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

09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卢伟0940302254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而现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加上中国组成10+1,自贸区覆盖人口近19亿,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为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九分之一;贸易总量为4.5万亿美元,是仅次于欧洲经济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现状

1、0关税: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为零。

2、10年: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双方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

3、11月:200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就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协议进行了多轮磋商。双方定于2004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4、17亿: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 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5、90倍: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8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90倍。

6、1000亿:在2004年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在2005年使双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2009年1月1日,中国进行第三次降税,降税后实施协定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平均关税降至2.4%,当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与此同时,东盟各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贸区实施降税后,双方企业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经营成本,并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受惠货物61亿美元,为企业优惠税款32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企业申领了18.4万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向东盟出口价值51亿美元

的受惠货物。

(二)服务贸易稳步开放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于2007年7月1日生效。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

)承诺的基础上,向东盟国家做出开放市场的承诺。东盟各国也做出了开放承诺。近年来,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2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7.7%。其中,中国对东盟服务贸易出口104亿美元,增长31.5%,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1%。中国自东盟服务贸易进口129.6亿美元,增长29.6%,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中国对东盟逆差25.6亿美元。目前,东盟是中国服务贸易五大贸易伙伴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三)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东盟国家对华投资项目3.2286万项,合同外资金额1119亿美元,实际投入520.1亿美元,占我国吸引外资的6.08%。2003-2008年,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从29.3亿美元增至56.4亿美元,平均增速达31.1%。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盟对华投资增速仍达到了24.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越南,增幅达83.6%。东盟对华投资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国,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宾馆、饭店、住宅、金融、零售、石油化工、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行业。

同时,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3-2008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由1.19亿美元增至24.84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平均增速331.2%。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增幅仍达156.1%,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东盟国家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印尼、越南、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等国,投资领域分布较广,涉及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制造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等领域。

(四)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市场。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签订承包劳务合同总额达692.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9.3亿美元。新加坡、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承包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

(五)次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

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国还通过积极推进大湄公河(GMS)和泛北部湾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次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次区域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谋求与东盟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2008年3月,中国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共同通过了《2008年至2012年GMS发展万象行动计划》,六国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

快一体化建设,争取在交通、能源、电信、农业、环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这九大领域取得进展。

2007年11月,在第十一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成立联合专家组,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了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成立了联合专家组并通过了联合专家组行动计划,《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之中。

(六)各省市积极参与自贸区建设

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国内各省市积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发展机遇,纷纷与东盟各国开展合作。2008年初,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山东、海南、广东等在其《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中均提及要“加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同年,湖北省、广东省和陕西省还先后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正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省市和地区的重视。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传统欧美市场出口受到冲击,在此情况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建设也为各省市稳定外贸出口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前10个月,云南与东盟实现贸易额24.3亿美元,增长5.3%,占云南外贸总额的41%;广西与东盟实现贸易额35.8亿美元,增长4.8%,占广西外贸总额的34.3%,其中出口25.3亿美元,增长10%;广东对东盟贸易额达到494.4亿美元,其中出口209.9亿美元,增长4.4%。

二、存在问题

(一)存在“货物贸易先进,服务贸易相对落后”的不平衡。

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双边贸易增长率超过中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速,或基本持平(见图1)。

2008年和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减慢,但仍然保持正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自贸区运行的前三个月,中国与东盟十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28.6亿美元,同比增长61.7%,远远高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平均增速。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292.2亿美元,同比增长46.7%,高出中国出口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中国自东盟进口336.4亿美元,同比增长77.5%,高出中国进口平均增速12.8个百分点。对比往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一季度数据发现,2010年一季度,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速与自东盟进口增速均达到最高值。造成这种贸易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危机造成去年同期双边贸易的基数过低,此次增长有部分来自恢复性增长,一方面是受中国-东盟自贸易区1

