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组分熔喷布的开发技术和应用

双组分熔喷布的开发技术和应用

双组分熔喷布的开发技术和应用
双组分熔喷布的开发技术和应用

双组分熔喷布的开发技术与应用

1、熔喷法非织造布技术

1、1工艺流程

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就是将高聚物树脂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压熔融塑化后,通过计量泵精确计量送给喷丝组件,在高速高压热空气流的作用下拉成超细纤维,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造成布可以使用多种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酯、聚酰胺等。在使用双轴工艺的熔喷系统,牵伸气流就是以同心环的方式,在熔体细流的外围环绕吹出,通过气流夹持,实现对纤维的牵伸。熔喷牵伸的纤维要比纺粘的纤维细很多,要求牵伸气流要有很高的速度,因此牵伸气流要有很高的压力,但相对纺粘法而言,其工艺空气流量需求却少很多。

希尔斯的双组分熔喷设备能生产皮芯型,并列型,尖端三叶型,尖端十字型,橘瓣型的双组分纤维,纤维的直径约2,喷丝孔的直径在0、10—0、15mm。双组分熔喷布能克服一般的熔喷法非织造布强力偏低,不耐磨的缺点。该技术可以用来生产纳米纤维,纤维的平均细度为250nm,而分布范围在25—400nm之间。

1、2熔喷法纺丝原理

聚合物树脂经挤压熔融后,通过计量泵的精确计量送入一特殊的熔体分配腔,再通过整流后进入纺丝熔体池,经纺丝微孔喷出成丝,在高速热风气流的喷射拉伸下得到超细纤维,其单丝直径能达到1~2μm。熔体分配腔能保证熔体沿幅宽方向分布均匀(流速一致、流量相等、压力分布均匀),加上沿幅宽方向的气流喷射速度一致,从而能保证丝束沿幅宽方向分布均匀,丝径沿幅宽方向一致。喷丝组件中纺丝熔体池下有一排纺丝微孔,微孔直径一般为0、3~0、4mm,为更有利于纺丝成型。其长径比远远大于常远见的熔融纺丝,一般为10~15。同时喷丝组件与气刀之间形成一特殊的气腔,高压热风气流通过气腔狭缝以近似于音速的速度喷射,气刀刃部与喷丝组件尖端开成一纺丝锥。熔体从纺丝微孔中喷出,在纺丝锥处被

高速气流夹持牵伸拉细,经冷却后形成超细纤维。

1、3熔喷纤维成布原理

经过牵伸的超细纤维,随着喷射气流的体积膨胀而扩散开来,在抽吸风的引导下,均匀地铺在收集装置上,利用自身条件互相粘与在一起。调节收集装置的工艺速度及计量泵的转数便能得到各种不同规格的熔喷非织造布。

2、熔喷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

我国发展熔喷非织造布产品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这10多年中开发了不少特色产品,下面列举一些熔喷产品的应用领域:由于熔喷技术生产的纤维很细,同时熔喷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空隙小而空隙率大,故其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与吸油性等应用特性就是用其它单独工艺生产的非织造布所难以具备的。所以熔喷法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医用与工业用口罩、保暖材料、过滤材料、医疗卫生材料、吸油材料、擦拭布、电池隔板以及隔音材料等领域。

2、1医疗卫生领域

用熔喷法非织造布代替传统纺织产品与纺粘法非织造布复合,应用于口罩布。其特点就是强度高、手感好、有效地屏障细菌的穿透、不透血但可以透气;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尘屑与毛羽的脱落、提供最佳的手术环境;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量、方便储藏、供应与更换;穿戴及使用方便、价格低。由于其有上述特点,在国外已大量做成绷带、急救包、开刀布、接生包等应用于医疗行业以及妇女卫生巾、尿布等卫生领域。国内目前则刚刚开始应用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在2003年非典期间,熔喷非织造布在医疗卫生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人类面临非典、禽流感,以及其它空气传播疾病的危险,为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许多

国家(特别就是发达国家)已把熔喷布作为国家储备物资作为应急时用。

2、2保暖材料领域

熔喷法非织造布由于其纤维直径特别细小、孔径小、孔率高、手感柔软,具有非常好的抗风能力,透气性能良好,且重量非常轻,就是做保温服装的最佳材料。目前国内外已大量使用,市场增长速度也较快。经过国家级检测单位测定,相同重量的服装保温材料中,熔喷布保温效果最好。天津泰达率先开发出了用熔喷布做的保暖材料,从而带来了中国熔喷法非造布发展的高潮。熔喷法非织造布与三维卷曲纤维共纺制出的保暖絮片,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弹性与蓬松性能。另外,除了作为服装絮片起保暖作用外,熔喷纤维絮片还可以包卷在输汽管道、输液管道或其它需要绝热的贮存器具外表以作为有效的保温层,不使热量或冷量散失。美国3M公司曾开发了系列保温产品供各种用途之用。其核心技术即就是以熔喷纤维作为基本材料。但如全部就是熔喷纤维,开始时保温性很好,待熔喷絮片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容易压实,空气隙没有了,保温作用就会大幅降低,因此必须在熔喷纤维中均匀掺入一定量的粗旦涤纶纤维,使絮片间始终保持均匀分布的空气隙。宝斯特公司开发了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据称,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2、3过滤材料领域

