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当前的动物实验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的动物实验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的动物实验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当前的动物实验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动物实验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实验的科学定义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穿暖已不再让人堪忧,更多为人关注的则是怎样能生活的有质量,人们似乎更趋于对自己生理构造的探究以及自己生命及生活质量的的保证和提高。我们不断着手于探索生物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密,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监测公害、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生产更多更好的农畜产品为人类生活造福,在药品、生物制品、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化妆品、航天、放射性和军工产品的研究试验与生产中,在进出口商品检验。然而,此类科研结果不经动物实验又怎能轻易地施以人身?我们不能用人去做实验。因此动物实验领域,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是因为在生物科学领域内,我们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去完成对人类生命的探索。动物总是做为人类的替身,去承担安全评价和效果试验,在生命科学领域内一切研究课题的确立,成果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于实验动物的质量,没有它,我们的科学实验就不能在时间、空间和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我们的科研成果、论文就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得不到国际的公认,将被国际同行们看为科学水平不高甚至是一堆废纸。动物实验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它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因此动物实验也是不可替代的方式。

对于科技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素质依然较落后的我国,尽管随着动物实验领域的发展不断的收益,然而诸多的问题不断显现。围绕道德伦理和实验验本身的安全问题及各种可行性问题不断带来了一些障碍阻碍相关事业的发展。第一个问题,动物实验正确与否在人们心中的伦理性判断观点不一。有很多人对科学工作者的以动物为实验物进行省道和指责。随着动物实验的不断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权利主义者。动物实验反对者者反对将动物当作一般财货或是为人类效力的工具。他们有着各种离鸾观点。有人认为掠夺和杀害动物是非常残忍的,残酷行为本身是有悖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此外,人对动物的残忍行为会使一般人染上残忍的品性,是正常人变得对其他同伴也残忍,冷漠,麻木不仁。以上也是西方动物保护组织所持主流伦理学观点。而大多数反对的主要原因则是权利问题,及他们认为生命和感觉是人类拥有天赋和权力的基础;而动物也拥有生命和感觉,所以动物也应该具有天赋权利。动物的权利也应该受到保护。第二个问题则是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状况并不乐观,现有的实验动物管理法律体系对于实验动物福利问题的回应非常被动和保守。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律体系仍属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法律体系,而并不是现有的一些理论成果认为的旨在保护实验动物福利的法律体系。法律规范,在人类和动物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是人类数百年来理性思考的结果。实验动物福利是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之间平衡的最佳纽带。实验动物福利问题既涉及到动物福利,又关乎我国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上应对技术壁垒等一系列的国际经济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社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实验动物福利的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符合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的理念。而我国在这一重要方面正有者十分严重的缺陷。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实验者本身的的探究与思考。包括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

全问题。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则为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传染病事件。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畜禽生产教育0801班30名学生在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进行“羊活体解剖学实验”。实验完成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直到新学期开学返校时本班多人出现了关节疼痛以致行动不便,全身乏力、多汗等症状,而此绝非偶然。最终查出他们因动物实验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共5个班级28人被感染布鲁氏菌病,其中包括1名老师。报道称患病学生参与实验使用的4只实验山羊,全部来源于一家名为青喜的养殖场。实验动物购买时,采购人均未按《黑龙江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养殖场出具有关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指导教师也未按以上规定对其进行现场检疫。并且事后税费生病学生负责并未被明确指出,因为在相关领域并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这也是我国动物实验现阶段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关于以上重大问题的解决,我认为相关工者应该侧重于两大方面,即立法与宣传,三类大问题则可归为一类而逐步进行解决。立法,则为立针对动物实验的明确法律法规。包括对动物试验本身和对实验操作者的法规。关于动物试验本身:需明确指出关于动物实验的动物选择范围,以及被允许做为实验动物的物种的统一管理与饲养,以及允许对实验动物实行的实验操作范围和最后妥善对待实验动物等。更重要的是应该明确规定如有违规所需要遭受到的法律制裁方案。关于对实验操作者的法律法规要求,则包括合理规范的引进实验动物,对动物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测与鉴定看其是否符合实验标准以及是否具有危险性。规定出实验者允许的操作行为或特殊实验项目需要被审核。以及因动物实验而引发事故的处理及赔偿办法。通过立法完成动物福利管理法律体系的转变。国家应有专门的部门每年都会对相关法律的的执行进行强制性的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对动物使用和实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且需要检查动物饲养的设施条件和管理工作,组织有关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可,将有关工作每半年向单位领导和有关方面评估汇报。如有违规则按照相应的法律方案进行处罚和制裁。只有法律能够为解决此类具有普遍性又超越于特定主体自身能力的社会问题提供规范。其次就是在完善的法律白制定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对于对动物实验不甚了解或不能真正理解其伟大意义的人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对他们宣传动物实验的不可替代性及重要性,以及对他们明确我国工作者是严格按照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尽最大努力在减少给实验动物带来的痛感和伤害。宣传还应针对动物实验科学工作者进行展开,使其报以尊重的心态对动物进行试验的同时也加强自我的安全意识,为祖国科学事业,为对人类生命进行探索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应不应该用动物做实验

