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1-2015年)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天下、稳民心和事关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引领下,我区生态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1.畜产品供给稳定,产业贡献突出。2009年全区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5571吨、3927吨,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比2005年分别增加30.3%、21.7%,产品供给稳定,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奶产量因养殖效益低和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低于规划目标;全区畜牧产值

2.7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生态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等工作,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全区新建和改扩建种养紧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牧场7个,完成了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奶牛20头以上的18家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2009年瓯海区开展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全区关、停、转、迁养猪户526户转移生猪计98591头。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77.5%,肉禽和蛋禽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93%、99%。全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已超过80%,有效推进了“生态区”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3.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28家,全区现有畜牧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区级3家。畜牧专业合作社19个,社员650个,出现了一大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养殖和加工企业。种苗、饲料、养殖、销售、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及饲料等加工得到较快发展,拥有利河伯、一鸣、爽康、磅称、五谷等多个畜产品及饲料著名商标。

5.兽医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在全区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测、动物防

疫技术支撑、动物防疫物资保障等系统,率先建立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区未发生确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无重大畜产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畜产品“瘦肉精”抽检阳性率下降到0.1%以内,有效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推进了“平安瓯海”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回顾“十一五”畜牧兽医工作,其主要经验是:

----把坚持发展、保供增收放在首位。瓯海经济社会发达,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承载能力低,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压力大,一些人对瓯海要不要发展畜牧业也曾怀疑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禽养殖规模,为全区提供质量优、数量足、品种多、结构合理的畜产品,维护了市场稳定;来自牧业的产值和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位居十大农业主导产业首位,为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力度显著增加。“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产业发展、科技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兽医工作的财政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有力地保障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把公共安全作为基本要求,狠抓防疫和安全不放松。我区畜牧兽医事业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畜牧业

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安全的关系,率先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人,严密构筑五道防线;理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加强产出管理。

----尊重群众的创业创新精神,在攻坚克难中谋发展。我区农民群众的创业精神强,创新潜能大,推动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他们是畜牧业发展的主力军,农民企业家在其中发挥了核心力量。各级畜牧兽医人员也善于总结经验,破解难题,能够把中央和省、市关于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十一五”以来,我区畜牧业的用地、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畜牧部门审时度势,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抓手,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建设,为现代畜牧业发展赢得了发展的空间。

----把科技强牧、人才兴牧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区加大对畜牧科技投入,注重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通过畜禽种苗工程建设,全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本形成,供种能力明显增强。科研自主创新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学研协作、农科教结合更加紧密,畜禽良种技术和生态养殖、集约型生产、饲料营养、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先进工艺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畜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广泛应用。开展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力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畜牧兽医管理和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从业人员

培训教育持续加强,使我区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二)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攻坚阶段,是全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畜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1、有利条件

――政策环境继续趋好。“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粮猪安天下”的战略论断,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政策措施。各级政府也将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举措,并列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畜牧业用地、规模化生态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良种推广和畜牧业保险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将延续并不断完善,畜牧业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经济发展环境更优。随着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将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速,公共财政将更多地向农村和农业倾斜,会给以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和工商业者对发展现代

畜牧业表现出高涨的投资热情,将成为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我区畜牧业实现了较高的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养殖,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产业化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共识,并且我区山地资源丰富,具备发展规模化生态养殖的条件;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较完善,畜牧科技支撑力较强等,这些均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环境资源约束更加突出。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区域布局,土地资源、环境保护、主要饲料原料对畜牧业发展的约束会更加突出。

――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动物疫病仍呈多样化、常年化态势,疫情日趋复杂,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依然严峻,防控难度大;违法使用违禁药物等造成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将会严重影响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

――产业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畜牧产业化发展虽有一定基础,但龙头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层次较低、与基地(场、户)的利益联结不紧密,还缺乏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畜牧产业化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

发展较快,但经济实力普遍不强;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联结不够紧密,产销利益分配失衡。