熔喷非织造布由于其纤维直径细、比表面积大、孔隙小,空隙率高等特点极适合作液固分离或气固分离的过滤材料。在空气过滤中可适合作亚高效以上的过滤。如劳保及医疗口罩、防毒面具,滤除粉尘、细菌等有害颗粒,亦可作空调、汽车内空气过滤与发动机空气过滤,特别当熔喷纤维经驻极化处理后,空气过滤的过滤效率可超过99%,甚至可达99、999%,可适合作电子设备超净车间等高要求的空气净化场所,回顾2003年时,为防止SARS感染,熔喷非织造布曾热销一时,便因为经驻极化处理的熔喷非织造布作为口罩或面罩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病毒的侵入。

过去,一些高要求的空气过滤普遍采用微细玻纤的滤料,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玻纤容易折断脱落,对人体有害,甚至可能会致癌。世界卫生组织IARC把玻纤划归IB类,即就是可能致癌物质。另外玻纤又不能加上静电荷进行驻极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熔喷过滤材料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2、4吸油材料领域

我国就是石油消费大国,消费量已占世界第二位。中国的海上运输业迅速发展。油轮发生溢油事故与轮船含油污水排放经常发生,严重污染水质,特别就是沿海港口、海湾与沿海水域更就是如此,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由于其超细纤维的结构,具有疏水亲油性,比重轻,吸水率为0、01%,不溶于油类与耐酸碱等特性,其吸油量可以达到本身重量20倍至50倍,具有吸油速度快,吸油后能长期浮于水面不变形,水油置换性能好,可以反复使用长期存放等特点,受到这一领域的欢迎。欧美、日本等国已广泛利用熔喷吸油材料进行工厂设备泄油治理,海洋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以及其它油料溢出与油污治理等,并都有具体法规,要求船只与海港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熔喷吸油材料以防止环境污染。我国在这方面已引起相关方面的广泛重视,一些海港据称都已开始备有一些熔喷类吸油絮垫、吸油栅、吸油带等产品,以备必要时之用,另外一些饭店、甚至包括家庭用途的吸油产品也在逐步推广。但对船只与海港,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熔喷吸油材料以防止污染环境。

2、5工业及家庭用揩布

工业及家庭用揩布就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由于熔喷非织造布去污力强、手感柔软、不损坏被揩拭的表面,因此很有发展前景。国外有的企业用熔喷非织造布制作婴儿揩擦布、家庭用揩布、个人用揩拭布都很受欢迎,熔喷揩擦布也可用于汽车揩拭布、精密机床、精密仪器揩布等。

2、6铅酸蓄电池隔板

用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经处理后可用作铅酸蓄电池隔板,我国年用量大约在6000吨以上。由于熔喷非织造布具有孔径小,开孔率高、电阻小、质量轻、可封袋使用等特点,且材料相对便宜可以代替PVC隔板。目前做这类电池隔板的熔喷布主要用间歇式设备制作。

2、7隔音产品

熔喷非织造布可以吸收声波的传递。因此它可用于汽车、住宅以及超静音室的隔音材料,如:汽车内电脑盒、高级音响外层等都必需要采用熔喷层来隔离,据称:这方面的应用还刚刚开始,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无纺布生产工艺

无纺布生产工艺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无纺布生产工艺 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 (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 (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3)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无纺布的分类: 一、水刺无纺布 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二、热合无纺布 热粘合无纺布是指在纤网中加入纤维状或粉状热熔粘合加固材料,纤网再经过加热熔融冷却加固成布。

三、浆粕气流成网无纺布 气流成网无纺布又可称做无尘纸、干法造纸无纺布。它是采用气流成网技术将木浆纤维板开松成单纤维状态,然后用气流方法使纤维凝集在成网帘上,纤网再加固成布。 四、湿法无纺布 湿法无纺布是将置于水介质中的纤维原料开松成单纤维,同时使不同纤维原料混合,制成纤维悬浮浆,悬浮浆输送到成网机构,纤维在湿态下成网再加固成布。 五、纺粘无纺布 纺粘无纺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长丝铺设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使纤网变成无纺布。 六、熔喷无纺布 熔喷无纺布的工艺过程:聚合物喂入---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加固成布。 七、针刺无纺布 针刺无纺布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针刺无纺布是利用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布。 八、缝编无纺布 缝编无纺布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缝编法是利用经编线圈结构对纤网、纱线层、非纺织材料(例如塑料薄片、塑料薄金属箔等)或它们的组合体进行加固,以制成无纺布。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概念以及用途: 无纺布(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 (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 (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3)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与分类: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 1,多学科交叉 2,工艺流程短程化,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 4,可应用纤维原料范围广 5,工艺变化多,技术纺织品特征明显 6,资金规模大,技术设计要求高 在此,我们将各种设备的生产速度做了一个比较,大家对无纺布(非织造)的生产速度有一

黏合法生产线600 热轧法生产线1800 纺丝成网法生产线200--2000 湿法生产线2300--10000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分类 1,按照生产工艺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湿法,目前国内外最多的生产工艺是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2,按照加固技术来分 (1)水刺加固:水刺布; (2)针刺加固:针刺布; (3)热轧机粘合:纺粘布,热轧布; (4)热风粘合:热风布; (5)汽刺固结:汽刺布; (6)化学方法粘合,其中还具体分为:浸渍法,喷胶法,泡沫 下图为东华大学对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分类,供大家参考: 3,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无纺布(非织造布) (1),水刺无纺布 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2),针刺无纺布 针刺无纺布是干法无纺布的一种,针刺无纺布是利用刺针的穿刺作用,将蓬松的纤网加固成

