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校学习心得(最新)

心得体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校学习心得(最新)

心得体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校学习心得(最新)
心得体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校学习心得(最新)

心得体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党校学习心得(最新)

省委党校的X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的课程,使我对新时代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仍需砥砺前行,也对领导干部如何结合实际建设美丽中国有了自己一些思考。

X教授在阐述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X教授还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

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X教授强调,美丽中国建设任然任重道远,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与生态环境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矛盾,我国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代价巨大,同时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必须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通过对X教授授课的学习,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的实际,我觉得在具体建设美丽中国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

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对于破环生态环境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使之付出高昂代价。

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对于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进行修复,要制定具体的修复计划,并严格按照标准和时间节点推进。对于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要马上制订并实施治理计划,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逐步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对于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要科学制订治理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打赢蓝天保卫战,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对于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要立即根据当地物种进行复绿。

三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牢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篇一:形势与政策之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论文题目: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辅导老师: 完成日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怎么建设美丽中国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1101班张龙超2011 1604 0109晋振华2013 年11 月27 日 怎么建设美丽中国 引论: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系统地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报告中“美丽中国”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前提。 1.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虽然不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但是此次是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是我党对资源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这一系列方针和战略思想的新概括与再升华。简言之,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要建设好生态文明,应主要把握三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二是文明新境界。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 三是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美丽中国解读 十八大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题库及答案,100分答案

一、判断题 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正确 错误 2、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等都与绿色发展的观念和原则相一致。 正确 错误 3、蕾切尔·卡逊的作品《寂静的春天》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正确 错误 4、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正确 错误 5、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正确 错误 6、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 正确 错误

7、《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正确 错误 8、世界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于1985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正确 错误 9、可持续发展是既符合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正确 错误 10、我国少数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如铬、钾盐、金刚石等。 正确 错误 1、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正确 错误 2、任何一件工业产品都要做生命周期的管理。 正确 错误 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 正确 错误 4、“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 错误

5、习近平主席指出:决不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正确 错误 6、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发展。 正确 错误 7、可持续发展呼唤新型工业化道路。 正确 错误 8、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正确 错误 9、资源化应放在循环经济原则的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 正确 错误 1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 开发强度。 正确 错误 选择题 11、20世纪()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缺口已经凸现。

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美丽中国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您! 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文山市第四小学党支部 党小组:一组学习时间: 2014.4.10—2014.4.20 姓名:段继美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在带给我们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当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恶果接踵而至,人类逐渐意识到重新审视和定义与大自然关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从根本上扭转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文明的火种才能得以延续。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把自然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之上,因为我们起源于自然,更发展于自然。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

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 什么是“美丽中国”?那就是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一定会建设成美丽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下

一、判断题(10 道) 1. 植被茂盛一定代表生态文明。 正确 错误 2. 生态文明是生态与文明的组合词。 正确 错误 3.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要围绕环境治理制定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4. 低碳发展要求交通更顺畅。 正确 错误 5. 各国的节能建筑定义相同。 正确 错误 6.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其中在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方面要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 正确 错误 7. 绿色的不一定是低碳的。 正确 错误 8. 没有发展,就没有财富的积累,会出现捧着“绿色”这个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

正确 错误 9. 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包括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发展环保技术装备。 正确 错误 10. 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位。 A. 50 B. 51 C. 52 D. 53 2. 循环经济是()的循环式流程。 A.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B. 产品—资源—再生资源 C. 再生资源—产品—资源 D. 资源—再生资源—产品 3. ()应当着眼于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A. 促进新型城镇化 B.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

C. 生态城市建设 D. 智慧城市建设 4. ()提倡变革自然需兼得天时、地利与人和。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5. 20世纪90年代末,()概念被引入我国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循环经济由早期一种环境保护手段上升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 A. 可持续经济 B. 绿色经济 C. 低碳经济 D. 循环经济 6.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倍。 A. 3.6 B. 2.6 C. 2.1 D. 1.9 7. 我国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 A. 环境安全格局 B. 规划科学格局 C. 生态安全格局

