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联法硕民法第一讲 民法总论

四联法硕民法第一讲 民法总论

四联法硕民法第一讲 民法总论
四联法硕民法第一讲 民法总论

民法学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三章:公民(自然人);第四章:法人: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第六章代理第七章:时效与期间;第八章:物权一般原理;第九章:所有权;第十章:共有;

第十一章: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第十二章:相邻关系;第十三章:用益物权;第十四章:担保物权;第十五章:占有;第十六章:债权概述第十七章:合同;第十八章:人身权;第十九章:知识产权;第二十章:婚姻家庭继承法;第二十一章:民事责任

第一至七章为总论;第八至十五章为物权法;第十六至十七章为债法;后面的各为一部分。

第一章导论

一、民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民法一词源于古罗马市民法,市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与万民法相对应,万民法是调整罗马市民与外国人关系的法律。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条举例】当事人一方因另一方违反合同受到损失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结构包括:条件(假定)+指示(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2、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调整财产关系:《民通》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调整人身关系:《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3、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举例:行政法调整的国家机关和相对人之间,不是平等关系

4、从事民事活动中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依据公司法发生的财产关系属于商法调整的范畴

(二)特征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是与一定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

社会:人(法律关系的主体)与人(法律关系主体)对物(物权法)进行交易(合同法),非即时结算的交易涉及到债的问题,一方在交易中不履行约定义务会涉及到责任承担的问题;人侵犯

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侵权)要进行赔偿(损害赔偿)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智力劳动的成果价值突显,知识产权法应运而生,,,,,

2、民法调整的是地位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3、民法是调整民事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民法的适用

民法的适用也称民法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发生法律效力,即时间上、空间上、对人的适用范围问题。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财产所有关系(物权法)和财产流转关系(合同法)

人身关系: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从民法学的内容框架看民法学的调整对象:

导论(基本理论)

物权(财产所有关系)、债权(财产流转关系)

婚姻继承法(人身关系)

知识产权(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

民事责任(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2、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相互联系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2、平等原则

3、自愿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公平原则

7、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巨型浴缸入室房屋不堪其重

案情:业主顾某购买了一只占地面积约8.9平方米,可放水约4.2吨的巨型浴缸,准备安装在其居住的第29层的物业内,遭到了周围业主的强烈反对。物业管理公司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以房屋楼板无法承受浴缸使用时的重量为由,制止顾某吊装巨型浴缸。

问题:购置财产是否都可以安置在自己的物业内?

判决:顾某要求将自己所有的浴缸搬入自己物业内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8、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

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做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公序良俗原则包含了法官自由裁量的因素,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当遇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社会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又缺乏相应的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直接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该行为无效。

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举例】甲和乙是邻居,甲外出旅游数月未归,一日台风暴雨甲的房屋摇摇欲倒,乙见状请人将房屋修缮好,材料加工钱花掉6000多元。甲归后,乙要求其偿还所花费用。甲不给,乙诉至法院。

【相关法条】第九十三条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案例分析】本案中,甲乙之间因无因管理行为而产生了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乙有权要求甲偿付支付的必要费用,甲有义务归还乙因为修缮房屋而支付的必要费用。甲乙之间依据民法通则相关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甲乙之间一百元钱买卖一块手表

主体(甲和乙两个平等主体)、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一)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1、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合伙组织等,国家特定情形下也能

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2、只有一方主体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单一主体和多数主体、特定主体和非特定主体之分。

(二)内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三)客体:看法不一:物―――物和行为―――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通说认为:指“体现一定物质利益的行为”。

四、民事权利

(一)概念:民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为一定行为如债权人的请求权,不为一定行为如同时履行抗辨权。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民事权利体现了主体行为的可能性,而民事义务则体现了主体行为的必要性。

(二)民事权利的类型

1、财产权和人身权

2、支配权、请求权、抗辨权、形成权

(1)抗辩权:对抗请求权的权利。

【举例】甲为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乙为一家演出公司。甲、乙之间签订了一份演出合同,约定甲在乙主办的8月8日的一场演出中出演一个节目,由乙提前一周预先支付给甲演出劳务费五万元。7月30日甲因一场车祸而受伤住院。因为急需医疗费,8月1日甲在约定预付演出费用的那天给乙打电话要求其履行原定的义务。乙通过向医生询问甲的伤情得知,在演出日之前,甲的身体没有康复的可能,不可能再参加原定的演出。请问:乙是否有权拒绝甲的支付请求?【相关法条】《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安抗辩权)

2、形成权:当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权利,如撤销权、追认权等。【举例】无权代理人甲以乙的名义购买一辆汽车,乙享有的追认权。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中,权利人享有的撤销权

3、绝对权和相对权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

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民事主体权利受到侵害时,比如所有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时,当事人可以采用自我保护的方式请求侵占人返还原物,也可以以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获取国家保护。

五、民事法律事实

1、民事法律关系是因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而在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但规范本身并不能在主体这间直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也不能改变或消灭某一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民事法律规范、民事主体和民事法律事实。其中,规范和主体是抽象条件,民事法律事实是具体条件。只有具备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才可能会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2、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构成: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的总和。如遗嘱继承法律关系中的“立遗嘱”和“遗嘱人死亡”两个法律事实的相互结合。

3、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事件和行为(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

A 、甲被宣告死亡 B、乙参加朋友的婚礼C 、丙抛弃旧电脑 D、丁参加当地人大代表的选举

【参考答案】AC

第三章公民(自然人)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法律规范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公民”与“自然人”在本质和范围上是有区别的。“自然人”的范围大于“公民”的范围。公民从事民事活动,必须同时必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不具备独立从事民事活动能力的人,法律设定了监护制度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除了自然人、法人外,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等。

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

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

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注意】A:对公民出生时间的确认:出生时间以户籍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因此,尚未出生的胎儿不具备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保护胎儿利益,继承法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为胎儿保留继承份额。

B:关于死亡:公民死亡的方式有两种: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公民死亡,其民事权利能

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终止,在民法上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继承的发生。有的时候,几个相互之间有继承关系的公民在同一事件中死亡而无法确定先后顺序的时候,对继承的进行带来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法律设立了公民死亡时间的推定制度: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分不同,推定长辈先死;几个死亡人辈

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举例】甲男乙女(夫妻)带儿子豆豆和甲父丙一同外出旅游,遇车祸全部死亡时相应继承问题。

2、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只是公民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一种可能性,表明公民具有相应的资格,在公民参与具体法律关系之前,这种可能性并没有转化成现实。但无论公民是否参与民事法律关系,这种资格都是固定存在的,与公民人身不可分离,任何人不得限制或剥夺。民事权利能力即包括享有权利的资格还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其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公民个人意志无关。所有公民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没有差别。

