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解析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

〖文学常识〗

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

〖文言基础整理〗

一、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

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

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

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

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毁坏]

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

二、词类活用

1、秦伯素服郊

...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

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

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

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

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

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

7、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

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

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

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

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

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

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

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

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

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

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使……空闲、休息,使动]

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

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

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

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使……受辱]

三、一词多义

1、败

(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

(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

(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

(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 2、报

(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

(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

(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报告]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

(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

3、超

(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

(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

(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

4、乘

(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

(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

(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

(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

(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

(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

5、出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晋殽之战》)[出兵,出征]

(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出逃]

(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拿出,交纳]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超过]

(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产生,发生]

(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出现,显露]

(7)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调任,离京任职]

(8)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外出]

(9)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使……流出]

6、过

(1)秦师过周北门(《殽之战》) [经过]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殽之战》) [过错]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 [超过]

(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新序》二则) [拜访,看望]

(5)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过分]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殽之战》) [中间]

(2)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殽之战》) [通“闲”,使……休息] (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间或,偶尔]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小路]

(5)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机会]

(6)谗人间之,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离间]

(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悄悄地]

8、累

(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殽之战》) [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2)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聚积]

(3)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连累]

(4)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 [屡次]

9、免

(1)左右免胄而下(《殽之战》) [脱下]

(2)若从君惠而免之(《殽之战》) [赦免]

10、谋

(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殽之战》) [谋略]

(2)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殽之战》) [考虑]

11、丧

(1)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殽之战》) [丧事]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丢失]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灭亡]

(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 [丧乱]

12、使

(1)卜偃使大夫拜(《殽之战》) [率领]

(2)公使谓之曰(《殽之战》) [派人]

(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殽之战》) [命令]

(5)使归就戮于秦(《殽之战》) [让]

四、文言虚词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连词,表转折,却]

(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连词,表偏正,地]

(3)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连词,表并列,又]

(4)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连词,表假设,如果]

(5)灭滑而返 [连词,表承接,接着]

(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连词,表递进,并且]

2、其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代词,他们的]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

(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代词,代崤山]

(3)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代词,那里,指郑国的原圃]

(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 3、且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 [连词,并且]

(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副词,将要]

4、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动词,行动]

(2)为吾子之将行也 [介词,在]

(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留 [连词,因为]

(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助词,呢]

(5)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动词,担任]

5、焉

(1)击之,必大捷焉 [语气助词,啊]

(2)公辞焉 [代词,代蹇叔的意见]

(3)崤有二陵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4)余收尔骨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

(5)使皇武子辞焉 [代词,代他们]

(6)君何辱讨焉 [代词,代孟明等]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副词,怎么]

6、以

(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连词,而]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连词,表目的,用来]

(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介词,用]

(4)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连词,表目的,用来]

(5)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介词,因为]

(6)遂墨以葬文公 [连词,而]

(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连词,表目的,用来]

(8)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介词,用]

(9)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介词,把]

(10)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连词,表结果,以致]

(11)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介词,因为]

7、于

(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介词,向]

(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介词,从]

(3)晋人御师必于崤 [介词,在]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介词,到]

(5)且使遽告于郑 [介词,向]

(6)吾子淹久于敝邑 [介词,在]

(7)败秦师于殽 [介词,在]

(8)使归就戮于秦 [介词,到]

8、则

(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连词,就]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副词,加强判断,是]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副词,原来已经] 9、之

(1)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词,代“西师”]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助词,的;代词,代“师之所为”]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代词,代郑国]

(4)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即“以之为戮”,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指代孟明等人]

(5)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助词,的]

(6)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助词,的]

(7)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助词,的]

(8)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助词,取消独立性]

(9)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 [助词,取消独立性]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尔何知 [宾语前置]

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判断句]

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判断句]

4、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判断句]

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介宾后置]

6、晋人御师必于殽 [介宾后置]

7、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介宾后置]