地热能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 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 报告编号:15A2A1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30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0、传真:0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地热能是贮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巨大的能源。地球内部热源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主要方式,地热能在采暖、供热、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人们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担忧与日俱增,地热能源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新一轮地热能开采热,欧、美、日等国纷纷加速地热能开发。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地热能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认为:我国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全国地热可采储量是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的倍,其中距地表2000米内储藏的地热能为2500亿吨标准煤。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 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在地热利用规模上,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稳步增长。 在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中,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地热发电效益显著提升。除地热发电外,直接利用地热水进行建筑供暖、发展温室农业和温泉旅游等利用途径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国已经基本形成以西藏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

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流程概述

1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流程概述 熔喷法非织造布是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美国研制成功的,我国也曾在60年代初进行过研制。它由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切片直接纺丝成布,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目前,美国的年产量约为l5万,t我国的年产量为5000t。熔喷法非织造布的生产过程是:将聚丙烯切片(FR400-1200)通过螺杆挤压机使其熔融,经过喷丝孔将其喷出成为纤维状,并在高速(13000m/min)热气流的喷吹下,使之受到强大拉伸,形成极细的短纤维,这些短纤维被吸附在成网帘上,由于纤维凝聚成网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从而使纤维间相互粘连成为熔喷法非织造布,最后进行成卷打包。其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 1.螺杆挤出机; 2.计量泵; 3.熔喷装置; 4.接收网; 5.卷绕装置; 6.喂料装置图1 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流程图 熔喷法非织造布连续性生产线的设备高约6m,宽约5m,长约20m,其生产设备如下: (1)螺杆挤压机:螺杆直径一般为100~120mm,长/径比为30,其目的是将切片熔化。 (2)计量泵:其作用是精确计量,控制产量和纤维的细度,为齿轮泵,将熔体连续输送到喷丝头。 (3)熔体过滤器:其作用是将熔体中的杂质过滤掉,以免堵塞喷丝孔。

(4)输送网帘:将熔喷纤维均匀接收铺在网上,向前输送,其下面有吸风机,将上面下来的热风排出。 (5)纺丝箱体:是熔喷工艺的关键设备,有1块长条形喷丝板,板上布满一长列喷丝孔,一般每m长约有1500个喷孔。喷丝板两侧面装有热空气喷管,下装有热空气喷孔,与喷丝孔成50b角,使纤维喷出之后,即刻用高速热空气进行气流拉伸,把纤维吹断,成为超细纤维。 (6)喂料系统:由3个计量斗组成,分别用于计量白色切片、色母粒、添加剂,3种组分进入下面的混合搅拌器混合均匀,即投入生产。(7)热风机与加热器:提供纺丝气流拉伸时所用的热空气的温度与压力,用电加热,耗电量较大。 (8)卷取机采用全自动卷取,将熔喷布成卷包装。熔喷法非织造布的纤维特点是超细,其纤维直径最小可达到,一般在1~5Lm之间。纤维越细,熔喷布质量越好,但产量相对减少。由于纤维超细,其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这是熔喷布最突出的优点。

纺粘无纺布流程

纺粘无纺布流程 纺粘法无纺布定义: 纺粘法是纺丝直接成网法的一种非织造布生产方法。在纺丝熔融时,通过纺丝,、铺网再经过加固而形成的非织造布产品的工艺加工方法。 纺粘法工艺流程: 投料——熔融纺丝——过滤——冷却——气流牵伸——铺网——热轧——卷绕——包装 一投料 1 投料中,不能有金属等硬物,不能有水。保证清洁度。 2 缺料:风机故障、过滤网堵塞、管道漏气、注射机故障报警 3 注射机:采用称重式,直接输入需要的百分比即可。 二熔融纺丝 1 螺杆挤出机 A 功能:将固体切片熔融成熔体 在一定机头压力下,定量输出熔体 将物料压缩、排气、混合、物化 B 螺杆分段:进料段、压缩段、计量段 进料段:完成切片的供给,进料段为固态。

压缩段:完成熔融,固液并存段 计量段:完成定量与挤出,熔体单相 C 温度设定 根据切片熔融指数的高低进行判断设定。通常无纺布纺丝需要的切片熔融指数范围:15—45g/10min。通常熔融指数高,则分子量分布大,分子量小,螺杆温度相对低。熔融指数小,则分子量分布小,分子量大,螺杆温度相对高。熔融指数在15—25g/10min之间需要添加分子量调节剂(改性母粒)。 2过滤器 完成对熔体的过滤,E线通常滤后压力和滤前压力差在5MPA 左右需要更换过滤器。另外通常更换过滤器,首先要将待更换的过滤器充浆,然后通过排气孔进行排气。在更换过滤器过程中最重要是把握切换的速度,避免失压而停机。 3回收螺杆 回收螺杆完成对废边和废布的回收。回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A 回收过程中注意颜色一定要相同,回收一定均匀。 B 对回收螺杆的温度进行监控,防止温度变化而造成对回收螺 杆的损坏。 C 回收中无纺布绝对不能有水存在。 D 回收中绝对不允许有金属等硬物进入螺杆,防止损坏螺杆。 4 计量泵 精确地计量,均匀而连续的输送纺丝液并产生一定的工作压力保证