――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畜禽新品种培育能力弱,科研、教育、推广衔接不紧,部分新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违禁物质检测技术滞后;畜产品加工技术含量低,自主研发的先进畜牧机械设备少;畜牧从业人员老龄化、整体素质下降,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和规模养殖场适用人才匮乏,先进科技成果和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应用难。

――投入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技研发和推广、人才培养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服务投入仍然不足,与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的统一部署,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有效保障供给和维护公共安全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深入推进农牧结合、生态规模养殖,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在稳定生猪、奶牛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肉禽、蛋禽等节粮型动物,加快发展蜂产业和特色畜禽养殖业,继续提升饲料兽药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畜牧

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坚持协调发展。深入开展温瑞塘河畜牧业综合整治,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化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培育新型产业主体,引领产业升级和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养殖。立足资源循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集产品优质、产出高效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一体,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依靠科技。鼓励科技创新,强化畜禽良种、环保节约型饲料、智能化生产设施和动物防疫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机械化、设施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5、坚持政府扶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加大产业发展和公益

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多元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6、坚持依法管理。依据《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完善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保障畜牧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完善畜牧兽医保障投入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构建起农牧结合、高效生态、优质安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使全区畜牧业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发展、产品优质安全、市场供给充裕、竞争能力领先、经济效益显著,与自然环境友好发展。具体目标为:

1.畜产品自给水平保持稳定。生猪饲养量稳定在20万头(存栏8万头、出栏13万头),牛存栏2400头,羊饲养量6000只,家禽饲养量500万只,肉、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1.8万吨、0.5万吨和0.3万吨,猪肉等主要食用畜产品自给率达到30%以上,无公害标准以上畜产品占畜产品总量60%以上,主要畜产品在满足大众消费的同时,加快向多元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

2.产业贡献持续提升。畜牧业产值达到

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亿元,农民人均年牧业收入500元以上。

3.产业基础更加巩固。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水平继续提高,全区新建或改扩建畜禽生态规模场(小区)10个,特色养殖基地5个,生猪、奶牛、家禽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5%、98%、90%以上,设施化养殖全面推广,规模场养殖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产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生猪、家禽、草食动物等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组织达到50家左右,其中养殖、销售、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合作组织或企业集团达到5家。

5.管理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法制化监管,社会化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市领先。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责任体系、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畜牧业标准体系,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基本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实现畜产品安全监测全覆盖,基本杜绝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三、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

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优化区域布局,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和培育优势产业,全区优势畜产品重点生产区域布局如下:

1.生猪产业。按照保持必要猪肉自给率,以及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的要求,优化区域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改善生产环境。加快推进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和技术装备改造,提升生产水平;以泽雅、潘桥、丽岙、瞿溪、郭溪等镇为主,计划到2015年生猪存栏在8万头(其中母猪5000头),出栏生猪在13万头,年产肉量15000吨。

2.家禽产业。充分发挥山地、丘陵、园地、平原水网地带的资源潜力和品种优势,以转变经营方式、稳步发展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产业档次和提高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建设优质肉禽和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蛋鸭产业带,以潘桥、郭溪等镇为主,计划到2015年蛋鸭存栏在20万羽,产量3800吨。肉禽产业带,泽雅、瞿溪、潘桥、丽岙等镇为主,计划到2015年肉禽年存栏120万羽,出栏350万羽,肉产量达到3750吨。

3.牛羊产业。通过引进优良的肉牛羊品种,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利用山区牧草资源和食品工业下脚料,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牛、羊养殖场,培育一批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以泽雅、瞿溪等镇为主,到2015年牛羊存栏达到5000头,出栏5000头,肉产量达到660吨。

5.特种畜禽产业。充分发挥特色品种优势,建设优质畜

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和完善特色畜禽品种良种体系,扶持大型加

工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种畜禽包括

七彩山鸡、鸽子、蜂等畜禽种类,主要布局在具有特种畜禽生产

传统区和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区域。

(二)主要任务

围绕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五项行动:

1.畜禽生态养殖兴牧富民行动。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运

用政策导向和经济杠杆,实施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工程,新建

畜牧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积极引导畜禽小规模和散养户向生态

化发展,控制散养户数量,提高畜禽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规范

化管理水平,增加养殖收入。

2.新型产业组织体系培育行动。以整合、提升为重点,做强做大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饲料产业。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到2015年,饲料加工能力前3位企业所产饲料占全区饲料总量的90%以上。

积极支持规范化合作组织建设。鼓励畜牧养殖场户联合兴办合作社,以合作化促进规模化、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逐步拓展畜牧业合作社的办社范围,积极发展动物疫病诊疗服务、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与规模养殖场(户)通过资

本要素相互渗透,以合作化形式构建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利益紧密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产业主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以合作化提升产业化。力争到2015年,全区畜牧业规范化专业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建成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新型产业合作组织5家以上。

3.动物防疫与畜产品安全保障行动。以完善公益性动物防疫

基础设施为重点,继续实施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防疫基础设施,建立12个动物疫情

测报点,健全测报网络,完善动物疫病追溯体系,加快乡镇畜牧

兽医站动物防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在畜禽养殖重点镇建立病死

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池等设施,完善我区公益性动物防疫基础

设施。结合设施建设,以建立重大动物防疫防控长效机制为目标,创建重大动物防疫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建立和完善兽医

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技术支撑和基

层动物防疫体系,完善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动

物防疫责任制度。

4.科技兴牧和人才支撑行动。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完善

体系支撑为重点,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整合我区畜牧业教育

和推广资源,依托畜牧技术推广体系,以畜牧、兽医和饲料三大

科技平台为核心,重点研发环保节约型饲料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关

键技术,建设成科技型示范企业;选择10家畜禽养殖场,重点

推广生态畜牧业新模式、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畜牧兽医先进

技术,推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型养殖设施,全面推广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等工厂化饲养技术,全面实施无公害饲养规程。坚持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为原则,构建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区域性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规模场所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

加快畜牧兽医人才培养。重点通过高校教育、在职教育和农广校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百名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使现有畜牧兽医人员普遍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饲料企业、规模畜禽养殖场等业主达到初级技术员以上水平,提高其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大比武,使防疫、检疫、实验室诊断(检验)、人工授精、种畜禽鉴定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实现持证上岗。

5、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在完成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基础上,继续提高畜禽排泄物治理的综合水平,满足新农村环境优美的要求。一是在畜禽养殖集中的散养密集乡村,开展排泄物的综合治理。养殖农户建设小型封闭的干粪堆放点和养殖粪尿坑,用于周边农田施用,争取使畜禽排泄物全部回归农田。二是建立沼气设施的后续服务体系。针对部分沼气池年久失修,沼液不达标外流的问题。建议由农村能源部门为主,建立沼气服务机构,负责对农村沼气池的清理、维修,通过管网或槽罐车,把沼液拉到配套的农作物上,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四、政策保障措施

(一)完善畜牧业投入保护机制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依法保证地方财政每年对畜牧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和调整财政扶持政策,包括完善和调整生猪和奶牛生产发展扶持政策,建立生猪生产能力保护机制和地方畜禽品种保种补贴制度;制定和完善有机肥施用、畜禽生产机械购机财政补贴和畜产品、饲料生产技改贷款贴息政策;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补助政策;在此基础上积极整合和调整资金投向,集中资金实施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五大计划,确保公益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2.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有关扶持畜牧业的税收优惠和饲料加工免税政策,认真清理畜牧业项目建设、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收费,落实养殖场(户)养殖用电用水按农业生产用电用水收费标准收取的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3.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根据畜牧业发展特点,合理简化贷款手续,创新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积极给予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贷款支持,进一步完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有效满足养殖农户的信贷需求。

4.进一步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在开展能繁母猪、奶牛政策性

保险基础上,逐步扩大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多形式、多险种的畜牧业保险业务,鼓励畜牧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互助保险工作,切实增强畜牧业抵御风险能力。

(二)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用地政策

根据农牧结合、节约土地的原则,按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将规模生态养殖场(小区)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畜牧业用地规划,将规划落实到地块。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畜禽养殖场(小区)的生产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未利用地或疏林地进行综合开发,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养殖要求发展畜禽养殖。

