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压观测与控制

矿压观测与控制

矿压观测与控制
矿压观测与控制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学年度

第二学期《矿压观测与控制 》期末试题

题 号 一 二

总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 (每空4分) 1、岩石的 和 是反映岩石自身强度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2、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破坏前总变形小于3%的破坏称为 ;把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破坏前总应变大于5%的破坏称为 。

3、根据岩体结构特征不同,岩体可以分为 、 、 、 和 五种类型。

4、裂隙带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 、 和 三区。

5、 和 矿山压力观测仪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较低,是矿山压力观测常用仪器。

得分 评卷人

二、名称解释(每题5分) 1、矿压显现

2、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3、屈服

得分 评卷人

三、简答题 (每题10分)

1、简述衡量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程度的指标。

2、简述基本顶来压时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3、简述顶板状况观测统计内容和衡量指标。

得分 评卷人

四、计算题 (19分)

某两个量x ,y 的变化情况见下表,其符合一次函数,判断其相关系数并计算其相关系数r ,建立回归方程及估计标准误差。 表1 x ,y 的变化情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参 考 内 容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观测内容 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测线布置在(133架)4#、18#、32#、46#、60#、74#、88#、102#、116#、130#支架上。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 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60#、102#支架上。 3、统计观测 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4、顺槽的矿压观测 (1)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 在两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均匀各取5个点,用测压表测单体液压工作阻力。 (2)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利用顺槽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观测。即两顺槽每隔50m安设顶板离层探测仪,监测顺槽顶板底板的相对移进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动过程和状态。 观测次数每10天观测一次。距离切眼较近的顶板离层仪,当临近顶板来压时加密观测,可视变化情况每天(班)观测一次。 (3)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近年来,我矿矿压观测、防治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5煤、9煤掘进头、采煤面及巷道实行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1、掘进头观测内容:煤巷:巷道变形量观测、顶板离层观测岩巷:巷道变形量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道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支架(柱)状况、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三、观测方法 1、圆图自记仪每天早班记录一次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两次。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应力分布、巷道变形量每班检测一次。 4、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端面距、冒高、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8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6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道超前顶板运动规律、煤壁片帮、端面距、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 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为了准确掌握裕丰煤矿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设计及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和施工建设,做到矿压观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一)矿压观测的目的是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是矿井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为采场设计及顶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和必要手段。 (二)采掘工作面必须开展矿压观测工作,各级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要把矿压观测工作放到同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去抓,保证矿压观测工作顺利开展。 二、机构及职责 (一)矿压观测管理机构 总负责人:总工程师 矿压观测办公室:生产技术科 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 成员:生产技术科和各区队技术员。 (二)矿压观测组职责 1、成立矿压观测组,矿压观测组设在生产技术科。在总工程师、技术科科长领导下,组织完成有关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把矿压观测列为现场顶板控制工作的重点。根据顶板监测需要和裕丰矿实际,矿压观测组至少配备2名专职观测人员,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 2、制定矿压观测方案,组织开展采掘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工作,分析整理矿压观测数据,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3、依据矿压观测结果,提出支架、设备选型意见及巷道支护改进意见。

4、开展矿压预测预报工作。 (三)生产技术科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管理、指导、监督、协调及考核,负责审查矿压观测仪器设备的选型,参与观测仪器设备的采购工作。 三、矿压观测内容 1、综采工作面 (1)支护阻力观测,包括:液压支架支护阻力和超前支护单体支柱阻力观测; (2)围岩移近量及移近速度观测,包括:顶底板移近量、活柱下缩量、顶底板移近速度观测; 2、巷道 (1)围岩移近量观察,包括: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巷道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量等。 (2)巷道锚杆(支架)受载观测。 3、如需进行其它专项观测,根据观测目的具体制定观测内容。 四、矿压观测方法及要求 (一)常规矿压观测方法 1、综采工作面测点布置 (1)工作面每个支架都应安装压力表(优先推广使用光控数显压力表),全面及时监测支架初撑力和工作阻力。 (2)根据支架压力表显现数据情况,优先采用现场人工采集数据形式。测点的布置应能准确反应出整个工作面的压力分布情况,一般按“三区五线”设置,即:沿工作面均匀布置三个观察区,每个观察区选择连续的5个支架,作为定点采集数据的支架。 2、巷道测点布置 (1)回采工作面两顺槽可利用原巷道掘进时使用的测点做进一步观测,特殊地段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增加测点。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安宁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

