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

东北地区气候资源

1、谁知道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形:平原、山地为主,三江平原、松嫩

平原、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土壤:黑土广布;

水源: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植被:温带落叶落叶林和

针阔混交林。

2、黑龙江省的13个地市是哪些

截至2018年2月,黑龙江省共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行署。主要市和地区分别为: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

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黑河市、

绥化市、大兴安岭地区。

哈尔滨市。主要在黑龙江西南部,也是黑龙江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

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

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是黑龙江第二大城市,一直被认为是国家

重工业区、商品粮和畜牧业基地。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加大投资培养

的城市之一。

牡丹江市。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千米。

牡丹江以旅游为主,而且盛产黑木耳,所以又被誉为“黑龙江省天然

基因库”,是“中国食用菌之城”、“世界黑木耳之都”。

佳木斯市。佳木斯在黑龙江的东北部,也是中国第一个看见太阳

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极新天府,快乐佳木斯”之称。

大庆市。大庆市让人熟悉的莫过于大庆油田,是世界能源城市伙

伴组织19个会员城市之一,铁人王进喜更是熟悉大庆的标榜人物。培

育形成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内涵的大庆精神及其

人格化具体化的铁人精神。

鸡西市。2014年被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石墨之都”,是

黑龙江省首座国家级矿业名城。鸡西还是“中国版画之乡”、“中国

剪纸之乡”和“中国摄影之乡”。

双鸭山市。双鸭山由于地处完达山山脉北麓低山丘陵区,所以造

就了煤炭的储存量。而且双鸭山是中国的十大煤矿之一,煤炭的储存

为黑龙江省第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个有煤炭、粮仓、森林、湿地、农场为一体的城市。

伊春市。伊春北部地区和俄罗斯隔江而望。伊春市最为出名的就

是药材资源,而且矿产量也非常丰富,尤其是黄金储存量为全国第一,并且还有非金属矿资源,光矿点就有140处多。

七台河市。森林覆盖率48.6%,通天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松林,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体育训练基地,

是全国唯一的冬季项目单项国家训练基地。

鹤岗市。鹤岗是全国四大煤矿之一,尤其是石墨储量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黑河市。黑河是黑龙江三大重点林区之一,而且处于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北部。不仅有铜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为全省第二大铁矿。

绥化市。距离哈尔滨最近的市,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全国整市(地)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市和中国绿

色蔬菜生产基地“北菜南运”核心区。

大兴安岭地区。中国最北的地区,跟俄罗斯隔江相望。中国重点

的林业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而

且被誉为“中国野生蓝莓之乡”。

(2)东北地区气候资源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不仅拥有12个地级市,1个行暑,其中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行署,涵盖19个县级市,885个乡镇(其中乡353个、镇532个),307个街道。大兴安岭地区也是我国最北方地区,黑龙江省会设立在哈尔滨。

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和1个行暑,跨度大,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是我国重要的东北工业、农业、林业等重要区域。

参考资料:黑龙江_网络

3、东北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为什么当地人还是“喊穷”?

这个和自然资源丰富其实没什么关系,还是和当地的产业以及制度有关,像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份的自然资源比东三省要丰富多了,但是当地的经济依然没有发展起来,而东北以前也确实发展的可以,只是这几年东北的经济开始渐渐放缓甚至衰退,经济中心从北方

转移到了南方沿海城市,当地人也认为东北的经济状况不太好,自然就会喊穷了。

说起东北这一个地方,很多人都知道东北的气候非常寒冷,但是东北的娱乐文化影响力却不小,而且因为东三省文化方言差别不大,所以三个省份的人出去都喊自己为东北人,给其他地方的人带来了深刻的印象,而如今却有很多人认为东北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而且东北人自己也认为老家穷,而东北一带自然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那么东北为什么现在这么落后呢?其实和自然资源没什么关系,还是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关。

首先东北并不是没有发展过,在改革开放之前东北的工业发展的

还是很强的,当时基本上重工业集中在北方省份发展,东北具有油田

以及各种煤矿,距离苏联也比较近,所以非常适合发展重工业,但是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结构渐渐开始调整,重工业也开始衰

落了,这个时候经济模式就开始发展第三产业为主,而南方的沿海城

市就借着改革开放的机会崛起了,而东北各城市依然依靠吃老本为主,自然就无法适应经济产业模式的变化,从而丢掉了发展的机会。

加上南方沿海城市发展起来以后,很多东北人也不愿意留在自己的老家,宁愿南下来到东南沿海城市去发展,因为东北的气候比起南方来说还是比较恶劣的,冬天漫长也无法种植太多的农作物,所以越来越多的东北人离开了自己的老家东北,也就失去了人口支撑,很多城市的人口只有流出而没有流入,吸引不到人才,经济自然就无法继续发展了,当然虽然现在东北GDP不算是强项,但是东北的重工业底子还是不错的,比方说制造一些军工产品,依然得靠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才能做到。

4、东北三省有啥好玩的地方~200分+50分

东北三省好玩的地方

大连:没什么太百好玩的,星海公园,老虎滩,极地馆,圣亚,一大堆广场,金石度滩,冰峪沟,东北三省物价最高的城市鞍山问:千山

沈阳:故宫(如答果去过北京的就不用去了),除此之外沈专阳没什么好玩的,购物还不错

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属极力推荐,别的地方没去过

黑龙江省:哈尔滨

5、我们为何没占据资源富得流油的西伯利亚地区?

