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简述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存在就有一定的约束力,就有一定的原则需要去遵循,新闻也不例外,没有了这些原则,新闻就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最新信息。

大家都会说“用事实说话”这就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就是要求新闻中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用的数字,资料和细节描写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必须却有其事。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简单的说新闻报道就是客观事实的原景再现。这一点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采写新闻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但社会上的假新闻也是层出不穷,就拿娱乐新闻来说。大家都说娱乐界是个万花筒,里面的真真假假让外人难以分辨,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娱乐新闻的报道存在虚假性,他们摈弃了真实性的原则,只要找到一点苗头就捕风捉影,完全不顾是否真实。这样的报道就没有一点价值。而这个价值存在与否,所报的事情能否真实的反映事实,仰赖于记者的认识,眼光与求实精神。也就是说记者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仍旧要用自己的阅历和学识去辨别真伪,当然也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自己的合理想象添加到新闻报道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当记者能秉持这样的理念,将他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才能永久保存新闻的灵魂与生命。

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真实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新闻的新鲜性包括内容新,形式新。可以说新闻报道是时间性极强的文学作品,有人把他称为“易碎品”他害怕的是时间,有些新闻只要迟发一步,就可能成为没有价值的东西,配不上新闻里的“新”字。例如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被暗杀的那天,合众国际社记者史密斯和美联社记者贝尔都在现场随行采访,且搭乘在总统车队中的同一辆车上。当枪声传来的时候,史密斯首先抓住车内唯一的一部电话,不停地向本部口授事件的经过,在汽车开往医院的途中,尽管他被贝尔打的鼻青脸肿,却始终没有放弃电话,因此他成了肯尼迪被暗杀这一消息的第一发布人。他在当天晚上写了一篇长达6000余字的新闻稿《历史就在我们眼前爆炸了》,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历史性的场面,获得了1964年普利策新闻奖。史密斯第一个进行了报道,在现场雷厉风行的作风完全是秉承了新闻的新鲜性原则。我们也知道先到的新闻无论好坏,都是优胜者,后到的新闻无论再好也只能冠上“锦上添花”的名号,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他并不需要。然而在互联网横行的今天,网络媒体由于其便利性和及时性,也当仁不让的加入了此番混战。记者都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新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点击量。新闻工作者如果能报道些人们不知道或者不清楚的新闻内容,更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网络新闻为了内容上的推陈

出新,不断挖掘社会上的“与众不同”。如近几年在网络上走红的"犀利哥”,“芙蓉姐姐”“凤姐”的疯狂报道不断关注等等,大肆在标题上做文章,为的就是个“新”这样的报道反而与本质背道而驰了。新闻的的新鲜性要合理理解,正确运用。

新闻的三个原则当中,导向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新闻的导向性简单的说就是新闻对读者的引导性,它包括向读者传播什么,在什么时间传播和传播什么内容等。在有些较为重大的新闻,在报道中由于作者会流露出个人感情,表现他的倾向,发表出来后自然会影响受众对具体事实的评价,这样就产生了对这个事件认识的导向。在我国的报纸中,不难看到对大量先进人物,英雄模范的报道宣传。就拿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雷锋”来讲,人们之所以对他的实际如此了解全靠新闻媒介的大量报道,这就是典型反映了新闻的导向性,用先进模范人物来引导人民。从大的方面来讲,例如国家战争期间,与此无关的国家,其新闻报道就比较随意,没有任何的倾向性,而对其中某一个国家有倾向的,其新闻报道也会有意引导读者支持自己倾向的国家。新闻报道总是以“正面宣传”为主,为的是把正确积极的思想传递给读者,亦或是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所在。这就是新闻价值的导向性。

