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疫苗学知识要点

疫苗学知识要点

疫苗学知识要点
疫苗学知识要点

疫苗绪论

疫苗(Vaccine)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学(Vaccinology) :一门关于疫苗理论、疫苗技术、疫苗研制流程、疫苗应用、疫苗市场及疫苗管理与法规的学科。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

疫苗与药物的区别

使用的人群不同: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患病人群,疫苗用于健康人

药物的性质:一般药物主要为中药、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药物,而疫苗均为生物药物。药物作用:一般药物主要减轻病痛,只有疫苗才能彻底控制和消灭疾病。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疫苗的基本成分包括抗原、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灭活剂及其他成分

疫苗的成份和特点

抗原:抗原是疫苗最主要的有效活性组分,是决定疫苗的特异免疫原性物质。(疫苗效果)佐剂: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增生剂。本身不具抗原性,但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

杀菌剂/防腐剂:用于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一般液体疫苗为避免在保存期间微量污染的细菌繁殖,均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大多数的灭活疫苗都使用防腐剂,如硫柳汞、2—苯氧乙醇、氯仿等。

保护剂或稳定剂:

为保证作为抗原的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存活并保持免疫原性,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梨醇等。

灭活剂:

灭活病毒或细菌抗原的方法除了可用物理方法如加热、紫外线照射等之外,也常采用化学方法灭活。常用的化学灭活试剂有丙酮、酚、甲醛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一定毒害作用,因此在灭活抗原后必须及时从疫苗中除去,并经严格检测,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

疫苗在制备时还需使用缓冲液、盐类等非活性成分。缓冲液的种类、盐类的含量都可影响疫苗的效力、纯度和安全性,因此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疫苗的基本特点:

■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由疫苗的抗原所决定,指疫苗接种进入机体后引起抗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免疫原性强弱的因素包括机体的因素和疫苗的因素。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疫苗本身的安全和接种的安全。大多数疫苗主要用于儿童和健康人群,因此其安全性要求极高。绝大多数国家以不允许因接种疫苗而发生的死亡率超过百万分之一作为安全标准之一。

稳定性

疫苗必须保持稳定,以保证经过一定时间的疫苗贮存和冷藏运输过程■后疫苗仍能保

持有效的生物活性。稳定性是衡量疫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广泛应用性

当某种传染病流行时,对流行区域的健康人群和易感者进行接种,在保护接种者个人的同时,随着接种人数的增加,当产生免疫的人数达到人群的80%以上时,整个人群形成一个免疫屏障,形成群体免疫,避免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章

第二章疫苗学的基础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基础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

三、疫苗学的传染病学基础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可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

正常条件下对宿主不呈现致病作用,当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时候可以致病。(eg.金黄色葡萄球菌)

1、细菌的致病性

(1)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

寄生:据大多数病原菌

腐生:产生毒素食物中毒

(eg.肉毒梭菌)

(2)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菌在特定条件下引起宿主疾病。

毒力(virulence):

致病力的强弱。

强毒、弱毒(减毒)、无毒

毒力因子:致病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力毒素

(3)细菌致病的3个步骤:

黏附定殖扩散

2、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机制归根结底是由于致病相关基因决定的,这些致病相关基因组成10-20kb的DNA片段,称为致病岛。

(1)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体突破皮肤、粘膜生理屏障,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表面结构:荚膜、黏附素、菌毛

侵袭蛋白:酶

(2)细菌毒素(toxin):

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毒性物质。

损伤宿主细胞

干扰生理功能

一、疫苗学的微生物学基础

(一)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因子

2、细菌的致病机制

(2)细菌毒素(toxin):

内毒素的治疗:抗体、内毒素拮抗剂

外毒素的治疗:抗毒素、类毒素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使抗体具有免

疫保护作用。(破伤风抗毒素)

类毒素:用甲醛处理外毒素,去除有害作用,注射后使机

体产生抵抗细菌的能力。(白喉类毒素,破伤

风类毒素)

3、细菌毒力的测定

(1)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2)半数感染量(median infection dose,ID50 ):

是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感染发病一半所需要的微生物量。

4、细菌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1)抗吞噬作用

分泌蛋白酶破坏吞噬细胞

抑制吞噬多糖荚膜,菌毛

在巨噬细胞中生存

(2)抗体液免疫

伪装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血纤维蛋白

白色念球菌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肾炎结合抗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SPA 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简称SPA)是细胞壁抗原的主要成分,几乎90%以上的菌株均含有这种成分,但不同的菌株含量差别十分悬殊。SPA占整个细胞壁蛋白成分的6.7%,通过胞壁肽聚糖以共价键与之结合。其它葡萄球菌如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不含SPA

(二)病毒的致病作用

1、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病毒侵入机体的三大重要门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2)垂直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

病毒由母亲传给胎儿的方式胎盘产道

2、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向外播散病毒

显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慢性感染病程长, 病毒可检出如HBV

潜伏感染:经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可反复激活,急性发作病毒只有在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如HSV、VZV

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发病后为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

2、病毒的致病机理

?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无包膜病毒

?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

?整合感染:多见于肿瘤病毒

?细胞凋亡

?细胞的增生和转化

?免疫系统紊乱

3、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

巨噬细胞的作用

干扰素——非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按种类:IgG IgM IgA

细胞免疫:抗病毒免疫的主要细胞T、NK

二、疫苗学的免疫学基础

(一)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

所谓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即以B cells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胞。体液免疫的抗原多为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蛋白质和多糖大分子,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免疫。

2、体液免疫过程:

第一步: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互补的抗原分子结合后,活化、长大,并迅速分裂产生一个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其中一部分成为浆细胞,产生抗体;一部分发展为记忆细胞(memory cell)。

第二步: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主要对抗细胞外感染。

(二)细胞免疫

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破裂死亡。

杀伤特点:

连续性杀伤

特异性杀伤细胞免疫对抗胞内感染。

MHC限制性

(三)免疫记忆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 ):

机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产生的增强性快速应答,由记忆淋巴细胞承担。

此外,免疫记忆还具有抗原特异性和长效性。

免疫记忆的特点是具有抗原特异性和长效性。

记忆B细胞10-60年(天花)

记忆T细胞10年

(四)疫苗免疫剂量、途径、次数及间隔

1、免疫剂量

适中太低/太高免疫耐受

2、免疫途径

?以皮内免疫最佳

?皮下免疫次之

?腹腔免疫和静脉注射效果最差

?口服易导致耐受

?粘膜免疫(局部感染)

选择好的免疫佐剂

皮下注射皮内免疫静脉免疫腹腔免疫口服免疫粘膜免疫

2、免疫次数和间隔

不同疫苗有所不同

免疫次数2-3次

间隔时间3-4周

三、疫苗学的传染病学基础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p52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发生。如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4.有免疫性: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1)再感染:同一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2)重复感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受染。血吸病、丝虫病、疟疾最为常见。

(3)复发: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而该病原体再度出现并繁殖,而原症状再度出现。伤寒最为常见。

