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竹笛南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竹笛南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竹笛南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竹笛南派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目录

一、竹笛的起源与发展

1.笛子的产生288(1200)

2.中国竹笛的发展历程1328

3.近现代竹笛的发展潮流与派别概述120(1500)

二、浅谈南派竹笛演奏风格

1.南派竹笛概述610

2.南派竹笛的旋律特点及演奏技巧410

3.浅谈《姑苏行》的演奏风格2081

3.1《姑苏行》的创作背景、旋律特点及曲式结构

3.2《姑苏行》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4、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1500)

浅析南派笛曲的演奏风格--以《姑苏行》为例内容摘要:

关键词:竹笛、起源、发展、南方笛派、姑苏行

1.1笛子的产生

笛子,是中国最古老的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大多是用竹子制作而成的,它的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演奏出激扬高亢的高音,又可演奏出婉转流畅的低音。这么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是如何产生的呢?

1983-1987年,在河南省贾湖考古遗址内,经省文物研究所的6次发掘,首次发现了七孔骨笛,经碳14测定,距今已有7600-8600年历史,系用鹤类的尺骨钻孔制作而成。保存最完整的一支,全长23.1cm,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又钻小孔,制作规范、精致,并且能发出七声音阶。这个重大发现,证明了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把我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了三千多年。

在第八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了三支骨笛,其中一支为五孔的,保存完整。最长的一支虽已断裂成三节,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通体刻画着细如发丝的菱形纹饰,制作工艺十分高超。贾湖骨笛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已成为河南省博物馆镇院九宝之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2.中国竹笛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认为“中国竹笛不但是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管乐器的鼻祖。河南省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标志着笛子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汉晋时期音乐家蔡邑曾拆柯亭做笛子,并且在汉赋大家马融的《长笛赋》中曾写道“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筏竹未及已。”由此可见,在汉朝时,笛子的制作材料是竹子。在形制方面,蔡邑、荀勖、梁武帝等人,先后研制出长短不同规格的十二支笛“以应十二律”。

到了隋朝,隋人以严格律吕发明了十二孔笛,解决了汉晋十二笛调调换繁琐之累。其按孔十、吹孔一、管孔一,可以吹奏半音,任意转调而不换笛。

进入唐朝后,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对音乐的社会功能非常重视。笛子是宫廷乐队演奏“十部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此外,文人墨客,借笛子传情,留下了不少优美诗篇。如: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分满洛城。”杜甫的“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等等。在形制方面,刘系制作了七星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笛膜的笛子。笛膜的出现,使竹笛音色更加清脆、嘹亮。

唐代的笛子种类繁多,形制各异,不拘一格。有长笛、短笛、中管笛、七星管笛、玉笛、义嘴笛、铁笛、跋膝管笛等。

宋代,笛子在宫廷乐队中有显赫的地位,是演奏鼓吹、燕乐、雅乐、教坊的重要乐器。同时笛字演奏在民间广泛兴起,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曾是宋代瓦子勾栏民间艺术中的最重要的乐器,用于清乐、鼓板、戏曲、说唱音乐的伴奏,它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独奏乐器。在民间音乐鼓板中,笛是主奏,鼓、板为辅奏,为笛伴奏。

宋代用涌现出了很多弟子高手,诸如主维。宋代的笛子,除了沿用唐代的以外,还别出新裁的创制出许多新的品种。如北宋发明的叉手笛,南宋出现的官笛、夏笛、小孤笛等。在宋代,笛子趋于多样性、实用性,尤其注重乐器的音乐功能,这和宋代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的兴起密不可分。

在元代,笛子是《杂剧》音乐的最重要的旋律乐器,是剧之灵魂。元代笛子在形制方面,主要沿用唐宋笛子,有龙笛、羌笛、长笛、铁笛等。

到了明清之际,笛子除了被广泛用于宫廷、祭祀、朝会、宴飨之外,还被用于戏曲伴奏。

1953年,著名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先生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以精湛的技艺热情奔放的演奏了《喜相逢》、《放风筝》两首独奏曲,立即博得全场喝彩,随后轰动全国。冯子存先生首开当代笛子独奏之先河,从而带动了中国竹笛艺术的蓬勃发展。到了七八十年代,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笛子演奏家脱颖而出,他们在吸收前人的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把笛子艺术发扬光大。在创作方面,出现了不少现代笛曲如:《采茶忙》、《喜相逢》、《姑苏行》等等。

与此同时,不少竹笛演奏大师、笛曲创作者,开始对竹笛的形制进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制作出了“多音孔竹笛”、“新竹笛”、

“口笛”等等。近几年,又出现了“弯管笛”、“巨笛”等。我国竹笛彻底结束了数千年来单一的伴奏形式,完全以主角的风采,登上国内乐坛,风靡世界。

2.2近现代中国竹笛的发展潮流及派别概述

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笛子在传播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南方流派、北方流派。北方流派以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南方流派以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南北两派笛风迥异各显韵彩。

2.2南派竹笛发展历程及其代表

南派竹笛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广州等地区。由于地域跨度大,民间风俗习惯各异,所以又把南方笛曲分为了:江南丝竹和昆曲。江南丝竹是盛行于苏州、杭州一带的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多用丝陷乐器和竹制乐器相结合来演奏,因此,称为“江南丝竹”。乐曲一般是在民间风俗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与民间婚丧、喜庆、嫁娶、庙会活动紧密相关,曲目丰富多样。如:《行街》、《中花板》、《欢乐歌》等等。其中“丝竹”的“丝”是指丝弦乐器比如:二胡、扬琴、琵琶等而“竹”则是指竹制的管乐器。比如:笛子、萧、笙等也是一种比较小型的乐队组合,而竹笛是最能体现乐曲特点的民族乐器。虽然丝竹乐队规模比较小但是表演却非常精致,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死猪乐在比较热闹的环境中演奏时,经常采用全部丝竹乐器合奏的演奏形式,再加上一些轻打乐器的伴奏加以点缀,会使场面更加的热闹。而在环境比较安静,围观者较少时,会适当的减少一些乐器,来迎合

