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之流行病学原理

预防医学复习试题及答案之流行病学原理

一、填空
1.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________。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研究范围是________。
4.分析流行病学分为两种,即________和________。
5.回顾性研究方法是从_开始,追溯_,故只能提供_与疾病可能存在联系的证据。
6.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将人群分为两组,一组为已经________于某因素,另一组未暴露,然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上述两组人群疾病发生的频率或健康状况的发生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________。
7.分析流行病学是对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假设进行________或________的具体过程。
8.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人为的一组施加所研究的因素,另一组__________。然后观察两组效应指标的差异。
9.流行病实验研究中采用双盲法可避免产生___________偏倚。
10.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可分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11.抽样调查时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队列研究是从____________推___________研究。
13.RR是____________;RR>1说明___________;RR<1说明__________。
14.截断值是________。
15.横断面研究所用的指标是________。
16.N=400XP/Q的应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17.因果联系判断标准中的时间顺序指________。
18.临床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大(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C.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D.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E.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3.以下是现况调查样本量的决定因素,除了( )
A.把握度
B.发病率
C.允许误差
D.变异程度
E.预期现患率
4.哪种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人员控制着研究因素
A.实验性研究
B.个案调查
C.现况研究
D.暴发调查
E.病例对照组研究
5.在东北三省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的调查宜采用下列哪种抽样方法(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6.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健康人
E.亚临床型病人
7.当对某种疾病或人群健康状态情况不明时,应该从哪类研究开始( )
A.队列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理论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8.某地区进行学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率调查,首先将该地区各县分为好、中、差三类,然后在每类中随机抽1/10的学龄儿童进行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9.在某地区进行居民膳食状况的调查,计划从2000户居民中100户作为样本。以隔20户选取一户的方法进行抽样,这种方法属于( )
A.多级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单纯随机抽样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确立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的强度用
A.某人群中该病发病率
B.某人群中该病患病率
C.某人群中该病罹病率
D.某因素的暴露率
E.比值比
11.以下关于抽样调查的正确叙述是( )
A.抽样调查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B.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
C.抽样调查的设计简单,资料容易分析
D.抽样调查适用于调查疾病发生频率较低的疾病
E.抽样调查的调查工作不容易做的细致,常难免漏查调查对象
12.实验性研究中实施双盲观察的主要目的
A.使比较的两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尽可能减少失访
D.除去研究者和受试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清楚实验目的
13.分析性和实验性流行病学方法的基本区别是
A.病例需经公认的标准加以诊断
B.要计算样本量
C.同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调查
D.由研究者决定哪一组接受某项研究措施,哪一组作为对照组
E.以上都不是
14.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
A.Χ2
B.AR
C.RR
D.OR
E.PAR
15.对某疫苗进行现场实验,下列哪一项是属于双盲试验
A.试验组不知道谁是对照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观察者的身份
C.试验组接种疫苗,对照组接种安慰剂
D.观察者和两试验组都不知道疫苗性质
E.以上都不是
16.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除了
A.设立对照
B.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
C.可以估计疾病的患病率
D.观察方向由“果”至“因”
E.可以从调查资料中估计比值比
1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是( )
A.病例和对照均是未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
B.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病的病例,对照组一定是未患病的人
C.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也是患特定疾病的人
D.病例组是怀疑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某特定疾病的人
E.病例组是确诊患某特定疾病的人,对照组是未患该种特定疾病的人
18.一项吸烟与肺癌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经分析后获下述数据:X2=12.36,P=0.01,OR=3.4正确的研究结论是
A.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小于病例组