(4)再燃:临床症状已经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多见于伤寒。

(二)我国需要重视的传染病

我国目前部分传染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等;部分曾被控制疾病出现流行扩散趋势,如肺结核、性病、血吸虫病、脊灰;但一些新发传染病也已在我国出现并造成流行,例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禽流感、猪流感以及超级细菌。将来还有可能是南北极冰川中的远古病毒。

(三)我国传染病的分类

国家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疫苗接种的目的

正确的选择疫苗(符合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人员

免疫接种的对象(发烧、过敏、妊娠)

第三章疫苗的种类与研制技术

一、疫苗的分类

二、传统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三、现代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四、肿瘤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一、疫苗的分类

(1)根据使用的对象:人用和兽用

(2)研制技术:传统和新型

(3)抗原的来源:菌苗(类毒素)、毒苗、虫苗

(4)用途:预防和治疗

(5)根据预防疾病的种类:单价、多价(联合)

(6)抗原的化学性质:蛋白、核酸、多糖。

(7)使用方法和接种途径:注射疫苗、口服疫苗、滴鼻疫苗、滴眼疫苗、鼻喷疫苗、皮贴疫苗、气雾疫苗、微胶囊疫苗、缓释疫苗。

(8)其他命名:T细胞疫苗、树突细胞疫苗、植物疫苗、重组XXX疫苗。

二、传统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一)传统疫苗的主要类型

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用天然微生物的某些成分制成的亚单位(组分)疫苗。

1、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

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后、经灭活处理使其失去致病力,但仍保留完整的生物结构和免疫原性。

疫苗中含有的菌体或病毒颗粒是“死”的,因此又称作死疫苗。

2、弱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

弱(减)毒活疫苗是通过不同的方法手段,使病原体的毒力即致病性减弱或丧失后获得的一种由完整的微生物组成的疫苗制品。因其中的微生物体是活的,因此也叫活苗。3、亚单位(组分)疫苗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组分疫苗)指的是除去病原体中无免疫保护作用的有害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制成疫苗。

例如:研究者用化学试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出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流感病毒亚单位苗;用脑膜炎球菌夹膜多糖制成亚单位疫苗。

三类传统疫苗的比较

制品纯度高、副反一般要接种接种次数少,反应病原微生物组分接

病原体失去毒力但保接种后的病原体在体以化学方法获得病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用减毒或无毒的全病应小、需多次接种

2-3次,反应较大,维持时间较短,稳定性好,较安全

小,免疫效果持久,稳定性较差,并应考虑毒力返祖

优缺点

种后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产生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内有一定生长繁殖的能力,类似隐性感染,产生细胞、体液和局部免疫

免疫机理

原体的某些具免疫原性的成分将病原体杀死原体作为抗原抗原制备

亚单位疫苗灭活疫苗

活疫苗

项目

(二)传统疫苗的研制技术 1、灭活疫苗研制技术 (1)研制原则

用于制备灭活疫苗的菌(毒)种,应该基本符合以下条件: ①必需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能诱发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力足以阻止相应病原体的入侵或防止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

②应具有恒定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稳定的遗传性;

③应易于在人工培养基上或持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培养并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④在培养过程中不产生或产生较小的毒性:

⑤制备类毒素的菌种在培养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典型毒素; ⑥要针对不同的病原血清型选择符合当地流行的菌株,以保证所制造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同时对同型菌、毒株要求选择能产生最好保护效果的品种,对多血清型的病原则应选择抗原谱广、保护面宽的血清型。 (2)灭活剂的选用

灭活疫苗的制备技术主要是微生物病原体的培养、抗原的灭活与提纯处理,其中灭活病原体是关键步骤之一。

疫苗灭活方法对机体免疫应答会产生明显影响现今生产灭活疫苗的灭活方法可分为物理和化学两大类。 A 、物理作用灭活

制备灭活疫苗最初采用的灭活方法是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紫外线和射线灭活。 加热灭活:

在19世纪末,基本上都是采用加热的方法对病原体进行灭活。 加热灭活法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原体失去传染性。治疗用布氏杆菌疫苗、

伤寒疫苗同样是通过加热方法灭活的。

紫外线灭活:

紫外线灭活主要是作用于病原体的DNA 和/或RNA ,使病原体的DNA 形成TT 二聚体,致使无法以此DNA 为模板转录为mRNA ,不能复制子代DNA 与合成蛋白。从而使病原体失去感染性。

此种灭活方法的优点是在DNA 、RNA 水平对病原体进行灭活,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抗原的完整性和免疫原性。

射线灭活:

射线灭活(γ-射线照射)的原理是射线可直接破坏细菌和病毒的DNA或RNA,导致微生物死亡。射线灭菌的优点是不升高灭菌产品的温度、穿透性强、灭活效率高。

缺点是设备费用较高,对操作人员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B、化学作用灭活

化学方法是现在应用的主要灭活方法,使用的灭活剂有福尔马林、丙酮、苯酚、?-丙内酯、乙烯亚胺、双乙烯亚胺等。

甲醛:

福尔马林是传统的灭活剂,应用最广泛。

原理:

甲醛直接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分子上的氨基(NH2)、硫氢基(SH)、羧基(COOH),生成次甲基衍生物,从而破坏细菌蛋白质(尤其是酶类),但不明显影响其免疫原性。

甲醛灭活菌体后,应产生两种免疫原:一类是天然的抗原,即构象甲醛破坏的抗原,一类是被甲醛破坏后形成的新抗原。

苯酚:

苯酚损害细胞的细胞膜使细菌溶解、蛋白质变性、酶失活。通常用量为1-3%,细菌芽孢和病毒对于苯酚的耐受性较强。

中和剂:2-3% 吐温-80

?-丙内酯:

?-丙内酯(Beta-Propiolactone,BPL)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疫苗的生产。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作用于病原体的DNA和RNA,而不直接作用于蛋白。它能在机体内完全分解为无毒性的?-羟丙酸,这是一种人体内脂肪代谢后的产物,对人体和动物体无毒。缺点:①本身具有致癌性,

②BPL可以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性质,

2、弱毒疫苗研制技术

(1)利用病原自然弱毒株

某些传染病的病原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具有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株。可以用于生产活疫苗。

(2)异源免疫

异源免疫(heterologous immunity)选择与病原有一定“亲缘”关系,在分类上同属不同种,具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原性,而天然宿主又不相同的微生物株系作为疫苗株。(3)人工在异源动物或细胞上传代致弱

在异源动物体内或组织细胞培养中连续传代以减弱病原的致病性,以人工致弱的病原来制作活疫苗。到目前为止,用来预防人类和家畜传染病的活疫苗的菌种和病毒种,大部分都以这种方式培育。

(4)改变体外培养传代的环境

在体外培养传代病原株时,改变培养的温度(提高或降低),或者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病原的化学物质或诱变剂以及在体外以射线处理病原微生物,这种环境不利于正常微生物的发育,但却可能有利于某些突变株的发育,这些突变株在正常环境中不易生长发育而死亡,从而有助于弱毒株的培育。

