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期刊论文网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

摘要: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研究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广西县域经济问题,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推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县域经济广西策略

一、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在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中,市辖区只有13个,县级市、县、自治县有75个,县域单位占85.23%。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以上,县域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9.36%。虽然广西地区县域经济规模较小,但其在广西地区的地位很特殊,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75个县市大致可以分为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渔业主导型五个类型。工业主导型县市以工业为该类县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50%以上。服务业主导型的县市集中在边境地区,主要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物流、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高达50%以上。农业主导型县市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代表着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林业主导型县市以林业生产为主导。鱼类主导型是以鱼类生产为收入主要来源的县市。属于后两类的县市数量不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给广西带来了新的机遇,赋予了广西县域经济新的生命力。从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一是县域经济对自治区经济的贡献率较大。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自治区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75个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1.72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50.02%;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7.18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26.79%。二是广西县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广西县域经济已由原来的“一、二、三”的传统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一、三”的工业化初级阶段格局。第二产业占到了最大比重,第一产业其后,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则低于第一产业。

二、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不得不说广西县域经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广西无一县(市)入围,说明广西各县(市)综合竞争力很弱。2009年广西县域平均GDP为47.83亿元,

相当于2009年全国各省市县域经济平均水平的63.6%,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平均财政收入1

亿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

2009年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数为919,比1998年呈下降趋势。2009年广西的西部百强县数量下降比较多,从2001年的19个减少到2009年的9个。

(三)发展不平衡

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居前10位的县市GDP综和为804.11亿元,占县域经济总量的25.4%,是经济总量居后十位的县(市)GDP综和的10倍。财政收入居前10位的县(市)

总和为56.83亿元,占县域财政收入的26.3%,是财政收入居后10位的县(市)总和的9倍。

(四)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

从2009年广西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虽然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二产业超过了第一产业,但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由于广西75个县(市)中,一半的县(市)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30%(含30%),工业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没能起到很大的拉动作用,所以第三产业仍处于比较滞后的状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县域经济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五)融资难

县域经济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另一种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县域经济融资难。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金融机构对支持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二是现有的金融政策和产品对县域经济的推力不足。三是现有的金融服务、产品种类及运作方式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农业发展银行至今没有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受中央高度重视的战略性产业化组织开设具有专门的金

融产品,金融政策严重滞后于行政政策。

三、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只有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最优路径选择。促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广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很弱,因而广西必须依托本地资源,如旅游业、矿产、农产品、森林、水等,整合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特色,培育突出广西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

(二)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

广西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农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由于广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生产起伏不定,再加上第二产业尤其是县域工业落后,工业化水平低是导致广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要推进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首先稳定农业,保证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然后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拉长工业这条短腿。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广西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县域农业发展。要加大力度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据统计,广西现有过剩劳动力841.59万人(占总人口的1∕6),加上每年新增50万人,成了广西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实践证明,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对拉动县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转移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应注意以几点:一是加强县(市)两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引导和管理,为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权益的保护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是依托广西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强化农民劳动技能的培训。

(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工业

广西是农业主导型经济,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但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实践都表明,工业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过程,只有当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后才能为带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基础,促成产业结构的进一步高级化。广西大部分县(市)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工业对广西来讲极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改变靠农业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1.金融机构应因地制宜地支持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而且各地区的资源、产业和企业也各具特色。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加强对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明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地支持具有特色的产业。

2.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财政体制的影响,广西财政对县及县以下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由于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造成县(市)级财政出现困难,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大财政对县域基础设施,如水利工程、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等的投入。◆

参考文献:

1.苏日娅.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北方经济.2010(2)

2.吴浪.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探讨——基于产业结构角度[J].2009(18)

3.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秀英(1977.10—),女,内蒙古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研究。

论文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389042401.html,/qydtInfo.asp?Articleid=4611

县域发展稳步推进发展更加科学协调―2009年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10-11-17 18:04:17 访问次数:194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郡县治,天下安”,治理县域历来是国之大政。自2002年“县域经济”被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大大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工作。2003-2007年在全区开展了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评比表彰活动,推动了全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县域经济发展评比提升到县域科学发展评比的层面上来。自2008年起,评比指标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8个,涉及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进县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新的评比指标体系既体现经济增长速度、壮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质量等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体现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要求,更符合推动县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时代特征。本文所指的县域是指纳入全区科学发展十佳县评比的91个县(市、区)。