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什么是俄罗斯?因为它有1709万平

方公里的土地,而我们,只有960万平方公里,几乎少了一半。

你知道俄罗斯为什么会这么大么?因为他们占据了巨大的开阔地带——西伯利亚。西伯利亚的面积达到了1322万平方公里,占了俄罗

斯整个领土的77%。除去西伯利亚,俄罗斯的领土只有387平方公里,仅是澳大利亚(774万平方公里)的一半,只比印度(298万平方公里)大一点。

目前,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开发让他们受益无穷,据俄罗斯官方

公布的勘察数据显示:西伯利亚蕴藏的资源接近俄罗斯全部资源的2/3。

其中,木材蓄积量占整个俄罗斯的75%;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占70%;淡水鱼占25^%;石油储备量占50%;煤炭占70%;天然气占80%。

此外,西伯利亚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如:铁、铜、铝、锡、镍、铅、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金

属矿;钨、钼、钾等稀有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

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其中,铁、铜、铝、锡的储量尤为丰富。

看到这个数据,说实话,就算再无欲无求的人估计都会感到眼红。西伯利亚在以前可是块“飞地”,除了少数土著人外,几乎无人占领,俄罗斯人是怎么把它捞到手的呢?

其实,从人类的迁徙史来看,西伯利亚和我们东方人更有渊源。

他们都是从东亚沿海一带逐渐内迁到西伯利亚的,包括美洲土著,也

是东方人从东亚沿海沿着白令海峡迁徙过去的。

只是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冷了,能在那里生存下来的人很少,所以

为什么北方游牧民族老是南下和华夏民族争夺中原呢?就是想找一块

好地儿生存下来。就算他们失败后宁愿去中亚和欧洲,也不愿去西伯利亚.

对于这种不毛之地,华夏中原王朝也一向是不屑一顾的,于是,

这就给了俄罗斯机会。

俄罗斯人为什么愿意去呢?因为他们基本上处在同纬度地带,更

适应那里的气候。还有就是,正赶上俄罗斯的扩张。

俄罗斯自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帝——伊凡四世出现以后,开始

了大肆的扩张。他先灭掉了蒙古人遗留的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大诺盖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和巴什基尔以后,又开始跨越乌拉尔山,

准备攻打另一个蒙古人政权——西伯利亚汗国了。蒙古人要知道俄罗

斯这么欺负他们的子孙,说不定当初就把莫斯科给踏平了。

西伯利亚汗国是整个西伯利亚唯一的一个政权(位于西西伯利亚),它被俄罗斯征服后,西伯利亚再无任何阻挡,俄罗斯以占山为

王的模式迅速占领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即远东)。

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我国的大清王朝。

其实,从地图上看,我们离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更近,我们占领这一地区似乎更具优势。但正如上面所说,由于天气,我们无意于去占领那里,俄罗斯却视若珍宝。

在和俄军进行一番较量后,连强悍的康熙皇帝也不愿去招惹这帮“红毛子”,于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当时,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外东北还在我们手中。

可是后来,外东北失去了、外西北失去了、连外蒙古也失去了,我们不但没有占领西伯利亚,反而失去了更多的土地,真是让人又羞又愤。

没曾想,时至今日,我们又成了很好的盟友。然而,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6、人力资源报告称“东北劳动力平均年龄近40岁",当地为何留不住年轻人?

因为东北的就业环境相比于南方差很多,所以大部分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外地打工,如果能够留在南方那是最好的。

东北是字迹非常分明的城市,这里的冬天天气是非常寒冷的,这里夏天也并不比南方凉快,所以很多年轻人不喜欢这里的气候,在大学的时候就选择去南方了。东北的冬天,屋内是非常舒适的,但外面天气的寒冷,也会让我们觉得很难熬。每一天上下班都要打车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有很多喜欢热不喜欢冷的年轻人,就逃离的东北去往南方发展了。我就是这样的东北年轻人,所以我在高中毕业以后就去南方上大学了,在毕业以后也从来没有回南方发展,一直向南找工作。因为我喜欢热天气,东北的冷空气实在让我太难受了。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在东北上班,是因为东北的就业环境比较差,东北由于经济的落后,所以工资非常低。在工资低的情况下,这里的物价也并不便宜,所以很多年轻的东北人,即使留在本地上班,每个月依然没有办法攒钱。东北知名的大企业数量非常少,这里大多都是很小的私企,并且私企老板也不愿意给这些年轻人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去南方上班,也想去南方的大企业,找到自己的价值。

东北是一个关系网很庞大的地区,这里有很多事情都必须要有人

脉才能做成,即使你有很强大的工作能力,可能你也找不到适合自己

的岗位。所以很多年轻人会去其他地方工作,用自己的工作实力给自

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7、我想知道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历史政治经济科

东北,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以山海关和乌兰察布盟市为分界,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

省和内蒙古东部(即“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

赤峰市)。土地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04年GDP总量1.6万亿元,占全国的11.76%,人口1.2亿,占全国总人

口的9.18%,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自然地理单元完整、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深度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雄厚的大

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

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由于历史

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满洲

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

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四盟市)也属于东北地区。

东北和辽东、关东、关外、满洲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

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很大差别。春秋时期燕国在东北建有辽东郡、辽西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燕国故土建立辽东郡,大体范围即

今天辽宁省和吉林东南部,秦代长城东起点即为辽东。明朝洪武十四

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修建山海关,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以关东、关外来指代。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改族名

为满洲的命令,满洲既是族称,也是地理概念,从此东北方向领土即

以满洲称谓。站在历史学角度来看,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

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

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东北南部的地理

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地理及气候

东北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冬季长达半年以上,雨量集中于

夏季。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

展农业及林业。

东北资源

煤矿、石油、金刚石、金矿

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淡水及海水鱼类

水绕山环、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土质以黑土

为主,是形成大经济区的自然基础。南面是黄、渤二海,东和北面有

鸭绿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环绕,仅西面为陆界。内侧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辽阔的

松辽大平原和渤海凹陷。东北区平原面积高于全国平原面积的比重,

松辽平原、三江平原、呼伦贝尔高平原以及山间平地面积合计,和山

地面积几乎相等;东北拥有宜垦荒地约1亿亩,潜力之大国内少有。

广大的山区,蕴育着丰富的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目前仍是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受纬度、

海陆位置、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自南而

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热量显著不同,大于等于10℃的积温,南部可达3600℃,北部则仅有10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