(二)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1、概念和法律特征

2、分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理解】

(1)划分依据:根据公民的年龄、智力状况等因素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种情况:18周岁以上的公民;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如果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包括两种: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4)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注意】民法当中的许多内容是以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为基础,比如监护制度、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合同的效力以及诉讼法上的相关内容等。

三、监护

1、为了维护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设立监护制度。其

中行使监督保护责任的人是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被监护人。

2、监护人的设定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包括法定监护人和指定监护人。法定监护人是有监护能力的未成

年人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上述监护人,顺序在先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指定监护人只有未成年人的近亲属才有资格担任。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指定的机关分别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以及人民法院。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居委会村委会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法定监护人为有监护能力的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指定监护人也仅限于近亲属。

3、监护的终止

监护制度是为了弥补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上的不足,使其民事权利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保护其合法权益,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当被监护人取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或监护人本身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关系终止。除此之外,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时候或者指定的监护人有正当理由要求辞去监护职责的时候,监护关系终止。

四、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任何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离不开民事主体的参与。当一个民事主体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其生活工作的场所消失后,固然不会再产生新的与其相关的民事法律关系,但对其消失前已经形成的各种民事法律关系却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所有权人的缺失、债务人的不履行、婚姻关系的名存实亡等。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就是为了使这种不稳定状态得以修复而设计的。

a)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

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条件: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从公民音信消失之次日起计算,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从战争结束之日的次日起算。程序: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宣告。【注意】此处的利害关系人不限于被宣告失踪人的近亲属,还包括与其有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其它人,比如其债权人、合伙人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财产由他人代管,所欠债务从代管财产中支付。当被宣告失踪人重新出现或确知下落后,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人民法院应当撤销对其失踪宣告。

b)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

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条件:公民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满一定的期限。【注意】此处期限的不同情况:一般情况下或战争期间为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是为2年,起算时间同宣告失踪。程序同宣告失踪。法律后果:宣告死亡产生于自然死亡相同的法律后果。对宣告死亡判断的撤销。

c)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关系:宣告失踪不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同时满足条件

时申请人可以任意选择。同一顺序利害关系人,有的申请宣告失踪有的申请宣告死亡,应宣告死亡。

【案例】被宣告死亡撤销后,如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尚未再婚,其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 )。

A.自行恢复 B.恢复,但需办理复婚手续 C.不能自行恢复 D.应重新登记,才能恢复

【答案】A

五、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核准登记,农村承包经营户则按照与集体组织签订的承包合同从事经营活动。他们对外都以户的名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财产责任视不同情况而有所区分,若个人出资个人经营收益归已的其财产责任由个人财产承担;若个人名义申请但家庭共同出资收益归家庭共同使用的,则财产责任由家庭财产共同承担。、

六、个人合伙

1、概念与特征: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的公民按照合伙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劳务、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联合体。其法律特征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伙财产归各合伙人共有,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举例】甲乙丙三个各出资50万,若为合伙则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若为法人则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区别。注意个人合伙与合伙企业的区别。

2、入伙与退伙:合伙关系存续期,其他人申请加入合伙,按照合伙协议约定处理;无约定的情况下,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否则入伙无效。合伙人退出合伙的,按合伙协议约定处理,无约定的,原则上应准许,但对由此给其他合伙人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退伙人对合伙经营期间的债务,无论是否已经分担,仍应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第四章法人

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并列的一类民事主体。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是基于其之所以作为人的自然属性以及法律的赋予,法人原本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组织体,它为什么可以成为能够实施民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呢?这涉及到法律上关于法人本质的讨论。无论对法人本质作做理解,法人作为民事主体的特征是确定的:是依法成立、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一、法人的分类

大陆法系、英美法第对法人分类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对法人的分类也不同于上述两种,根据法人设立的宗旨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把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又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机关法人依法律或行政命令成立,无需核准登记,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有的需要办理法人登记,有的不需要,自成立之日起即取得法人资格。

二、法人的民事能力

法人之所以能够像自然人一样参与民事活动,与其它民事主体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在于其和自然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但是,

法人毕竟不同于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范围各不相同且各有差异。自然人有民事权利能力,不见得有民事行为能力,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是一致的,都始于成立终于消灭。自然人基于自然属性而享有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不能享有,同样某些专属于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内容,自然人也不能享有,如银行开展信贷业务的权利。另外,因为法人本身是一个没有自然生命的组织体,其民事行为能力必须通过它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来实现。相应地,法人也要对其机关和工作人员相应的民事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三、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

(一)法人成立的条件

〈民法通则〉第37条规定: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依法成立;必要的财产或经费;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法人成立的一般条件,对于不同类型的法人,可能还会有特别的条件。

(二)法人的变更

法人的变更包括人格的变更、组织形态的变更和宗旨的变更。

(三)法人的终止

四、其它组织

其他组织也称为非法人组织,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但不具备法人条件,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团体性组织。一般认为包括:设立中的法人、非法人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非法人企业以及其他非法人经营体,比如个人合伙、无法人资格的联营等。

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

【举例】甲与乙签订一房屋买卖合同后大赚一笔,随即到朋友处买回几袋白粉。回家途中看见一狗在丙家门口蹲着,兴致之下拿木棍挑衅,狗向其猛扑过来,甲匆忙躲闪之间将迎面而来的路人丁撞倒,又撞向街头卖瓜的戊的瓜棚上,丁伤棚倒瓜碎。分析其中的法律关系及相应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也称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行为。而民事行为则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领域内基于其意志所实施的,能够产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是民事法律行为。有些民事行为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合法行为;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确切理解)作为构成要素;能够产生当事人追求的法律后果----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练习题】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 )。

A.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只负有义务,而另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

B.只需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C.行为双方都为一人的法律行为

D.产生的民事权利与义务为单一的法律行为

【答案】A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一民事法律行为等的区别。单务民事法律行为与双务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划分标准是当事人之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构成。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一方负有义务,另一方享有权利,如赠与行为,保管行为。故A项符合题意。B项只需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便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为、抛弃行为、承认行为等,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故该项不符合题意。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相对的是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划分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方能成立的行为,如所有的合同行为。C项所指是单一民事法律行为,也不符合题意。单一民事法律行为与复合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前者指双方当事人都是一人,如果一方有两人以上,构成复合民事法律行为。D项纯属制选混乱,民法理论尚无此表述。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行为人合格,即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实施的是与其年龄智力状况和精神状态相适应的民事活动;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自愿情况下作出的表示是其内心的真实意思;行为内容合法;行为的形式合法。