一、2009年度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9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的总体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严重干旱灾害影响,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着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之沿着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县域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指标增速快于上年,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活力进一步显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经济增长继续加快,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9年,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继续壮大,实现生产总值51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比2008年加快0.3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6%,县域经济已成为广西经济的主体,在广西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催生了一批经济实力强县。2009年全区县域平均GDP达56.3亿元,比2008年高5.6亿元。91个县(市、区)中,GDP 总量超过100亿元的有13个县(市、区),比2008年多7个。人均GDP

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县域人均GDP12302元/人,折合1800美元(按2009年12月汇率计算),比上年增长12.4%。91个县(市、区)中人均GDP

超过3000美元的有8个县(市、区),比2008年多3个。

(二)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民生支出比重大

2009年,针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广西采取多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措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全年县域实现财政收入34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6%。县域平均财政收入3.82亿元,比2008年高0.43亿元。91个县(市、区)中,超过5亿元的有26个县(市、区),比2008年多6个县(市、区);超过10亿元的1个。全年县域税收收入260.53亿元,比2008年高21.34亿元;县域平均税收收入2.86亿元,比2008年高0.23亿元;县域人均一般预算收入549.91亿元,比2008年高152.91元,91个县(市、区)中超过1000元的有9个县(市、区),超过2000元的有2个县(市、区)。

在县域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所占的比重为47.64%。91个县(市、区)中有40个县(市、区)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超过县域平均水平。

(三)投资力度前所未有,投资总量和增速创历史新高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广西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化危机为转机,县域投资力度前所未有,投资增长强劲,年度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1.62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县域投资总额占广西投资总额的70.6%,县域平均投资总额44.3亿元,比2008年多15.2亿元。91个县(市、区)中,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的有32个县(市、区),比2008年多19个县(市、区)。其中,玉林市玉州区、鹿寨县、百色市右江区、来宾市兴宾区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而2008年投资过百亿的只有玉州区。

(四)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继续加快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广西县域工业增加值1882.1亿元,比2008年增加211.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5%,比2008年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1.43,比2008年高0.1个百分点。伴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2009年,广西县域城镇化率为32%,比2008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五)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全区就业的冲击,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全区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企业用工需求回暖,返乡农民工陆续实现再就业。2009年末,县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31万人,比上年增加2.66万人,增长12.3%。县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占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71万人)的56.9%,县

域已成为新增就业人员的重要“蓄水池”,为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9年,全区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3元,比上年增加1501元,增长11.33%;在91个县(市、区)中,有37个超过全区县域平均水平。全区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4201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增长9.4%。在91个县(市、区)中,有42个超过全区县域平均水平。

(六)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社会保障继续完善

2009年,全区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消耗,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同时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2009年县域平均单位GDP能耗为1.48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34%;在91个县(市、区)中,有35个县能耗降低率在3%以下,有55个县(市、)区超过3%。二氧化硫排放0.78万吨,比上年增长3%;化学需氧量排放0.82万吨,比上年下降0.31%,各县(市、区)较好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排放控制目标。

2009年,广西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和监管,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标志,广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朝着覆盖城乡的目标迈出重要步伐。全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203.69亿元,比上年增长57.93%。县域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73.7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06%,分别比上年提高2.88、5.45个百分点。在91个县(市、区)中,有48个县(市、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超过70%。其中21个在80%以上。在91个县(市、区)中,有90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超过90%。

二、2009年度科学发展十佳县发展主要特点

2009年,各县(市、区) 竞相发展势头喜人,在发展速度普遍加快的同时为,形成了你追我赶、踊跃争先的发展态势,出现进位赶超的喜人局面。2009年度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分别是:苍梧县、玉州区、武鸣县、桂平市、岑溪市、田东县、横县、柳江县、北流市、陆川县。十佳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大、增长快、人均水平高。十佳县平均GDP达到109.5亿元,比县域平均规模高53.2亿元;GDP平均增长16.8%,比县域平均增速高3.5个百分点。十佳县人均GDP达到13660元,比县域人均GDP12302元高1358元;人均GDP平均增长15.8%,比县域平均增长高3.4个百分点。