周围的环境,是当时江南苏州、杭州一带最精彩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昆曲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一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戏剧剧种。由至少两人进行表演,腔调婉转、优美、抑扬顿挫,经常延缓拍子使节奏变慢,并且加上各式各样的花腔来丰富昆曲的演唱。以管、弦及;打乐器为伴奏,其中主要以竹笛为主吹奏乐曲的主旋律。由于经常为昆曲伴奏,所以就称为“昆曲”。因此,产生出带有昆曲特点的民间笛曲如:《幽兰逢春》、《姑苏行》等等。

2.2南派竹笛旋律特点及演奏技巧

南派竹笛主要包括C调、D调等,这些调的竹笛吹奏出来的乐曲旋律大都比较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平稳、小桥流水的感觉,不论是快板还是慢板,旋律的差别都不是很大。总的来说,都比较委婉、含蓄、温文尔雅。每首乐曲都会有一个主旋律,乐曲会围绕这个主旋律展开,使整个主旋律贯穿于整首乐曲之中,犹如一条没有尽头的小溪流连绵不断,听起来更加连贯统一。

在演奏技巧上,南派竹笛十分细腻。在气息上,讲究用最轻松自然的方式呼吸,对气息的控制上,不仅要注意乐曲情绪,不断调整嘴巴的松紧,使整首乐曲听起来强弱分明。在手指方面,多用“叠音”、“打音”、“颤音”、“倚音”等,使乐曲有细腻的表情变化,美化乐曲旋律。舌头上,要简单伸展、收弯、缩卷,时而贴近上颚,时而自然的离开,使旋律有断开、顿挫的变化。在口风上,口风(嘴巴)时而紧张,时而松弛,使旋律如语言般抑扬顿挫。这些小技巧不仅丰富了南方乐曲的演奏效果,而且使乐曲旋律的渲染力更加强烈。

《姑苏行》的创作背景

《姑苏行》是我国著名竹笛演奏家江先渭所创作,江先渭先生自幼喜爱音乐,并跟随哥哥学习学习京胡、唢呐、竹笛、笙、京鼓的演奏方法。1962年时任南京军区前线鼓舞团一级演员的江先渭先生拿到了战友给他的昆曲音乐片断,不足30小节,于是他就经常吹奏,越吹越感回味无穷。恰逢全军文艺汇演,有新的创作任务,他就把这个音乐片断发展成为一个结构完整,音乐表现丰富的笛子独奏作品。他因常去苏州演出,对苏州园林秀丽的风光情有独钟,故定名《姑苏行》。

此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昆曲音调素材和富有民族调声的音阶,在曲式结构上又吸收了西洋音乐所采用的复三部曲式的创作手法,在当时的民族器乐作品中颇具新意。因此,《姑苏行》一面世便大获好评。

乐曲一开始是一段宁静的引子,主要表现了人们即将看到姑苏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宁静中带有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使整个引子由宁静—激动—宁静。旋律多采用长线条,长音短音错错落落快慢有序。好似来到园林门前,由外向内眺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喷泉在晨雾之中依稀可见,朦胧神秘中格外富有诗意,通过富有诗意的景色描绘刻画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接着是呈示部A段的开始,抒情优美的行板,恰恰符合了游人进入园林中边走边看,脚步悠然而轻松,欣赏美景时发自内心的愉悦

之情。此段共分三小段(a、b、c),第一部分行板第1至第15小节(a段)着重描写了乐曲的主题“行”。行板应稍慢一些,此段音调由昆曲的一个曲牌“节节高”演变而来。

第二部分(b段)是第16小节至第27小节,与音响a段有明显的区别。用弱奏(P)开始,在显示部第16小节,这一段有很形象地描绘了园林的精巧,细致之处:水榭台前清清荷花池里,荷叶上几粒晶莹的水珠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美丽的蝴蝶在万花丛中悠闲地飞来飞去......这些很平常毫不在意的情景把细心的游人陶醉了,a、b两段有点有面,有粗有细。

C段由显示部第28小节至第39小节,力度比b段有了明显的增强,含有总结a、b两段之后的感叹之情,表达了人们欣赏到美景之后激动的心情。这一段也达到了整个A段的情绪高潮,该段最后两小节应作渐弱渐慢的处理,为下一部分的进入起先抑后扬的作用。

发展部B段是一个起伏较大的小快板,和A段在节奏和旋律上有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可以把它理解成两层含义:第一,收拾游人在休息时坐在亭子回廊的椅子上赞叹园林美景时心里十分激动,兴奋等等心理时刻;第二,也含有看见了一群顽皮的儿童追逐亭台小桥之间,嬉戏于假台水塘之畔,活泼而富有动感,气氛热烈的情景描述。旋律轻快流畅,原作中小快板作反复处理,第二遍较第一遍更加欢快热烈,从而使全曲情绪达到高潮。在欢快热烈中进行了f-p-f-p的力度变化,使表现力更加丰富。

最后部分呈示部A主题的再现,速度比A部更加舒缓,形象的

表现了夕阳下,人们离开游园时依依不舍,回味无穷的情景。几个同音“do”的打音运用,极富感染力,更加放慢的尾音“sol”上延长后作了一个长长的回味、停顿,最后落在主音“do”的长音上。在“do”长音的后半段虚指颤音渐弱,再渐弱至消失,生动的体现了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把游人荡漾在心间的美好思绪带向广阔的远方。