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无纺布加工工艺 无纺布加工工艺的方法有机械加工、热粘合、化学粘合、射流喷网、纺丝成网、熔喷法、湿法和其他方法。 第一节机械加工 机械加固非织造布中大部分是针刺法机械加固而成的,这里主要介绍针刺法非织造工艺。 目前世界上的干法非织造布中,针刺法非织造布占40%以上,是非织造布的重要加工方法。由于针刺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刺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不仅在民用方面、工业方面,而且在国防工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土工合成材料、地毯、汽车内饰材料、造纸毛毯、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及耐高温复合材料等。 基本原理是纤维经开松、梳理成网后,喂入针刺机,针刺机中截面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且棱边带有钩刺的针,对蓬松的纤维网进行反复针刺,当成千上万的刺针进入纤网时,刺针上的钩刺就带住纤网表面的一些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网,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纤网收到压缩。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回升,因钩刺顺向而使纤维以垂直状态留在纤网内,起加固作用,这就制成了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力的针刺法非织造布。 图1 高频针刺机 刺针是针刺机的关键器件,一般有带有弯头的针柄、针腰(有时和针柄合在一起〕、针叶和针尖等四部分组成。针刺工艺对刺针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1〕刺针的平直度好,几何尺寸精确,表面光滑,钩刺无毛刺,针尖形状一致。(2〕刺针的弹性好,耐磨损。这样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才能承受巨大的负荷,不易折断,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刺针制造公司是美国的福斯脱(Foster〕;德国的胜家(Singer〕、格罗兹-贝克尔特(Groz-Beckert〕、杰克(Jecker);日本的风琴和英国的针叶公司(Needle Industris〕等。 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家用装饰、地毯、毛毯、汽车内饰、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农用丰收布等。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国内外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现状介绍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王鸿雁张葵叶 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地热资源既属于矿产资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包括:天然出露的温泉、通过热泵技术开采利用的浅层地温能、通过人工钻井直接开采利用的地热流体以及干热岩体中的地热资源。在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地热能开发及利用取得较快发展,也越来越引起我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及利用 (一)全球地热资源分布 全球地热储量十分巨大,理论上可供全人类使用上百亿年。据估计,即便只计算地球表层10km厚这样薄薄的一层,全球地热储量也有约1.45×1026J,相当于4.948×1015吨标准煤,是地球全部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量的几百倍。[1]世界上已知的地热资源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三个主要地带:一是环太平洋沿岸的地热带;二是从大西洋中脊向东横跨地中海、中东到我国滇、藏地热带;三是非洲大裂谷和红海大裂谷的地热带。这些地带都是地壳活动的异常区,多火山、地震,为高温地热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2]图1所示为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图1 全球地热资源集中分布带 来源:鹿清华, 张晓熙, 何祚云. 国内外地热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 排, 2012, 2(1): 39-42 (二)全球地热资源利用 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热水型、地压地热能、干热岩地热能和岩浆热能四种类型;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又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分为发电和非发电两个方面,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是直接利用,多用于采暖、干燥、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医疗、旅游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此外,对于25℃以下的浅层地温,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 根据2010世界地热大会的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有24个国家开发了地热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0715MWe,年发电利用总量为67246GWh,平均利用系数为0.72;有78个国家开展了地热直接利用活动,总设备容量为50583MWt,年利用热能121696GWh,平均利用系数0.27。 表1 地热发电排名前10的国家 国家装机容量 (MWe)运行能量 (MWe) 总生产能量 (GWh/y) 运行率 (%) 运行机组 (套) 美国3093 2024 16603 0.94 209 菲律宾1904 1774 10311 0.66 56 印尼1197 1197 9600 0.92 22 墨西哥958 958 7047 0.84 37 意大利843 843 5520 0.75 33 新西兰628 628 4055 0.74 43 冰岛575 575 4597 0.91 25 日本536 422 3064 0.83 20 萨尔瓦多204 192 1422 0.85 7 肯尼亚167 167 1131 0.78 6 表2 地热直接利用排名前10的国家国家总生产能量GWh/y 主要利用方式 中国20932 直接供热、地源热泵、洗浴 美国15710 地源热泵 瑞典12585 地源热泵 土耳其10247 直接供热 日本7139 洗浴 挪威7001 地源热泵

生产熔喷法非织造布的新型设备

生产熔喷法非织造布的新型设备 E .Gla wi on 立达自动化设备公司(德国) 摘 要:描述了熔喷法非织造布的典型应用以及工艺的基本步骤与缺点。将熔喷法与 其他纤网成形工艺相结合便形成了复合材料,这开启了该工艺新应用领域之门,而这是以前仅用熔喷法所难以实现的。介绍了德国立达自动化设备公司为易于操作维修所做的优化设计。其特点包括纺丝头组合件的顶端装载以及聚合物的链段分布。 关键词:熔喷法,非织造布,设备, 复合材料 图1 用于空气过滤的熔喷法非织造布的过滤等级 熔喷法可以说是纺粘法的后起之秀。不但其生产线的尺寸和产能较小,而且可加工的纤维更细,线密度大约是纺粘法的十分之一。这使得制成的纤网更加精致完善,更适合实际应用,而这是纺 粘法用经济的方式所不能生产的。 日常生活中熔喷法非织造产品随处可见,以卫生用品为例,有尿布、妇女用卫生用品、擦拭布以及用于空气和液体的过滤材料。特别是用熔喷法可以轻松地实现 隔离效果,这是卫生用品在应用中 的一个关键特性。另一方面熔喷法制成的纤网具有较低的机械强度,这一点限制了它在其他很多领域的应用。将熔喷法与其他纤网成形工艺相结合便形成了复合材料,这开启了该工艺新应用领域之 门,而这是以前仅用熔喷法所难以实现的。 1 典型的应用 人们对日用品性能要求的增

