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这种需要。 #市场导向营销观念建立在目标市场、顾客需要、整合营销和盈利能力上。 #社会营销观念的主要内容:企业经营者在进行营销决策时,不但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和企业目标,更要考虑消费者和社会的长期利益,要在自身利益、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达成平衡和协调。 第二章 国际营销含义特点:企业根据国外顾客的需求,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供给国外顾客,并最终获利的贸易活动。 国际营销的实质:企业通过为国外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合法利润的贸易活动。

国际营销学的形成 1、1912年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出现 2、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真正的现代营销学 3、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国际营销学 四、国际营销学的基本理论 1、绝对成本论:一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在于输出本国在生产费用上占绝对优势的商品,以换取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费用较高的商品。 2、比较成本论:各国应按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进行国际分工,各国应专门生产成本上相对有利的商品,而成本相对不利的其他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绝对费用低于其他国家,亦仍然从国外进口为有利。 3、相互需求理论:在比较成本论基础上,国际交换条件必须在上下界限内变动,而这个国际交换比率的上下界限是由两国的这种商品在国内交换比率或比较优势所决定。 4、生产禀赋论: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禀赋的产品,同时进口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5、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6、垄断优势理论 7、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8、创新扩散理论(其五个阶段:知晓、感兴趣、评估、试用和采用) 9、需要阶梯理论 第三章 全球经济概述 1、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2)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持续加深 (3)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与日俱增 (4)信息产业加速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2、区域经济一体化 3、知识经济向纵深发展 经济体制分类 1、市场配置体制 2、指令配置或中央计划配置体制 3、混合配制体制 市场发展阶段 1、低收入国家 2、中低收入国家 3、中高收入国家 4、高收入国家 5、经济瘫痪国家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关于国际市场环境和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学科。本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市场的认知和理解,以及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3. 熟悉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4. 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国际市场营销概述 - 国际市场营销的定义和特点 - 国际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2. 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 国际宏观环境分析 - 经济环境 - 政治环境 - 社会文化环境 - 技术环境

- 竞争对手分析 - 消费者行为分析 - 渠道分析 3. 国际市场选择与进入 - 国际市场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4. 国际市场定位与分割 - 国际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方法 - 国际市场分割的原则和方法 - 国际市场定位与分割的案例分析5. 国际产品策略 -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 国际新产品开发与创新 - 国际品牌管理 6. 国际价格策略 - 国际价格定价策略 - 国际价格调整策略

7. 国际推广策略 - 国际市场推广的传播工具 - 国际市场推广的策略选择 - 国际市场推广的效果评估 8. 国际渠道策略 - 国际渠道的选择与管理 - 国际渠道冲突与协调 - 国际渠道的电子商务应用 9. 跨文化沟通与合作 - 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与应对策略 - 跨文化合作的管理与决策 - 跨文化团队的建设与领导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国际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国际市场营销

Chapter1国际市场营销概述: 1.市场营销定义:为创造交易和满足个人与组织目的而对主意,产品和服务的创意,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计划和实施的过程。 ---美国营销协会,1985 Marketing management is the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of programs designed to create, build, and maintain beneficial exchanges with target buyers for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objectives. ●营销是一组活动的总合,而非一项单一的活动:营销组合策略(4P); ●营销活动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即顾客customer,因此营销组合策略的设计必 需能够影响营销经营渠道和顾客的购买行为; ●营销是一个过程,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营销活动除了考虑顾客的需要 和购买决策行为之外,还要考虑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影响。 2.营销学核心概念:(1)需要needs:人类固有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行 欲望wants:能满足需要的东西 需求demands:有能力和意愿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 (2)产品/市场提供物offerings: 商品goods,服务services,事件events, 经历experiences,人员persons,组织organizations,地方 (3)交换exchange:一个过程而非事件 交易transactions:交换的度量单位 关系relationships:与关键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建立长期的满意关系,目的是保持长期的业务方面的优先地位,以提高和维持优良的业绩-漏斗理论 (4)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现代营销学核心一个人对一种产品感知到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比较后,产生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得的一系列利益总和。 3.需要不能被创造,需要存在于营销之前,营销知识影响了人的欲望,促使欲望转变成需求 4.国际市场营销定义:指在一国以上把企业生产的商品或劳务引导到消费者或用户取得经营活动。---菲利普.科特勒The performance of business activities designed to plan, price, promote, and direct the flow of a company’s goods and services to consumers or users in more than one nation for a profit. ●国际营销包括两大领域,生产production和流通distribution领域; ●一种手段,提供产品或服务products or services; ●一个原则,满足国外顾客需求foreign customers; ●一个目的,企业获得利润profits。 Ps:与市场营销区别: •国际营销必须是跨国界的more than one country •国际营销包括的内容不是市场营销的全部,存在一个企业参与程度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