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尼尔_波斯曼传播思想再研究_陈力丹

尼尔_波斯曼传播思想再研究_陈力丹

尼尔_波斯曼传播思想再研究_陈力丹
尼尔_波斯曼传播思想再研究_陈力丹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 1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 (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 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 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 印度 新闻传 播史

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 (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4)1785年加尔各答出版的《东方杂志》,是印度第一家杂志。 (5)1802年作为英国锡兰管区的官方机关报《政府公报》(Goverment Gazette),是为现在斯里兰卡最早的现代报纸。 (6)1836年,英国人在缅甸毛淡棉创办《晨星报》和《毛淡棉纪事报》,是缅甸最早的现代报纸。1845年,在英属印度西部沿海城市卡拉奇,英国人纳皮尔爵士创办官方报纸《卡拉奇广知报》,是现在巴基斯坦最早的现代报纸。1850年英国在达卡创办的《达卡新闻》,是现在孟加拉国最早的现代报纸。 这些报刊全部为英文,以在印度的英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 3.新闻政策 (1)第一家报纸《孟加拉公报》出版后不久,就由于触犯了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出版者希基一度被关进监狱。印度远离英国本土,英国中央政权对其鞭长莫及,殖民当局的新闻政策常常因总督个人观点的变化而变化。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京师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7、2016、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传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5月,路透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现在名为“汤姆森-路透社”。 2.英国广播公司[南京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 答: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独家垄断时期: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同年11月1日开始营业,14日在伦敦开始日常广播。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授予它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②“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9月22日,独立广播公司伦敦电视台首次播放节目。它的

建立,标志着英国出现第一家靠广告收入和出售节目而维持经营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③竞争时代:进入70年代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型的卫星电视台,通过卫星技术向国内外传送新闻和娱乐节目。 3.星法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中传2008年研] 相关试题:星法院法令[湖南师大2020年研;华南理工2020年研]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4.约翰·弥尔顿[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央民大2007年研] 答: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黜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他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力士参孙》(1671)。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 韩国新闻传播史 1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在692年,新罗国出现“寄别报”,这是一种类似新闻书信的手抄件。韩国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雕版印刷品原件。1392年,朝鲜国官方出版过朝鲜历史上最早的古代官报《朝报》(类似中国的邸报)。 一、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由于日本和西方国家的威胁逼迫,朝鲜被迫打开国门,从“隐士之国”走向文明开化。1910年8月22日,日本强迫大韩国签订“合邦条约”,大韩国灭亡,被并入日本。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半岛形成南部的大韩民国和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的现代新闻业是在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背景下诞生的,同时,日本灭绝民族文化的殖民统治,使得朝鲜民族现代新闻业的继续发展遭受到灭顶之灾。 朝鲜国现代新闻业的萌芽 日本统治时期顽强斗争的朝鲜民族新闻业 李承晚时期(1948—1960年) 控制和反控制中成长的大韩民国新闻传播业 朴正熙时期(1961—1979年) 全斗焕时期(1979—1987年) 1987年《6.29宣言》:韩国新闻政策的转折点 韩国新闻政策的演变脉络 报纸 韩国新闻传播业的格局 广播电视 通讯社 公民新闻网 韩国新 闻传 播史

(1)《朝鲜申报》 在朝鲜最早出现的现代报纸是一群日本商人于1881年12月在釜山创办的《朝鲜申报》,印刷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但这张日文报纸主要服务于日商的信息需求。 (2)《汉城旬报》 第一家朝鲜人创办的现代报纸是《汉城旬报》。1883年10月31日,李氏王朝统理衙门下属的博文局创办《汉城旬报》,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它是由王朝官方出版的现代性质的报纸。 它主要翻译来自外国报纸的消息,编辑谨慎,言论平和,是一份官员必订、供知识分子阅读的报纸。1884年12月4日,在甲申政变中,《汉城旬报》的设施被烧毁。 (3)《汉城周报》 1886年1月25日,博文局再创办《汉城周报》,该报有14名编辑,汉文与彦文混用。这是朝鲜报纸采用本民族文字的起点。该报每期18页,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 国内新闻仍然带有类似中国邸报的性质;国外新闻多抄自上海的报纸,是现代报纸的模式。该报接受广告,可以订阅,但是价格很高。1888年,《汉城周报》由于经济困难而停办。 (4)《独立新闻》 1896年4月7日,朝鲜旅美博士徐载弼了创办了朝鲜最早的民办报纸《独立新闻》。该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传媒的社会责任。该报为周三刊,每期4版。读者包括市民、知识界和王朝内的外国人。 1899年12月,徐被朝廷中人排挤出国,报纸停刊。为了纪念这份报纸,1957年,韩国新闻界将该报的创刊日4月7日确定为“新闻日”。 (5)《每日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重点总结