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涉及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发生以及何时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的问题,与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问题相关联。

(一)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

2、条件的法律特点

3、条件的种类及法律效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概念

2、期限的法律特点

3、期限的分类

五、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行为人合格、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内容合法和行为的形式合法等四个方面。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缺失任何一个或几个要件就不能成为民事法律行为,欠缺

有效要件的民事行为可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也可能是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注意对于这个问题《民法通则》与《合同法》相关规定有所不同。

(一)无效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法理论上称其为“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是确定无效的,自始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的认定: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

【注意】并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任何行为均无效,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可以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2、因欺诈、胁迫而为的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认定欺诈、胁迫的条件:故意、实施了相应的行为、欺诈胁迫行为与被欺诈胁迫而实施的民事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被欺诈方的不知情。

3、因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而为的民事行为;

4、因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而为的民事行为

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7、因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而无效的民事行为

其中1属于不符合主体要件而无效;2、3属于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无效;567属于行为的内容或形式违法而无效。

(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针对欠缺有效条件而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其中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民法理论上称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不同于无效民事行为的自始无效,可变可撤民事行为在当事人依法行使变更撤销权之前是有效的。

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

2、因显失公平而为的民事行为。

3、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当事人行使撤销权,相应的民事行为才可能发生变更可撤销

的后果。撤销权是指民事行为的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对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予以变理或者撤销的权利。撤销权是一种形成权。因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而为的民

事行为中,各方当事人均有撤销权;但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而为的民事行为中,撤销权只归属于受损害的一方。撤销权的行使有1年的除斥期间。

(三)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效力即非无效也非有效,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其最终的法律效力依赖于权利人的追认或撤销而决定。

(四)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后果

民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或被依法撤销以后,当事人从该民事行为中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有些情况下,涉及到违法或非法所得时由相关国家机关对相关财产予以追缴。

上节内容回顾与练习

1、甲乙约定合同签订后下第一场雨后,甲将卖给乙一套登山设施,分析性质(附期限而不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章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

代理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的特征: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代理行为能够引起相应的民事法律后果,该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但是两类行为不得适用代理:一类是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比如立遗嘱、婚姻登记等;第二类是法律规定或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特定人亲自为之的法律行为。

二、代理的种类

(一)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注意区别】委托合同与授权行为。委托代理的产生一般基于两个法律事实,一是双方之间的基础法律关系,比如劳动合同、合伙关系等,另一个是基于委托人对受委托人的授权。存在基础法律关系的双方民事主体之间并非一定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只有当事人之间又另外实施了特定的授权行为,才在双方之间产生委托代理关系。

监护人与法定代理人。同或不同?

(二)本代理与再代理

由代理人亲自进行的代理为本代理。再代理又称复代理,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行为。再代理中再代理人的权限不得超过原代理人的权限,原代理对再代理人负有监督和解任权,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而不是原代理人的代理人,其行为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

以被代理人本人名义所进行的代理行为为显名代理;虽相对人明知或应知,但代理人并未以

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为隐名代理。

代理与行纪

三、代理权及其行使

(一)代理以的概念及产生

(二)代理权行使的规则

1、代理人应当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代理权;

2、代理人行使代理权应当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

3、代理人行使代理权应当符合代理人的职责要求;

4、代理人原则上应当亲自完成代理事务

(三)某些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与第三人恶意串通

四、无权代理

(一)无权代理的概念

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无权代理。包括三种情况: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和代理权消灭后实施的民事行为。

(二)无权代理的效力

无权代理而实施的行为本身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不过,这种状况在有关当事人依法行使权利加以处置之前尚处于或然状态。

1、本人的追认权和拒绝权。对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实施的代理行为,本人可以追认也可以拒绝。若本人追认即同意承受其法律后果,则代理行为变为有效;若本人拒绝承受,则代理行为无效,相应的法律后果由无权代理人承担。

2、第三人的催告权和撤销权

为了保护第三人利益,法律也赋予第三人以催告权和撤销权。催告权是第三人告知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就是否行使追认权予以明确答复的权利。撤销权则是第三人在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之前,解除与无权代理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权利。

(三)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是指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的民事行为在客观上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而实施的代理行为。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的特殊形式。但二者存在区别,首先是相对人是否相信及是否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第二是无权代理的法律效力在相关当事人做出相应法律行为前是或然的,而表见代理则是有效的,无需经本人追认便可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

一个代理行为要符合表见代理,必须符合几个条件:1、存在无权代理行为;2、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3、相对人主观上是善意的且无过错。表见代理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比如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等。

(四)代理关系的终止

第七章时效与期间

时间的经过在法律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通常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法律此的相关规定即法律上的时效制度。民法上的时效分为两种,一种是取得时效,一种是消灭时效。取得时效是指非所有人占有财产达法定时间未受所有人追索而取得该财产所有权;消灭时效则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主体在法定时间内不行使请求权即丧失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

一、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某种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权利人若在此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该项实体权利即告消灭。如对可撤销行为的撤销权,一年内不行使即丧失。

二、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种类

按时效期间的长短和适用范围不同,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诉讼期间少于2年的为短期诉讼时效,长于2年的为长期诉讼时效,短期和长期诉讼时效并称为特殊诉讼时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短期诉讼时效为1年,适用于下列四种情形: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长期诉讼时效比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此外还有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自权利被侵害之时开始,无论权利人是否知道,只在20年内受到保护。最长诉讼时效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但适用延长的规定。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中止: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依法暂停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得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中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

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即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包括起诉、请求和认诺。

3、延长: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具体事由是否正当由人民法院认定。

【练习题】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是起诉。根据司法解释,起诉的范畴不包括( )。

A.起诉后,被法院作不予受理或驳回或当事人自动撤诉的

B.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起权利保护请求的

C.向有关单位提起权利保护的

D.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的

【答案】A。

【考点分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诉讼时效是法律对那些不积极行使权利,在权利上睡觉的人给予的一种惩罚措施。对那些积极行使权利的人又设计了诉讼时效中断制度予以保护。起诉是权利人行使权利的主要形式,根据1986年《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严格意义上讲、起诉是指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但根据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第174条规定,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学位(妇联等团体)提出请求的,从提出请求时起,诉讼时效中断。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的也视为起诉。根据该规定,排除了B、C、D三项。A项是否符合题意呢?想想看,起诉后,法院不予受理或被驳回,说明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不成立;自动撤诉等于当事人放弃行使权利,可见,不予受理或被驳回表明权利人没有行使权利,故不能作为诉讼时被中断的事由,A项正确。

