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案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教案二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3、掌握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

教学难点: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预习探究(学生)

1. 物质体积的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这三个因素。

2.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3.对于气体来讲,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之间的距离。

4. 若气体分子数目相同,则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距离。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当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则气体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则气体体积越小。科学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都是相等的。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主要受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的。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粒子数目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体积,这就是阿附加德罗定律。

5.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 m;

定义式:V m=V/n;单位:L/mol或L·mol-和m3/mol或m3·mol-。

6.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

互动课堂

(一)情景激思(教师)

【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初步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二)合作探究

【复习回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请同学们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问题1】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如果已经知道了质量,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还需要知道密度。

【问题2】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密度

体积======质量

密度÷

【问题3】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

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

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 《科学探究》,并填空。

(1

2:1。

(3)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 2和H 2的体积相同。

【教师活动】演示电解水的实验。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问题4】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 2和H 2 及CO 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 2、H 2和CO 2的

体积。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

【问题5】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

什么结论?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 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教师总结】

【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要回答这

些问题,我们首先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

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

更大?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1)、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

(2)、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3)、微粒本身的大小

(液态时小,气态时大);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4思考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4并回答。

【教师总结】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对于气体来讲,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之间的距离。

若气体分子数目相同,则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距离。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当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则气体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则气体体积越小。科学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都是相等的。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主要受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的。

【板书】(4)、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

(5)、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之间的距离

【教师强调】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

【引导】请同学们回忆摩尔质量的概念,给气体摩尔体积下个定义。

【板书】(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应占有相同的体积。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Vm

(3)、定义式:Vm =V(气体)/n(气体)

(4)、单位:升/摩尔(L/mol或L·mol-1);米3/摩尔(m3/mol或m3·mol-1)。

【强调】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O℃,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自主练习】判断正误

1.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

2.4 L。 (×,物质应是气体)

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未指明条件标况)

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只在标况下)

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 (×,不一定)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问题6】从这几个试题来看,在理解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6)、注意事项:

①、条件:是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

②、研究对象: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③、物质的量:1mol;

④、所占体积:约为22.4L。

【问题7】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

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

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

加德罗定律。

【板书】3.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师强调】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

“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自主练习】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同(即在同温同压下),则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或物质的量的大小)。气体的分子数越 多 ,气体的体积就越 大 。

【教师总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阿伏加德

罗定律的推论之一.

如:在同温同压下,A 、B 两种气体 )()(气气B V A V =)()(气气B N A N =)

()(气气B n A n

【板书】4.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即:

)()(气气B V A V =)()(气气B N A N =)

()(气气B n A n 【教师点拨】

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很多推论,请同学们结合气体状态方程PV =nRT(P 代表压强;V 代表体积;n 代表

物质的量;R 是常数;T 代表温度)课后推导下列关系式:

1、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成正比。

)()(气气B A ρρ=)()(气气B M A M =)

()(气气B Mr A Mr 2、在同温、同体积下,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气气B P A P =)()(气气B N A N =)

()(气气B n A n

(三)迁移应用

题型一 气体摩尔体积

【例题1】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解析:A 中气态物质体积与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无关;C 中比较气体的体积一定要在相同状况下;D 中气体

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答案:B 。

【变式训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2.4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B .0.1molH 2、0.2molO 2、0.3molN 2、和0.4CO 2组成的混合物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 .非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D .任何状况下1mol CO 2和18gH 2O 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解析:进行有关物质的体积的计算时,必须明确状况,并且知道在该状况下该物质的状态。A 中没有指明

其他的状况, A 项错误;B 项正确,气体摩尔体积中的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物气体,只要

符合物质的量为1mol,且为标准状况下,体积就约为22.4L;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只要温度和压强适当,1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为22.4L, C项错误;D项正确,18gH2O在任何状况下都是1molH2O,它与1mol CO2所含的分子和原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答案:AC

题型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例题2】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NO气体,另一个装有N2和O2的混合气体,两瓶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量B.原子总数C.分子总数D.密度