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掘进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掘进专业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杜绝掘进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催到棚子和切眼垮面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工作,特制定掘进专业《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内容如下: 一、矿压观测机构 (一)掘进专业成立矿压观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掘进副总工程师 副组长:掘进副主任、管段工程师 成员:由基层单位技术区长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 (二)主要职责: 组长职责 负责牵头组织编制矿压综合监测方案,并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副组长职责 组织实施掘进工作面矿压观测,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掘进矿压观测实施由施工单位技术区长负责,按照矿压观测方法组织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观测并记录,记录必须准确,不得弄虚作假。 二、矿压观测方法: 通过矿压显现规律总结分析,掌握巷道围岩动态及其矿压规律为掘进优化巷道设计和合理确定支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巷道矿压观测应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全面收集矿压与支护信息。 1、微观观测 巷道表面位移量:顶板移近量(底鼓量、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 支架受力:支架受力变形情况,锚杆受力变化情况(如锚杆是否断裂、屈服,支护帮顶变形破坏特点、底鼓状况等), 2、宏观观测 围岩状态:包括围岩岩性、稳定性类别、煤岩层层位、涌淋水、地质构造、沿空情况、动压影响等; 支护形式及参数变化,包括一次支护、二次支护、加强支护等。 (二)观测范围及观测频度: 1、新掘巷道(30-50米设一个测点,优先选择巷道站点),自迎头向外200米重点观测,观测频度不超过3天/次,巷道抽测率不小于80%。 2、施工期内巷道2个月以内不超过10天/次的观测频度,2个月以外不超过1月/次的观测频度,巷道抽测率不小于50%。 3、受动压影响巷道自动压源(工作面回采、其他巷道掘进等)起始日至动压源结束后1个月内重点观测,观测范围150-300米范围内的主要巷道不超过10天/次的观测频度,以后不超过1月/次的观测频度,巷道抽测率不小于50%。 观测频度应针对巷道实际情况而定,原则上新掘巷道、采动影响巷道频度要高,巷道压力稳定后频度可低些。 (三)观测方法采取十字布点法。附测量示意图 - 2 -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钱营孜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

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 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

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 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 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 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巷道施工完毕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对接收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1)

XXXX煤矿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技术科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生产副总工程师 成员:技术科科长、采掘技术员、综采技术员、综掘技术员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技术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采掘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我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人员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张全平 副组长:张永进、刘鹏 成员:李德海、刘会、王春雷、田帅 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刘鹏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掘进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孔庄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顶板管理,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工作面顶板和巷道位移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

产技术科。 4.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5.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6.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妥善保管。 7.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8.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顶板离层仪观测:煤巷一般每隔40m安装一个顶板离层仪。一般距掘进工作面50m以内和回采工作面超前范围内,每天观测一次,其它情况每星期观测一次。如果巷道局部地段有受动压影响较大,每天观测一次。顶板离层仪实行挂牌管理(包括编号、安装日期、顶板离层仪初始读数和观测读数)。 2.巷道围岩变形量采用(十字)测点法进行观测: 煤巷巷道每40m设置一个测点,测点距离迎头不超过60m,巷道过顶板破碎带、淋水区、压力集中区等特殊构造带,应增加检查点,每个检查点检查、记录2组数据(巷道净宽、净高)。巷道围岩变形量观测要求:测点选在锚杆头上,并标注清楚,宽度在两帮的中部设点,确保每次测量的数值准确。正常情况下,观测周期为一旬,变形量较大的点应当缩短观测周期,稳定不变的点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观测后数据要及时录入围岩

2 矿压观测记录表(全套)

