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3.6 国际社会援助促进了救援工作的开展 .......................... 33 4 存在问题.................................... Error! Bookmark not defined. 4.1 应急指挥协调体制机制不健全 ..................................... 34 4.2 法律体系和预案体系不健全 ........................................ 34 4.3 应急通讯装备亟待加强................................................ 35 4.4 信息共享不够 .............................................................. 35 4.5 民间组织作用需要提高................................................ 35 4.6 专业救援力量不足 ....................................................... 36 4.7 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不足................................................ 36 4.8 社区减灾能力建设需要加强 ........................................ 37 5 政策建议.............................................................................. 39 5.1 强化应急决策指挥机制................................................ 39 5.2 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 39 5.3 加强和整合专业救援力量 ............................................ 39 5.4 加强科学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 40 5.5 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 40 5.6 严格实施建筑物强制抗震标准 ..................................... 41 5.7 高度重视社区灾害风险管理 ........................................ 41 5.8 完善市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灾害管理的机制 .... 41 附件一: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定设立 9 个工作组………40 附件二: 国外巨灾应急救灾救援管理案例分析…………………43
3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引 言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 震惊世界的里氏 8.0 级强烈地震, 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地震发生后,在国际社会的支持援助下,中国动员全社会的 力量,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救援行动。由于这次灾害影响 范围很广、破坏力极强,加之灾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 条件,救灾救援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认真总结和 汲取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未来完善管理 体制、提高应急救灾救援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 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支持的“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项 目的要求,在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材 料分析、专家访谈和开会研讨等多种方式,对汶川地震应急救灾 救援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 报告对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的 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据此提出 了目前救灾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完善体制、 改进工作的政策建 议。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本项目的支持, 同时也感谢各有关 部门和有关专家在本报告撰写过程中所给与的各种形式的帮助。
4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5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1 汶川地震概况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0 级 强烈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湖北、贵州、 河南、山西、湖南等 10 省(市)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四川中北 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遭受重创。重灾区道路、电力、通 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厂矿、商店、学校、医院等生产设施和公共设 施均遭到严重破坏。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其主要特点是:
图 1:汶川地震受灾区域分布图
汶川地震受灾区域分布图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辽宁省 辽宁省
吉林省 吉林省
. Beijing
天津市 天津市 河北省 河北省 青海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 甘肃省 陕西省 陕西省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四川省 重庆市 重庆市 湖南省 湖南省 江西省 江西省 福建省 福建省 台湾省 台湾省 河南省 河南省 安徽省 安徽省 湖北省 湖北省 山西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山东省
北京市 北京市
江苏省 江苏省 上海市 上海市 浙江省 浙江省