【考生注意】该题在理解诉讼时效中断制度设立的目的后不难回答。但诉讼时效中断事由有三个:起诉、请求、同意履行义务。起诉和请求容易产生混淆,起诉是向第三方提出,而请求是直接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提出。是否属于起诉范畴,只能完全根据法律解释。

(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消灭的是当事人的胜诉权,实体权利还存在,除斥期间消灭的是实体权利;诉讼时效适用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是可变期间,除斥期间是固定的不因任何事由而改变;诉讼时效计算的是当事人没有行使请求权的期间,除斥期间是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的期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即从当事人能够行使请求权时起,除斥期间则是自相应的实体权利成立之时起计算。

三、期间

1、起算与终止:

【举例】1995年6月17日下午二时,张某所乘的客轮触礁沉没,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张某的妻子李某若申请宣告张某死亡,问:哪一天为满二年的最后一天?最早哪一天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

【相关法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答案】满二年的最后一天,是1997年的6月17日(24时而非下午2时)。最早1997年6月18日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

2、计算用语的语意:是否包括本数在内

民法总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法硕《民法总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少答或多答均不给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有一个正确答案 、甲将自己的一条金项链卖给乙,甲怕乙后悔,当即请在公证处工作的朋友丙到场作证。他们 的行为属1 A )。于( B. 多方法律行为A. 双方法律行为 实践性法律行为 D. C. 要式法律行为 个月之内其弟大学毕业不分回当地工作,就把房租给他。这一法律32、某甲向某乙租房,某乙说:如果A 。)行为是( B.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A.附延缓条件的法律行为 D.不是附条件或附期限的法律行为C.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C 3、李某,年龄已满16周岁,接受叔叔遗赠10万元,靠此款丰衣足食,李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A 、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现无钱,月底向甲催讨,甲表示:月底归还,但届期甲未还钱。乙74、甲向乙借款3000元,约定当年6月底时,乙就要求甲还钱,甲不允,该民事权利最终的二年诉讼时效起算,乙同意。 但至10保证年底归还”C )日应为(。 日月A.次年的11 1当年的7月日B. 11月1日C. 当年的借款时D. A (5、诉讼时效期间是由:) A法律直接规定的 B当事人约定的 既可以由法律直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C D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约定 B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消灭的是(6. 实体权和胜诉权D. 起诉权胜诉权 A.实体权利 B. C. (其实目前的观点是抗辩权发生说,并不消灭胜诉权。如果对方不主张诉讼时效抗辩,那么原 告是可能胜诉的。因此,本题消灭的胜诉权应理解为是在对方主张诉讼时效抗辩的前提下) C )、下列关于复代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有(7. A.复代理人由原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选任 B.复代理人代理行为的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C.复代理人以原代理人的名义行使代理权

民法总论期末练习题(试题附答案)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的是( C) A 指导功能 B 补充功能 C 惩罚功能 D 约束功能 2、下列现象违反民法平等原则的是:( D) A 甲公民(年满25周岁)可以结婚,而乙公民(13周岁)不能结婚 B 甲公司(经登记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从事证券经济业务,而乙公司(登记为房产公司)则不能从事证券经济业务 C 国家税务机关可以在税收征收法律关系中适用强制手段,无视纳税人的意志而依法进行税收征收 D 某市合同管理干部认为,在本市建筑工程的招标投标中,市委领导的亲戚具有有限的订立合同的权利 3、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一栋大楼即将建设,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一心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张某。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 D) A 自愿原则 B 等价有偿原则 C 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4、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不包括(B ) A 家庭暴力 B 在愚人节时与某人开玩笑 C 某企业与职工签订工伤概不负责的协议 D 串通投标的行为 5、下列各项中,违反民法自愿原则的有(A ) A 赵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一件衣服的价格之后,摊主强要其购买的行为 B 钱某与孙某自愿达成的移转抵押物占有的抵押合同不能产生抵押权设定的法律效果 C 李某申请安装电话被要求在一份已经拟好的格式合同上签字 D 周某(老烟民熟知烟的价格)花10元钱从小贩吴某的手中购得红塔山香烟一条,经查,该烟为假烟 6、下列行为中,不违反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有(B )

A 甲将自己废弃不用的汽车置于马路中央的行为 B 乙拒绝接受丁遗赠给其一台电脑的行为 C 丙于下午在自己的房间里唱卡拉OK直到凌晨影响邻居休息的行为 D 丁在自己承包的耕地上建坟的行为 7、孙某在本市闹市区有一处商业门面房,李某多次与其商谈转让事宜。当孙某得知即将兴建的平安大道将从自己的房屋位置通过,就将该房转让给李某。孙某的行为违反了下列民法的哪一基本原则?( A) A 诚实信用原则 B 等价有偿原则 C 公序良俗原则 D 自愿原则 8、甲知其新房屋南面临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佯装不知,将房屋售与乙。半年后,南面高楼建成,乙德尔房屋受不到阳光照射。此例中,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 D) A 平等原则 B 自愿原则 C 公平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二、多选题 1、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 AC) A 地位平等 B 意思自由 C 平等协商 D 等价有偿 2、具体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民法制度有(ABCD ) A 先契约义务 B 后契约义务 C 缔约过失责任 D 合同履行 3、属于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行为有( ABCD) A 欺诈行为 B 赌博 C 以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抵押的合同 D 以继续通奸作为房屋赠与的附条件合同 三、判断题1、对 2、错 3、对 1、先契约义务体现了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射幸行为都属于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3、平等原则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一、选择题

民法总论期末复习题教学提纲

民法总论期末复习题

《民法总论》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合计 20分) 1、民事法律关系 2、代理 3、肖像权 4、民事责任 5、合伙 三、判断:(每题1分,合计5分) 1、“民法”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万民法。() 2、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能够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因而也是法律事实。( ) 3、公民的民事权利是可以放弃、转让的,因此,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也是可以放弃的、转让的。() 4、企业法人分立和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 5、依照双方的约定必须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行为,本人未亲自实施的,应当认定该行为无效。() 四、单项选择(每题2分,合计18分) 1、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A、李某就出卖自己的旧汽车与张某达成协议 B、王某将李某打伤 C、小张每天坚持踢一个小时的足球 D、80岁的老张因病去世 2、撤销权的性质是()。 A支配权 B请求权 C形成权 D抗辩权 3.张家为其孙子张明的出生日期犯愁。由于是超生,张明出生时没敢报户口。其母记得是8月27日,邻居家李婆婆说记得清清楚楚是8月28日那天下午,当时一声雷响,乡医疗所传来孩子响亮的哭声,而乡医疗所的接生记录簿上却

