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表面预处理方法

表面预处理方法

表面预处理方法
表面预处理方法

表面预处理

铝件预处理

一般工艺:

脱脂水洗碱蚀洗一次水洗二次水洗中和水洗

一.脱脂

1.有机溶剂脱脂:脱脂有残留薄油层,需再进行碱洗,作为补充处理。

汽油(另有煤油、酒精、丙酮、乙酸异戊酯、乙酸乙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四氯化碳、三氯乙烯有毒。

2.碱性溶液脱脂

一般采用磷酸钠、氢氧化钠和硅酸钠的传统工艺。磷酸钠、硅酸钠这两种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除了起缓蚀、润滑作用外,还可因水解生成游离碱而控制N a OH的变化,使溶液保持稳定。

温度对脱脂影响极为显著,49℃以上每升高11°,效率提高警惕100%。

二.碱蚀洗

作为脱脂后补充处理。进一步清除表面油污、脏物及轻微划擦伤。溶液温度55~60°,不得超过70℃。温度低、制品表面发暗不亮;太高、温度制品表面易产生过腐蚀。

三.中和

铝制品蚀洗后,表面附着的灰黑或黑色挂灰在冷热清洗水中皆不溶解,却能溶于酸性溶液中。故欲去除挂灰和残留碱液以露出光亮的基本金属表面,应经酸浸清洗,此过程称“中和”、“光泽”或“出光”处理。

四.水清洗

以彻底去除制品表面残留液和可溶于水的反应产物,使下工序槽液免遭污染,确保处理效率和质量。

清洗大多采用一次冷水清洗。但碱蚀后应采用热水—冷水二重清洗,热水温度40~60℃。

中和处理后水清洗特别重要,否则会因清洁表面受污染而前功尽弃。

中和水清洗后应立即氧化处理,如停留30~40min,应重新蚀洗中和。

五.化学氧化处理

铝制品表面自然氧化膜既薄又软,耐蚀性差,为迅速得到较厚的氧化膜,应采用化学氧化(和阳极氧化)。

化学氧化——铝制品在弱碱(酸)溶液中,使表面氧化膜增厚或生成其它钝化膜。

磷酸+铬酐+氟化钠+硼酸

阳极氧化处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铝为阳极,阴极为在电解溶液中化学稳定性高的材料,如铅、不锈钢等。水电解原理在阳极上4OH-4e 2H2O+O2氧分子、原子、离子与铅反应生成Al2O3。

电泳涂装

我国生产阴级电泳漆:阴极电泳漆G1083、N8603、H11(CED)841、H11-96、HB2000厚膜阴极电泳涂料,使涂膜由20μ提高到35±5μ,提高了耐蚀性。

电泳有阳极、阴极电泳涂装。

电泳:electrophoresis

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在介质中的带电胶体粒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向着带异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运动过程中受到分散介质的阻力移动速度慢(泳动),故称电泳。存在着电泳、电解、电沉积和电渗等主要电化学过程。

电解:electrolysis

水在电场中发生电解,阳极区析出氧气,阴极区析出氢气。如杂质含量越高,电导愈大,电解愈剧烈,气体逸出会使树脂沉积时夹杂气孔。

电沉积:electro-deposition

当带正电荷的水溶性的聚胺树脂阳离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到达阴极(被涂工件)时即发生电沉积反应。因工件在阴极,不存在阳极金属离子污染涂膜的问题,耐腐蚀性大为提高,故阴极电泳成为当今电泳涂装的主流。

电渗:eletroosmosis

分散介质向与电泳粒子泳动的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证明在电场中一切分散相和分散介质都有运动能力。由于吸附于工件(如阴极)的水化负离子,受电场作用,产生向正极运动的内渗力,从而穿过沉积的涂层使涂层含水量显著减少,约5~15%,可直接烘烤,使涂层结构致密,平整光滑。

钢件预处理

在涂装前表面处理主要包括除油、除锈和磷化

除油(汽油)——化学除油(碱液清洗)

金属清洗剂应选择PH值,因其含碱或碱性盐,水溶液PH值较高。但不同金属腐蚀的PH值界限不同,有色金属较低,如铝为9,钢铁>13,金属在高于其腐蚀PH值界限的溶液中将发生变色、失光、腐蚀。

除锈方法

化学除锈(酸洗)

机械除锈:手工除锈(钢丝刷、刮刀、铲刀、锉刀)、动力工具除锈、喷丸(砂)除锈……

磷化

钢铁在含有Z n、F e、M n的磷酸盐溶液中,由于金属和溶液的界面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磷酸盐,使钢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防锈。用作漆膜底层,可显著提高涂层附作力和耐蚀性。(浅灰、深灰、黑灰色)

本厂涂装方法(涂膜)

一.空气喷涂

利用压缩空气将涂料雾化并射向基底表面进行涂装。最初是为解决硝基快干型涂料而开发的涂装方法。效率高是刷涂法8~10倍,涂膜均匀美观。合成树脂涂料的施工普遍采用此法。

缺点:漆雾飞散、涂料利用率仅50%。

二.电泳涂装(泳涂)

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的涂装方法。根据被涂物的极性和电泳涂料种类,可分为阳极电泳(被涂物是阳极,涂料为阴离子型)和阴极电泳(被涂物是阴极,涂料是阳离子型)工艺:机械化输送入电泳槽——两极间直流电场(电解、电泳、电沉积、电渗四种电化学物理现象)析出涂膜取出工件,用超滤液和去离子水冲洗——烘干。目前多用阴极电泳。

