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体化课程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

一体化课程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

一体化课程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
一体化课程教案(发动机润滑系统维护)

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汽车维护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年月日

一体化课程学习活动策划表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方案计划课程规范标准

《办公自动化》(中级)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介绍 《办公自动化》是技工院校两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必备条件。本课程以模块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行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内的一体化教学,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特征,努力使学生达到具备较强的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图形编辑、表格处理等技术能力,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Office 2007基础知识入手,详细掌握主要组件的相关操作。包括走进Office 2007、Word 2007基础操作、文档的排版设计、Word 2007高级应用、页面布局与打印、Excel 2007基础操作、计算与分析数据、制作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幻灯片的应用。并以“基础知识+上机练习”的方式讲解每章知识,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操作性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能将功能丰富的OFFICE软件灵活应用于不同的现代化信息管理过程中,并能掌握常见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 本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本着以能力为本,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原则,将本门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即Word2007、Excel2007、PowerPoint2007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个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题,每个课题均采用目标化管理,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块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可使学生在反复强化练习中熟练地掌握Office 2007的基本操作方法。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1)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实用性,通用性且与办公实际相联系的商务案例作为工作任务。 (2)按工作任务分解目标要求,构建或组织相关实践——理论知识——拓展知识的教学内容。 2.一体化教学模式 (1)专业理论学习与上机技能训练一体化 (2)学习空间与实习场地一体化 (3)教学功能与实际应用一体化 3.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必备能力的相衔接

系统维护介绍

系统维护 百科名片 为了清除系统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错误,软、硬件维护人员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为了使系统适应用户环境的变化,满足新提出的需要,也要对原系统做些局部的更新,这些工作称为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任务是改正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含错误,扩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其目的是维护软件系统的"正常运作"。这阶段的文档是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修改报告,它记录发现软件错误的情况以及修改软件的过程。 目录 目的和任务综述 电脑系统维护指的是 内容和类型1.系统维护的内容 2.系统维护的类型 工作特点1.是否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 2.系统维护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3.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 4.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 5.系统维护经常遇到的很多问题 考虑因素1.维护的背景

2.维护工作的影响 3.资源要求 组织管理 目的和任务综述 电脑系统维护指的是 内容和类型1.系统维护的内容 2.系统维护的类型 工作特点1.是否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 2.系统维护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3.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 4.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 5.系统维护经常遇到的很多问题 考虑因素1.维护的背景 2.维护工作的影响 3.资源要求 组织管理 展开编辑本段目的和任务 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实施、投入正常运行之后,就进入了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一般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短则4-5年,长则可达10年以上,在信息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中,都将伴随着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系统维护的目的是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