3、组分疫苗的研制技术

组分疫苗又可称为裂解疫苗既可以是蛋白质疫苗,也可以是多糖疫苗。

蛋白质疫苗包括类毒素(灭活细菌毒素)和病毒裂解的亚单位或亚毒粒制品。

大多数多糖疫苗由来自细菌的纯化了的细胞壁多聚糖组成。

结合多糖疫苗是将多聚糖用化学方法与蛋白质连接而得到的疫苗,这种连接使多糖成为更有效的疫苗。

三、现代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现代疫苗的主要类型:

现代疫苗包括合成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T细胞疫苗、树突细胞疫苗以及避孕疫苗和肿瘤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

(一)合成肽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1、概念

合成多肽疫苗(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是用化学手段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或表位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再加入佐剂制成的疫苗。

优点:

(1)安全

(2)可在同一载体上连接多种保护性肽链或多个血清型的保护性抗原肽链。(如:口蹄疫合成肽疫苗、乙型肝炎和疟疾合成肽疫苗)

缺点:

该类疫苗的缺点是制造成本较高。

2、研制技术

(1)多肽的化学合成

首先应该确定天然抗原的氨基酸序列(基因测序),选择和确定有效肽段(中和抗体),并寻找该肽段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计算机分析)。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个合成策略:片段浓缩法和固相合成法。

片段浓缩法是经典的合成技术。首先合成数条小肽,经纯化和去保护后结合成较长的肽,直到最后所需的序列。

固相合成法是将肽链一端结合于固相载体上的方法,通过在N-末端逐步加上氨基酸的方法合成肽段。

(2)载体的选择

合成的多肽可以联接或结合到载体上。(蛋白质、多聚体、脂多糖、脂质体)

选择载体时应谨慎,因为机体对载体的免疫应答可能会掩蔽对肽的免疫应答。

(3)与人体组织是否存在交叉反应

抗肽抗体可能与人体组织产生意想不到的交叉反应,也可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偶合或聚合反应能产生新的表位,而仅仅评价肽单体不能解决该问题。

因此,应使用人体组织测定疫苗的最后配方及佐剂是否产生意外的交叉抗体。(二)亚单位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1、概念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又称重组亚单位苗(recombinant subunit vaccine),是指将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系统中表达,再以表达产物制成亚单位苗。

2、亚单位疫苗优点

(1)首先是安全性好,疫苗中不含有活性的完整病原体,接种后不会发生急性、持续或潜伏感染,可适用于一些不利于使用活疫苗的情况,如幼龄的动物或人、妊娠动物或人。(2)其次,这些疫苗减少或消除了常规活疫苗或死疫苗难以避免的热原、变应原、免疫抑制原。

(3)亚单位疫苗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可以与感染产生的免疫应答相区别,因此更适合于疫病的控制和消灭计划。

(4)可以表达高度致病性的危险病原体及难于进行体外培养病原体的免疫原性蛋白质,可大量发酵生产,增加了安全性和抗原的生产效率。

缺点

?生产成本比较高(纯化)

?产品研发成本高

?免疫接种成本高(多次注射)

3、亚单位疫苗研制原则

(1)免疫保护性基因的确定。

(2)外源免疫保护性抗原表达系统的选择。

生物表达系统

原核生物表达系统(大肠杆菌,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核生物表达系统(酵母,丝状真菌,哺乳动物,昆虫)

(三)基因缺失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1、概念

基因缺失疫苗(deletion-mutant vaccine)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或细菌的致病性基因进行缺失,从而获得弱毒株活疫苗。

2、基因缺失疫苗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安全性好。

基因缺失疫苗的基因的变化,一般不是点突变。故其毒力更为稳定,返祖突变机率更小,疫苗安全性好。

(经典技术培育的弱毒株常是基因点突变)。

(2)免疫原性好

其免疫接种与强毒感染相似,机体可对病毒的多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力强,免疫期长,尤其是适于局部接种,诱导产生黏膜免疫力,因而是较理想的疫苗。

缺点:

基因缺失病毒在自然状态下可能与野毒株发生重组或者发生核酸修补,使疫苗株原来缺失的基因恢复而重新获得毒力。并且有的基因缺失疫苗对孕畜和仔畜的毒力偏高。

3、基因缺失疫苗研制原则

构建基因缺失疫苗时,应该保证缺失的基因为病毒或细菌复制的非必需基因,否则产生的病毒不具有复制能力。

四)重组活载体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1、概念

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recombinant live-vector vaccine)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病毒或细菌(常为疫苗弱毒株)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2、重组活载体疫苗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具有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高、接种成本低的优点。

(2)若选择在毒力基因中插入外源基因,则弱毒株的毒力会进一步降低,疫苗的安全性也更好。

(3)可同时插入多个外源基因,构建多价疫苗。

缺点:

(1)某些外源片断表达效率低,而且容易丢失。

(2)有时因机体对活载体的免疫反应性质,可限制再次免疫的效果。(痘病毒)

3、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种类

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

重组痘病毒活载体疫苗重组腺病毒活载体疫苗重组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

重组小RNA病毒活载体疫苗

重组细菌活载体疫苗

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乳酸菌

4、重组活载体疫苗研制原则

(1)载体的选择

①载体的安全性。

弱毒疫苗株

在插入外源基因后可以使其致病力降低的细菌或病毒

②活载体(病毒或细菌)的组织嗜性应该与其所表达外源抗原所属微生物的组织嗜性相同或相近。

③活载体对外源基因的容量,不同病毒其外源基因含量不同,如果想要构建多价疫苗需要一个基因组较大、容纳外源基因较多的载体。

(如:痘病毒)

(2)转移载体的构建

构建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关键是构建一个成功转移载体,利用其通过同源重组的作用将外源基因整合于载体病毒的基因组中。一个转移性能良好的载体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①拥有足够长的同源臂序列(即供体和受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碱基序列)一般在800-1000bp 左右,也有报道300bp就可以满足同源重组的需求;

②一个适宜的启动子,启动子应该与载体病毒相适应,最好是载体病毒自身基因的启动子。(3)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选择

原则上讲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应该影响载体病毒或细菌自身的复制,所以外源基因应该插入载体病毒或细菌基因组的非必需基因中。

为了降低载体的致病力,还可以在不影响复制的情况下将外源基因插入到载体的毒力基因中。

(五)核酸疫苗及其研制技术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并合成抗原蛋白,激起机体一系列类似于疫苗接种的免疫应答,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核酸疫苗的优点

A、几乎等同于感染病原体或弱毒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B、核酸疫苗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

C、安全性好,

D、制备简单,

E 生产成本降低,并能加工干燥,便于储藏和运输。

2、核酸疫苗的研制技术

核酸疫苗是由编码病原体抗原的基因和作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质粒DNA组成。

病原体抗原的基因

单一病原体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

多个病原体的免疫保护型基因

编码抗原决定簇的一段DNA序列

质粒DNA:用于构建核酸疫苗的载体质粒基本骨架

启动子增强子3’端多聚A信号(poly A)

3、核酸疫苗的接种方式

核酸疫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接种到机体的适当部位,不同的接种方式或途径可影响其免疫效果。