三.除旧漆

涂膜在受光照、化学介质侵蚀以及机械损伤影响,涂膜会引起粉化、龟裂、起泡、脱落。欲重新涂装,就要去除旧涂膜。

1.手工除旧漆。

2.机械除旧漆。

3.火焰除旧漆。

4.化学除旧漆:碱液清除法(液状、膏状)、有机溶剂脱漆法。

喷枪种类

1.吸上式喷枪:涂料罐安装在喷枪下方。

2.重力式喷枪:涂料罐安装在喷枪上部。

3.压送式喷枪:从另外设置的增压箱供给涂料

涂膜缺陷

1.不干返粘(仅表面干)。

2.太稠或太稀。

3.流挂——干燥表面呈一个个小珠状或线状顶端呈一个小圆珠状的流淌。

4.颗粒——涂膜表面呈砂粒状颗粒。

5.桔皮——凹凸不平,不规则的波纹,表面光泽低。

6.失光——暗淡无光。

7.变色

8.白霜——表面呈轻微的白色如霜的现象。

9.不盖底——涂膜太薄。

10. 发笑与发花——涂膜表面呈现收缩(聚合或缩聚)而产生麻点(俗称发笑)。发花:

涂膜表面颜色深浅不一,呈斑点状。

11. 起皱——表面呈堆积凸起皱纹,而且皱纹处不干。

12. 干结——涂料密封很好,但开桶后呈结块状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办法

精心整理 水样的常见预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是目前分析测试工作的瓶颈,也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非常重要。因为样品被沾污或者因吸附、挥发等造成的损失,往往使监测结果失去准确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样品前处理过程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保证监测结果真实可靠的保障。 常用的水样前处理方法有多种。无机物测定的前处理方法常用的有过滤、絮凝沉淀、蒸馏、酸化吹气法等;CuPbZnCd等重金属的前处理一般选用消解的方法;从环境水样中富集分离有机物的方法也有许多,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及固相微萃取等;对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吹脱捕集法-顶空法和液-液萃取。 样特点等来确定, 准确性。 1、环境水样过滤絮凝沉淀前处理方法 测定天然水样溶解态元素时,用0.45μm 物和颗粒物如可溶性正磷酸盐Fe、Cd、Cu、Pb滤膜过滤,弃去初始50~100ml 滤和不过滤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 否过滤,否则,严重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测定沉淀物中硫化物。测定氯化物硝酸盐氮、 过滤后测定滤液中 其中 进一步除去可溶性物质, 2 调节水样的PH值非常重要氟化物在含高氯 PH值4,氰 蒸馏含酚水样时,由于流出液体积和原蒸馏液相当,蒸馏后的残液也须呈酸性,如不呈酸性,则应重新取样,增加磷酸加入量,进行蒸馏,否则苯酚未全部蒸馏,使测定结果偏低。注意检查蒸馏和吸收装置的连接部位,使其严密,氰化物、氨氮蒸馏装置的导管下端插入吸收液面下,这些细节都必须注意,否则蒸馏液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蒸馏温度应适当,更应避免发生暴沸,否则可造成流出液温度升高,氰化氢、氨吸收不完全。 3、环境水样消解前处理方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测定,常选择消解水样的方法消解样品,使水样无机结合态的和有机结合态的金属以及悬浮颗粒物中的金属化合物转变为游离态的离子,以便于进行原子吸收等的测定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金属时,消解用的酸的选择非常重要,作为基体应不影响后面的原子吸收测定。对于火焰原子吸收法,一般以稀HNO3介质为佳,HCIO3次之,因有分子吸收,不用H2SO4,H3PO4存在化学干扰,也不宜选用。对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一般以HNO3介质为佳,应避免使用HCl介质,因一些金属的氯化物在灰化阶段易挥发损失,如CdCl2、ZnCl2、PbCl2等,同时NaCl、CaCl2、MgCl2常常产生基体干扰,也要避免使用H2SO4和HCIO3介质,即使使用了对以后测定有干扰

影像预处理

遥感影像预处理 预处理是遥感应用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的技术也非常成熟,大多数的商业化软件都具备这方面的功能。预处理的大致流程在各个行业中有点差异,而且注重点也各有不同。 本小节包括以下内容: ? ? ●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 ? ●预处理常见名词解释 ? ? ●ENVI中的数据预处理 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几何精校正、配准、图像镶嵌与裁剪、去云及阴影处理和光谱归一化几个环节,具体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各个行业应用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精细农业方面,在大气校正方面要求会高点,因为它需要反演;在测绘方面,对几何校正的精度要求会很高。 2、数据预处理的各个流程介绍 (一)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 引起影像几何变形一般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系统性一般有传感器本身引起的,有规律可循和可预测性,可以用传感器模型来校正;非系统性几何变形是不规律的,它可以是传感器平台本身的高度、姿态等不稳定,也可以是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等。 在做几何校正前,先要知道几个概念: 地理编码:把图像矫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系。 地理参照:借助一组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图像配准: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基准图像)对另一幅图像校准影像几何精校正,一般步骤如下, (1)GCP(地面控制点)的选取 这是几何校正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从地形图(DRG)为参考进行控制选点,也可以野外GPS测量获得,或者从校正好的影像中获取。选取得控制点有以下特征:

1、GCP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 GCP均匀分布在整幅影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9个控制点即可;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30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30-50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2)建立几何校正模型 地面点确定之后,要在图像与图像或地图上分别读出各个控制点在图像上的像元坐标(x,y)及其参考图像或地图上的坐标(X,Y),这叫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坐标变换函数式(即数据校正模型),然后用公式计算每个地面控制点的均方根误差(RMS) 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控制点几何校正的精度,计算出累积的总体均方差误差,也叫残余误差,一般控制在一个像元之内,即RMS<1。 (3)图像重采样