记载着孩子出生于8月29日,乡医疗所的出生证上记载的是8月30日。依法张明的出生日期应为()。 A8月27日 B8月28日 C8月29日 D8月30日 4、 8岁的小刚的父母离异,协议小刚随父亲生活,后其父母各自再婚,小刚在奶奶家居住,由奶奶照看,此时小刚的法定监护人是() A其生父 B其生母 C其奶奶 D其生父生母 5.甲因为意外事故于1996年5月9日下落不明,则其利害关系人最早可于()起申请其为宣告死亡人。 A1998年5月9日 B1998年5月10日 C2000年5月9日 D2000年5月10日6.甲委托乙代签合同,乙因病征得甲同意后又委托了丁代签合同,则甲、丁是() A共同代理 B单独代理 C再代理 D法定代理 7.李某单位今年盖了一批房,他估计自己可分到一套三居室,于是就按房间的面积事先购置了地毯,但最后分房时他未分到。李某购买地毯的行为是: () A无效行为 B可撤销行为 C效力未定行为 D有效行为 8.甲厂业务员邓某带该厂空白委托书与乙厂订立了一份购销合同。货到后甲厂发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甲厂业务员邓某的行为属于() A无权代理,合同有效 B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C有权代理,合同有效 D有权代理,合同无效 9.甲租用乙的房屋,半年后甲拒付租金,乙请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

民法总论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民法总论期末考模拟试题(体验版) 一、单项选择题 1.合伙合同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要求入伙,关于法律是否允许的问题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答案:C A.依合伙合同的约定决定是否允许 B.不允许。因为合伙合同是基于合伙人间的信任关系而存在 C.合伙合同有约定的,依合同处理,无约定的,须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D.合同有约定的依约定处理,无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 2.下列行为中,哪项属于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A A.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出租人继续收取租金 B.代理期限届满后,委托人没有继续委托,而代理人仍然进行代理行为 C.甲向乙提出书面要约,双方在此之前未有联系。甲在要约中明确提出,若局不在1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视为同意,1个月后,乙沉默 D.甲向其妻子乙提出离婚,乙沉默,后甲以乙的此行为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解析: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 3.下列情形中,哪一项的诉讼时效为1年?答案:A A.某甲买了1台电热水器,使用中因电热水器漏电而受伤 B.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某乙违约 C.某甲借给革乙1万元,某乙到期不还欠款 D.某甲在某乙处定作一套西服,到期后某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某乙将西服卖掉 解析: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适合A的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哪些?答案:AD A.宣告死亡的效果在于终止下落不明人以其原住所地为中心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宣告失踪仅在于为完全行为能力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B.宣告死亡的法定下落不明期间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下为1年;宣告失踪的法定失踪期间一律为2年 C.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2年,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 D.宣告死亡被撤销,发生返还财产,恢复婚姻关系等效果;宣告失踪撤销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宣告死亡须下落不明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告期为3个月。 2.下列哪些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答案:ABD A.甲乙两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3个月后甲公司有空闲的建筑施工设备,则租给乙公司两台,租期4个月 B.甲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在2年之内犯罪,则将自己的遗产遗赠给朋友乙C.丙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故意杀害自己,就将遗产留给他 D. A矿场与B公司的约定如果矿山开采不发生重大事故,则矿石买卖合同生效 解析:法律中明确规定对某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予以限制的属于法定条件,不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法律规定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被剥夺继承,否则应按法定继承进行继承。 3.期待权包括下列哪些权利?答案:BCD A.已具备全部要件,从而被当事人实际享有的权利 B.以附停止条件和附始期法律行为所设定的权利 C.由既存债权产生的将来债权 D.继承开始前的继承权 解析:已具备了权利能力和法律行为的全部要件,但当事人尚未实际享有权利,当事人实际享有权利有待于某种条件的成就或期限的到来。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作者:————————————————————————————————日期: ?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1)制定法 ①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

民法总论练习题及答案(一)

《民法总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依义务主体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 A )。 A 绝对权与相对权 B 财产权与人身权 C 请求权与形成权 D 主权利与从权利 2、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顺序是( D )。 A 父母、子女、配偶、兄弟姐妹 B 兄弟姐妹、配偶、父母、子女 C 子女、配偶、父母、兄弟姐妹 D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3、某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在广州,在北京、上海、南京设有三个办事处,则此公司的住所为( B ) A 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 南京 4、王家为孙子王晓过生日,却为确定出生日期犯愁。王晓的母亲记得儿子是8月28日晚出生,医院的接生记录簿上记载的是8月29日,出生证上记载的是8月30日,而户口簿上记载的是9月1日。依照有关法律,王晓的出生时间应以哪一日期为准? ( D ) A 8月28日 B 8月29日 C 8月30日 D 9月1日 5、李某年龄16周岁,接受叔叔遗赠10万元,靠此款丰衣足食,李某( C )。 A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 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 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6、公民甲的户籍在上海,最近这两个月在北京培训学习。依照法律规定,( D )。 A 上海与北京都是甲的住所 B 上海与北京都不是甲的住所 C 上海是甲的居所,北京是甲的住所 D 上海是甲的住所,北京是甲的居所 7、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在甲搬入新居后,将甲现居住的房屋出租给乙。这一民事行为属于( C ) A 附停止条件的民事行为 B 附解除条件的民事行为