普通注射动物病毒和一般哺乳动物启动子:骨骼肌,如:股四头肌和腓肠肌

乳清酸蛋白(WAP)启动子:乳腺和皮下脂肪

基因枪接种:将包裹在金粒上的质粒DNA直接射入进表皮细胞

(六)T细胞疫苗

致病性T细胞

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同种反应性T细胞:导致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活化、灭活

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ation, TCV)

将自身反应性T细胞或同种反应性T细胞活化并灭活后作为疫苗。

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致病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消除或减轻这些细胞的致病作用。达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对同种移植物排斥的防治作用。

传统T细胞疫苗的应用: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从患者血液中分离致病性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形成T细胞克隆后,用γ射线照射经皮下注射对患者进行治疗首次注射后第2、6、8周重复注射

治疗评价

此项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有效性方面均较理想,且一般无广泛免疫抑制的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注射后引起体内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清除等相关。

与干细胞移植相比,T细胞疫苗在特异性、风险和费用方面更具优势。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检验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也得以下降。

现代

依据MHC-I类分子特异的多肽结合基序合成的多肽

在体外诱导产生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将CTL克隆、扩增、筛选和鉴定后,注射入机体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七)树突细胞疫苗

1、树突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有效地将抗原递呈给T 淋巴细胞,从而诱导CTL活化。

3、树突细胞疫苗

荷载抗原的DC具有疫苗的功能,故称为树突状细胞疫苗(dendritic cell vaccine)。

荷载抗原病毒抗原HLA向CTL提呈病原体表位(8-10个氨基酸的短肽)

肿瘤细胞成分编码肿瘤的抗原

4、树突细胞疫苗研制技术

两大关键步骤

获得大量的DC细胞

A、DC的分离

DC可以由CD34+或CD14+细胞中产生,存在于人骨髓、脐血和成年人外周血中的CD34+细胞。

B、DC的培养

添加必须的细胞因子:

GM-CSF(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flt3-L(flt3 ligand,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

致敏的DC

直接致敏肿瘤提取物致敏DC 肿瘤细胞与DC的融合肿瘤抗原肽或蛋白体外致敏DC 核酸致敏DC :肿瘤细胞来源的RNA致敏DC

基因转染DC :脂质体、电穿孔及磷酸钙;病毒载体

(八)肿瘤疫苗

1、肿瘤概述

(1)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外防御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毒素移植的外来细胞和组织

对内清洁损伤衰老的细胞肿瘤细胞

(2)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是机体中的正常细胞在各种外部致病因素和内部遗传因素的长期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发生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与免疫系统

(1)肿瘤抗原

肿瘤抗原(tumor antigen)泛指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新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新抗原物质。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存在于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与正常细胞

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与肿瘤细胞与某些正常细胞

(2)肿瘤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体液免疫

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的调理作用

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

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改变或丧失

肿瘤细胞疫苗

肿瘤细胞疫苗是从机体肿瘤组织中提取肿瘤细胞,经灭活处理后使瘤细胞丧失致瘤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然后对机体进行主动免疫。

通常采用在疫苗中加入诱导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如IL-2 、IL4和GM-CSF等。

(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

转染分子有:MHC I 类分子共同刺激信号B7分子各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

(九)避孕疫苗

又称抗生育疫苗,是采取人工方法通过注射或口服生育相关抗原,在机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细胞,干扰精卵结合能力或阻止着床,造成一定时间内可逆性的、无不良反应的不孕

的一类疫苗。

人绒毛绒促性腺激素(hCG)

其作用与促黄体激素(LH)相似,可刺激和维持黄体功能,促使其分泌雌激素和孕酮,以维持子宫内膜增生和形成蜕膜变化,有利于受精卵生长。

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

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一个10肽激素。它调节垂体的性腺激素:促黄体激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的合成,是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关键调节性物质。

促黄体生成素(LH)

由垂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在男性中能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男性雄激素,在女性中刺激卵巢分泌女性雌激素。

促滤泡激素(FSH)

作用于男性的生精上皮,刺激青春期男性精子的生成。作用于女性卵巢促进卵泡颗粒层细胞增生分化,促进卵巢长大。

第四章免疫佐剂

一、免疫佐剂的概念

免疫佐剂(immunoadjuvant)又称佐剂或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其本身不具有抗原性,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

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者改变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类型。

二、免疫佐剂的简史

弗氏完全佐剂

由石蜡油、去垢剂羊毛脂和灭活的分枝杆菌(卡介苗)组成的弗氏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

弗氏不完全佐剂用于加强免疫刺激。为了减少副作用,不含结核分枝杆菌成分。

三、免疫佐剂的分类

矿物质

油乳佐剂

微生物佐剂

脂质体和Novasomes

中草药类

细胞因子

药物类佐剂

生物降解聚合微球

四、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

1、抗原物质与佐剂混合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储备抗原,使抗原物质缓慢释放,延长抗原作用时间。

2、佐剂吸附抗原后,增加抗原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

3、佐剂能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可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促进抗原的提呈。

4、佐剂可以增强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5、可刺激淋巴细胞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使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变成有效免疫原。

6、改变抗体产生的类型以及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并使其增强。

7、提高机体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抗体的滴度。

第五章疫苗的设计

一、疫苗靶抗原的选择

二、疫苗靶抗原的表达设计

三、疫苗靶抗原的纯化设计

四、疫苗流行病学设计

一、疫苗靶抗原的选择

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性应答的抗原物质。

免疫保护性抗原:一种病原体相关的抗原表位,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以抵御该病原体的感染。

对于全病原体疫苗不需要考虑靶抗原选择的问题。

需要考虑的是菌种和毒种的选育。

抗原多肽选择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是在蛋白表面

2、保证该段序列不形成α-helix

3、N,C端的肽段比中间的肽段更好

4、避免蛋白内部重复或接近重复段的序列

5、避免同源性太强的肽段

6、序列中不能有太多的Pro,但有一两个Pro有好处,可以使肽链结构相对稳定一些,对产生特异性抗体有益。

二、疫苗靶抗原表达系统设计

1、目的基因的来源,如果是大肠杆菌来源的基因,选择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较好,这主要是考虑到与目的基因来源相同的宿主对于保证蛋白的活性较有利且基因遗传密码的偏爱性较一致。

2、生产的成本和工艺放大要求。

3、研究周期和可操作性。

4、蛋白的用途和用量

5、蛋白的天然性质。

大肠杆菌的分泌很难进入培养基,通常是在周质空间积累

6、知识产权的考虑

三、疫苗靶抗原的纯化设计

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来源于经减毒或灭活工艺而得的活病原体,疫苗由全颗粒菌体或病毒组成,其纯制过程主要在于去除病毒核酸和杂蛋白,一般只涉及简单分离。

四、疫苗流行病学设计

(一)调查对象的选定

1、地域分布

2、高危人群

3、易感年龄

4、高发季节

(二)现场调查的设计原则

重复、对照、随机、双盲

(三)现场调查时间

初次免疫------传染病流行的前1-2月

加强免疫------传染病流行的前1-2周

(四)观察时期

短期效果一个流行季节/年度

长期效果流行年度/更长时间

第六章疫苗的检定和评价

正规的生产部门

质量保证(QA)质量保证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产品的承诺、规范、标准。

质量检定(QC)又称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

疫苗质量检测

体外检定(in vitro)体内检定(in vivo)