图2  熔喷法工艺中喷嘴下纤网的形成 图3 熔喷法工艺中纺丝头组合件的顶部载荷 加促成了熔喷法在应用方面的成功。由天然或合成纤维加工而成的简单针刺纤维网不能满足精细过滤应用的要求,它们仅用于预过滤或量多的场合。 熔喷法非织造布最重要和需求量最大的应用领域是空气过滤,详细应用见图1中的过滤等级F5 ~F9。微粒直径为10μm 时,虽然可用过滤等级为F5、纤维直径不小于10μm ,面密度为60~100g/m 2 的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分离,但 是过滤等级为F9要求用纤维直径 接近1μm 、面密度为140~180g/m 2 的熔喷非织造布来分离,面密 度的增加使过滤性能更好。为了实现F9过滤等级的性能需求,与其他应用相比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产能会减少50%以上,这会导致该种熔喷法非织造布成本的提高。捕集效果直接与过滤材料中纤维的线密度及材料的面密度相关,因而需要开发出一种更有效的既能够捕集较小微粒又能够提高捕集性能的材料。另一重要特性是大容积性,这样有利于存储空间,从而 在使用期限内更加有效。其他重要的标准则与纤维直径及面密度相关。 对于擦拭布的存储空间也有相似的要求,它主要是吸收液体。当然对粘附性能的要求也很高,但用于过滤时对粘附性的要求就较低。因此可用捻度高的长丝来生产擦拭布,而且产能相当高。 然而,熔喷法非织造布最大的消费是用于卫生领域。为了这一目的,理想地将纤网强度及俘获性能相结合的方式仍然是采用纺粘/熔喷/纺粘的结合方式,通常称为S MS 。具有S MS 结构且面密度低 于10g/m 2 的非织造布最为普遍,能满足大多数需求。 2 工艺的基本步骤及缺 点 虽然该工艺是由美国海军在 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但是这 项原始专利应用的基本特点仍然反映了当前的水平。聚合物熔融体从一排呈毛细管状的直径约0.2~0.4mm 的喷嘴中挤出,喷嘴间距不到1mm 。气隙位于这排毛细管状物的两边,可通入250~300℃的压缩气体,其顶端指向聚合物挤出时易粘于喷丝板的交界处。这股气流的速度接近声速,它将热的长丝牵伸,最终的直径达1~10 μm 。当这股热气流向下流到成形帘网处时就会与周围的空气相混合,使得长丝冷却最后固化。当各自到达传送带或纺粘层时,纤维仍保留有足够的热量,可将纤维交界处的长丝熔化,最终无需任何进一步处理便可形成牢固的纤网(图2)。与先期广泛采用的纺粘法不同的是无需轧光机。 聚丙烯纤维仍然是最主要的原料,占市场份额的90%之多。

熔喷非织造布的发展现状

熔喷非织造技术发展现状 董家斌陈廷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0级纺织工程苏州215021) 摘要:简要介绍了熔喷非织造技术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原理,分别从熔喷非织造生产技术、熔喷新材料及熔喷非织造产品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熔喷非织造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熔喷,非织造布,新技术,新材料 熔喷非织造工艺是聚合物挤压成网法的一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海军实验室为收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微粒,开始研制具有超细过滤效果的过滤材料,1954年发表研究成果[1]。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埃克森(Exxon)公司进一步对这一工艺进行研究,与精确(Accurate)公司合作制造出了第一台熔喷设备原型机,并申请了专利。目前,除了埃克森公司拥有熔喷技术的专有技术外,其它一些公司(如美国3M公司,美国Hills公司,德国Freudenberg公司等)也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熔喷非织造技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熔喷非织造材料在全球增长迅速,保持了10%-12%的年增长率[2]。熔喷非织造材料在过滤、阻菌、吸附、保暖、防水、医疗卫生等方面性能优异,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熔喷非织造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 1 熔喷非织造工艺原理 熔喷非织造工艺是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喷吹聚合物熔体使其得到迅速拉伸而制备超细纤维的一种方法。如图1所示聚合物切片通过挤压机加热加压成为熔融状态后,经熔体分配流道到达喷头前端的喷丝孔,挤压后再经两股收敛的高速、高温气流拉伸使之超细化。超细化的纤维冷却固化沉积于集网帘装置上,依靠自身粘合或其他加工方法形成细度极细的熔喷非织造材料[2]。

地热开发与利用

关于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

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

熔喷无纺布性能

熔喷无纺布性能

————————————————————————————————作者:————————————————————————————————日期:

减粘裂化新工艺改善熔喷无纺布性能 ?减粘裂化新工艺改善熔喷无纺布性能 作者: M.Roth, J. Leukel, D. M焞ler, J. R.Pauquet 汽巴精细化工公司?H. G.Geus莱芬豪舍公司 熔喷无纺布的质量和性能取决于聚丙烯原料(熔融指数)的正确选择和加工条件的优化。目前,熔喷厂家主要采用的是高融指的聚丙烯原料,但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同时还存在着高成本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低融指的纺粘级聚丙烯原料(MFI=20~50),再配合使用“断链技术”的塑料添加剂,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熔喷无纺布,为熔喷厂家提供了更灵活的操作空间。通过加入IRGATEC CR76 添加剂,在熔喷纺丝过程中使得树脂发生可控性的降解,得到相对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无纺布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物理性能和有效降低生产以及仓储成本。?