全曲结构合理,音乐情景对比丰富,借景抒情,刻画意境惟妙惟肖,不愧为笛曲中的佳作。

《姑苏行》的演奏风格

《姑苏行》一经推出,就引起广大竹笛演奏者的浓厚兴趣,其中有著名演奏家也有专业演奏员和许多业余竹笛爱好者。因此,演奏水准深浅不一,演奏风格多样,长期以来大致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首先,作者、著名演奏家江先渭老师,在创作此曲时取材于昆曲音调,所以他本人特别强调在演奏上具有昆曲韵味。竹笛在昆曲伴奏中唱唱和唱腔同音演奏,因此颇似唱腔。如引子部分和显示部主题开始的“do”就采用“meRe”的装饰音方法,就是昆曲唱腔中人声的习惯处理;又如行板第二小节的“Re”不要过分延长它的时值,而在后半段有个停顿吸气的处理,昆曲上叫做“霍腔”,江先渭老师在呈示部行板的演奏上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如行板的第17小节中“mi”到“la”之间有个明显的滑音,很形象地模仿人声的委婉,非常的生动。在发展部小快板的处理上第一遍轻快,第二遍热烈,旋律演奏上力求花哨。他强调手指一定要非常灵活、放松、“越花越好”。

江先渭老师的原汁原味,百听不厌。

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则是使《姑苏行》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他早年师从南派竹笛演奏大师陆春龄先生,多年来兼收并蓄,南北各流派无所不精。他的演奏气功深厚,音色饱满圆润,表现力丰富。他演奏的《姑苏行》偏重于江南丝竹韵味,同时又有昆曲的特点。因演出的需要,他把全曲做了一定的删改,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将江南丝中曲笛演奏用的“叠、打、赠、颤、余”等手指技巧运用进来,使音乐表现得到了极至。他特别注重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创造,在最后一段再现部速度明显放慢,在同音的“do”上运用打音,同时避免气震音,使旋律质朴平直,更增添了游人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情感,感人至深。

综上所述,《姑苏行》是一首江南风格乐曲,在表现上宜以声悦人以情感人。演奏上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在旋律的装饰音和其他手法技巧上、音色的对比上统一等,诸方面都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做后盾。在这点上,不管哪种风格特色的演奏者都必须要达到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 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 (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 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讲稿)

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继续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情绪与情感的下半回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所以声音会比较沙哑、语速会比较慢,不能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讲解,真是万分抱歉啊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我有预感讲课这天嗓子会疼的张不开口,于是准备了B 计划,于昨晚录下了音频,不能亲自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好讲解,真是万分对不起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课,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2.相信刚才大家经过讲解,应该大致清楚了情绪情感的概念,接下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讲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one two three 3.首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啥是维度,啥是两极性。维度瞅着像描述地球的坐标的纬度,两极性更是让人联想到南北两极。那就看一看它们的定义,来验证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5.情绪的维度:情绪固有的某些特征 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看来我们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确的嘛,这纬度不就是固定的嘛,南北极是对立,看来我们真是聪明呢 而这情绪固有的特征就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复杂性这六个方面 接下来我我就将细致的讲解这六个方面存在的对立状态 6.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 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想上厕所,老师如果同意让他去,他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就很愉悦,那要是老师不同意呢,他憋得慌,就会很忧愁 7.同一事物对于个体说来,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所以肯定和否定这一对立的情绪体验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有时可同时或相继出现。我们博大精深的成语就描述了这种状态,如“悲喜交加”、“乐极生悲”、“破涕为笑” 8.戳情绪的动力性 9.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一般而言,增力的情绪是肯定的,能提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减力的情绪是否定的,能降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比如周一上课和周五上课那肯定是两种不同的心情,所以这两天上课的效率也肯定是不一样滴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考级曲目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考级曲目 第一级 浏阳河/我有一头小毛驴/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歌/洪湖水、浪打浪/采茶灯/青年参军/龙的传人/火车开了/小红帽/快乐的小乐队/孟姜女哭长城/鄂伦春小唱/摘棉花 第二级 摇篮曲/七色光/歌声与微笑/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小草/牧羊姑娘/茉莉花第三级 关山月/紫竹调/化蝶/苏武牧羊/彩云追月/满江红/花好月圆/西湖之光 第四级 卖菜/扬鞭催马运粮忙/对花/放风筝/挂花灯/万年红/黄莺亮翅/闹花灯/欢乐歌/茉莉花/草原春天/黄河边的故事/京调 第五级 我是一个兵/脚踏水车唱山歌/姑苏行/梅花三弄/荫中鸟/庆丰收/打靶归来/麦收时节/山村新歌/水乡船歌/陕北好/赶路/西湖春晓/娃哈哈 第六级 小放牛/五梆子/枣园春色/阿里山,你可听到我的笛声/月夜思亲人/春到拉萨/欢乐的节日/思念/中花六板/朝元歌/静水瓶/海青歌/黄鹤归来/江汉平原好风光/春绿江南岸/夏尔巴舞曲/杜鹃花开/喜悦/悠悠乌篷船 第七级 牧民新歌/妆台秋思/秦川抒怀/江南春/牧笛/故乡的回忆/草原巡逻兵/丰收花儿漫高原/云南山歌/牛歌/山歌/麦收/布谷鸟来了/月夜情歌/雪海运肥/柳摇金/婚礼曲/上字开门/一架风/我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申江曲/塔塔尔族舞曲 第八级 早晨/喜相逢/沂河欢歌/向往/山村小景/歌唱伟大的解放军/鄂尔多斯的春天/收割/山村迎新人/天山铁骑/行街/小鸟争鸣/长城抒怀/高原风光/幽兰逢春/数蛤蟆(排笛独奏) 第九级 春到湘江/三五七/秋湖月夜/太湖春/塞上铁骑/柯尔克孜的心声/牡丹花开/深秋叙/油田的早晨/霍拉舞曲/帕米尔的春天/草原的思念(双笛膜低音大笛独奏曲)第十级 秦川情/花泣/帕米尔的春天/南韵/听泉(为低音竹笛独白而创作)/琅玡神韵/刘胡兰之歌/鹧鸪飞(赵松庭)/鹧鸪飞(陆春龄)/绿洲/走西口 ???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浅析竹笛演奏中的吐音技巧 (2010-12-26 09:18:15) 转载 标签: 文化 绪论 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之一,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随着笛子的日益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而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都在乐曲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畅、婉转动听的音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与其演奏中的各种技巧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在笛子的众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间有“吹萧吐笛”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吐音的重要性。 笛子吐音的发展主要是在建国后,越来越多的笛子学习者运用吐音,并且运用到独奏艺术中来。随着吐音技术的发展,很多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逐渐分为南派的软吐和北派的硬吐。山东老艺人赵玉仁先生是碎吐的创造者。后来山东笛派的代表人曲祥先生对吐音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结合南北两方面的特点,把吐音灵巧的演奏推上更高境界。曲祥先生被誉为“吐音之王”。不管在速度,力度,清晰度,还是在灵巧度上都堪称一流。系统全面的吐音技术是他的吐音上最大的特点。曲祥先生将吐音南北融合,中西合璧,借鉴长笛的吐音进一步诠释了三吐的科学理论。后来又把笛子的吐音分为以下几类:单吐,双吐,三吐,碎吐,循环气双吐等。 吐音是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是在长音中用“TK”将气断开,使其更有跳跃性,为连续吐音。舌,气并用的吐音为顿音,也叫顿吐。用符号“▼”表示。吐音的种类有很多,一般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吐音分为舌起音、长吐舌、短吐舌等几大类,它的出现使曲子变的特别清晰,犹如形容琵琶里面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是一样的,它还好像弦乐器演奏时弓的作用一样, 长音类似长弓,单吐类似顿弓,双吐类似跳弓,三吐类似又顿又跳的弓,轻吐类似将音乐分开的弓,花舌类似碎弓[1],可见,在笛子的演奏中,吐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乐曲的表达也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当成重点来加强训练。 在我们了解了吐音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作用后,下面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种类以及怎样才能掌握好这一技巧: 一吐音的种类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软吐,是单吐音的一种,但舌起音却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吐音,所以单独给它归一类。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听起来曲子干净利落,它常用于大连线和小连线较多的地方,运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连贯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 《姑苏行》这首曲子,大量运用了舌起音使曲子听起来清晰、流畅、连贯。这一段尾声巧妙的运用了舌起音表达了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的思想感情。 舌起音的作用就在于使乐曲的音与音之间听起来连贯、流畅,在演奏时一定要把握好,看清连线,把每个音都吐清楚了,着重练习,以便更好的运用到乐曲当中。 (二)长吐舌 舌头堵住吹口时间短,离开吹口时间长的就是长吐舌。