疫苗的体外检定

疫苗的微生物学检测

疫苗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

环节

研制流水线测定半成品成品

1、无菌检验

死苗的成品和半成品

无细胞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多糖疫苗

疫苗制造时的关键试剂

A、抽样

原则:监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疫苗的有效使用剂量。(不仅限于此项检验)

原液或半成品抽样,应该至少有总量的0.1%或者不少于10ml,每开一次瓶,应再抽样一次;

成品超过20瓶,抽样比例不少于10%;若每瓶装1ml,则全部用于检测。超过1ml 抽取代表性比例,不超过10ml。

疫苗制造的无菌用水,应在输水线不同部位每日抽检。

B、无菌实验用培养基

用灵敏细菌作培养基有效性检查。

常用的标准细菌:芽胞菌和无芽胞菌。

C、培养方法

不含防腐剂/杀菌剂:

小于5ml/包装,每批混合10个包装单位

大于5ml/包装,每批混合7个包装单位

含防腐剂/杀菌剂:

取液体培养基量2-5%的样品

检菌阳性:

1、细菌的形态学观察、染色鉴定、生化鉴定

2、取双倍样品重复实验

D、支原体检查

需要进行检查的制品:

1、培养病毒的宿主细胞:主细胞库,工作细胞库;

2、病毒的种子批;

3、体外培养细胞生产的活病毒在纯化和过滤前的半成品;

4、体外培养细胞生产的活病毒用于制备灭活疫苗,在灭活前半成品。

细胞库

是用来培养生产连续多批生物制品的细胞系统。

原始细胞库

主细胞库

工作细胞库

细胞库背景资料:1)来源:组织来源,培养方法,传代过程,培养和保存情况及所用培养基等;2)特性:形态、生长特性、倍增时间;3)遗传特征:表型、基因特征、细胞核型及标记染色体;若是生产用工程细胞,则需要有载体构建资料或细胞融合资料,基因拷倍数,稳定性等指标;4)外源因子检测报告:有无支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等污染。

1、原始细胞库(Primary Cell Bank,PCB):只作为种子细胞保存,一般情况不取出。是一定量经过充分鉴定的原始细胞,组成均一,冻存于液氮罐内,约10-20支。其中一支可用于制备主细胞库。

2 、主细胞库(Master Cell Bank,MCB):经过充分鉴定一定量的由原始细胞库筛选获得的亚克隆细胞株,扩大培养传代次数8~10代,组成均一,冻存于液氮罐内,用于制备工作细胞库。

3 工作细胞库(Working Cell Bank,WCB):由有限传代水平的主细胞库制备而来的均一性细胞,按生产条件传代培养,培养传代次数8-10代,冻存于液氮罐内用于生产,一旦移出后不再返回原种子贮存库中。

4、杂病毒的检查

(1)组织培养法:选定无病毒的细胞系,连续传代2-3次,接种待测样品,用怀疑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

(2)电子显微镜检查。

(3)PCR或者RT-PCR检查:病毒污染数量不多。

(4)接种实验动物,观察发病情况。

(二)、疫苗的成份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化学测定

依据:《中国生物制品化学鉴定规范》

要求:灵敏、快速、准确

目的:区分有效成份和杂质

内容:物理性状、抗原含量、纯度测定、有害物质含量

特点:每种制品要求不同,新增项目需要通过认证并编

入规程。

(一)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实验室评价流行病学评价

实验室实验临床实验

新疫苗研制在做I期临床实验时,必须有动物实验数据。

1、疫苗的动物实验

使用最多的是小鼠

1、价格便宜

2、易于操控,可使用数量较多,用于统计学结果分析

3、免疫背景和遗传背景清晰

选用实验动物的原则:

A、针对研究的目的

安全性实验:对毒性物质敏感的动物

免疫效果实验:免疫系统与疫苗应用的目标动物

相近的实验动物。(人,本动物)

B、接种途径:模拟自然感染

C、经济允许且可充分供应:小动物,长期使用

D、操作方便

保护性免疫力实验:

主动保护性免疫力实验不同剂量的疫苗以适当途径接种实验动物,适当时间后,以适当

剂量的活病原体攻击实验动物,与未免疫的正常动物做对比,

计算免疫组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被动保护性免疫力实验不同剂量的疫苗以适当途径接种实验动物,适当时间后,取含抗

体的血清或有免疫力的细胞接种同种或异种动物,以适当剂量

的活病原体攻击实验动物,与未免疫的正常动物做对比,计算

免疫组的发病率和致死率。

(二)疫苗的安全性评价

1、毒性实验:(毒理学)

疫苗中的某些成份,会引起对机体或体外培养细胞的毒害性反映

2、毒力实验:

残余毒力:病原微生物变异后失去了主要的致病力,

但有时仍能引起机体轻微的病理反应。

毒力返祖:病原微生物变异后失去了致病力,在某些

情况下重新获得致病力。

第七章疫苗研制的程序

第一节:临床前研究

一、用于疫苗研究的菌种

研究疫苗所用的菌毒种必须证明为引起本病的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如该菌毒株分离自人体,下述内容必须清楚。

1.菌毒株名称(人名、地名等)

2.菌毒株来源

分离菌毒株的宿主一般情况;

发病地点、发病日期;

临床确诊日期、实验室确诊日期;

病人病程及病人转归。

3.菌毒株分离原样本:咽拭子、漱口液、痰液、血液、粪便、尿液、尸解标本的组织名称;取样日期;取样时病人的病期。

鉴于人类的血液在同一时间内较少感染多种病毒或细菌,而咽试子、漱口液、痰液、尿液、粪便等样品难免污染其他外源因子,因此用病人血液分离的菌、毒株较适宜用于研究疫苗。

4.分离菌、毒株的其他自然样本名称、来源、数量、取样方法等。

(二)菌、毒株分离过程

1.用细胞分离病毒,所用细胞名称、代次、来源应清楚,应进行细胞无菌检测、支原

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复习要点new

1. 卫星轨道六要素是哪些P2-7 ),,,,,(p t i e a ωΩ,其中a 半长轴,e 偏心率,i 轨道倾角,Ω升交点赤经,ω近地点幅 角,p t 卫星经过近地点时刻。 2. 卫星发射三要素是什么P17-18 ),,(L t A ?,其中?发射场L 的地心纬度,A 发射方位角,L t 发射时刻。 3. 什么是太阳同步轨道P23 选择轨道半长轴a 和倾角i 的组合使d /)(9856.0?=?Ω,则轨道进动方向和速率,与地球绕太阳周年转动的方向和速率相同(即经过365.24平太阳日,地球完成一次360°的周年运动),此特定设计的轨道称为太阳同步轨道。 4. 什么是临界轨道、冻结轨道P24-25 若远地点始终处在北极上空,即拱线不得转动,轨道倾角满足02sin 5.22 =-i ,即 ?=43.63i 或?=57.116i 。此值的倾角称为临界倾角,此类轨道称为临界轨道。若选择合 适的偏心率及合适的近地幅角,使0==e ω ,近地点幅角ω被保持,或称被冻结在90°。轨道的倾角和高度可以独立选择,此类轨道称作冻结轨道。 5. 回归轨道的回归系数是什么P26 轨道经过N 天回归一次,在回归周期内共转R 圈,每天的轨道圈数(非整数)Q 称为回归系数。R C Q I N N ==±,+表示轨迹东移,-表示轨迹西移。I 为接近一天的轨道圈数, 为正整数。 6. 静止轨道的特点、三要素是什么P28 (1) 轨道的周期与地球自旋周期一致 (2) 轨道的形状为圆形,偏心率0e = (3) 轨道处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倾角0i = 7. 星座轨道的全球覆盖公式 相邻卫星星下点之间的角距为2b ,覆盖带宽度为2c ,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内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 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空气动力学前六章知识要点