(二)财力较强。十佳县平均税收收入5.04亿元,比县域平均税收收入多2.18亿元;平均增长20.40%,比县域平均增长高11.91个百分点。

(三)投资力度大。十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规模达到82.81

亿元,比县域平均规模多38.51亿元;平均增长69.58%,比县域平均增长高17.12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增长较快。十佳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90元,比县域平均值高947元;平均增长12.65%,比县域平均增长高1.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591元,比县域平均值4201元多390元;平均增长10.4%,比县域平均增长高1.0个百分点。

(五)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十佳县中,城镇化率排前20位的有4个县;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记增速排前20位的分别有3个县和4个县;每万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及增速排前20位的分别有2个县和3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及增速排前20位的均有4个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及增速排前20位的分别有1个县和2个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增速排前20位的均7个县。

(六)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开展较好。十佳县中,单位GDP能耗(从小到大排)排前20位的有1个县(市、区),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排前20位的有3个县(区)。森林覆盖率及增速排前20位均有2个县。十佳县均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七)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多。十佳县均有比较突出的亮点:苍梧县的GDP增速、人均GDP增速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第二位;税收收入增速排第八位。玉州区的GDP总量、人均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化率、工业化率高居第一位。武鸣县的GDP总量排第三位,税收收入总量排第六位,人均GDP总量排第七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第八位。桂平市的GDP总量排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二位,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排第四位。岑溪市新农合参合率总量和增速均排在第一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总量和增速均排第二位,GDP总量和增速、人均GDP增速、工业化率总量和增速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均排在前十名。田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排第一位,GDP增速、人均GDP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增速均排在第三位,税收收入的总量和增速均排在前十位。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第一位,GDP总量、税收收入总量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排在前十位。柳江县新增就业人数增速、生活垃圾处理率排第一位,税收收入总量排第四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城镇污水处理率增速、森林覆盖率增速均排在前十位。北流市GDP总量、税收收入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均排在前十位。陆川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增速居第一位,新增就业人数总量和增幅均排前十位。

三、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实力仍然不够强,发展速度仍较慢。一是经济总量不大。

到2009年,广西还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有22个县区GDP总量不到30亿元,经济总量最小的那坡县GDP总量只有10.5亿元。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县域平均经济总量仅为江苏的10.5%、山东的13.4%、浙江的16.2%。二是人均水平低。2009年,广西人均生产总值仅为江苏和浙江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均GDP在2万元以上的只有10个。从发展速度看,2009年,全区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3.3%,比江苏(19.02%)低5.72个百分点,比山东(13.72%)低0.42个百分点。三是财力较弱。2008年,广西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规模仅为1.85亿元,只相当于江苏的十分之一、浙江的七分之一。四是投入不足。2009年,广西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规模为44.3亿元,只相当于江苏和浙江的二分之一。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呈扩大趋势。各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009年,县域经济总量前20位的县(市)生产总值占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的43.4%,固定资产投资额占39%;而后20位县(市)的生产总值仅占7.6%,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占9.5%。经济总量最小的那坡县与最大的玉州区的差距由2008年的148.5亿元扩大到2009年的170.4亿元。从人均经济水平看,2009年,人均GDP最低的都安县仅有4102元,比县域平均水平低8200元,而2008年低7219元,差距呈扩大之势。与此同时,县域招商引进的资金、项目大多落在区位、交通、资源等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偏远山区、资源贫乏的地区招商引资明显滞后。

(三)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支持乏力。2009年,全区县域财政收入347.73亿元,仅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6%,县域平均财政收入3.82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平果县,最低的凤山县只有0.76亿元。而同期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782.81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48.3%。经济总量小从根本上决定了财政收入总量必然小,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慢,使财政收入增长空间狭窄。近年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陆续出台了一些减免税政策,使得本来就吃紧的县级财政更是雪上加霜。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法定支出、民生工程等支出逐年大幅增加,加上由于现行财政体制中县级财权和事权不相匹配、县级事权多而财权小等问题,致使很多县级财政仅能保障工资的正常发放和低水平的运转,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力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09年,县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19.88%,垃圾处理率仅10%,公共事业投入明显不足。此外,由于体制、机制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乏力。2009年,全区金融机构贷款7268.4亿元,其中投放到县域的贷款只有2200亿元左右,不到三分之一。