8、败秦师于殽 [介宾后置]

9、杞子自郑使(使)告于秦 [省略句、介宾后置]

10、使(之)归就戮于秦 [省略句、介宾后置]

11、(吾子)必死(于)是间 [省略句]

12、(阳处父)及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 [省略句]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 [固定句式,恐怕……吧]

14、未报秦师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固定句式,难道……]

15、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固定句式,为什么……呢]

〖走近文本〗

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

..(秘密出兵)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使……劳苦)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叛离、怨恨);且行千里,其.(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引申为拒绝)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抵抗、阻击)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天子)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向东进)。

③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跃上)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随意,不谨慎,引申军纪涣散)。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④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生意)于周,遇之。以乘.(四张)韦先,牛十二犒师。曰:

“寡君闻吾子

..(您)将步师出于敝邑,敢.(敬辞,冒昧)犒从者。不腆.(富裕)敝邑,为从者之淹.(停留、驻扎),居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驿车,一说立即)告于郑。

⑤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辞.(辞谢)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使……安静,安宁)敝邑,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⑥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还是)还也。”灭滑而还。

⑦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赐予)我也。奉.(机会)不可失,敌不可纵.(放跑)。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为……哀悼)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考虑、打算)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征调)姜戎。子墨.(染黑)衰绖,梁弘御.(驾驭)戎,莱驹为右。

⑧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挑拨,使……结怨)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惩罚)焉!使归就.(接受)戮于秦,以逞.(使……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答应)之。先轸朝.(上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释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获)诸原,妇人暂.(仓促)而免(赦免)诸国。堕.(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回头)而唾。

⑩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解开)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通“缧”,绳索)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⑾秦伯素服郊次.(驻扎、停驻),乡.(通“向”,面对)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使……受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撤换、革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抹杀)大德。”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晋人御.师必于殽/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B、超乘者三百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C、勤.而无所,必有悖心/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D、且使遽.告于郑/遂发命,遽.兴姜戎【解析】A、阻击/驾驭;B、辆/四;C、使……劳苦;D、驿车/立即。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D)

A、秦师遂东.

B、左右免胄而下.

C、武夫力.而拘诸原

D、秦伯素服郊.次

【解析】A、向东进军;B、下车;C、竭尽全力;D、在郊外。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C)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C、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解析】A、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B、代词,他的意见;兼词,于之,那儿C、副词,已经;D、还是/难道。

5、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C)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不替孟明,孤之罪也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解析】C,其余的都是判断句。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让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事。军队劳累不堪,筋疲力尽了,远方的君主对我们做好防备。恐怕不行吧?

(2)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译文:轻狂就缺少谋略,没有礼貌就军纪涣散。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译文:我国虽然不富裕,但因为您的部下要在我国停留,所以住一天就准备好一天的军需给养;如果要走,就要做好一晚上的保卫工作。

(4)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译文:郑国有防备了,不能存有灭郑的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撤回去吧。

(5)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译文:一旦放走了敌人,是留给几代人的后患。(攻打秦军是)考虑到后代子孙的利益,能说是忘记先君的遗命。

(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文:战士们竭尽全力才从战场上把他们抓到,妇人的(几句谎言)一下子就把他们从都城中放走了。毁弃了军队的战果却助长了敌人的气焰,晋国的灭亡没有几天了。

(7)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译文:承蒙贵国国君的恩惠,不杀了我们这些俘虏,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死刑。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了,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

(8)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秦穆公)说:没有撤换(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7、第一段紧扣秦穆公的三个动作访、辞、谓,写出了他的刚愎自用(傲慢专横)、利令智

昏的性格特点;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秦伯“乡师而哭”,表现了秦穆公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的性格特点。

8、简析第①、②段蹇叔两次“哭师”的描写对其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答:第一次“哭师”,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料事如神,他已预见到秦兵必败,内心沉痛;第二次“哭师”是因为他的儿子也在军队中,他悲痛不舍。两次“哭师”,是因为他的忠谏不被采纳,内心悲愤,刻画了一个老成持重、忠贞爱国的谋士形象。