新闻的三个基本原则是构成新闻的基石,缺一不可。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书报告

灯光下的思考 ——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 当我读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间已经临近午夜,我依然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脑海中总是跳跃过书中的文字片段。我想这本书为我带来的好处不仅在于它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于新闻的思考。从进入新闻系的第一天开始,我一直停留在不断吸纳新闻相关知识的状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我所学专业的方面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提笔记录下我零散的所思所想之前,我要首先由衷地感谢书的作者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两位先生。 一、新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闻的原型是早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当一个人把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告诉给另一个人的时候,新闻便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已经突破了其诞生之初的粗糙模式,带着时效性与真实性,向着更加精致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传播,新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相信未来,新闻将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我们带来更加强烈的惊喜与冲击。 对于人们来说,新闻是获知各种信息的最便捷方式。通过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国际、国内、军事、经济、天气、社会、科技、文化、健康等许多内容,真正印证了一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已经愈发地离不开新闻。计划外出旅行的人,需要通过新闻来了解天气方面的情况,来调整自己出行的方案;商人则更多关注新闻的经济版块,来掌握市场方面的动态;百姓之间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当日新闻所报道的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伴随着新闻采访的实时性,传播工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新闻已经进入了大爆发时代。 二、作为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从广义上讲,新闻是传播各类信息的一种工具,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对待自己的第二生命,我们应该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 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诠释新闻的意义和价值,走上了工作岗位的新闻工作者们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工作在幕后的工作者们,为了能够使收集到的新闻素材第一时间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不舍昼夜,忘我工作;为了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新闻机构在世界各地设臵了记者站,工作在那里的记者们忍受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带来的不便,更多的是与家人远隔重洋的苦楚;更有那些奔赴战争现场的战地记者,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无惧无畏的战士,随时面对着死神的威胁仍然从容不迫地进行着来自第一线的报道。 对待新闻,我们应该首先忠于事实真相。任何经过刻意加工和改编的新闻都不应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的初衷,也违背了新闻工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年至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陆定一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定义,我们再来区别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第1单元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的实质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一、内容要点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坚持群众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一项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 闻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①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向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为其行使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创造条件;②充分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③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沤歌人民群众的创造业绩。 (2)提倡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形式:①形式生动活泼多样化;②语言通俗易懂大众化;③风格鲜明泼辣个性化。 (3)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①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②坚持发表读者(听众、观众)来信;③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二、重点讲解 1.“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这是马克思对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他指出,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的报刊应当是属于人民的。它体现人民的精神,表达人民的思想,与人民同甘共苦,同生同在,为人民表达舆论,仗义执言;它依靠人民的信任与支持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把机关报办得生动活泼、生气勃勃”“需要500、5000个非著作家的工作人员” 这是列宁对于报刊工作的群众性原则的重要论述。他除了强调党的报刊要反映工人群众的利益,充当工人群众的喉舌外,还格外强调党报工作要争取工人群众的支持。他坚持在报刊上发表工人群众的来信和来稿,积极主张在工人群众中发展通讯员,建立党报的工人通讯员队伍。列宁主张报刊注意挑选和扩充工农通讯员,建立和健全工农通讯员队伍,以便了解各地情况,保持同群众的联系。 3.“《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 这是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在为纪念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社论《我们的心愿》中的重要观点。它充分表明了党要将自己的机关报办成人民的报纸的鲜明立场。 三、难点解析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和党性问题。坚持群众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一项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 闻工作中的应用和体现。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国家的新闻事业从根本上说

新闻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D )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C )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B D.内外有别原则) A. 流与源的关系 B. 源与流的关系 C. 并列关系 D. 等同关系 4. 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 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D ) A. 采写人情稿 B. 拿原则作交易 C. 见利忘义 D. 有偿新闻 5.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D ) A.搜集创作素材 B. 采风问俗 C. 取得人证物证 D. 识别和获取新闻 6.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 的质量,还可以( A )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 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 把采访引向深入 7. 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D )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 多方面地挖掘材料 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 D. 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8《. 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 )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 记者的头脑灵活 C.采访的机遇好 D. 记者的笔杆子硬 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C ) A.认真做好记录 B. 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 D. 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10. 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 )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 思想更加开放 C.有思想活动 D. 有细节与故事 11. 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 ) A. 蹲点采访 B. 隐性采访 C. 易地采访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 从新闻事业的业务规范方面看,有真实性原则;从新闻事业的政治规范方面看,有党性原则;从新闻事业的业务规范和政治规范两方面的结合上看,有客观性原则。对新闻事业这三个基本原则的阐述构成了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真实性原则 一、新闻事业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新闻事业中的表现 (二)所有新闻事业都要求遵守真实性原则 二、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的含义 (一)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的定义 第一,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第二,真实性是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 第三,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事业的真实性。 (二)新闻事业真实性原则的含义 第一,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真实。 第二,新闻报道的事实必须全面。 第三,新闻报道要反映时代的真实。 三、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工作不扎实,责任心不强造成新闻失实 (二)为了突出新闻主题造成新闻失实 (三)蓄意编造假新闻 第二节客观性原则 一、关于新闻的客观性