C 附始期的民事行为 D 附终期的民事行为 8、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与丙结婚。一年后,丙死亡,同时乙得知甲仍然在世,经电话联后,乙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甲的死亡宣告被撤销后,甲与乙的婚姻关系( C ) A 视为自行恢复 B 经甲同意自行恢复 C 并未自行恢复 D 经乙同意自行恢复 9、下列不属于形成权的是(C)。 A 撤销权 B 解除权 C 债权请求权 D 追认权 10、甲在某风景区建有别墅,与邻居乙约定不得在别墅前兴建房屋,以免妨碍眺望。后乙将其房屋出售于内,丙欲在房屋上加盖一层,甲提出异议,请求停工,对甲的请求应如何认定和处理?( C ) A 属因相邻关系产生的合法权利 B 属私人协议,不具有合同效力 C 不予支持 D 甲乙约定只具有债权效力,不足以对抗第三人丙 11、以下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的是( A )。 A 人的死亡 B 发现他人丢失的东西 C 甲与乙订立合同 D 甲把乙打伤 12、某甲的户口在上海,经常居住在北京。依照法律规定( C )。 A 上海与北京都是甲的住所 B 上海北京都不是甲的住所 C 上海是甲的住所,北京视为甲的住所 D 上海视为甲的住所,北京是甲的住所 13、刘某出海打渔,因遇台风下落不明。现其妻王某向法院申谓宣告刘某失踪。因刘某失踪后,王某与他人姘居,并与姘夫合用家中财产,在确定刘某的财产代管人时,刘某父母与王某发生争议。本案中法院应依法指定谁为财产代管人(C )。 A 王某,理由是王某提出了宣告失踪的申请 B 王某,理由是王某是刘某失踪后的第一顺序的财产代管人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关系 2.请求权 3.权利能力 4.宣告失踪 5.委托授权行为 6.诉讼时效 二、判断题 1.在我国,判例是作为民法的正式渊源存在的。() 2.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 4.在中国,任何法人的成立都需要经过登记。() 5.自然人甲乙之间签订一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息的借款合同,该合同属于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合同。(?? ) 6.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一年后,得知甲仍在世间。死亡宣告撤销后,甲和乙的婚姻关系自动恢复。() 7.法人的权利能力因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而不同。() 8.人格权属于绝对权,债权属于相对权。() 9.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结伴回家。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说:“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则王家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10.实践性法律行为成立不以交付实物为要件,诺成性法律行为成立以交付实物为要件。(?? )三、填空题 1.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以法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相关条文为依据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在民法解释学上称为____________。 3.在物的分类中,凡可进行实物分割而不会改变其经济用途和价值的物称为____________。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视为。5.法人因分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7.法人以其所在地为住所。 四、单项选择 1、我国自然人从(? )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岁起?? B.年满16岁起?????? C.年满10岁起?????? D.出生时起 2、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为(? )。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3、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配偶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双方的夫妻关系(? )。 A.自行恢复????????????????????? B.不得认定自行恢复 C.视配偶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D.视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4、自然人在战争中下落不明,其家属要申请宣告死亡,必须在(? )。 A.下落不明满4年后??????????? B.下落不明满2年后 C.从战争结束时起满4年后??? ?? D.从战争结束时起满2年后 5、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 )。 A.任何阶段??? B.最后六个月??? C.最后三个月??? D.前六个月

民法总论完整版简答题

1. 什么是民法?[1] 民法是大陆法系特有的术语,是人类对法律体系,尤其是部门法学科认识的产物。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规范平等主体(即“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据此,可将民法定义为:调整自然人或法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称。 2. 民法有哪些特质?[2] 民法的特质,即民法的特点或性质。民法是私法,是规范市民社会的法;民法是人法,意为民法的出发点是人,特别是自然人;民法是权利法,民法对人的关心、尊重和关怀的实现是通过设计各种权利制度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予以实现的。 3. 民法与商法、经济法的关系如何?[3] 与商法的关系:在广义上民法即私法,是规范整个市民社会全部生活的法,包括狭义的民法以及商法,因此也可称为民商法。 与经济法的关系:民法作为规范市民社会的法属于私法,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市场的法是经济行政法。 4. 民法的渊源有哪些?[4] 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的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结合法理及我国情况,民法的渊源包括: (1)制定法 ①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民事法律 ②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③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及经济特区法规 ④ 法律解释及司法解释 ⑤ 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 (2)法律认可的习惯及国际惯例 5. 我国的民法原则有哪些?[5] 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有:身份平等、民事权利神圣、意思自治、诚实信用、权利不得滥用、公平及公序良俗七个基本原则。 6. 何为民事权利神圣原则?[6] 民事权利神圣,亦即民事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不受任何个人、团体或公权力机关的不法侵害,如受侵害,则受害人有权依法自力保护或请求国家公权力救济,从而使受损害的权利得以恢复。 7. 各民法基本原则在我国民法中有哪些具体制度的体现?[7] 身份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10条规定,“公民的

民法总论作业(第八~十章)

民法总论作业(第八~十章) 单选题1.以委托书授予代理权的,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则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由()。 A 被代理人承担 B 代理人承担 C 被代理人承担主要责任,代理人承担次要责任 D 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正确答案:D 单选题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丧失()。 A 实体权利 B 胜诉权利 C 起诉权 D 起诉权和胜诉权正确答案:B 单选题3.下列哪一项情形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止?() A 权利人死亡,尚未确定继承人 B 权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无法定代理人 C 权利人申请强制执行 D 当事人间有法定代理关系正确答案:C 单选题 4.甲把自有的三间房屋租给乙,双方商定协议时,甲提出:合同签订后,待本冬季儿子参军走了,再把3间房租交给乙住用,这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性质是()。 A 附肯定解除条件 B 肯定延缓条件 C 否定解除条件 D 否定延缓条件正确答案:B 单选题5.代理人知道被委托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的,由()。 A 代理人承担责任 B 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C 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按份责任 D 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正确答案:D 单选题6.我国民法规定的20年长期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是( )。 A 权利人知道权利受侵害时 B 权利受侵害时 C 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时 D 权利人获得权利时正确答案:B 单选题7.甲以绑架乙的儿子为由胁迫乙签订了一份合同。乙事后以受到胁迫为由主张撤销该合同。乙撤销合同的意思何时生效?() A 乙作出意思表示之时 B 乙撤销通知到达甲时 C 乙的意思经甲同意时 D 乙的意思经法院或仲裁机关同意时正确答案:D 单选题8.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是起诉。根据司法解释,起诉的范畴不包括()。 A 起诉后,被法院不予受理或驳回当事人自动撤诉的 B 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起权利保护请求的 C 向有关单位提起权利保护的 D 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的正确答案:A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民法总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关系 2.请求权 3.权利能力 4.宣告失踪 5.委托授权行为 6.诉讼时效 二、判断题 1.在我国,判例是作为民法的正式渊源存在的。() 2.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撤销后自始无效。() 4.在中国,任何法人的成立都需要经过登记。() 5.自然人甲乙之间签订一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息的借款合同,该合同属于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合同。()6.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改嫁于丙,其后丙死亡。一年后,得知甲仍在世间。死亡宣告撤销后,甲和乙的婚姻关系自动恢复。() 7.法人的权利能力因经营、业务范围的不同而不同。() 8.人格权属于绝对权,债权属于相对权。() 9.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结伴回家。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说:“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则王家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10.实践性法律行为成立不以交付实物为要件,诺成性法律行为成立以交付实物为要件。() 三、填空题 1.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以法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相关条文为依据对法律进行的解释在民法解释学上称为____________。3.在物的分类中,凡可进行实物分割而不会改变其经济用途和价值的物称为____________。 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视为。 5.法人因分立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根据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7.法人以其所在地为住所。 四、单项选择 1、我国自然人从()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A.年满18岁起 B.年满16岁起 C.年满10岁起 D.出生时起 2、依照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为()。 A.法定代理人 B.法定代表人 C.指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3、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配偶再婚后配偶死亡的,双方的夫妻关系()。 A.自行恢复 B.不得认定自行恢复 C.视配偶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D.视被撤销死亡宣告者的意见决定是否自行恢复 4、自然人在战争中下落不明,其家属要申请宣告死亡,必须在()。 A.下落不明满4年后 B.下落不明满2年后 C.从战争结束时起满4年后 D.从战争结束时起满2年后 5、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须发生在时效期间的()。 A.任何阶段B.最后六个月C.最后三个月D.前六个月 6、甲、乙为亲兄弟,父母双亡,甲在县政府工作,乙为未成年人,暂住姑姑丙家,甲、丙都不愿意担任乙的监护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 A.甲、丙均非乙之法定监护人B.因甲、丙均表示非乙之法定监护人,故皆非乙的法定监护人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