采用新型添加剂得到的纺熔产品具有独特性能, 极大增加了无纺布纤维原料选择的多样性(图片由汽巴精化公 司提供) ?汽巴精细化工公司精心研制成功的新型添加剂Ciba?IRGATECCR76(注:由于公司内部编号为EB 43-76,故图片数据以该编号标注)不含任何过氧化物,是新一代的自由基生成剂,它完全避免了目前工艺中使用过氧化物的缺点,即使在传统加工温度的条件下,聚合物也能够产生有效的降解,并最终将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分布控制在比较窄的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相比,采用新型添加剂加工的熔喷产品及其纺熔复合产品(例如SMS)在静水压高度和机械性能上有很大改善。对产品进行的测试表明,采用新型添加剂得到的纺熔产品具有独特性能,极大增加了无纺布纤维原料选择的多样性,特别是纺粘和纺熔复合非织造布废料都可以经过转换变成熔喷级原料使用,本文中所有实验均在德国莱芬豪舍熔喷和SMS生产线上完成。

水刺无纺布工艺流程

水刺工艺/过程 一、水刺法非织造工艺流程: A. 纤维原料→开松混和→梳理→交*铺网→牵伸→ →预湿→正反水刺→后整理→烘燥→卷绕 ↑ ↑ 水处理循环 B. 纤维原料→开松混和→梳理杂乱成网→ →预湿→正反水刺→后整理→烘燥→卷绕 ↑ ↑ 水处理循环 不同成网方式影响最终产品的纵横向强力比,流程A对纤网纵横向强力比的调节较好,适合于水刺合成革基布的生产;流程B适合于水刺卫材生产。 二、预湿 经成形的纤网送入水刺机加固,首先是预加湿处理。 预湿的目的是压实蓬松的纤网,排除纤网中的空气,使纤网进入水刺区后能有效地吸收水射流的能量,以加强纤维缠结效果。 常见预湿方式: <> 双网夹持式 <> 带孔滚筒与输网帘夹持式 三、水刺 经预湿的纤网进入水刺区,水刺头喷水板的喷水孔喷射出多股微细水射流,垂直射向纤网。水射流使纤网中一部分表层纤维发生位移,包括向纤网反面的垂直运动,当水射流穿透纤网后,受到托网帘或转鼓的反弹作用,以不同的方位散射到纤网的反面。在水射流直接冲击和反弹水流的双重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发生位移、穿插、缠结、抱合,形成无数个柔性缠结点,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 水射流对纤网垂直喷射可防止破坏纤网结构,并最大程度地利用水射流的能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水刺法非织造材料的性能。 水刺加固方式主要有平网水刺加固、转鼓水刺加固和转鼓与平网相结合的水刺加固三种形式。 托网帘编织结构与纤网外观结构效果 转鼓水刺加固工艺中,水刺头沿着转鼓圆周排列,纤网吸附在转鼓上,接受水刺头喷出的水射流的喷射。纤网吸附在转鼓上,不存在跑偏现象,有利于高速生产,同时纤网在水刺区内呈曲面运动,接受水刺面放松,反面压缩,这样有利于水射流穿透,有效地缠结纤维。

最新熔喷法非织造布技术进展及熔喷布的用途资料

熔喷法非织造布技术进展及熔喷布的用途 2011-04-22 来源: 刘玉军侯幕毅肖小雄(来源互联网)点击次数:571 关键字:熔喷非织造布;纷丝;熔喷纤维;非织造布 熔喷法非织造布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对环境保护的加强熔喷法非织造布市场越来越大。其超细纤维的特点所表现出的特性,在许多工业、民用领域被人们发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熔喷技术方面研发投入的加大我国熔喷技术已得到很大的发展。2006年5月幅宽2 400 mm的熔喷生产线在宏大研究院试验基地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宽幅熔喷生产线已能完全实现设备国产化从而为熔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SMS(纺粘熔喷复合) 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熔喷法非织造布技术 1.1 工艺流程 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将高聚物树脂通过螺杆挤出机挤压熔融塑化后,通过计量泵精确计量送给喷丝组件在高速高压热空气流的作用下拉成超细纤维在收集装置上形成熔喷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造布可以使用多种聚合物材料.如:聚丙烯、聚醋、聚酸胺等。 1.2 熔喷法纺丝原理 聚合物树脂经挤压熔融后通过计量泵的精确计量送入一特殊的熔体分配腔再通过整流后进入纺丝熔体池,经纺丝微孔喷出成丝,在高速热风气流的喷射拉伸下得到超细纤维,其单丝直径能达到1一2 gm。熔体分配腔能保证熔体沿幅宽方向分布均匀(流速一致、流量相等、压力分布均匀)加上沿幅宽方向的气流喷射速度一致从而能保证丝束沿幅宽方向分布均匀丝径沿幅宽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喷丝组件中纺丝熔体池下有一排纺丝微孔,微孔直径一般为0.3一0.4 mm,为更有利于纺丝成型其长径比远远大于常规的熔融纺丝,一般为10一15。同时喷丝组件与气刀之间形成一特殊的气腔高压热风气流通过气腔狭缝以近似于音速的速度喷射,气刀刃部与喷丝组件尖端形成一纺丝锥。熔体从纺丝微孔中喷出在纺丝锥处被高速气流夹持牵伸拉细,经冷却后形成超细纤维。

全面解读《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全面解读《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透露,《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已经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内容,十三五期间地热能开发将拉动总计2600 亿元投资。在此过程中,将探索建立地热能开发的特许经营权招标制度和PPP 模式,并且将放开城镇供热市场准入限制,引导地热能开发企业进入城镇供热市场。 发改委介绍,十三五期间,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 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 兆瓦。到2020 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 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0 兆瓦。2020 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 万吨标准煤,地热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 万吨标准煤。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 万吨标准煤。 同时,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 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 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 亿元,合计约为2600 亿元。此外,地热能开发利用还可带动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热泵、换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我国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目前全国336 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开采资源量折合7 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 万亿吨标准煤。到2015 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3.92 亿平方米,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1.02 亿平方米。但另一方面,地热能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包括资源勘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对此,在十三五时期,按照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水热型地热供暖,并将开展干热岩开发试验工作,建设干热岩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大