一是,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 二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一种职业态度。 三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四是,检验新闻工作成绩的一种标准。 二、新闻客观性的局限 首先,新闻报道是一种选择性的报道,而作出选择的人,即新闻的“把关者”,既要把个人意志实践化,又要服从于他所属阶级、政党、集团和国家的意志。这些人为的因素都不可能使新闻报道具有绝对的客观性。 其次,客观性不等于中立。 第三,客观性也不是追求虚幻的公正。 三、正确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基本方法 首先,事实要准确。 其次,叙述要全面。另外,在处理各类消息的总量时,记者特别是编辑应该注意平衡处理的原则,免得厚此薄彼,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再次,态度要公正。这是正确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关键。 最后,应该依照“提供最多的事实材料”的方式组织报道,而且这些“事实材料”最好指出消息来源。这是把握客观性原则的最基本的策略方法。 第三节党性原则 一、关于党性原则的定义 第一,党性原则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新闻事业具有党性。 第三,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殊原则。 二、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内容 (一)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 1、完整、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技巧

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技巧

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技巧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等一系列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绞尽脑汁进行营销策划、品牌形象策划,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九十年代中期,中国一些企业受广告魔力的驱动,效益斐然。一时间人们把广告视为企业快速增长的法宝。然而随着中央电视台几家标王的纷纷落马,给执着于广告、头脑发烧的中国企业着实泼了盆冷水。之后的中国企业在广告投入上渐趋理性。一些企业开始给自己的产品寻找更加有效的传播途径,于是企业新闻策划这一新颖的传播手段愈来愈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新闻策划俗称“新闻炒作”、“软性宣传”,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公关手段,从它出生的那一天就处在风头浪尖,一直饱受非议;但因为它的投入产出比与广告等方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得以高速发展。许多成功的企业如海尔、联想、万通、顺驰等公司都曾利用它在塑造品牌形象、增加销量、促进合作中赢得了极好的价码。 一、什么是企业新闻策划 企业新闻策划(也称媒体公关)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说是科学,因为企业新闻策划,与营销学有关、有传播学有关、与新闻学有关,是三者交叉融会而成的边缘学科;说是艺术,因为企业新闻策划,与灵感,特别是新闻敏感度有关,与对企业对行业对市场的独特了解有关;好的企业新闻策划往往属于创意世界,这种神来之笔,应当归于艺术。 企业新闻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结合企业需要,通过新闻媒介,树立企业、产品形象,实现企业改变消费习惯,创造消费需求,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等营销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营销沟通手段。它与企业宣传有共通之处,都兼有教育与诱导的功能,是舆论工具的一种,但前者更着眼于企业自身,后者则更多地着眼于企业之外,并且与营销目标紧密结合,因此比前者更为纵深,更多的体现策划的成分;它与广告也有共同之处,都是企业品牌战略手段,但诚如前述,两者的基本特征、任务、目的、运作规律,均有不同,因此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与公共关系相比,企业新闻策划更多地借助于新闻媒介传播,公共关系所要协调的则包括政府、团体、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手段也更丰富多样。总之,它与这几种手段相互区别,相互补充,结合得好,能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新闻策划的基本原则 “有思路才有出路”,凡做事,无论是小到家庭琐事还是大到国家民族的兴旺,只要有明确的思路,就要好办得多。新闻策划也是如此,要想做出一个成功的新闻策划案例,必须谨记下面这些基本的指导原则: 1、时机性原则 新闻策划必须重视新闻推出的时机。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大背景就会发生变化,公众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化。对于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来说,只有在符合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存在的那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考点)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3、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新闻作品的特点有真实、新鲜、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4、新闻要迅速及时,但不是“唯快是好”。 5、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重点) 6、从社会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表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7、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消息。 9、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0、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1、在形式上,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使之大放异彩的人是黄远生。 12、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重点) 13、人们对穆青的人物通讯有着很高的评价,其反响巨大的有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劳动英雄赵占魁的通讯;60年代关于焦裕禄的通讯;粉碎“四人帮”后关于植棉劳模吴吉昌的通讯。 14、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应在内容上,也反应在表现形式上。 1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出现早期导语。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写作基本理论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新闻价值 无论是以报道为主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还是以评论为主的新闻文体(新闻评论),所选择的对象都必须具有某种价值,应该值得报道或者值得评论,能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或者明理欲望。 新闻报道的对象要有价值,主要是说要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一般认为,事实(事件)的新闻价值与它所体现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密切相关。事实(事件)越是具有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或某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诸多要素同时具备),就越是具有新闻价值。事实(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是记者进行新闻选择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具备新闻价值的事实(事件)都可以报道,还必须考虑它是否具备社会价值。所谓事实(事件)的社会价值,是指它被批露以后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总体有利的功用。因此,只有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备的事实(事件),才具有报道的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时效性原则。 四、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 1、真实:准确而客观,感人而形象 2、简洁:简洁而生动,鲜明而深刻 3、时效:新鲜而富动态,快速而富有个性 五、新闻写作的语言: 1、准确简练。 2、浅显易懂。单位 (二)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构成要素 “五W”和“一H” 新闻的“五W”和“一H”是消息写作所要具备的六要素。“五W”指的是英语中以“W”为开头的五个单词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一个H(how)”即何果。 二、消息的结构: 一篇消息大致有如下几部分组成:标题、消息头(一般分成“讯”和“电”两类)、导语(包括自成段落或几段联结的复