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小麦、马铃薯、大豆为主。自东而西,降水量自 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气候上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

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东

北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比较齐全。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油、油页岩、

石墨、菱镁矿、白云石、滑石、石棉等。这些资源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1/4,目前仍是全国最大的探明矿区之一。松辽平原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

储量占全国50%左右。大庆油田是目前中国的最大油田,辽河油田为

中国第四大油田,此外还有吉林油田,是东北区能源工业、化学工业、轻纺工业的重要基础。东北区煤炭资源的保有储量约723亿吨,煤种

虽比较齐全,但总量不足,而且分布不均匀,60%在内蒙古东部,27%在黑龙江,13%在辽吉两省,产销地结合不理想。东北油页岩储量占

全国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开发潜力。南部沿海的海盐,东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极其丰富,发展化学工业和水泥工业条件有利。东北区

的资源对建立冶金、燃料动力、化学、建材等基础工业有比较充分的

保证。东北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径流总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

但分布不理想,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需进行区域性调水,

才能根本保证本区发展的需要。本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有

1200万千瓦,充分利用后不仅可以节约煤炭和石油资源,而且对东北

电网的调峰、调频将起重大作用。东北区南部濒临黄海与渤海,沿海

渔场面积为5.6万平方海里。另外,还有水库、湖泊淡水面积1358万亩,为发展海运和水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东北区除矿产与工

业外,其土地、热量、水分、海洋、植物资源等条件,对建成为全国

性的大型农业(粮豆、甜菜等)基地、林业基地、牧业基地以及渔业

基地、特产基地提供了可能。

东北主要姓氏

汉族

殷、刘、张、王、李、赵、周、吴、郑、矫、肇、金、罗、佟

德、洪、依、沈、杨、海、关、白、汪、鲍徐、舒、万、宋、那、南、姚、董、何、郝、丛、葆、范、苏、陶、龙、郭、白、叶、谢、陈、辛、门、曾、益、常、千、梁、阎、倪、韩、孟、恒、秀、黄、鄂、朱、葛、卢、胡(依兰旧名“三姓”,就是葛卢胡三个姓氏)、林、耿、申、熊、乔、尹、尚、夏、哈、曹、曲、皇、于、时、项、代、蔡、卜、梅、钱、冮、魏、敖、安、聂、贾、仲、袁、邰、信、巴、邢、杜、艾、孙、龚、单、石、罗、费、奚、毛、冯、俞、包、顾、

穆、吕、程、祥、荣、广、章、闻、任、塔、丁、邓、房、产、彦、兆、谭、祁、贺、礼、英、公、崔、年、翁、业、商、车、韵、窦、庄、果、边、史、廉、邱、查、佘、宛、姜、冠、沈、尤、解、兰、苍、钟、满、井、刑、孔、汤、柳、向、詹、霍、许、蒋、武、温、鞠、庞、阿、岳、官、毋、双、党、潘、兴、里、巴、衡、明、秦、西、樊、邬、侯、供、苑、敦、邹、鲍、柏、戚、喜、老、管少数民族

完颜、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赫舍里、耶律、爱新觉罗(肇、金、罗、德、洪、依、海、艾、铁)、依尔根觉罗(赵)、佟佳(佟)、

瓜尔嘉(关、白、汪、鲍)、马佳(麻、马)、盛佳(沈)、兀扎喇(吴、乌)、委赫(石)、富察(富、傅)、索卓罗(索)、纳喇(那、南)、宁古塔(宁、刘)、赫叶勒(何、赫)、尼玛察(杨)、良嘉(粱)、果尔勒斯(高)、舒穆禄(舒、宿)、钮咕噜(纽、郎)、齐佳(齐)、喜塔拉(祖、图、希)、他塔喇(唐)、完颜(汪、王、完)、西林觉罗(鄂)、鄂佳(鄂)、扎库塔(张)、库

雅喇(胡)、阿克占(雷)、扎思乎里(贾)、萨科达(仓)、徒萨(徒)、宏佳(宏)、锁吉(锁)、鄂托(曹)、沙垃(沙)、库奔(库)、惠何(惠)、英佳(英)、洪额奇(洪)、伊喇厘(李)、

墨尔迪勒(孟)、白额吉吉特(白)、文扎(文)、巴约特(高、巴)、万琉哈(万)、朱舍狸(朱)、郭洛奔(郭)、乌苏里(武)、伊图玛(伊)、余乎鲁(余)、尼玛哈(于、俞)

8、纬度较低,气候温和湿润,又有丰富石油资源的美国自然区域

是()A.西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东北部地

美国位于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高.

A、美国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气温较低,降水少,故A不符合题意;

B、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又

有丰富石油资源,故B符合题意;

C、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故C不符合题意;

D、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华北平原与东北三省的气象灾害有何不同

然环境特征

(一)位置范围:位置:32°N~40°N,114°E~120°E之间。北京(116°E,40°N)

范围: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淮河以北,濒临渤海和黄海。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

(二)地形: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

地势:西高东低

地质地貌:西部——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冲积低平原(主体部分);滨海平原

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

(三)气候: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10℃之间。属暖温带地区,积温在3200℃~4500℃之间;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生长期160~220天,日照时数2300~3000小时

(四)河流及水文特征:海河、黄河、淮河。

水文特征: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凌汛现象发生的条件为:①河流有结冰期;②河流存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五)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六)土壤:地带性土壤:棕壤、褐土

非地带性土壤:黄土

(七)资源:

矿产:河北的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武安的铁矿,

长芦盐场;

山东的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

河南的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

江苏的徐州煤田,安徽的淮北煤田。

旅游:山东的泰山;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河北

的承德避暑山庄;

河南的龙门石窟

水能:黄河中游的小浪底

社会经济特征

(一)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的自然条件: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温差大,雨热同期;

②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

③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③商品粮、棉

基地有国家政策支持。

制约因素:①水源不足;②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③冬春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出现低温、冻害;④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2、农业特征