应不应该用动物做实验邓应飞(大理学院) 提起科学实验,人们总要想起那一只只可爱的白鼠、白兔的功劳,由于它们“勇于献身”才换来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突破。事实上,实验用动物远不止是白鼠、白兔,常见的还有狗、猫、猪、牛、羊以及灵长类动物等。在西方,不断有反对这种实验的声音传出。然而,实验动物又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医药、化工、农业、轻工、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说得严重一点,我们人类今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曾受到过实验动物的“恩惠”。所以,随着科学的进步、文化的昌明和环保意识的增长,实验动物的命运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3R法则”风行欧美 全世界每年用于实验的动物数以千万计。据美国一家动物保护组织估计,全美一年约有2800万只动物被用于实验,其中大约1800万只要被杀死。英国每年因实验而死的动物是251万只,加拿大是166万只,荷兰是73万只。如此巨大的数字不仅引发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而且也引起了各国科研部门的注意。 目前,在如何对待实验动物上,美国及欧洲国家广为采用的选择方案是“3R法则”,即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和替代(Replacement)。具体而言,“减少”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实验中所用动物的数量,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和实验的精确度;“优化”即是减少动物的精神紧张和痛苦,比如采用麻醉或其它适当的实验方法;“替代”就是不再利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而是以单细胞生物、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电脑模拟来加以替代。 “3R法则”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被许多国家列入了保护动物的法律及修正案中。 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随着动物保护运动影响的不断扩大,许多世界级的大公司为了减少公众的诘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也先后采用了新方法,替代或是减少实验用动物。比如:雅芳、黛尔、爱丝迪劳德、吉列和露华浓等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就以停止使用动物实验来换取公众的支持。 在欧洲,关于实验动物的争论甚至浮上政治层面,成为一些政党、尤其是有“绿色”倾向的政党争取选民的“法宝”。今年4月初,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议案,明确禁止已有替代选择的化妆品继续进行动物实验。该议案表示,到2005年1月将全面禁止新生产的化妆品进行动物实验。不过,这一议案能否行得通,还要看欧盟所有成员国的脸色。目前,英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已通过法律,明令禁止在开发新型化妆品方面进行动物实验。 与欧洲相比,美国在保护实验动物方面稍慢一点。尽管美国《动物福利法案》以及其它一些相关法律对实验动物有不少保护性条例,但目前还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某项研究、试验或是教学中使用实验动物。不过,保护动物也是一个日益热门的话题。近十几年来,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角逐白宫宝座的候选人没有哪个胆敢不许诺保护动物的。 动物实验还是少不了 随着人类保护动物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保护动物力度的加大,动物被用于实验的数量出现减少的趋势。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包括私营公司的实验在内,全美实验动物用量1985年至1995年降低了约35%。但这不包括实验用的大鼠和小鼠。此两类动物目前在许多国家还没有被列为保护之列。 对实验动物“更加人道地对待”是众所赞同的观点,但要实现某些动物保护组织“全面禁止动物实验”的目的,在当前人类科学发展的条件下,似乎也不太可能。不少科学家明确指出,“3R法则”中的“减少”和“优化”实行起来不是太难。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就取得了