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培训第一期 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近年来,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兴起“晒天气”的风潮:每有蓝天白云,微信朋友圈大都会被“天空蓝”刷屏;每遇雾霾天,“吐槽”大大增加,不少网友说“我也是醉了”。可见,空气质量好坏变得格外引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我们该怎样留住更多蓝天,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可以说,坚持绿色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绿色是发展的底色 绿色,大自然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常被喻为生命色、环保色。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点,这些认识反映了古人对绿色发展的朴素看法,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 绿色发展也是世界潮流。早在2008年,联合国就倡导世界各国推行“绿色新政”。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如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把绿色增长的重点放在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上;韩国提出

“低碳绿色增进”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也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先后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 我国资源状况需要绿色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8%和12.8%,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长期以来,我国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环境约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形势需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4年,在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水污染依然严重,在主要河流、湖泊设置的968个水质监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

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要素活力的提升,发展成了社会经济推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主题。我们看到了政治体制的进步,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正积极地形成风气在传播;我们看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增长途径逐步开放;我们也看到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教育、医疗、安全、社会管理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完善。我们重视发展,强调发展,甚至愿意将一切为发展让路。这不是错误的理念,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样又好又快的发展背景之下,更多的却是以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攫取为代价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对于我们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建设美丽中国,维系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现在还应看到,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也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粗放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努力走出一条代价小、排放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以人为本的真正理念 第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民群众过去“求温饱”,现在“盼环保”,希望生活的环境优美宜居,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正是承载着这一美好愿景。我们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既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庄严宣告,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清醒判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信。这种政治自信不是盲目的乐观,更不是理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之上。 “美丽中国”建设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正如浙江省政协代秘书长孙文友代表说,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回顾过往,在人类社会剧烈冲突与矛盾对抗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体现在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在经历了近两百多年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洗礼之后,世情、国情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甚至革命性的时代巨变,我们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词语来阐释中国的社会发展与道路选择,而是需要立足中国社会的当下实践与发展成就,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读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论特征,采取了什么样的科学制度,从而缔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释和回答了这个事关中国命运与前途的理论难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种理论自信,既体现在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的系统阐述,也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评价上,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并特别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正是时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使得开放、创新、融合、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理论自信,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自信走向理论自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路径。 二、“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战略 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5432美元的骄人成绩,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上等收入的国家。在全面分析我国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变化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论自然生态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

论生态自然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可 行性及意义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学号:201209425 姓名:徐鑫

摘要:生态自然观在西方学者看来,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在批判机械自然观的基础上,论证了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强调从自然优先角度,用辩证思维方式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去分析和处理生态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人与自然协调一致发展。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无疑会为我们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提供一种全新的思想认识和有力的理论支持。它不仅对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也有重要的启发。而“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人类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 1.概述 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随着人类干预自然能力的增强,在创造了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挑战。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生产总值而不顾环境代价的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和规模庞大“征服自然”活动,这既破坏了宝贵的地球自然资源,又向环境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匾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吸取养分,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态自然观中有关人与自然的辩证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观念: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也为了让中国更好的了解世界。也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文神韵的丰富文化内容。将带领大家穿越中华大地的时间和空间经纬度;追寻中华文明传承文化历史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行进轨迹;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展示中国各地的,各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引领观众体验和领悟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展示中国最精华的民族瑰宝。为世界展示一个最美丽的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山水中国美”。在两会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烂的色彩。 “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成效可持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仅要说一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仅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十二五”时期,中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五年定下了“硬指标”,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 有人曾经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公共产品”、“绿色银行”、“金山银山”、“生命共同体”、“眼睛”和“生命”。不难发现,每一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切,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考虑。说到底,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

