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中共八大的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难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自学指引:本节书要求掌握的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问题。学生首先要清楚这段历史的阶段特征:1949-1956年是“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恢复和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打下基础;1956-1966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曲折发展的十年,有成就也有失误;1966-1976年是动乱的十年,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影响。从中理

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的曲折性。

【自主学习】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

1.社会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展大规模的运动和工作。

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2)方针:社会主义与并举。

3.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和进行改造(2)开展概况:到_____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大都________________完成。

(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的面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1)措施:对农业走道路;手工业组织;工商业掀起高潮。(2)结果: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评价:意义: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局限:改造后期,存在、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

1.成功探索

(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的召开:对国内主要形势和作了正确判断。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2.失误

(1)表现:1958年“”运动和运动。

(2)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 、巩固、 、提高”的八字方针。

②结果: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3.十年建设的成就(略)

三、“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1.总体状况: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2.周恩来的调整: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 的原则。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以 为突破口始,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4.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使正常的 和 出现严重混乱。

(2)中国 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交流探究】

探究一:

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1953~1956年

)

提示:(1)地区:东北地区。(2)原因:①东北地理位置背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②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③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探究二:读右图

思考:观察上述图表,这幅图表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建设存在怎样的问题?原因有哪些? 提示:问题: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造成农业总产值的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

探究三:以下是我国从1966-1976年10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提示: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

【课后作业】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C )

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B )

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C.加工订货D.没收

3.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D )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4.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B )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5.1960年冬,党对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是( A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C.积极发展稳步前进D.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6.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是( C )

①鞍山②包头③宝山④武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7.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其突破口是( D )

A.教育B.科技C.军事D.铁路

8.《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B )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9.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C )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10.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B)。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

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

11.全面建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正确的实践,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正确探索:①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②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③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训:教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

第5章《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课本完成下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根源是:______________。 3.“南北对话”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4.“南南合作”是____________之间的互助合作。 5.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_洲。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洲。【交流展示】 【释疑解难】 【当堂检测】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 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美国,加拿大,中国 B.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C.法国,美国,马来西亚 D.新加坡,印尼,巴西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之为()A.“南北之差”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D.“南北合作” 4.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5.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依据是() A.发达国家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的原料,并出售全部的产品 B.发展中国家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全部的资金、设备、先进的术和管理经验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 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6.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 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例 7.位于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澳大利亚 B.英国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日本美国 8.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 C.加拿大D.美国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及答案

12.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价值和价值观的学习,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学习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三、学习难点: 人的价值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和方法论 (1)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知识梳理】 一、人的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⑴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对社会的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以及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⑵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和的贡献。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和 。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和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对人们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⑵价值观对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到、由到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 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和 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 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 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 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是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 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 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 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与1975年我国 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 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一、课堂探究: 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 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2.读P89图5.2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把图中的字母填写到表格中。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 指;“南’是指。 3.读P91图5.4,说出下列国家分布在哪个大洲?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2、过程与方法: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二、学习重点: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三、学习难点: 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根本途径--立足实践) 3、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4、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六、知识梳理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展与合作 学案导学 1.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分布特点 2.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3.说出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先学后教 1.发达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___和_________。 3.国际合作: (1)产生原因: ①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__________,出售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___________、设备、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并购买一 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 (2)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最大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 ②基本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 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________或________之间的界线, 国界和领土它是国家________范围的边界。 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当堂达标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支柱中,发展中国家大量粗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3、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个国家或机构倡导的( ) A.中国 B.美国 C.联合国 D.俄罗斯 5、配对题 将下列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及分布状况进行匹配。 A.联合国 a.促进经济和发展①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B.世界贸易组织 b.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②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c.人道主义③总部设在美国纽约D.红十字会 d.更高、更快、更强④组织成员遍布世界各地A—( )—( ) B—( )—( ) C—( )—( ) D—( )—( 6、读四个国家轮廓图(图6-2),回答下列问题。 图6-2 (1)写出图中国家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把上述国家按面积从大到小(填字母,下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国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________;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 7、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28 740印度 390 英国20 710尼泊尔 210 德国28 260巴西 4 720 法国26 050中国 860 加拿大19 260韩国10 550 瑞士44 320埃塞俄比亚 110 (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所在大洲是________。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___导学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导学案 编写人:白美芳 【小小罗盘,指引方向】 1、世贸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怎样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4、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一点一滴,聚沙成塔】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贸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用: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影响: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及其作用: (1)基本格局:

(2)作用: 3、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2)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4、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1)“引进来”的必要性和内容: ①必要性: ②新形势下,“引进来”要注意: (2)“走出去”含义、内容、必要性: ①含义: ②内容: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 第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第二,“走出去”,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也是行使我国在世贸组织中的权利、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最新八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导学案讲课讲稿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重要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2、交通运输:指使用把或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3、现代运输工具:、、、等。 4、现代运输方式:、、、 、等。 5、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速度。运费较、运量较。 铁路运输速度、运费、运量、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舒适、安全。运量、运费。 水路运输运费、运量。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 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6、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①贵重、急需、最小的货物,运距远,适宜选择运输。 ②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运输,运量大,运距远,则采用运输。 ③大宗笨重货物,运距离运输,一般选择运输或运输(起止点都临海,选择运输,起止点都临江河,选择运输,起点或终点既不临海也不临河,则选择运输。)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我国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部铁路网,西部铁路网。 3、从铁路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为干线和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 4、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88中的图4.5) 走向干线名称起止点 南北干线 (五纵) 线北京—— 线北京—— ——线——北京—— ————线—————— ——线———— 东西干线 (三横) ————线——北京———— ——线———— ———线——南昌———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

北京北京、、、、 成都四川、 徐州江苏、 株洲湖南、、 兰州甘肃、、、 杭州浙江、 郑州河南、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部门:主要包括、、、。 2、重要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东西差异:大致以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广布,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牧区。P93图 ②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业:东部和的地区。 ②业:和的林区,以及 部的林区。 ③业:地区是我国基地; 地区是发达。 2、南北差异:东部以业为主地区,以——为界。P94图 耕地 类型 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平原:年熟 华北平原:年熟 或年熟 、、 、、 、。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年熟 华南及海南岛:年熟 、、 、。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这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考虑条件:①条件:、、、和。 ②条件:市场、运输、 水平、国家。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我国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 、、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第三节工业 1、概念:工业生产包括开采,以及对(产品、产品)进行和的过程。 2、分类: 3、重要性: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和、 和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4、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工业中心,并 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A 、 B 、 C 、 D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 西部地区工业中心,分布。 5、北京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 发试验区,湖北新技术开发区被 称为“”。 6、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 、成 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世界国家分布图,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实例,知道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知道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联盟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通过实例,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学习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学法指导本章知识的学习,要和世界实事政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习中,还要多运用世界地图。 相关 链接 课前 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案

【课前预习及要求】 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上做出标记。 【学习过程:】 【模块一】自主学习 一、地域发展差异 1、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水平 ,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2、每个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水平、水平、 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 国家和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目前,在人类多个国家中,少数是国家,大多数是 国家。 2、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 ,大洋洲的、也是发达国家。3、、、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国际上,习惯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 2、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优势 ⑴发达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和先进的。 ⑵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丰富而廉价的和广阔的 。 3、目前,、、、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 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二、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及答案

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 课题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编写人杜学芳审定人唐凤顺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理解事物发 展的道路和方向、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自己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 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 三、学习难点: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五、特别提醒: 1、质变和发展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 (1)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2)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六、知识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原因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配套学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学习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习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从唐朝中晚期至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________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_________。 2.(1)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________。(2)宋朝时,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3) 长江下游和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常)熟,”。 (4)南方各地普遍种植。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3.(1) 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4.河北,河南汝窑,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5.广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6.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________,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乡镇形成了新的商 业区,叫作;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7.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8.南宋的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9.北宋前期,________地区出现了“交子”;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10.从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探究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请你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练习巩固

§5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2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指;“南’是指。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 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 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使用说明】 1.依据导学案通读教材,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 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一、自主学习(先通读一遍课本,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 (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2.发展的意义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反对: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判断自测(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理由) 1.发展属于变化,变化也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_第9课_宋代经济的发展_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专业WORD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专业WOR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