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1、试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容、特点及历史作用。

基本容: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意义应该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是不够彻底,在自然观方面承认唯物主义,但在历史方面承认唯心主义。

历史作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在19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德国自然哲学家的批判,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完整的自然观(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才得到真正的扬弃。自然科学的发展也逐步突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束缚。

2、试述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形成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自在自然,既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又包括

尚未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6]二是人化的自然,即作为人类认识和实践客观对象的自

然,被人的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体现了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与自然界有机统一的自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容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人化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容。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最后,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介。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

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解决当今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同时,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解决当今环境问题,构建当代生态文明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二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践价值。

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

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3、试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4、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容及特征。

容:

①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开放系统。②生态自然界

是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界。

③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相统一的自然界。

④生态自然界的创建依靠人类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特征:

①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

②强调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5、试述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与解决

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

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

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

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

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容和特点

、、、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

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的科学技术思想,涵丰富,涉及科学技术的功能、目标、机制、战略、人才和方针等重大问题,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7、简述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本质:

(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2)科学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4)科学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层面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技术的本质:从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出发,可以探索技术的本质。天然自然是各种“非常态”的集合体,需要把它们引入到‘常态’环境,这就必须创建人工自然。技术是创建“人工自然”的手段,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这就是技术的本质。

8、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20世纪以来,有三种科学理论的发展模式:累积式发展观,否证式发展观和社会历史观。

累积式发展观包括:古典归纳主义的积累发展观;逻辑实证主义的累积发展观。

否证式发展观既是“证伪”。该观点认为:科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是:问题--猜想--证伪--新的问题。

社会历史观主要由库恩提出,其认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归纳主义的累积模式:主要观点:科学起点问题,观察;经验论问题,经验是科学的全部基础,一切科学理论都建立在经验之上;科学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科学进步的历史是连续渐近的历史。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基本观点:科学问题->猜想->证伪->新问题;科学的起点:从问题开始;科学研究方法,猜想-反驳方法;科学标准,用“可证伪性”代替“可证实性”;科学发展方式,不是从观察经验到理论归纳,而是从问题到猜想、反驳的过程。

库恩科学发展历史主义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式)->反常->危机->革命(新式战胜旧式)->新的常规科学

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前科学:尚未形成该科学“式”的原始阶段,是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或初始阶段。

常规科学:式的形成是科学达成成熟的标志,形成式的成熟科学。

反常:当科学家发现了用式难以解释的现象,这些属于式预期之外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发现就是反常现象。

危机:当反常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排除时就导致了危机。

革命:一些思想解放、具有革命批判精神的成员勇于创新,去建立新理论、新式取代旧式,以解释吸收反常。

新的常规科学:革命之后进入的常规科学。

9、试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在联系。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什么叫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

上,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前进运动;是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落后到先进,不断地推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甚至倒退的运动都不是发展。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辩证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发展是事物部矛盾不断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科学的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其哲学依据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其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

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它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

法。最后,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的、有后劲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实事的思想路线,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实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照规律办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也正是要回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看,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制约的。人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创造历史。当然,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正确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定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努力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之路。(把握事物之

间的固有联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的涵和意义

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科学技术体制化的容(1、科学技术的投入体制2、科技研究的结构比例3、科学技术的法律制度4、科技研究的管理体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1、它可以积聚社会上的力量来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

2、当代科技活动的结构中基础研究将会有大量的人员参与;

3、明确的法律以及管理制度将会更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1、试述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和社会规

科技工作者在科技研究和成果应用中,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与伦理责任。

首先,科技工作者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科技工作者是社会的人,其活动既非真空也非孤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影响社会,也受社会的制约。作为活动结果的科研成果或技术发明的应用,对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是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还是有害于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应对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社会产生的后果负责,即承担社会责任。因为科技工作者掌握专业知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准确全面地预见这些科学知识应用的背景,他们有责任去预测评价有关科技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对民众进行科技教育。

其次,科技工作者应承担相应的伦理责任。科技活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科技活动和从事这种活动的人便同他人及社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们虽然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真假问题,但研究的目的和成果应用都和善恶有关,即对他人、对社会是善还是恶。因此,科技工作者的活动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都存在伦理关系,与他人和社会或自然为善的研究和成果应用,是道德的;而与他人和社会为恶的研究与成果应用,则是不道德的。科技工作者对他们的研究起因和研究成果应用,负有不可推卸的伦理责任,这种责任必须由他们自身来承担。

1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异化(负面效应)

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的改变,对社会政治、社会文化,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与人类相悖的消极后果乃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科学技术进步从来就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创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和尽力解决科学技术应用而带来的社会问题,需要辨证地看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1.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需要通过技术转化,在生产、工程实践的具体运用即“物化”过程中才能变成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发展;2.科学技术通过对生产力各要素发挥作用而体现其生产力的职能并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3.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是最主要的作用,经济竞争常常通过科学技术竞争而实现。

第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繁荣促进各项社会生活事业如衣食住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发;

2.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如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脑体关系、性别关系、家庭关系的改变:

3.技术进步促进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家庭办公、交通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

第三,科学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1.科学技术实力决定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

2.科学技术对“政治化”有影响,它可以使得政治参与科学化和化,国家和政府决策科学化和化,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

1.文化成果和文化传播必须要有技术载体,科学技术丰富了物质文化并推动物质文明;

2.科学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丰富教育文化。

3.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丰富精神文化。

4.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社会管理,丰富管理文化。

第五,科学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都有影响。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在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的同时,还威胁着人类的进一步生存和发展。首先,科学技术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食物等;其次,科学技术导致人的异化,如金钱异化、权力异化。再次,科学技术带来环境问题。如资源耗竭、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另外,科学技术还带来人类的危机和安全问题,如军事战争,恐怖活动等。针对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我们应该辨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不能只看到它的利,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弊端。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应用科学技术,包括:正视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影;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科技自身来解决;依靠科技进步,保证环境质量;进行技术评估;社会制约的完善和增强,加强国法制与国际合作。

12、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有关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及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传统提法一般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它决定着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在的社会生活;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对抗性的社会制度,它必将被将来的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需要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当社会处于某一社会形态的稳定渐进发展的量变时期,社会基本矛盾中的需要与生产力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逐渐进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不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基本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就会由需要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升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此时社会处于新旧社会形态交替的剧烈变革的质变时期,社会基本矛盾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明显更替

13、什么是科研选题?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科研选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主体与科学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表现,是科学认识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疑难和课题。选题”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科研选题是否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

重要意义:a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是否具有战略意义,是决定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和首要环节。b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项科研工作。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能否选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和科研能力。c有创见的研究课题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有巨大推动作用。往往成为科学发展和取

得成就的生长点或路标,甚至影响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研究方向。

选题的基本原则:

(1)创新性原则。好的选题应当是在现有背景知识中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

(2)科学性原则。好的选题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前的背景知识,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不要把“永动机”之类,或“伪问题”作为选择对象。

(3)可行性原则。好的选题还要认真考虑完成课题的主观条件和额观条件,不宜选得很宽、很复杂,久功不克,导致半途而废。

(4)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还要把握好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的需求因素。主动性原则,新颖性原则,适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合伦理合道德性原则,合法性原则。

步骤:

1.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

2.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

3.利用假设作进一步的预测。

4.设计实验检验以上预测。

1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于你的机遇的认识

1)机遇是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由于某个偶然的事件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的自然现象,并由此导致了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具有意外性和偶发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意外的发现了与原来研究目标完全不同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加以研究,取得与研究目标不同的重大发现;另一类是意外地发现了与预期不同的事物与现象,经过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完成或部分完成了原来的研究目标。

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机遇给研究提供了先导,启发了人们追寻机遇背后隐藏的自然界的新信息,导致作出科学发现。b机遇能为技术发明提供线索,导致在技术上作出重大发明。c机遇能为研究提供新的生长点,启发人们深入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促进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3)识别和捕捉机遇的条件:a丰富的知识储备。b深厚的哲学理论修养:从认识论高度提高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保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c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等,提高及时发现、识别和捕捉机遇的认识能力。

16、结合对于归纳方法的相关讨论,谈谈科学研究方法的条件与相对性

科学方法对提高自我科研能力的启迪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要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

度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方法就是认识自然的最重要的工具。在科学史上,那些杰出的科学家无

一不是科学方法的大师。伽利略发现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与他正确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以及善于进行逻辑推理分不开;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许多结论都是运用理想实验方法论证的;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与他正确运用类比方法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学家朱克曼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讲到,他曾经对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就以下问题要求

回答:“你从当学生时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知识还是方法?”被调查

的科学精英们竟惊人一致的回答:是方法。的确,没有正确的科学方法,不善于思考,不善

于探索、创造,丰富的知识只能成为一部“活字典”,即使是天赋的才能,也不可能很好的发挥。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难才能的发挥。”开普勒在年轻时就表现出很好的数学才能,但由于思

想方法的错误,他前半生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就,只是在成为第谷的助手以后,从第谷那里学到了缜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才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太阳中心说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17、试述直觉思维及其作用

直觉出现的时机,是在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形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出现的种种自然联想顺利而迅速地接通,因此,直觉在创造活动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功能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1、帮助人们迅速作出优化选择。创造都要从问题开始,而问题的解决,往往有许多种可能性,能否从中作出正确的抉择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人,只有他们才能够在很难分清各种可能性优劣的情况下作出优化抉择。2、帮助人们作出创造性的预见。

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具体方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方法论,是具体科学方法的指南。具体科学方法是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来探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适用或分别适用的一些方法手段,并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证明。具体科学方法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指导下,将自己的触角伸向自然科学领域,也伸向会科学领域。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我们探讨整个世界的现象、过程和规律的根本方法,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更是对具体科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总结具体科学方法之后,上升到指导思想层面上的方法论,是方法论的总和。但具体科学方法论反过来又可以影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在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起着普遍性和根本性的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其他具体的科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而各门具体的科学方法论则是它的运用于深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