耕作制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冬小麦(冬小麦,秋播夏收),玉米

经济作物:棉花

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

农业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农业特色:

(1)冬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2)棉花是本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冀、鲁、豫三省是我国重要

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

华北平原植棉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对棉花生长有利;

②秋季晴天多,对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也有利;

③粉沙性的土壤适宜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工业生产:

京津唐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北京、天津、唐山

2.特点: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发展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交通便利,工

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

4.部门: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

5、发展方向:今后重点放在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发展“高、精、尖、新”的工业部门;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唐山,济南,青岛,郑州,秦皇岛,石家庄,烟台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

广阔,由科技和人才优势

限制因素:水资源严重不足。

(三)交通运输:

铁路: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秦,以及石太、石德、胶济、陇海、大秦、焦石等。

著名海港: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黄骅港。

(四)自然灾害:

气象:旱涝,风沙,寒潮

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

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

贫瘠地

1、背景:

⑴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缓斜平原高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主体

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

⑵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低产原因:①自然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

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不合理开垦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2、问题和措施: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

指导思想:因洼制宜;

效果:鱼塘—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B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桔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⑵水资源短缺

原因: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华北河流径流量小

②水资源时间变化大,冬春缺少严重,年际变化大

③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量大④浪费、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①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引栾入津);

关于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利用论文

摘要:利用xx市1959~20xx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xx市的气候特点及优势,结合xx 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对xx市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利用 xx市位于xx高原东延xx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区域内绝大部分是山地,xx市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低山和二高山综合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本市gdp的增长,在开发旅游资源进程中,摸清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对更好的打造xx特色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xx市气象局自1959年建站至20xx年的气象资料,在分析、总结xx气候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xx旅游应在重视文化积淀的同时,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打造休闲xx、盛夏避暑xx品牌的结论。 1气候资源评价 xx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岭重叠、溪谷纵横、海拔高差悬殊,局地气候差异大,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山地气候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潮湿亦盛、风速较小等特征。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二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照充足。高山气候温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日照高于二高山,对发展相适应的林、药、牧、特产等较为有利。 1.1丰富的光能资源根据xx市(海拔:1074.1米)地面观测站1959年自20xx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下同),本市低山年平均日照1224.8小时,年平均总辐射量83.400千卡/c㎡,年平均日照百分率28%。年内日照主要集中在夏季,体现了本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各月日照分布见图1。 1.2 适宜的热量条件 xx境内大部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上,xx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2.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9℃,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3849℃,能满足喜热作物生长需求。年内各月年平均气温分布见图2 。气温年较差大,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59年8月23日,为35.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2年2月8日,为-15.4℃。年内气温较差最大在2、4月,最小在7、8月。无霜期高低山差异大,一般而言,海拔每上升100米,无霜期缩短3-4天,反之,无霜期增加3-4天。 1.3 充足的水分条件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44.0毫米。可降雨量一半左右直接蒸发或渗入地下。据统计分析,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平占有径流5200立方米,比全国均值多93%。降水地域以红椿沟、花椒坪、齐岳山为多,年均在1700毫米以上。降水年际分布以1998年最多,城关为1615.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多年平均为200.5毫米。北部主要集中在7月,多年平均为189.6~225毫米,全市5~7月的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0~46%。根据xx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截止20xx年7月,日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15次,基本为每3年一遇,为全州大暴雨最少区。 xx 年≥0.1毫米平均雨日178.3天,其中,20xx年最多,为196天,1988年最少,为157天。全年以5~7月降水最频繁,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30%。上述降水分布特点,同样体现了该地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其多年雨日雨量分布见图3。 1.4 丰富的风能资源 xx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一般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然而地形对气流运行方面有所控制,城区一带地形东西开阔,南北有山体屏障,多东风和偏西风,南北风较少。据长期观察,晴天转东风,天气变坏;雨天转西风,天气变好。故有“久晴东风雨,久雨西风晴”的农谚。由于全市范围地形起伏较大,山脉纵横交错,森林繁荣,下垫面粗糙,风向紊乱,风力较小,风速一般为3~5米/秒。另外,地方风盛行,山风、谷风多,在长槽(山谷或河谷)出口处,在高山地区,风速特别大,日平均风速最大可达10~12米/秒以上。 2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1炎夏的清凉世界从人体舒适的角度考虑,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0℃时,人们会感觉到热,不舒适。在我州低山地区的夏季,日最高气温达到30℃的日数一般为70天左右,特别是位于三峡库区长江河谷带的巴东,因背风河谷产生焚风效应及河谷地势低、风力弱等原因,夏季高温日多,高于30℃的高温日数达90~100天,气候炎热。