(三)积极支持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支持建立养殖、经营、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产业化组织,积极鼓励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把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连接起来,逐步形成养殖户和畜产品经营企业的公平分配机制。扶持发展畜禽专业合作社,引导其开展标准化服务、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技能化社员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带动能力。

(四)大力推动畜牧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和引进

积极引导和支持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建设科技研发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畜牧业科技资金重点支持饲料生产、畜禽良种选育、生态规模化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积极组织和鼓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合作组织开展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要把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提高科技水平和推进现代畜牧业重要内容,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管理和专业人才。鼓励毕业生从事畜牧业,通过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农广校函授等途径,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我区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竞争力。

(五)切实加强畜牧兽医系统能力建设

加快我区畜牧业法规规章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大力开展畜牧业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切实加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宣传和公共服务,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畜牧业、支持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氛围。继续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转变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职能,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畜牧业信息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畜牧业信息预警机制,

及时收集、分析、发布、反馈畜牧业动态和畜产品市场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畜牧业标准化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

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浅谈畜牧业在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 摘要: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畜牧业成了各个国家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调查我国畜牧业在第一产业所占的经济比重情况,结合分析,系统说明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产值发展 一、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世界上草资源大国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解决饲草问题主要是依靠对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进行放牧割草,实行科学合理利用,由草地生产的肉类占其肉类总产量的41-77%,毛皮大量出口.我国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管理,造成草地资源面临严重危机,退化面积已占可利用面积的1/3,并继续在发展,草原生产力下降,产草量与6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30-50%;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草地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治理“三化”,提高草地综合利用和促进畜牧经济发展,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摆在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今我国粮食与饲料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狠抓草地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区域优势 1.我国有草地面积六十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是耕地面积的三点七倍,森林面积的三点一倍,占全世界草地面积的14%,与澳大利亚、苏联和美国的草地面积相近。 2.我国天然草地上分布的牡草和饲用植物约有五、六千种,其中北方约有三千种,南方有四千余种。世界上大部分栽培的优良枚草,我国都有分布。 三、我国畜牧业经济产值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

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2

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畜牧产业发展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11年年底全县大牲畜存栏达到7.1万头,其中牛存栏7.08万头。生猪存栏68.61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兔存栏309.94万只,肉类总产量13.2万吨,蛋类3.78万吨,奶1.53万吨,畜牧养殖业产值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养殖业收入可达到1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全县畜牧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畜牧业生产正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一是龙头企业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整。全县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为全县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沂水六合凯利达食品有限公司及山东金泉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对全县及周边地区的肉鸡养殖业将发挥强有力的带动作用。但是全县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与生猪生产能力不相适应,加工能力

滞后,对外市场开拓能力低,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二是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受市场波动大。目前产业化建设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畜牧业生产和购销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手段,畜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还比较脆弱。三是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风险保障政策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畜牧标准化程度仍需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限制,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没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需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养殖、加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土地流转调整困难、供应不足成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土地实行分散承包,造成土地流转困难。二是受基本农田保护和“四荒地”交通、水、电条件限制,养殖用地可利用资源紧缺。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

