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计算机考研-统考计算机网络(2009-2012)试题及精心解析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资料

计算机专业考研

统考真题——计算机网络部分

(2009-2012年)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2)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4)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7)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9)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1)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3)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15)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17)

王道论坛友情分享,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it/s B.24kbit/s C.48kbit/s D.96kbit/s

35.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B.目的IP地址

C.源物理地址D.源IP地址

37.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it/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为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bit,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38.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A.7KB B.8KB C.9KB D.16KB

40.FTP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FTP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建立在TCP之上的控制连接B.建立在TCP之上的数据连接

C.建立在UDP之上的控制连接D.建立在UDP之上的数据连接

二、综合应用题

47.(9分)某网络拓扑如图A-3所示,路由器R1通过接口E1、E2分别连接局域网1、局域网2,通过接口L0连接路由器R2,并通过路由器R2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R1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1,R2的L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2.2,L1接口的IP地址是130.11.120.1,E0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是202.118.3.2。

图A-3

R1和R2的路由表结构为:

(1)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2个子网,分别分配给局域网1、局域网2,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IP地址数不少于120个。请给出子网划分结果,说明理由或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请给出R1的路由表,使其明确包括到局域网1的路由、局域网2的路由、域名服务器的主机路由和互联网的路由。

(3)请采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

2009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33.B。考查OSI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而网络层提供点到点的逻辑通信。因此选B。

34.B。考查奈氏准则和香农定理。

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4种幅度的QAM调制方法,每个信号可以有16种变化,传输4bit的数据。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信息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3kHz×4bit=24kbit/s。

35.C。考查后退N帧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后退N帧协议中,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可以继续发送。若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是简单的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续的所有数据帧。这里要注意,连续ARQ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因此题目中收到3的确认帧就代表编号为0、1、2、3的帧已接收,而此时发送方未收到1号帧的确认只能代表确认帧在返回的过程中丢失了,而不代表1号帧未到达接收方。因此需要重传的帧为编号是4、5、6、7的帧。

36.A。考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通常都是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出端口。

37.D。考查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

若最短帧长减少,而数据传输速率不变,则需要使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来实现争用期的减少。争用期是指网络中收发节点间的往返时延,因此假设需要减少的最小距离为s,单位为m,则可以得到下式(注意单位的转换):2×[s/(2×108)]=800/(1×109),因此可得s=80,即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最少需要减少80m。

38.D。考查TCP的数据编号与确认。

TCP是面向字节流的,其选择确认(Selective ACK)机制是接收端对字节序号进行确认,其返回的序号是接收端下一次期望接收的序号,因此主机乙接收两个段后返回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1000。

39.C。考查TCP的拥塞控制方法。

无论在慢开始阶段还是在拥塞避免阶段,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其根据就是没有按时收到确认),就要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但不能小于2)。然后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迅速减少主机发送到网络中的分组数,使得发生拥塞的路由器有足够时间把队列中积压的分组处理完毕。

因此,在发送拥塞后,慢开始门限ssthresh变为16KB/2=8KB,发送窗口变为1KB。在接下来的3个RTT内,拥塞窗口执行慢开始算法,呈指数形式增加到8KB,此时由于慢开始门限ssthresh为8KB,因此转而执行拥塞避免算法,即拥塞窗口开始“加法增大”。因此第4个RTT结束后,拥塞窗口的大小为9KB。

40.A。考查FTP协议的特点。

FTP协议是基于传输层TCP协议的。FTP的控制连接使用端口21,用来传输控制信息(如连接请求,传送请求等);数据连接使用端口20,用来传输数据。

二、综合应用题

47.解答:

(1)CIDR中的子网号可以全0或全1,但主机号不能全0或全1。

因此若将IP地址空间202.118.1.0/24划分为2个子网,且每个局域网需分配的IP地址个数不少于120个,子网号至少要占用一位。

由26-2<120<27-2可知,主机号至少要占用7位。

由于源IP地址空间的网络前缀为24位,因此主机号位数+子网号位数=8。

综上可得主机号位数为7,子网号位数为1。

因此子网的划分结果为子网1:202.118.1.0/25,子网2:202.118.1.128/25。

地址分配方案: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1,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2;或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2,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1。

【评分说明】

①每个子网地址解答正确给1分,共2分;每个子网掩码解答正确给1分,共2分。

②采用CIDR方式正确给出2个子网,亦给满分4分。

(2)由于局域网1和局域网2分别与路由器R1的E1、E2接口直接相连,因此在R1的路由表中,目的网络为局域网1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E1转发的,目的网络为局域网2的转发路径是直接通过接口E1转发的。由于局域网1、2的网络前缀均为25位,因此它们的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128。

根据题意,R1专门为域名服务器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路由表项,因此该路由表项中的子网掩码应为255.255.255.255。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202.118.2.2,转发接口是L0。

根据题意,到互联网的路由实质上相当于一个默认路由,默认路由一般写作0/0,即目的地址为0.0.0.0,子网掩码为0.0.0.0。对应的下一跳转发地址是202.118.2.2,转发接口是L0。

综上可得到路由器R1的路由表如下:

若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1,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2,见表A-6。

表A-6

若子网1分配给局域网2,子网2分配给局域网1,见表A-7。

表A-7

【评分说明】

①上述4个路由项每正确解答一项给1分,共4分。

②若路由表中的“接口”未使用接口名,而正确使用相应的IP地址,亦给分;到局域网1、局域网2的两个路由项对应的“下一跳IP地址”为空白或填写“直接到达”等同义词,亦给分。

③若每个路由表项部分解答正确,可酌情给分。

(3)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地址可以聚合为202.118.1.0/24,而对于路由器R2来说,通往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转发路径都是从L0接口转发,因此采用路由聚合技术后,路由器R2到局域网1和局域网2的路由,见表A-8。

表A-8

【评分说明】

①若路由表中的“接口”未使用接口名,而正确使用相应的IP地址,亦给分。

②若该路由表项部分解答正确,可酌情给分。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33.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 A .网络的层次 B .每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4.在图B-3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

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it/s ,分组大

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

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 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

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

止,需要的时间至少..