震中

云南省 云南省
贵州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灾县、市、区 受灾县、市、区 有感省份
海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制图部门:国家减灾中心灾害信息部
0
200 km
400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0 200 km 400
(资料来源:国家减灾中心)
6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第一,地震强度烈度高,余震多。此次地震震级达里氏 8.0 级,震中最大烈度达 11 度。截至 2008 年 10 月 21 日,在受地 震影响的区域监测到余震 33000 多次,其中里氏 4 级以上 600 多次,5 级以上 60 多次,6 级以上 7 次。 第二,造成破坏大。一是人员伤亡惨重。截至 2008 年 9 月 18 日 12 时, 已确认遇难 69227 人, 失踪 17923 人, 受伤 374643 人,其中四川省遇难 68708 人、受伤 360796 人。二是房屋大面 积倒损。地震灾区倒塌房屋严重,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部 分城镇被夷为平地。房屋大面积倒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灾区农 村住房多以土坯、土木房为主,质量较差,抗震能力极低。同时 也由于灾区多属山区, 农村居民住房多建于山脚、 山坡或高山上, 地形对地震灾害的放大效应加剧了灾害破坏程度。 三是基础设施 严重损毁。震中地区周围的 15 条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宝成线等 5 条铁路中断,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大面积瘫痪。四是正常 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工矿商贸企业停产面较大,机关、 学校、医院等严重受损,部分农田和农业设施被毁。 第三, 次生灾害频繁。 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崩塌和山体松动, 加之灾后强降水,引发频繁的滑坡、泥石流、坍塌等多种地质灾 害,巨大的滑坡体还造成了威胁巨大的堰塞湖。 第四,影响范围广。灾害波及到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 10 个省(市) ,417 个县、4667 个乡(镇) 、48810 个村庄,灾
7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区总面积约 50 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 4625 多万人。其中极重 灾区、重灾区达 11.67 万平方公里。 第五,救灾难度大。重灾区多为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带, 加上地震造成交通、通信中断、河道阻塞,救援人员、物资、车 辆和大型救援设备无法及时进入现场。 而且由于灾区多为贫困地 区和灾害易发频发地区,且连年重复叠加受灾,受灾群众自救能 力十分脆弱。
8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5 月 12 日,地震发生当天,胡锦涛总书记即作出重要指示。 16 时 40 分,温家宝总理乘飞机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当天晚 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抗震 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总指挥部总指挥由温家 宝总理担任,副总指挥由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担任。与 此同时,中央各有关部委也分别启动应急预案,全面投入抗震救 灾工作。根据抗震救灾工作需要,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随后 决定成立 9 个工作组,即总参谋部牵头的抢险救灾组,民政部牵 头的群众生活组,地震局牵头的地震监测组,卫生部牵头的卫生 防疫组,中央宣传部牵头的宣传组,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生产 恢复组,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基础设施保障和灾后重建组,水利部 牵头的水利组,公安部牵头的社会治安组。中央政府各部门根据 各自职能分别参与各个工作组的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负责承办总 指挥部会议和总指挥、副总指挥召开的专题会议;统一收集、汇 总、分析、报送、发布重要信息;负责总指挥部议定事项的督促 落实;做好有关地区、部门以及军队、武警等方面重要事项的沟 通、 联络和协调 (工作组详细构成及职责见附件一) 5 月 15 日, 。 总指挥部又在成都设立了前方总指挥部,统一协调前方救灾事
9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务。 同时灾区各级政府也分别成立了指挥机构, 全面部署抗震救 灾工作。四川省政府立即成立了“5·12”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 八个工作组,分别是总值班室、医疗保障组、交通保障组、通讯 保障组、水利监测组、救灾物资组、宣传报道组、港澳台及国际 救援协调组,各市州、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救人”是灾难发生后救灾工作的首要目标。除了灾区政府迅 速调集本地的各种救援力量解救受困人员, 积极组织灾区干部群 众自救互救之外,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各种专业救 援队充当了救人的主力军。 救援力量总人数达到了 170000 多人, 其中军队武警救援人数 157000 人,各种专业救援队参加救援人 数约 18000 人。地震救出总人数约 87000 余人,其中自救互救 约 70000 人,军队救出约 10000 人,专业救援队合计救出 7439 人。 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四总部迅速启动应急指挥机制,直接组 织指挥应急救援行动。 建立军队抗震救灾指挥部、 成都军区联指、 责任区指挥所三级指挥体系, 划分 5 个责任区, 指定主要指挥员。 成都、兰州军区组织驻川甘陕地区部队在奋力自救的同时,第一 时间出动 1.6 万人在驻地附近投入紧急救援; 四川省军区在震后 4 小时内,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 1.3 万人投入重灾区救援;武警
10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四川总队 2400 名官兵在灾后 5 小时内,分别赶到都江堰和绵竹 地区进行救援。军队还实施了三个梯队用兵方案,与铁路、民航 部门协调,紧急动用 63 架运输机连续飞行,在 17 个铁路车站 同时装载,摩托化机动部队连夜赶往灾区,展开了中国军队历史 上空前规模的战略投送。震后三天内,军队组织了 8.4 万人、60 架直升机,多路多方向火速赶往灾区,赢得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 间。 震后初期, 解放军战士冒着余震危险, 从地面、 空中和水上, 不惜一切代价赶赴重灾区。武警某师派出精干分队,徒步行军 90 公里, 率先进入汶川县城。 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组成小分队于 5 月 14 日中午到达全部受灾县,15 日 24 时到达全部重灾乡镇, 19 日 14 时 28 分到达灾区所有村庄。
图 2-3:利用飞机运送救援人员
各部队赶赴救灾现场后,立即投入救人行动,l4 个军级指挥 所全部开设在乡镇一线。抢险救灾初期缺少工程机械,数万官兵 靠着自带的土木工具和双手挖掘搜救被埋被困人员。 针对倒塌的 学校、医院、农舍等不同建筑特点和救援要求,军队及时改进救
11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援方法和手段,抽调救援专家和专业技术骨干现场指导,有效运 用生命探测仪、透墙雷达和破拆工具等专用救援器材进行救援, 提高了救灾效益。 在震后 4 天里, 部队共救出被埋群众 1 万余人, 其中生还者 3024 名,转移解救被困群众 4 万余人。整个抗震救 灾过程中先后出动军队武警 14.6 万人 (其中武警部队 2.3 万人) , 组织民兵预备役 7.5 万人,动用车辆机械 9670 台、飞机(直升 机)193 架,解救被困群众 140 万人。
图 4:汶川地震救援人数分布图
汶川地震专业救援队统计
1、专业救援队总数:95支-我国历次救援之最,其中包括国家 队、23支省级救援队、41支矿山和危化救援队、除新疆、西藏之 外的所有省(直辖市)消防总队、台湾和香港救援队等31个消防 队。 2、救援力量总人数:170000人-我国历次救援之最。 3、专业救援队参加救援人数:约18000人-我国历次救援之最。 4、地震死亡人数:87000余人-近30年来之最。