河源市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总规划(2011-2021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08万头,存栏9.62万头;肉牛出栏0.15万头,存栏1.3万头;羊出栏0.1万头,存栏0.49万头;三鸟出栏521.5万羽,存栏132.8万羽。肉类总产量16214吨,其中猪肉8350吨 ,牛肉403吨,羊肉11吨,家禽肉7450吨,蜂蜜产量33吨。水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以山塘水库养殖为主,主养品种为四大家鱼,经济鱼类养殖较少,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不高,2010年水产品总量为 3100吨。目前,和平县养殖业已初步进入由传统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由分散经营逐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的发展阶段。 二、产业发展思路 和平县作为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域,要根据各镇产业现状和实际需求,统筹全县、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布局。养殖业的发展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坚持以生态优先,打响生态品牌 ,依靠科技,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渔业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配置、合理衔接、延长产业链,确保循环农业模式中各流通量与接口间的相互匹配、 协调运行,实现循环农业健康、安全、有序地发展。 三、总体布局 根据《河源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土地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和平县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实行分区管理,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功能定位,确定“三大区域”,即禁养区 、限养区和适养区,以确保珠三角和东深供水工程水源地的万绿湖和东江等水源保护区不受畜禽污染的滋扰。 (一)禁养区 该区域内禁止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含养殖户、散养殖户、下同),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迁移。主要包括: 1、县城、各镇城市规划区内和城市建成区,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聚区块(包括园区内及区块的规划控制范围内)。 2、东江干流(指东水镇、长塘镇和下车镇等东江干流)两岸1000米范围内陆区域,其他河流(浰源镇至东水镇、河明亮水电站至东水镇等浰江干流)两岸200米范围内陆区域,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 区的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以县有关职能部门划定为准)。 3、各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各级风景名胜区。各级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各级森林公园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各级文物和历史遗迹保护区,居民集中区、医疗区、温泉旅游度假区、游览 区、生态景观控制区及休闲的区域范围。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2020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2020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畜牧站是我国基层畜牧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建设管理的好坏将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产业的开展。下面是有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欢迎参阅。 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范文1 上半年,金川区畜牧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以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强化科技,着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全区的畜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是继续抓好畜牧业生产,切实落实好区上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年底畜禽总量达到83.5万头(匹、只)。 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和申报工作,全力抓好已下达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同时及早着手编制储备项目,勤汇报,多沟通,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养殖小区(场)和养殖大户的建设,特别是抓好金川区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和金川区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的工作。 四是继续抓好畜种改良工作,确保年底全区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肉牛达到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以上、生猪达到100%、奶牛达到100%。 五是继续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尤其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 六是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养殖水平。 20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范文2 为认真总结一年来工作,及早谋划和安排好下年工作,根据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上报XX年工作总结和XX 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上报我县XXXX年畜牧业工作计划。 XX年,畜牧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xx大、xx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大内需,调结构的要求,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畜牧科技与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肉牛产业为重点,扩大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加快产业链建设,保障生猪生产供给有余,积极稳妥地开发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十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新时期安徽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特编制《安徽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畜牧业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省畜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畜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贡献较为突出的时期,畜牧业呈现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强劲势头。 1、实力增强,贡献巨大。2005年,全省实现肉蛋奶总产量516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2%,总量全国排名第八。其中肉类总产量382.9万吨,禽蛋产量122万吨,奶产量11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2.9%、13.6%和168.3%。饲料工业产量167.9万吨,增长4.6%。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份额大幅提高,全省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54亿元(当年价),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3.3%,比“九五”末提高3.6个百分点。 全省从事畜牧业生产及相关产业的劳动力600多万人,年转化粮食100亿斤,常年出口畜产品货值6000多万美元。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184.3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2.3%,占人均纯收入7%。在畜牧业发达县区,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现金收入已占整个农业生产现金收入的50%左右,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2、结构调整加快,节粮型养殖提速。畜牧业向适合资源禀赋的节粮型畜牧业方向转变,与市场需求结构逐步适应。肉、蛋产量比,由2000年的3.8:1调整为2005年的3:1。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从64%下降到60%,节粮草食性的禽肉、牛羊肉比重由32.5%提高到39%。长期相对滞后的奶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5年产量翻了近1.7倍。草食畜禽的发展,拉动了我省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种植,每年人工种草面积超百万亩,三元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牧业作为农业基础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它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占农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如美国占50.1%,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就显待任重而道远。畜牧业是农村的一个中间产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一头连着种植业,实现了粮食及其副产品转化增值,一头连着加工业和城镇市场,使产品变成现金,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中都用了很大篇幅提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呈递增态势。要加快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步伐,必须按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调整优化畜牧养殖结构,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选准养殖项目,扩大养殖规模,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种草养殖结合,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现状 1、畜牧业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许多地方在巩固和完善已建畜牧小区的同时,按照发展方式不变,扶持力度不减,工作考核不放松的要求,采取整村推进,适度规模的思路,启动建设县级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挂钩指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规范生产,扩大销售”等相关措施,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率,推动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使标准化养殖取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通过采取资金、技术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培育、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架起养殖大户,加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使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 2、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有了新进展。从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来看,我国畜牧业打破了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结合规模,大力推广饲草种植、青贮氨化、生物发酵等饲草开发实用技术。即加强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大量种植;将过去作燃料和肥料的秸秆,经青贮氨化发酵后,作为畜禽的优质饲料;加大生物发酵,推广熟改生喂技术,促进了牛、羊、兔等草食畜禽的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得到强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了良好开端。自1998年以来,全国许多县区连续九年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大大提高了防疫灭病水平,在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强化管理,严格把关,从饲料场选址,建设到饲料用药、防疫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为全面实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畜牧业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郊4种类型。牧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祁连山以西和黄河以北,区内适宜发展牛、马、羊、骆驼、牦牛等牲畜。牧区畜牧业主要采取放牧方式,以经营畜牧业取得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主要是从属于种植业并带有副业性质的舍饲畜牧业,以饲养猪和家禽为主,而黄牛、水牛、马、驴、骡等畜种则主要供役用,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半农半牧区沿长城南北呈狭长的带状分布,是农区役畜和肉食牲畜主要供应基地之一,是农业与牧业交替发展地区,兼有纯牧区放牧与农区舍饲的特点,以牛、马、羊饲养为主,是肉、乳、细毛的重要生产基地。城郊畜牧业分布于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牧…2011?52号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组织做好规划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数量增加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受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任务艰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制定《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本规划中的节粮型畜牧业,是指充分利用牧草、农副产品、轻工副产品等非粮饲料资源,在减少粮食消耗的同时达到高效畜产品产出的畜牧产业,主要包括奶牛、肉牛、肉羊、绒毛羊、兔和鹅等。 一、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基本形势 (一)发展成就 1.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市场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粮型畜禽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产量逐步提高。1980年到2010年,牛奶产量从114.1万吨—2—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 必要性 可行性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注意事项】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更新发展观念,努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县畜牧局(2011-3-26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1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0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