ENVI预处理

本小节包括以下内容: ? ? ●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介绍 ? ? ●预处理常见名词解释 ? ? ●ENVI中的数据预处理 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几何精校正、配准、图像镶嵌与裁剪、去云及阴影处理和光谱归一化几个环节,具体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1数据预处理一般流程 各个行业应用会有所不同,比如在精细农业方面,在大气校正方面要求会高点,因为它需要反演;在测绘方面,对几何校正的精度要求会很高。 2、数据预处理的各个流程介绍 (一)几何精校正与影像配准 引起影像几何变形一般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系统性一般有传感器本身引起的,有规律可循和可预测性,可以用传感器模型来校正;非系统性几何变形是不规律的,它可以是传感器平台本身的高度、姿态等不稳定,也可以是地球曲率及空气折射的变化以及地形的变化等。 在做几何校正前,先要知道几个概念: 地理编码:把图像矫正到一种统一标准的坐标系。 地理参照:借助一组控制点,对一幅图像进行地理坐标的校正。 图像配准:同一区域里一幅图像(基准图像)对另一幅图像校准影像几何精校正,一般步骤如下, (1)GCP(地面控制点)的选取 这是几何校正中最重要的一步。可以从地形图(DRG)为参考进行控制选

点,也可以野外GPS测量获得,或者从校正好的影像中获取。选取得控制点有以下特征: 1、GCP在图像上有明显的、清晰的点位标志,如道路交叉点、河流交叉点等; 2、地面控制点上的地物不随时间而变化。 GCP均匀分布在整幅影像内,且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不同纠正模型对控制点个数的需求不相同。卫星提供的辅助数据可建立严密的物理模型,该模型只需9个控制点即可;对于有理多项式模型,一般每景要求不少于30个控制点,困难地区适当增加点位;几何多项式模型将根据地形情况确定,它要求控制点个数多于上述几种模型,通常每景要求在30-50个左右,尤其对于山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 (2)建立几何校正模型 地面点确定之后,要在图像与图像或地图上分别读出各个控制点在图像上的像元坐标(x,y)及其参考图像或地图上的坐标(X,Y),这叫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坐标变换函数式(即数据校正模型),然后用公式计算每个地面控制点的均方根误差(RMS) 根据公式计算出每个控制点几何校正的精度,计算出累积的总体均方差误差,也叫残余误差,一般控制在一个像元之内,即RMS<1。 (3)图像重采样 重新定位后的像元在原图像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即输出图像像元点在输入图像中的行列号不是或不全是正数关系。因此需要根据输出图像上的各像元在输入图像中的位置,对原始图像按一定规则重新采样,进行亮度值的插值计算,建立新的图像矩阵。常用的内插方法包括: 1、最邻近法是将最邻近的像元值赋予新像元。该方法的优点是输出图像仍然保持原来的像元值,简单,处理速度快。但这种方法最大可产生半个像元的位置偏移,可能造成输出图像中某些地物的不连贯。 2、双线性内插法是使用邻近4个点的像元值,按照其距内插点的距离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线性内插。该方法具有平均化的滤波效果,边缘受到平滑作用,而产生一个比较连贯的输出图像,其缺点是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 3、三次卷积内插法较为复杂,它使用内插点周围的16个像元值,用三次卷积函数进行内插。这种方法对边缘有所增强,并具有均衡化和清晰化的效果,当它仍然破坏了原来的像元值,且计算量大。 一般认为最邻近法有利于保持原始图像中的灰级,但对图像中的几何结构损坏较大。后两种方法虽然对像元值有所近似,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图像原有的几何结构,如道路网、水系、地物边界等。 (二)数字图像镶嵌与裁剪 镶嵌 当研究区超出单幅遥感图像所覆盖的范围时,通常需要将两幅或多幅图像拼接起来形成一幅或一系列覆盖全区的较大的图像。 在进行图像的镶嵌时,需要确定一幅参考影像,参考图像将作为输出镶嵌图像的基准,决定镶嵌图像的对比度匹配、以及输出图像的像元大小和数据类型等。镶嵌得两幅或多幅图像选择相同或相近的成像时间,使得图像的色调保持一致。但接边色调相差太大时,可以利用直方图均衡、色彩平滑等使得接边尽量一致,但

Matlab笔记——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

012. 数据预处理(1)——剔除异常值及平滑处理测量数据在其采集与传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干扰或人为因素有可能造成个别数据不切合实际或丢失,这种数据称为异常值。为了恢复数据的客观真实性以便将来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有必要先对原始数据(1)剔除异常值; 另外,无论是人工观测的数据还是由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数据,都不可避免叠加上“噪声”干扰(反映在曲线图形上就是一些“毛刺和尖峰”)。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必须对数据进行(2)平滑处理(去噪声干扰); (一)剔除异常值。 注:若是有空缺值,或导入Matlab数据显示为“NaN”(非数),需要①忽略整条空缺值数据,或者②填上空缺值。 填空缺值的方法,通常有两种:A. 使用样本平均值填充;B. 使用判定树或贝叶斯分类等方法推导最可能的值填充(略)。 一、基本思想: 规定一个置信水平,确定一个置信限度,凡是超过该限度的误差,就认为它是异常值,从而予以剔除。

二、常用方法:拉依达方法、肖维勒方法、一阶差分法。 注意:这些方法都是假设数据依正态分布为前提的。 1. 拉依达方法(非等置信概率) 如果某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偏差的三倍,则予以剔除。 3x i x x S -> 其中,11 n i i x x n ==∑为样本均值,1 2 211()1n x i i S x x n =?? ??? =--∑为样本的标准偏差。 注:适合大样本数据,建议测量次数≥50次。 代码实例(略)。 2. 肖维勒方法(等置信概率) 在 n 次测量结果中,如果某误差可能出现的次数小于半次时,就予以剔除。 这实质上是规定了置信概率为1-1/2n ,根据这一置信概率,可计算出肖维勒系数,也可从表中查出,当要求不很严格时,还可按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样品预处理大全.