解放军:137000人
160000 140000 120000 解放军
武警救援队:20000人
100000 人 80000 数
消防与地震救援系统救援队:18000 人(包括地震救援队:5000) 矿山危化救援队:4000人
60000 40000 20000 0 救援队 武警 消防与地震 系统救援队
矿山危化救 援队
全国救援力量汶川地震救援人数分布图
地震发生后,各专业救援队也迅速赶往灾区参加救援。参与 救援的专业救援队数量达到 95 支,其中包括 1 支国家地震救援 队、23 支省级地震救援队、41 支矿山和危化救援队、除新疆、 西藏之外的所有省(直辖市)消防总队、台湾和香港救援队等
12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31 个消防队。
13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图 5:救援队的来源和启动情况
国家地震救援队派出 210 人的队伍,分乘 2 架运输机,搭 载 2 辆救援装备车和 1 辆救援指挥车,携带约 400 件套的救援 装备和部分保障物资,于 5 月 12 日当晚 20 时乘军机飞赴四川 灾区。国家地震救援队 13 日凌晨抵达都江堰后,立即赶赴都江 堰中医院、新建小学和聚源镇中学连夜开展人员搜救工作,随后 转战绵竹东方汽轮机厂、汶川映秀镇、北川县等多个重灾区开展 人员搜救任务,发挥专业优势,搜寻幸存者 300 余人,救出被埋 压的幸存者 49 人。 支省级地震救援队也相继赶赴灾区实施救 20 援行动,成功营救幸存者 322 名。
图 6-7:救援人员正在抢救受灾群众
14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图 8:汶川地震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图
灾区市县消防救援队和武警部队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邻省救援队、消防和矿山救援队
地震 2:28
汶川地震救援力量到达灾区时序图
灾区学校、警察和政府
灾区矿山救援队
成都军区部队
较远省分救援队
20个省
救援开始
0.0小时 0.5小时
国际救援队 救援结束
15日
自救互救
1-2小时
8.0小时
13日
14日
20日
图 9:汶川地震消防和矿山队伍救援情况
汶川地震消防和矿山队伍救援情况
15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2.3.1 抢通陆路交通线 地震发生后, 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外出通道全面中断。 1000 余名解放军官兵南北对进,分段突击,连续奋战 47 个小时,终 于打通汶川县漩口铝厂至映秀镇的陆路通道。 交通部迅速启动应 急预案,把“抢通、保通和保运”作为首要任务。首先就是全力以 赴抢通公路“生命线” 针对南线都江堰经映秀到汶川公路严重毁 。 损的实际情况,交通部制定和实施了“多头推进、水陆并举、中 间开花、两边夹击”的抢通措施,集中工程技术人员和机械设备, 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力抢通通往汶川等重灾区城镇的 公路,为救治受困人员、运送救灾物资争取时间。二是全力保通 公路“生命线” 对已经抢通的公路以及确定为抗震救灾物资运输 。 主要通道的路段,全线定点部署机械和人员,严防死守。同时组 织重庆、甘肃、湖南、浙江、云南、河南、湖北、山西、贵州、 陕西、山东、内蒙古等 12 个对口支援省(区、市)交通系统和武 警部队先后投入 6545 名救灾人员、l391 台抢通保通机械设备、 ll53 辆保障车辆,协助开展干线公路抢通、保通和通乡、通村公 路抢通工作。三是开辟绿色通道,保障抗震救灾运输。各地对向 灾区运送抗震救灾物资的车辆一律免收通行费, 交通部先后从重 庆、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省份调集应急运力入川,累计投 入 59850 辆客、货运输车辆,全力开展救灾物资、人员和灾区
16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群众疏散的运输工作。
图 10:通往汶川公路示意图
图 11:汶川地震极重灾区不通公路的乡镇抢修情况
2.3.2 打通铁路交通线 地震发生后,铁道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 救灾指挥部。地处地震灾区的成都、西安铁路局迅速成立了现场 指挥部, 铁路系统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抗震救灾领导或办事机
17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构。铁路部门组织对所有线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对受损线路设 备立即进行抢修,对一时恢复不了的及时采取应急加固措施,并 迅速调集 40 台内燃机车、 台套发电设备用于电力中断线路的 58 摆渡运输和自行供电,先后投入抢修人员 20 余万人,机具设备 3700 余台(件)。经过抢修,成昆线、陇海线天宝段、成渝线、襄 渝线、阳安线、达成线于 5 月 13 日前恢复行车,成汶、德天、 广岳支线分别于 5 月 14 日、l6 日、27 日修复开通。5 月 24 日, 109 号隧道恢复通车,打通了通往四川灾区的铁路运输大动脉。 此后,为了保证震后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铁路部门还调集力量 对受灾地区线路、 桥隧、 接触网进行全面的监测巡查和加固复旧。
图 12:汶川地震地形和滑坡点情况
18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为了确保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通过铁路大动脉源源不断地 运往灾区,铁道部与民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粮食局、中 国红十字会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建立了救灾运输协调联系机制, 及时掌握运输需求。铁道部、各铁路局成立专门救灾运输调度指 挥台,统筹安排运力配置、装卸组织等工作,实行统一指挥,保 证有序衔接。在全国调集客车、平板车、棚车,给进川客车加挂 行包车,满足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需求。对救灾列车按高于客车 等级组织运输,全程监控,一路绿灯,保证救灾运输畅通无阻, 同时,还组织铁路公安干警对重点救灾车实施全程押运。 2.3.3 抢修通信设施 地震一度造成四川、甘肃境内 13 个县对外通信联络中断, 全国至四川方向的长途话务急增并出现拥塞, 接通率一度下降至 10%。工业和信息化部迅速采取措施,紧急协调调运灾区急需的 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和救灾物资,支援灾区通信抢修工作。 根据灾区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筹集了 1532 部卫星电话、5000 顶帐篷、500 套活动房及便携油机、备用电池、野外电源等物资 并运往灾区。 同时开展指挥通信系统的抢通恢复工作, 制定了“抢 通、恢复、重建”三步走的策略。在通信部门的努力下,5 月 18 日,四川重灾 8 县的对外通信联络被抢通,5 月 22 日,重灾 8 县 109 个乡镇的对外通信联络被抢通。8 月 20 日,四川全省受 灾地区的临时公共通信能力基本恢复。
19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2.3.4 抢通供水设施 灾害发生后, 供水部门修复供水管线 13649.6 公里, 通过架 设临时供水管线、抢修村镇供水设施和临时送水等措施,基本解 决群众临时用水问题。 2.4 安置受灾群众 此次特大地震灾害使 4600 多万人受灾,需要转移安置的受 灾群众达到 1500 多万人。根据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各部门、 各地区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国务院决定在 3 个月内向灾区困难 群众每人每天发放 1 斤口粮和 10 元补助金, 为地震造成的“孤儿、 孤老、孤残”每人每月提供 600 元基本生活费。中国政府紧急部 署,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 90 万顶帐篷,同时安排专项资 金, 为灾区首批建造 100 万套过渡安置房。 在应急阶段, 民政部、 财政部共安排使用汶川地震中央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 369.066 亿元,全国各部门共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 150.01 万顶 以及大量彩条布、篷布等物资,同时四川省还出台了自建过渡安 置房国家给予适当补贴的政策。各项措施相配套,使灾区群众的 吃穿和临时住所得到安排,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0