空气动力学基础前六章总结 第一章 空气动力学一些引述 1、 空气动力学涉及到的物理量的定义及相应的单位 ①压强: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该力是由于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面发生冲击(或穿过该面)而发生的动量变化,具有点属性。 0,lim →?? ? ??=dA dA dF p 单位:Pa, kPa, MPa 一个标准大气压:101kPa ②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具有点属性。 0,lim →=dv dv dm ρ 单位:kg/㎡ 空气密度:1.225Kg/㎡ ③温度:反应平均分子动能,在高速空气动力学中有重要作用。单位:℃ ④流速:当一个非常小的流体微元通过空间某任意一点的速度。单位:m/s ⑤剪切应力:dy dv μ τ= μ:黏性系数 ⑥动压:212 q v ρ∞∞∞= 2、 空气动力及力矩的定义、来源及计算方法 空气动力及力矩的来源只有两个: ①物体表面的压力分布 ②物体表面的剪应力分布。 气动力的描述有两种坐标系:风轴系(L,D )和体轴系(A,N)。力矩与所选的点有关系,抬头为正,低头为负。 cos sin L N A αα=- , s i n c o s D N A αα=+ 3、 气动力系数的定义及其作用 气动力系数是比空气动力及力矩更基本且反映本质的无量纲系数,在三维中的力系数与二维中有差别,如:升力系数S q L C L ∞=(3D ),c q L c l ∞=' (2D )

L L C q S ∞≡,D D C q S ∞≡,N N C q S ∞≡,A A C q S ∞≡,M M C q Sl ∞≡,p p p C q ∞∞-≡,f C q τ∞≡ 二维:S=C(1)=C 4、 压力中心的定义 压力中心,作用翼剖面上的空气动力,可简化为作用于弦上某参考点的升力L,阻力D 或法向力N ,轴向力A 及绕该点的力矩M 。如果绕参考点的力矩为零,则该点称为压力中心,显然压力中心就是总空气动力的作用点,气动力矩为0。 5、 什么是量纲分析,为什么要进行量纲分析,其理论依据,具体方法 在等式中,等号左边和等号右边各项的的量纲应相同,某些物理变量可以用一些基本量(质量,长度,时间等)来表达,据此有了量纲分析法,量纲分析可以减少方程独立变量个数,其理论依据是白金汉π定理。白金汉π定理:一个含有N 个变量的等式,可以写成N-K 个π积的函数形式,K 表示用K 个基本量纲来化简,每个非独立变量只出现在一个π积中,最终每个π积中K 个量纲的幂指数分别等于0,方程得到化简。通过量纲分析法引出了雷诺数Re 和马赫数M ,这两个参数被称作相似参数。自由来流的马赫数Re=∞∞∞μρ/c V =惯性力/黏性力,马赫数M=∞∞a /V ,马赫数可以度量压缩性。 6、 流动相似 判断流动动力学相似的标准是: ①两流体的表面和所有固体边界是几何相似的 ②相似参数相同,即马赫数和雷诺数。 7、 流动问题的分类,判断标准,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连续介质与自由分子;有粘无粘;可压不可压;根据马赫数的分类) 流动类型:当分子对物体表面的碰撞很频繁以致于物体不能分辨出单个分子碰撞(平均自由程很小),对物体表面而言流体是连续介质,这样的流动成为连续流动。如果流动中没有摩擦、热传导或者扩散,那么这样的流动被称为无黏流动。密度是常数的流动称作不可压缩流动(M<0.3)。 马赫数区域:如果流动中任意一点的马赫数都小于1,那么流动是亚音速的(M<0.8)。既有M<1的区域又有M>1的区域成为跨音速区域(0.8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药剂学单项选择知识点

单项选择知识点: 1、 药剂学讲述内容。 答:药剂学是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 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他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的基本类型、 新技术与新剂型、新型药 用辅料、中药新剂型、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制剂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2、 制备混悬液时加入高分子材料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体系黏度,作为助悬剂。 3、 药物剂型通常说的三效是哪三效? 答:剂型指的是按照药典或处方配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药目的的不同, 可将药物制成各种适宜的剂型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不良反应。 剂型对药效的作用:1、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2、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作用速 度。3、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以产生靶向作用。 5、有些剂型可以 产生疗效。 按形态分为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雾剂; 按给药途径分为 口服(片剂、胶囊 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口腔(口腔用片、口腔喷雾剂、含漱剂) 、注射(注射剂、输 液、植入注射剂、缓释注射剂)、呼吸道、皮肤(外用液体制剂、外用固体制剂、 体制剂、贴剂、喷雾剂)、眼部、鼻粘膜、直肠、阴道、耳部、透析给药剂型。 分为: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颗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4、 药典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 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 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治疗确切、 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自己, 这些品种的质量标准,而且在制剂通则中还规定了各种剂型的有关标准、检杳方法等。 从般开始分为三部,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三部生物制品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药典最早的版本是 5、 哪些药物有肝脏首过效应? 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 减少 外用半固 按分散系统 出版, 并由 并明确规定了 1953年的。 答:硝甘、利血平、阿奇霉素、心得安、利多卡因、美多心安、舒喘灵、利他灵、阿司匹林、 吗啡、度冷丁、可的松及丙咪臻等 6、热原的检杳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法定方法? 答: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变化的情况, 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 7、物理灭菌法、它的种类有哪些:这些方法的灭菌特点? 答:物理灭菌法是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 1、热力灭菌法:是采用加热的方法,破坏蛋白质与核酸中的氢键、 导致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核酸破坏、酶失去活性,致使微生物死亡,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1)干热灭菌法:①火焰 灭菌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用于耐火焰材质的物品与用具的灭菌。 ②干热空气灭菌法: 采用的温度比湿热灭菌法高。缺点是灭菌温度高,穿透力弱、灭菌时间较长。 (2 )湿热灭菌 法:①热压灭菌法:高压饱和蒸汽的潜热大,穿透力强,具有很强的灭菌效果,能杀灭所有 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②通流蒸汽灭菌法: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③煮沸灭菌法:常用于 注射器、注射针等器皿的消毒,灭菌效果差。④低温间歇灭菌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热敏感