月份降税的启动,零关税开始实施的刺激。

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的巨大规模对中国经济及东盟经济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而服务贸易显得相对落后。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不仅贸易总量低,而且大多集中在低端领域,如旅游、建筑、教育等;而在金融、管理、咨询等处于服务贸易高端的领域,则较为落后。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30多亿美元,仅占当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强。

(二)存在“重贸易,轻投资”的不平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782.9亿美元,一路直升至2008年的2310.7亿美元,2009年的2125.1亿美元,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相互的贸易地位不断提升,目前双方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作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一季度,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9.2%,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而同期,中国其他贸易伙伴出口份额占比下降或仅略增:如美国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欧盟占比略增0.4个百分点;日本下降0.7个百分点。同时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自东盟的进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1.2%,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相比,自日本进口占比降低0.7个百分点,自欧盟进口占比降低1.9个百分点。

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在双向投资领域,尽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投资额也在一直增加,但在投资市场上始终没有占到主要地位,双方均没有成为对方的主要投资伙伴,双向投资额不仅总量不高,而且投资不均衡。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东盟双向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其中,东盟对中国实际投资超过520亿美元,远远多于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东盟国家对中方投资少表示担忧。2010年自贸区全面建成后,在巨大商机的诱惑和《投资协议》的保障下,中国企业开始加快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截至2月底,中方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取得突破,达到85.7亿美元,年底有望超过100亿美元。但“中国少,东盟多”的投资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三)存在“政府推得快,企业跟得慢”的不平衡。

自2001年11月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正式提出十年内建成CAFTA的构想以来,几乎每年双边在CAFTA建设方面都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双边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建立CAFTA的进程正式启动;2003年中国和泰国根据《框架协议》中的“早期收获计划”率先对188种农产品实行零关税;2004年双边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进一步签署《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体谈判结束。服务贸易和投资历来是自贸区谈判的难点,中国政府能在两年内完成与东盟十国这两个协议的签署,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为企业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

而相对来说,企业对自贸区相关协议、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则明显落后。哪些产品享受零关税或关税优惠?什么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FORME),怎样取得,取得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从事东盟货物贸易的企业所必须先要了解的知识。年初以来,中国各地政府、专家、学者举办各种宣传CAF-TA的讲座、研讨会,普及自贸区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措施,但从部分地方海关的统计来看,仍有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没有充分享受到零关税带来的优惠。造成政策利用不充分的原因既有企业高层对享受零关税政策的条件不理解,还有就是企业缺乏经验和技巧,不懂得利用关税优惠政策提高产品竞争力;或者担心办理各种证件麻烦,错失了享受自贸区优惠关税的好处。

三、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为我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尤其是贸易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机制保

障,从而更有利于发展双边的的经济合作。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素不只是劳动力、资本、技术,还有一个非

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制度。人类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以家庭、部落、村社、地区、企业、国家等作为组织形态,又在现代经济的基础上,朝着区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制度也在相应地改变其形态和扩大其范围和作用。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显得突出,以致有些经济学家(如诺斯)认为“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成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经济制度微观上有企业,宏观上有国家的经济体制、区域性的制度安排等。国内的经济发展有赖于制度和制度创新;同样,区域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也有赖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的贸易的集团化、区域化,是促进

地区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成功之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同东盟的关系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有助于继续保持自身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因为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都将通过双方消除贸易壁垒,提供物流、资金方面的便利,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金、技术、货币、服务活动、扩大贸易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由于中国和东盟都是有着很大规模的复杂的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制

度,将涉及多方面的安排,这就将从制度上全面推动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就我们所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至少包括了六个主要方面:第一,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

具体包括提高透明度、消除非关税壁垒、扩大国营贸易企业的权利、简化海关程序、相互承认标准即肯定性评估程序、提供签证便利,以促进商务人员往来、促进商界及贸易政策对话、促进与便利信息和通讯技术(ICT)产品的贸易及电子商务,致力于采纳共同标准和实施技术合作,以提升各国的应用水平,促进贸易的发展等。