(四)居民收入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09年,广西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743元、4201元,分别比江苏低5101元和4024元;比山东低2360元和2139元;比浙江低9160元和6027元。广西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比2005年为3.5:1,2008年为3.43:

1,2009年扩大到3.51:1。而2009年江苏为2.02:1,山东为2.20:1,浙江为2.43:1,广西县域居民收入低且城乡收入差距大于发达省份。

(五)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性和空间较小,导致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大多县域交通、通讯等条件差,除了县城之外,很多小城镇基础建设落后,功能不全,缺乏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年来,尽管广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与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仍显得非常缓慢。2009年,广西县域工业化率为1.43,城镇化率为32.0%,分别低于全区0.54、7.2个百分点。2009年,广西城镇化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5位,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排第7位,分别比全国和广东、浙江低7.4、24.2和18.7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39.4%低0.2个百分点。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县域的经济结构看,2009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5.6:43.1:31.3,与2008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和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是主攻方向。为此,2009年广西区党委、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以及40个配套文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贯彻好落实好相关政策,共同推动广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取得更大成效。

(二)加快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步伐。今年初,中央一号文再次提到“扩权强县”。作为中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强县扩权”经历了从试点到以法规形式稳步推进的过程。浙江、山东、广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省按照放权放手给政策的原则,抓住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一关键推进体制创新,为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目前,广西已将武鸣、柳江、兴安、阳朔、岑溪、容县、都安、德保、桂平、凭祥等10 个县(市)列为自治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要加强对试点县的指导,确保扩权强县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尽快铺开,以加快广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切实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三)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办法,增加县域财力。提高中央和自治区对县级财政税收返还比例,增加地方分成;调整增值税的征管范围和分成比例,分配比例和增量返还应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来分层对待。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并重点向欠发达区县倾斜。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合理界定各级财政收支范围。上级政

府直接负责的社会事务经费应由上级财政安排;上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务,上级财政不能变相或间接由县级财政全部承担。为加快县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宽松的财税环境。

(四)以项目建设带动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区位特点、产业基础、比较优势,研究确定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生命周期和市场特点、科技条件,培育和发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以项目建设推动县域优势产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梳理、设计项目形成项目库,以项目吸引投资,以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努力培养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鲜明的特色农业;围绕各地区的优势特色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打破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一是努力构筑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平台。建立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完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要加强县域经济金融信息双向交流;建立经济金融支持保障机制。二是努力疏通信贷投放渠道,促进有效信贷投入。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对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物价走势、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分析,通过金融形势分析,风险提示,信贷指导意见等多种方式,及时向辖内金融机构传导每个时期的信贷支持重点。国有商行要进行制度改革,适当扩大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将一定额度贷款权下放至县一级支行,以缩短审批时间;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体制、政策和程序,使更多中小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贷款支持。三是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金融业健康发展。

(六)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将统筹城乡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将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城镇化发展战略应向着以城市群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发展的空间格局转变。一是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在大城市和乡村两大实体之间衔接点的功能,承担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建立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三是要建立基本技能和素质培训的专门机构,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四是要加强对进入城市的富余劳动力的管理,要在户籍、治安、市容、市场、生活设施等方面加强监管,有计划的促使其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过渡和转变。总之,要形成以城市为中心,有层次的协调一致的城乡发展系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赵子龙12)

岢岚县与神池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分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完备功能的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本文在对汾西县与蒲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作出分析,运用相关经济系数对比法,对岢岚县和神池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分层比较,剖析两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一、岢岚县和神池县基本概况 (一)两县简介 1、岢岚县 岢岚县位于忻州地区西南部, 南与吕梁地区为邻,地处晋西北黄 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北依 五寨、河曲,南靠兴县、岚县,东 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面 积19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1.2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9%。全县辖2镇10乡204个行 政村,8.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 口68066人,非农业人口14980人是全市的版图大县、人口小县、畜牧大县。