《民法总论》作业 第一章民法概述 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无形财产是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2、民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最基本的职能是确认和保护现有的社会经济关系,鼓励和引导正常的民事活动,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3、民法是权利法,国家对民事活动和对当事人的行为不能主动予以调解。 4、民法是实体法,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私法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本体性权利和义务。 5、民事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和一般法律。《物权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的《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的年代是() A. 1804年3月21日 B.1804年4月21日 C.1904年3月21日 D.1905年3月21日 2、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 《十二铜表法》 B. 《优士丁尼民法典》 C. 《学说汇纂》 D. 《法学阶梯》 3、现代民法的特点有() A. 限制所有权的绝对性 B.限制契约自由 C. 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 D.建立过错责任原则 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立法有() A. 1950年4月13日《婚姻法》 B. 1985年4月10日《继承法》 C. 1991年12月29日《收养法》 D. 1981年12月13日《经济合同法》 三、简答题 1、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是什么? 2、近代《德国民法典》的特点是什么? 3、现代民法与近代民法相比较,其发展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论述我国是否应该建立独立的民法典。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民法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恪守承诺和信用,意思表示真实,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持有善意,其行为就合法有效。 2、民法公平原则是指在设定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及承担民事责任等方面应公正、公平,不要有差别。

民法总论试题2

民法总论试题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司法考试网点击数:31592 更新时间:2006/2/11 11:10:33 热 一、单项选择题 1.合伙合同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要求入伙,关于法律是否允许的问题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依合伙合同的约定决定是否允许 B.不允许。因为合伙合同是基于合伙人间的信任关系而存在 C.合伙合同有约定的,依合同处理,无约定的,须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D.合同有约定的依约定处理,无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 答案:C 解析:见《执行民法通则意见》第51条规定;"在合伙经营过程中增加合伙人,书面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协议处理;书面协议未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应当认定入伙无效?quot;《合伙企业法》第44条第1款规定:"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 2.下列行为中,哪项属于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 A.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出租人继续收取租金 B.代理期限届满后,委托人没有继续委托,而代理人仍然进行代理行为 C.甲向乙提出书面要约,双方在此之前未有联系。甲在要约中明确提出,若局不在1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视为同意,1个月后,乙沉默 D.甲向其妻子乙提出离婚,乙沉默,后甲以乙的此行为要求法院判决离婚 答案A 解析: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

意思表示。 3.下列情形中,哪一项的诉讼时效为1年? A.某甲买了1台电热水器,使用中因电热水器漏电而受伤 B.某甲与某乙签订了一承包经营合同,后某乙违约 C.某甲借给革乙1万元,某乙到期不还欠款 D.某甲在某乙处定作一套西服,到期后某甲未及时领取西服,30天后某乙将西服卖掉 答案:A 解析:特别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适合A的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A.宣告死亡的效果在于终止下落不明人以其原住所地为中心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宣告失踪仅在于为完全行为能力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B.宣告死亡的法定下落不明期间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下为1年;宣告失踪的法定失踪期间一律为2年 C.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2年,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为3个月 D.宣告死亡被撤销,发生返还财产,恢复婚姻关系等效果;宣告失踪撤销则没有这种效果 答案:AD 解析:宣告死亡须下落不明满4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1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告期为3个月。 2.下列哪些属于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A.甲乙两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3个月后甲公司有空闲的建筑施工设备,则租给乙公司两台,租期4个月 B.甲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在2年之内犯罪,则将自己的遗产遗赠给朋友乙C.丙立下遗嘱: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故意杀害自己,就将遗产留给他

民法总论--简答题

民法总论---简答题 1.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类社会关系。 财产关系包括: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 2.民法的形态: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习惯民法和成文民法,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 3.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是抽象的民法,是内涵最为丰富且极具伸缩性的民法规范,是贯穿民法始终并且具有普遍效力的民法规范。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是民事立法的指导方针,是民事主体进行民法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法官解释民事法律规范的基本依据。是补充法律漏洞、发展民法学说的基础。 4.民法基本原则包括: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合同自由原则的体现:民事活动的当事人享有自主原则,对违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行为,法律对受害人给予补偿,而对相对人不予保护。 平等原则的体现: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平等;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 5.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说,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和国家 内容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特定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 民事法律关系的五要素说,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包括: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 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行为(即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 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其中合法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6.民事能力包括: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民事权利能力和特别民事权利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患者),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未满10周岁未成年人)。7.民事权利的分类:财产权和人身权;支配权、请求权和变动权;绝对权和相对权;主权利和从权利;专属权和非专属权。 8.民事法律义务的特点:具有利他性、限定性和法律拘束性。 9.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民事义务的履行为社会所鼓励和倡导,民事责任的承担则体现了社会对不履行民事义务的谴责;(2)民事法律义务不具有制裁性,而民事法律责任具有制裁;(3)民事法律义务可由法律规定而产生也可由当事人的合法行为而产生;民事责任仅因违反义务的违法行为而发生。(4)此外,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在法律约束力以及承担者的范围方面都不同。 联系:民事义务是民事责任的前提,无义务就无责任,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义务履行的保障;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给付性质不同,但形式相同。 10.物的意义:须有体,须为人力所能支配,为权利客体,须独立成为一体,需满足人民需要,须有一定的界限范围。 11.物的种类:不同分类:有不动产和动产;主物与从物;原物与孳息;融通物与不融通物;

民法学”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民法学”简答及论述题汇总 1. 简述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 答: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 2一般是当事人自愿发生的 3受价值规律支配。 2. 简述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征 答: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是以经济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的地位平等 2与民事权利的享受和行使有关 3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不具有经济内容。 3. 简述我国民法的任务 答:民法的任务是民法立法宗旨的具体体现, 是由民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民法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三项:1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2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4. 简述民法的基本原则 答: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其贯穿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 是民法理发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根本特性的集中反映, 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民事政策。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一般认为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5. 简述民法的适用范围。 (试述民法的效力论述 答:民法的适用范围又称民法的效力, 是指在何时、何地、何人之间的关系应适用有关的民事法律规范。包括在时间上的效力、在空间上的效力和对人的效