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系统维护工作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常常被忽视。人们往往热衷于系统开发,当开发工作完成以后,多数情况下开发队伍被解散或撤走,而在系统开始运行后并没有配置适当的系统维护人员。这样,一旦系统发生问题或环境发生变化,最终用户将无从下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中长期与旧系统并行运行不能转换,甚至最后被废弃的原因。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将越来越大。系统维护的费用往往占整个系统生命周期总费用的60%以上,因此有人曾以浮在海面的冰山来比喻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关系,系统开发工作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容易被人看到而得到重视,而系统维护工作如同冰山浸在水下部分,体积远比露出水面的部分大得多,但由于不易被人看到而常被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开发来讲,系统维护工作属于“继承性”工作,挑战性不强,成绩不显著,使很多技术人员不安心于系统维护工作,这也是造成人们重视开发而轻视维护的原因。但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电脑系统维护指的是 为保证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定期检测、修理和优化。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入手。硬件包括计算机主要部件的保养和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设计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案 (总学时:30学时) 第1章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想: 1. 学时:2学时 2. 课型:新授课 3. 重点与难点: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3)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目标: 1. 教学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2. 能力训练要求: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2) 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3) 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4) 掌握计算机维修的原则。 教学方法: 讲解→课堂练习→答疑→作业 教学过程: 1.引言: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a)中央处理器(CPU)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b)存储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e)总线 f)主板 g)机箱 (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组成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3).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的主要特点: a)计算机由输入,存储,控制,运算和输出五大功能部件组成 b)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 c)将程序(却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集合)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2. 内容讲解: (1).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脑使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系统维护和管理问题,如系统 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病毒防范、系统升级等,如果不能及 时有效地处理好,将会给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提供全面的 计算机系统维护服务,使您以较低的成本换来较为稳定的系统性能。一台电脑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电脑。但其工作原理却没有变,其中包括主板、CPU 、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等。 (2). 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和维修方法 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是指安装在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发生错误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图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主机 外设 中央处理器(CPU) 内存储器 控制器 运算器 RAM ROM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存储器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工具软件 应用软件包 面向问题的程序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教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汽车构造教案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时 2 授课班级教学方式授课多媒体教学课题发动机润滑系统任课教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润滑系的功用; 2. 掌握润滑的方式; 3.了解润滑系的组成; 4.了解润滑系的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 5.掌握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重点 1. 润滑的方式; 2. 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难点 1.润滑系的组成; 2.机油泵的结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 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零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并伴随高速的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磨损。因此,为了 减轻磨损,减小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 授课内容: 1.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定的油膜, 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冷却作用:润滑油在润滑各摩擦表面的同时,吸收各摩擦表面的热量, 降低各摩擦表面的温度; 清洁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可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零件的密 封效果;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金属机件发生氧化锈蚀; 液压作用:可以利用润滑油作液压油;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减小振动。 2.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以一定的压力将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 荷和转速较大机件,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摇臂 轴等;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 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较轻和速度较小或露在外面的机件,如 气缸壁、活塞销、凸轮轴、挺杆等; 润滑脂润滑:通过油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的工作表面的润 滑方式,适用于发动机的辅助系统,如水泵轴承,发电机轴承。备注 举例说明各种作用 通过讲解特点提问应用装置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相关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这体,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交流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的课程理念。 【教学分析】 ㈠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省编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六章第1 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的内容: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本节作为第六章的开篇,全面介绍了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步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㈡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 5 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也体验到了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只是计算机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实践过程中逐步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㈠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为理论基础,为学生营造较宽松自由的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并能想出一些防护措施 (2)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安全产品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维护信息安全的内涵,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力所能及的保持信息安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并能利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㈢重难点: 重点: (1)信息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2)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难点: 对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概念及特点的理解。 ㈣教学策略 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主导。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观看视频《免费WIFI 有风险极易泄露银行卡信息》

发动机润滑系概述教案

发动机润滑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汽车发动机的油路作为发动机内部的不可见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发动机的外部不能看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本节课主要是讲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动画,用动画展示的形式,形象地将润滑油的流动路线体现出来。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 2、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4、理解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系统的组成和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的讲解,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使学生通过观察视频,由抽象到形象,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很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接受了油路基本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任务驱动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润滑系的作用、润滑方式、润滑油路的结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 2、教学难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基本油路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课时安排:3 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发动机的组成部分(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引入新课:在本课教学开始,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润滑方式举例,如:自行车长期行驶后,需要对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润滑…等引入课题 一、观看润滑系统相关视频 带着问题观看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过程,问题如下: 1、发动机如果没有润滑会出现什么情况? 2、发动机润滑系统都有哪些作用呢? 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润滑系统的作用:润滑、冷却、密封、清洗、防锈、减震缓冲、液压作用 【教师提问】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 引导学生回答: 润滑:减小零件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消耗。清洗: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将这些磨料从零件表面冲洗下来,带回到曲轴箱。冷却: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 密封:发动机气缸壁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之间间隙中的油膜,减少了气体的泄漏,起到了密封作用。

计算机系统教案

《计算机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 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师生问答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入设备 五个部分。 (1)运算器和控制器 运算器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控制器是计算机的 指挥中心,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并使整个处理过程有条 不紊地进行;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CPU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大脑。 (2)存储器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是计算机记忆或暂存数据的部件。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与外存储器。 内存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后容易丢失数据;可以随时读写。 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仍然能够保持数据;正常使用中,只能读不 能写。 (3)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把原始数据和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常见的有键

《市场营销学》一体化教案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市场营销学》一体化教案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5 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学科20 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数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具体说,学习这门课,首先要完整地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经济活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商管理(专科)、金融学(本科)、会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中的 5 次平时记分作业,由中央电大布置。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期 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 四、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市场营销学”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市场营销学》(第二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年1 月)。 五、考试要求 教学过程中, 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三个层次要求如下: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即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重点掌握: 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