检测实验室样品预处理方法汇总 普通碳钢及中低合金钢的样品溶解体系基本采用如下四种体系 (1)硝酸(1+3) (2)稀王水(硝酸+盐酸+水=50+150+200) (3)硫酸(1+19) (4)盐酸(1+1)滴加过氧化氢 其中试验显示:王水加过氧化氢对于Cr、Al测定更有利,而采用硫酸溶样对Cr、Al测定的数据偏低。因此建议采用如下方法: 准确称取样品0.1-0.5克加入王水或者(1+1)稀王水20-50毫升,缓慢加热到样品基本溶解,滴加三到五滴过氧化氢,加热赶净气泡后冷却定容到100毫升容量瓶,待测。 特殊样品测定和讨论: 钢铁中痕量硼的测定:硼在钢铁中一般以固溶体存在,因此采用王水溶样只能溶解酸溶硼。用密闭消解罐加酸微波消解可测总硼。选择B249.68nm测定。 钢中微量的砷、锡、锑的测定:0.5000克钢样用硝酸(1+3)15毫升,溶解并蒸发至近干,加5毫升浓盐酸溶解残渣,稀释至100毫升,纯铁为基体。 钢铁及高温合金中痕量硒的测定:取1克样品于烧杯中,加10毫升水,10毫升硝酸,30毫升盐酸,低温加热,加6毫升高氯酸至样品溶解,用定量滤纸过滤,于滤液中加3克抗坏血酸,盐酸55毫升,缓慢加热至微,直至出现黑色无定形炭后保持2-3分钟取下,用滤纸过滤,将沉淀连滤纸加硝酸及高氯酸硝化,稀释至10毫升用于测定。 钢中总铝的测定:钢中的铝一般以金属铝、氧化铝及氮化铝等形式存在。一般称取样品0.1-0.5克,加入12毫升王水和0.1毫升HF消解钢样,来测定总铝。王水,硝酸等都无法消解氮化铝,加入一定量HF酸可以使其消解90%以上。 高合金钢: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耐热合金及工具钢等,其共同特点是含较高的合金元素镍、铬、钼等。溶解时容易生成碳化物及其他不溶物,需要专门处理。

图像处理基本方法

图像处理的基本步骤 针对不同的目的,图像处理的方法不经相同。大体包括图像预处理和图像识别两大模块。 一、图像预处理: 结合识别复杂环境下的成熟黄瓜进行阐述,具体步骤如下: · 图像预处理阶段的流程图 对以上的图像流程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 图像预处理的概念: 将每一个文字图像分检出来交给识别模块识别,这一过程称为图像预处理。 图像装换和图像分割以及区域形态学处理都是属于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图像转换:方法:对原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生成灰度矩阵——降低运算速度(有具体的公式和方程),中值滤波去噪声——去除色彩和光照的影响等等。 图像分割:传统方法:基于阈值分割、基于梯度分割、基于边缘检测分割和基于区域图像割等方法。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PCNN)是针对复杂环境下 图像采集 图像采集中注意采集的方法、工具进行介绍。目的是怎样获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包括天气、相机的位置等)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特征分析 目标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是否存在干涉的问题、平整度影响相机的拍摄效果、形状 图像转换 图像分割 区域形态学处理

的有效分割方法,分割的时候如果将一个数字图像输入PCNN,则能基于空间邻近性和亮度相似性将图像像素分组,在基于窗口的图像处理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性能。 区域形态学处理:对PCNN分割结果后还存在噪声的情况下,对剩余的噪声进行分析,归类属于哪一种噪声。是孤立噪声还是黏连噪声。采用区域面积统计法可以消除孤立噪声。对于黏连噪声,可以采用先腐蚀切断黏连部分,再膨胀复原目标对象,在进行面积阙值去噪,通过前景空洞填充目标,最后通过形态学运算,二值图像形成众多独立的区域,进行各连通区域标识,利于区域几何特征的提取。 二、图像识别: 针对预处理图像提取 目标特征 建立LS SVM分类器 得到结果 图像识别流程图 提取目标特征:目标特征就是的研究对象的典型特点,可以包括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 对于几何特征采用的方法:采用LS-SVM支持向量机对几何特征参数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各个参数的分布区间来将目标和周围背景区分开,找出其中具有能区分功能的决定性的几何特征参数。 纹理特征方法:纹理特征中的几个参数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辅助特征参数,提高模型的精准度。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介绍:首先选择非线性映射将样本从原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以解决原空间中线性不可分问题,在此高维空间中把最优决策问题转化为等式约束条件,构造最优决策函数,并引入拉格朗日乘子求解最优化问题,对各个变量求偏微分。 LS SVM分类器:对于p种特征选择q个图像连通区域,作为训练样本。依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2.2图像预处理流程图 2.2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按照上面的流程一一实现,每一部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图像:由数码相机或其它扫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 2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滤波、二值化等处理以克服图像干扰; 3字轮定位:用图像剪切的方法获取仪表字轮; 4字符分割:利用字符轮廓凹凸检测定位分割方法得到单个的字符; 5字符识别:利用模板匹配的方法与数据库中的字符进行匹配从而确认出字符,得到最后的仪表示数。