媒体眼中的汶川地震报道

媒体眼中的汶川地震报道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各新闻媒体都对事件做了详细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文章主要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央视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周之内的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媒体;汶川地震;内容分析;传播效果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特大地震。大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亿元。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电视台迅速反应,几乎是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不问断直播。此后,每一个中国的电视观众和公民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密切关注着关于地震救援的一切信息;同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对此次灾难事件的报道的关注也开始于直播启动的一刻。通过对5月12日至5月28日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灾难报道文本的观察,本文认为,中央电视台对此次地震灾害的报道过程表明,中央电视台对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具有样本意义,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紧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一支强大的救援力,而这种救援力是透过电视的信息传播力体现出来的。在这一场灾难报道中,央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凸显了信息公开、透明、及时的特点①。由于电视报道中的视频形式我们无法用文本加以阐述,因此本文分析的地震的新闻报道主要采用央视网中的新闻。 央视在此次汶川地震中的报道和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了学者研究的成功的案例。因此,笔者也将综合国内相关学者对央视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分析得出自 ①陆侠:《人民时评:灾难申凝聚沉着的力量》,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001 2.html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专题四 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专题四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精神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生命是珍贵的、脆弱的,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意义。 2、我们要依法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3、要学会调控情绪。 4、勇于克服困难,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胜利的根本保证。 6、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7、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含义、重要性、做法)。 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为国分忧解难。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永远是抗击灾害的钢筋铁骨。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谐社会、科技创新等等。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体现了教材中的什么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⑤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⑥党和政府切实关爱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2.你认为抗震救灾为什么说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原因有哪些) 答: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抗震救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发扬的结果;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民族精神是抗震救灾的巨大精神动力;⑤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共克时艰的结果。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3.抗震救灾取得的重大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纪录汶川大地震感人事迹一、《叔叔,别锯我的腿!》 “叔叔,别锯我的腿,我宁愿自杀!”昨日(14日)下午,12岁的北川县曲山小学东学区四(3)班学生李月,用哀求的语气和一旁的叔叔李宗刚说话,小李月被压在废墟中不得动弹,叔叔李宗刚站在废墟外泪眼婆娑。二、 《解放军叔叔,请你们救救我》 孩子都在上学,死亡率的是他们。 曲山镇茅坝小学四(三)班学生李悦求援之中。她的爷爷李顺贵在一旁心神不宁。小孩能看见,也能与她通话,但就是救不出来。李悦12岁,已很懂事:“解放军叔叔,请你们救救我。”但昨天记者发稿时止,仍没有她被救出的消息。三、 《他算不清自己死了多少亲人》 52岁的肖四平的8个亲人在这次地震全部没有了。是哪8

个亲人?老婆、小孩、大舅子、家里老人……他当着记者的面算了5分钟,但算来算去就是算不清楚。最后,他突然哭了,眼泪止都止不住。四、 《深爱的人死去,他们还在刨》 说起获救的一刻,金晓娟很是感动,“当时我们和另外几个女的被埋了,是她们的丈夫救我和女儿出来的,但是她们的妻子已经死了。”金晓娟哽咽着说,虽然他们知道自己深爱的人已经死去,但他们一边大声哭喊,一边继续用满是鲜血的手刨开废墟,救出了更多的人。五、 《女医生哭喊着要返回救人》 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明红梅双脚发软,泪水不停地从她红肿的双眼滚落,这个年轻女孩是卧龙镇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将卧龙的消息带出来的人。14日晚8:00,到达华西医院的病人刚刚安全,明红梅哭喊着要找领导,“里面还有37个重伤员,还在下雨,泥石流还没停止!” 明红梅说,耿达乡还有37名重伤员等待救治,“现在里面没有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们在一起,没有食品、缺少药品,仅有的药品都是医生和武警冒险从倒塌的卫生院里挖出来的。”自己所在的卧龙镇卫生院有9名医生,耿达乡卫生院有5名医生,

汶川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初步研究及考察成果(一)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源特性分析报告 陈运泰许力生张勇杜海林冯万鹏刘超李春来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北京 100081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北京时间),在四川省的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陈运泰院士的研究组迅速开展地震资料的分析工作,通过多种分析手段获得了这次地震及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注:时间仓促,行文粗糙,纰漏难免,敬请谅解。 一、震源机制 1、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主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长周期台站挑选了如图1左图所示的18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主震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1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1sps,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2Hz。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9°。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4 ×1021 Nm,震级为Mw8.3。其它参数见表1、2和3。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2所示。

N S E W 图 1 长周期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图 2 观测地震图与合成地震图的比较。上面的波形为观测地震图,下面的波形为合成地震图。 表1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震源参数 Date yyyy-mm-dd Time hh:mm:ss Latitude /°N Longitude /°E Depth /km Magnitude Sources

表2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矩张量解(10e21 Nm ) No 11M 12M 13M 22M 23 M 33 M DC M exp M CLVD M Source 1 2.53 2.53 -0.22 -1.18-1.10 5.13 4.04 2.15 0.70 IGP-CEA 表3 2008年5月12日汶川主震最佳双力偶解 Plane I Plane II T-axis B-axis P-axis Stri ke/° Di p/° Rak e/° Strik e/° Di p/° Rak e/°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Az m /° Pl g /° Source 229 43 123 7 55 63 222 67 23 22 116 7 IGP-CEA 2、2008年5月12日20点强余震震源机制 从全球宽频带台站挑选了如图3左图所示的12个台站的垂直向波形资料、通过矩张量反演得到的这次强余震的矩张量解及其最佳双力偶解如图3右图所示。使用的资料采样率为5sps ,资料的频率范围为0.005~0.05Hz 。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以拟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断层向西北方向倾斜,走向为226°。这次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4.9 ×1017 Nm ,震级为Mw5.7。其它参数见表4、5和6。观测地震图和合成地震图的比较如图4所示。 图3 宽频带台站分布(左);矩张量解及其震源机制解(右) 2008-5-12 06:28:00.00 31.021 103.367 10 Mw:8.3 IGP-CEA