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理论: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同条件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只与气体分子数有关,与气体的种类无关,所以两贮气瓶中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NO 是双原子分子,N2和O2也是双原子分子,所以两瓶气体也具有相同的原子数。而质量和密度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有关,N2和O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与两者的组成相关,本题中N2与O2的体积比是不确定值,所以质量和密度也就不能确定。答案:BC

点评:两瓶气体的分子数相同,所含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若两瓶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则质量相同,密度也就相同了,想一想:N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时,两瓶气体质量相同。

【变式训练】同温同压下,甲、乙两容器分别盛有甲烷和氨气,已知它们所含原子数相同,则甲、乙两容器的体积比是()

A.4︰3 B.5︰4 C.4︰5 D 1︰1

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设它们所含的原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甲烷、氨气的分子式可确定二者的体积比为:V(CH4):V(NH3)= 1/5:1/4 =4:5 。答案:C。

点评:本题意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此定律解题。

题型三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例题3】在标准状况下,由10g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6.72L,则此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多少?

解析:物质的分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CO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两个数据来建立两者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式,求解所得关系式就可得到结果。

解法Ⅰ:设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题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①22.4L·mol-1(x+y)=6.72L(气体体积的关系);②28g·mol-1x+44g·mol-1y=10g(气体质量的关系);两式联立解之可得:x=0.2mol,y=0.1mol 。即x︰y=0.2︰0.1=2︰1。答案:CO和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解法Ⅱ:可以先求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然后借助于“十字交叉法”进行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6.72L/22.4L·mol-1=0.3mol,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10g/0.3mol=100/3。

CO 28 32/3

100/3 =2/1

CO2 44 16/3 ,即二者的分子数之比为:2/1

【变式训练】由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29 D.26∶16∶57

解析: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如果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满足题意。混合气体中CO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也是28,所以只要CO2和H2两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28,就能满足题意。C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可以根据交叉法,求得两气体的体积比是(28-2)/(44-28)=13/8,所以三种气体的体积比只要满足13∶8∶x,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就是28。答案:CD

点评: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同学们可以适当的拓展,要熟悉几种物理量的换算关系,如本题中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有时可以根据未知气体对某已知气体的密度之比(又称相对密度),求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值上等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若是两种组分,可以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各组分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利用交叉法求得体积比。(四)反思感悟(教师用)

----------------------------------------------------------------------------------------------------------------------------------------------------------------------------

(五)备选例题(教师用)

【例题1】某容器充满O2时质量为116g,充满CO2时质量为122g,若充满某气体时质量为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V1/V2=n1/n2。而在关于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计算中,要多注意计算方法的积累。

解法Ⅰ:设容器质量为m,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

然后再建立方程:

解得:M=28g/mol,故选A。

解法Ⅱ:利用差量法计算。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质量之差和相对分子质量之差存在正比关系,可得:

答案:A。

【例题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V)应是。( )

A.22.4nb/mN A B.22.4mb/nN A C.22.4nN A/mb D.nbN A/22.4m

解析:设n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由题意知mg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等于b/N A,对相同的混合气体来讲,其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m/n=b/N A x,x=nb/mN A,所以气体的体积为:V=22.4nb/mN A L。答案:A。

点评: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1)时,必须注意其适用条件“标准状况”和“气体”,同时要能准确把握物质的质量、粒子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通过适当运算求出正确答案。

达标体验

1.容器中有22 .4 L O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的质量是32g B.约含有6.02×1023个O2分子C..含有2molO D..红热的铁丝可在其中剧烈燃烧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在标准状况下,18 gH2O所占的体积约是22.4L C.32g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

3.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氧气和甲烷,它们的原子数之比是()

A.2:5 B.1:1 C.1:5 D.1:8

4.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34.4L氨气B.55 g二氧化碳C.标准状况下90mL水D.6.02×l024个氢分子

5.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克某气体的体积为672 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课时作业