世界新闻传播史陈力丹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 一、古代新闻传播 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 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 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 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 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褒姒烽火戏诸侯) 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 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 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 ⑵两种手抄新闻 ①官方公报 《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②新闻信 新闻信指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欧洲古代的新闻信分为公信和私信。公信为官方的新闻信,多传递政情、国事。私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新闻传播形式,是手抄报纸产生的基础。 (新闻信发行者自备船只和奴隶,亲自到政府议事厅抄录官报内容,上船口述,由奴隶抄录,每到一处再分送各个订户。)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 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 新闻史。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 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该报主要 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 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 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 “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 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 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 俄 国新闻 传播史

闻报每月注释》。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1796年,正式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5)19世纪初,俄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出版自己的机关报。从1837年起,俄国的各省政府开始出版省政府的机关报,逐渐形成俄国的官报体系。这类报纸统称“省府公报”,内容主要是政府法令、简要的国内外消息以及地方志或民族志,刊期通常为每周2~3期。报纸的读者对象主要是职能部门或行政机关内的官员,不是面向社会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6)1756年,莫斯科大学模仿《新闻报》创办了《莫斯科新闻》,最初是一家小型报纸,后来发展成大型报纸,1859年成为日报。该报实为“公办”,受沙皇政府的控制相对间接,传播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新思想。1791年,在该大学又出版了最早面向社会的杂志《莫斯科杂志》。 (7)1825年,俄国出现向西方学习、主张改革的青年贵族自由派“十二月党人”,他们出版了俄国最早的一批反对派政治刊物,其代表是雷列耶夫,1795—1826)主编的《北极星》。第二年沙皇颁布了更为严厉的书报检查“铁的法典”,并成立由三位大臣组成的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为防止革命蔓延到俄国,沙皇又特别成立了出版监督委员会,对出版物内容的检查极为苛刻和愚蠢,因而1848—1855年被称为俄国新闻史上“阴暗的七年”。 (8)鉴于严酷的书报检查制度,俄国的反对派的报刊,或者只能秘密出版;或者以谈论文学等的形式出现。用《伊索寓言》的方式说话,这是俄国沙皇时期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第1章绪论 (2) 一、传播的含义 (2) 二、人际传播 (2) 三、组织传播 (2) 四、教育传播 (2) 五、教育传播的概念 (3) 六、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3) 七、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 (3)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4) 一、编码和译码 (4) 二、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 (4) 三、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5) 四、香农—韦弗模式 (5) 五、师生面对面传播模式 (6) 第3章教育传播符号 (6) 一、符号的本质 (6) 二、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6) 三、信息的本质 (7) 四、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客观事物:直接接触、感知 ★教学信息体:载有事物信息的物质载体 (7) 五、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有 针对性;★要有适当的强化;★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有整体性; (7)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与媒体 (7) 一、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要素 (7) 二、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及其特点 (8) 三、教育传播通道的类型 (8) 四、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8) 五、媒体与教育传播媒体 (9) 六、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9) 七、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10)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10) 一、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任务 (10) 二、教育差不多中教师的传播行为 (10) 三、教师的素质要求 (10) 四、教育传播中学生的任务 (11) 第6章教育传播环境 (11) 一、教育传播环境的概念 (11) 二、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三、网络传播环境 (12) 四、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的作用 (12) 五、教育传播环境对学生的作用 (12) 六、实现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的途径: (13) 第7章教育传播效果 (13) 一、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 (13)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篇 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即语言学上的拉丁美洲) 1.报刊业发展缓慢 拉美多数国家在18世纪初出现现代报刊,这在世界上也是相当早的。然而,这些国家 现代报刊的发展却极其缓慢。 拉美国家现代报刊发展缓慢的原因有: (1)宗主国对新闻文化的忽视,各殖民地实行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新闻文化的流通。 (2)由于不鼓励欧洲人移民,这些国家的民众主体是以原来的印第安人、从非洲贩运 来的黑人与少数欧洲人混血后裔为主。在这种历史基础上形成的拉美民族,他们接受的传统 报刊业发展缓慢 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 基本民营的新闻传播体制 古巴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西班牙语区与葡萄牙语区的差异 世界上第二个日报发行量最大的区域 英语区 收音机和电视机完全饱和的地区之一 广播电视业体制,欧洲模式的加拿大与美国模式相形对照 美加新闻传播文化的冲突 美洲 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文化带有相当的原始传播特点,对于阅读报刊,仍然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持。 (3)各国独立后,由于缺少民主政治的训练,经常发生内战、军事政变,国家长期处于专制统治下,经济发展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繁多而杂乱,党报时期相当长久,报刊不是服务于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而是满足各政党宣传的需要,商业性新闻传播业真正得到大发展,尚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2.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 (1)形式上接近拉美民众传统传播文化的广播和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 (2)拉美传统的原始色彩的音乐和舞蹈,以及传统的狂欢节,对于现代足球的热衷,刺激了广播和电视业的发展。 (3)墨西哥电视公司、巴西环球集团分别垄断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跨国卫星电视市场,成为世界级的卫星电视媒介集团和这两种语言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最大输出集团。拉美上空现在的两大卫星电视网是空中娱乐网和拉美银河电视网。 (4)广电在拉美各国的发展尚不平衡,中美洲各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南美除了巴西、委内瑞拉外,其他国家的广电系统较为分散。 3.基本民营的新闻传播体制 (1)在新闻传播体制方面各国(除了古巴)大多效仿美国,报刊业完全是民营,广播电视业也是民营占绝对优势。 (2)公共服务性质的电视台以民营的为主。 (3)拉美各国媒介的新闻源主要是美国的两大通讯社,以及西班牙的埃菲社。巴西19世纪末与葡萄牙的关系疏远,加上葡国的通讯社自身很小,对拉美影响微乎其微。 4.古巴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1)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代表性报纸是《格拉玛报》,古巴共产