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汶川地震直播报道中 存在问题的分析 4了早间、白天和晚间三个时段,分别任命了三个直播总导演,整个新闻中心各部门的新闻资源,一律通过这三个时段推出。为了保证各个部门的利益协调,在直播期间,新闻中心每天晚上8 点都要召开由新闻中心主任主持的直播新闻会议,总结当天的直播,讨论第二天的直播内容,协调各个部门工作,发现问题,在会议中直接解决。这样一个联席会议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工作模式已经被固定下来,在将来其他的重大事件直播中将继续发挥作用。关于抗震救灾直播报道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许多媒体同仁和研究者多已详述,本文不再展开论述。笔者想强调的是,虽然央视新闻频道在汶川地震直播中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下面试就观念、报道方式和体制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改进今后工作。 一、新闻观念在直播中调整,但仍需提升 5 月12 日地震发生当天,由于事发突然,央视新闻中心的记者虽然集结赶往灾区,但由于成都机场临时关闭,许多记者都滞留在北京,前方的信息非常有限。因此新闻频道在当天下午的直播中,以连线前方地方台和其他媒体的记者为主,随后当天晚上的直播,地震专家被请进演播室,开始对地震发生的原因、震级、防震知识等方面进行专业解释。这都是可以接受的组合方式。但是,随后几天,随着记者陆续抵达震区,后方直播的演播室形式,却没有及时调整,还是以主持人和专家在演播室访谈,加以前方记者的连线,但似乎仍然以演播室为主体,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突发事件的直播,到底是以演播室的直播为主,还是以方新闻现场的直播为主?如果回顾央视过去的直播,无论是对非突发事件直播(如香港回归十周年)还是对突发事件直播(如雪灾报道),其主要模式都是演播室内主持人加专家,辅助前方记者的连线和小专题片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好处,从主持人的角度讲,有专家在场,直播更容易进行控制。这种控制又包括时间控制和内容控制。如果演播室内没有专家,无论对主持人,还是前方记者,还有整个直播支持系统的要求,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由于这种大规模长时间的直播,对于央视来说,也是头一次,因此,在最初的几天,整个直播系统还是下意识地选择了自己熟悉的形式,但是很快,新闻中心的决策层发现,这种模式观众不接受。在直播开始的几天,央视新闻频道的收视率数据都是第二天就能拿到,经过对分钟收视率的研究发现,每到连线前方记者或者播放新闻短片的时候,收视率都成冲高曲线,而一到演播室专家访谈,收视率立即下降。其实这个规律本身也非常好理解,在当时,观众迫切地希望了解灾区现场的信息,而专家身处后方,对前方信息的了解程度,和普通观众在同一层次上,而知识性和背景性的信息,很快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传播,我们的专家又不敢对来自前方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和解读。由此,观众流失势在必然。有鉴于此,从直播的第五天开始,新闻中心的领导直接命令播出线的负责人,没有特殊的理由,不再请专家进演播室。这一转型,可以说是对央视新闻中心直播观念的一次颠覆。这意味着,整个直播逐渐转为以前方信息为主要内容,后方的演播室,只是一个信息的采集者和调度者。此其一。其二,在直播中,大量来自前方的信息都是以直播的形式完成的,包括记者的连线、现场的采访和画面,尤其是记者连线的直播形式,被大量广泛使用。但是,新闻直播,到底是对记者的直播,还是对现场的直播?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直播的前期,记者刚刚抵达现场,所拍的素材很难及时传回后方进行编辑整理。所以,来自前方的信息多数都是靠记者的连线口述完成,连线的频繁使用可以理解。但是,随着直播的深入,记者的连线仍然大量地使用,即便在直播一个新闻现场,例如正在抢救一个被埋的幸存者,整个过程也是以记者的叙述为主体,而新闻现场反而成了次要信息,从观众的角度看,记者在现场的行为过于积极。这种过于积极的介入,在有的时候,反而成了观众充分获取现场信息的障碍,而不是帮手。如果我们回顾整个地震直播,可能很难有一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真正意义上的连续性现场直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

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有新发现 来源:中国地震信息网时间:2012-05-24 12:22:00“5〃12”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但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远非只有情感上的伤痛,它还颠覆了一些以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基本理念,使研究人员认识到,地震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在一次地震研讨会上曾表示,地震学家目前从不同角度对地震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于地震发生机理的认识更趋于接近本质。但对于地震中哪些现象具有特殊性,哪些现象具有普遍性,并不明晰。若能把不同视角发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或许地震学能获得一次飞跃性发展。 四年来,无数科技工作者为达成这一目标不断奋斗着。 汶川并非只有一次地震 今年4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课题组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汶川地震三维发震构造、现今运动状态和区域活动断层发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课题组发现,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可划分出两段:其一,以逆冲运动为主,宽约为10km、长约112km的映秀段;其二,兼有逆冲运动分量和右旋走滑分量,宽约7km、长约118km 的北川段。它们之间以青川张性阶区为界。