润滑系统教案

精品教学教案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精品教学教案 一、润滑系功用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 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 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 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 防止漏气或漏油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 防止腐 蚀生锈。 液压作用:润滑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柱。减震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 震缓冲作用 二、润滑方式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 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 承、摇臂等处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 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 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 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教学过 程 组织教 学 3 分钟 教学内容 师生致礼、点名、检查学生学习准备情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上课。(组织教学贯彻于上课的始终)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 上课 复习 2 分钟 冷却系统相关知识,大小循环,节温器 让学生自 由回顾 导入 3 分钟 小游戏,摩擦手掌,引导学生往润滑系统方向思考 设疑导 入 讲授50 分钟

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 工作原 理:内转子旋转时,就带动外转子旋转; 进油腔容积逐渐 增大,压力降低——吸油;出油腔容积逐渐减小,压力增大 ——泵油。 润滑脂润滑:对于负荷较小的发动机辅助装置则只需定期、 定量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它不 属于润滑系的工作范畴。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 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 轴承。 三、润滑系的组成 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集滤器 机油泵,限压阀及旁通阀,机 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传感 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 成。 机油泵 功用:将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和 流量,不断送到机件的摩擦表 面,保证其循环流动。 分类:(1)齿轮式 (2)转子式 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主动齿轮、从动齿轮。 齿轮式机油泵 工作原理:进油腔两轮齿逐渐脱离,容积增大,压力降低- —吸油?出油腔两轮齿逐渐啮合,容积减小,压力增大一- 泵油. 皆轮式 *机油泵原理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教案.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维护 一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体系结构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是由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与哈尔滨铁路局共同研制开发的新一代计算机联锁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图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处理器结构和模块化设计原则。分别设置了用于站场显示、按钮操作、进路选择、语音报警及提供调度集中/调度监督、TDCS等系统所需功能的人—机对话子系统MMI;用于联锁逻辑运算、信息状态采集、动态输出驱动的联锁子系统;用于实时监视车站列车、调车作业情况,监视现场信号设备工作状态,系统维护、信息存储、记录查询、打印的电务维护子系统;用于监测现场信号设备工作状态的微机监测子系统;用于远程监测系统工作状态的远程诊断子系统;用于自动生成结合电路图、配线表、联锁表、系统配置图、站场及按钮布置图、选路数据、联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子系统以及用于与调度集中/调度监督、微机监测、信息管理等系统联网的接口设备,并采用两台共享式集线器和双网隔离的以太网将上述所有设备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网络化计算机联锁系统。

二CIS-1型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硬件组成与功能 1 人机接口MMI(上位机) 人机接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操作员的操作输入,判明操作输入能否构成有效的操作命令,并将操作命令转换成约定的格式,由网络传输给联锁处理计算机。同时,接收来自联锁处理计算机的表示信息及系统自检信息,将它们转换成屏幕显示信息。 CIS-1型计算机联锁系统MMI采用了多模—无主并行运行的动态冗余结构,采用两台高可靠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单机配置为: a. 主机板PCL-6155V,CPU为PENTIUM II 233微处理器; b. 64 Mb KingStone内存; c. 大容量、高质量的硬盘; d. 支持驱动双软驱的软盘驱动器,投入运用后禁止使用; e. 双键盘接口,投入运用后禁止使用; f. PS/2接口; g. 两个串行接口,一个支持RS-232,一个支持RS-232/422/485; h. 一个并行接口; i. WinFast 3D S800图形加速卡,支持1600*1200点阵,使上位机界面更加清晰、柔和。 此外还有全双工16位立体声、128路复音波表合成器式Blaster声效卡;双以太局域网络接口板:采用两块3Com/3C509网络板,分别作为连接两个网段的各节点,当一个网段有故障时,另一个网段会自动承担并完全传输所有信息,确保了上位机系统与其它系统信息的安全正确传输;高保真立体声音箱;两台21 英寸大屏幕三星显示器;密封式高级控制台。 2 联锁逻辑处理系统(下位机) 联锁逻辑处理系统采用双机热备冗余机制,机柜采用双套欧式标准600*800*1800mm3结构,包括控制层、计算机层、输入层、输出层、倒机层、网络层。单套联锁处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透析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及维护讲课教案