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5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篇 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5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君士坦丁堡自1453年陷落之后的历史称为“现代史”,包含了我们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两个时代。 依据恩格斯的分析,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如下: 1)世界地理大发现时的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严格地说,威尼斯不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开端,屙屎欧洲中世纪“新闻信”传播发展的顶点,之后则示衰落。) 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15~16世纪,欧洲大陆王权削弱诸侯势力的高涨时期,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商品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割据减少的趋势,对于现代报刊来说,无论如何市一个必要的生存条件。) 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的语言文字基础。(报刊的规模化传播,至少需要在一国或一种民族语言的使用区域内,采用通行的标准语,而相对应的文字又要以通行的标准语作为前提。) 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文艺复兴后,问你话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以上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6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现代报刊的起源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点”,不如说是一个在全球的历史发展过程。 1)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国,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一直到世界各地。(18~19世纪,现代报刊编辑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1.7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报刊(1665英,1702俄),或者特许少数网全新人的出版商出版报刊(1631法),对报刊内容实行书包检查;同时严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则由殖民当局代表王权形式书报检查。 此时期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题,禁止对官员的批评(任何批评,越是事实,越是诽谤),禁止一些当时宗教道德不允许报道的内容,而对于外国的政治新闻,只要不涉及本国政治,一般允许报道。 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包括临近革命前夕的短暂时期)和革命成功以后的一段或长或短的时期,由于国家的基本政治体制、许多具体政策尚未确定,各阶级和各利益群体都要为自身赢得更多的革命果实而进行宣传活动。在结社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条件下,人们的热情集中在政治问题上,政党活动极为频繁。这种情况的典型国家是美国(独立战争至19世纪中叶,约60年),其他西方国家的党报时期语商业报刊并存时期,有时相当长。

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5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一篇 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5现代报刊得以在欧洲起源的五个相互依存的条件 现代:君士坦丁堡自1453年陷落之后的历史称为“现代史”,包含了我们所说的近代和现代两个时代。 依据恩格斯的分析,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如下: 1) 世界地理大发现时的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 播的规模化需求。(严格地说,威尼斯不是现代新闻传播的开端,屙屎欧洲中世纪“新 闻信”传播发展的顶点,之后则示衰落。) 2) 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传递信 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15~16世纪,欧洲大陆王权削弱诸侯势力的高涨时期,相对统一 的国家,提供了商品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割据减少的趋势,对于现代报刊来说, 无论如何市一个必要的生存条件。) 3) 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