1.相同物质的量的各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并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A.微粒大小不同B.微粒质量不同C.微粒间距离不同D.微粒间作用力不同2.决定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气体分子的大小B.气体分子的质量C.气体分子间距离大小D.气体分子的组成

3.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下列物理量中尚不能全部计算出其近似值的是( )。

A.固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B.液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C.气体物质分子的大小和质量D.气体物质分子的质量

4.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N2B.等温等体积的O2和N2C.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N2D.等压等体积的O2和N2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等,体积也都约为22.4L

C.常温常压下,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H2时,消耗HCl的分子数为1.204×1024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6.在标准状况下,11.2L某气体的质量是17g,该气体可能是()

A.O2B.N2C.H2S D.CO2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比1:1 B.体积比11:16 C.密度比16:11 D.密度比11:16

8.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9.常温下,四个容积为20L的容器中分别装有下列气体,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 A.5 gH2B.24 gHCl C.48 g SO2D.55 g CO2

10.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4个容器中分别装有4种气体。已知各容器中的气体和容器的容积分别是:a、CO2:100mL;b、O2:200mL;c、N2:400mL;d、CH4:600mL。则4个容器中气体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d B.b>a>d>c C.c>d>b>a D.d>c>a>b

11.设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12a/b B.12b/a C.b N A D.a N A

12.5.5g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温度不变,压强变为202kPa,则体积变为。13.100mL气体A2跟50mL气体B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0mL气体C(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C的化学式为,其推断的理由是

14.在25℃、101KPa条件下,将15LO2通入10LCO和H2的混合气体中,使其完全燃烧,干燥后,恢复至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1)若剩余气体的体积是15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 L,V(H2)= L。

(2)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则原CO和H2的混合气中:V(CO):V(H2)= 。

(3)若剩余气体的体积为aL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达标体验

1.解析:因不知22 .4 L O 2所处的状况,故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也就无法确定其微粒数和质量,故A 、B 、C

都不正确。答案:D

2.解析:本题中A 为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B 中H 2O 在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D 中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但气

态单质分子既可以是单原子的(如He),也可以是双原子的(如O 2),还可以是多原子的(如CH 4)。所以原子数

不一定相同,故只有C 正确。答案:C

点评:凡涉及到物质的体积,要首先分辨出该物质是不是气体,看清条件是不是标准状况。

3.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H 2和CH 4的体积

相同,其物质的量相同。H 2和CH 4的的原子个数比为2:5。答案:A 。

4.解析:物质的量最大时,所含分子数最多。A 中n=mol L L /4.224.134=6mol ,B 中n=mol mol g g 2

5.1/4455=,C 中n=mol mol

g m L g m l 5/18/190=?,D 中n=12324

1002.61002.6-??mol =10mol ,故答案为D 。答案:D 5.解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是相等的。因此,要求某物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首先应计算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据M =ρ·V m 可以求出:据M =m/n 也可以求出结果。

解法Ⅰ: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ρ=1.92g/0.672L =2.86 g ·L -1;标准状况下,V m=22.4 L ·mol

-1,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ρV m =2.86 g ·L -1×22.4 L ·mol -1=64 g ·mol -1

,即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解法Ⅱ: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V/Vm =

13mol L 4.22L

1072.6--??=0.03 mol ,摩尔质量为:M =m/n =mol 03

.0g 92.1=64g ·mol -1,即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答: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

课时作业

1.解析:固体、液体物质体积的大小主要由微粒的数目和微粒的大小决定,而本题中所给各物质的物质的

量相同,即微粒数相同,所以其体积由微粒大小决定。答案:A

2.解析: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是分子直径的10倍,所以对分子个数一定的气体来说,其体积由主要由分

子间距离决定。答案:C

3.解析:联系气、液、固三种 物质中微粒聚集的状态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理解影响气体、固体、液体物

质的摩尔体积的因素。固体和液体物质中,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间堆积较紧密,所以根据阿伏加德罗常

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三个物理量就可以计算出分子大小和分子质量的近似值。对于气体物质来

说,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要大得多,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及摩尔体积