是 。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35.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 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B .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

C .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

D .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

36.若路由器R 因为拥塞丢弃IP 分组,则此时R 可向发出该IP 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类型是 。

A .路由重定向

B .目的不可达

C .源点抑制

D .超时

37.某网络的IP 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

A .32,8

B .32,6

C .8,32

D .8,30

38.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是 。

Ⅰ.中继器 Ⅱ.集线器 Ⅲ.网桥 Ⅳ.路由器

A .仅Ⅰ和Ⅱ

B .仅Ⅲ

C .仅Ⅲ和Ⅳ

D .仅Ⅳ

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了一个TCP 连接,TCP 最大段长度为1 000B 。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 000B ,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两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 000B ,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

A .1 000

B .2 000

C .3 000

D .4 000

40.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消息数分别为 。

A .一条、一条

B .一条、多条

B-3

C.多条、一条D.多条、多条

二、综合应用题

47.(9分)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it/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 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1)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2)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 518B)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码)?

2010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33.C。考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体系结构。因此A、B、D正确,而体系结构是抽象的,它不包括各层协议及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

34.C。考查存储转发机制。

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文件长度为980000B,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由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最短路径经过2个分组交换机。

当t=1M×8/(100Mbit/s)=80ms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bit。

由于传输延时,当H1发完所有数据后,还有两个分组未到达目的地,其中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在两次转发完成后,所有分组均到达目的主机。每次转发的时间为t0=1K×8/(100Mbit/s)=0.08ms。

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等待延时的情况下,当t=80ms+2t0=80.16ms时,H2接收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35.D。考查RIP路由协议。

R1在收到信息并更新路由表后,若需要经过R2到达net1,则其跳数为17,由于距离为16表示不可达,因此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R2也不可能到达net1。B、C错误,D 正确。而题目中并未给出R1向R2发送的信息,因此A也不正确。

36.C。考查ICMP协议。

ICMP差错报告报文有5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其中源点抑制是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应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37.B。考查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由于该网络的IP地址为192.168.5.0/24,因此其网络号为前24位。第25~32位为子网位+主机位。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其第25~32位的248用二进制表示为11111000,因此后8位中,前5位用于子网号,后3位用于主机号。

RFC 950文档规定,对分类的IPv4地址进行子网划分时,子网号不能为全1或全0。但随着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的广泛使用,现在全1和全0的子网号也可以使用了,但一定要谨慎使用,要弄清你的路由器所有的路由选择软件是否支持全0或全1的子网号这种用法。但不论是分类的IPv4地址还是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其子网中的主机号均不能为全1或全0。因此该网络空间的最大子网个数为25=32个,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23-2=6个。

38.D。考查网络设备与网络风暴。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既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网桥可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网络层的路由器既隔离冲突域,也隔离广播域;VLAN即虚拟局域网也可隔离广播域。对于不隔离广播域的设备,它们互连的不同网络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因此扩大了广播域的范围,更容易产生网络风暴。

39.A。考查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该取接收方窗口和拥塞窗口这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于是

此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为min{4000B, 2000B}=2000B,由于发送方还没有收到第二个最大段的确认,所以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2000B-1000B=1000B。

40.A。考查DNS系统域名解析过程。

当采用递归查询的方法解析域名时,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这种方法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均为1条。

二、综合应用题

47.解答:

(1)当主机甲和主机乙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信号在信道中发生冲突后,冲突信号继续向两个方向传播。这种情况下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需要经过的时间最短,等于单程的传播时延t0=2km/200 000km/s=0.01ms。

主机甲(或主机乙)先发送一个数据帧,当该数据帧即将到达主机乙(或主机甲)时,主机乙(或主机甲)也开始发送一个数据帧,这时,主机乙(或主机甲)将立刻检测到冲突,而主机甲(或主机乙)要检测到冲突,冲突信号还需要从主机乙(或主机甲)传播到主机甲(或主机乙),因此甲、乙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所需的最长时间等于双程的传播时延2t0=0.02ms。

(2)主机甲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即发送时延t1=1518×8bit/(10Mbit/s)=1.2144ms;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向主机甲发送确认帧,确认帧的发送时延t2=64×8bit/10Mbit/s=0.0512ms;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即发送下一数据帧,故主机甲的发送周期T=数据帧发送时延t1+确认帧发送时延t2+双程传播时延=t1+t2+2t0=1.2856ms;于是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1500×8/T=12000bit/1.2856ms≈9.33Mbit/s(以太网有效数据为1500B,即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34.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it/s,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A.600波特B.1200波特C.4800波特D.9600波特

3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A.1 B.2 C.3 D.4

36.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37.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只有到达子网192.168.1.0/24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的子网,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

A.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1

B.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1

C.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2

D.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

38.在子网192.168.4.0/30中,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A.0 B.1 C.2 D.4

39.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seq=11220)的TCP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段可能是。

A.(SYN=0,ACK=0,seq=11221,ack=11221)

B.(SYN=1,ACK=1,seq=11220,ack=11220)

C.(SYN=1,ACK=1,seq=11221,ack=11221)

D.(SYN=0,ACK=0,seq=11220,ack=11220)

40.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 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A.300 B.500 C.1200 D.1400