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实验动物科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生物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与治疗人类的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它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两个基本途径来实现的,而不论临床研究还是实验室研究均离不开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医学科学从“经验医学”发展到“实验医学”阶段,动物实验就显得更加重要。实验医学的主要特点是不仅对正常人体或病人(在不损害病人的前提下),而且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包括试管内,动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实验,尤其是整体动物的实验研究。动物实验方法的采用及发展,促进了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解决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因此,那些认为医学的发展主要靠临床观察,动物实验可有可无,认为中医发展所走的道路就是一个有力证明的看法是得不全面的,动物实验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和临床观察一样,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是缺一不可的,又是互相促进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经过严格的、系统的动物实验才能把医学置于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生理学家巴甫洛夫(И。Π。Π。aBлOB)曾经指出:“整个医学,只有经过实验的火焰,才能成为它所应当成为的东西。”“只有通过实验,医学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些论点,已经并且正在被医学发展的历程所证实。 一、近代医学发展与动物实验的关系 有人把医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玄学阶段、经验医学即描述医学阶段,实验医学阶段和理论医学阶段。当然这只能说是概括的划分,其间的重叠交叉是难免的,不能绝对化。 由于人类早期对自然现象认识能力的限制,最初医学只能是玄学的,而经验医学延伸的时间很长。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就存在一个如何与疾病斗争的问题。最初在既无医又无药的情况下,除了一些迷信方法外,人们最早尝试的方法可能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各种动、植物资源来治病,有些可能成功,有些可能失败,由于当时人们活动局限于某一地区,所以这时医学完全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当时医学发展只能靠师承口授,在这个阶段,人类为医学发展是付出了代价的,有一些人在治疗过程中因中毒而死亡。随着人类文化发达就要求系统地辩认哪些动植物可以用来治疗病,哪些是有毒的,于是我国就出现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从神农到李时珍,他们研究的方法基本类似,或是根据以往的临床实践或是亲身试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为医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这种实验方法是手工业式的,它既费事又危险。从我国秦汉的“神农本草”记载的369种药物到李时珍“本草纲目”的1892种药物耗费了一千多年的时间。现在世界上一年新合成的化合物近十万种。即使可以找到这么多自愿受试者,它的代价也高得令人不能接受。一些剧毒化合物,它们仅需要几十微克就足以迅速致命,谁也不会主张人们试尝一下,这种局面就强迫我们不得不用动物来代替人进行试验。事实上,不论在中国或西欧,人们早就用动物来试验一些药物的毒性。这可以看做是基础医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被迫发展与不自觉发展的阶段。 自二、三世纪起,盖凌(Calen)的学说统治欧洲医学一千多年,其错误和问题很多,但一直拖到中世纪还没有完全改正和解决。中国医学则从纪元前几个世纪即开始了经验医学,并影响到整个中国及远东地区。祖国医学因有自己的理论,自成体系而流传不衰,但缺乏实验研究的推动,所以发展速度也就比较慢。随着文化发展,人们认识到要治疗疾病,除了研究药物外,还必须对人体有所认识,因此在16、17世纪开创了实验医学,近代医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在西欧促进了解剖学的发展,安·维萨列斯(Andreas Vesalius)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我国当前的动物实验现状及解决方案