2.3.1 MATLA B简介 MATLAB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 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2.3.2 MATLAB的优势和特点 1、MATLAB的优势 (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 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包括MATLAB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文件的浏览器。随着MATLAB的商业化以及软件本身的不断升级,MATLAB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精致,更加接近Windows的标准界面,人机交互性更强,操作更简单。而且新版本的MATLAB提供了完整的联机查询、帮助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简单的编程环境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调试系统,程序不必经过编译就可以直接运行,而且能够及时地报告出现的错误及进行出错原因分析。

图像预处理方法

预处理就是在图像分析中,对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抽取等前所进行的处理。输入图像由于图像采集环境的不同,如光照明暗程度以及设备性能的优劣等,往往存在有噪声,对比度不够等缺点。另外,距离远近,焦距大小等又使得人脸在整幅图像中间的大小和位置不确定。为了保证人脸图像中人脸大小,位置以及人脸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必须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图像中无关的信息,滤除干扰、噪声,恢复有用的真实信息,增强有关信息的可检测性和最大限度地简化数据,从而改进特征抽取的可靠性. 人脸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包括人脸扶正,人脸图像的增强,以及归一化等工作。人脸扶正是为了得到人脸位置端正的人脸图像;图像增强是为了改善人脸图像的质量,不仅在视觉上更加清晰图像,而且使图像更利于计算机的处理与识别。归一化工作的目标是取得尺寸一致,灰度取值范围相同的标准化人脸图像[4]。 几何规范化 由于图像在提取过程中易受到光照、表情、姿态等扰动的影响,因此在识别之前需要对图像做归一化的预处理[4],通常以眼睛坐标为基准点,通过平移、旋转、缩放等几何仿射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归一化。因为人脸虽然是柔性的三维曲面,同一人脸因表情变化会有差异,但相对而言人的两眼之间的距离变化不会很大,因此双眼的位置及眼距,就成为人脸图像归一化的依据。 定位眼睛到预定坐标,将图像缩放至固定大小。通过平移、旋转、缩放等几何仿射变换,可以对人脸图像做几何规范化处理,仿射变换的表达式为: ]100][1,,[]1,,[3231 22 211211 a a a a a a v u y x = (2-1) 其中(u,v)表示输入图像中像素的坐标(x,y)表示输出图像中像素的坐标。将上式展开可得 322212312111u a x a v a u a y a v a ++=++= (2-2)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预处理 随着离子色谱日益广泛的应用,许多样品已经无法用传统的方法采用采样、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的模式来进行离子色谱的分析。对于大量复杂基体的样品,离子色谱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通过预处理后再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样品复杂基体对离子色谱柱的污染,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提高复杂基体样品测定结果和准确性,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有关样品预处理方法,随着国内离子色谱的用户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相关离子色谱的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大部分样品前处理方面,采用国产材料进行,预处理的成本很低,更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可以在国内广泛推广使用; (2)大部分样品预处理方法采用离线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在线设备;但相对而言,样品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的样品量也比较多一些; (3)与国际上出现的一些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较,国内出现的样品前处理绝大多数均出自于基层单位,实用性强;但相关的理论方面的探讨比较少。因此,许多国内采用样品前处理方法,一方面可以再进一步从理论角度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适当改进配合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仪器用于在线样品的预处理。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遵循的原则 (1)样品处理后待测组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检测器的检出限 ; (2)样品中各组分的分离必须达到色谱定量要求; (3)样品中不能含有机械杂质和微小颗粒物,以免堵塞色谱柱; (4)尽可能避免待测组分离子发生化学变化,防止和减少待测组分损失; (5)待测组分进行化学反应时其化学计量关系必须明确并且反应彻底; (6)避免和减少无关离子和化合物的引入,防止待测组分被污染并增加分离难度。 1.膜处理法 1.1.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 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 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 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 0.45或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由于一般的滤膜不能耐高压,因此滤膜过滤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有时需要在线样品处理,或者将该方法用于仪器管路中,必须采用砂芯滤片。但滤膜过滤方法只能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对于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照样能够进入色谱柱干扰样品的测定并沾污色谱柱。 1.2.电渗析处理法 在国内比较的特色的工作是采用电渗析法,与其它的膜处理方法相比,电渗析处理法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不仅可以有效去除颗粒物、有机污染物,而且也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是处理复杂基体样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3.电解中和法 强酸、强碱中微量离子的测定是离子色谱较难解决的问题,电解中和法的应用使问题迎刃而解。该方法是利用水电解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高浓度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实验室样品前处理常用方法 【样品前处理要求】 1.样品是否要预处理,如何进行预处理,采样何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的性状、检验的要求和所用分析仪器的性能第方面加以考虑。 2.应尽量不用或少使用预处理,以便减少操作步骤,加快分析速度,也可减少预处理过程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引入污染、待测物损失等。 3.分解法处理样品时,分解必须完全,不能造成被测组分的损失,待测组分的回收率应足够高。 4.样品不能被污染,不能引入待测组分和干扰测定的物质。 5.试剂的消耗应尽可能少,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对环境和人员污染少。 1 高温灰化法 高温灰化法是利用热能分解有机试样,使待测元素成可溶状态的处理方法。其处理过程是准确是准确称取0.5~1.0g(有些试样要经过预处理),置于适宜的器皿中,zui常用的是适宜的坩锅,如铂坩锅、石英坩锅、瓷坩锅、热解石墨坩锅等,然后置于电炉进行低温碳化,直至冒烟近尽。再放入马弗炉中,由低温升至375~600℃左右(视样品而定),使试样完全灰化。试样不同,灰化的温度和时间也不相同,冷却后,灰分用无机酸洗出,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后,即可进行待测元素原子吸收法测定。 灰化法是有机试样zui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操作比较简单,适宜于大量试样的测定,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加入其它试剂,可避免污染试样,但灰化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在灰化过程中,引起易挥发待测元素的挥发损失,待测元素沾壁及滞留在酸不溶性灰粒上的损失。汞和硒等易挥发元素,灰化处理中挥发损失严重,不易采用。As、B、Cd、Cr、Fe、Pb、P、V、Zn等元素在灰化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挥发损失。Cu、Ni等形成某些有机复合物,在温度相对较低时,也会挥发。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多种多样化合物,易于挥发。 应特别指出的是,为克服灰化法的不足,在灰化前加入适量的助灰化剂,可减少挥发损失和粘壁损失。常见的灰化剂有:MgO、Mg(NO3)2、HNO3、H2SO4等。其中HNO3起氧化作用,加速有机物的破坏,因而可适当降低灰化温度,减少挥发损失。加入H2SO4能使挥发性较大的氯酸盐转化为挥发性较小的硫酸盐,起到象基体改良剂的作用,硫酸可是使灰化温度升高到980℃,镉、铅未发现明显的损失。Mg(NO3)2有双重作用,其分解为NO2和MgO,前者促进氧化,后者可稀释灰分,减少灰分与坩锅壁的总接触面积,从而减少沾留。例如:As、Cu、Ag等在常规灰化时会有严重损失,如果加入Mg(NO3)2后,则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2 湿法消化法 湿法消化法亦称湿灰化法,其实质是用强氧化性酸或强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破坏有机试样,使待测元素以可溶形式存在。其基本方法是:称取预处理过的试样于玻璃烧杯中(或石英烧杯、聚四氟乙烯烧杯),加入适量消化剂,通常应在100~200℃下加热以促进消化,待消化液清亮后,蒸发剩余的少量液体,用纯水洗出,定容后即可进行原子吸收法测定。 湿法消化法中zui常用的试剂是HNO3、HClO4、H2SO4等强氧化性酸,以及H2O2、KMnO4 等氧化性试剂。实际上多用以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酸。在消化过程中避免产生易挥发性的物质,避免有新的沉淀形成。例如,HNO3:HClO4:H2SO4=3:1:1的混合酸适于大多数的生物试样的消化,但样品含钙高,则可不用H2SO4,以避免CaSO4沉淀形成。某些硫酸盐(如Pb2+、Ag+、Ba2+)和氯酸盐(Pb2+、Ag+如等)呈不溶性,因此测定这类样品时不宜使用HClO4或H2SO4。其它氧化剂如H2O2、高锰酸盐等也可用于消化试样,钼盐则能作催化剂加速氧化反应。