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笛曲艺术特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 笛曲艺术特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院别: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完成日期

论文题目浅谈“江南笛王”赵松庭的曲笛艺术特色 论文摘要:赵松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笛子演奏家和教育家,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来,被公认为中国笛坛宗师,浙(赵)派 笛子艺术的创始人,誉为“江南笛王”。他将婺剧唢呐惯用的 循环换气法转换到笛子演奏上,丰富了竹笛演奏的表现力,形 成了刚柔并进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研究了赵松庭的竹笛艺术 特色,从赵松庭的人物生平出发,分析赵松庭关于创作及改编 曲的艺术特征,以及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并从赵松庭独 创的循环换气法分析它的戏曲元素以及熟练地演奏技巧,包括 花舌,加花手法等。最后分析了赵松庭如何将南北派结合,使 之“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关键词:赵松庭江南笛王循环换气笛乐艺术

目录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1)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1) 第二节“江南笛王”名字的由来 (2) 第二章创作及改变曲的艺术特征 (3) 第一节优美的戏曲元素 (3) 第三章熟练地演奏技巧 (5) 第一节独创的循环换气 (5) 第四章南北派的结合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赵松庭是中国当代笛乐发展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风格浓郁的笛乐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有的加入了地方的戏曲音乐元素,有的综合了南北的创作技巧,每一首作品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受到许多观众以及专业人士喜爱与接受。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赵松庭人物生平以及竹笛艺术演奏技法有着全面的了解。并且对赵松庭先生音乐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以及风格方面有着更深刻的掌握,并且了解赵松庭先生对竹笛艺术的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已及对后世的借鉴作用。 第一章江南笛王赵松庭 第一节赵松庭人物生平 赵松庭,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毕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赵松庭揉合了南派笛子和北派笛子的吹奏技巧,并借鉴长笛的技巧而创出刚柔并济的浙派笛子。并将唢呐的循环换气法应用到笛子上。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 赵松庭17岁拜地方艺人叶小苟为师,学吹许多民间戏曲曲调。初中毕业后,他考入锦堂师范。1949年,赵松庭考入部队文工团,随后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赵松庭进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并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教课。他创作改编了《早晨》、《三五七》等数十首笛子曲,录制了《早晨》、《和平鸽》、《牧羊歌》等唱片,出版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同年,周恩来总理还曾经邀请赵松庭和马连良、周小燕、黄虹、傅聪等几位文艺界知名人士到他家作客。席间,赵松庭为总理演奏《早晨》,他以极长的气息与快速指法相结合的技法,塑造出腾空飞翔、流利华彩的音乐形象,总理指名要他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代表团去访问西欧。 1957年,赵松庭被选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赵松庭每天坚持练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浅谈现代视野中的竹笛艺术教学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像琵琶二胡一样,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转变的历史性过程。无论是老一辈演奏家,还是近年来新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奏家,都从各自的角度为创建和发展新时代的笛乐艺术做出了贡献,使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一切,无一不是以民间式的师徒传承或学院式的综合教学作为基础的。如果不满足于现在已取得的成果,而是着眼未来,就不难发现,在目前的竹笛教学中,尚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重要课题,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只有教学方向正确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竹笛的效率。 一、民间熏陶,口传心授 民间音乐源于民间、源于生活,以民间熏陶、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竹笛也是如此。像老一辈演奏家冯子存、赵松庭、陆春龄等,大多出身贫寒,长期生活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同时,由于艺人的传授和自己的苦心摸索,使他们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演奏风格。例如:冯子存先生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自己热情奔放并富有浓郁的北方乡土气息的流派风格。又如:赵松庭先生在演奏风格上吸取民间曲牌,逐渐形成了委婉细腻并具有江南特色的流派风格。 二、模仿教学要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笛子教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主课教师由民间艺人担任,以模仿教学、口传心授的方式,把自己掌握的独特风格、韵味传授给学生。第二种:笛子教学突破了单纯的模仿和口传心授的方式,各院校的笛子教师分别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风格,编写了不同的训练教材。新编的教材大都包括两个部分:1、经过整理将各地不同流派的乐曲汇集在一起,使学生能掌握到多种风格,这就不可能局限在简单的模仿教学了。2、根据学生程度的高低不同,编写不同程度的练习曲。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气、指、舌三方面掌握良好的方法,然后进行节奏、音符、音准、音色的规范化训练,同时根据学生掌握吹奏技术的程度,布置相应的演奏曲目。 三、建立新的“技巧规范化与风格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充分肯定数十年来我国竹笛教学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不能不看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创作手法与风格的大幅度突破,特别是被誉为“新潮音乐”作品的出现和广为传播,对笛子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促成了笛子演奏艺术的重大变革。现就技巧规范化训练与风格多样化训练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1.技巧规范化训练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情感是以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兴趣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了人的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3.热爱追求真理是哪种情感体验? A.道德感B.美感 C.理智感D.荣誉感 4.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 A.现实与人B.人与人 C.生理与心理需要D.现实与人的需要 5.“易喜易悲、忽冷忽热”是情绪的哪种特性? A.兴奋性B.深刻性 C.稳定性D.效能性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手舞足蹈”是人的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身段表情 D.外部表情 9.情感主要是指和下列哪种选项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A.生理需要B.交往性需要 C.成就需要D.社会性需要 10.情绪、情感是在下列哪种心理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A.态度B.动机 C.认识D.个性 11.“暴跳如雷、欢喜若狂”反映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 应激 D.兴奋 二、填空题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2.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和三个方面。 3.人的原始的情绪有快乐、、愤怒和。 4.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强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是。 描述。 5.人的高级社会情感有道德感、和。 6.道德感有三个水平,即直觉的道德感、和。 7.心境状态的主要特点是非定向的。