D.病例组肺癌发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E.吸烟者患肺癌可能性明显大于不吸烟者
19.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中计算比值比时公式内分母的含义是
A.病例暴露,对照未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B.病例和暴露,均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C.病例末暴露,对照暴露于某因素的对子数
D.病例和暴露均未暴露于某因素对子数
E.以上都不对
20.混杂因素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D.只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21.在一次社区消化性溃疡的横断面调查中发现35~49岁男性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的为80/105,而同龄女性为90/105。以下论述哪项正确( )
A.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为发病率
B.本次调查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构成比
C.通过本项研究可以推断妇女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大于男性
D.通过本项研究可以推断35~49岁妇女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大于男性
E.以上均不正确
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最好来源是( )
A.来自医院的死亡病例
B.来自社区的现患病例
C.来自医院的新发病例
D.来自社区的死亡病例
E.来自社区的新发病例
23.确定某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相对危险度
B.统计学检验的χ2值
C.某人群某病的患病率
D.某人群某病的发病率
E.某人群某病的死亡率
24.临床试验中,采用随机分组法,是为了
A使试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等
B.使试验更有代表性
C.使试验结论更可靠
D.平衡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E.平衡试验因素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
25.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除了( )
A.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B.容易产生选择偏倚
C.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
D.混杂因素的影响较难控制
E.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过度会导致( )
A.提高研究效率
B.降低研究效率
C.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D.低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E.高估暴露因素的作用
27.下列有关病例对照研究错误的描述是( )
A.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C.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常见而暴露罕见的情况
D.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疾病罕见而暴露常见的情况
E.病例对照研究不能得出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结论
2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病例组某危险因素的暴露史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 )
A.暴露与该病无联系
B.暴露与该病有因果联系
C.暴露是该研

究疾病的病因
D.该病是由该暴露因素引起的
E.该病与暴露存在统计学相关
29.以下是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除了( )
A.可提高流行病学调查效率
B.研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C.控制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D.使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某些特征一致
E.使匹配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均衡
3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通常用以下方法选择对照,除了( )
A.不考虑对照所患疾病
B.与病例的某些特征相一致
C.从病例的邻居或亲属中选取
D.从病例所来自的人群中的非病例中随机选取
E.从病例所来自的医院中的其他病例中随机选取
31.相对危险度是( )
A.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比
B.病例组暴露比例与对照组暴露比例之差
C.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比
D.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应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32.以下是队列研究的优点,除了( )
A.较适用于少见病
B.由“因”至“果”观察
C.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D.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E.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
33.在一次队列研究中,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5000人,暴露组40人发病,非暴露组20人发病,则相对危险度为( )
A.1.0
B.2.0
C.3.0
D.4.0
E.无法计算
34.对于队列研究的错误观点是( )
A.人力、物力花费较大
B.通常要考虑失访和混杂偏倚的影响
C.可以直接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D.若疾病罕见而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E.若疾病常见且暴露因素常见,则适宜进行队列研究
35.队列研究是( )
A.由“因”推“果”
B.由“果”推“因”
C.描述“因”和“果”在某一时点的分布
D.由“果”推“因”后再由“因”推“果”
E.以上都不是
36.为探讨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影响,研究者选择了100例确诊有风疹病毒感染史的孕妇,同时选择了同期同医院确诊无风疹病毒感染史的孕妇,然后追踪两组孕妇的胎儿的出生的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
A.临床实验
B.队列研究
C.现况调查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37.100名失眠患者接受气功疗法治疗,随访3个月,80人失眠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气功治疗失眠有效
B.气功治疗失眠无效
C.因样本量不大而无法下结论
D.因观察时间不长而疗效可疑
E.因未设立对照组而无法下结论
38.在探讨某职业工人接触某化学物质后发生某种癌症的队列研究中,得到以下结果:
癌症(人数) 非癌症(人数)