岢岚县是山西省忻州地区辖县。岢岚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783米,山上森林茂密,植被良好。西南部为烧炭山,山上牧草繁茂,宜于放牧。西与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山地为1140平方公里,丘陵为799平方公里,平原为45平方公里。 岢岚地域辽阔,交通便利,矿藏丰富。全县人均土地11.2亩,在全国2000多个县份中首屈一指;境内三大流域水量丰富,是晋西北少有的富水县。 岢岚交通便捷,公路铁路均通过本县,乘坐铁路客运可达太原,大同,忻州,原平等县市。209国道贯穿本县,路况较好。此外,已建好的忻保高速公路途径岢岚,按计划将在岢岚设3个出口,到时,岢岚的交通将更加便捷,到太原的时间可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209国道途经县境47公里,干线公路店临线纵贯南北55公里。宁(武)岢(岚)铁路由北入境直通县城, 计有31公里。晋西北循环公路横 贯东西82公里。各乡镇均能通行 汽车。 2、神池县 神池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踞管涔山北麓,地跨东经111° —112°18′,北纬38°56′—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目录 一、县域电子商务的战略价值 (7) 二、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9) 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分为六个梯队 (13) 四、"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出炉 (15) 五、县域撑起浙江电子商务半边天 (18) 六、产趣群为县域电子商务奠定坚实基础 (20) 七、县域网购消费増速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 (24) 八问题与展望 (25) 附录1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方;、去说明 (26) 附录2 :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29) 附录3 :县域电子商务微案例 (32) 报告作者 (34) 致谢....................................................... 34 图表目录 图表1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构成 (9) 图表2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10) 图表3全国各省市县域网商指数 (11) 2 All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3 Ali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图表4全国各省市县域网购指数 ....................................... 12 图表5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六个梯队 ...................................... 13 图表6第一二梯队各项排名 ........................................... 14 图表7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六个梯队地理分布 ........................... 14 图表8浙江各城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 19 图表9 "电子商务百佳县"特色产业集群举例 (20) > f _1_ 刖言 2010年,阿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网商发展指 数"研究,并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先后发布多份年度、季度网商发展指数报 告,对全国网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最近四年,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到10.67万亿元1 ,进入"十万亿时代”。与之相应的,各界对"电子 商务"的认识不断扩展和深化,先后经历了 "工具' "渠道' "基础设施"等阶 段,并逐步进入"电子商务经济体"新阶段2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及时、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 研究中心基于近年在网商、网络零售、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体等方面的 研究,广泛征询专家建议,构建形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 工业与信息化部,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 https://www.doczj.com/doc/389042401.html,/jrzg/2014-01/11/content_2564458.htm 2 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2013年4月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题目: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学号: 姓名: 专业: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广西经济发展还较滞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可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广西的对外贸易较之中、东部其他省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深入,促进广西等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广西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广西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广西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1、广西对外贸易形势喜人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对外经济的不断扩大,使广西对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广西已与世界五大洲的一百七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等地区设有贸易机构,出口商品达一千多种。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推动广西经济和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2、广西对东盟贸易进一步巩固发展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发展历史相似,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近年来,特别是每年一次的东盟博览会在广西首府南宁落户以来,不断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全面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制约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优势为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广西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步伐。但广西在发挥优势方面还显然不足。一方面,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不明显。广西优势资源开发程度低,特色经济不明显。广西缺乏煤炭等战略性资源,而拥有的优势资源也没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作用发挥不足。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口的重要地位初具雏形。但与广东口岸的对接仍旧相当长。广西等周边省区具有丰富经济资源,尤其是矿产、人力和电力资源,但缺少资金、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而珠江三角洲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可以充分互补。 2、外贸出口对东盟市场过于依赖,对欧美市场略显不足 广西在不断拓展东盟市场的同时,却相对“忽视”了对欧美市场的开发。目前广西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的种类、档次都比较接近,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这些产品的增值量相对较小,而且双方的主要出口市场又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向的趋同性将使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对区域间进一步的产业分工带来了客观上的制约。因此,不断扩大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将为广西外贸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百强县发展报告