9、简析“王孙满观师”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写出了秦兵的骄纵轻狂,揭示了秦兵此行失败的原因,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蹇叔论断的正确性。

10、文中人物的语言,不仅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中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本文中有三处外柔内刚的外交辞令,请简要概括他们的辞令的特点。

答:弦高:热情谦和,彬彬有礼。揭露了秦国偷袭郑国的阴谋,明确表示郑国已经做好了防卫准备,又达到了向其提出警告,阻止其向郑国进军的目的。

皇武子:用关切的语言揭露了对方里应外合的阴谋,下达逐客之令。

孟明:绵里藏针。嘲讽晋襄公释囚遗患的愚蠢;嘲笑阳处父诱捕的徒劳;暗示了报仇雪耻的誓言。

11、课文题目是《秦晋殽之战》,却只用四十三个字略写战争,为什么?

答:本文的主旨意在揭示师出不义终将自取失败的道理。作者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面与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作者的意图不在“叙战”,而在“论战”——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以及战略的是否正确,所以文章用大量的笔墨详写秦穆公战略决策的错误,秦军的傲慢轻敌,郑国的应对措施,晋国的酝酿准备等,通过这些史实的叙写,清楚地显示了秦国在战略、道义、人心、士气、力量上都处于劣势,从而揭示出秦军失败的必然性。

〖拓展练习〗

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推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这)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冒昧)以烦执事。越国以鄙.(使……成为边邑)远.(偏远的地方),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

陪.(通“倍”,增加)邻?邻之厚,君之薄.(削弱)也。若舍.(放弃)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

(使者)之往来,共.(通“供”,供应)其乏困

..(缺乏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曾经)为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渡河)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通“餍”,满足)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扩展)其西封。若不阙.(通“缺”,损害)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考虑)之。“秦伯说.(通“悦”,高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如果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因.(凭借)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引申为同盟),不知.(通“智”);以乱易.(替代)整,不武。吾其.(还是)还也。”亦去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2、选出与“夫晋,何厌.之有”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A、因人之力而敝.之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解析】A、败坏,损害;B、通“供”,供应;C、通“悦”,高兴;D、通“智”,明智。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

①又欲肆其.西封②吾其.还也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D [①项中“其”是“它”的意思;②项中“其”是“还是”的意思;③项中

“焉”是“哪里”;④项中“焉”是“怎么”的意思。]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倘若放弃进攻郑国,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

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文:晋国怎么会满足呢?已经要把郑国作为她东面的疆界,又要扩展它西面的疆界。倘若不来损害秦国,还会到哪儿去扩展呢?

5、烛之武游说秦穆公,最终使之退兵,完成了一次出色的外交。说辞虽短,却委婉曲折,开阖跌宕,请结合文章,梳理出一份烛之武的游说提纲。

提示:目标:退师。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于理。内容:(1)坦言“知亡”,示弱臣服;(2)亡郑对晋有利,存郑对秦有利;(3)用史实离间秦晋关系,点破晋国对秦国的威胁。

6、秦晋联合围郑,秦穆公单方面撤军,违背盟约,晋国大夫提议攻打秦国,晋文公为何不允?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晋文公?

提示:晋文公是依靠秦国的力量取得国君的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去损害别人,不仁;失去盟国,不智;从中可以看出他的知恩图报以及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聪慧。

7、上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和照应。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例如,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军埋下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晋联盟提供了条件。

二、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回答问题。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虢,虞之表.也(屏障)(2)寇不可玩.(轻视)

(3)唇亡.齿寒(丢失)(4)神必据.我(护佑)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B、①以.其无理于晋②宫之奇以.其族行

C、①其.可再乎②神其.吐之乎

D、①师还,馆于.虞②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解析】A、这,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因为,率领;C、难道,大概;D、在,比。

3、选出与“师还,馆.于虞”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而明.德以荐馨香

B、虞不腊.矣

C、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D、劳师以袭远.