国内外畜牧业现状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1.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并且有相应的机构负责实施。加拿大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这种保护主要不是靠补贴或关税,而主要是通过发展农业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来体现。例如,早在1912年,国会就通过了《谷物收购和质量检验法》,规定出口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13.6%,为保证和提高其小麦品质作出了贡献。1935年,政府制订了《草原农场复兴法》,改良大草原地区的土壤,兴修水利设施,提供技术援助,更进一步加强了大草原各省作为国家粮仓的地位。 2.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加拿大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例如,在首都渥太华设有种子生产者协会,各省都有分会,专门管理谷物的良种培育工作。凡是培育良种的农场都必须参加这个协会。同时,协会又与农业部所属的有关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农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良种繁育程序,只许可繁育一个品种,并且要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示范,只有各方专家鉴定合格的优良品种才允许到农业部登记,由该协会发给证书。又如,政府规定,在马铃薯的种薯繁育场周围30公里内不许生产普通的食用马铃薯。在种薯生长季节,农业行政部门要对种薯生产地块作两到三次的现场

检查。一旦发现某种病害的侵染超过容许的范围,便立即宣布这块种薯地的马铃薯不得留种,只能供普通的食用。 3.发挥协会在生产中的管理和协调作用。加拿大政府畜牧业在产业政策、产品配额、市场价格、质量保证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具体业务管理通过由生产者共同联合组成的组织──协会来协调管理。如安大略省养牛协会就由各县推选农场主、专学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共50名,共同组成协会管理委员会,抽调部分人员设置办公室。协会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协会的主要职能有:为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简报),协助政府决定产品配额、价格动态报告、协助政府争取外贸出口、抓产品质量安全等。协会按每头成年牛年收1.25加元作为经费。协会还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生产(科研工作)者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研究生产发展什么。如加拿大培育的杜洛克猪,瘦肉率已达到63%,增加脂肪含量是市场的需求,他们通过育种将肌肉中的含脂率提高到2.3%,同比高1.0%。在奶牛生产方面,由于市场对奶油及其制品需求量日益增加,加拿大选育的瑞士褐牛牛奶中的含脂率达到5.0%以上。PICKSEED 公司在牧草研究方面已培育出上百种抗杂、抗旱、抗踩踏、多色彩的牧草(草坪)种子,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 4.强化管理,培养高技能农畜业生产从业人员,是加拿大畜牧业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加拿大农牧场一般由1~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doc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 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下面是我整理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的范文,欢迎阅读! 畜牧业发展工作措施篇一 有机畜牧业,是指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不使用化学饲料或含有用化肥、合成农药、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饲料来饲养,牲畜福利能满足动物的生理和行为需要的畜牧业。当前,国际国内有机食品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有机畜牧业的发展给餐桌提供了良好的有机食品,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发展有机畜牧业,市场潜力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是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我州有得天独厚的高原优质牧场,具备发展有机畜牧业的优越条件。20xx年3月10日至20日我们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进展情况、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有机畜牧业工作进展情况 20xx年河南县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的思路,于20xx年10月在全省率先正式启动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工作,20xx年取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中心认证的有机畜牧业基地,经过几年不断的摸索和实

践,河南县在发展有机畜牧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州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榜样。一是得到了省州县及相关部门资金支持。20xx年河南县被省农牧厅列为全省第一个有机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财政厅下拔专项资金40万元。20xx年又被列为全省有机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县,省财政厅分别下拔资金300万元和100万元。州、县政府每年从支农支牧资金中专列经费,使有机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前期经费得到了保障。二是用规划指导有机产业发展。河南县政府委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规划》,对基地的所有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依据。三是逐步推进与有机畜牧业相适应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为新牧区建设与发展有机畜牧业有机结合,确定了"生产点、生产服务区、生活区"相分离的"三位一体"新牧区建设思路。四是在畜牧养殖、加工、流通等领域进行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并给所有牲畜都佩带二维识别码,使牧户养殖、畜群防疫情况、企业屠宰加工情况、流通环节销售情况等都可以通过电子耳标实现动态管理。如果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每一个牧户,逐渐实现"从草场到餐桌" 的全过程监管。