8.理智感是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9.詹姆斯、兰格认为情绪产生于的活动;坎农、巴德则认为情绪的中心是。 三、名词解释 1.情绪 2.需要 3.心境 4.激情 5.应激 6.道德感 7.美感 8.理智感 9.表情 四、简答题 1.情绪、情感有什么区别? 2.情绪情感同认识过程的关系如何? 3.心境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4.激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有哪些? 5.应激的特点是什么? 6.高尚道德情感包括哪些内容与形式? 7.表情动作有何意义? 8.情绪、情感过程有何作用? 五、论述题 1.怎样培养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 2.怎样控制和调节人的激情? 3.怎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调适不良情绪?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D 5.C 6.A 7.C 8.D 9.D 10.C 11.B 二、填空题 1.需要态度体验 2.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悲哀恐惧 4.心境激情 5.美感理智感 6.想象的道德感伦理的道德感 7.弥散性(感染性) 8.认识(智力) 9.植物性神经系统丘脑

[竹笛,艺术]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浅谈竹笛的艺术发展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至少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具有现代竹笛形制的,还是在唐宋元以来,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地方剧种中,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竹笛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还是近50年的事情。从1949年建国至今,竹笛的艺术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年,这是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竹笛音乐的开拓者,他们使竹笛由一种伴奏乐器变为独奏乐器,由幕后走上舞台,由民间走向专业。但是由于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陆春龄、赵松庭)、北(冯子存、刘管乐)派演奏风格。在演奏上,北方以吐、滑、垛、花等舌头上的技术为主,并大都用梆笛演奏,曲调高亢,明亮。南方以颤、叠、震、打等手指上得技术为主,并大都采用曲笛演奏,曲调抒情,柔美。当时的演奏还没有涉及到很复杂的技巧。他们所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戏曲曲牌或根据戏曲伴奏移植、改编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真正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出现。 第二阶段,1956―1979年,以赵松庭《早晨》的创作为标志,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可以说,《早晨》的创作,揭开了我国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史,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演奏创作音乐的阶段。它吸收了北派笛子中历、滑、吐、垛和飞指颤音等演奏技法,打破了南北不相融的局面。还借鉴了唢呐的循环换气技巧,3/4节拍及主音五声调式转换的运用,半音的出现等突破了之前笛曲的创作手法和笛子演奏风格的单一性,使乐曲很有新意。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曲相比,不论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第三阶段,从1979年以后中国竹笛走向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竹笛艺术的飞跃与提升阶段。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都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而且随着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外国乐曲”,各国家、地区的音乐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如《野蜂飞舞》、《流浪者之歌》、《罗西尼主题变奏曲》等外国作品都被笛子演奏家们移植并演奏,这给笛子的表现形式,演奏技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并且创作出了《苍》、《神曲》、《楚魂》、《愁空山》、《楚辞后奏曲》、《陌上花开》、《鹰之恋》、《梆笛协奏曲》等等大量现代的新型作品。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笛子协奏曲《苍》是这一阶段的一首具有典型代表的现代作品之一。 作品《苍》的创作之初衷是尽可能的开发笛子的演奏技巧及运用新的音乐语言。在笛子的技术上、音域上、区域上、演奏手法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创新。 在创作方面,就其创作内涵,光曲名本身就可以理解为多层含义。乐曲主要以表现苍劲、苍凉、苍茫为主。而从为学分析的角度来讲,它还会体现苍白、苍松、苍老、苍天、苍郁等等的意思。笛曲《苍》究竟定位到其中的哪种意向呢?都是亦都不是。曲作者杨青曾表示:演奏者心理想着何意就为何意。因此,演奏者在表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二度创作,使乐曲的表现形式突破传统笛曲的单一而更加多元化。乐曲以湖南民谣为素材,是一部运用传统民间素材与现代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主要采用了对称性以及复调性手法。作品的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笛子考级曲目