力。一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即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指的是民事法律规范在何期间有效, 亦即在何时间内可以和应当适用该法律规范。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有以下两条规则:1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即法律原则上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项,而不适用于生效前发生的事项; 2 新法改废旧法。即在新法生效后,有关针对同一事项的旧法即使没有明令废除也当然废止。二民法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何地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我国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以及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视为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民事关系。但由于民法的渊源不同, 民事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也就有所不同, 如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该地区。三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民事法律规范适用于哪些人。我国民法对人的效力采取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不仅适用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也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法人在我国设立的分支机构。 6. 我国民法的性质是什么? 答:我国民法具有以下性质: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需要由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予以调整, 而调整市场经济关系需要由之相适应的法律予以调整,而调整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法律就是民法。 2民法为文明法。民法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任何社会的民法都是与当时社会文明相适应的, 我国社会主义民法是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相适应的, 是促进和维护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文明法。 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民法规定当事人的行为模式,规范主体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规定, 则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同时, 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 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须依照民法的规定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所以, 民法规范又是法院裁判案件的裁判规范。 4民法为实体法。民法规定主体的行为准则,确认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民法为实体法。

民法总论A卷试题答案

试题名称:民法总论 层次: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每题2分,共20分。) 1. 乙委托甲到外地采购复印机,但甲却利用乙交给的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购买了打印机。甲的这种代理行为构 成( A ) A.表见代理B.滥用代理权C.越权代理D.隐名代理 2. 甲被宣告死亡,其配偶乙与丙再婚后丙死亡。现甲返回住所地,经本人申请撤销了对甲的死亡宣告。因甲、乙 均为单身,双方的夫妻关系( D ) A.自行恢复B.经甲同意后恢复 C. 经乙同意后恢复D.不能自行恢复 3.装修公司甲在完成一项工程后,将剩余的木地板、厨卫用具等卖给了物业管理公司。但甲营业执照上的核准经 营范围并无销售地板、厨卫用具等业务。甲乙买卖行为法律效力如何?( A ) A.属于有效法律行为B.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C.属于可撤销民事行为D.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 4. 甲见丙的门口栓着一条狗,就上前挑逗,恰逢乙路过,该狗窜上将乙咬伤。经查,该狗是丙为丁代养的。对乙 的伤害,应由( A )负责赔偿。 A.甲B.丙C.丁D.丙、丁 5. 医疗行为致害责任适用( A ) A.过错推定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加害责任原则 6. 在民法解释上,仅依法律文句的文义解释不足以表示立法的真意而扩大该条文文句含义的解释,称为( C ) A.文义解释B.体系解释C.扩张解释D.反面解释 7.下列事物中,不属于民法上的物的是( B ) A.黄金B.月球C.货币D.石油 8. 甲明知道做空的汽车刹车装置有时不起作用,但在出卖给乙时并没有告知。一日,乙在驾车送货因刹车不灵导 致翻车事故。甲违反了民法的哪一项原则?( C )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诚实守信原则 D.公平原则 9. 因下列情形而受损害的,不属于免责事由的是( D ) A.病人同意作手术B.参加拳击比赛而受伤C.乘客跳火车自杀D.儿童误入高压变电室致残10. 甲欠乙1万元到期未还。2003年4月,甲得知乙准备起诉索款,便将自己价值3万元的全部财物以1万元卖 给了知悉其欠乙款未还的丙,约定付款期限为2004年底。乙于2003年5月得知这一情况,于2004年7月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乙提出的下列哪一项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院支持?( A ) A.请求宣告甲与丙的行为无效B.请求法院撤销甲与丙的行为 C.请求以自己的名义行使甲对丙的1万元债权D.请求丙承担侵权责任 二、多项选择(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般情况下,侵权责任的构成须包括以下要件(ABCD ) A.损害事实的存在B.损害与行为间有因果关系C.行为具有违法性D.行为人主观存在过错 2. 致人死亡的赔偿范围应包括(ABCD ) A.一般伤害所应赔偿的费用B.丧葬费C.死者生前抚养的人的必要生活费D.死亡赔偿金 3. 在民法的适用上,应当遵循的规则包括(ABCD ) 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B.强行法优于任意法C.后法优于前法D.例外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4. 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包括(ACD ) A.受害人同意B.紧急避险C.不可抗力D.正当防卫 5. 下列属于民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 ) A.合同法 B.婚姻法 C.继承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表见代理:又称表示代理,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善意第三人客观上有充分理由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而与 其实施民事行为的一种代理。 3. 民事权利能力: 第 1 页共4 页

民法总论作业 必做标准答案(2012)

民法总论作业必做答案(2012)

————————————————————————————————作者:————————————————————————————————日期: 2

《民法总论》作业 第一章民法概述 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回答:错误。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2、《民法通则》是我国制定的民法典。 回答:错误。《民法通则》是民事基本法,我国民法典还在制定当中,还未颁布。 3、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回答:错误。民法的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4、民法的渊源,是指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制定法、习惯、判例和法理等。回答:正确 5、民法是完全私法。 回答:错误。民法原则上私法,并不排除其中存在强行性的规定。 二、简答题 1、民法的含义是什么? 回答(P3-4):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理规范的总和。在不同语境下,“民法”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民法典,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包括所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如我国尚未制定民法典,但已经制定了《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公司法》,《海商法》等民事法律,以及其他大量的民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他们都是我国实质意义上的民法组成部分。 第二,民法可分为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广义民法就是司法全体,是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名法,是指除商法以外的私法,不包括商法典和商事特别法。 2、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什么? 回答(P4):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如土地,机器,电,天然气等;无形财产包括债权等各种财产权利。 财产关系是以财产为媒介发生的,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大部分法律调整财产关系,民法只调整财产关系的一部分,即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财产归属利用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财产归属利用关系是人们对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反映在权利上主要是物权;财产流转关系是在财产转移时放生的社会关系,反映在权利上主要是债权。财产流转关系包括有偿的商品交换,如货币借贷,商品买卖,货物运输等,又包括无偿的借用关系,赠与关系等。 3、民法为什么是私法? 回答(P5):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的法律,是关于私人权利和私人利益的法律,市民生活的自治性和闭合性构成了一道阻止公权力进入的壁垒,公权力除非必要,无权干涉当事人自主的决定。民法原则上是私法,并不排除其中存在强行性的规定。但这些强行性规定并不占据民法的主体,不影响民法整体作为私法的属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