【解析】A、使……明显;B、举行腊祭,名作动;C、恩德,动作名;D、远方的国家,形作名。

4、选出与“其虞虢之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晋,吾宗也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C、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D、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解析】A、判断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被攻占;D、介宾后置。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俗话所说的“面颊与牙床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译文:对至亲仅是因为地位尊宠,一旦感到有威胁,尚且要杀害他们,更何况虞是一个国家呢?

(3)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译文: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中祭祀的时候,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6、下列句子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宫之奇从虞和虢在地理上的贴邻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唇亡齿寒。

B、针对虞公“晋,吾宗也,岂害我哉”的糊涂观念,宫之奇借用虢与桓庄之族被灭的史实,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的迷信。

C、针对虞公迷信神权的思想,宫之奇指出国家的存亡在人而不在神,可虞公执迷不悟,最终落得个身俘国灭的下场。

D、宫之奇认为统治者应该实行德政,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7、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说明春秋时期是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答:虞公过于相信亲情的力量,认为晋国和自己同宗,不会侵犯自己,答应借道而被灭亡。故事说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公共知识笔记大全(pdf豪华版)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物质运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如下共同点:规律具有稳定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对无限多样和永恒运动着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对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共同基础的科学反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映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谈《秦晋崤之战》的写作特点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能不能把事件的复杂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至关重要的是,认识上要抓住事件的主线,写作上要突出事件的主线。所谓事件的主线,就是事件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且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8、310页) 《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它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秦晋之间的矛盾,写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生动过程,以此为线,如长藤牵瓜贯穿于始终,把从属的其他矛盾组织进去,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地点的变换等等都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形成以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而展开的纵式结构。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 《秦晋肴之战》的结构完整、严谨、巧妙。它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文章一开始的序幕部分就抓住了主线,晋公显灵,卜偃传命,暗示了秦晋矛盾。有的文选在选用这篇文章时删掉了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有迷信色彩。这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考虑的。但是,若从艺术形式篇章结构上看,这一段是不宜删除的。删掉了这一段,就成了一开始出现的是秦郑矛盾,从而使主线模糊不清,容易让人误解为作者在结构上的疏忽。再者,这一

重庆教师公招考试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目录: 题库套卷(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三).......................... 错误!未定义书签。题库套卷(四)...................................... - 2 - 题库套卷(五)...................................... - 9 - 题库套卷(六)..................................... - 16 - 题库套卷(七)..................................... - 24 - 题库套卷(八)..................................... - 32 - 题库套卷(九)..................................... - 39 - 题库套卷(十)..................................... - 47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一) ................... - 53 - 《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解析(二) ................... - 60 -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 题库套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 C )的新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2.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B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篷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 D )。 A.劝其退学 B.取消学籍 C.让其自由发展、成长D.送专门学校使其继续接受教育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C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D.充分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应由谁来承担责任? ( B ) A.司机负责 B.所在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所在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6。下列选项中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是( C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美人鱼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7.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D )。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老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B )。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般责任 D.行政责任