合计
暴露组 10 30 40
非暴露组 20 440 460
合计 30 470 500

在该研究中,相对危险度是( )
A.13
B.4.89
C.5.7
D.7.33
E.10.52
在该研究中,由该化学物质所致该癌症的特异危险度估计值为( )
A.0
B.O.2
C.0.5
D.O.8
E.不能计算
在该研究中,该物质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
A.该暴露因素是无关因
B.该暴露因素是危险因素
C、该暴露因素是保护因素
D.该暴露因素是混杂因素
E.无法判断
39.证实病因假设最可靠的流行病学方法是( )
A.现况调查
B.抽样调查
C.筛检试验
D.实验性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40.为探讨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研究者选择了10万名孕妇,随机分为服用叶酸的实验组和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追踪全部孕妇的胎儿出生情况,观察有无神经膏畸形发生。这种研究方法是( )
A.现况调查
B.队列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以上都不是
41.为避免各种偏倚的影响,最佳的对照类型是( )
A.非随机对
B.历史性对照
C.随机同期对照
D.不同医院的对照
E.不同病种的对照
42.自1945年至1975年间,观察作到夜光表(接触放射性核素)的1000名女工中得骨癌者20例,而同期1000名话务员中得骨癌者4例。本研究方法是( )
A.实验研究
B.现况调查
C.临床实验
D.回顾性研究
E.前瞻性研究
43.实验性研究有以下特点,除了( )
A.可以证实病因假设
B.可以在临床和社区进行
C.先选择病例,再比较暴露因素
D.可以在人群中观察某预防措施的效果
E.可以在临床观察某新药或新疗法的疗效
4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
B.灵敏度也称真阴性率
C.灵敏度也称假阳性率
D.灵敏度也称假阴性率
E.灵敏度也称符合率
4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一般可从真实性、可靠性、效益三方面评价诊断试验
B.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Kappa值
C.评价诊断试验效益的指标是预测值和似然比
D.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是灵敏度和特异度
E.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是灵敏度和特异度
46.关于筛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
B.筛检可将某病可疑患者与未患该病者区分开
C.要求筛检试验简便、易行
D.要求筛检实验经济、安全
E.筛检可将可疑患者与健康者区分开来
47.反映筛检试验效益的指标是( )
A.灵敏度
B.特异度

C.约登指数
D.阳性似然比
E.符合率
48.为探讨某治疗方案的疗效,先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实验的第一阶段A俎接受治疗,B组接受安慰剂,观察两组的疗效。此阶段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停药一段时间进行洗脱。之后将两组在接受治疗措施上对调,A组改为接受安慰剂,B组接受治疗。这种设计称为( )
A.交叉对照设计
B.自身对照设计
C.历史性对照设计
D.标准疗法对照设计
E.以上都不是
49.将一子宫颈癌筛检试验应用于400名经活检证实患子宫颈癌的妇女和400名未患宫颈癌的妇女。子宫颈癌妇女中有100人出现阳性结果;未患子宫颈癌的妇女中有50出现阳性结果。该试验的灵敏度为( )
A.88%
B.67%
C.25%
D.54%
E.56%
该试验的特异度为( )
A.88%
B.67%
C.25%
D.54%
E.56%
50.混杂因素是指
A.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
B.影响统计处理的因素
C.与所研究的疾病和研究因素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
D.只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的因素
E.仅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因素
51.判定某因素是否为某病的病因时,必须证明( )
A.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强度
B.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特异性
C.该因素与该疾病之间联系的可重复性
D.患者对该因素的暴露出现在该疾病发生之前
E.该病患者暴露于该因素
52.甲地区一年内发生肺癌100例,配对100例做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结果肺癌组吸烟者为80%,对照组中吸烟者为20%。乙地区调查了5万居民的吸烟情况,观察1年后吸烟者中有10例发生肺癌,不吸烟者中出现2例肺癌。下列4个问题,那些正确
A.甲地区进行的调查是病例对照研究
B.乙地区的调查也是病例对照研究
C.甲地区肺癌组吸烟率高出对照组4倍
D.乙地区吸烟者肺癌发病率为对照组5倍
E.以上都不对
5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的目的,下列哪项回答是错误
A.研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B.平衡外部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C.平衡混杂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影响
D控制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E.控制内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54.流行病学所指的病因为( )
A.能使疾病发病率升高的所有因素
B.病原生物和有害理化因素
C.病原生物和有害社会因素
D.有害理化因素和有害社会因素
E.病原微生物
55.流行病学研究常见的偏倚分为( )
A.选择偏倚、混杂偏倚、测量偏倚三类
B.入院率偏倚、易感性偏倚、无应答偏倚三类
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三类
D.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测量偏倚三类
E.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测量偏倚三类