百强县发展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摘要:工业强县(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及其他相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创新评价方法,对2016年各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

根据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课题组得出2016年我国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和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发展活力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见附件2)。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图1)。 图1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图 一、纵向比较 (一)东部及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辽宁下降幅度较大 2016年排名上升的县(市)有57个,上升较快超过15位次的有21个,主要为东部及中西部资源型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创新指标较好,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化率、利润率及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指标占优。2016年排名下降的有28个,下降超过15位次的有12个,主要为东部及东北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下降较快主因在于工业增速、利润率及创新指标较差,尤其是辽宁各县(市)问题突出导致排名降幅较大,平均下降超过30位。此外,昆山、江阴及晋江等六地排名保持不变。

浅析广西钢铁进口贸易情况以柳钢为例

浅析广西钢铁进口贸易情况--以柳钢为例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摘要 入世后,我国出口广西钢铁不断遭遇各种进出口贸易摩擦,一场针对钢铁贸易的争端迅速兴起,中国广西柳钢进出口贸易的问题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文章通过我国广西钢铁产业生产以及进出口的现状,浅析了当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业集中程度低,最后得出保证我国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广西柳州钢铁;进出口;贸易摩擦 Abstract: after entering the WTO, China's export of Guangxi iron and steel will encounter various type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riction, a steel trade dispute is rising rapidly,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further caused China Guangxi Liuzhou Iron and stee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ssues.

Through China's Guangxi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import and export situation,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s, of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y concentration, finally obtains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ensur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Keywords:Guangxi Liuzhou iron and stee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riction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思路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一、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县是一级最基本和最完善的行政区域,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经济总量看,整个国家的GDP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由县和县以下的经济活动创造的,绝大多数的人口也是居住在县和县以下地域之内,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地方的稳定和人民生 活的改善。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或者好的发展思路,才能从总体和长远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次序和相应的政府措施。1.区域竞争的要求。目前,全国有2052(2001年底)个县级行政单位,每个县都存在着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面临的市场、资金、资源等又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整合,县与县之间的经济竞争必然会加强,这就要求各个县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研究,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竞争战略。一个科学和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对确定发展战略,形成特色经济,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长远发展的要求。目前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明确的发展规划,主导或者优势产业的确定没能抓住自己的特色,要么简单地模仿其他县的发展,要么闭门造车,没能将县域经济的发展,立足于国际和国内大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基本是一届领导一个发展思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3.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前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一些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难多发区于一体,是国家21世纪扶贫开辟重点县。怎么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进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别断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xx县域经济进展现状 多年以来,我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县”和“可持续进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别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进展、招商引资、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脚进展。2014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地点财政收入9325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元,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2亿元,增长7.7%。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进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进展环境别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进展势头。 1 、积极哺育了支柱产业。我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将养殖、竹木、建材矿产、茶叶、绿色食品和药材等六大产业哺育成县域支柱产业。为此,制订了产业进展的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使优势产业能优先进展”的工作机制,并按照统一项目布局、统一投资方向,分行业、分区域实施的原则,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别断进展壮大。 2 、大力进展了民营经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县域经济民营化的道路,努力打破别合时宜的条框限制,放手进展民营经济。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从政策、基础设施、政务服务上打造好民营企业的进展平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进展。到2014年末,全县共进展民营经济经营实体近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3500家,拥有资产总额55亿元,从业人员近9万人。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有34家,民营工业年产值达11.21亿元,实现利税2929万元,并涌现出富源牧业、建玲竹业等一批新兴骨干企业,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 、别断加强了劳务输出。我县有城乡劳动力48.6万人,剩余劳动力达28万人。为此,县委、县政府将进展劳务输出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了劳务输出规划,简化了外出务工各种手续的办理程序。在充分发挥乡镇劳动治理站有序转移劳动力的并且,还在广州市设立了xx县人民政府驻广州劳务治理站,以广州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劳务市场,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跟踪服务,提供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援助,及时帮助外出民工处理劳资、合同、事故等纠纷。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务工致富的能力。经过十余年的进展,全县劳务输出人员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占全县剩余劳动力的65%左右,年劳务收入超过5亿元,累计收入达60亿元以上,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xx 作为一具山区贫困县,xx县域经济进展要紧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和妨碍: 1 、思想观念降后,进展氛围别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别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阔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降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妨碍县域经济进展的最大障碍。当前,降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打算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别到位,别善于抢抓机遇,别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别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方法少,想进展、求进展、促进展的氛围别浓。如近两年来为鼓舞进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更多相关的文章请参考免费公文写作范文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沈丘县是周口市的东大门及豫东南与皖西北交往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属黄淮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交通发达,漯阜电气化铁路、宁洛高速公路、沙颍河航运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556个行政村,总人口124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是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县份之一。现阶段沈丘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产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的不利形势下,走出了一条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聚酯网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十五”末54.45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到2010年的28.5∶41.5∶3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5%,产业结构进一