新闻策划书模板.doc

新闻策划书模板 一、模拟新闻发布会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管理工程系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学完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推销谈判与技巧、社交礼仪等课程后,由系部带头举办模拟新闻发布会,目的在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方法,能从相关的报刊、书籍、网站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所需要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谈判能力。 二、新闻发布会的流程 1、确定新闻发布会日期、地点、新闻点等。注意事项:与希望发布事件日期相配合,促进自身对外宣传,挖掘新闻点、制造新闻效应、注意避免与重大新闻事件撞车。该步骤应在正式新闻发布会前20天完成,最迟15天,并在邀请函发布前预定会场,否则会影响下一步工作。 2、确定组织者与参与人员,包括广告公司、领导、客户、同行、媒体记者等,与新闻发布会承办者协调规模与价格,签定合同,拟订详细邀请名单、会议议程、时间表、发布会现场布置方案等。注意事项:该步骤主要由主办者提出要求,承办者具体负责。

3、按照邀请名单,分工合作发送邀请函和请柬,确保重要人员不因自身安排不周而缺席发布会。回收确认信息,制定参会详细名单,以便下一步安排。注意事项:该步骤一定要计划周密,有专人负责,适当放大邀请名单,对重要人物实施公关和追踪,并预备备用方案,确保新闻发布会参与人的数量和质量。 4、购买礼品,选聘主持人、礼仪人员和接待人员,并进行培训和预演。设计背板,布置会场,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比如音响和放映设备、领导的发言稿、新闻通稿、现场的音乐选择、会议间隙时间的余兴安排等。 5、正式发布会前提前一到两个小时,检查一切准备工作是否就绪,将会议议程精确到分钟,并制定意外情况补救措施。 6、按计划开始发布会。发布会程序通常为来宾签到、贵宾接待、主持人宣布发布会开始和会议议程、按会议议程进行、会后聚餐交流、有特别公关需求的人员的个别活动。 7、监控媒体发布情况,整理发布会音像资料、收集会议剪报,制作发布会成果资料集 一般的大型活动都需要新闻曝光,扩大知名度,这样才会激起更多的连锁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在考站大型活动中总是有很多的记者和摄像机到场,这样才能烘托气氛! 但是大型活动的新闻策划确实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事