56.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计算出某因素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为0.2-1.8,此因素可能为
A危险因素
B.无关因素
C.保护因素
D.无法判断
E.都不对
三、思考题
1.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2.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3.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几种
4.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共几类
5.在探讨某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在150对研究对象中,50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有A因子的暴露史,55对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无A因子的暴露史,25对为病例组有A因子的暴露史而对照组无A因子的暴露史,请问,应如何分析资料?
6.简述现况调查的目的
7.试述流行病学研究中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
8.常见的偏倚有哪几种?请具体说明。
9.说明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
10.与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实验性研究有哪些主要特点?
11.试述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
统计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匹配变量进行分析的机会。④统计分析:混杂偏倚可经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基础步骤
2.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数理性研究
3.人群,一切疾病与健康状态
4.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
5.疾病,暴露,因素
6.暴露,前瞻性研究
7.验证,检验
8.给,不给
9.信息偏倚
10.普查,抽样调查
11.样本量大小适当,随机化
12.因,果
13.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死亡率)之比,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呈正相关,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4.确定筛检实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
15.患病率
16.a=0.05,容许误差为10%
17.先因后果
18.随机化,设对照, 盲法,重复
二、选择题
1.C 2.E 3.B 4.A 5.A 6.C 7.B 8.C 9.C 10.E 11.A 12.D 13.D 14.D 15.D 16.C
17.E 18.E 19.A 20.C 21.E 22.E 23.A 24.D 25.C 26.B 27.C 28.E 29.B 30.A 31.C
32.A 33.B 34.D 35.B 36.D 37.E 38.C,B,B 39.D 40.C 41.C 42.E 43.C 44.A 45.D
46.E 47.D 48.A 49.C,A 50.C 51.D 52.A 53.C 54.A 55.C 56.B
三、思考题
1.(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
(2)设立对照:研究设计了独立的、由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组成的对照组,用来与病例组进行比较。
(3)观察方向由“果”至“因”: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研究对象患某病或未患某病,再追溯既往是否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研究方向是纵向的、回顾性的。
(4)难以证实因果关系:由于研究是回顾性的观察法,只能推测暴露与疾病是否有关联,且只限于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难以证实暴露

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2.(1)优点
1)较适用于常见病。
2)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由“因”至“果”观察,所以资料偏倚少,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3)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问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所得结果真实可靠。
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如在调查吸烟与肺癌关系时,可同时调查吸烟与支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等的关系,并能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一反应关系”。
(2)缺点
1)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不易收集到完整的科学的资料。
3)设计的科学性要求高,实施复杂,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且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
4)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有多种病因的疾病不适用此方法
3.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
4.共有4大类:即①描述性研究,亦称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
②分析性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两种;
③实验性研究亦称干预实验;
④理论性研究亦称流行病 学模型研究。
5.1)将资料整理成1:1配比的表格形式;2)计算卡方值
3)计算OR值 4)计算OR95%的可信区间
6.(1)描述分布:即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在某地区人群中分布情况及影响分布的因素。
(2)提供疾病致病因素的线索:通过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病因及流行因素线索,以逐步建立病因假设。
(3)疾病监测:进行疾病监测并为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提供参考信息。
(4)确定高危人群:通过调查达到早期发现病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第二级预防的目的。
(5)确定各项生理指标和参考值范围。
7.①随机化:指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以相同的概率分配到各比较组中。②限制:针对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限制研究对象的纳入条件,仅在具备一定特征的人群中选择研究对象,可以保证该特征在比较组间的均衡性,排除其对研究结果的干扰。③匹配: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那些在某个和某些可疑混杂因素方面具有共同或相似暴露经历者为对照的方法。匹配在控制匹配变量的混杂作用、提高统计效率的同时也失去了对匹配变量进行分析的机会。④统计分析:混杂偏倚可经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加以控制。
8.常见的偏倚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3种
9.分为两种类型,即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和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前者是按照一定的标

准选择病例和对照各一组,调查和比较两组间既往暴露史,不作两组问病例与对照的个体比较。后者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每选一个病例即配以一定数量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相似的对照。调查和比较这两组间既往暴露史。
10.有3个主要特点,即①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设计时须注意控制某些外部因素,必须采取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组,②须有严格的,平行的对照,③必须有干预措施。
11.用流行病学方法推导病因的基本步骤:①描述流行病学提出病因假设:②分析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③试验流行病学验证病因假设:④综合判断是确认因果联系的最后环节:如前所述,限于逻辑学方法或然性和人类病因的复杂性,经上述研究确认的统计学关联还需经综合判断方可确认因果关联,而且该因果关联还要经受实践的检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