我国动物实验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动物实验的科学定义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饱穿暖已不再让人堪忧,更多为人关注的则是怎样能生活的有质量,人们似乎更趋于对自己生理构造的探究以及自己生命及生活质量的的保证和提高。我们不断着手于探索生物的起源,揭开遗传的奥密,攻克癌症的堡垒,研究各种疾病与衰老的机理,监测公害、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生产更多更好的农畜产品为人类生活造福,在药品、生物制品、农药、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化妆品、航天、放射性和军工产品的研究试验与生产中,在进出口商品检验。然而,此类科研结果不经动物实验又怎能轻易地施以人身?我们不能用人去做实验。因此动物实验领域,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是因为在生物科学领域内,我们必须借助实验动物去完成对人类生命的探索。动物总是做为人类的替身,去承担安全评价和效果试验,在生命科学领域内一切研究课题的确立,成果水平的高低,都决定于实验动物的质量,没有它,我们的科学实验就不能在时间、空间和研究者之间进行比较,我们的科研成果、论文就不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得不到国际的公认,将被国际同行们看为科学水平不高甚至是一堆废纸。动物实验探索人类的生命奥秘,控制人类的疾病和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它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因此动物实验也是不可替代的方式。 对于科技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而经济水平以及人民素质依然较落后的我国,尽管随着动物实验领域的发展不断的收益,然而诸多的问题不断显现。围绕道德伦理和实验验本身的安全问题及各种可行性问题不断带来了一些障碍阻碍相关事业的发展。第一个问题,动物实验正确与否在人们心中的伦理性判断观点不一。有很多人对科学工作者的以动物为实验物进行省道和指责。随着动物实验的不断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动物权利主义者。动物实验反对者者反对将动物当作一般财货或是为人类效力的工具。他们有着各种离鸾观点。有人认为掠夺和杀害动物是非常残忍的,残酷行为本身是有悖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此外,人对动物的残忍行为会使一般人染上残忍的品性,是正常人变得对其他同伴也残忍,冷漠,麻木不仁。以上也是西方动物保护组织所持主流伦理学观点。而大多数反对的主要原因则是权利问题,及他们认为生命和感觉是人类拥有天赋和权力的基础;而动物也拥有生命和感觉,所以动物也应该具有天赋权利。动物的权利也应该受到保护。第二个问题则是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状况并不乐观,现有的实验动物管理法律体系对于实验动物福利问题的回应非常被动和保守。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律体系仍属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法律体系,而并不是现有的一些理论成果认为的旨在保护实验动物福利的法律体系。法律规范,在人类和动物之间创造一种和谐的关系,是人类数百年来理性思考的结果。实验动物福利是动物实验与实验动物之间平衡的最佳纽带。实验动物福利问题既涉及到动物福利,又关乎我国科研技术的发展,同时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上应对技术壁垒等一系列的国际经济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更与社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对实验动物福利的问题的关注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也符合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的理念。而我国在这一重要方面正有者十分严重的缺陷。第三个问题,则是对实验者本身的的探究与思考。包括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