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的语言文字基础。(报刊的规模化传播,至少需 要在一国或一种民族语言的使用区域内,采用通行的标准语,而相对应的文字又要以通 行的标准语作为前提。) 4)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 5) 文艺复兴后,问你话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新闻 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以上五个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6现代报刊遍及全球的三个环节 现代报刊的起源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点”,不如说是一个在全球的历史发展过程。 )15世纪中叶德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现印刷新闻纸。 1 2)整个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商业民族在全球的经商中,无意中传播了欧式印刷术和简单的公报式的报纸。 3)从17世纪开始,英国作为工业民族逐步替代了西、葡、荷等国,有目的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国,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文化,将报刊一直到世界各地。(18~19世纪,现代报刊编辑世界各个角落,完成了起源的全过程。) 1.7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报刊诞生的时候,便受到王权的直接控制,或直接由政府部门创办报刊(1665英,1702俄),或者特许少数网全新人的出版商出版报刊(1631法),对报刊内容实行书包检查;同时严格查禁其他非官方的出版物。在殖民地,则由殖民当局代表王权形式书报检查。此时期的检查,主要是禁止报道和讨论与本国政治相关的问

传播学复习提纲

传播学概论考纲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卢因社会学家拉扎斯韦菲尔德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 鼻祖:威尔伯、施拉姆 第一章传播对象和基本问题 一、传播的定义(课本第4页) 1、三个基本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2、定义: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二、传播的障碍(课本第9页) 含义: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 三、传播的隔阂 含义: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见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四、传播的特点:(课本第4页)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社会关系性而言,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一、人类传播史上的几次飞跃及其影响(课本第23页) 1、口语传播时代(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受时空控制) 2、文字传播时代(第一套体外化系统,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加速体外化媒介系统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复制文字、生产信息) 4、电子传播时代(远距离快速传播里程碑意义:形成体外化声、影系统,电脑执行人脑功 能,数字技术发展开创媒介大融合时代) 哈特的媒介划分(课本第28页) 1、示现的媒介系统:口语或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人体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2、再现的媒介系统: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需要使用物质工具和机器,信息接受者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即不同的传播媒介是人的不同感官和器官向外部世界的“延伸”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一、符号的含义(课本第34页) 1、三种定义:1)永井成男:只要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存在着某种指代或表述关系,那么一个 便是另一个的符号,另一个便是这个指代的事物或表述的意义。

世界新闻传播史

《世界新闻传播史》 第一讲:绪论 第一节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阶段,当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的时候,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只有依靠音讯传播、协调人类行动,共同与大自然作斗争,以能求得人类的生存和延续,这一时期,人们使用口语为主,以标志、声光、图式等为辅的原始、简单的手段来传播音讯。 一、口头传播 以口语叙说来传达思想、消息与态度。在语言产生之前,人们依靠身体器官的呼唤、手势、体态等方式传播,称为体语传播,随着劳动的进行,人类的大脑之间发达,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们就产生了音节语言,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在于: ?人们不再只通过各种断续的嚎叫、音节,简单的姿势和身体的动作来应付大自然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语言的产生还使人们的分类、抽象、分析、综合及推测等思维能力加强,使人类在音讯传播的长度、深度、广度及精细程度上有了进步,并使人类与自然的斗争经验得以相传。 ?语言的运用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受速度,使人们无须再加以如现代人“动作字谜”游戏的方式来传递音讯,减少了编码解码时间,简而言之,语言是伟大的工具,是社会的共同纽带。 二、标记传播 ?指借助一定物体或符号为载体,传递或保存音讯的传播方式。结绳就是一种传递音讯和帮助记忆的特殊符号。古代中国、日本、波斯、埃及、墨西哥、秘鲁都曾盛行结绳记事。 三、声光传播 ?以声和光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信息方式,较之口头传播具有速度快、距离远的优势。借助声音的高低长短、光线的强弱等多种变化传达较为复杂的内容,表现方式有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等。 四、图式传播 ?指用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传达意思、传递音讯、记载事实的传播方式。图式优先于标记和声光之处在于它不仅能表达数量,而且能反映事务特点和性质。图式传播是原始音讯传播的高级形态。 第二节文字传播 一、文字的产生 ?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图式传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有读音的象形文字。最早的文字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大约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中国、埃及、印度和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分别出现了早期的象形文字。最早的苏美尔文字是由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达一种新的意思。 二、书写材料的改进 ?早期的书写工具大多是各种就地取材、简陋的自然材料,如岩壁、粘土、兽皮、竹简等。在古埃及,尼罗河畔的纸莎草外皮薄而兼任,古埃及人用这种网状木髓制成纸莎草纸,公元前2000年前,埃及统治者普遍使用这种纸莎草传布文字条令,记录各种信息。它对整个社会体制结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迄今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用埃及文、希腊文、拉丁文、阿拉伯文及希伯来文书写下来的纸莎草书卷。