熔喷无纺布

熔喷无纺布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双组份熔喷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上熔喷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美国Hills公司和Nordson公司较早就开发成功双组分熔喷技术,包括皮芯型、并列型、三角形等多种,通常纤维纤度接近2µ,熔喷喷丝组件的孔数可以达到每英寸100孔,每孔的挤出量可达到0.5g/分。 皮芯型:可使非织造布达到手感柔软,可以做成同心、偏心、异形的产品。一般廉价材料做芯,昂贵的、具有特殊或所需性能的聚合物为外皮层,如芯为聚丙烯,外皮为尼龙使纤维具有吸湿性;芯为聚丙烯,外皮为可粘接用的低熔点聚乙烯或改性聚丙烯、改性聚酯等。对炭黑类导电纤维,则将导电芯包裹在里面。 并列型:可使非织造布具有良好的弹性,通常是由两种不同聚合物,或不同粘度的同种聚合物做成并列型双组份纤维,利用不同聚合物不同的热收缩性可做成螺旋式卷曲纤维。例如3M公司开发了熔喷PET/PP双组份纤维的非织造布,由于收缩不同,形成螺旋卷曲性,使非织造布具有极好的弹性。 末梢型:这是在三叶型、十字型和末梢复合另一种聚合物,如做抗静电、导湿、导电纤维时可以在顶尖上复合上导电聚合物,既可导湿、又可导电、抗静电,而且节省了导电聚合物用量。 微细旦型:可以采用橘瓣形、条形剥离型组件,也可以是海岛型组件。用两种不相容的聚合物剥裂做成超细纤维网,甚至纳米纤维网,如Kimberly-Clark研制的剥裂型双组份纤维,就是利用两种不相容聚合物做成的双组份纤维在热水中不到一秒钟,两种聚合物就可以完全剥离的特点做成超细纤维网。海岛型的则要把海溶去,得到微细的岛纤维网。 混合型:是将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纤维、不同截面形状,甚至和皮芯并列纤维混合的既有共纺,又有双组份纤维的纤维网,使纤维具有所需要的各种性能。这类熔喷双组份纤维非织造布或混合纤维非织造布和一般熔喷纤维制品相比能进一步改进过滤介质的过滤性,并使过滤介质具有抗静电性、导电性、吸湿性、增强的阻隔性等;或使纤维网的粘结性、蓬松性、透气性提高。 双组份熔喷纤维可以补充单一聚合物性能的不足,如聚丙烯比较便宜,但如用于医卫材料,它却不耐射线照射,这样可以聚丙烯为芯,在其外层选择适当的耐辐射聚合物包裹在外面就可以解决耐辐射的问题。从而可以使产品价格便宜,又能完成功能要求,如在医疗领域可用于呼吸系统的热和湿的交换器,可提供合适的类似天然的热和湿度。它具有质轻、用可弃或便于消毒、价格便宜,还可起到除去污染物过滤器的附加作用。它可由两种均匀混合的双组份熔喷纤维网组成。采用皮芯型双组份纤维,芯子为聚丙烯,皮层为尼龙。双组份纤维亦可采用异形截面,如三叶形、多叶形,使其表面积更大,同时还可以在其表层或叶尖部分采用能提高过滤性能的聚合物。烯烃类或聚酯类熔喷法双组份纤维网可以做成柱形液体和气体过滤器。熔喷双组份纤维网还可用于香烟过滤咀;利用芯吸效应做高档吸墨水芯子;保液和输液的芯吸棒等。 折叠编辑本段熔喷非织造布技术的发展--熔喷纳米纤维 过去开发熔喷纤维都基于Exxon的专利技术,但最近几年国际上多家公司已突破Exxon 技术向更细的纳米级纤维发展。 Hills公司对纳米熔喷纤维作过很深的研究,据称已可达到产业化的阶段。其它一些企业例如Nonwoven Technologies(NTI)公司也开发了可生产的纳米熔喷纤维的工艺、技术,并已取得了专利。 为了纺制纳米纤维,喷丝孔比普通的熔喷设备上的喷丝孔要细得多,NTI可采用细小到

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分类

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分类 干法成网梳理成网气流成网机械固结针刺法 缝编法 射流喷网法 化学粘合饱和浸渍法 泡沫浸渍法 喷洒法 印花法 热粘合热熔法 热轧法 湿法成网圆网成网斜网成网化学粘合法、热粘合法 聚合物挤压成网纺丝成网化学粘合法、热粘合法、针刺法 熔喷成网自粘合法、热粘合法等 膜裂成网热粘合法、针刺法等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 纤网固结工艺web bonding process 固结bonding 采用化学方法(例如胶粘或溶解)或物理方法(例如缠结或热)或其联合方法将纤网结合成为非织造布的方法。 固结可以是整体的(例如全部或面固结)或只限于规定的、不连续的部分(例如点或印花固结)。 缠结entanglement 采用机械法使纤网中的纤维纠缠以增加纤维间的摩擦力而形成非织造布的方法。 热粘合thermal bonding 在加压或不加压的情况下,经热或超声波处理使热熔粘合材料将纤网整体粘合(例如全部或面粘合)或只在规定的、分散的部分粘合(例如点粘合)的一种方法。该热熔粘合材料可以是单组分纤维、双组分纤维或粉末。纤网可全部或部分由热敏材料组成。 化学粘合chemical bonding 使用化学助剂(包括粘合剂和溶剂),借助如浸渍、喷洒、印花和发泡等一种或组合技术使纤网固结的一种方法。 物理固结physical bonding 采用物理手段结合纤网的一种方法,例如机械处理和热处理。 机械固结mechanical bonding 采用针刺、高压气流或水射流等技术缠结纤维,使纤网结合的一种方法。 针刺needling, needle punching