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绿色化”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然而,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形势虽然见好,但并非“一片光明”,如果地方政府都不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么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么给老百姓树立表率?“律人先律己”,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当仁不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诗词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看把天搞成什么样”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3篇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朋友,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郾城,那“澳的利”饮料总喝过吧,如果你没有喝过,那也没有关系,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说起我的家乡漯河市郾城区,虽然没有北京、香港这些大城市有名气,但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被她现代化的气息、风景如画的面貌所倾倒。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郾城,这个城市、不但美丽,富饶,而且是一个文明的城市。 这里的人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因为这些,是这个城市变得和谐,幸福。 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玩,正好经过一个红绿灯口,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以为行动不便,走的非常慢,在那位老奶奶走到马路一半时,红灯跳成绿灯了,车辆该行驶了,但是,车主却都没有把车开过斑马线,却停在原位,让那位老奶奶先过,这时大约十二岁的小姑娘,急匆匆的跑过去,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斑马线。这时车才开动了。 我和朋友来到黄河广场玩,那里的人们非常和谐,老年人打扑克,

聊天,健身的都有。小朋友在玩游戏。聊天吃的水果皮,瓜子皮,零食包装袋都放在一个随身带的塑料袋子里,最后一起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而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有饮料瓶,废电池,硬纸......小朋友也非常懂礼貌,见到年轻就叫叔叔阿姨好!见到年纪大的就叫爷爷奶奶好!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充满着现代气息,走在大街上,两边的高楼大厦向人们展示着现代郾城的魅力与时尚,路旁花香鸟语的广场上人们在悠闲地散步、打太极。你肯定会羡慕这里的人们的舒适生活的。 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郾城区做客。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美丽中国》。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重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仿佛再现了我们的民族在日寇铁蹄下的深重灾难。在水深火热中,诗人抒发了他同仇敌忾、忧国忧民的感情,而今天更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 当人类为近百年来工业狂飙似的发展而自豪时,当我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穿梭时,大自然却向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1)

河南工业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院系班级:土建学院 姓名:尹旭 学号: 辅导老师:晋振华 完成日期: 2013 11 30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一个国人欣喜的充满诗意的暖人词汇——美丽中国,并迅速红遍祖国大地。美丽中国,是党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是党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发出的郑重宣言。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了,而要想解决环境问题,仅仅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美丽的中国。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保护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必然性,从思想到行动的过渡是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

建设美丽中国分析解析.do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实践调研论文 得分: 论文名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年级专业:2015级机械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 评阅教师: 提交时间:2015—2016学年第1 学期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新概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和生态文明观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是着眼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根本之策。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美丽中国”,让人耳目一新。报告中是这样阐释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首先要求是“模样”美,卫生美、环境美、生态美。然后是“人”美,有句话说的好,山美水美人更美,“人”美诠释了美丽中国的内涵。最后,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美丽中国画上优美的一笔。 一、“美丽中国”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必然性 有人会问,美丽中国这个词包含着什么深意,它与生态文明是什么关系,是不是以后不用提可持续发展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他们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人们对环境的思考,西方国家爆发了生态运动,这场新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迅速向全球扩展,最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探讨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精品教案(含反思)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

建设美丽中国

16、[梦想]建设美丽中国,既是为了当代中国人能够诗意地栖居,也是为了给 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未来的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为中国未来描绘的一幅最美丽、最值得期待的画卷。 ⑴请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描述你心目中“中国人诗意地栖居”的美好情景。(4 分) 答:示例:生活环境优美、城乡规划布局合理、空气和水源质量优良、生态平衡等。 [现实]在我国的不少大中城市,人口膨胀、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让人们感觉生活离“美丽”和“诗意”还很远。 ⑵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4分) 答: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让梦想照进现实]有梦想,更要有实现梦想的行动。 ⑶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每个公民都应作出自己的努力。请你从衣、食、住、行方面各提出一条可行的具体建议。(4分)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机洗、多手洗等。 食:少吃烧烤食品。不使用一次性木筷子等。 住:使用节能家电,夏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以上,节约用水、用气等。 行:多步行、少乘车等。 2013时政热点专题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导学目标: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框架。2、懂得国家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3、明白国家如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 4、中学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安徽、美丽乡村做些什么 导学过程:一、构建知识框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它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 “五位一体”里的新成员是“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这个有好的发展,国家规划已经先行一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216个生态功能区,只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提供产品的功能区46个,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这是今后搞资源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依据,生态文明是国家文明的程度的一科考卷,“十二五”规划做出一连串的加减法,到201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单位国内