二、综合应用题

47.(9分)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15-C5-C1-5E-28,IP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题47-a图是网络拓扑,题47-b图是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B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

题47-a图网络拓扑

题47-b图以太网数据帧(前80B)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题47-b图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假设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rfc.html页面引用了5个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题47-b图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修改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注: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IP分组头结构分别如题47-c图、题47-d图所示。

6B 6B 2B 46-1500B 4B

题47-c图以太网帧结构

题47-d IP分组头结构

2011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33.A。考查TCP/IP参考模型。

TCP/IP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考查IP首部,如果是面向连接的,则应有用于建立连接的字段,但是没有;如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则至少应有序号和校验和两个字段,但是IP分组头中也没有(IP首部中只是首部校验和)。因此网络层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服务。通常有连接、可靠的应用是由运输层的TCP实现的。

34.B。考查调制解调。

有4种相位,那么一个码元携带log24=2(bit)信息,则波特率=比特率/2=1200波特。

35.B。考查选择重传协议。

选择重传协议中,接收方逐个地确认正确接收的分组,不管接收到的分组是否有序,只要正确接收就发送选择ACK分组进行确认。因此选择重传协议中的ACK分组不再具有累积确认的作用,要特别注意其与GBN协议的区别。此题中只收到1号帧的确认,0、2号帧超时,由于对于1号帧的确认不具累积确认的作用,因此发送方认为接收方没有收到0、2号帧,于是重传这两帧。

36.D。考查各种复用协议。

可采用排除法。首先CDMA即码分多址,是物理层的内容;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接收方并不需要确认;CSMA,既然CSMA/CD是其超集,是CSMA/CD 没有的内容,CSMA自然也没有。于是排除法选D。CSMA/CA是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中的协议。CSMA/CA利用ACK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返回的ACK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址。

37.D。考查路由表。

要使R1能够正确将分组路由到所有子网,则R1中需要有到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的路由。网络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的网络号的前24位都相同,于是可以聚合成超网192.168.2.0/24,故下一跳地址应该是192.168.1.2。

38.C。考查子网的性质。

首先分析192.168.4.0/30这个网络,主机号占两位,地址范围192.168.4.0/30~192.168.4.3/30,即可以容纳(4-2=2)个主机。主机位为全1时,即192.168.4.3,是广播地址,因此网内所有主机都能收到。

39.C。考查TCP建立的三次握手。

主机乙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如同意连接,则向甲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把SYN 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甲发送的TCP段的初始序号seq=11220加1,即为ack=11221,同时也要选择并消耗一个初始序号seq,seq值由主机乙的TCP进程确定,本题取seq=11221,它与确认号、甲请求报文段的序号没有任何关系。

40.B。考查TCP的确认机制。

TCP首部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第三个段的序号为900,则第二个段的序号为900-400=500,而确认号是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现在主机乙期待收到第二个段,故甲的确认号是500。

二、综合应用题

47.解答:

(1)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是IP数据报,只要数出相应字段所在的字节即可。由图5-3可知以太网帧头部有6+6+2=14字节,由图5-4可知IP数据报首部的目的IP地址字段前有4×4=16字节,从图5-2的帧第1字节开始数14+16=30字节,得目的IP地址40.aa.62.20(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为64.170.98.32。由图5-3可知以太网帧的前6字节00-21-27-21 -51-ee 是目的MAC地址,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10.2.128.1端口的MAC地址。

(2)ARP协议用于解决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ARP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的形式发送ARP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为全1,即FF-FF- FF-FF-FF-FF。

(3)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请求的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第一个RTT 用于请求Web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五个请求未发送),每访问一次对象就用去一个RTT。故共需1+5=6个RTT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

(4)私有地址和Internet上的主机通信时,须由NA 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IP 数据报的源IP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10.2.128.100)转换为NA 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地址(本题为101.12.123.1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 02 80 64变为65 0c 7b 0f。IP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TTL值就减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MTU,则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A.PPP B.IP C.UDP D.TCP

34.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A.机械特性B.功能特性C.过程特性D.电气特性

35.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服务B.无连接可靠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服务D.有连接可靠服务

36.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A.5 B.4 C.3 D.2

37.下列关于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Ⅰ.运行路由协议,设备路由表

Ⅱ.监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分组

Ⅲ.对收到的IP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分组不丢失

Ⅳ.根据收到的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

A.仅Ⅲ、ⅣB.仅Ⅰ、Ⅱ、Ⅲ

C.仅Ⅰ、Ⅱ、ⅣD.Ⅰ、Ⅱ、Ⅲ、Ⅳ

38.ARP协议的功能是。

A.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B.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

C.根据域名查询IP地址D.根据IP地址查询域名

39.某主机的IP地址为180.80.77.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A.180.80.76.0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40.若用户1与用户2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则图中①、②、③阶段分别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是。

用户1的用户2的

用户1

A.SMTP、SMTP、SMTP B.POP3、SMTP、POP3

C.POP3、SMTP、SMTP D.SMTP、SMTP、POP3

二、综合应用题

47.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IP地址为192.168.0.8,服务器S的IP地址为211.68.71.80。H与S使用TCP通信时,在H上捕获的其中5个IP分组如题47-a表所示。

题47-a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题47-a表中的IP分组中,哪几个是由H发送的?哪几个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根据题47-a表中的IP分组,分析S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

(3)若题47-a表中的某个IP分组在S发出时的前40字节如题47-b表所示,则该IP分组到达H时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题47-b表

注:IP分组头和TCP段头结构分别如题47-a图,题47-b图所示。

题47-a图IP分组头结构

题47-b图TCP段头结构

2012年计算机统考——计算机网络部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33.B。考查ICMP协议的特点。