用特殊设计的针或刺针将纤网中短纤维或长丝缠结而结合纤网的机械固结方法。 水刺hydroentangling, spunlacing 用高压水射流使短纤维或长丝缠结而结合纤网的机械固结方法,也称"射流喷网"。 热轧粘合calendar bonding 纤网通过一对加热轧辊(其中一只轧辊被加热)的钳口进行热粘合的加工方法。轧辊表面可为凹凸花纹或平面,也可用衬毯轧辊。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 非织造布nonwoven 干法成网非织造布drylaid nonwoven 干法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干法纤网(drylaid web)采用干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干法成网(drylaying)由梳理成网或气流成网方法将短纤维制成纤网的方法。 气流成网非织造布airlaid nonwoven 气流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气流纤网(airlaid web)采用气流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气流成网(airlaying)将短纤维送至一气流束中,借助压力或真空使气流束中的纤维散开并凝聚在移动的网帘则上形成纤网的方法。 梳理成网非织造布carded nonwoven 梳理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梳理纤网(carded web)采用梳理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梳理成网(carding)短纤维经梳理机加工形成纤网的方法。 无定向成网非织造布random-laid nonwoven 无定向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无定向纤网(random-laid web)采用无定向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无定向成网(random laying)短纤维或长丝呈随机状排列铺放而形成纤网的方法。 湿法成网非织造布wetlaid nonwoven 湿法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湿法纤网(wetlaid web)采用湿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湿法成网(wetlaying)采用改良的造纸技术,将含有短纤维的悬浮浆制成纤网的方法。 熔喷成网非织造布meltblown nonwoven 熔喷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熔喷纤网(meltblown web)采用熔喷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熔喷成网(meltblowing)将熔融的聚合物挤压入一高速热气流中形成短纤维,然后冷却并

地热能开发与应用技术

地热能开发与应用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地热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方面的需要,在写作中力求突出地热技术的“新”与“实”,很多章节为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近年地热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是近年来较多突出地热开发及应用技术的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参考书。 全书共分7篇21章,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地热资源勘察及评价方法、地热钻井工艺及技术、 抽水试验工艺过程、回灌井口设备及技术、地热井口设备及系统选材、地热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地热工程计算软件、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网络化信息管理(GIS)及评价体系、地热开发的环境问题,几乎涵盖了地热开发与利用的所有内容。 可供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工程设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科研、高校相关专业和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地热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方面的需要,在写作中力求突出地热技术的“新”与“实”,很多章节为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近年地热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是近年来较多突出地热开发及应用技术的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参考书。 全书共分7篇21章,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地热资源勘察及评价方法、地热钻井工艺及技术、 抽水试验工艺过程、回灌井口设备及技术、地热井口设备及系统选材、地热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地热工程计算软件、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网络化信息管理(GIS)及评价体系、地热开发的环境问题,几乎涵盖了地热开发与利用的所有内容。 可供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工程设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科研、高校相关专业和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的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篇 总论 第1章 能源危机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1.1 能源危机 1.2 可再生能源及发展战略 1.3 地热能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 1.4 世界地热能开发利用 1.5 我国地热开发利用

熔喷布和无纺布

熔喷无纺布 概述 熔喷无纺布主要用于过滤粉尘、微生物、雾霾等微米级颗粒物,堪称口罩的“心脏”[1]。由聚丙烯超细纤维随机分布沾结在一起,外观洁白、平整、柔软,材料纤维细度为微米,纤维的随机分布提供了纤维间更多的热粘合机会,因而使熔喷气体过滤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孔隙率(≥75%)。经过高压驻极静电处理,具有低阻、高效、高容尘等特点。 别名:熔喷布、口罩布、PP无纺布 英文:Melt blowing 原料:塑料聚丙烯(PP)熔喷专用料[2]

熔喷无纺布是一种带静电的非织造布。熔喷,是微米和纳米纤维的常规制造方法。把高熔聚丙烯纤维料,通过高压的热空气流熔化,再通过高速空气小喷嘴,喷出直径微米的超细聚丙烯短纤维,在气流引导下均匀地铺在收集装置上,利用自身余热,无规则相互交织沾结在一起。[3]

电子显微镜下的熔喷无纺布纤维结构 熔喷无纺布独特的密集细旦纤维结构,增加了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空隙极细,这种物理结构拥有30%左右的过滤效果。还要再通

过高压驻极静电处理,使纤维负带有静电吸附能力,过滤效果可提升至80%以上,从而具有很好空气过滤性。[4] 图片截图自回形针视频 熔喷无纺布的过滤效果是个“微笑曲线”,小颗粒物和大颗粒物都容易被过滤。直径小于微米纳米级非油性颗粒物,可通过静电吸附,过滤效果高达99%[5]。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交织纱线的物理结构吸附,即便最烂的纱布口罩,也能做到接近80%的防护率。[6]

最难过滤的,是直径在微米范围的颗粒物。因此,我国对口罩的检测标准,就使用微米的氯化钠颗粒物作为检测指标。厚度不足毫米的熔喷无纺布,可对微米的氯化钠颗粒物过滤效果大于70%。 病毒以飞沫和气溶胶状态飞沫核存在,其中82%的飞沫核,直径在~微米范围。因此熔喷无纺布成为口罩、HEPA滤纸等核心材料,能有效防病毒,在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