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收缩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富康煤矿掘进工作面名称:巷道性质:(煤巷)观测人: 观测时间工作面掘进距 离(与起点距 离m) 宽度(mm)高度(mm)原始宽 度 观测 宽度 收缩量 原始 高度 观测 高度 收缩量 2013年5月20日0(掘进迎头)3200 3195 5 3000 2988 12 100 250 440 2013年5月27日

回采工作面巷道断面收缩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富康煤矿回采工作面巷道名称:C501工作面回风巷巷道性质:(煤巷)观测人: 观测时间 测点距离煤壁 距离(m) 宽度(mm)高度(mm) 1原始 宽度 观测 宽度 收缩量 原始 高度 观测 高度 收缩量 备注(与巷道起始点距 离m) 2013年5月20日0(距离煤壁)3200 3195 5 3000 2988 12 工作面长度500米,推 进了150米 50 250 100 300 150 350 2013年5月27日

回采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观测记录表 单位名称:富康煤矿观测点:煤壁距离回风起点300米(工作面走向剩余300米)观测人: 工作面推进距离(m)煤壁距离起点距离 (m) 第一排支架 (单位:mm) 第二排支架 (单位:mm) 第三排支架 (单位:mm 2013年5月 25日 观测地点200 300(工作面走向长500 米)原始采 高 观测 值 下沉量原始采 高 观测 值 下沉量原始采 高 观测 值 下沉量观测时间 与上出口相距10米处200 300(走向长500米) 2200 2150 50 2200 2140 60 2200 2120 80 9:10 200 300(走向长500米)11:12 200 300(走向长500米)13:13 200 300(走向长500米)15:11 与上出口相距30米处200300(走向长500米) 2200 2160 40 2200 2150 48 2200 2145 55 9:13 200300(走向长500米)11:15 200300(走向长500米)13:16 200300(走向长500米)15:14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最新模板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最新

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为严格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及安监总煤行( ) 176号文《关于加强煤矿顶板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 切实做好矿井矿压观测管理工作, 加强工程质量和顶板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 特制定本办法。 一、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1、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每天负责对工作面超前支护20m范围内单体支柱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90KN(3.5m、φ100mm单体支柱≥11.4Mpa, 4~4.5m、φ110mm单体支柱≥9.5Mpa)。对初撑力合格率不够的, 必须及时整改, 并做好记录, 否则, 对技术员罚款200元/次。 2、综采队技术员( 或指定责任人) 负责对工作面综采支架进行初撑力抽查, 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28Mpa的80%( ≥22.4Mpa) , 泵站压力不得低于30Mpa, 乳化液配比浓度达3%~5%。抽查结果达不到规定的, 必须安排责任人及时整改, 每发现一次对单位罚款1000元, 罚当班泵站司机200元。 3、综采队负责工作面及两巷矿压观测器具的安装、拆卸、保护工作, 负责综采计算机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矿压器具、通信线路被损坏的, 对单位按原值2倍进行处罚, 视情节轻重对跟班队长( 或队长) 、技术员分别罚款200~1000元。 4、综采队每天负责对安装在两巷超前支护段的矿用数字压力计( 编号管理) 同步向外前移,不得跳跃前移。否则, 对当班跟班队长、技术员分别罚款200元/次。 5、矿压业务员负责对两巷超前、切眼支柱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检查和监控, 发现初撑力不符合规定的, 罚款单位200元/根,对当班跟班队长罚款50元/根。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193-30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清水营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

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报生产技术科备案,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XX煤矿矿压观测实施方案(12页)DOC

XX煤矿矿压观测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为了健全完善煤矿矿压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职责,抓好责任落实,保证矿压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加强动态检查,强化现场矿压管理,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井下施工队组及相关业务部室。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 一、成立矿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XX 常务副组长: XX 副组长: XX 成员:XX 二、管理职责 1、负责统一领导全矿矿压管理的各项工作。 2、负责矿压设计的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 3、负责矿压观测设计及支护技术方案的现场落实。 4、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三、矿压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以下简称生产技术部)