数值分析试题及答案汇总

数值分析试题 一、 填空题(2 0×2′) 1. ?? ????-=? ?????-=32,1223X A 设x =是精确值x *=的近似值,则x 有 2 位 有效数字。 2. 若f (x )=x 7-x 3+1,则f [20,21,22,23,24,25,26,27]= 1 , f [20,21,22,23,24,25,26,27,28]= 0 。 3. 设,‖A ‖∞=___5 ____,‖X ‖∞=__ 3_____, ‖AX ‖∞≤_15_ __。 4. 非线性方程f (x )=0的迭代函数x =?(x )在有解区间满足 |?’(x )| <1 ,则使用该迭代 函数的迭代解法一定是局部收敛的。 5. 区间[a ,b ]上的三次样条插值函数S (x )在[a ,b ]上具有直到 2 阶的连续导数。 6. 当插值节点为等距分布时,若所求节点靠近首节点,应该选用等距节点下牛顿差商 公式的 前插公式 ,若所求节点靠近尾节点,应该选用等距节点下牛顿差商公式的 后插公式 ;如果要估计结果的舍入误差,应该选用插值公式中的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 7. 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中f (x i )的系数a i (x )的特点是:=∑=n i i x a 0)( 1 ;所以当 系数a i (x )满足 a i (x )>1 ,计算时不会放大f (x i )的误差。 8. 要使 20的近似值的相对误差小于%,至少要取 4 位有效数字。 9. 对任意初始向量X (0)及任意向量g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公式x (k +1)=Bx (k )+g (k =0,1,…)收 敛于方程组的精确解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B)<1 。 10. 由下列数据所确定的插值多项式的次数最高是 5 。 11. 牛顿下山法的下山条件为 |f(xn+1)|<|f(xn)| 。 12. 线性方程组的松弛迭代法是通过逐渐减少残差r i (i =0,1,…,n )来实现的,其中的残差 r i = (b i -a i1x 1-a i2x 2-…-a in x n )/a ii ,(i =0,1,…,n )。 13. 在非线性方程f (x )=0使用各种切线法迭代求解时,若在迭代区间存在唯一解,且f (x )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打印版)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三部分法律 1、法的概念和本质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 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 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4、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 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5、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共600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7、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 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8、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 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0、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11、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 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

数值分析试卷及其答案

1、(本题5分)试确定7 22 作为π的近似值具有几位有效数字,并确定其相对误差限。 解 因为 7 22 =3.142857…=1103142857 .0-? π=3.141592… 所以 312102 11021005.0001264.0722--?=?=<=- π (2分) 这里,3,21,0=-=+-=n n m m 由有效数字的定义可知7 22 作为π的近似值具有3位有效数字。 (1分) 而相对误差限 3102 1 0005.00004138.0001264.07 22-?= <≈= -= π π πε r (2分) 2、(本题6分)用改进平方根法解方程组:??? ?? ??=????? ??????? ??--654131*********x x x ; 解 设???? ? ??????? ? ?????? ??===????? ??--11111 1 131321112323121 32 132 31 21 l l l d d d l l l LDL A T 由矩阵乘法得: 5 7,21,215 27 ,25,2323121321- ==-== -==l l l d d d (3分) 由y D x L b Ly T 1 ,-==解得 T T x y )9 23 ,97,910(,)563, 7,4(== (3分) 3、(本题6分)给定线性方程组???????=++-=+-+=-+-=-+17 7222382311387 510432143213 2143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写出Jacoib 迭代格式和Gauss-Seidel 迭代格式; 2)考查Jacoib 迭代格式和Gauss-Seidel 迭代格式的敛散性; 解 1)Jacoib 迭代格式为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16日四川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共27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3.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 4.学生不按教师要求的方法和步骤完成作业,这是一种失德行为。( ) 5.在幼儿园教学中,为了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主动为幼儿选择游戏和课程。( ) 6.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制约着师生的教学行为。( ) 7.从总体来看,人的发展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建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 ) 8.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受到一定价值观的制约,体现出一种价值的指引性。( ) 9.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 10.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中每一样工作、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11.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 12.人本主义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心理疾患者能自由地实现他自己的潜能,成为功能完善者。( ) 13.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而采用的适应性教学,其追求的是维持学生学业上的平等。( ) 14.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对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解释,整合就是学习者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 15.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教儿童道德先要教他们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 17.通过对原则的演绎、推广和应用而确认某特殊事例隶属于该原则之内,该种学习即是奥苏贝尔提出的上位学习。( )