徐锡伟认为,从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可知,汶川地震由一个震级相当于7.8级和另一个7.6级地震发生级联破裂而成,而非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只发生了一次大地震。 研究中,不少地震专家考察也发现,汶川地震确有两次破裂过程。初始破裂即映秀破裂段,持续时间为50秒。随后,地震波遇到了障碍体,稍停留,才冲破障碍体,用40秒时间继续向东北方撕开北川以北岩体,抵达青川,产生了第二次破裂,能量两次集中释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员王椿镛也告诉记者,他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汶川地震的研究得到了与徐锡伟很多一致的 结果。 不过,他认为,汶川地震仍可以看成90秒内完成的一次地震。只因地下介质不同,分布不均,地震波遇到了刚性较大的物质,停留了几秒后,继续向东北传播至青川形成。 一次地震多个极震区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嵇少丞,在汶川地震后多次赴灾区实地考察。他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介绍,过去不少地震学家认为:地震波传播方式如同石头扔进水里,呈圆形向四周传递,能量逐渐降低。而且,一次地震只有一个极震区,其几何中心就是地震的宏观震中。 然而,汶川地震的地震波沿着断裂带传递和释放,呈椭圆形从南到北出现了4个极震区。这4个点处于同一个断裂面。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例 13岁女生救出10多名同学自己被困50小时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15岁少年救出七名同学 雷楚年,15岁,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三班的学生。地震时不是往外逃生,而是冲进教室救同学。 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马上带着他们往楼下冲。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又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静,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地哭,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就干脆抱起她往楼下冲。最后几秒,楼塌了,他和七名同学幸存下来。 *9岁小林浩背出两名同学 来自映秀县的小林浩,今年9岁。在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小小年纪的他却在危机时刻,用柔弱的肩膀背出两位同学。而自己的父母却至今仍联系不上。还是14岁的姐姐,深一脚、浅一脚带着他们,走了7小时才到达都江堰。面对镜头小英雄显得非常镇定,然而他勇敢的举动,却已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18岁男孩救出三名幼儿 5月19日,四川平武县阔达乡仙坪村,一个名叫任冬的18岁男孩,他的右手臂有一个长约15厘米,深约1厘米的伤口。因为没有处理过,伤口化脓了,感染很厉害。地震发生时,他跑进幼儿园,先后抱出了3个孩子。他的右臂就是在那时受伤的。 *让同学躲在自己肚皮下 甯加驰,都江堰聚源中学三?二班的学生,15岁。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地震时,被掩埋在坍塌的教学楼废墟里。“甯加驰,救救我。”说话的是甯加驰的同班同学曾婧。他让曾婧躲在自己肚皮下,救了同学一条命。 *10岁女生救出两名同学 10岁的董玉培在映秀镇小学读四年级。地震那天,董玉培她们班正在二楼的教室上科学课,

2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看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收稿日期:2008-09-20作者简介:岳紫园(1984-),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研究# 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看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岳紫园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媒体在现代社会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即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递功能。汶川大地震检验了新闻媒体履行上述社会功能的能力,抗震救灾取得了空前的伟大胜利,其中新闻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从业者应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其职业行为,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媒体;突发事件;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424(2009)022*******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媒体在其中承担着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递等重要的功能。汶川大地震不仅检验了中华民族的英勇顽强,检验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检验了中国媒体履行其社会功能的能力。 从总体上看,在这次地震灾难面前,新闻媒体的表现是优秀的,非常好地承担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客观报道的同时,传播了社会主义制度应对大灾难的优越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同时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媒体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有人害怕危险而不敢深入灾区一线;有人在采访英雄时问出一些很愚蠢的问题;还有人为了抢镜头而干扰了救人,等等。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应当认真总结本次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清自身责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 一、牢记社会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 新闻媒体的环境监测功能,/是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0[1]102。突发事件关乎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危,被群众广泛关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都希望在/第一时间0里获取各种关于事件的信息;而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新闻传媒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信息及时告诉给人们。与此同时,新闻传媒还要以缓解各方矛盾、降低社会恐慌及减少不良效应的扩展与传播为目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化险为夷,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媒体与新闻记者要首先弄清楚事件的性质,党和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及其采取的政策措施,站在维护党的事业,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立场,来决定自己报道所应持的立场。坚持新闻报道的党性原则,这 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必须坚持这一原则,这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业者最高的行为准则,也是在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中,正确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必须坚持的一条指导原则。 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媒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新闻纪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突发事件的报道,发挥新闻报道的环境监测功能。有个别媒体为了提高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或点击率,片面追求新闻报道的刺激性、轰动性,如在报道中过分夸大党和政府部门工作中的失误和党政官员的腐败;把镜头对准灾难、事故中的那些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场面;为了让报道取得/耸人听闻0的效果,有个别记者甚至不惜造假、贩假。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这些倾向,常常造成报道内容失控、细节报道失真,对正确引导舆论,对党和政府及时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说对于我们社会中客观存在的那些问题、缺陷甚至毒瘤可以不揭露、不批评、听之任之,关键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持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揭露和批评。如果在报纸上看不到大多数党政干部清正廉洁、立党为公,而满篇都是对阴暗面的揭露,人们就会感觉到党和国家没有希望;如果在荧屏上展示的都是灾难、事故中的那些血淋淋的场面,而不去记录党和人民众志成城与灾害和事故进行斗争的感人事迹,人们就会感到惊恐、无助,觉得这个社会没有安全感。新闻媒体不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同时还担负着舆论导向的重大功能。实践证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应该加强从业人员的新闻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首先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 第11卷 第2期 Vo.l 11 No .2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UANGHE S &T UNI VERSI TY 2009年3月 M ar .2009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汶川8级特大地震综述 饶扬誉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1 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附近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浅,震区人口稠密、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破坏性余震频度高、分布范围广,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截至2008年6月22日,地震造成69 181人遇难,18 522人失踪,374 171人受伤,累计受灾人数4 616余万人。房屋倒塌779万间,损坏2 459万间。初步估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000亿元人民币。 本文在分析震区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影象、余震分布特点和目前已经获得的相关观测与理论模拟成果、尤其是陈运泰等(2008)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发震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大地构造背景与区域地震活动性 2.1 大地构造背景 震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交接部位,其北部为秦岭地槽褶皱系。早古生代扬子准地台与其西部的羌塘—昌都陆块,均为“泛扬子陆块”的一部分。从泥盆纪开始,泛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晚古生代至三叠纪羌塘—昌都块体与扬子陆块裂张解体,其间形成南古特提斯洋盆,洋壳向西俯冲,并使羌塘—昌都陆块不断向东增生而闭合,扬子板块同时向北俯冲于昆仑地体之下,于是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形成双向俯冲收缩(许志琴等,1992)。 自始新世以来,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整个青藏地块强烈隆升并向周缘扩展,在东部受到扬子板块俯冲构造莫霍面上隆区的强烈阻挡,青藏地块向东挤出物质被分流成向东南和东北两股,东南股形成川滇菱形逸出体,东北股形成东昆仑-秦岭逸出体。其中,在高原东缘与扬子板块的交接地带,形成了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断裂系。 2.2 区域地震活动性 震区所在区域位于南北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大致分布于东经102°~107°之间,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包括宁夏西部、甘肃和青海东部及其邻近地区;中段包括四川西部和其邻近地区;南段包括云南和其邻近地区。根据《中国地震简目》和近年强震目录,南北地震带共发生≥7级地震63次,其中7.O~7.4级地震38次,7.5~7.9级地震18次,M≥8.0级地震7次,以1920年l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为最大。其中北段发生M≥7级地震21次,包括7.0~7.4级地震l2次,7.5~7.9级地震5次,≥8级地震4次,以海原地震为最大。中段M≥7级地震23次,其中7.0~7.4级地震12次,7.5~7.9级地震9次,≥8级地震2次,即1879年7月1日武都8级和本次汶川8级地震;南段发生M≥7级地震l9次,其中7.0~7.4级地震14次,7.5~7.9级地震4次,≥8级地震1次,即1833年9月6日嵩明8级地震。 雍幼予(1990)将南北地震带划分出4个地震期。第4个地震期从1920年开始,可分为5个地震幕。第4地震幕从1988开始到2007年结束。以汶川地震为标志,第5地震幕从2008年开始。每个地震幕活动时间为18~27年,平均为23年。 3 岷山—龙门山断裂带的构造活动 3.1 岷山断块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汶川地震后 抗震救灾感谢信