ICMP是网络层协议,ICMP报文作为数据字段封装在IP分组中。

34.C。考查物理层的接口特性。

过程特性定义了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过程和时序关系。

35.A。考查以太网MAC协议。

考虑到局域网信道质量好,以太网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以使通信更简便: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②不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因此,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服务,即尽最大努力交付。差错的纠正由高层完成。

36.B。考查GBN协议。

本题主要求解的是从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为止的时间内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多发帧,应以短的数据帧计算,因此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128*8/(16*103)=64ms;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668/64=10.4(帧),发送这么多帧至少需要用4位比特进行编号。

37.C。考查IP路由器的功能。

Ⅰ、Ⅳ显然是IP路由器的功能。对于Ⅱ,当路由器监测到拥塞时,可合理丢弃IP分组,并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一个源点抑制的ICMP报文。对于Ⅲ,路由器对收到的IP 分组首部进行差错检验,丢弃有差错首部的报文,但不保证IP分组不丢失。

38.A。考查ARP协议的功能。

在实际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上传送数据时,最终必须使用硬件地址,ARP协议是将网络层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

39.D。考查IP地址的特点。

由子网掩码可知前22位为子网号、后10位为主机号。IP地址的第3个字节为01001101(下划线为子网号的一部分),将主机号全置为1,可得广播地址为180.80.79.255。

40.D。考查电子邮件中的协议。

SMTP采用“推”的通信方式,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以及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POP3采用“拉”的通信方式,用于用户从目的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

二、综合应用题

47.解答:

(1)由于题47-a表中1、3、4号分组的源IP地址(第13~16字节)均为192.168.0.8(c0a8 0008H),因此可以判定1、3、4号分组是由H发送的。(3分)

题47-a表中1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02H(即SYN=1,ACK=0),seq=846b 41c5H,2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12H(即SYN=1,ACK=1),seq=e059 9fefH,ack=846b 41c6H,3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10H(即ACK=1),seq=846b 41c6H,ack= e059 9ff0H,所以1、2、3号分组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1分)由于快速以太网数据帧有效载荷的最小长度为46字节,表中3、5号分组的总长度为40(28H)字节,小于46字节,其余分组总长度均大于46字节。所以3、5号分组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1分)

(2)由3号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发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seq=846b 41c6H,由5号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ack为seq=846b 41d6H,所以5号分组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846b 41d6H - 846b 41c6H=10H=16。(2分)

【评分说明】其他正确解答,亦给2分;若解答结果不正确,但分析过程正确给1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3)由于S发出的IP分组的标识=6811H,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题47-a表中的5号分组。S发出的IP分组的TTL=40H=64,5号分组的TTL=31H=49,64-49=15,所以,可以推断该IP分组到达H时经过了15个路由器。(2分)

【评分说明】若解答结果不正确,但分析过程正确给1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

计算机网络考研按章节题库

第1 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技术的交换方式是()。 A.电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元交换 2.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最大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方式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A.报文头B.报文尾C.路由D.分组编号 3.在网络中计算机接收的信号是()。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C.广播信号 D.脉冲信号 4.下面()拓扑结构可以使用集线器作为连接器。 A.双环状 B.单环状 C.总线状 D.星状 5.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系统的功能概括为()。 A.存储系统 B.转发系统C.存储-转发系统 D.传输控制系统 6.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要求()。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层协议相同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层协议可不同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层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层协议都可不同 7.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是10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线路的带宽是10kbps,现在发送一个3KB 的数据包,那么需要()时间使得接收方收到数据。 A.0.35S B.0.45S C.0.85S D.1.35S 8.下列交换方式中,()一次连接沿着一条路由路径发送所有的数据。 A.分组交换 B.报文交换 C.电路交换 D.以上都不是 9.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PDU 分别是()。 A.报文、帧、比特 B.报文、分组、比特 C.比特、分组、帧 D.比特、帧、分组 10.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

11.对计算机网络按照信号频带占用方式来划分,可以划分的网络是()。A.双绞线网和光纤网 B.局域网和广域网 C.基带网和宽带网D.环形网和总线形网 12.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13.计算机网络中的0SI 参考模型的三个主要概念是()。 A.服务、接口、协议 B.子网、层次、端口 C.结构、模型、交换 D.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14.TCP/IP 模型由以下层次构成:()。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B.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D.局域网层、广域网层、互联网层 15.在OSI 参考模型中,服务的定义为()。 A.各层向下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B.各层间对等实体间通信的功能实现 C.各层通过其SAP 向上层提供的一组功能 D.和协议的含义是一样的 16.在开放系统互连环境中,两个N 层实体进行通信,可能用到的服务是()。A.N-1 层提供的服务 B.N 层提供的服务 C.N+1 层提供的服务 D.以上都不对 17.网络协议主要由3 个基本要素组成,即()。 A.层次、语义和时序 B.语法、原语和时序 C.语法、语义和时序 D.语法、语义和功能 18.以下有关协议和服务说法错误的是() A.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进行逻辑通信而定义的规则或规约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2009年考研试题 一、选择题: 33.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33.B 分析: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传输层提供了端口号,实现了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了端到端的逻辑通信,故选【B】。虽然选项中没有网络层,但是还是要提示一下,网络层仅仅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网络要通信,必须建立连接,不管有多远,中间有多少机器,都必须在两头(源和目的)间建立连接,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就说已经是端到端连接了,即端到端是逻辑链路,这条路可能经过了很复杂的物理路线,但两端主机不管,只认为是有两端的连接 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 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 kbps C.48 kbps D.96 kbps 34.B 分析:假设原始信号中的最大频率为f,那么采样频率f 采样必须大于等于f 的 的 4 4 种振幅, 24=16)的信息,所以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max =f 采样×log216=24 kbps,故选【B】。 35.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 N 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35.C (1)就认为前 面(2)后退N 帧重发思想: 3 号确认帧(尽管没有收到1 号确认帧),就可以认为0,1, 2,3 号帧接收方都已经收到,而 4 号帧的确认没有收到,发送方就应该发送4 号帧以及后续所有的帧,即重传4,5,6,7 号帧,即帧数为4,故选【C】。 其实这道题目如果将选项D 改为7,这样就更具有迷惑性,相信会有不少考生认为应该 从1 号帧开始重传,即需要重传1,2,3,4,5,6,7 共计7 帧,这样就会误选D,但是一