《我有一头小毛驴》(河北民歌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 《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月苓曲) 《红星歌》(付庚辰曲) 《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采茶灯》(福建民歌) 《青年参军》(河北民歌) 《龙的传人》(侯德建曲) 《火车开了》(匈牙利儿歌) 《小红帽》(巴西儿歌) 《快乐的小乐队》(朱润福曲) 《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鄂伦春小唱》(鄂伦春民歌) 《摘棉花》(河北民歌) 第二级 《摇篮曲》(东北民歌) 《七色光》(徐锡宜曲王铁锤改编) 自选曲目: 《歌声与微笑》(谷建芬曲) 《青春舞曲》(新疆民歌) 《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民歌)

《小草》(王祖皆、张桌亚曲) 《牧羊姑娘》(内蒙民歌) 第三级 《关山月》(古曲王铁锤改编) 《紫竹调》(沪剧曲牌) 自选曲目: 《化蝶》(何占豪、陈钢曲) 《苏武牧羊》(古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满江红》(古曲) 《花好月圆》(黄贻均曲) 《西湖之光》(朱润福曲) 第四级 《卖菜》(山西民歌刘管乐改编) 《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 自选曲目: 《对花》(河北民歌冯子存编曲王铁锤记谱)《放风筝》(河北民歌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挂花灯》(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 《万年红》(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 《黄莺亮翅》(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

《闹花灯》(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 《欢乐歌》(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 《茉莉花》(晋北民歌刘管乐改编) 《草原春天》(王铁锤曲) 《河边的故事》(王铁锤编曲) 《京调》(顾冠仁编曲) 《我是一个兵》(岳伦曲胡结续改编) 第五级 《赶路》(王铁锤曲) 《姑苏行》(江先渭曲) 自选曲目: 《梅花三弄》(古曲王铁锤记谱) 《荫中鸟》(刘管乐曲) 《庆丰收》(王铁锤曲) 《打靶归来》(王永泉曲胡结续编) 《麦收时节》(李书元、赵越超曲) 《山村新歌》(杨洁明曲) 《水乡船歌》(蒋国基曲) 《陕北好》(高明曲) 《西湖春晓》(彦永明曲) 《脚踏水车唱山歌》(龙飞朱南江先渭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新疆民歌刘富荣改编)

浅谈竹笛学习

浅谈竹笛学习

————————————————————————————————作者:————————————————————————————————日期:

浅谈竹笛学习-音乐论文 浅谈竹笛学习 赵斌(湖南省永州市群众艺术馆)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各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几千年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古老的中国竹笛也经历着一个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演变的历史性过程。竹笛艺术日趋完善,运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通过老一辈竹笛大师和新—代笛子演奏家的继承、开拓、创新,使其演奏技巧、曲目创作和表演艺术方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不再是国内范围的,现已趋向国际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喜爱,其已形成一门单一的艺术。 竹笛在民间流行较广,学着甚多,是因为它构造轻巧灵便,价格便宜,容易入门。其实,在目前的竹笛学习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学习竹笛的最基本的几个问题,须值得注意。 学习竹笛的基本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习竹笛。首先,同学习其他乐器一样,学习者必须要有良好的音乐天赋,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抑扬和节奏的顿挫有较敏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并有良好音乐记忆能力。试想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是不会奏出美妙的乐章来的。当然,对于辨别乐音的能力和音乐感觉稍差的学习者,通过正确的培训,是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其次,吹奏竹笛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因年纪小肺活量相对小而无力完成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竹笛。一是气流太小,手指太短,无法达到要求。二是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应该到八九

笛子考级曲目

第一级 《浏阳河》(湖南民歌) 《我有一头小毛驴》(河北民歌王铁锤改编)自选曲目: 《我爱北京天安门》(金月苓曲) 《红星歌》(付庚辰曲) 《洪湖水浪打浪》(张敬安欧阳谦叔曲) 《采茶灯》(福建民歌) 《青年参军》(河北民歌) 《龙的传人》(侯德建曲) 《火车开了》(匈牙利儿歌) 《小红帽》(巴西儿歌) 《快乐的小乐队》(朱润福曲) 《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鄂伦春小唱》(鄂伦春民歌) 《摘棉花》(河北民歌) 第二级 《摇篮曲》(东北民歌) 《七色光》(徐锡宜曲王铁锤改编) 自选曲目: 《歌声与微笑》(谷建芬曲) 《青春舞曲》(新疆民歌)

《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民歌) 《茉莉花》(河北民歌) 《小草》(王祖皆、张桌亚曲) 《牧羊姑娘》(内蒙民歌) 第三级 《关山月》(古曲王铁锤改编) 《紫竹调》(沪剧曲牌) 自选曲目: 《化蝶》(何占豪、陈钢曲) 《苏武牧羊》(古曲) 《彩云追月》(任光曲) 《满江红》(古曲) 《花好月圆》(黄贻均曲) 《西湖之光》(朱润福曲) 第四级 《卖菜》(山西民歌刘管乐改编) 《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 自选曲目: 《对花》(河北民歌冯子存编曲王铁锤记谱)《放风筝》(河北民歌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挂花灯》(冯子存改编霍伟记谱) 《万年红》(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

