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2011-09-06 源自:《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结合下应运而生(肖笃宁,1991;福尔曼等,1990;陈传康、伍光和等,1993;李蕾蕾,1995b)。景观生态学1960 年代中后期在欧洲大陆迅速发展,到1980 年代为北美所普遍接受。王仰麟(1998)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一系列Ecotopes(生态环境)组成的、数平方公里广阔地域内的异质土地单元之间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态镶嵌随时间的变化。对时空尺度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虑,使景观生态学得以成为规划和管理中富有潜力的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包含了生态学的思想和原则,同时重视考虑时空上的特色,这与规划是在具体区域上进行同时又考虑生态平衡不谋而合(祁黄雄、林伟立,1999),因此有作者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土地景观设计、管理、保护、发展和改进的科学基础(季玲,1991:65)。利用景观生态理论,涂金花(1996)对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李颖(1993)对吉林长春西郊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刘家明(1999:78~82)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了旅游度假区的景观生态设计问题。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葩嵌(patch,又称斑块)、廓道(corridor,又称廊道)、基质(matrix,又称基底),简称斑廊基结构(转引自肖笃宁,1991)。最近,一些作者还在斑廊基之外,增加了新的要素,“缘”。葩嵌(斑)是空间的点结构或块结构,代表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它具有活化空间结构的性质,如由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形成的旅游斑。

廓道(廊道)通常指不同于两侧相邻土地的一种特殊带状要素类型,它起着分割或连通空间单元的作用,旅游地内主要的廊道类型是交通廊道,分旅游地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方式和路线及通道形成的区外廊道;旅游地内部之间的通道体系形成的区内廊道;以及由斑块之内的联络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形成的斑内廊道三个层次;另外有动物迁徙廊道、防火道等。

基质指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是背景结构,它一般是面状,也可以是点状单元随机分布形成的宏观背景,对于旅游区而言,一般是指旅游地地理环境类型及人文社会特征,分为具象、非具象两种。对基质的研究有利于认清旅游地的环境背景,有助于对生态斑(核心保护区)的选择和布局的指导,也有利于分析确定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系统特色。

缘主要是指整个旅游地的外围保护带,或是旅游斑的外围环境,例如寺庙景区应有外围的缓冲区,

以保护其原有的宗教氛围(王铮、丁金宏等,1994:153;祁黄雄、林伟立,1999)。在旅游研究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概念逐渐显示其独特的视角。客源地城市、目的地景区(点)可以视为具有活化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葩嵌,而交通线路则成为输送旅游者往返的廓道。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沙润、吴江(1997);(祁黄雄、林伟立,1999)提出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的异质性原则、边缘效应原则、尺度适宜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效益原则、个性与特殊性保护原则等。

1·整体优化原则:即把旅游景观作为系统来思考和管理,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规划者从整体的高度上,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规律。

2·多样性原则:多样性既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景观的稳定性,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提高观赏性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旅游地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景观多样性的维持及游憩空间多样性的创造。

3·综合效益原则:即综合考虑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环境、美学等各方面效益。一般情况下,规划行动可能使景观发生改变并带来负作用。了解景观组成要素之间的能量和物质流的联系,注重生态平衡,结合自然,协调人地关系,体现自然的生态美、生态和谐、艺术与环境融合,这在旅游地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尤为重要。如将观赏、游憩与林业、养殖等生产结合,集约管理,减少废物压力,取得经济效益。

4·个性与特殊性保护原则:景观具有各自特色和个性,规划设计不能以简单套用、沿袭旧式来掩没、剥离景观原有的特殊性格。景观的特殊性是指旅游地内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资源,如历史遗迹或对保持旅游地生态系统具有决定意义的斑块。旅游规划中应充分注意旅游地个性及特殊性的保护,这实际上也就是对目的地吸引力的保护。吕拉昌(1995)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民族区域的开发问题。

在规划中可以运用景观分类、景观诊断及敏感度分析技术,进行规划前的科学研究,为规划方案编制提供景观学支持。景观诊断包括对格局的分析、功能评价及动态的分析模拟等,一般需要在计算机帮助下实现;敏感度分析是诊断的一种方法,它取决于景观本身价值及其暴露程度,得到的敏感度结果可以为景点和各类设施的组织与布局提供直接的环境依据(祁黄雄、林伟立,1999)。俞孔坚提出了景观安全格局的规划理论,他认为与生态阈限相

对应,景观中存在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

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例如视觉安全格局由对视知觉有关键影响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所构成,使环境的视知觉过程得以维持在某一水平上。作为一种规划方法论,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具有以下特点(Yu, 1996; 俞孔坚,1998a):安全是有等级层次的和相对的,不同水平上的安全格局可以使生态或其它过程维持在不同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上;安全格局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和趋势来定义,而它们可以用趋势面来表达。根据趋势面的空间特性可以判别对控制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局部、点和空间联系,即安全格局;多层次的安全格局是维护生态或其它过程的层层防线,为规划和决策过程提供辩护依据,为环境和发展提供可操作的空间战略。

在观光农业设计中,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理论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在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公园、风景区的规划建设中,同样也有指导意义。例如王仰麟(1998)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指导,进行了数个观光农业的规划与设计,并取得较好效果。

季玲(1991:65-66)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阐述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指导意义。实际上景观生态学对区域旅游规划同样具有这些作用。其中包括:(1)在旅游区中利用生态学原则,建立自给性旅游区,发展旅游区果园、生产基地,从而使之也成为旅游区环境的一部分,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利用本地的资源解决游客的一部分供给问题,不需要或减少需要通过外在生态系统的资源输入来维持旅游区的生存。

(2)在旅游区中创建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这种人工植物群落是对自然环境的模拟,能够提高整个旅游区环境系统的可逆性,增加稳定性。从景观生态学的原则来说,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的开发,能够解决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保护二者间的冲突。

(3)在旅游区中划定特定区域,使之成为保存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种质流失严重破坏了生物圈的平衡,因此对旅游区内野生植物的种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时,适当、科学引进外部的种质,不仅丰富了绿化素材,又加强了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效地保护了植物种质资源。

景观生态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