2009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过关必练

200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过关必练_网络试题一.通过选择题过关必练 1.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与Tbps,1Mbps等于 A. 1×103bps B. 1×106bps C. 1×109bps D. 1×1012bps 2.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如果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 那么发送1bit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A. 1×10-6s B. 1×10-7s C. 1×10-8s D. 1×10-9s 3.网络协议主要由3个要素构成。 A. 语法、语义与体系结构 B. 软件、硬件和数据 C. 语法、语义与时序 D. 体系结构、层次和语法 4.一个功能完善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套复杂的协议集,对于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协 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法是。 A. 连续地址编码模型 B. 层次结构模型 C. 分布式进行通信模型 D. 混合结构模型 5.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同层对等实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A. 接口 B. 协议 C. 服务 D. 服务访问点 6.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相邻层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A. 接口 B. 协议 C. 服务 D. 服务访问点 7.下列功能中,最好地描述了数据链路层。 A. 保证数据有序、无错和完整地通过网络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C. 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D.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8.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的是。 A. 应用层 B. 运输层 C. 网络层 D. 链路层 9.在TCP/IP体系结构中,UDP协议是一种协议。 A. 应用层 B. 运输层 C. 网络层 D. 网络接口层 10.物理层的4个重要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 A. 接口特性 B.协议特性 C. 物理特性 D. 规程特性 11.某信道采用8个相伴的调相传输,码元速率为300Baud,则数据传输速率为。 A. 300bps B. 900bps C. 1200bps D. 2400bps 12.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受的制约。 A. 信道距离 B.数据编码 C. 信号传输速度 D. 信道带宽 13.用C表示信道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用H表示带宽,用S表示信号功率,用N表 示噪声功率,根据香农公式,C、H、S及N之间的关系是。 A. C=Hlog2(1+S/N) B. C=Hlog2(1+N/S) C. C=Slog2(1+H/N) D. C=Nlog2(1+S/H) 14.让载波信号的频率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叫做。 A. 调相(PM) B. 调幅(AM) C. 调频(FM) D. 脉码调制(PCM) 15.调制解调器(MODEM)的主要功能是。 A. 模拟信号的放大 B. 数字信号的编码 C.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 D. 数字信号的放大 16.当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MODEM)发送语音信号时,发送的数据和线路上的信 号之间的关系是。

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09年网络教研试题) 33.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 3kHz,采用 4 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 4 种振幅的 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 kbps C.48 kbps D.96 kbps 35.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 N 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 PDU 地址是 A.目的物理地址 B.目的 IP 地址 C.源物理地址 D.源 IP 地址 37.在一个采用 CSMA/CD 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 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 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 800 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 160m B.增加 80m C.减少 160m D.减少 80m 38.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 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 TCP 段,分别包含 300 字节和 500 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 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 A.500 B.700 C.800 D.1000 39.一个 TCP 连接总是以 1KB 的最大段发送 TCP 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 16KB 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 4 个 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 TCP 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 4 个 RTT 时间内发送的所有 TCP 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 A.7KB B. 8KB C. 9KB D. 16KB 40.FTP 客户和服务器间传递 FTP 命令时,使用的连接是 A.建立在 TCP 之上的控制连接 B. 建立在 TCP 之上的数据连接 C. 建立在 UDP 之上的控制连接 D. 建立在 UDP 之上的数据连接 二、分析题 47.(9 分)希赛公司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路由器 R1 通过接口 E1、E2 分别连接局域网 1、局域网 2,通过接口 L0 连接路由器 R2,并通过路由器 R2 连接域名服务器与互联网。R1 的 L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2.1;R2 的 L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2. 2,L1 接口的 IP 地址是 130.11.120.1,E0 接口的 IP 地址是 202.118.3.1;域名服务器的 IP 地址是 202.118.3.2。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考研常见复试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研常见复试题总结 1. 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OSI分层(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五层协议(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此外,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会话层:会话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会话层还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表示层:表示层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2. IP地址的分类 A类地址: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0~127; B类地址:以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 C类地址:以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第一个字节范围为224~239; 3. 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此ARP请求数据包里包括源主机的IP地址、硬件地址、以及目的主机的IP地址。网络中所有的主机收到这个ARP请求后,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的IP是否和自己的IP地址一致。如果不相同就忽略此数据包;如果相同,该主机首先将发送端的MAC地址和IP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如果ARP表中已经存在该IP的信息,则将其覆盖,然后给源主机发送一个ARP响应数据包,告诉对方自己是它需要查找的MAC地址;源主机收到这个ARP响应数据包后,将得到的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添加到自己的ARP列表中,并利用此信息开始数据的传输。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4. 路由设备与相关层 物理层: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网络层以上的设备。 5.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以及它们的区别 常见的路由选择协议有:RIP协议、OSPF协议。 RIP协议:底层是贝尔曼福特算法,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metric)是跳数,最大跳数是15跳,如果大于15跳,它就会丢弃数据包。 OSPF协议:底层是迪杰斯特拉算法,是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选择路由的度量标准是带宽,延迟。 6. TCP与UDP的区别