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日期:

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内容: 要谈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从大的范围来讲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是指企业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推广价值的人和事的简要报道。 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中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新闻的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界的老前辈范长江也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另外王中教授引入传播学概念,把新闻定义为“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不管他们怎么样界定,都离不开一个字“新”和“未知欲知”的事。 新闻的特点: 尽管新闻的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真、实、强、短、快、活。 “新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代。指的是新听到的国家大事;后来《红楼梦》里出现的“新闻”,开社会新闻之先河,指的是见到的有趣的新鲜事。那时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并有国际交往。当朝的百官需要了解朝政,也需要对外作宣传介绍,这种形势必然促进政治、经济信息的公开传播。而且这个时候传播的工具如:笔、墨、帛、纸等都已具备。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新闻的写法。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杨杰 今年,通过我局“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杜绝虚假新闻对于网络媒体的重大意义,只有根据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新闻工作者。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更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绳。它不仅关系到新闻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更是新闻工作者诚信度的试金石。当前我们正处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随时能上网、人人可发言”的优势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在这里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得到飞速传播和放大,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网上虚假新闻的传播主要表现为论坛、博客等互动环节的不实信息,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抢先求快”对信息不核实、不求证便发稿,之后很多网络媒体再进行转载,于是假的就变成了真的,这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一名编辑,在转载新闻时要注意尽量从合法稿源中找,一些小网站的新闻要经过核实确认无误后再转载,对于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环节的消息更要慎之又慎。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职业素质和文化身心等综合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

备辨别批判错误言论和观点的能力,发挥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的纽带作用,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还新闻的本来面目、同假新闻做坚决的斗争”是每一个正直的、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网络媒体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此外,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要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件、要为新闻的正常运转加班加点、要为采访四处奔波,因此要爱岗敬业,耽于安逸、不愿付出的人,是不可能做好新闻工作的。只有不断加强新闻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才能成长为业务好、政治强、道德高的合格人才。

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

第八节电视新闻文稿写作的基本原则 魏俊宝 电视新闻写作是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不仅仅是对画面语言起解说、补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对于画面有着串联、提示、丰富的意义,使听觉信息与视觉信息有机结合,并延伸和深化画面内容,从而拓展视觉的深度和广度,以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画面,加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度。 因此,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应当重视并提高文稿写作水平,克服电视新闻只要画面摄制好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解说词写作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声画合一”的结构方式,决定了解说词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新闻文稿。它有自己的特性和写作规则。 它的特性具体在两个方面:⑴解说词和画面是相伴而行的。解说词塑造形象的手段不能仅凭语言自身独立完成,而是要根据电视画面的特点,与画面及其表现手段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对形象的塑造,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不能离开画面而独立存在的,它缺乏独立性。所以,解说词的优劣,不能简单从文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好坏来评价,最重要的是在于其他表现元素的配合协调。(2)解说词是用来播讲的。它是有声语言的方式诉诸观众的听觉感官。因此,它应该同广播文稿一样具有有声语言的特点。 45

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为看而写 “为看而写”是指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 表现元素,也就是常说的“本”,要注意解说词与电视新闻其他表现元素尤其是与画面之间的配合关系。“为看而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解说要紧密配合画面,以加强“看”的效果。 解说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去挖掘画面内在的涵义,交 待画面无法而又必须传达的信息,使解说与画面形式一种呼应,一种默契,不仅解说依据画面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而且画面内容也依赖解说得以丰富和延伸,两者紧密交织,互相融通,最终完成对形象的塑造。千万不要造成“声画两张皮”的现象。 其一,解说词直接解说画面,补充画面表现不了的内容。使画面更精确,从而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其二,解说词根据主要的需要,提炼画面含义,发掘画面内涵,升华画面内容,既加强了画面的力度又深化了主题。 2、解说词要简洁凝练,为观众腾出理解和思考画面的 余地。 电视新闻以简约为审美标准之一,解说词写作更是如此。解说词是和电视画面互相配合使用的语言。画面强烈的现场感和色彩多变的特点,使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画面上。在对解说词注意力相对下降的情 46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网络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如下: 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注:这是达纳1882年办《纽约太阳报》时,他属下的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