实验动物学总结

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AEIR:动物、设备、信息、试剂。1.实验动物:是指经过人工定向培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并在相应的环境设施内饲养,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 3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区别:实验动物具有一下特点:1实验动物是遗传限定的动物;2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3实验动物的目的用于科学研究。 4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学。前者是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其驯养、育种、繁殖、饲养、管理、解剖、生理及动物各种疾病的表现和防治,以及对野生动物的开发和应用;而动物实验则是应用实验动物进行生命科学的研究,包括各种实验方法、技术操作及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等。 5实验动物的研究方向: 1推广“3R”实验(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2转基因动物研究;3动物疾病模型的开发和利用;4动物组织器官的克隆研究;5实验动物福利。 1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动物福利包括物质(身体)和精神2个方面。物质方面很简单,一般指食物和饮水,只要供给及时、量足、营养丰富、清洁卫生就可以了。精神方面包括:适宜的生活环境,免受疼痛之苦,免受惊吓、不安和恐惧等精神上的刺激。当必须处死时,采用安乐死的措施等。 2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福利”,“五大自由”,“五项标准”: 1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免受饥饿的自由)。 2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生活舒适的自由)。 3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4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免受恐惧和不安的自由)。 5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习性(免受身体热度不适的自由;表达所有自然行为的自由)。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分类、概念、环境要求和应用范围: 1普通动物CV;2清洁动物CL;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 4无菌动物GF和悉生动物GN。 1无菌动物GF:是指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隔离系统)。应用: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较独特的作用;微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放射医学研究、营养代谢研究、老年病学研究、药理和毒理学研究、心血管病研究、肿瘤、寄生虫学、口腔医学研究。 2悉生动物GN:也称已知菌动物,指在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饲养条件:无菌隔离器内(隔离系统)。应用:在多种研究中可代替无菌动物。微生物、免疫、微生物和寄生虫相互关系等的研究。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指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环境。应用: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目前国际标准级的实验动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物应为SPF动物。 4清洁动物CL:除普通的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定的等级动物。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应用:在我国已经成为用于科学研究的标准的实验动物;国际上仅用于短期试验或部分科学研究实验。 5普通动物CV:是在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它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饲养条件:开放系统。应用:生物医学教学示教,预试验,不可用于科研、生产和检定。 无菌动物的形态学特点: 1消化系统:盲肠肥大,比普通动物的要大5-10倍;肠道肌层薄,肠绒毛变细变短;肝脏重量下降。2循环系统:心脏相对变小;白细胞数变少,且数量波动范围小。 3免疫系统:免疫机能基本处于原始状态。胸腺、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不良;脾脏缩小,无二级滤泡,网状内皮细胞功能下降。 无菌动物的生理学特点1寿命:比普通动物长。2代谢和营养:武军动物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 3生长率:不同种属生长率不同。无菌禽类生长率高于普通动物;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动物差不多;无菌豚鼠、兔比普通慢。4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生殖影响不大。大、小鼠因出生无感染,身体较好,其繁殖率高于普通大、小鼠;无菌豚鼠、兔比普通者低。5抗辐射能力强,抗实验性烫伤和抗休克死亡能力也强。6免疫功能:血清中IgM、IgG 水平低,免疫功能处于原始状态;应答速度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的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血清中几乎不存在丙种球蛋白和特异抗体。 微生物学特点:在现有条件下检测不到任何微生物。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 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杂交一代动物(F1代)。 1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动物。 特征:1基因位点的纯合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型一致性4遗传组成独特性5长期遗传稳定性6遗传特征的可辨性7国际分布的广泛性8背景资料完整性。 缺点:1近交衰退;2生产饲养成本高;3对外界环境敏感。 普交系应用: 1节省样本量。2组织细胞或肿瘤移植,个体间相容性一致。 3隐性纯合基因的暴露,获得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4某些品系自发或诱发肿瘤,成为肿瘤病因学,肿瘤药理学模型。5多个近交系同时使用,分析不同的遗传组成对某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重组近交系应用 重组近交系对祖系间有差异的性状和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是非常 有用的实验材料。如:分离分析,连锁分析,功能分析等 同源近交系的应用: 1在同一遗传背景下比较某基因位点上不同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2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研究同一基因与遗传背景及其它基因的关系。3消除杂合遗传背景对某些突变基因表达的影响,以获得更为稳定的实验动物模型4对复杂的多基因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主要的近交系动物: C57BL/6、BALB/c、DBA/2、C3H、CBA、F344、SHR。 2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源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封闭群。 封闭群的特点和应用: 1封闭群动物具有杂合性并避免了近交,从而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所以其生活力、生育力都比近交系强,具有繁殖力高,疾病抵抗力强的特点,可大量生产。 2封闭群就整体而言,由于没有引进新的血源,其遗传特性及其他反应性能保持相对稳定。但就群体个体而言,因其具有杂合性,所以个体间的反应性具有差异,因此,个体间的重复性和一致性没有近交系、系统杂交动物F1好。 根据这些特点,封闭群一般适用于药物筛选,毒理安全试验和教学。 常用的封闭群动物有:青紫蓝兔、新西兰兔、昆明小鼠(KM)、NIH小鼠、Wistar大鼠、SD大鼠、LACA封闭群小鼠等。 3杂交一代动物(F1代): 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有计划将2个不同近交系动物之间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简称F1动物。特征及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377512323.html, 1