---------------------------------------------------------------范文最新推荐------------------------------------------------------ 汶川地震后抗震救灾感谢信 感谢!5月12日的地震发生在了中国,让我们中国人更加的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刻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感谢那些在大楼废墟下仍顽强活着的受灾人民们,是你们伟大的精神感动了我们。你们的精神力量大于这世上的一切。请你们坚信,你们的精神是不可战胜的,政府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决不会放弃你们。我们时刻都与你们同在。请你们一定要顽强的活下去。灾难一定会过去,希望就在你们的眼前。 感谢那些受灾人民的家属,是你们每一次的呼唤,给予了受灾人民生存的动力。是你们对亲人的牵挂,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感触。请你们放心,你们的亲人一定会平安无事,等待着和你们的团聚。 感谢那些奋斗在抗灾前线的人民子弟兵们,感谢那些身背沉重设备的消防员们,感谢那些在前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受灾人民的重生,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受灾人民家属们的重聚,你们的努力换回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你们无尽的感谢。 感谢政府对受灾人民所作的一切,你的所作让受灾人民的存活几率大大增加,你的所为使受灾人民的精神力量成倍增长。 感谢那些为这次抗灾捐钱的人们,感谢那些为这次灾难献血的人们,感谢那些每时每刻在牵挂着灾区人民的人们。你们与前线抗灾的人们同样的伟大。你们的心意与灾区的人民同在。 1 / 5

感谢电视台,感谢在前线的记者们,是你们让信号中断的灾区又重新和外界取得了联系,是你们让我们知道了前线的最新情况。你们在灾区和各个城市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最最最感谢的是那些为了别人而逝去的灵魂,你们的牺牲换来了别人的生还。你们的离去换来了生命的重生。你们才是最伟大的人,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的中国人的自豪!!!请你们安息吧,灾难可能会被后人忘记,但你们的精神和品质将被世代传承!!! 最后,感谢所有为这次抗灾出钱出力的人们,你们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是团结的,中国人是友爱的。地震算什么,再大的灾难在我们团结友爱的中国人面前都将化为乌有!!! 全县各级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全县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战胜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寿县民政局2008年7月18日 夏天来了,树都绿了,我终于要住进您给我盖的房子里去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提起这枝在您给我准备的无数文件上签过无数名字的笔,给您写这封刚看到您垒的沙盘时就想写的感谢信。如果信纸有些褶皱,您一定要相信,这是难以抑制的泪水造成的。两年前,您的团队指着那块荒凉的土地让我展开想象的翅膀,我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报道策划

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报道策划 篇一:5_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策划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5月12日,让全体华夏儿女心痛的日期,就在去年这一天的14点28分57.9秒,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我们无数同胞因此长眠于地下,感人肺腑的事迹震撼了神州大地。在这一周年之迹,让我们为逝去的死者哀悼,为曾经震后服务的和正在为灾区重建而奔波的人们致敬。特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举办了“为死者哀,励生者志”的系列纪念活动。 二、具体内容 活动一: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图片墙展 Ⅰ、活动主题:震-华夏大地撼-神州人心 Ⅱ、活动时间:5月12日—5月19日 Ⅲ、活动地点:J1楼一层 Ⅳ、具体策划 1.5月5日:活动申请(王海洋) 2.5月6日—5月8日:搜集图片与文字(震后状况、营救与重建的图片与文字,图片总计20张,陈宇、王采萍) 3.5月9日—5月10日:打印图片与文字(牟春静);图片墙展版面