三个物理量只能计算出分子质量的近似值。答案:C

点评:对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摩尔质量即为1mol 分子的质量,则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N A ,但分子的大小只

有分子间平均距离很小时才可得出。

4.解析:气体的分子数与气体本身的质量无关;相同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无论是单一气体,还是混合气

体,其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相同,与气体所处的条件和状况无关;但一般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才

具有相同的分子数。CO 和N 2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质量相等时,两者物质的量相同,所以一定含有相同的

分子数;B 选项中缺少等压这一条件;C 选项中等体积等密度也就相当于等质量,所以也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D 选项中缺少等温这一条件。答案:A 、C

点评: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注意相

互间的因果关系,如不同条件下的两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就是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与条件无关。

5.解析: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知,在使用时应注意:(1)条件:标准状况;(2)物质的聚集状态:指气体的体积,而不是固体或液体的体积,所以A、B两项均错。C项正确,物质的粒子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再根据H原子守恒,1molH2中含有2molH原子,需要2molHCl来提供,消耗HCl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4;D项错误,气体单质分子,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He等稀有气体,也可以是双原子分子如H2等,还可以是多原子分子如臭氧(O3)、甲烷(CH4)等,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虽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相同,但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相同。答案:C

点评:温度和压强条件只影响气体的体积,而不影响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因此,如果讨论物质的量、质量、和粒子数目的关系,则与是否为标准状况下无关。

6.解析:只要求出气体的摩尔质量答案就有了。在标准状况下,11.2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11.2L/22.4L·mol-1=0.5mol.所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17g/0.5mol=34g·mol-1。答案:C

7.解析:设SO2和CO2的质量各为1,则其物质的量分别为:n(SO2)=1/64mol;n(CO2)=1/44mol,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1/64:1/44=11:16;又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64/44=16/11,所以答案为BC。答案:B、C

8.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它们的摩尔质量成反比,跟它们的密度亦成反比,故A、B的说法均不正确。答案:C、D

9.解析:由于容器的容积相同,均为20L,所以当盛装的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时,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就最大。因此只要计算出这四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即可。答案:A

10.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再转换成各自的质量比即得答案。

V(CO2):V(O2):V(N2):V(CH4)=n(CO2):n(O2):n(N2):n(CH4)=1:2:4:6;m(CO2):m(O2):m(N2):m(CH4)=(1×44):(2×32):(4×28):(6×16)。

大小顺序为m(N2)>m(CH4)>m(O2)>m(CO2)。答案:C

11.解析:先从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分析: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12C原子的质量的1/12相比所得的比值。因此,得出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g/(a/12g)=12b/a,B项正确。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以g为单位),由此可以求出1molR原子的质量。又1molR原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原子,而已知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g,所以1molR原子的质量为b N A,C项正确。答案:BC

12.解析:要求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需要先求出5.5gCO2的物质的量,然后在根据V=n·Vm求体积。5.5gCO2的物质的量为:5.5g/44g·mol-1=0.125mol。所以其体积为:0.125mol×22.4 L·mol-1=2.8L.根据PV=nRT 可知:当质量、温度不变时,气体体积与其压强成反比,现压强变为标况下压强的2倍,所以体积变为标况下体积的1/2,即1.4L。答案:2.8L;1.4L

13.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知,在相同条件下,参加反应的气体和生成的气体体积比等于其分子数之比,V(A2):V(B2):V(C)=100:50:l00=2:1:2,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A2+B2=2C,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分子化学式为A2B。

答案:A2B;阿伏加德罗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14.解析:(1)由2CO + O2=2CO2△V;2H2 + O2 = 2H2O (l) △V

2 1 2 3

x x y y w w w .x k b 1.c o m 可得:①、x+y=10;②、x+y=15+10-15=10。二者联立解得:x=y=5。

(2)由(1)中的思路可知①、x+y=10;②、x+y=25-a,解得:x=a-10;y=20-a。即V(CO):V(H2)=(a-10):(20-a)。

(3)由(2)中比值可知CO和H2体积为正数,则10<a<20。答案:(1)5;5(2)(a-10):(20-a);