目录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3) 第一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3) 第二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 (3) 第三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供需错位情况分析 (4) 第四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需求满足率与潜在需求量分析4 一、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满足率分析 (4) 二、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潜在需求量分析 (5) 第五节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6) 第六节2013年实验动物区域市场分析 (6) 2

3 中国实验动物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2009年我国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866.46万只,2013年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594.63万只,同比2012年增长率为1.18%。2014年1-9月我国试验动物总消费量为1328.67万只。根据这几年的总体趋势和国家试验动物的3R (替代、减少、优化)发展趋势,预测2014年全年试验动物总消费量将会低于 2013年。 图表- 1:2009-2014年9月试验动物行业总消费量分析 中元咨询整理 第二节 2009-2014年9月实验动物行业消费特点与消费趋势分析 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

关于我国实验动物现状的思考

关于我国实验动物现状的思考 房锦尧 摘要: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早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实验动物已经成为人类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生物学、化学等领域快速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获得了“活的精密仪器”的美誉。有位著名学者曾说过“只有从活体实验中获得的定律和规律,才具有客观性和指导价值”。这一观点在人类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虽然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时代,但大部分的研究项目仍然需要将实验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动物的现状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关键词:实验动物;现状;生命科学;思考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十年来实验动物研究也获得了长远发展。但由于我国在实验动物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且应用过程中受到多种阻碍因素的限制,导致实验动物的应用水平仍然落后发达国家一大截。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改善我国实验动物工作存在的局限性,已成为政府和广大科研人员重点关注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实验动物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实验动物应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改善我国实验动物工作存在的问题带来好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现状 实验动物自从20世纪50年代被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后,在20年内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仅有少数医学类院校养殖少量实验动物,且养殖种类单一,多为小白鼠和白兔等。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国外许多先进文化传入国内,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自此之后一系列实验动物研究项目拉开了序幕,并于1982年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1]。2年后实验动物学技术开发中心成立,并提出了推动实验动物工作发展和技术和方针,使得我国实验动物发展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之后我国于1998至2006年期间相继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标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

实验动物的分级

.实验动物分级及其标准 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级: 一级普通动物(CV),系指微生物不受特殊控制的一般动物。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和积少数的实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为防止传染病,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繁殖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应保证其用于测试的结果具有反应的重现性(即无论不同的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同一品系的动物按规定的实验规程所做的实验,都能获得几乎相同的结果)。 二级清洁动物(CL),要求排除人兽共患病及动物主要传染病的病原体。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F),要求到二级外,还要排除一些规定的病原体。其除菌与灭菌的方法,可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除菌法、紫外线灭菌法、三甘醇蒸气喷雾法及氯化锂水溶液喷雾法。 四级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要求不带有任何用现有方法可检出的微生物。悉生动物要求在无菌动物体上植入一种或数种已知的微生物。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无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不含二、三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综合上述,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子宫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五大类。 A 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 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 半屏障系统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2005年农业部令第53 号) 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

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育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和使用计划(AnimalProtocol)(201312