第二,对东盟成员国,特别是新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以提高其扩大与中

国贸易的能力。

第三,在符合WTO 规则的基础上,给予东盟中非世贸组织成员特别考虑。

第四,将合作领域扩大至金融、旅游、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

识产权、环境、林业与林业产品、能源及次区域开发等领域。这将加强并补充双方深化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第五,为东盟的新成员提供特殊的、差别的待遇及一定的灵活性。

第六,建立合适的组织机制以执行合作框架。

很明显,采纳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框架,并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将会进一步强劲地

提升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全面促进双边的经济合作,并为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和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种较为全面的制度安排,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将是分阶段、分步骤来实现的,

谈判协议成熟一项或几项,就落实一项或几项,不会等10 年后一起启动,实际上谈判的过程就是逐渐启动的过程。总的来看,会是从易到难,优先安排取决于双方的考虑和提出项目的共同性,而整个进程取决于双方的努力。

2.给予中国—东盟国家现有的经济合作以新的推动力,其中一些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中较早启动的或新的切入点。

中国与东盟已在广泛的领域里开展经贸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逐步建

立,我认为是以现有的合作为基础的,并将在现有的基础上推进、扩大和提升,同时,它必然给现有的经济合作以新的动力,并使其中一些合作成为较早启动的领域和切入点。

在贸易方面,中国和东盟在2000 年的贸易额达到395 亿美元。东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

的份额持续增长,从1991 年的5.8%增长到2000 年的8.3%。东盟目前是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占东盟外贸的份额也从1994 年的2.1%增长到2000 年的3.9%。中国目前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1 年双边贸易又增加到416 亿美元。

尽管双方贸易增长迅速,但如果考虑到双边贸易总的规模并不大(较之东盟与美、日的

贸易现分别都已超过了1000 亿美元),而且双方的主要出口市场仍为发达国家这一因素,可

以看出进一步扩展双边贸易关系的潜力十分明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所达成的协议,将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方面扩大中国和东盟的对外贸易。在投资方面,东盟

和中国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国家,而不是在彼此市场主要的投资者。如果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开放市场提供机会,双方的投资潜力将会完全释放。1997 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的经济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东盟国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但这种状况会随着东盟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善而逐步好转。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要小得多。中国广大的市场和潜在市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健康、高速发展,是外资不断流入的主要动力。中国加入WTO 是中

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另一个有利的因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对海外的投资也会增长。事实上,中国政府已把“走出去”作为新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中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东盟将是未来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优先市场,尤其是双方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90 年代更多的是东盟增加对中国的投资,那么,新世纪中国将越来越多地向东盟投资,双边的投资流向会更趋于平衡。而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将从20 世纪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到21 世纪转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这是因为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其吸引外资可能转向以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投资为主。对于广西和云南而言,周边的越、老、缅、柬等国,甚至泰国,将会是主要的投资市场。

在边境贸易方面,对于中国的边境省份以及对于毗连的东南亚国家,边境贸易是双边贸

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也是便利的方式,现在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周边越、老、缅等国都是需要给予优惠考虑的国家。如何健全和扩大边境贸易,显然可以考虑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构的切入点之一。

在次区域合作和小区域合作方面,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已经进行了10 年,中越、

中老、中缅毗连地区之间,对接的边境开放城市、口岸之间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也在广泛开展,有了不同程度的良好基础和各种合作机制,这种次区域的甚至小区域的合作,或这种次区域的甚至小区域的经贸合作的某些方面、某些内容,也可能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盟国家是我国西南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在地理上直接接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大大促进中国西南省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有利于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这方面显然将会有很多的机遇。(二)把握机遇

如果我们作更加全面的研究和更多的思考,还可以发现其他方面的机遇。当然问题不仅

在于发现机遇,找到机遇,还在于把握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

思考。

1.分阶段思考目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时长达10 年,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把这10 年作为一个长时段,密切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建设进程,当前思考的重点是近期的或近两三年的,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发展和提升双边的经贸合作,如何找到新的共同点、切入点、兴奋点、支撑点、热点。这就需要加强研究,加强交往,进一步把研究与交往、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分对象制定对策。就是重视对东盟的研究。把握对象的情况,这个对象就是东盟,而