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新闻 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新闻,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 二、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 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宏,大千世界的风云,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如果新闻不是写生活真实的事实,那就不会取得人们的信任。新闻中所列举的真实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真实事实。 2、实证性 实证性,就是说新闻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反映生活的特殊规 律,主要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话。写出确定事实的基本要素。一般应交待清楚有关的人、事、时、地、因果、意义等要素。 3、及时性 新闻既然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和述评,那么就必须有新的事实,新的内容,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新的意义。否则,写人家已写过过人家早已知道的过时的事实、过时的内容,或者一条新

闻写上十天半月才报道,那就不叫新闻了。要突现新闻的“新”,就得要及时地捕捉,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一种极重时效的文体。新闻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迅速及时地采 写与报道。新闻是今天生活的快摄,是明天的历史,历史是昨天前天的新闻。 4、广泛性 新闻是由新闻机构发布的,它是面向全社会,对广大群众传播最 为广泛的信息形式。正因为新闻具有这样的广泛性,所以新闻一经发布就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影响。 5、开放性 由于新闻是不受空间限制的一种宣传形式,因而它具有冲破闭锁隔绝现象的开放性。由于有了迅速灵敏的新闻传播,使当今世界每个角落发生变化的重要消息,能在瞬间传遍全世界,于是遥远 的距离得以缩短,孤陋寡闻者得以开扩视野,居于斗室,足不出户可以了解宇 宙星云,天下大事。 6、变动性 新闻以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新闻意义的事实作为归依。而生活中的 事实不断地有所变动,新闻所要反映的正是变动中的客观事实。 三、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体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

新闻报道策划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报道策划是我国近年来新闻编辑工作中颇为风靡的字眼。从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媒体,从综合性媒体到专业性媒体,从总编辑到一般编采人员,报道策划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报道策划的意识正在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编辑行为中。 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规律对报道运作诸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它包括报道时机的把握、规模的大小、采访的安排、版面的准备、记者的选择、角度的确定、资料(主要是背景材料)的准备、采访对象的选择与把握、报道后信息反馈及追踪,连续报道等。新闻报道策划在当今的兴盛不是偶然的现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迅速发展,对外交往日趋增多,受众对信息的要求也“水涨船高”。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新闻业同样要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因此,新闻媒体要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必须提供更多的新闻精品。这就迫切需要编采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报道的研究和设计,着力改进报道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报道策划重在先期的智谋投入,其明显优势是有利于掌新闻报道的主动权、提高新闻报道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以往的编辑工作较多的是处在新闻报道的后道关口,而报道策划将编辑工作的范围扩展到新闻的前道关口,即从新闻报道开始之前就介入运作,这样,编辑思记者所想,参与记者的选择;记者想编辑所思,参与编辑的选择。双方通过情况沟通,意见交换,思想碰撞和创意追求,使潜能得到释放,优势得到互补,报道思路得到开阔,报道方法得以改进,有利于克服新闻报道的盲目、散乱和平庸,使之有章法、有冲击力。策划好,大有意已逐渐成为新闻界的共识。 那么,新闻报道策划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报道策划的作用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以遵守一定的原则为前提的,依笔者之见,其主要原则包括取信原则、立异原则、应变原则和集思原则。 一、取信原则 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是报道策划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因此,报道策划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搭准社会脉搏和受众的需求,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硬做文章。同时,必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纯洁性,不能弄虚作假。有同志认为报道策划就是假报道,这种将策划与造假等同起来的看法失之偏颇,但是报道策划确实应当注意打假。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能任意摆布被报道对象,导演事实。据有文章披霹某市报曾在下雪天要求房管局派人去孤寡老人住处翻修屋顶,并告之已经写好了消息。尽管房管局的人员认为薄雪不可能威胁到住房安全,到是雪天易滑使维修者无谓的面对危险。但在报社执意要求下他们还是勉强派出维修人员去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后来一篇《雪中送情》的新闻被记者关在屋子里炮制了出来。这实际上不是在报道新闻而是在玩弄新闻,失去了对受众的