传播学教程大纲

传播学教程大纲 传播学教程大纲: 传播学教程大纲 第一章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二、传播与信息 信息定义P4、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三、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 一、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传播学的任务P11-12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马恩交往理论与美国传播学的本质区别P14-15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精神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P16-17;精神生产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P17-18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P18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 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 二、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 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 四、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 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的概念P35 一、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贝尔的社会发展三大阶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信息社会在经济结构上的四个特点P38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战后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初级、高级)P39;社会“高度信息化”阶段的三个特点P39;世界各国建设信息社会(NII,GII)P39;我国信息化建设P39-40;对人类发展史的概要认识P40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八章 西亚北非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第五篇 第十八章 西亚北非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 1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这个地区包括伊朗高原以西的亚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主要是阿拉伯国家。现代新闻业出现较晚。只有少数国家的现代新闻传播业出现在19世纪,多数国家在20世纪才出现新闻传播业。 由于在印刷媒介传播时期发展缓慢,民众缺少阅读习惯,这一地区的报刊业总体不够发达;但是广播电视业普遍后来居上,即使一些较为保守的国家,这方面的发展速度也并不慢。 一、三种新闻政策类型的划分 1.自由主义新闻政策的国家 (1)黎巴嫩 ①黎巴嫩已成为现在阿拉伯世界中新闻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1946年独立后,在新闻政策方面经过新闻界的斗争,1952年起基本确立了新闻自由的体制。 自由主义新闻政策的国家 严格控制新闻传播的国家 较为特殊的土耳其和以色列 泛阿新闻传播业 传播 业历史 发展概述 西亚北非新闻

a.该国的报刊完全为民营,可供选择种类较多。 b.该国的广播电视实行国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收音机和电视机的社会拥有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c.通讯社除一家国营外,均为民营。 ②该国报纸通行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因而成为联系欧洲与阿拉伯世界的桥梁。 (2)科威特 ①科威特是实行自由主义新闻体制的后来者代表,1961年独立后当年就出版了两家日报,实行民营体制,一定程度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②科威特广播电视由国家直接控制,现在广电恢复得相当快。 (3)伊朗 伊朗的新闻政策经过了一次较大的变化。 ①二战后该国实行自由主义新闻政策,形成三个较大的报团。 ②1979年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随后是对新闻传播业的大规模整肃,原来的民营报团不复存在,被“穷人基金会”接管,实际上以伊斯兰教的名义国有化。现在的报刊大多是各个允许存在的教派的机关报。 (4)卡塔尔 卡塔尔新闻传播体制,可以归到相对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的国家之列。 现在一般说该国的媒体享有新闻自由,是开明君主制下新闻最自由的一种特殊体制,底线是可以适度批评,但不触及王室的根本利益。 2.严格控制新闻传播的国家 阿拉伯国家对于媒介的控制总体来说是严厉的。 (1)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前的伊拉克,是最为典型的严格新闻控制的国家。