东盟的情况很复杂,既有统一的一面,各国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包括政治、文化、经济。就经济而言,其基础、规模、结构、需求、能力(如支付能力)、机制、方式都不尽相同。这种共同性和差异性也必然反映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和建立过程,以及在此期间双边的经贸交往中,我们应从本省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和提出对东盟对次区域以及对不同国家的战略和措施,明确重点,包括重点国家和重点行业、领域,并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3.多层次全面推进。主要包括:

(1)需要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桌上的重大建议、安排、问题。

(2)需要向中央反映和争取中央政府支持批准的政策,或其它方面的支持。

(3)本省区政府在职权范围内可以推出确定的行动计划、方案、政策、措施;在沟通关

系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4)外资、投资、外经等实际工作部门的更为具体的考虑、方案。

(5)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积极行动,既要重视大企业,也要看重中小企业的作用;

既要重视国营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三、面临的挑战

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1.从大的方面看,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些相互联系的发展

或建设,都面临挑战,都会有一些困难、矛盾或问题,包括东盟内部的,东盟与外部之间的(10+3、10+1、10+3 与10+1,日本的、美国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与外部的

这些因素都在产生影响。挑战和问题不容忽视,但有利条件也很多,而且挑战是压力也可转化为动力。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 年建成是充满希望,前途光明的。

2.从省区的视角看,最大的挑战在于能不能抓住机遇。从认识上看,一个关键的问题是

知己知彼。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抓住机遇,找到共同点、突破口、推进器,在各个方面作出充分的、足够的准备,包括在思想上、知识上、机制上、人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薄弱的环节,发展自己,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如在上面提到的几个层面,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职能和作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中,中国在新世纪与东南亚合作中既然已有了一个良好的新起点,就一定能有力地、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达到我们的目的,获得中国和东盟的“双赢”,带来中国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新的、更多形式、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也更为有效的大发展。

四、解决对策

二、分析及对策

(一)双边积极合作,巩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努力开拓服务贸易新领域。

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国际产业重心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中国与东

盟的经贸发展也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服务贸易发展基础、产业格局、发展速度和发展阶段方面呈现多层次的阶梯状态,从而使得双方在比较优势方面呈现多样性和互补性,为双方的服务贸易发展扩大奠定了基础,服务贸易也因此有望成为双边经贸发展的新引擎。在服务贸易出口的产业结构上,中国的优势领域在电信、旅游、交通、建筑等方面,服务贸易的方式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为主,在建筑、海运、旅游、计算机信息、商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航空运输、金融、酒店和会展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则在旅游服务独具特色。中国与东盟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双方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合作空间多于竞争。

将双边贸易重点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贸易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且不像货物贸易那样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另外,在国际大环境条件下,面对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与东盟成员要在区内合作的基础上,优化区内要素资源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这也是自贸区成员共同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