绿色理念 美丽中国

绿色理念美丽中国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主题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主要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作一个解读。 我们讲美丽中国,要靠新经济、新产业来充实它的底气。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这一次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的新丝路。所以我们就必须把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加以理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确保绿色安全。 也就是说,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家知道,基本国策就是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文明发展三位一体,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这就是我们要理解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精神要点。 所以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要点讲两个个方面的观点。一是要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意义。二是了解“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深刻认识绿色发展的意义 提出绿色发展理念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是对我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世界各国在发展中的普遍问题的清醒认识。 当前,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倍。但是,实现总体小康以后,过去那种以拼资源要素为主要特征的高消耗高投入粗放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更是以“时空压缩”的方式集中呈现出来。新常态背景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受力脆弱、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隐患。作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实现双赢,是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正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所遭遇的这些突出问题的深刻认识,特别是为了全面回应人民的诉求和期盼,绿色发展理念成为我们今后在发展中必须坚持的方向。 二、中国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首先,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保障。 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理念,其第一要义是发展,强

建设美丽中国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义。 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齐抓并举的时代背景下,是中国率先提出“生态文明”这一全新的理念。早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就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小康新要求”的“十大亮点”之一。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次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它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提出来,意义更为重大,目标更为明确。虽说和平年代放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发展,其次是社会稳定,再次是环境生态。但破坏环境生态所造成的惨烈恶果将远甚于前两者。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化解,社会危机可以通过以巨大政治成本加以平息,而环境生态的危机一旦发生,其灾难将会是万劫不复,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国在山河破”的惨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人们文明水准和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大有提高,但尚未真正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绝对相互依存关系,尚未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会同时给人类带来危害和隐患,因而某些地区片面经济利益的追求强烈扭曲着环境决策,未能有效采取有节制的休养生息的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就拿生命之源的水为例。水利部门只注重社会经济用水,没有认识到还要保证河流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我国许多河流开发利用都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值,至于“重建设、轻环保”导致的河流污染更是触目惊心。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理论创新,更是一种有建树的实践活动。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既是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就人类未来的美好愿景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中国当下面临的挑战诸如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等,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也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借鉴和启迪。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 “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1.A 2.D 3.C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①②正确,故A正确。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了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 河北省迁安市西邻滦河,流经市区的三里河受滦河的地下水补给。因滦河洪 水多发,故历史上修建了高耸的堤坝,使该市有水而不得见。20世纪70年代后,三里河逐渐干涸,并成为排污沟。2010年完成的三里河绿道项目,拆除了河道水泥岸坡、基底,恢复了自然河道,并利用管道引滦河水补给三里河,从而建成了“苇荷连接,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读图文资料完成4~6题。 4.绿道项目实施前,三里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滦河水位下降B.三里河下渗量增大 C.修筑滦河大堤D.三里河河床的水泥硬化 5.三里河绿道项目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增大降水量②缓解地面沉降③净化水质④提高三里河自然生产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 随着柴静的穹顶天下出来,人们开始有了环保意识,认识到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的脆弱!近年来两会的热点之一绿色环保备受关注,除引出重拳出击防止污染的思考外,能源消耗方式也引发人们的反思。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节能环保产业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我国在这方面潜力巨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富国,将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将加速扩散和应用,从而推动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兴起,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综合来看,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成为推动中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 推进绿色惠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必先惠民。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惠民为基本价值取向,彰显了我们党对新时期惠民之道的深刻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

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但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块短板。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我们党新时期增进民生福祉的科学抉择。 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美丽中国的成色,是我们党执政兴国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面对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只有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的康庄大道。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就是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产业包括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绿色服务业等,致力于提供少污染甚至无污染、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清洁产品和服务。发展绿色产业,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加强废弃物处理,促进从产品设计、生产开发到产品包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