办公室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 成员:生产技术部各副职各相关部门副职矿压观测组人员 四、管理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矿压管理方面的文件及规章制度; (二)负责向矿压管理领导组汇报矿压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隐患; (三)负责加强技术管理,结合本矿生产实际,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推行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矿压管理方法; (四)负责深入井下现场,掌握矿压动态,督促和检查矿压管理的现场落实情况; (五)负责要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工程及地质条件变化的矿压管理开展工作,通过现场办公或其它方式,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施工方案与对策,并现场跟踪管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六)负责矿压观测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工作,进行来压预报,改善和促进矿压管理工作; (七)负责对各区队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矿压理论、顶板支护质量及矿压监测监控技术等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八)负责每月组织矿压管理专项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按规定作出处理意见; (九)负责组织每季度矿压专题会议,总结矿压管理工作中的经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 矿 矿压监测系统制度、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程汇编 鄂托克旗新亚煤焦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2015年度

目录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1 矿压监测分管领导责任制 10矿压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 11矿压监测系统操作规程 12 矿压监测工作人员值班制度 17矿压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 18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赵宝宝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区队: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 1 -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 3 - 1.1.2地质 ........................................................................................................ - 3 - 1.2支护 .............................................................................................................. - 3 - 1.2.1正常支护 ................................................................................................ - 3 - 1.2.2特殊支护 ................................................................................................ - 4 - 1.2.3确定支护强度 ........................................................................................ - 4 - 1.2.4巷道布置 ................................................................................................ - 4 -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5 - 2.3观测方案 ...................................................................................................... - 6 - 2.3.1观测工具 ................................................................................................ - 6 - 2.3.2测线布置 ................................................................................................ - 6 - 2.3.3研究方法 ................................................................................................ - 6 - 2.4矿压观测内容 .............................................................................................. - 7 - 2.4.1顶板动态: ............................................................................................ - 7 - 2.4.2支护质量 ................................................................................................ - 7 -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 7 -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 7 -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 7 -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 7 -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

矿压观测技术措施(四合一)

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 尤洛卡矿业安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科技大学煤矿灾害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3月27日 技术方案目录 一、监测内容 二、监测系统实现的功能 三、产品技术特点 四、系统结构及组成说明(含电气结构图) 五、系统监测方法及工作原理 六、系统现场布置及安装说明 七、技术指标、技术参数 八、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一、工程监测要求(内容) 1、综采工作面顶板矿压在线监测 工作面每10架监测三个压力测点,每架安装一台压力监测分站,共设计安装15台压力监测分站(另备用3台压力监测分站,共18台压力监测分站)。 2、巷道顶板离层在线监测 顺槽巷道(1500M)每50m布置一组测点,在巷道顶板上安装,两顺槽巷道共布置

28个离层测点。 3、巷道锚杆应力在线监测 顺槽巷道(1500M)每个巷道断面监测一个锚杆测点或锚索测点,每隔50m监测一个巷道断面,顺槽巷道共布置28个锚杆/索应力监测测点。 4、巷道围岩应力在线监测 围岩应力监测可选择部分超前支护,停采线,预留煤柱及断层处布置测点,测点可与顶板离层测点相邻安装. 二、系统实现功能 1.井上计算机动态模拟显示监测参数、报警 监测服务器和客户端可实时显示监测点的数据和直方图,当监测数据超限时能自动声音报警并记录报警事件。 2.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 井下的压力监测分站、离层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数据,能根据设定报警参数报警指示,通讯分站可实时显示每个测点的数据并有报警状态指示。 3.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 井上监测服务器能根据设置记录周期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采用动态存储技术,数据库采用SQL海量数据库。 4. 分站及接收系统后备存储功能,当通讯线路或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自动启动后备存储. 5.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 软件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历史曲线和测线加权数据分析。 6.监测数据综合专业化分析; CMPSES监测分析软件综合了矿压理论数学模型,支持综合专业化数据分

煤矿压观测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矿压观测治理制度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观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科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治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

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治理。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治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依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纳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