在具体操作方面,可以遵循“以货物贸易为依托”继续巩固传统服务贸易,再图谋新领域的思路。中国-东盟货物贸易规模大、发展迅速,完全可以凭借货物贸易的发展推动相关服务贸易的发展。如交通、物流、金融和保险与货物贸易密切相关,国家可以加大投入,首先扶助这几个行业的贸易发展。此外,在传统服务贸易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型服务贸易输出,如会展业、教育、文化,及咨询、会计、律师、代理等中介服务。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双方在货物贸易和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也必然进一步增大对服务的需求,为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二)创造条件,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加大双边投资力度,增大双边投资额,改变“中国少、东盟多”的投资不均衡不仅是东盟方面的要求,也是中国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所必需的方向。就产业而言,和多数东盟国家相比,中国虽然拥有产业体系齐全,部分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但机电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几乎与东盟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在机电产品、鞋箱包、纺织品等产品出口方面,双方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东盟国家担心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产品会对本国造成冲击。如以印尼为代表的部分国家,担心中国大量廉价商品涌入,冲击本国产业,出口减少,进而影响就业,14个工业协会甚至一度要求推迟自贸区协议。于是在实施降税过程中,中国难免会遇到来自东盟方面的现实产业阻力,亦不排除某些国家在降税的同时增加非关税壁垒的可能。而且东盟国家由于外汇储备较为短缺等原因,观念上偏好贸易顺差,对贸易逆差比较敏感,中国出口产品一旦过多,极易遭致东盟国家的抵触。相比贸易而言,投资可以转变出口形式,降低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敏感,并可以有效绕过非关税壁垒。而且对于目前发展需要大量外部资金的东盟来说,能吸引中国资金到本地投资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遭遇抵触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各国颁布了许多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措施也便利了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对企业来讲,直接投资不比货物贸易,所承担的风险要更大,所以迈出的步伐会更慎重一些。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首先要进行区位选择。东盟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别很大。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健全,急需外部资金和技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产业结构较合理,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与中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几个国家;新加坡和文莱属于东盟国家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新加坡产业结构先进,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很大比重,而文莱经济结构并不先进,主要是靠出口石油资源致富。因此,中国企业在东盟选择投资区位时,应综

合考虑自身条件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对外发展策略,全面考虑比较成本、市场潜力、制度因素及投资环境相似性等方面。我国转移出去的多是一些中小企业,在降低投资风险、探索投资模式方面,可以由国家或行业协会出面协调,以集群的方式“走出去”,风险会小一些。也可以在东盟国家建立一些中国投资区,在整体环境不尽如意的国家创造出一个投资小环境。

(三)采取各种形式加大自贸区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普及自贸区知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只有持有FORME原产地证的贸易货物才能享受零关税。严格意义上讲,1月1日起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并不是东盟所有国家的所有产品即日起对中国实行零关税,有的国家有的产品关税到2015年才能降为零。所以,进出口企业只有掌握自贸区政策的有关知识,清楚哪些商品出口到哪些国家可以享受零关税或关税优惠,进而申请原产地证,才能在贸易中有效利用降税的优惠。

中国出口企业只要具备三个条件就可以向商检局申请FORME:1.货物出口到东盟国家;

2.货物是出口目的国可以享受关税减免的货物;

3.货物符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货物应符合完全获得,或非原产部分成本不超过货物离岸价(FOB)的60%,及符合直运规则。而从东盟进口时,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原产地证书。各国执行同一个原产地规则,规则包含在《框架协议》中。

(四)目标不仅限于东盟,要瞄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通过政策叠加,扩大政策利用广度,实现贸易延伸。

东盟已与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而且,除中国外,东盟还与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实施了零关税政策。凭借东盟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采取的积极行动,中国企业可以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和其他优惠贸易安排,推进中国企业到东盟设厂,将我国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从而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优惠贸易延伸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要开拓的不仅仅是将近6亿人的东南亚市场,而是通过东盟,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东盟中的老挝、缅甸、柬埔寨都属于最不发达国家,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对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特殊的出口政策,中国企业也可利用这些优势获取更好的出口条件。同时,中国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东盟行业协会对接,促进双方产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进而提升整个中国-东盟区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最新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学习资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蝴蝶效应”——环境对人影响重大 “蝴蝶效应”想必你有所耳闻甚至有一定的了解吧?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英语专业窦一鸣 11331049) [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 内容摘要: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稳步扩大开放领域,不断加大合作力度,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边投资、经济技术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展望未来,随着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和2010年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展望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之后,双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1月签署《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8月签署《投资协议》。在自贸区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二)服务贸易稳步开放 2007年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宣布相互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并于2007年7月1日生效。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基础上,向东盟国家做出开放市场的承诺。东盟各国也做出了开放承诺。近年来,中国、东盟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额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2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4%,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7.7%。其中,中国对东盟服务贸易出口104亿美元,增长31.5%,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1%。中国自东盟服务贸易进口129.6亿美元,增长29.6%,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中国对东盟逆差25.6亿美元。目前,东盟是中国服务贸易五大贸易伙伴之一,是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欧盟和日本。东盟在海运、航运、金融服务、建筑工程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对华合作已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三)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目前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海外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国之间构建地自由贸易区,即“+”,缩写.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地自贸区将覆盖万平方公里,惠及亿人口,年达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地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地最大地自贸区. 年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地方针. 为扩大双方地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年在马尼拉召开地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地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地积极回应.年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地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地可行性进行研究. 年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地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地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地认可后,于年月在文莱举行地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年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地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地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地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地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地目标. 年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年月起,除年已实施降税地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个税目地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年月,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为中国与东盟首次接触; 年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年、月,中国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加入世贸组织()地协议; 年月,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地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在承 诺基础上,建设更加互惠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倡议.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 历程