透析水处理系统的使 用及维护

透析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及维护 - 污水处理 摘要透析效果基础来源于透析用水,本文从原理结构入手,介绍透析水的来源---水处理装置的运行,维护使用,品质监测以及质量控制,目的就是提供高质量的透析用水,获得更好的透析效果,从而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透析水处理系统;运行原理;组成部分;质量控制透析水处理系统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提供合格的反渗水供血透机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一般意义上来说,在透析治疗过程中,每位患者每次要接触大约120L反渗水,水的质量至关重要,提高透析用水质量是提高血透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水处理系统的正确使用及维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水处理系统由供水、预处理、反渗、水输送系统几部分组成。 1供水系统 供水系统由增压泵提供给整个水处理系统恒定的供水流量和供水压力。系统根据水流的压力和流量进行自动控制。 2 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由多介质过滤器、硬水软化器、活性碳过滤器及前后两端的粗、细过滤组成。 多介质过滤器简称砂罐,用于祛除供水中10μm以上颗粒,此类颗粒会阻塞后级滤罐,损害反渗泵和反渗膜。砂罐的控制头可以自动在透析治疗结束后进行反冲。冲洗掉砂罐吸附的颗粒,维持砂罐的过滤能力。反冲周期以3~4天为宜。

硬水软化器简称树脂罐,用于祛除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使之成为软水。钙镁离子形成水垢或矿物沉积到反渗膜上将导致膜的损害、产水质量降低、降低膜的预期寿命。树脂罐附带的盐罐可以由控制头控制,在透析结束后对树脂进行离子交换,也就是再生,以保持树脂活力和软化能力。再生周期以3~4天为宜,盐的加入量为树脂量(L)乘以0.24kg,加盐的时间应和树脂再生周期一致,严禁使用工业盐及加碘盐,是因为碘对树脂具有长期的破坏作用。盐箱加盐后水位不得低于2/3,每日需用软水检测试剂对软化水进行检测。 活性炭过滤器简称碳罐,用于吸附软水中的氯和氯胺,由于游离氯具有氧化能力,能穿过并损害反渗膜,氧化血红蛋白成高铁血红蛋白,抑制抗氧化途径,造成溶血和溶血性贫血,所以必须尽可能祛除。碳罐中的碳必须足量,流经碳罐的水必须与活性碳接触 5min,以保证吸附效果。控制头自动对碳罐进行反冲,反冲周期以3~4天为宜。每周一次对软水余氯进行检测。 预处理系统前后端的粗细过滤器根据情况,需经常更换,以防止水路堵塞,造成供水不足,导致主机系统无水报警,无法运行制水。 3 反渗装置 反渗装置是水处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反渗泵、反渗膜、消毒系统、压力表和流量表、监测和控制部分组成。反渗装置可清除90%~95%水中溶解固体,包括: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细菌、致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2207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班级: 姓名: 杭锦后旗职业教育中心

第一节计算机硬件基础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的基本硬件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和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硬件。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6年到1957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 二、现代计算机的分类 1、数字电子计算机: (1)按设计目的分:通用和专用计算机 (2)按用途分分:科学计算和工程计算、工业控制、数据计算 (3)按大小分:巨型、小型、微型 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1)硬件系统: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2)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注:如何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的区别。 四、计算机的基本硬件 1、主板 2、CPU 3、内存 4、硬盘 5、显卡 6、声卡 7、网卡 8、光驱 9、机箱 10、电源 11、显示器 12、音箱 13、键盘和鼠标

润滑系统教案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教案(首页) 审阅签名:年月日

教学过 程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教 学 3 分钟师生致礼、点名、检查学生学习准备情况、使学生集中注意 力上课。(组织教学贯彻于上课的始终) 组织学生 上课 复习 2 分钟冷却系统相关知识,大小循环,节温器 让学生自 由回顾 导入 3 分钟小游戏,摩擦手掌,引导学生往润滑系统方向思考 设疑导 入 讲授50分钟一、润滑系功用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作用:润滑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柱。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 二、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摇臂等处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