泌尿系统知识点归纳

泌尿生殖系统 大纲: A肾 1.掌握肾的形态、位置、毗邻及肾的大体结构 2.了解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 3.了解肾的异常(蹄铁肾、单侧肾、不发育等)及其临床意义 B输尿管 1.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及其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2.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其临床意义 C膀胱 1.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2.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D尿道 掌握女性尿道的毗邻、开口位置。 E男性内生殖 1.掌握睾丸的形态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2.掌握输精管的行程、输精管的合成及开口 3.掌握精索的概念、位置和内容 4.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 5.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及毗邻 6.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其开口位置 F男性外生殖器 1.了解阴囊的构造及机能 2.掌握阴茎的形态、分部及组成 3.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G女性内生殖器 1.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卵巢的年龄变化 2.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了解子宫的构造和子宫的年龄变化 4.了解阴道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H女性外生殖器 1.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2.了解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掌握乳房的结构特点 I会阴 1.了解会阴的范围和界限 2.了解尿生殖膈、盆膈。坐骨直肠窝的位置、构成 要点: 1.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它是肾的动脉、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 的部位。

2.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右肾蒂较左肾蒂短,是因为下腔静脉靠近右 肾的缘故 3.肾窦: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 占据。 4.肾的毗邻:左肾:前上部与胃底后面相邻,中部与胰尾和脾血管相接触下部邻接空肠和 结肠左曲; 右肾:前上部与肝相邻,下部与结肠右曲相接触,内侧缘邻接十二指肠降部5.肾区:又称脊肋角,肾门的体表投影点在竖脊肌外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肾区。肾 病患者触压和叩击该处可引起疼痛。 6.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称为肾段 7.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①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②中狭窄,位 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下狭窄在输尿管的壁内部。狭窄处口径只有0.2~ 0.3cm。 8.输尿管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毗邻:A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 B全长分3部即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和输尿管壁内部 C输尿管腹部起自肾盂下端,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其中点附近,与睾丸血管(男性)或卵巢血管(女性)交叉,通常血管在其前方走行,达骨盆入口处。在此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则经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输尿管盆部男性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间下行,在输精管后外方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两侧输尿管达膀胱后壁时相距约5cm。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 9.膀胱的位置形态与分部:膀胱的形态,空虚的膀胱呈三棱锥体形,分尖、体、底和颈四 部。膀胱尖朝向前上方,由此沿腹前壁至脐之间有一皱襞为脐正中韧带。膀胱的后面朝向后下方,呈三角形,为膀胱底。膀胱尖与底之间为膀胱体。膀胱的最下部称膀胱颈,与男性的前列腺底和与女性的盆膈相接 10.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i之 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11.女性尿道特点:较男性尿道短、宽而直 13.睾丸的位置形态:于阴囊内,左、右各一,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睾丸呈微扁的椭圆形, 表面光滑,分前、后缘,上、下端和内、外侧面。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与附睾和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上端被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内侧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 14.输精管的分部与临床要点:见表格 15.精索:是一对由腹股沟深环延至睾丸上端的柔软圆索状结构。它是由三层被膜(从内向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教育学原理-基本知识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a理论建设的任务b实践指导的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 教育学萌芽:《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 苏格拉底“知识就是道德”“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是一部重要的哲学政 治学著作,也是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623英国科学家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 出。 163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 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独立形态 的教育学产生。 1776德国哲学家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

的一种文化历史。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 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 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要 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 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④教育的目的就 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 c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 屈《设计教学法》 d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和 民主主义》是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 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专著。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 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 述教育学的著作。 e 批判教育学:美国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 国的学校教育》阿普尔《教育与权利》 法国布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 生产》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

物理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粉体学 一、名解 1、粉体学:研究粉体所表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2、粉体特点:流动性与液体相似,压缩性与气体相似,抗压性(抗形变)与固体相似。 3、粒径测定方法:光学显微镜(0.5-um)电子显微镜(0.01-)筛分法(45-)沉降法(0.5-100)库尔特计数法(1-600) 4、比表面积(粒子粗细)的测定:比气体透过法(1-100)氮气吸附法(0.03-1) 5、流动性(flowability)评价:休止角(越小越好)、流出速度(加入助流玻璃球越少越好)、压缩度(反映凝聚性和松软状态,变大时流动性下降) 6、增加流动性措施:增大粒子大小;减小表面粗糙度;含湿量适当(适当干燥);加入助流剂 7、吸湿性(moisture absorption)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用吸湿平衡曲线表示。 8、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固有特征参数:水溶性药物相对湿度较低时几乎不吸湿,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吸湿量急剧增加,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CRH。(CRH下降,吸湿性上升) 测定CRH意义:CRH可作为药物吸湿性指标,一般愈大愈不吸湿;为生产贮存环境提供参考;为选择防湿性辅料提供参考。 9、润湿性(wetting)固体界面由固-气界面变为固-液界面的现象。 润湿剂(wetting agent)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润湿的能力附加剂。 10、黏附性(adhesion)不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粉体的粒子与器壁间的黏附。 11、凝聚性(cohesion)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如粒子与粒子间的黏附。 12、压缩性(compressibility)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 13、成形性(compactibility)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14、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成的最大角。 15、密度&真密度&颗粒密度&松密度或堆密度&振实密度&孔隙率 密度: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真密度ρt=W/Vt;颗粒密度ρg=W/Vg;松密度或堆密度ρb=W/V,振实密度(即最紧松密度)ρbt;ρt≥ρg≥ρb;空隙率(孔隙率):粉体中空隙所占有的比率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1、光学显微镜法2、筛分法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θ<300流动性好 流出速度:越大,流动性越好 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um,磨擦力开始增加,休止角也增大。 θ≤300 为自由流动,θ≥40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稳定性 名解 1、药物的稳定性研究意义:是处方前研究工作的重要而必需的内容,从而合理地进行处方设计,并筛选出最佳处方,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稳定的药物制剂,为生产提供可靠的处方和工艺,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要点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要 点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原理课程 空气动力学部分知识要点 一、流体属性与静动力学基础 1、流体与固体在力学特性上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承受剪应力 和产生剪切变形能力上的不同。 2、静止流体在剪应力作用下(不论所加剪切应力τ多么小,只要 不等于零)将产生持续不断的变形运动(流动),换句话说,静止流体不能承受剪切应力,将这种特性称为流体的易流性。 3、流体受压时其体积发生改变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而抵抗 压缩变形的能力和特性称为弹性。 4、当马赫数小于时,气体的压缩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5、流层间阻碍流体相对错动(变形)趋势的能力称为流体的粘 性,相对错动流层间的一对摩擦力即粘性剪切力。 6、流体的剪切变形是指流体质点之间出现相对运动(例如流体层 间的相对运动)流体的粘性是指流体抵抗剪切变形或质点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能力。流体的粘性力是抵抗流体质点之间相对运动(例如流体层间的相对运动)的剪应力或摩擦力。在静止状态下流体不能承受剪力;但是在运动状态下,流体可以承受剪力,剪切力大小与流体变形速度梯度有关,而且与流体种类有