精品文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它是由十一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1991年中国与东盟创建对话同伴关系,此后双方之间的贸易合作关系逐渐地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被东盟邀请参加了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29届东盟部长会议。1997年,中国对受金融危机打击的东盟各个国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携手度过了金融危机阶段。因为双方在政治关系上比较良好,于是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上面的合作。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但是1999年东盟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并且慢慢地回升,与此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经济情况更为可观。双方都意识到建立自贸区的必要,以此来加快经济发展。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同年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开始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标志主要谈判结束。2010年1月7日,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正式签约了两年十八个合作项目。 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的合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2年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采取大幅度降低关税的措施,直到它减小到最小值为止。自2002年11月到2010年1月1日为止,中国对东盟各个国家大约93%的产品贸易关税都减小至零了。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5年,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化,双方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投资市场以及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第三个阶段,2016年之后,必须要巩固自贸区从而完善它。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世界经济发挥更加重要与独特的作用,那时候我们都将离不开它的存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分析

中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分析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是中国加入WTO为双方存在的贸易投资等制度障碍扫清了道路。按照加入WTO 的承诺,我国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减少并取消非关税壁垒。另外,我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 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我国与东盟WTO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今年l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最近东盟与中国已就南沙问题达成协议,为地区的和平发展创造了稳定的 周边环境。 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因素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面临着以下诸多客观上的障碍和干扰,值得双方予以关注: 第一,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投资黑洞论 东盟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东盟国家在历史上一直对中国心存芥蒂,而且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在经济、军事上给他们造成威胁。近年来,中国吸收外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规模,2002年实际吸收外资突破了500亿美元,而东盟各国吸收的外商投资却呈下降趋势。《日本经济新闻》曾报道,2002年上半年,流入东盟主要6个成员国的外资约为65亿美元,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60%。其中,马来西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由2001年同期的31亿美元骤减到5.7亿美元,降幅达80%。流入印尼和菲律宾的外资同比减少了70%,流入越南、泰国和新加坡的外资同比分别下降了56%、35%和22%。同时,许多原在东盟成员国内部的外资企业纷纷将业务转向中国。 面对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吸收外资的增多以及大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涌入本地市场,东盟成员国内部以及周边许多国家感到了竞争的压力,“中国威胁论”等言论泛起,宣称中国的经济崛起将对该区域内的其他国家造成威胁,强大的中国很有可能将会在本地区称霸,直接影响到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东盟国家应联合起来予以对抗。 第二,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摩擦和矛盾 归结起来,东盟内部成员国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摘要 2002年11月4日,中国政府与东盟10个国家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本人计划分析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其竞争互补性,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这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过程及贸易形势,而且有利于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贸易政策时更有针对性。 自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也有利于东盟在国际事务上提高地位、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规模,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区域市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提高该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区域内各国人民谋求福利。与此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 然而,中国本身是世界第一的农业大国,在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为传统的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东盟各国也有自己的农业作为支柱产业,这使得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阻碍。而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中,在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同时,也给双方的经济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因而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作较为详细的定量和定性研究,这对中国—东盟的经济发展都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自由贸易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萌芽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系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创。他在其名著《国富论》中强调,不同国家生产同样的商品成本不同,一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而选择成本绝对低的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