完整版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doc

污水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1.沉淀池 1.1 功能描述 沉淀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 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2 设计要点 (1)表面水力负荷: 池型初沉池二沉池中沉池终沉池表面水力负 0.7~0.80.5-0.60.9 1.2~1.5 荷(m3/(m2?h)) (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 表面水力负荷(q o)沉淀时间( t)及有效深度(h)关系为h q0t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 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 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5.5m,超高一般取 0.3~0.5m。

1.3 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1.3.1 辐流式沉淀池 (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60m,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 计,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Q m ax A1 nq0 D 4A 1 式中: A 1——每池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D ——每池直径, m n ——池数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有效水深 一般有效水深h2可取 3.5-5.5m。 另,池径与水深比一般范围在6~12。 (3)有效容积 V A h2 式中: V ——有效池容, m

(4)沉淀池总高度 H h1h2 式中H ——总高度 ,m h1——超高,一般取0.3~0.5m h2——有效水深, m (5)设计注意事项 A. 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 于16m,最大可达 100m。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 池径大于 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 1.3.2 平流沉淀池 (1)沉淀池表面积:由表面水力负荷得出。 Q max A q0 式中: A ——表面积,㎡ Q max——最大设计流量, m3/h q0——表面水力负荷, m3/(m2·h) (2)沉淀池长度 L 3.6v t 式中: L ——沉淀池长度 ,m v ——最大设计流量Q max时的水 平流速,一般初沉池取7mm/s,二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湿消化法湿消化法