新闻策划十大原则

新闻策划十大原则 时机性原则 新闻策划必须重视新闻推出的时机。 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大背景就会发生变化,公众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放在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发生,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应。 对于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事件来说,只有在符合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存在的那个时间段推出才能产生效果。当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在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已经转移时,如果你再来推出这一“过时”的新闻,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所以,新闻策划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以选择准最佳的、能产生最大新闻效应的实施时机。 创造性原则 新闻策划必须有创造力,最好是能策划出奇特的、有着匪夷所思情节的新闻,因为只有“惊世骇俗”的事件,才能保证被人强烈记忆。相反,如果失去了创造力,所策划的新闻只可能是缺乏足够传播力的普通新闻——这就失去了新闻策划的价值。 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因为狗咬人较为普遍,虽然有时也能提炼出“无证养狗的祸害”、“被狗咬之后如何自我救护”等新闻点,但对于太常见的事情,人们是不会投以太多的热情的。相反,如果真出现了人咬狗的情况,由于事件的奇特性,必然会引来强烈关注。 新闻性原则 策划的新闻必须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而且原则上应该具备第一性——即是对某类新闻事件的第一次报道。因为人们往往只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同类型的事物出现多了,大家会觉

得疲惫,关注度也就不高了。 只有“第一性报道”才可能成为好新闻,后面再东施效颦就只是普通新闻了,传播力会大大降低。就像第一个比喻女孩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 导向性原则 新闻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因为中国的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进行报道时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新闻策划是通过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的,因此同样必须遵循宣传的导向性。 导向性主要分为:、政府政策导向;、民众心理导向;、全球社会发展趋势导向。 前瞻性原则 要有预见能力,能判断准即将到来的形势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并进行相关的新闻策划。 前瞻性从大的范围来说,是对一种社会形势(包括政策、社会思潮等)的预见能力;从小的角度来讲,是对某一行业发展的预见能力。 当然,这种预见能力必须建立在对现状事实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之上。 需要指出的是,前瞻性原则和上一节的时机性原则是不同的。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公众对社会大背景认识上的不同: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已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非常了解,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起到了一个“印证”公众认识的作用,这符合的是时机性原则;而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还很模糊,新闻起到一个“引导”公众认识的作用,这符合的是前瞻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度”:一是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否则有可能在获得短期效应的同时,却损失了更多未来的机会;二是投入的代价要适度,也就是说策划带来的实际效益必须大于实际投入,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投入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消息的写作,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如果缺失任何一个结构,该稿件可以说是不够完整的。按各行各业新闻报道的共性来分,有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典型报道、调查报告、新闻述评等。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问题所在。以下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大家共勉。 一、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 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新闻宣传稿本来形式是新闻,运用专业性强、书面化的新闻语言,是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规范。做到字斟句酌,主要是体现写作人的新闻素养和职业要求。常识性错误出现是新闻写作人的大忌,是时时刻刻需要注意、需要完全避免的。常识性错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类:错别字类;语法错误类;组织表达错误类等等,这些错误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致命硬伤,因此是绝对要避免出现的。为避免出现宣传对象的表达错误,可以将新闻宣传稿交由组织内部相关人士确定,或通过掌握组织详尽材料等途径解决,而作为内部宣传的写作人,则对于此类问题应有更高的敏感性和严谨性,杜绝此类错误在任何时间的任何宣传稿件上发生。 二、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及常用体裁 公司机关xx 一、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原则。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可以分为浅与深两个层面。浅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深层面重在要求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务必须真实准确指的是: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基本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原因);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指的是: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二、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用典型事实说话。“坡大不如场大,场大不如仓大”,意思是满坡的庄稼经过收割、打场后,其“精华”全浓缩在仓里。这句谚语很有哲理,它启示我们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 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华,即典型事实。在新闻写作时,要学会使用这些“精华”说话。 典型事实的特点: 1、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未知的事实; 2、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二)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所谓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亲眼所见,自然就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三)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要善于联想、善于对比、用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以及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四)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它的作用体现在: 1、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它们,可以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 2、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的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是重要人物或重要机构,还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