数值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3.142和3.141分别作为π的近似数具有( )和( )位有效数字. A .4和3 B .3和2 C .3和4 D .4和4 2. 已知求积公式 ()()2 1 121 1()(2)636f x dx f Af f ≈ ++? ,则A =( ) A . 16 B .13 C .12 D .2 3 3. 通过点 ()()0011,,,x y x y 的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01,l x l x 满足( ) A . ()00l x =0, ()110l x = B . ()00l x =0, ()111l x = C .() 00l x =1,()111 l x = D . () 00l x =1,()111 l x = 4. 设求方程 ()0 f x =的根的牛顿法收敛,则它具有( )敛速。 A .超线性 B .平方 C .线性 D .三次 5. 用列主元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 1231231 220223332 x x x x x x x x ++=?? ++=??--=? 作第一次消元后得到的第3个方程( ). A . 232 x x -+= B .232 1.5 3.5 x x -+= C . 2323 x x -+= D . 230.5 1.5 x x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D 4.C 5.B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设T X )4,3,2(-=, 则=1||||X ,2||||X = . 2. 一阶均差 ()01,f x x = 3. 已知3n =时,科茨系数()()() 33301213,88C C C ===,那么 () 33C = 4. 因为方程()420 x f x x =-+=在区间 []1,2上满足 ,所以()0f x =在区间 内有根。 5. 取步长0.1h =,用欧拉法解初值问题 ()211y y y x y ?'=+?? ?=? 的计算公式 . 填空题答案 1. 9和29 2. ()() 0101 f x f x x x -- 3. 1 8 4. ()()120 f f < 5. ()12 00.1 1.1,0,1,210.11k k y y k k y +???? ?=+? ?=+???? =??L 得 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已知函数 21 1y x = +的一组数据: 求分 段线性插值函数,并计算 () 1.5f 的近似值. 计算题1.答案 1. 解 []0,1x ∈, ()1010.510.50110x x L x x --=?+?=---% []1,2x ∈,()210.50.20.30.81221x x L x x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概述(P3)※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及教学组织的规范) 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 二、教育的要素(P3-P4)※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 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作用及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 三、教育的形态 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及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及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 (二)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1、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活动。下列不符合实践的特点的是()。 A、实践是主观见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B、实践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 C、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是人类获得成功的基础,具有必然性 2、加强政府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创新行政管理的方式。关于行政管理方式创新的方向,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从僵化走向灵活 B、从法治走向人治 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 3、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袭击常会造成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面对这些可采用的工程措施包括包括()。(多选题) A、修筑堤坝 B、修建分洪区 C、修建水库 D、整治河道 4、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面的价值要求。 A、B、民族C、社会D、公民 5、《论衡》是王充所作是一部关于()的哲学文献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浪漫主义 D、社会空想主义 6、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实践的特点包括:(1)客观物质性;(2)自 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D选项必然性不属于实 践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B。解析:行政管理方式创新,主要包括一下内容:(1)从僵化走向灵活;(2)从人治走向法治;(3)从封闭走向开放;(4)从 权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BCD。解析:面对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采 取修筑堤坝、修建分洪区、修建水库、整治河道等工程措施。故本 题答案选ABCD。 4、【答案】C。解析:党的报告分别从、社会、公民三个层次,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凝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本题答案C。 5、【答案】A。解析:《论衡》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一部著作,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檄文,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的 哲学文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故本题答案为A。 6、【答案】C。解析: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 料生产的劳动者;物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 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四川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二) 1、2015年8月5日,中国首条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中国 民航目前一条连通非洲大陆的航线。 A、乌干达 B、冈比亚 C、喀麦隆 D、肯尼亚 2、我国提出要转变现有的“三高一低”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比 下列不属于“三高”的是()。