润滑脂润滑:对于负荷较小的发动机辅助装置则只需定期、定量加注润滑脂进行润滑。例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它不属于润滑系的工作范畴。近年来在发动机上采用含有耐磨润滑材料(如尼龙、二硫化钼等)的轴承来代替加注润滑脂的轴承。 三、润滑系的组成 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集滤器 机油泵,限压阀及旁通阀,机 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传感 器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 成。 机油泵 功用:将机油以一定的压力和 流量,不断送到机件的摩擦表 面,保证其循环流动。 分类:(1)齿轮式 (2)转子式 齿轮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主动齿轮、从动齿轮。齿轮式机油泵 工作原理:进油腔两轮齿逐渐脱离,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吸油.出油腔两轮齿逐渐啮合,容积减小,压力增大——泵油. 转子式机油泵的结构: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工作原理:内转子旋转时,就带动外转子旋转;进油腔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吸油; 出油腔容积逐渐减小,压力增大——泵油。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 为了清除系统运行中发生的故障和错误,软、硬件维护人员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为了使系统适应用户环境的变化,满足新提出的需要,也要对原系统做些局部的更新,这些工作称为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任务是改正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含错误,扩充在使用过程中用户提出的新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其目的是维护软件系统的"正常运作"。这阶段的文档是软件问题报告和软件修改报告,它记录发现软件错误的情况以及修改软件 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在完成系统实施、投入正常运行之后,就进入了系统运行 与维护阶段。一般信息系统的使用寿命短则4-5年,长则可达10年以上, 在信息系统的整个使用寿命中,都将伴随着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系统维护 的目的是要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 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 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 系统维护工作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常常被忽视。人们往往热衷于系统 开发,当开发工作完成以后,多数情况下开发队伍被解散或撤走,而在系统 开始运行后并没有配置适当的系统维护人员。这样,一旦系统发生问题或环 境发生变化,最终用户将无从下手,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 中长期与旧系统并行运行不能转换,甚至最后被废弃的原因。随着信息系统 应用的深入,以及使用寿命的延长,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将越来越大。系统维 护的费用往往占整个系统生命周期总费用的60%以上,因此有人曾以浮在海 面的冰山来比喻系统开发与维护的关系,系统开发工作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 部分,容易被人看到而得到重视,而系统维护工作如同冰山浸在水下部分, 体积远比露出水面的部分大得多,但由于不易被人看到而常被忽视:从另一 方面来看,相对具有“开创性”的系统开发来讲,系统维护工作属于“继承性”工作,挑战性不强,成绩不显著,使很多技术人员不安心于系统维护工作,这也是造成人们重视开发而轻视维护的原因。但系统维护是信息系统可 靠运行的重要技术保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分析

“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统过分析和阐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提出了“一体化课程”的基本构建方法和课程特点,指出了“一体化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联系和区别,及“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和使用方法。对现阶段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建设和“一体化教师”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一体化教师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技工院校的课程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出现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课程,向“职业能力导向”的“三段式”课程过度,再向“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一体化”课程发展;教师的类型也从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过度到“双师型教师”,再发展到“一体化教师”。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要求下,各地技工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研究和改革课程体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设的技工教育模式,培养能服务于社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其中,一体化课程的建设和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实践技工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广东省技工院校设置标准》的第九条和第十六条中明确要求“专业教师中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和“实行模块化、课题化教学模式”。显然,“一体化课程”建设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成为现阶段技工院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工作。但是,怎样理解和构建“一体化课程”、培养“一体化教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下面就这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一体课程”的概念和构建 1、一体化课程的概念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下同)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一体化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它针对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门学习领域课程由若干学习情境组成。学习情境是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常表现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2、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一体课程既不同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也不同于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CBE 和MES 课程模式,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 1 学习情境1 学习情境2 学习单元 某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 学习领域 n 学习领域 2 学习情境m 专业课程标准 图1:一体化课程的课程体系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福建刘峰)说课稿

《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说课稿 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刘锋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六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对信息安全各方面作一个总体介绍,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信息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信息安全。并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更多的计算机犯罪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 本节包含有四个方面内容: (1)信息安全问题 (2)信息系统安全及维护 (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4)计算机犯罪及预防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全面介绍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知识,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在日常信息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能最大可能的保障信息安全。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防治方法。 3、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 能力目标: 1、通过讨论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通过网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主动学习新知识和研究问题能力。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预防计算机犯罪意识。 本着高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重点:

1、掌握“维护信息安全”的定义及维护措施;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及防治方法; 3、对计算机犯罪行为的理解,初步树立科学的信息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安全;(四)、教学难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信息安全问题的兴趣; 2、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安全的相关定义; (五)、学情分析 1、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各方面的问题和对计算机的操作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还对网络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2、由于多种原因,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技能的差异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他们的个体差异,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课时 1课时(45分钟) 二、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取突出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策略。 三、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可利用INTERNET网自主探索学习 (2)合作探讨法 小组同学面对面讨论; 全班同学利用论坛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能上INTERNET,带音响设备)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学生学习情况测评系统 五、说教学准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案

第一节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网络的基本要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多媒体计算机 授课时间: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种应用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潮流,并给各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在改变着生活模式和思维模式,从来没有一种文化会像计算机文化一样得到如此一致的认同。 所为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的简称,是一种自动地、高速地进行数值运算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本章介绍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应用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并阐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新课内容: IBM公司生产的PC机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即主板上大都有6---8个扩展插槽,供PC机外围设备使用,通过更换板卡,对微机的相应子系统进行局部升级,使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扩充性,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它公司先后为IBM系列PC机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因此当今以IBM PC微型计算机中的主流产品。