五是科学规划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编制出草原防火、动物防疫、欧拉羊良种繁育、有机畜牧业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等到方面的项目可研报告。 2、存在的问题 (1) 牧民缺乏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相关知识。牧民对有机畜牧业的认知度不高,缺乏有机生产技术,靠天养畜,粗放经营,夏秋草地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瓯海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1-2015年) 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天下、稳民心和事关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为全面推进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扶持和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引领下,我区生态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划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1.畜产品供给稳定,产业贡献突出。2009年全区肉、蛋产量分别达到15571吨、3927吨,均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比2005年分别增加30.3%、21.7%,产品供给稳定,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奶产量因养殖效益低和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低于规划目标;全区畜牧产值 2.7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2.生态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通过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改造、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治理等工作,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全区新建和改扩建种养紧密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牧场7个,完成了存栏生猪200头以上、奶牛20头以上的18家养殖场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2009年瓯海区开展温瑞塘河畜牧业整治,全区关、停、转、迁养猪户526户转移生猪计98591头。生猪规模化程度达到77.5%,肉禽和蛋禽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93%、99%。全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也已超过80%,有效推进了“生态区”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3.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区畜牧业产业化组织已达28家,全区现有畜牧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区级3家。畜牧专业合作社19个,社员650个,出现了一大批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养殖和加工企业。种苗、饲料、养殖、销售、加工紧密结合、利益联结、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及饲料等加工得到较快发展,拥有利河伯、一鸣、爽康、磅称、五谷等多个畜产品及饲料著名商标。 5.兽医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管成效显著。在全区实施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测、动物防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国各地畜牧业出产条件和展开水平有很大差异,现代畜牧业展开办法和完成办法也有必要依据不一样地域采纳不一样的办法。 1.农区现代畜牧业建造办法 农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出产基地,农作物副产品及秸秆资源非常丰厚,为展开畜牧业进步了丰厚的饲料资源,养殖畜禽种类繁复且数量宏大,是我国现代畜牧业建造的主体。因为我国农区面积很大,不一样养殖办法并存,中、东、西部区域间畜牧业展开极不平衡。各地现代畜牧业建造办法也有所区别。 1.1东部“外向型”现代化畜牧业东部区域地理位置优胜,畜牧业出产安排化、计划化、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一直是我国首要的畜产品出口基地,但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严峻,饲料资源相对缺少,应大力展开外向型畜牧业,充沛运用区域优势,努力进步畜产品质量,扩大出口计划,率先在全国完成畜牧业现代化。 大力展开外向型畜牧业,一要持续加速无规则动物疫病区建造,完善无规则疫病区办理规则及技术标准,赶快完成对无规则疫病演示区国家评价,争夺世界认证,引导和股动其他有条件的东部区域依照标准树立无规则疫病区。二要加强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办理,赶快完善畜产品兽药及有害化学物质残留检测办法,树立与世界标准接轨的畜产品出产标准系统,加大标准的推行运用力度,进步出产者的质量标准认识和运用才能。三要大力推行畜产品全程质量操控. 出产办法,活跃树立质量可追溯准则,进步畜产品质量,大幅度进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认证率,饲料出产、畜产品加工和畜禽水产养殖公司要赶快经过HACCP、ISO等质量办理系统认证,并活跃展开饲料作物栽培出产过程的GAP认证。四要充沛发挥龙头公司、农人协作安排与行业协会的效果,进步安排化水平和政府、公司、出产者和行业协会之间的和谐才能,政府职能部门要经过活跃为出口公司供给信息和征询等关联效劳,树立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 1.2中部“农牧有机联系型”现代畜牧业中部区域是我国首要的粮食主产区,一起还有很多的草山和草坡,饲料资源比较丰厚,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出产和加工基地,是满意国内畜产品需求的主力军,但在转变畜牧业出产办法和进步产业化展开水平等方面还亟待进步,应大力展开“农牧有机联系型”畜牧业,充沛发挥资源禀赋优势,逐渐完成畜牧业现代化。 展开“农牧有机联系型”现代畜牧业,一要充沛运用丰厚的农作物秸秆和饲草资源,活跃推动从以生猪养殖为主的耗粮型传统畜牧业向猪、禽、牛、羊偏重的节粮型畜牧业的转变,一起大力展开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运用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推动农人生计和畜牧业出产办法的转变。二要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备的改造以及养殖小区和大型计划化养殖场的污