数值分析试题及答案

数值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3.142和3.141分别作为的近似数具有()和()位有效数字. A.4和3 B.3和2 C.3和4 D.4和4 2. 已知求积公式,则=() A. B.C.D. 3. 通过点的拉格朗日插值基函数满足() A.=0,B.=0, C.=1,D.=1, 4. 设求方程的根的牛顿法收敛,则它具有()敛速。 A.超线性B.平方C.线性D.三次 5. 用列主元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作第一次消元后得到的第3个方程(). A.B. C.D. 单项选择题答案 1.A 2.D 3.D 4.C 5.B 得分评卷 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设, 则, . 2. 一阶均差 3. 已知时,科茨系数,那么 4. 因为方程在区间上满足,所以在区间内有根。 5. 取步长,用欧拉法解初值问题的计算公式.填空题答案

1. 9和 2. 3. 4. 5. 得分评卷 人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已知函数的一组数据:求分段线性插值函数,并计算的近似值. 计算题1.答案 1. 解, , 所以分段线性插值函数为 2. 已知线性方程组 (1)写出雅可比迭代公式、高斯-塞德尔迭代公式; (2)对于初始值,应用雅可比迭代公式、高斯-塞德尔迭代公式分别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五位数字). 计算题2.答案 1.解原方程组同解变形为 雅可比迭代公式为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公式 用雅可比迭代公式得 用高斯-塞德尔迭代公式得 3. 用牛顿法求方程在之间的近似根 (1)请指出为什么初值应取2? (2)请用牛顿法求出近似根,精确到0.0001. 计算题3.答案

安徽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记全讲解

公共基础笔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最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汇总 注:此资料是根据最新版教材,大纲,整理而成(含参考答案),掌握本资料重点,考试必过。 一、考试认识 竞争激烈的考试,离不开考试的指定范围和考试大纲,其中主要的内容虽然各地区考试的形式不同,但是重点一般是相似或相近的!本次汇总的试题库附有参考答案,请各位需要好好的参考! 二、复习方法: 针对这样的情况,经过我们已经考过人员的总结,相对有效而可行的复习方式为:对内容简单了解后,对试题的攻克,进行多方面的试题训练,也就是说先多做试题,然后在试题中,碰到未知、不明确的通过资料进行补充、强化。原因在于:单一的看书,效率很低,也记不住。往往是看一遍忘一次。通过试题的强化训练,在试题中你会发现,主要的内容,重要的,都会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这样对于提高效率是比较重要的! 题库套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 B )。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 C )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 B.苟子 C.老子 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 B.美国的杜威 C.英国的培根 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 B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7.( B )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015年上半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解析

2015年上半年《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一、判断题 1、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 答案:错 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遗传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答案:错 解析: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活动中,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作用下降,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减少。 答案:错 解析: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作用不会下降 4、上课听讲,师傅带徒,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答案:错 解析: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教育中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5、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答案:对 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6、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显得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将已成定论的知识教给学生。 答案:错 解析: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 7、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答案:对 解析:题干就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8、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都变坏了。”由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 答案:对 解析:卢梭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9、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干部和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 答案:错 解析:班级管理是保证班集体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并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2、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2.367,0.25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拉 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9、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y '= f (x ,y ),y (x 0)=y 0的改进的欧拉公式为 ( )] ,(),([2111+++++=n n n n n n y x f y x f h y y ); 10、已知f (1)=2,f (2)=3,f (4)=5.9,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0.15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 度为( 5 ); 12、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3、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 达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 19992001-改写为 199920012 + 。 14、 用二分法求方程01)(3 =-+=x x x f 在区间[0,1]内的根,进行一步后根的所在区间 为 0.5,1 ,进行两步后根的所在区间为 0.5,0.75 。 15、 计算积分?1 5 .0d x x ,取4位有效数字。用梯形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0.4268 , 用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0.4309 ,梯形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1 ,辛卜生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3 。 16、 求解方程组???=+=+042.01532121x x x x 的高斯—塞德尔迭代格式为 ? ????-=-=+++20/3/)51()1(1)1(2)(2)1(1 k k k k x x x x ,该迭代格式的迭代矩阵的谱半径)(M ρ= 12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