关 7、按照作用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可分为彻体力和表面力(面 力)两类。例如重力,惯性力和磁流体具有的电磁力等都属于彻体力,彻体力也称为体积力或质量力。 8、表面力:相邻流体或物体作用于所研究流体团块外表面,大小 与流体团块表面积成正比的接触力。由于按面积分布,故用接触应力表示,并可将其分解为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 9、理想和静止流体中的法向应力称为压强,其指向沿着表面的内 法线方向,压强的量纲是[力]/[长度]2 10、标准大气规定在海平面上,大气温度为 15℃或 T0 = , 压强 p0 = 760 毫米汞柱 = 101325牛/米2,密度ρ0 = 千克/米3 11、从基准面到 11 km 的高空称为对流层,在对流层内大气密度 和温度随高度有明显变化,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下降,高度每增加 1km,温度下降 K。从 11 km 到 21km 的高空大气温度基本不变,称为同温层或平流层,在同温层内温度保持为 K。 普通飞机主要在对流层和平流层里活动。 12、散度、旋度、有旋流、无旋流。 13、描述流体运动的方程。低速不可压缩理想流体:连续方程+动 量方程(欧拉方程);低速不可压缩粘性流体:连续方程+动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 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1816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年8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药剂学重点

药剂学重点 1.剂型的概念: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如片剂、注射剂、溶液剂等。 2.DDS(药物传递系统):把药物在必要的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毒副作用。有3种基本技能:a.时间的控制,即控制药物释放速度;b.量的控制,即改善药物的吸收量;c.空间的控制,即靶向给药技术。 3.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程序。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是为研究计划、实验、监督、记录到实验报告等一系列管理而制定的法规性文件。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指任何在人体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用药品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4.表面活性剂 a.概念: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加入少量就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b.分类:①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活性表面剂—高级脂肪酸盐、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阳离子活性表面剂—度米芬、苯扎氯铵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②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甘油酯多元醇型—蔗糖脂肪酸酯、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型—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③其他新型表面活性剂:碳氟表面活性剂 5.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6.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HLBa ·Wa + HLBb ·Wb)/ (Wa + Wb) {计算题} 7.液体制剂:a.概念: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b.液体制剂的特点:①.优点:分散度大,吸收快。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某些固体药物口服制成液体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②.问题:化学稳定性差。以水为溶剂者易发生水解或霉败,而非水溶剂则存在生理活性、成本等问题。还有携带、运输、贮存不便等缺点。{问答题} 8最常用的溶剂:水 9.均相液体制剂亦称:真溶液。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澄明溶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10.增溶剂:常用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碘—碘化钾咖啡因—苯甲酸钠。潜溶剂: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酯。 11.复方碘溶液(碘处方):碘50g 碘化钾100g 纯化水加至1000ml 12.糖浆剂浓度:85%(g/ml)或64.7%(g/g)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运动学、动力学知识要点

《直线运动》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 位移x ?——路程l 速度v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 加速度a ——t v a ??=??,物理意义 二、基本模型 质点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抛体运动) 三、基本规律(模型草图) 1.匀速直线运动:vt x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at v v ±=0,202 1at t v x ±=,ax v v 2202±=-,220 t v v v v =+=,2aT x =? 3.t v -图象、t x -图象(点、线、面积、斜率、截距) 四、基本方法(过程草图) 比例法——相等时间、相等位移 逆向运动法——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其它 对称法——往返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平均速度法 逐差法 图象法 五、基本实验 打点计时器 纸带法测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平均速度法)、加速度(图象法、逐差法) 六、难点题型 1.刹车问题——刹车时间 2.追击、相遇问题(草图、图象) (1)相遇问题——同一时刻、同一地点 (2)追击问题——关键:速度相等; 分析:速度相等前后; 结果:相距最近、最远,或能否追上。 *3.相对运动:相对参考系绝对v v v ???+= 七、易错点汇集 1.纸带处理:2naT x x m n m =-+,2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矢量性:减速运动或往返运动中,加速度为负值(一般规定出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3.图象问题:用图象解决追击相遇问题 4.答题技巧:抓关键词,统一单位,字母区别 画过程草图,灵活选取公式——平均速度法

最新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_JI答案(印)

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D《大学》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爱弥儿》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 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 B利特和狄尔泰C杜威和克伯屈 D阿普尔和吉鲁 答案:1B.2A.3B.4B.5A.6C.7B.8A.9C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4、19实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6、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 7、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 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 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 A具有阶级性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等级性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

中药药剂学 【计算题】 (一)注射剂P214—P215 1)冰点降低数据法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这个考得可能性更大) (二)置换价计算P294—P295 【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自己看书补充哈) 【处方分析】:在第十一章P263—P266 .(上课只讲了第一个处方的) 第一章绪论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体现其理论体系特点,注意的方面: 1、中药制剂的处方组成必须符合中医药理论 2、中药制剂的工艺过程必须首先考虑君臣药的提取效率,不仅要考虑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而且要考虑到“活性混合物”,以正交设计法或均匀设计法进行实验优选浸提分离工艺,以确保原方特有的疗效 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除要求符合制剂通则检查外,通常选定君臣药中有效成分和(或)指标性成分作为制剂的含量控制指标。 4、中药药剂的药效学研究,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及模型的同时,应尽可能建立符合中医学辨证要求的动物模型。 5、中药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不仅可借鉴于现代药剂学中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应发展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和中药复方配伍特点的新的研究方法,如药理效应法、毒理效应法等。 6、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用药,方可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3)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基本任务:研究将中药制成适宜的剂型,其制剂有效、安全、稳定、可控,保证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概况如下: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 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4)中药药剂常用术语: 1、药剂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2、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3、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中药常用剂型:汤剂、散剂等。 5、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如玉屏风口服液、阿胶泡腾颗粒剂等。 6、调剂: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7、药剂学:研究药剂调配与制剂制备的学科。 8、中成药:以中药味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9、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0、处方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11、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药品。 12、给药精密化:要妥善设计药物剂型与用药方法,以便将各种药物能有选择性地送到欲发挥作用的靶器官,并在必要时间内维持一定浓度,尽量减少向其他不必要部位分布,使副作用限制在最低限度。 第三节药物制剂分类 (1)按物态分类 固体剂型:散剂、颗粒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剂 半固体剂型:内服膏滋、外用膏剂、糊剂 液体剂型:汤剂、合剂(含口服液剂)、糖浆剂、酒剂、露剂、注射剂 气体剂型:气雾剂、烟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将主要工序采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分为一类。 浸出药剂:用浸出方法制备的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剂、浸膏剂等。 无菌制剂: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注射剂、滴眼剂等。(2)按分散系统分类 1、真溶液类剂型芳香水剂、溶液剂、醑剂、甘油剂及部分注射剂等 2、胶体溶液类剂型乳胶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 3、乳状液类剂型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 4、混悬液类剂型合剂、洗剂、混悬剂等 5、气体分散体剂型气雾剂等 6、固体分散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等 (3)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汤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煎膏剂、酒剂、流浸膏剂、散剂、颗粒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 2、经直肠给药的剂型:灌肠剂、栓剂等 3、不经胃肠给药的剂型: A:注射给药:注射剂(包括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 B:皮肤给药:软膏剂、膏药、橡胶剂、糊剂、搽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