《黄莺亮翅》(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闹花灯》(冯子存编曲霍伟记谱) 《欢乐歌》(江南丝竹陆春龄编曲) 《茉莉花》(晋北民歌刘管乐改编) 《草原春天》(王铁锤曲) 《河边的故事》(王铁锤编曲) 《京调》(顾冠仁编曲) 《我是一个兵》(岳伦曲胡结续改编) 第五级 《赶路》(王铁锤曲) 《姑苏行》(江先渭曲) 自选曲目: 《梅花三弄》(古曲王铁锤记谱) 《荫中鸟》(刘管乐曲) 《庆丰收》(王铁锤曲) 《打靶归来》(王永泉曲胡结续编) 《麦收时节》(李书元、赵越超曲) 《山村新歌》(杨洁明曲) 《水乡船歌》(蒋国基曲) 《陕北好》(高明曲) 《西湖春晓》(彦永明曲) 《脚踏水车唱山歌》(龙飞朱南江先渭曲)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讲稿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 系讲稿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大家好,接下来由我继续为大家讲解什么是情绪与情感的下半回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所以声音会比较沙哑、语速会比较慢,不能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讲解,真是万分抱歉啊 在开讲之前,我先给大家道个歉。我前两天吃辣条呛到鼻子里面了,嗓子因此发炎了,我有预感讲课这天嗓子会疼的张不开口,于是准备了B计划,于昨晚录下了音频,不能亲自呈现给大家我之前设想的好讲解,真是万分对不起啊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课,情绪与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2.相信刚才大家经过讲解,应该大致清楚了情绪情感的概念,接下来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讲解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one two three 3.首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4.乍一看上去让人感觉一头雾水,啥是维度,啥是两极性。维度瞅着像描述地球的坐标的纬度,两极性更是让人联想到南北两极。那就看一看它们的定义,来验证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5.情绪的维度:情绪固有的某些特征情绪的两极性:情绪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看来我们的想法还是比较正确的嘛,这纬度不就是固定的嘛,南北极是对立,看来我们真是聪明呢 而这情绪固有的特征就包括情绪的性质、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复杂性这六个方面 接下来我我就将细致的讲解这六个方面存在的对立状态 6.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愉快 当个体的需要无法满足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情绪体验,如烦恼、忧愁等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赵松庭竹笛艺术研究 引言 20世纪下半叶,是中国竹笛艺术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50年来,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笛子演奏家和一批优秀的笛子独奏作品,竹笛演奏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赵松庭正是一位对竹笛演奏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笛子演奏家。 赵松庭,原名赵鹤初,于1924年生于浙江东阳。9岁起开始学习竹笛,15岁时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1944年赵松庭从浙江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毕业,任中学音乐教师3年。1947年到上海法学院攻读法律。1949年赵松庭参加解 放军二十一军文工团,1950年随团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在朝鲜相遇著名北

派笛子演奏家刘管乐,并向刘管乐学习了北方梆笛的演奏技法。1954年赵松庭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1955年复员回到浙江东阳县婺剧团,并被借调到浙江省民间歌舞团。同年编创了《三五七》、《鹧鸪飞》、《流水板》等笛曲,撰写了《赵松庭的笛子》一书。1970年开始,他一方面培养学生,一方面钻研制笛技术,与他的弟弟赵松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合作撰写了论文《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1978年他撰写了《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的论文。1979年创作笛曲《幽兰逢春》。80年代初,赵松庭应邀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并到武汉、天津、成都等地讲学。90年代后,多次赴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和讲学。并着手进行"雁飞篪"的仿制和理论研究工作。2001年3月因病在杭州去世,终年78岁. 20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在50年代即形成了以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的北方梆笛艺术和以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南方曲笛艺术。作为南方曲笛的代表人物,赵松庭的笛子演奏艺术以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为基础,广采博纳,形成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他具有深厚的昆曲、浙江婺剧等戏曲音乐功底,并且善于借鉴北方梆笛以及其它民族管乐器的演奏技法和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特点。早在1954年他创作的《早晨》中,就将昆曲的音调,北方梆笛的演奏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将唢呐的循环换气用到了作品中去,提高了竹笛演奏艺术的表现力。赵松庭还编创了一批具有浓郁浙江民间音乐风格特点的笛曲如《三五七》、《二凡》、《婺江风光》等,以及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审美情趣的笛曲《鹧鸪飞》、《幽兰逢春》等,这些作品手法新颖,内涵深厚,是20世纪笛子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文献. 赵松庭在教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20年来竹笛演奏领域一些有影响的、优秀的演奏家如蒋国基、詹永明、张维良、戴亚、杜如松等都

高一音乐 竹笛艺术教学设计

竹笛艺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对中国笛子的结构与分类有简单认识。 2.能力目标:能辨别不同派别风格的竹笛作品,能归纳总结中国南北两派笛子的风格特点,并随乐哼唱并记住部分乐曲片段。 3.情感目标:对部分经典竹笛作品及竹笛名家有所了解,对中国竹笛艺术有较高层次的认识,扩大音乐视野和知识面,培养多元审美意识。 设计思路: 传统的器乐欣赏课,几乎都是以对某个器乐作品的分析来设计课堂教学。做为尝试,本课拟从竹笛本身独特的表现魅力及其相关文化结合部分乐曲来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秋湖月夜》、《扬鞭催马运粮忙》、《云雀》3首音乐片段。提问:3段音乐分别是由哪几种类型的笛子演奏的?(第一首为曲笛,第二首梆笛,第三首为口笛。) 2.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音乐直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问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回答,但对于竹笛种类和形制不一定能回答。旨在引出课题。) 二、竹笛的结构与形制 1.课件展示竹笛的种类、结构以及竹笛的定调。(展示曲笛和梆笛给观众,加深印象。) 2.介绍笛子分类:笛子一般分曲笛和梆笛。曲笛音色淳厚、柔和饱满。梆笛高亢明亮、辽阔清脆。演奏风格分南派和北派。一般情况下,南派笛子使用曲笛,北派笛子使用梆笛。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及老师的介绍,使听众加深对竹笛这门乐器的认识,以及对竹笛演奏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三、南派曲笛艺术欣赏 作为一首竹笛作品,其演奏技巧与乐器形制直接构成或影响创造音乐形象时的诸多特殊性。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南派作品《秋湖月夜》的音乐片段,演奏所使用的是曲笛。 南派曲笛常用技巧及符号:指颤音:“tr或tr~~~~~”;气震音:“” 2.介绍曲笛演奏南派作品时所注意的风格特点。 曲笛演奏南派作品,一般抒情秀丽、内在含蓄,精雕细刻,讲究意境韵味,需心静来欣赏。演奏的技巧不是很多,以打音、叠音见长,以及平稳的气震音与指颤音。(老师示范演奏打音、叠音,气震音、指颤音。) (设计意图:使其对竹笛的一些表现手法有所了解,为下一步欣赏音乐打基础。) 3.欣赏音频《秋湖月夜》片段。 根据老师示范演奏的各种演奏技巧,学会听赏音乐中竹笛的表现特点,并作出标记。 4.欣赏《秋湖月夜》视频片段。 5.小结南派笛子艺术的特点:抒情、细腻、空灵、秀气,渗透了江南秀丽山川的意蕴。作品一般从其内涵出发,以高雅的笔调去深化主题的意境。 (设计意图:用此种方法,可以集中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的感触曲笛作品的意境。) 四、北派梆笛艺术欣赏 1.介绍演奏北派笛子作品所使用的梆笛及其表现特点。 漫漫严寒,寂寥关外,受其地理位置、生存环境的影响,北方音乐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北派笛与南派适于墨客雅仕精致意境相反,多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豪放粗犷等等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北派竹笛艺术在技巧的表现上要远胜于南派笛。 2.重点讲述北派梆笛是如何用它独有的魅力来表现作品及其人们思想感情的。(颤音、历音、剁音、花舌、吐音、滑音等等将竹笛的表现艺术发挥得淋漓精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把握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评价幼儿情感发展的能力及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情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幼儿各种表情图片若干;小班入园录像片段;幼儿情绪发展案例;幼儿情感研究资料 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照片观察法;录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理论讲解法 教学课时: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自我分析】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由此分析并引出情绪和情感的定义。(心情和心境就是情绪) 在分析过程中并把握几个关键词: 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即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觉。主体不同,每一个人的情绪体验就不一样,因此大家的心情也就不同。 需要。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来取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如果某一事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满足的需要,人对其产生肯定的态度和体验,如果某事物不能满足或违背人的需要,人对其产生否定的态度和体验。 由此可见,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情绪与情感是时刻地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一般与人的较低级的需求即生理性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往往与人的高级需求即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如婴儿饥渴或身体不舒适时就会有“哭”的情绪体验,吃过奶会做出“笑”的情绪体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的进展,会产生对父母,对祖国爱的情感,并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 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情绪发生得早,而情感产生得晚,两者有着先后之分。以一例简单证实即用刚出生的婴儿。 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是主要从当时的情况好与坏来下结论,所表现的心境反映与面部表情;情感则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是带有一种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的效果反映。 二、情感与认知过程 【自我分析】 1.当你们听到日本人侵略中国的罪行时会义愤填膺,而2岁的幼儿却不会有任何的情感体