清华大学实验动物研究及使用计划(Animal Protocol)(201312版) 此处供IACUC使用: 研究计划编号 批准日期 终止日期 1)为节省审批时间和节约纸张,请首先e-mail本申请书电子版至清华大学实验动物使用与管理委员会(IACUC)工 作邮箱(lac@https://www.doczj.com/doc/377512323.html,)。 2)接收后将由IACUC秘书进行格式审查,假如符合要求,将递交给IACUC委员会所有成员进行审阅。IACUC秘书将 收集修改意见反馈给申请者。时间间隔一般为2周。 3)研究计划被批准后,PI签字后正式生效。请递交一式一份纸质版到实验动物中心1182房间订购动物。 A.管理信息:□初次申请□3年复审,请填写已有的研究计划号:() 列出在本计划中所有动物实验操作人员: 注:职责可为:课题设计、主要操作、辅助操作、手术操作、小鼠管理等 列出每个人相对于职责,已有的实验经验和资格 B.研究或教学的目的: 以一般非生物医学背景人员为对象,简述研究目的,以及对人类或动物的健康与解决的科学问题。一般只需要以非科学术语描述做什么以及做这个实验的必要性。 C.危险试剂或感染性试剂: □本计划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 □本计划使用有害物质,假如使用 危险试剂的使用需要取得清华大学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认可。危险试剂包括下列几个范畴: □1. 放射性性物质□2. 致癌物/致突变物□3. 感染物质□4. 重组DNA □5. 肿瘤等细胞系□6. 组织或抗血清□7.其他有害物质 1.请详细描述具体的试剂名称、拟使用剂量,以及给药或使用方式: 2. 请详细描述对人或动物的潜在毒性、并简述安全操作和处理受污染动物及材料的方法及程序: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连孝俐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生命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实验动物定义较为简单,指凡是科学研究中用作试验的动物均是实验动物。后来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对实验动物定义有了规范而严谨的表述。实验动物,是指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科研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对生物制品产品质量的优劣起着十分重要的用;实验动物对相关领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包括制药工业、轻工业与食品工业、农业和畜牧兽医及国防和军事科学等方面。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动物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而且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和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实验动物;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 实验动物的研究现状 1.1 实验动物在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 1.1.1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是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或生物组织及代谢产物等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等相应技术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畜禽等动物传染病。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验离不开实验动物及其动物性原材料,包括实验动物、鸡胚、动物血清、细胞等[1]。 1.1.2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究、生产和检验的实验动物,全世界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之多,其中20%用于新产品研究和开发旧。在兽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包括兽用疫苗菌(毒、虫)种的选育、免疫学研究、常规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传统和新型抗体及诊断技术研究、安全评价以及建立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等方面都直接或间接利用实验动物[2]。可见实验动物对于各种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1.3 实验动物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检验主要包括菌(毒、虫)种的制备与鉴定、无菌检验、支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讲解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 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 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 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 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 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 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5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

实验动物使用操作规程

四、动物实验及设施设备操作规程 1、屏障设施使用操作规程 (1)人员进出 进入一更前将头发盘起,在更衣室外消毒槽站立片刻换拖鞋进入一更,关闭一更门,将门反锁。脱下外衣放入更衣柜,更换为灭菌后内衣,将一更门解锁。打开二更门,更换二更拖鞋,进入二更,以感应式消毒器对手消毒,戴口罩、帽子,头发应全部塞入帽子里,消毒液洗手,戴无菌手套,然后穿隔离衣。以手套将隔离衣袖口封紧。在消毒液内擦洗手套,要将手套表面指缝、腕部仔细擦洗。实验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更换各自实验室的拖鞋。 每天操作完毕,各实验室拖鞋于消毒液中洗净取出于本室晾干。摘去手套,将手套整体泡入另一消毒盒内,关闭二更内侧门,换拖鞋。将二更外侧门边放置的拖鞋拿到内侧门边摆放整齐,人员即可离开,离开前将拖鞋在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进入一更,脱去无菌内、外衣,更换自己衣服,出一更,将无菌衣拿出。开一更、二更紫外灯消毒。 每次进出动物实验室须填写记录表。 (2)物品进出 外购的饲料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传入内储存室。饲料在实验区内存放,不能超过两周。夏季注意防霉防潮。 垫料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 小件笼具等经双扉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后传入内储存室。大件笼具经消毒浸泡后,再喷雾消毒三遍方可进入。 不能耐高温物品如消毒液瓶等,将外表擦拭干净后,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传递窗进入饲养室准备间。 所有实验用品先用消毒剂进行表面灭菌或喷雾灭菌后再放入传递窗中经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后从内储存室侧取出。 待洗刷物品经内储存室传入消毒室。 废弃物、动物排泄物装入塑料袋,密封后经污物传递窗传出。 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品通过内储存室传递窗传出。 (3)动物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