2006年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2)

2006年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请求、指示、_ _和_ _。 2.在HDLC协议中,采用位插入实现透明传输策略,若将要发送的数据为011111011111101111,传输时数据将变为_ _。 3.列举DNS中常用的四种顶级域_ _、_ _、_ _、_ _。 4.典型的防火墙可以分为_ _和_ _两种类型。 5.IP地址中当主机号全为0表示_ _,主机号全为1表示_ _。 6.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互连设备有_ _、_ _。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连设备有_ _。7.Internet中常用的内部路径选择协议有RIP和_ _,这两种协议分别是基于_ 和_ _路由算法实现的。 8.典型的现代加密算法分为_ _和_ _两大类,其中加解密速度较快的是_ _。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在ISO/OSI模型中,()层描述了数据帧的传输规则。 (A)物理层(B)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 2.滑窗协议中,若用k位表示帧序号,在回退n帧重传策略中,发送窗口最大值应为(),接受窗口大小应为()。 (A)2K-1 (B)2K (C)2K-1 (D)1 3.常用C类IP地址的缺省子网掩码为() (A)255.255.255.0 (B)255.255.0.0 (C)255.240.0.0 (D)255.255.240.0 4.下列()交换技术是独占信道工作方式 (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虚电路分组交换(D)数据报分组交换 5.令牌环中将数据帧从环上移出的站点是() (A)发送者(B)接收者(C)接收者的后一站(D)转发者 6.在网络上传输语音和影象,传输层一般采用() (A)HTTP (B)TCP (C)UDP (D)FTP 7.以下局域网中采用模拟传输的是() (A)以太网(B)令牌环网(C)令牌总线网 8.一个八相PSK调制解调器,其波特率为1600波特,可获得的数据传输率为() (A)1600Bps (B)4800Bps (C)3200Bps (D)12800Bps 9.在停等协议中使用计时器的主要目的是() (A)用于计算已发数据的数目(B)用于表示下一个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号 (C)超时重发(D)分配序号 10.以下特征()不是光纤的 (A)高速(B)单向传输(C)抗干扰性好(D)易于叉接 11.以下协议层次在OSI/RM中不需要驻留在通信子网内部的协议是()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传送层(E)都需要驻留 12.当网中节点过多时,节点路由表会很庞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A)删除不经常使用的路由信息(B)采用分级路由的策略 (C)临时生成路由信息(D)路由信息分散存储 13.目前,我国电话系统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 (A)数字传输(B)模拟传输

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请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个2分,共20分) 1.所有以太网交换机端口既支持10BASE-T标准,又支持100BASE-T标准。() 2.Ethernet、Token Ring与FDDI是构成虚拟局域网的基础。() 3.A TM既可以用于广域网,又可以用于局域网,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与Ethernet基本上是相同的。()4.Windows操作系统各种版本均适合作网络服务器的基本平台。() 5.局域网的安全措施首选防火墙技术。() 6.帧中继的设计主要是以广域网互连为目标。() 7.应用网关是在应用层实现网络互连的设备。() 8.双绞线是目前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9.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到点协议)是一种在同步或异步线路上对数据包进行封装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早期的家庭拨号上网主要采用SLIP协议,而现在更多的是用PPP协议。() 10.如果多台计算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主/从关系,其中一台中心控制计算机可以控制其它连接计算机的开启与关闭,那么这样的多台计算机就构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 参考答案:1、×2、√3、×4、×5、√6、√7、√8、×9、√10、× 二、单选题和多选题(除题目特殊说明是多选题外,其他均为单选题。每空2分,共40分) 1.(4选2)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和()。 A. 点对点传输网络 B. 广播式传输网络 C. 数据传输网络 D. 对等式网络 2.能实现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转换功能的互联设备是()。 A. 集线器 B. 交换机 C. 路由器 D. 网桥 3.路由器(Router)是用于联接逻辑上分开的()网络。 4.(4选2)计算机网络完成的基本功能是()和()。 A. 数据处理 B. 数据传输 C. 报文发送 D. 报文存储 5. (4选2)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目标要求网络保证其信息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限的传播范围,还必须保障网络信息的()、(),以及网络服务的保密性。 A. 保密性 B. 可选择性 C. 可用性 D. 审查性 6. (12选5)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是使用的一组操作原语称为()。()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可供选择的答案: A. 1、接口;2、协议3、服务4、关系5、调用6、连接 B. 1、表示;2、数据链路3、网络4、会话5、运输6、应用 7.(4选3)下列关于A TM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固定信元长度为53字节 B. 提供QoS的参数 C. 一次群接入支持48条用用户信道和一条信令信道 D. A TM物理传输媒体可以是光纤 8.(4选2)FDDI的特点是()、()。 A. 利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 B. 使用有容错能力的双环拓扑 C. 支持500个物理连接 D. 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

计算机全国统考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与解答

网络习题整理(09-14年考研真题) 第1章概论 选择题 1. (09年考研33题)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解答】选B。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端到端传输,也就是端系统到端系统的传输,因此判断是传输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传输路径上相邻节点间的数据交付,这个节点包括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这些设备不能称之为端系统,因此数据链路层不满足题意。 试题中指明了这一层能够实现传输,会话层只是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而已,应用层只是提供应用进程之间通信的规范,都不涉及到传输。 【考查知识点】本题考察的知识点主要是OSI模型及其各层的主要功能。 2. (10年考研33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解答】选C。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的结构;换种说法,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显然A、B、D强调的是各层的功能及其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不符合; 【考查知识点】考察的是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定义的理解; 3. (10年考研34题)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应用层(圣才出品)