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张丽达宋丹丹姚宏伟 【内容摘要】明确农业气候资源的适宜性以及资源特征,是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安县位处吉林省长春市,其农业种植主要是以北方农作物为主,本文以玉米农业气候资源特征为主进行当地气候资源分析,针对光照资源、热量资 源以及水分资源等入手,针对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时数适宜度以及气候适宜度模型等进行整体分布规 划。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农业生产机异常和极端气候事件入手,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春市农安县气 候条件变化特征,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以玉米农作物的适宜度为主,针对时空分布特征,促进当地农业 发展以及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征,以期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针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农作物种植的科学、系 统规划。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发展;气候适宜度 【作者简介】张丽达(1988.2 ),女,吉林松原人;农安县气象局,中级;研究方向:气象、预报、为农服务 宋丹丹,德惠市气象局;姚宏伟,农安县气象局 一、以模型为基准,分析农安县农业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获取的环境物质资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玉米作为农安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农作物,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玉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造成复杂的影响。农安县为松辽平原腹地,具有优渥的土壤以及环境资源,与公主岭和长岭县为邻,接壤松原市,温度、光照、降水等是影响春玉米产量与生长的关键因素,近50年来我国吉林省的气候变化明显,构建农安县农业气候模型是分析当地气候资源以及进行适宜性评价的重要途径。气候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物质资源,玉米为农安县的主要农作物,其生长发育受到当地温度、降水以及光照等影响,伴随着农业气象研究的不断深入,气候适宜度分析是农业气候资源评价、农作物气候生长、粮食作物产量预报定量分析及评价的重要方法。魏瑞江的河北气候适宜度模型、王连喜的江苏省冬小麦气候适宜度模型以及俞芬的淮河流域气候适宜度模型的研究经验以及评价方法,其对气候适宜性以及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农安县气候资源特征模型奠定基础。以任玉玉与千怀遂的河南省气候适宜度模型构建而言,农安县农业气候适宜度分析模型,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气候变化因素以及产量动态预报等将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应用于气候适宜度方法研究中,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针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适宜度进行数量转变,将温度、光照以及降水等作为气候因子,以气候因子变化为农安县气候资源适宜度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掌握农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源适宜度变化规律,构建适合农安县适宜度模型,实现对当地玉米精细化动态预报,制定相应的气候应对措施,构建气候防控中心,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农安县气候资源整体规律 农安县气候模型的构建主要是以长春市的气候变化数据以及当地农业气候数据为基准,针对吉林省长春市整体的气候变化,以长春包含农安、榆树、德惠、双阳、九台的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为主,掌握气候以及气候资源,针对农业生态资源的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顺应天时、合理开发与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总体而言,农安县主要有以下气候特征。 (一)光照资源。植物光和作用中同化的太阳光谱内的可见光才是农安县当地太阳光照的有用光照辐射,称为生物辐射,占据总太阳辐射的49.21%,根据站点观测数据显示,长春市与农安县的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78Kcal/cm2,以逐月变化水平来看,1月是总辐射的起点,3、4、5月份增长速率最快,5、6月达到最高值,6月下降至12月,农安县作为长春市总辐射量较多的地区,其生理辐射变化满足长春市的总辐射能变化曲线,玉米生长季可以保持较高的辐射总量,达到27Kcal/cm2,就日超时数而言,太阳光线的实际照射百分率而言,长春市可以年均日照时数为271h,百分比率达到61%,5月为最多,12月最少,5 8月份的日照百分比不足59%,7月为最少仅为41%。由此可见农安县5 8月份雨季对农作物的日照时数影响较大,越往东日超时数越少,云和雨与对日照百分比影响较大,其日照时数年均量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在农作物的生长季(5 9月),其日照时间下降明显,但由于附近山岭的存在可以达到45%。 (二)气候资源。农安县的平均气温为6.0?,其中以东部地区为最高,达到6.4?,根据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数据研究显示,农安县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一致,该地区平均气温上升了1.6?。尤其是季节变化更显明显,春季与冬季虽然20世纪60、70年代有所下降,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逐月中七月为最热月达到23.8?的平均气温量,1月为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为-40.2?,平均1月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是1997年的6月28日,高达36.9?。由于5月及9月的极端最低气温接近玉米苗期与成熟期,所以在玉米生长其气候日差较大,平均达到11.4?,尤其是5月为日差最大约,七月至日常最下月,十分符合农作物物质的积累与子粒形成。 · 531 ·

精品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 期末考试 题目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班级会展091班 学号 8124 姓名颜菲 2011年12月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案例分析 1.发展历程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从1957年起每年的春秋两季在广州举行。迄今为止已有近54年的历史,共举办了110届。从101届起,“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它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所以它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第一届广交会于1957年在广州春季开幕。参展国家和地区19个,展览面积9600平方米,参展客商1223位,展出商品12000多种,交易额1755万元。虽然一届的成交额不是很高,可是加上秋季,两届加在一起的成交总额占全国创会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从1957年到1989年广交会32年才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而从1989年到2003年成交额达到200亿美元,只用了15年。2004年广交会的展览面积达到55、5万平方米,已达到世界单年期展览会面积的第二名。到2011年春季展会,展览面积116万平方米,展览数量58699个,参展商数量24415个,出口成交额亿美元。 在广交会的创办初期,主要是以农副土特产为主。上世纪90年代,机电产品,高新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日用消费品逐步成为广交会的主导产品。到2006年机电占总比例的%,2005年秋季参展的民营企业比例达%,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0%,成为出口主力军,混合参展商为广交会的主要特色。从单一的出口交易会变成了进出口交易会。从1957年到2011年,54年间,累计出口成交额约8892亿美元,累计境外采购商约约572万人,参展国家地区数量增加11倍,参展客商数量增加20倍,布展面积增长120倍,出口成交额增加2100倍。 首届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当时的展馆面积为9600平方米。1958年4月,春季广交会迁至海珠广场西面侨光路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面积13000平方米。1959年10月起,广交会会再次迁移,迁至义路展馆,展馆面积47000平方米。1974到2008年,流花路展馆,展馆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08年9月,广交会搬迁到琶洲场馆,由原来的“二馆二期”改为“一馆三期”,展会时间也将延长。琶洲展馆A、B、C三区总占地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总建

江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情况

江山市农业气候资源情况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全市土地总面积2019.48平方公里(302.9万亩),耕地面积36.62万亩。江山地处中亚热带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兼有盆地气候的某些特点,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具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较大。 江山多年平均气温为17.9℃,极端最高气温38.8℃,极端最低气温-5.5℃,多年平均气压1004.9hPa,多年平均水汽压17.4hPa;多年平均蒸发量1466.1mm,月平均蒸发量以7、8月份最大;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月平均相对湿度以3~8月份最大(均在82%左右);多年平均风速为3.0m/s,最大风速达16.0m/s(1977年8月9日),相应风向为N,多年平均月最大风速为14.0m/s,最盛行风向为ENE,其相应的风速也在15.0m/s以上。 江山光照充足,但日照时空分布不均,河谷平坂地区,全年日照可达2063.3h。日照时数呈周期性变化,7-8月日照最长,在270h以上,平均每天9h,2月份日照最少,仅108.7h。常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11.8千卡/cm2,太阳辐射量随太阳高度变化而变化,并受地形与气候影响。5-9月,太阳辐射量在10.1千卡/cm2以上,10月至次年4月,太阳