(3)10<a<20。

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2)、(3)、(4)、①、②、

(5)、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②、

2、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2)符号:(3)定义式:(4)单位:(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

3、阿伏加德罗定律:

4、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 M m = NA N =Vm V =C B ×V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 (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 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②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③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 升 失 氧 还,降 得 还 氧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3)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 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 ①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大全1、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的火焰) 2Na + O2==【点燃】Na2O2 钠块在空气中变暗 4Na+O2=2Na2O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 2OH- + H2↑ 3、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H2O = 4Na+ +4OH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 Na2O+H2O=2NaOH 4、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5、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 ①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②纯碱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Na2CO3 + HCl =NaHCO3 + NaCl CO32- + H+ = 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 = H2O +CO2↑ 6、小苏打受热分解 2NaHCO3==【加热】Na2CO3 + H2O +CO2 ↑ 7、固体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NaHCO3 + NaOH==【加热】Na2CO3 + H2O HCO3-+ OH - = H2O + CO32- (若是溶液中反应有离子方程式) 8、金属锂在空气中燃烧 4Li + O2==【加热】2Li2O 9、氯气的性质 铜丝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棕色烟) Cu + Cl2==【点燃】CuCl2 之后加水,可由绿色溶液(浓)得到蓝色溶液(稀)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Na + Cl2 ==【点燃】2NaCl 10、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2Fe + 3Cl2==【点燃】3FeCl3 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火焰) H2 + Cl2==【点燃】2HCl 氟气与氢气反应(黑暗处即可爆炸) H2+F2=2HF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 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 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 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 把含有6.02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4.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3 2He和4 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 B.X3YZ C.XYZ2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14.已知质量为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 C.A-x+n D.A+x-n 15. 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6、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17、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20、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1、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2、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这篇关于《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是高一频道为你准备的,希望你喜欢! 化学上册高一必修一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新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

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 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 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 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 .8、8、18、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 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B .NH 3 C .Ca(OH)2 D .CaBr 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5分) 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 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 A. KOH 和Al(OH)3 B. Mg(OH)2 和NaOH C. Al(OH)3和Mg(OH)2 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 和17 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H 4>NH 3>H 2O >HF B .SiH 4>NH 3>H 2S >HCl C .HF >H 2O >NH 3>PH 3 D .NH 3>PH 3>H 2S >HBr 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用n 表示 2、意义: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宏观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它表示的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多少-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 3.注意:“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全称,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当成物质的数量或质量来理解,不得随意增减。 二、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摩尔:含有与0.012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的粒子数,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它表示的是物质中微粒的个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比值。 =粒子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A N N n =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 单位:mol -1(/ mol ) 数值:0.012kg 12C 中所含12C 原子的个数(kg kg 2610993.1012.0-?) 近似值:6.02×1023mol -1 (6.02×1023/ mol ) 3、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应用于宏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在使用时必须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如1molH 、1molH+。不能用摩尔数代替物质的量。 三、摩尔质量 如何由物体质量求出微观粒子个数呢? 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 ?→??A N 粒子个数 单个粒子质量很难称量,但大量粒子总质量可称量。(分子质量约10-26~10-25 kg ,若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总质量约为10-3~10-2kg ,即1g ~10g ) 1、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即每摩尔粒子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 m M n ==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粒子物质的量 2、单位:()()mol kg mol kg mol g mol g //,11--??或 3、摩尔质量的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质量。 即:H 2O 分子量为18,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g/mol 4、相关计算 例题1.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约 个水分子(6.02×1023) 0.5mol O 2中含有约 个O 2分子(3.01×1023) 2 mol H +中含有约 个H +(1.204×1024) 2. 在反应X+2Y=R+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克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是基本物理量之一 B 、1mol 氯分子的质量是71g C 、0.5mol 硫酸的质量是49g D 、0.006kg 碳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 C、A、D、E的顺序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 单位:mol/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