第6章应用层 6.1复习笔记 一、域名系统DNS (一)域名系统概述 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因特网的域名系统DNS被设计成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NS使大多数名字都可以在本地进行解析(Resolve),仅少量解析需要在因特网上通信,因此DNS系统的效率很高。 (二)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也不区分大小写字母。标号中除连字符(-)外不能使用其他的标点符号。级别最低的域名写在最左边,而级别最高的顶级域名则写在最右边。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字符。如图6-1所示列举了一些域名作为例子。 图6-1因特网的域名空间 (三)域名服务器

如图6-2所示可看出,因特网上的DNS域名服务器也是按照层次安排的。 图6-2树状结构的DNS域名服务器 1.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采用递归查询(Recursive Query)方式。所谓递归查询就是: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即替该主机继续查询),而不是让该主机自己进行下一步的查询。因此,递归查询返回的查询结果或者是所要查询的IP地址,或者是报错,表示无法查询到所需的IP地址; 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代查询(Iterative Query)。迭代查询的特点是: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的迭代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IP地址,要么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而不是替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的查询)。如图6-3所示用例子说明了这两种查询的区别。

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试题

09-10学年第1学期班级:研0907 考试科目:计算机网络命题教师:杨孔雨 《计算机网络》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有两种常见的多路复用技术,当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道带宽,可用_________ __ ,若媒体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就可采用___ ________。 2.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____________ 和 ____ _________。3.PPP协议使用同步传输技术传送比特串011101111111111010,经零比特填充后变成: 。 4.TCP/IP体系结构共划分为四个功能层次,自低到高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IP数据报报头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一个为报头长度字段,一个为总长度字段。其中报头长度以bit为单位,指出该报头的长度,而总长度以bit为单位,指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6.因特网拓扑结构虽然非常复杂,但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和_____________ ___两大部分。 7. 在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上,___________协议实现的是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而___________协议用来在一个不可靠的互联网中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端—端字节流服务。 8.100BASE-T中,100指的是______________,BASE意思为___________,T是指___________。 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地址被转换成____________地址。 10. 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属于ISO/OSI RM中____________ 层的功能。 11.某B类网段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该子网段最大可容纳____________ 台主机。 二、解释下列术语(英文缩写要给出全称,每题4分,共20分): 1、网络体系结构 2、STDM 3、CSMA/CD 4、子网掩码 5、CIDR

计算机网络_09-14考研真题

网络习题整理(09-14年考研真题) 第 1 章概论 选择题 1. (09 年考研 33 题)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 服 务的层次是 A. 数据链路层 B. 传输层 C. 会话层 D. 应用层 2. (10 年考研 33 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 (10 年考研 34 题)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 100Mbps,分组大小为 1000B,其中分组头 大小 20B,若主机 H1 向主机 H2 发送一个大小为 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 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 发送到 H2 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4. (11 年考研 33 题)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 .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 (12 年考研 33 题)在 TCP/IP 体系结构中,直接为 ICMP 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 (13 年考研 33 题)在OSI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7. (13 年考研 35 题)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 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 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 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A. 800 ms、1 600 ms B. 801 ms、1 600 ms C. 1 600 ms、800 ms D. 1 600 ms、801 ms 9.( 14 年考研 33 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免费下载】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及答案

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34.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A.机械特性 B.功能特性 C.过程特性 D.电气特性35.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 A.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C.有连接的可靠的服务 B.无连接的可靠的服务D.有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 36.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列的 比特数至少为 A. 5 B. 4 C. 3 D. 2 37.下列关于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I.运行路由协议,设备路由表 II.监测到拥塞时,合理丢弃IP分组 III.对收到的IP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确保传输的IP分组不丢失 IV.根据收到的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 A.仅III、IV B.仅I、II、III C.仅I、II、IV D. I、II、III、IV 38.ARP协议的功能是 A.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C.根据域名查询IP地址 B.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D.根据IP地址查询域名 39.某主机的IP地址为180.80.77.55,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A. 180.80.76.0 B.180.80.76.255 C.180.80.77.255 D.180.80.79.255

计算机考研网络试题_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1.A、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 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4、在TCP/IP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经常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下面关于客户和 服务器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B、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C、服务器是服务请求方,客户是服务提供方。 D、一个客户程序可与多个服务器进行通信。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2.A、1×103Mbit/s B、1×103kbit/s C、1×106Mbit/s D、1×109kbit/s 6、在同一信道上同一时刻,可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7、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3.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4.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计算机网络考研题汇总

一.考研真题 B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_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 自下而上方法的一般从检查物理层开始。 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C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描述的内容是____ A 网络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容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分层、各层协议、功能和层间接口的集合。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同的体系结构,层的数量、各层的名称、内容和功能以及各相邻层之间的接口都不一样 B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____ A PPP B IP C UDP DTCP I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协议,无法进行差错控制,但IP协议可以借助ICMP来实现这一功能 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的顺序是___ A.机械特性 B.功能特性 C.过程特性 D.电气特性 物理层的接口包含以下4个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什么叫发送时延?什么叫传播时延?如果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输速率为2.0*10^5km/s,数据长度为1000B,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试计算它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发送时延是指节点在发送数据时是数据块从节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题中发送时延为t s=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1000*8/100*10^3s=0.08s 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时需要花费的时间 在本题中传播时延为t p=信道长度/信号在媒体上的传输速率=10/2*10^5s=0.00005s 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 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1924年奈奎斯特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是:C=2W*log2N(其中