设计(孙晓炜) 4.5月10日:购买相关物品(牟春静) 5.5月11日晚九点:张贴图片墙展(齐龙杨志玮曹海鹃王 银昊高慧冬) Ⅴ、所需购买物品 图片打印、活动所需、背面墙纸、胶水 活动二: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放河灯 Ⅰ、活动主题:哀我同胞慰我同胞 Ⅱ、活动时间:5月12日晚九点 Ⅲ、活动地点:J1楼前墨水河 Ⅳ、具体策划 1.5月5日:活动申请(王海洋) 2.5月6日—5月8日:策划活动宣传并与宣传部协作完成宣传工作(请有意者于活动当晚在一号楼圈存处集合,高慧冬孙晓炜) 3.5月10日:购买相关物品(牟春静) 4.5月12日:全协会干事在一号楼圈存处集合 Ⅴ、所需购买物品 蜡烛(一般粗细白蜡)、白色泡底片(厚度为3厘米)、打火机(1个)篇二: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主题策划 5.12汶川地震纪念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5月12日,黑色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5.12 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大型公益节目已经在四川卫视播出了12期,近期节目中,四川卫视将爱的焦点锁定那些为灾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 《80后最牛志愿者》节目中,来自成都双流县的志愿者尹春龙今年20出头,去年5月14日,他步行一天赶到灾区,在映秀镇的废墟上凭借个人力量打通一条“生道”,使被埋179小时的马元江成功获救。后来,尹春龙又参与了万人搜寻抗震救灾中失事飞机任务,并将失事飞机机长邱光华的遗体背出深山。因此,尹春龙被网友们誉为“最牛80后志愿者”。 然而,尹春龙因为救灾,荒废了自己的蘑菇大棚,急需技术支持和社会帮助。身在北京的时装设计师马艳丽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成都帮助尹春龙申请绿色种植认证,并在当地街道办的帮助下实现尹春龙的产业经营梦。 《将爱心接力进行到底》节目中,今年61岁的沈翠英老人,拍卖了自己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套房屋,所得450万元全部用于重建都江堰柳街小学。沈翠英频繁前往都江堰,建立专项基金资助灾区困难家庭,成立公司帮助都江堰企业恢复生产,被大家称为“最牛退休女教师”。沈翠英老人的心愿是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香港艺人应采儿为沈奶奶的事很受感动,得知柳街小学因地震图书被毁,便通过四川卫视联系四川文轩集团为柳街小学捐赠900多册图书,将沈奶奶的爱心接力传递开来。 《大爱情缘跨越千里》讲述的是去年大地震中东北三省第一位带物资挺进灾区的周家代。周家代在得知汶川灾情后,曾带着自己的司机从大庆出发,经过5天5夜长途跋涉,为当地百姓送去了粮油。时过一年,除了周家代本人,周妈妈也一直非常想去汶川看一看。于是知名演员房子斌专程赶往大庆接周妈妈去汶川看望灾民,帮助其完成心愿,并同周妈妈一起看望了地震中被救出的手指部分被截但仍乐观生活的小学生邹红梅。 节目中讲述的只是抗震救灾志愿者中的代表,还有千千万万名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们在默默的奉献着,对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们,节目制片人周小姐说:“一年来,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时刻守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他们已经从外乡人变成了四川人。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_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 !!!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 王卉 [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灾难对中国传媒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我国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信息公 开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 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关键词]5.12#汶川大地震;灾难报道;新闻伦理;信息公开条例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8)09!0169!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部项目?商业化北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批准号:07XXW00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所研究人员,成都电视台主任编辑。四川成都610071 今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开始施行。根据条例的精神,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公布,确保人民的知情权,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主流媒体的表现是对条例精神的一次身体力行。我们看到,中国记者并不缺乏专业精神,在突发危机事件中,信息公开的原则激发了传媒人专业精神的一次大迸发。 信息公开是灾难报道的基本前提,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可能进入到本文讨论的话题,即在这样大信息量、强震撼力、高度冲突性、深刻社会影响力的灾难报道中,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专业诉求肯定会给记者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冲突和伦理抉择困惑!!!也许新闻价值的高度总是跟伦理抉择的难度成正比,正因为如此,中西方新闻界、理论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灾难报道的伦理思考!!!那么有没有一些被大家所共同认可的职业伦理原则可供参考?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又该怎样来具体运用这些原则?这些都是本文希望能够做出回答的问题。 一、灾难报道中的基本伦理原则和纲领 在这一部分,我们侧重原则和基础,以排除那些会导致道德困境的无目的争论。 新闻伦理属于应用伦理范畴,媒介实践中职业伦理有诸多为学界和传媒所公认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是真实、公正、客观。而针对灾难报道,笔者通过整理中西方文献发现,最强调的有以下几个原则和纲领: (一)隐私 隐私是关乎人尊严的权利,因此被视为不言而喻、必不可少的权利。这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着共识。 新闻伦理中的隐私原则其完整的句式表达是?不可侵犯隐私#。符合康德式的绝对命令?的要求,属于责任伦理学范畴。就是说,?不可侵犯隐私#是一个严格的媒体责任,具有道德上的强制性,从其否定祈使的表述也可见其严厉本质。 在危机关头尤其是在巨大灾难面前保持人类尊严是艰巨的任务。新闻报道总带有一定侵略性,而悲伤则要求隐私。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媒体在灾难现场,对那里的群众就是一种侵犯。而巨大的灾难总是会吸引成群的记者,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选择? 贝尔塞描述了三种不同的隐私:身体的隐私、精神或交流的隐私、私人信息隐私。所以灾难报道中,记者应当谨慎考虑如何避免肢残的身体(即便已经死去)过度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以至让当事人的身体尊严受伤;如何让极度悲伤的情绪表情避开特写镜头的强调,以至让当事人的精神尊严受伤;如何避免灾难中个人医疗记录和财务数据等个人信息的暴露等等。 知情权是一个法律术语,不是伦理建构。为了更好的认识知情权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这里要提出另外两个概念!!!知情需要、知情欲望[1]。 当新闻工作者断言,公众?有权获知#一个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