几种常用样品前处理方法在食品重金属检验中的应用 湿消化法 湿消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形成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进行分析测定。 湿法消化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食品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用性强,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可以用该方法消化。 下面介绍下湿法消解的优势:首先、前处理所用的试剂即酸都可以找到高纯度的,同时基体成分都比较简单(偶尔也会产生部分硫酸盐);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消化温度,大部分元素一般很少或几乎没有损失。例如,在测定酱油中的砷含量时采用湿法消化加入了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和硫酸,加标回收率为95%以上。即便像“汞”等极易挥发的元素,只要正确掌握消化温度,也不会有损失。 但是湿消化法也有一定的缺陷: 首先,由于该反应是氧化反应,样品氧化时间较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随样品的成分而定),且实验过程中一次不能消化超过10个样品,因此方法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其次,样品消化时常使用的试剂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硫酸都是具有腐蚀性且比较危险的。在用硝酸和高氯酸时产生的酸雾和烟,对通风橱的腐蚀性也很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高氯酸消解样品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烧杯中液体不能烧干,并且要保证温度达到200摄氏度时只有少量的有机成分存在,否则高氯酸的氧化电位在此温度下会迅速升高,会导致剧烈的爆炸!因此建议,在使用高氯酸时,最好先用硝酸氧化部分的有机物,或者是先加入硝酸与高氯酸的混合液浸泡一夜,同时实验要在通风橱内进行。消化液不能蒸干,以防部分元素如硒、铅的损失。 还有,由于氧化反应过程中加入了浓酸,这些酸可能会对仪器产生损害进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消解结束后需要排酸,例如,用原子荧光测定总砷,测定时硝酸的存在会妨碍砷化氢的产生,对测定有干扰,消解完全后应尽可能的加热驱除硝酸。国标实验中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由于硫酸的沸点比硝酸要高,所以最后消化液里基本上没有硝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硝酸-硫酸消解样品时因避免发生碳化,消解过程发生碳化时会使砷严重损失,所以在消解过程中注意若消化液色泽变深应适当补加硝酸,值得注意的是在标准曲线也要保证和样品消解液中相同的酸浓度即要基体匹配。 某些特殊食品湿消解时注意事项: 含油脂成分较高的食品,如植物油、桃酥等,在加入混合酸后,由于样品浮在混酸表面上,容易形成完整的膜,加热时液面上有剧烈的反应,容易造成爆沸或飞溅,因此建议样品称样量不高于1g(植物油最好为0.1-0.2g),同时要在消解过程中随时补加硝酸,一般来讲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加入15ml,放置过夜让其缓慢氧化,次日消化中途还需要补加混合酸10ml 左右。

样品预处理

徐州工程学院 论文报告 题目:样品预处理 学生:骆乃薇 指导教师:刘辉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12质量2 目录 1.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1 2.样品预处理的原则 1 3.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1 3.1有机物破坏法 2 3.2蒸馏法 3 3.3溶剂抽提法 5 3.4色层分离法 7 3.5化学分离法 7 3.6浓缩---------------------------------------------------------------------------9 一目的: 1、测定前排除干扰组分; 2 、对样品进行浓缩。 二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 以便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 三方法: 主要有6种。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操作方法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1.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在置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2.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湿法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1)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2)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1)产生有害气体。 (2)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3)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3. 紫外光分解法 高压汞灯提供紫外光。85±5 ℃,加双氧水。 4. 微波高压消煮器。 食品样品最多只要10分钟(2.5 MPa); 其它方法: 1. 高压密封消化法——120~150℃,数小 时,要求密封条件高。 2.自动回流消化仪。 (二)蒸馏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挥发度的不同而将其分离。 常压蒸馏 蒸减压蒸馏 馏水蒸气蒸馏 方 法 1.常压蒸馏 适用对象:常压下受热不分解或沸点不太高的物质。 蒸馏釜:平底、圆底 冷凝管:直管、球型、蛇型 注意:1. 爆沸现象。(沸石、玻璃珠、 毛细管、素瓷片) 2. 温度计插放位置。 3. 磨口装置涂油脂

样品前处理方法-氮吹浓缩.doc

样品前处理方法 -氮吹浓缩 1.引言 色谱分析样品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复杂的过程,因为色谱分析技术涉及的样品种类繁多、样品组成及其浓度复杂多变。样品物理形态范围广泛,对采用分析方法进行直接分析测定构成的干扰因素特别多,所以需要选择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及其技术,达到分析测定或评价和调查的目的。现代色谱仪器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色谱分析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据统计,在大部分的色谱分析实验中,将一个原始样品处理成可直接用于色谱仪器分析测定的样品状态,所消耗的时间只约占整个分析时间的60%-70%,而色谱仪器测定此分析样品的时间只约占 10%,其余的时间是用于此样品测定结果的整理和报告等。 2.样品前处理过程 2.1 预处理 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和缩分等过程称为预处理。 固体样品——含水较低,粉碎过筛。含水量较高取食用部分切碎或先烘干后 粉碎过筛。 液体、浆体——搅拌混合均匀 互不相容的液体——先分离再取样 特殊样品——根据实验要求特殊处理 2.2 提取 浸提——针对固体样品使待测组分转移到提取液中 萃取——针对液体样品,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达到提取目的。 2.3 净化 去除杂质的过程称为净化。 萃取法——适用于液体样品,少量多次 化学法——通过使杂质或待测物发生化学反应而改变其溶解性,使其与原体系分离。

层析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吸附能力、电荷、分子量、分子极性和亲和力等)不同,使各组分在支持物上的移 动速度不同,而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借此将各组分分离。 2.4 浓缩 样品经过提取净化后,体积变大,待测物浓度降低,不利于检测,所以浓缩 的目的是减小样品体积提高待测物浓度,常见方法如下: 常压浓缩——适用于挥发性和沸点相对较低的组分,通过升高温度,将溶剂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从而达到浓缩目 的。 减压浓缩——通过抽真空,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在不改变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降低物质的沸点,使一些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或沸点高的溶剂在 低温下由液态转化成气态被抽走或被通过冷凝器再次收集。 冷冻干燥——冷冻的同时减压抽真空,使溶剂升华,适用于生物活性样品。 氮吹浓缩——适用于体积小、易挥发的提取液。采用惰性气体对加热样液进行吹扫,使待处理样品迅速浓缩,达到快速分离纯化的效果。该方法操 作简便,尤其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被广 泛应用于农残检测,制药行业和通用研究中的样品批量处理。 2.5 氮气漩涡吹扫技术 该装置采用氮气旋涡旋转吹扫技术 , 样品在一定温度下 , 通过氮气吹扫 , 使待测物质获得良好富集效果。浓缩仪由微处理器控制 , 保证样品的自动浓缩蒸发。气体喷嘴吹出氮气流在浓缩管内形成螺旋状气流 , 减缓了气流冲力 , 使溶剂均匀挥发且不飞溅。