辐射量在9.3千卡/cm2以下。常年大于0℃以上活动积温6264℃,持续361天;大于10℃活动积温5418℃,持续243天;10℃-20℃活动积温4296℃,持续181天。除东部边界一带和南部高于400m的中低山区外,其余地方大于10℃积温均在5000℃以上。 江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813.7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02.3mm,多年平均径流深1174mm,属易洪易旱地区。降水与径流年际间变化极大、年内分配相对集中。降水量随高程的增高而递增,自河谷平原向两侧、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增加,总体趋势东南多于西北,上游山区多于丘陵、河谷平原区,最大为岭头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134.3mm,最小为双塔底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60.5mm。降水与径流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7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这段时期经常出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河南省气候与农业概况

河南气候与农业概述 赵方聪222011326032005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一班 摘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凭借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成为农业大省和主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但高频率,范围广,危害重的气候灾害气象也对农业经济带来了直接而又严重的影响,分析研究农业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对气候灾害的不利影响的治理措施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了相关气候资源的研究,从河南地区的光照,太阳辐射,降雨量,蒸发量,湿润程度方面介绍河南气候特征并分析与气候形成有关的因素,描述了河南在此气候特征下形成的农业生产状况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气候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应对气候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关键词:气候特征农业特征灾害防治 The summary relation between climate and agriculture in Henan Zhao Fang cong 222011326032005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h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Abstract: Adequate light, heat, water and fertile l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Henan. Henan become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the mai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with the climatic and geographic advantages. However, high frequency, wide range and heavy damag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bring about a direct and serious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thesis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climate resources not only introduce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enan in the respect of solar radiation,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and moisture level but also analyses factors related to formation of the climate. Additionally, it describe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clim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features disaster prevention 1.河南省地理位置 河南,简称"豫",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4%)。河南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西部山地绵延起伏,海拔高千米以上,东部为平原,海拔在百米之下。北、西、南三面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西南部为南阳盆地,跨越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山水相连。 2.河南气候特征

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816581084.html, 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张红梅李爱贤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1期 摘要适宜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水、湿度和光照等要素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忻州市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给出了日照时数、降水和相对湿度等农业气象条件的分布状况,并描述了其对当地农作物的影响,这为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气候资源;农业气象条件;山西忻州;忻府区 中图分类号 S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05-01 一定的气象条件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1-3]。当这些气象条件的组合对作物的生产有利时,能形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农业自然资源;反之,当气象条件的某种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时,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5]。分析气候资源状况和气象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本任务。国内有关农业气象条件和农业气候资源研究一直是农业气象研究的热点内容。现对忻府区气候资源状况及农业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践“气象为农”服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忻府区基本农业气候资源概况 山西省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地区。其东西宽约为55 km,南北长约43 km。自古以来忻府区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商贸集散的重要地区,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的美称。忻府区的地形自西向东逐步倾斜,北、西、南地区为三面环山,东部地区较为开阔和平坦。忻府区有3条主要的山脉,分别为云中、系舟和五台山脉。忻府区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春温高于秋温。无霜期平均167.1 d。 2 忻府区日照条件分析 太阳主要通过光照强度、光质和光照时间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生长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达到一定的光强,农作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产生养分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因此,日照条件是评价地区农业气象条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忻府区的年日照时数在1 914 ~2 797 h间变化。其中12月的日照时数最少,仅有1 914 h,只占全年的7.0%;5月的日照时数最多,为2 797 h,占全年的10.3%。11月至翌年2月的日照时数较少,各月的日照时数不超过全年的7.5%;3—5月,日照时数逐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

重庆气候资源对重庆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10级聂新位20100510813 摘要:重庆地处北纬30度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季且地处盆地东南部,有着优越的农业气候基本条件。但区域内地形颇为复杂,有中、低山,深、浅丘,河谷、平坝等不同的地形,形成各种不同的立体小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重庆市、气候资源、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资源是大自然为农业生产获得产品所提供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也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环境条件(1)。光、热、水是组成农业气候的基本要素,他们的多寡和相互配合如何,从宏观上看,是决定一个地区能种什么,其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2)。 重庆地处中、亚热带,位于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山区面积大。据统计,丘陵和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4%,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海拔差异,使得重庆气候资源的立体多样性特征非常明显,也形成了与同为中亚热带气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气候特征,对于合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科学制订区域种植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重庆地区农业气候光、热、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应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产业促进重庆地区农业的发展。 1、影响农业发展的气候因素 1.1 日照 日照时长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除影响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速度外,还通过植物的光周期效应,控制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4] 1.2温度 表征农业热量资源的主要指标一般包括年均温和〉=1O'C积温两项因子,从宏观地理条件来说,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某一地区温度分布最重要的因子,但在丘陵山地,微观地形复杂,温度分布还与地表的地形特征关系密切渝西地区特别是长江河谷区域,年均气温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均温均在l7~l9℃之间;渝东地区相对较低,但在长江沿岸的涪陵、丰都、万县、奉节等区域也有着较高的年均温。从图3还可看出,重庆地区温度的分布与海拔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在海拔最高的城口地区年均温最低。 1.3降水量 降水是作物获取作物水分供应的主要来源,研究选取年降水量作为表征区域农业水分资源的主要指标。由于丘陵山区地形条件复杂,降水量的分布受到宏观地理要素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针对重庆的气候资源特征合理发展农业 重庆地处北纬30度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雨热同季且地处盆地东南部,有着优越的农业气候基本条件。但区域内地形颇为复杂,有中、低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10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多方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利用和发展前景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与发展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方便的影响现状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但气候资源又有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资源数量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只要使用开发得当,它将永无止境。而对其开发利用对象来说,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又是有限的,是有风险的。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充分认识气候资源的这些特殊性,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十分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过去的50年,我国气候经历了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变化。虽然对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发生在怎样的时间尺度上,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理解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很多学科还众说纷纭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4],但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变暖的幅度、原因或区域分布,特别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5]。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农