竹笛艺术鉴赏

《喜相逢》赏析 动机机械1402 辅宏伟3140408060 竹笛,我国的一种传统民族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这学期选修课我很荣幸的选修到了竹笛鉴赏这门课,通过十个星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俞顺发,赵松庭等竹笛大家的人物生平,对于他们热爱艺术,投生艺术,对于竹笛的痴迷所深深感动,为他们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同时也欣赏到了如《姑苏行》《春到湘江》这类名曲,每当我听到这些竹笛曲,我都陶醉其中,仿佛自己在和吹曲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竹笛的世界当中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喜相逢》这首由山西梆子戏所改编的竹笛曲,由冯子存老先生演奏,他那嘹亮的音色、动听的旋律、丰富而纯熟的演奏技巧塑造了鲜明、朴实的音乐形象。在当时轰动了北京及各大街小巷,并很快流传到了全国各地,把笛子演奏以独奏的形式首次搬上了舞台,完成了笛子从伴奏到独奏的历史转变。 此曲原为一首内蒙民间乐曲,后传入张家口北部地区,融合了山西梆子和二人台风格,后由冯子存先生改编而成。其改编重点在于加入了诸多民间传统竹笛演奏技巧,如“滑音”、“花舌音”、“顿音”、“历音”等,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乐曲表现出亲人依依惜别后又相逢时的喜悦心情,可从中感受到想吐亲人间那种浓烈朴实的形象以及重逢后感人至深的热闹场面。 《喜相逢》共四段,此曲用到了民间器乐曲中常见的变奏曲式,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整个乐曲分四段(A,A1,A2,A3)。A段由两个主题(a,b)构成,a的素材富于诉说性,亲切委婉;b的素材与a构成对比,节奏鲜明,在a和b的素材中,音乐的发展手法多用变化重复。曲首采用散拍作为开始,前六小节速度很慢,节奏较自由,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在曲首还加入了夸张的滑音技巧,表现亲人之间告别难舍难分的情绪,可以想象出乡亲们握手依依惜别的那种朴实之情。而极慢的速度展开的旋律,表现出来了亲人之间互相诉说,亲切委婉。尤其在第一段中第一、第六、第十小节的由“dol”到“la”的大幅度滑音加入了较大幅度的腹震音,体现了亲人理别时难舍难分而略带梗咽的激动之情。在第十九,二十小节里,两个加花色的低音“xi”,而且用无限延长的标记出现,更加生动的描绘了亲人之间久久舍不得离去的场景。 紧接着的第一次变奏是乐曲的第二段,乐曲的速度由原较慢的速度加快到中板的速度,速度加快,加之轻快活泼的节奏,表现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心情。这个时候乐曲曲调优美逐渐发展到热烈而欢快,为后面的乐曲发展作出铺垫。 在第二次变奏,速度再一次提升,到了每分钟一百七十六拍这一很快的速度。乐曲的第二次变奏中,在第63小节出现了雀跃的节奏型。在第66小节出现代表情感欢快的三吐。这一速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汇总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情感与认知 的关系;表情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掌握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青 少年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 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思考:人为什么会产生喜、乐?而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怒和哀?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概念的关键词: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态度体验) 思考:什么是幸福?(根据情绪情感概念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①情绪是与机体的生理或物质性需要能否满足相联系的体 验,较低级,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或精神 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较高级,人所特有。 ②情绪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易随情景 变化,不稳定;情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

起,不易随情景变化,较稳定。 ③情绪易冲动,外显性强;情感不易冲动,较深沉而含蓄。 思考:愤怒——恨喜欢——爱 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2、联系: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和内容,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没有认识,情绪与情感就无从产生;反过来,情绪与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四)表情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有其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 2、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 3、言语表情 教师可通过观察人的表情,了解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举例说明。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