一、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人类进入科学计算的新纪元,进入了信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47年到1957年,近11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要特点:存储量小,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功耗巨大,运算速度慢。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军事等方面。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58年到1964年,近7年的时间。其主要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的逻辑元件。主存储器还是用磁芯,外存储器开始用磁盘。主要特点:存储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65年到1970年,近6年的时间,用中、小集成电路晶体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这时,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中的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 4.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计算机发展时间从1971年直到现在,其特点为:集成程度更高,计算机更加微型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亿次,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向高性能、多样化发展,软盘和硬盘得到推广。 二、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1.计算机的处理技术不断提高 2.计算机的体积不断减小 3.计算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4.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多媒体化 5.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结合进入“网络化”时代。 三、计算机的应用

11 润滑系统零部件的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案

教学过程: 复习 1、冷却系统温度过高的原因及诊断方法? 2、冷却系统的维护的主要内容? 3、冷却系统中水泵和节温器的检修 新课导入: 发动机润滑系统工作的好坏对其动力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均有一定的影响,润滑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润滑系统又不能忽视。润滑系统具有的减轻机件磨损、减小摩擦损失、降低功率消耗的作用,还具有密封、冷却、清洁和防氧化锈蚀功能。这节就润滑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讲解。 讲解新课: §5-1,2 润滑系统零部件构造与维修 一、润滑系概述 1、润滑系统的作用 润滑(减摩)、冷却、清洁、密封、 防氧化锈蚀功能。 2、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以一定的压力把润 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主要用于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 轮轴承等负荷较大的摩擦表面的润滑。 (2)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 运转零件撞击机油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 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 主要用于负荷较轻的气缸壁面和配 气机构的凸轮、挺柱、气门杆、摇臂等零 件的工作表面。 (3)润滑脂润滑:通过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工作表面的方式。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二、润滑系统的组成 图5-1 润滑系总体组成 1-摇臂轴 2-凸轮轴 3-节流孔 4-曲轴 5-机油滤清器 6-机油泵 7-限压阀 8-机油集滤器9-油底壳 10-曲轴主轴承

教学过程: 1、润滑系总体组成 一般由油底壳、机油集滤器、机油泵、机 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等组成。 2、润滑系部件结构原理 (1)油底壳:用于存储润滑油。它由薄 钢板冲压而成,为防止润滑油渗漏,其与机体 结合面加垫片和密封胶密封。 (2)机油集滤器:它安装在油底壳润滑 油的入口,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粗大的杂质。 (3)机油泵 用于将油底壳中的机油吸 出,并以一定压力压向各润滑部位。 按其结构不同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齿轮式又分外接齿轮式和内接齿轮式两种。 1)外接齿轮式机油泵 在机油泵齿轮与泵盖之间加有垫片密封, 同时可以通过调整垫片厚度,调整齿轮端面间隙在 0.05~0.20mm ,该间隙过大,机油压力下降,泵油量 减少。 2)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3)转子式机油泵 (4)安全阀 机油泵由发动机驱动,当发动机转 速升高时,机油泵运转速度加快,输油量增加,机油 压力升高。为了防止压力过高,在润滑油路中(有的 直接在机动泵上或滤清器上)设置有安全阀6(图9-5)。当机油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安全阀打开,多余的润滑油经安全阀流回机油泵的进油腔或流回油底壳。 (5)机油滤清器 它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的金属屑、机械杂质和润滑油氧化物。 (6)机油冷却器 机油在发动机机体内循环,温 度高达95℃以上,尤其是热负荷较高的发动机。过高的温度使机油粘度下降,不利于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润滑,同时加快机油氧化变质,失去作用,所以有些发动机带有机油冷却器。 1)风冷:安放在发动机前部,其结构与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相似 2)水冷:靠冷却液冷却 图5-2 机油集滤器 a )滤网未堵塞 b )滤网堵塞 1-浮筒罩 2-滤网 3-浮筒 4-吸油管 5-固定油管 图5-3 内接齿轮式机油泵 a)结构 b)工作原理 1-安全阀弹簧 2-安全阀柱塞 3-曲轴前油封 4-机油泵体 5-主动 外齿轮 6-从动外齿轮 7-O 形密封圈 8-花键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