传播学介绍

《传播学》介绍及参考书目 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有学者开始介绍传播学,但是直到1982年北京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后,“传播学”这一命名才算是正式合法地进入大陆语言系统。1983年由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传播学(简介)》(人民日报出版社)小册子中明确使用了“传播学”这个概念。1985年陈韵昭在翻译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所著的“Communication Theories: Or igins, 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时,将其名译为《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陈亮等翻译了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而此书的再版前余也鲁译为《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余也鲁先生它译成了“传学概论”,“传播”成为了“学”。 广播使用有声语言,适合一切听力正常的人,超越了识字水平、读解能力的制约,具有广泛的听众群。原始的人类传播信息用有声语言,发明文字虽然使人类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信息得以储存,扩大了人类知识的积累能力,但是没有读写能力的人被排除在外。广播直接被听众接受,对于有相当多文盲的国家,广播成为最重要、最实用的媒介。在广播媒介发展的基础上,人类进一步发展电视图像传播技术,19世纪30年代,电视图像扫描技术被发明和应用。其后,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又逐步完善了电视摄像及接收技术,为图像清晰的现代电子扫描电视创造了技术条件。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开始正式播送节目。电视利用画面和音响绘声绘色地再现了真实的影像,记录下的内容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类正在形成“眼见为实”的历史观。无线电通信是通过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来进行的,其传输方式可分为地上波传输和卫星传输两种。地上波传输,需要建立多处中转发射和接收台来克服高大建筑物或高山等的障碍,远距离传输需要较多的环节。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卫星传播的时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急速扩张,它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的起源,除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外,还有着浓厚的政治背景。美国和苏联的政治与军事竞争,直接催生了互联网的研发。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它是美国陆军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进行导弹弹道计算。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

《世界新闻传播史》考研第3版考研笔记与典型题

《世界新闻传播史》考研第3版考研笔记与典型题第一篇 第一章从一般信息传播到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轨迹 1.1 考研复习笔记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见表1-1)★★ 表1-1 人类无语言时代的信息传播 考点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1.语言 现在与未来的任何高级传播媒介,都必须将语言作为媒介,词语是传播的基本单元。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人的思维本身。 从最初的几个文明发祥地向四周蔓延的过程中,最初的语言衍生出无数种新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边界,既拓展了人们的信息传播,也局限了信息的传播。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与发展,这需要掌握世界语言的谱系。“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即语言→语支→语族→语系。 2.世界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班图语系。 (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其他的语系如:达罗毗图语系、南亚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不大。 考点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1.文字与语言 (1)文字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并且得以保存。 (2)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通过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载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 (3)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与语言的使用相比,更为认真和严肃。 (4)文字对于减少语言沟通的障碍,至少在同一语支内减少方言的沟通障碍,具有明显的增强沟通的效果。 2.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与公元前3500年的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最早出现文字。所有古老的文字都起源于象形符号,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人类最初的文字体系,古埃及的纸莎草和泥板是人类最早的书写文字载体。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文字呈现两个发展方向:①继续向完善象形文字的方向发展,使文字抽象化,产生现在世界上唯一的现代象形文字体系——汉字;②原始象形符号转化为各种以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体系。 历史上的文字种类众多,目前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6种(拉丁文字体系、汉文字体系、阿拉伯文字体系、斯拉夫文字体系、梵文字体系与希腊文字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72学时学分:4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美学等专业课的学生。 二、考试目的 《传播学概论》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了解、理解、运用水平与能力,属水平测试。 三、考试的内容要求及分值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社会信息的本质 (3)掌握传播的定义、特点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1)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理解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3)掌握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了解符号和象征符的区别与联系,意义的概念 (2)理解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3)掌握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了解传播的基本过程 (2)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3)掌握几种主要的过程和系统模式 第五章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 (1)了解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概念、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 (2)理解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特点、个人处理信息的基模理论 (3)掌握作为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 (1)了解群体与组织 (2)理解群体规范、集合行为

(3)掌握群体的功能、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第七章大众传播 (1)了解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理解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掌握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了解媒介组织的目标 (2)理解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 (3)掌握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第九章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1)了解传播制度 (2)理解媒介控制 (3)掌握关于传播制度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社会转型和受众变迁 (1)了解大众社会理论 (2)理解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3)掌握分众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1)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理解传播效果的领域与课题 (3)掌握传播效果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1)了解宏观效果研究的成果 (2)理解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培养理论 (3)掌握框架理论、知沟理论、第三人效果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 (1)了解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2)理解世界信息新秩序的争论 (3)掌握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了解两个学派的研究成果 (2)理解理论渊源、批判学派主要成绩 (3)掌握两个学派的异同 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概念 (2)理解抽样调查法 (3)掌握内容分析法和控制实验法 四、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 2.计分方式:采用百分制 3.考试时间:考试课为120分钟。 4.试题类型: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论述题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