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20分共8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正确答案。 3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4.在下图所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的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受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35.某自治系统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中包含的信息,则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B. 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 C. 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 D.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 36.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的ICMP报文件的类型是() A. 路由重定向 B. 目的不可达 C. 源抑制 D. 超时 37、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 A、32,8 B、32,6 C、8,32 D、8,30 38、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网络风暴的是() I中断器 II集线器 III网桥 IV路由器 A、仅I和II B、仅III C、仅III和IV D、仅IV 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2017年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及计算机网络考研真题A卷

2017年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及计算机网 络考研真题A卷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1.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①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②外部设备和主机 ③主机和实用程序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 若机器字长为32位,在浮点数据表示时阶符占1位,阶码值占7位,数符占1位,尾数值占23位,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原码表示,则该浮点数格式所能表示的最小负数为()。 ① -1 ② -2-151③–(1-2-23)×2127④–2127 3. 有关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能在CPU以外② CPU内外都可设置Cache ③只能在CPU以内④若Cache存在,CPU就不能再访问主存 4. 某指令系统中指令字长均为16位,每个操作数的地址码长6位,设系统有双操作数指令、单操作数指令和无操作数指令三类。若双操作数指令有14条,无操作数指令有130条,问单操作数指令最多可设计()条。 ① 125 ② 126 ③ 127 ④ 128 5.在CPU中,用来保存运算器的运算结果状态、程序运行时的工作状态及机器的状态信息的寄存器是()。 ①程序计数器PC ②指令寄存器IR ③地址寄存器AR ④状态字寄存器PSW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 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件组成,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①,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②。 2. 若x=-0.1100010,则[x]原= ①,[x]反= ②。 3. 某计算机采用4体(M0,M1,M2,M3)交叉存储器,当CPU访问存储器的十六进制的地址码是72A5时,选中的是体存储器。

计算机网络考研模拟试题

计算机网络考研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交换技术是 A.信源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线路交换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3.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其分类依据是 A.网络的地理覆盖范围 B.网络的传输介质 C.网络的拓扑结构 D.网络的成本价格 4.两个实体间数据传输和交换是 A.数据通信 B.数据控制 C.数据传输 D.信息交换 5.OSI环境下,下层能向上层提供两种不同形式的服务是 A.面对连接的服务与面向对象的服务 B.面向对象的服务与无连接的服务 C.面向对象的服务与面向客户的服务 D.面对连接的服务与无连接的服务 6.关于TCP和UDP协议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 A.UDP协议比TCP协议的安全性差 B.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而UDP是无连接的 C.UDP协议要求对方发出的每个数据包都要确认 D.TCP协议可靠性高,UDP则需要应用层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7.在星型结构中,常见的中央节点为 A.路由器 B.集线器 C.网络适配器 D.调制解调器 8.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A.星形拓扑 B.总线拓扑 C.环形拓扑 D.树形拓扑 9.下列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的是 ( ) A.N0VELL B.WlNDOWS NT C.UNⅨ https://www.doczj.com/doc/3811568175.html,WARE 10.早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 组成。 A计算机一通讯线路一计算机 B.Pc_通讯线路一PC机 C.终端一通讯线路一终端 D.计算机一通讯线路一终端 11.计算机网络通信中传输的是 A.数字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或模拟信号 D.脉冲信号  12.数据传输的有效性指标是 A.误码率 B.数据传输速率 C.带宽 D.传输错误的二进制信号个数 13.在多个数据字符组成的数据块之前以一个或多个同步字符SYN作为开始,帧尾用ETX作为结束,这种传输方案称为() A.面向比特的同步传输 B.起止式传输 C.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 D.异步传输 14.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保证通信的正确进行,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叫 A.协议 B.TCP/IP C.Internet D.以太网 15.下列提供传输介质与网络主机的接口电路的是 A.路由器 B.集线器 C.网桥 D.网卡 16.每个结点对信息都有地址识别能力的网络结构是 A.星型结构 B.总线型结构 C.环形结构 D.网格形结构 17.计算机网络可分为三类,它们是 A.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B.广播式网络、移动网络、点-点式网络 C.X.25、ATM、B-ISDN https://www.doczj.com/doc/3811568175.html,N、MAN、WAN 18.拓扑设计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它对网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009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2009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B)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解析:自下而上方法的一般从检查物理层开始。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 6、(09-38)主机甲和主机乙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两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字节和500字节的有效载荷,第一个段的序列号为200,主机乙正确接收到两个段后,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列号是(D) A.500 B.700 C.800 D.1000 解析:例如,序列号等于前一个报文段的序列号与前一个报文段中数据字节的数量之和。例如,假设源主机发送3个报文段,每个报文段有100字节的数据,且第一个报文段的序列号是1000,那么接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目的主机返回含确认号1100的报头。接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其序号为1100)后,目的主机返回确认号1200。接收到第三个报文段后,目的主机返回确认号1300。 7、(09-39)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C) A.7KB B. 8KB C. 9KB D. 16KB 解析:确定拥塞窗口的大小的过程:在刚建立连接时,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初始化为该连接所需的最大连接数据段的长度值,并发送一个最大长度的数据段(当然必须是接收窗口允许的)。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得到确认,将拥塞窗口的大小增加一个数据段的字节数,并发送两个数据段,如果每个数据段在定时器超时前都得到确认,就再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倍,即为4个数据段的大小,如此反复,每次都在前一次的基础上加倍。当定时器超时或达到发送窗口设定值,停止拥塞窗口尺寸的增加。这种反复称为慢速启动,所有的TCP协议都支持这种方法。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那么当第4个RTT时间内发送的所有TCP段都得到肯定应答时,拥塞窗口大小是(9KB)。 2010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7、(10-39)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字节,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字节,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接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第一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字节,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011年计算机网络考研试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