图像预处理的一般方法

图像预处理的一般方法 (一)空域图像增强技术 1.灰度线性变换 addpath('C:\'); I = imread('C:\lzs.jpeg'); imshow(I); I = double(I); [M,N] = size(I); for i = 1:M for j = 1:N if I(i,j)<=30 I(i,j)=I(i,j); else if I(i,j)<=150 I(i,j)=(210-30)/(160-30)*(I(i,j)-30)+30; else I(i,j)=(256-210)/(256-160)*(I(i,j)-160)+210; end end end end figure(2); imshow(uint8(I)); 2.直方图均衡化 addpath('C:\'); I=imread('C:\lzs.jpeg'); figure subplot(221); imshow(I);

subplot(222); imhist(I); I1=histeq(I); figure; subplot(221); imshow(I1); subplot(222); imhist(I1) 3.均值滤波 function test1 I = imread('C:\lzs.jpeg'); [M,N]=size(I); II1=zeros(M,N); for i=1:16; II(:,:,i)=imnoise(I,'gaussian',0,0.01); II1=II1+double(II(:,:,i)); if or(or(i==1,i==4),or(i==8,i==16)); figure;imshow(uint8(II1/i)); end end 4.梯度锐化操作 addpath('C:\'); I = imread('C:\lzs.jpeg'); subplot(131); imshow(I); H=fspecial('Sobel'); H=H'; TH=filter2(H,I); subplot(132); imshow(TH,[]);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讲解学习

脑电数据预处理步骤

1)脑电预览。首先要观察被试脑电基本特征,然后剔除原始信号中一些典型的干扰噪声、肌肉运动等所产生的十分明显的波形漂移数据。 2)眼电去除。使用伪迹校正(correction)的方法,即从采集的 EEG 信号中减去受眼电(EOG)伪迹影响的部分。首先寻找眼电的最大绝对值,用最大值的百分数来定义 EOG 伪迹。接着构建平均伪迹,将超过 EOG 最大值某个百分比(如10%)的眼电导联电位识别为 EOG 脉冲,对识别的 EOG 脉冲进行平均,由协方差估计公式(2-1)计算平均 EOG 脉冲和其它电极之间的 EEG 的传递系数 b: b=cov(EOG, EEG)/var(EOG) (2-1) 其中 cov 表示协方差(covariance),var 表示方差(variance)。 最后根据公式(2-2)对受眼动影响的电极在产生眼动的时间段的波形进行校正,点对点地用 EEG 减去 EOG: corrected EEG=original EEG-b×EOG (2-2) 实验中设置最小眨眼次数为 20 次,眨眼持续时间 400ms。 3)事件提取与脑电分段。ERP 是基于事件(刺激)的诱发脑电,所以不同刺激诱发的 ERP 应该分别处理。在听觉认知实验中,多种类型的刺激会重复呈现,而把同种刺激诱发的脑电数据提取出来的过程叫做事件提取。这样,连续的脑电数据就会根据刺激事件为标准划分为若干段等长数据。以实验刺激出现的起始点为 0 时刻点,根据实验出现的事件对应的事件码,将脑电数据划分成许多个数据段,每段为刺激前 100ms 到刺激后 600ms。对每个试次(一个刺激以及相应的一段加工过程)提取一段同样长度的数据段。 4)基线校正。此步骤用于消除自发脑电活动导致的脑电噪声,以 0 时刻点前的数据作为基线,假设 0 时刻点前的脑电信号代表接收刺激时的自发脑电,用 0时刻点后的数据减去 0 时刻点前的各点数据的平均值,可以消除部分的自发脑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像预处理流程: 图2.2 图像预处理流程图 2.2 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 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图像处理技术,按照上面的流程一一实现,每一部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图像:由数码相机或其它扫描装置拍摄到的图像; 2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图像增强,滤波、二值化等处理以克服图像干扰; 3字轮定位:用图像剪切的方法获取仪表字轮; 4字符分割:利用字符轮廓凹凸检测定位分割方法得到单个的字符;

5字符识别:利用模板匹配的方法与数据库中的字符进行匹配从而确认出 字符,得到最后的仪表示数。 2.3.1 MATLAB简介 MATLAB 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并且mathwork也吸收了像Maple等软件的优点,使MATLAB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软件。在新的版本中也加入了对C,FORTRAN,C++ ,JAVA的支持。可以直接调用,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实用程序导入到MATLAB函数库中方便自己以后调用,此外许多的MATLAB爱好者都编写了一些经典的程序,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下载就可以用。 2.3.2 MATLAB的优势和特点 1、MATLAB的优势 (1)友好的工作平台和编程环境 MATLAB由一系列工具组成。这些工具方便用户使用MATLAB 的函数和文件,其中许多工具采用的是图形用户界面。包括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历史命令窗口、编辑器和调试器、路径搜索和用于用户浏览帮助、工作空间、文件的浏览器。随着MATLAB的商业化以及软件本身的不断升级,MATLAB的用户界面也越来越精致,更加接近Windows的标准界面,人机交互性更强,操作更简单。而且新版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