步优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3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是“十五”末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3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是“十五”末的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9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净增10.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成为沈丘国民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全国“县级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加快转型,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工业突破为抓手,加强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企业,主攻大项目,推动大招商,实现了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科技创新五大新突破,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加工、棉纺织造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3.6%。“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4%,占GT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010年的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并在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0年底,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

广西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2012年

广西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商品结构、区域贸易等角度进行说明,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并对广西外贸的发展作客观评价。 关键词:广西对外贸易贸易结构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猛,外贸的经济地位稳定上升,增强外贸实力已经渐渐成为一国或地区发展经济、增进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西大量引进外资,拓展对外贸易,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出口受到极大影响,广西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潮下,广西也必须要思考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广西的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质量直接决定了广西的经济发展。 一、广西对外贸易现状 1、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一般将出口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据《广西数据年鉴》显示,2010年广西对外贸易中,农副土特产品进口额占总额44%,占出口总额6%;工业制品进口额占总额40%,出口占总额41.17%,其中家电等电子产品仅占总额1.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西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 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而且出口增长仍旧主要依靠数量扩张,整体竞争力低下。 2、区域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2010年广西外贸第一大城市为崇左市,进出口贸易额为33.4亿美元,增长率为30.3%,占广西外贸总额的21.1%。其中,出口贸易第一大城市为崇左市,出口贸易金额34.2亿美元,所占比重为35.5%;第一大进口城市为柳州市22亿美元,所占比重为27.1%。广西北部四个城市(南北钦防)进出口贸易额为77.9亿美元,占广西外贸总额的44.0%。 广西共包括14 个地级市,从对外贸易的相对份额来看,以发展工业的柳州、轻工为主的崇左等占据了比较大的份额,而北部湾四城发展也较为迅速,但个体实力仍有待加强,来宾、河池等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发展空间有待开发。由此可见,区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现状明显,各区域对外贸易能力差距也十分突出。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桂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边境贸易是一国经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方式之一。边境贸易的发展对边境两国政府、企业、居民和周边及整个世界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地域辽阔、边境线狭长、邻国众多,有发展边境贸易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国的黑龙江、内蒙古、广西、新疆、云南等省份与相邻国家的边境贸易发展之迅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广西,得益于与越南的地理位置优势,中越经济高速增长和贸易结构的高度互补,中国东盟关系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沿边开展边境贸易的省份中脱颖而出。本课题以广西和越南边境贸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边境贸易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就世界和中国的边境贸易的现状略作考察。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广西和越南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发现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近二十年在贸易规模、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总额波动性大、越南长期处于的贸易逆差中,边境贸易结算不畅,商品结构和交易方式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低效,法律不完善、政府监管错位缺失,双方认识不足、缺乏信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应该加强对外交流、参考其他地区边贸经验,完善两国法律政策、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结算服务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双方边贸结构、完善边贸方式,加强信任和协调、共同解决争端,充分发挥双边地方政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及问题政策

边境贸易是有别于一般贸易的一种在邻国边境地区的贸易方式。边境贸易指在离边境线20公里范围内的,得到政府允许的指定的集市、点的边民之间及企业之间的货物(或服务)贸易。主要形式有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三类。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或地区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形式,对一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对边境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