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分析

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青岛气象观测站2009年的月中气温、相对湿度及风速等气象要素资料,计算了奥利弗评价体系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对青岛市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以此作为确定青岛最佳旅游季节的依据。结果认为,青岛市的最佳旅游月份为6、7、9、10月份。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评价;青岛市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formation of the Qingdao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in 2009,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Oliver evaluation system 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 wind chill index and human body comfort index, does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ourist climate resources in Qingdao city, and makes it the best tourist season determination ba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tourism month in Qingdao city is in June, July, September and October. Key words: tourism; climate resources; evaluation; Qingdao city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青岛市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旅游城市,旅游业作为国民收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逐渐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青岛市的旅游资源同时受到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青岛的最佳旅游季节受到气候的影响和制约,使到青旅游的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每年的夏季。 影响青岛旅游的主要气候因素有降水、风力、雾等。本文收集到了2009年青岛气象站所观测的每月地面气象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对其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评价,希望为青岛市旅游气候资源的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青岛市气候基本特征 青岛地处胶东半岛东南部,其管辖区域环抱胶州湾,东部为黄海。市区三面受到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以及来自洋面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气候因素与地理环境形成了青岛得天独厚的旅游气候资源。

试从农业角度,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试从农业角度,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 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 南北跨近50多纬度, 东西占60多经度, 国土总面积达960多万平方千米,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 东半部有平原和低山丘陵, 西北部有高原和盆地, 西南部有平均海拔高4000m的青藏高原由于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 其农业气候资源有以特点空间变化大,季节变化大, 组合类型多样,这些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方向存在问题及其应用农业技术措施上, 都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从农业角度出发,对评价我国的气候资源评价如下: (一)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 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著名的回归干旱带。在这一地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气候湿润,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二)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在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只有我国的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最高,降水最多,地处温带地区的我国东部,在作物生长季节,水、热、太阳辐射的高值期重合,使这里的夏季具有亚热带的气候特点,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单季作物的种植线比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普遍偏北。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省的北部,棉花种植可以达到新疆北纬45°,是世界水稻、棉花分布的最北位置。 (三)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0℃积温4 000~4 200℃为一熟带和二熟带的分界线; ≥0℃积温5 900~6 100℃为二熟带与三熟带的分界线。 ≥10℃积温3 600~4 800℃地区是小麦、玉米两熟为主的地区; ≥10℃积温5 000~5 500℃可成为双季稻三熟地区。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或地形、地质的影响,在同一热量熟制带可能出现多种熟制情况。例如,一熟带中,由于地形。水分供应的差异性,往往出现二年三熟的情况。能种两季或三季作物的地区,仍需灌溉补充水分的不足。 (四)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全国山地县约占68.7%,山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40%,山区林地占全国林地面积的90%,山区草场占全国草场面积的54%。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就一个山体说,气候变化受海拔高度、坡向、下垫面状况的影响,一般每升高100m,平均气温就下降0.15,>10积温减少170,生长期减少4-6天。降水量在一定高度内呈递增趋势。因而山地出现河谷热、山丘暖、山区凉、高山寒的气候特点,构成了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我国的西南气候垂直变化尤为明显,云南低纬度区由低地区到高海拔出现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到寒温带等多种农业气候带,这里是云南成为“生物国王”的气候原因。

气候资源

2. 7 气候资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气候资源的特点,认识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 源。认识气候资源与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等之间 的关系,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世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为难点。 教具准备:自制图表、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右图中三圆可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 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请指出气候资源、自 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各是那一个圆? 答——小圆、中圆、大圆依次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自然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种;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目前人们利用的气候资源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共同点: 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不同点: 1、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2、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如: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有一定的数值要求。 商品贮存、工业产品的质量——温度、湿度有一定的适宜数值范围。 3、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可请学生举例)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气候资源最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分

西峡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西峡县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9T15:16:02.5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7期作者:石超峰[导读] 摘要:依据30年的相关气候资料分析结果,说明西峡年平均气温为15.2℃,年平均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7.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46.8毫米;季平均气温为14.9~16.2℃,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西峡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西峡县气象局西峡 474500 摘要:依据30年的相关气候资料分析结果,说明西峡年平均气温为15.2℃,年平均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97.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46.8毫米;季平均气温为14.9~16.2℃,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西峡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旅游;气候;资源 1.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依据。西峡县的气候及地域特点,具有最佳的旅游气候资源,一年四季都是最适宜旅游的季节。 旅游业是投资巨大、回报丰厚的产业,其目的是给人提供特殊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旅游业离不开气候,气候是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潜在资源。首先,是气候现象本身的美,如:春暖花开,万木吐翠,芳草茵茵,使人感到生机盎然、精神振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使人心情平静;冬日皑皑白雪是最壮丽的自然景色,夏日雷鸣电闪则是最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其次,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更是旅游的重要目标。再者,旅游是一项人类活动,且有大量户外活动,在宜人的气候条件下,在饱览美景的同时也使身心得到了锻炼。 2.西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分析 2.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接湖北,西连陕西,三面环山,中部平坦,南部敞开,故有“西峡盆地”之称,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且雨热同期的特点。西峡县独特的地貌孕育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特别是地处伏牛山南坡,雨水丰沛,飞瀑流泉随处可见,处处水丰林茂,山水交融,如诗如画。秀美的山水,内涵丰富的文化以及热情好客的西峡人,造就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世界品牌优势。 2.2 季、年气象条件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反映:西峡年平均气温为15.2℃,平均湿度为75%,平均风速为1.0~2.2米/秒,日照时数为1897.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846.8毫米;季平均气温为14.9~16.2℃,日照时数为441.9~514.5小时,降雨量为156.6~251.8毫米。如今到西峡,春可游山、玩水;夏可漂流、避暑;秋可观红叶、品果;冬可滑雪、狩猎。一年四季季季有景,天天可以游玩。更突出西峡旅游特殊的气候条件。 2.3体感温度和人体舒适度分析 人的体感舒适度主要是通过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体现出来的热平衡机能。当气温低于15℃时,气温变凉,人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以人体失热为主(失热的多少受风速和气温的综合影响),就会感觉寒冷不舒适;当气温高于25℃,且有太阳直接照射时,人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以吸热为主,同样也会觉得不舒适;当然,人体获得热量的多少除受气温影响外,还与太阳辐射、空气湿度、风速等因素关系密切。 在考虑气温、日照、湿度、风速等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作用的情况下,以我县和内乡站为例,对2013年“10.1”和2013年“5.1”假日期间,人体舒适度和体感温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6:西峡站2013年“十一”期间体感温度分析(表3)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_以辽宁省为例_纪瑞鹏