十三五畜牧业规划十大关键词

(原标题:十三五畜牧业规划十大关键词) 畜牧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逐渐上升为主业。日前,农业部畜牧司马有祥司长在中国畜牧业协会三届七次理事会暨2015全国畜牧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了畜牧业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粮改饲 2015年秋收至今,粮食滞销、粮价下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种粮大户更是忧心忡忡,而反观粮食进口量则是逐年上升。 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要求,并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甘肃等十个省区开展“粮改饲”试点,这种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方式,可以实现就近转化增值,同时,草食家畜养殖场粪便经过处理后,就近消纳利用,既可以培肥地力,又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在解决了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成为了今年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发展的亮点。 在十三五规划中,粮改饲还要在玉米、牧草方面加大力度,扩大规模,同时在奶牛养殖方面开展振兴农牧计划。 关键词二:粪污资源利用 畜牧业粪污治理不单是畜牧业生产上的问题,也是整个生态环境和健康养殖的大问题。目前,全国畜牧粪污总量可达38亿吨,现在利用率只有50%,未来将加大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的改造,继续实施无害化处理与合理利用,争取将有效利用率提高至75%。 关键词三:秸秆饲料化利用 全国共有500个县区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总产量可达8亿吨,而在饲料中利用的为2.2亿吨,仅占27.5%,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将这个目标量达到34%,秸秆将成为畜牧业的香饽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