第25卷 第1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 o l .25N o .1  2010年1月 J O U R N A L 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 J a n .,2010  收稿日期:2008-12-06;修订日期:2009-08-13。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 C S F -09-1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S Y K Y Y W 20090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5E F N 217400412)。 第一作者简介:纪瑞鹏(1972-),男,辽宁北票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与农业气象、“3S ”方面科研及业务工作。E -m a i l :j i r u i p e n g @163.c o m *通信作者,E -m a i l :y u s h u z h a n g @126.c o m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纪瑞鹏,陈鹏狮,冯 锐,张淑杰,武晋雯,张玉书 *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110016) 摘要: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数,分别对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优势度,完成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定量评价。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2006年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30年气候资料,分别对52个评价单元2006年和常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30年平均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区大部分位于环渤海湾沿海一带,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在0.5以上;2006年朝阳县、阜新县、锦州大部、沈阳大部、昌图、盘锦及营口部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偏低,光、温、水条件综合匹配稍差。 关 键 词: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资源优势度 中图分类号:S 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1-0121-10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健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及时修订、更新气候资源区划;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遥感技术,加强对气候资源的监测与评估……” [1] 。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定量化综合评估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相对于其他农业资源来说,农业气候资源由于其无穷尽性和有值无价性,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及其他农产品需求量的增 加,全球对农业气候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 M O )、世界粮农组织(F A O )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 N E S C O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联合开展气候调查、经验交流、设立机构以及出版专著,极大地推进了农业气候的研究。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也开始了以农业气候区划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气候资源研究。纵观国内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3-7] ,农业气候与主要农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关系 研究 [8-11] ,农业气候(自然)生产潜力数值模拟与资源量化评价 [12-16] 和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的 有效管理与分析[17-20] 4个方面,相比较而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工作还 相对薄弱。

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海南师范大学 题目: 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班级: 07级地理科学 学号: 200711101144 姓名: 王妙书 指导老师:毕华 2010年6月

海南岛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摘要: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本文按时间和空间两条主线叙述了海南岛光、温、水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说明海南岛热带气候资源的优势与不足。论述了海南岛热带气候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提出一些有关海南农业发展的途径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海南岛;气候;农业;资源;合理利用 前言 农业气候的研究可以说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靠天吃饭”,先民们必须努力了解那个“天”。从农业的观点看,气候是重要的资源之一,称之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肥力”。这些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降水、风、等,通常概括为热量、光照、水分三大资源。 [1]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不仅决定于光、热、水资源的数量,而且还决定于满足需要的可靠程度。 海南岛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大岛,自然条件优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长无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优越的光热条件。只有合理地分析海南岛的气候资源特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海南资源优势,才能为海南农业的未来寻求更好地发展方向。 1海南岛气候的季节规律 1·1冷空气影响期(10月—3月) 海南岛10月至来年3月为冷空气影响期,按冷空气影响情况不同又分为秋季小幅降温及降水、冬季冷空气活动造成大冷和春季长期低温阴雨天气等3个阶段。秋季至初冬(即11月份前后)为第一个阶段,秋季和冬初北方冷空气势力比较弱,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变性升温,到达海南岛时势力已经大大减弱,表现为以降水为主,降温幅度较小。冬季(1月份及其前后)为冷空气影响的第二个阶段。该期冷空气势力最强,前部冷锋造成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尔后冷锋南压入海,海南岛转为冷高压所控制,冷高压控制的第一天凌晨,将进一步辐射降温,出现这次冷空气过程的最低温度,也常是该年的最低温度,大多数年份海南岛最低温度出现在一月份就是这个道理。冬末和春初为冷空气影响的第个阶段,该期北方冷空气势力减弱,热带系统加强。冷空气在华南和海南停滞,同时新的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造成长期低温阴雨天气。[2] 1·2春季温度快速回升期 4月份前后(包括3月后期和5月前期),海南岛西南气流控制下,温度高、湿度小的干热风,气温迅速回升,出现全年最高温度或接近全年最高温度。北部的昌江、儋州和澄迈一带受山后下沉气流焚风效应的影响,往往出现近40℃的高温天气,全岛极端最高温度也就是出现在这一地带。春季海南岛温度回升快,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常常发生大面积干旱。但是,在4月份仍有冷空气活动影响,故在个别年份的某一时段,也会出现低温天气,清明风即属于这种天气类型。[2] 1·3初夏前讯雨期、仲夏暂短伏旱期、夏秋季第二讯雨期 6月上旬前后为前讯雨期,是全年降水的次高峰期。7月上旬前后为高温、闷热的伏旱期。 8、9月份台风、低压天气发生频繁,形成全年降水高峰期。[2] 2光热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2.1热量资源 热量是农作物生育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只有当热量适宜时,农作物才能正常生育并取得较高的产量;而且,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品种的选择以及种植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都由热量条件来决定。 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3—25℃之间。其中:中部山区最低(低于23℃),北部和东北部较低,东部和西部较高,南部和东南部最高(高于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