中国东盟自贸区

09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卢伟0940302254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10个东南亚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而现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加上中国组成10+1,自贸区覆盖人口近19亿,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为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九分之一;贸易总量为4.5万亿美元,是仅次于欧洲经济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现状 1、0关税: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与东盟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为零。 2、10年: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双方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 3、11月:2003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双方就自由贸易区的各项协议进行了多轮磋商。双方定于2004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中国- 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4、17亿: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覆盖约17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以 1.2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量计算,它将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5、90倍:目前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200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82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90倍。 6、1000亿:在2004年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在2005年使双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的目标。 (一)关税水平不断降低,货物贸易发展迅速 自2002年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比计划中的2010年提前三年实现目标。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开始双边贸易增长速度放慢,但当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仍达到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中国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2009年,双边贸易虽然下降,但也达到2130.1亿美元,减少7.9%,比同期中国外贸整体降幅低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1063亿美元,减少7%;中国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减少8.8%。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双方在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幅降低和取消关税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5年7月,《协议》开始实施,中国按照规定削减了3408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进口关税由9.9%降至8.1%。2007年1月,中国进行第二次降税,降低了5375种产品的关税,对东盟的平均关税进一步下降为5.8%。2009年1月1日,中国进行第三次降税,降税后实施协定税率的税目数约为6750个,平均关税降至2.4%,当年中国关税总水平仍为9.8%。与此同时,东盟各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贸区实施降税后,双方企业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经营成本,并且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受惠货物61亿美元,为企业优惠税款32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企业申领了18.4万份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向东盟出口价值51亿美元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以及对中国(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 以及对中国(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东盟自贸区现状与前景 我国与东盟各国间的交往由来已久,且地缘相邻,文化相近,经济上共同发展,政治上相互尊重,具备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频繁,关系密切,投资和贸易总量快速增长,技术合作向高层次、多领域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在各领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共同的政治愿望下,中国和东盟不断密切相互间的经济、文化等多边合作,这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前,中国与东盟的开放合作正面临着新的形势。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同时贸易保护势力还在不断抬头。 从地区环境来看,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自由贸易区成为各国现在的选择。冲中国和东盟各自的情况来看,东盟正稳步推进一体化进程,中国也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双方还会将全面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东盟自贸区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别 东盟自贸区,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而中国-东盟自贸区是指东南亚国家联盟自己的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扩大,超越了地域限制,变成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是是个人口大国,拥有着极大的市场。东盟自贸区与中国加强联系,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能够使东南亚地区与中国之间的各方面交往得到更多便利,冲破了局限仅有的区域交流。 三、广西经济发展的优势之处 (一)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得以发展,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从广西经济发展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三大最基 本的要素来看。首先,南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南宁市是中国—东 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 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多个区域合作的交会 点的核心,是多区域合作地缘经济的中心,是中国—东盟“一轴两翼” 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中“南宁一新加坡”一轴的起点。随着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和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泛北部湾经济 合作的加快推进,南宁市已成为多机遇重叠、多区域合作的交会点,区 位优势越来越突出。 (二)从经济实力上看,广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建设 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近年来,经济一直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 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从金融业发展来看,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在金融基础设施、交易规模、 金融主体种类和金融人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广西个 城市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较为齐全,区一级的银行分支 机构和相关的监管部门均落户南宁,其金融机构数量在全区名列第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缩写CAFTA。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的自贸区将覆盖1300万平方公里,惠及19亿人口,年GDP达6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4.5万亿美元[1],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的最大的自贸区。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1991年7月,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为中国与东盟 首次接触; 1992年1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9年4、5月,中国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协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劣势

中国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劣势: 1、关税降低冲击国内产业,扩大中东贸易逆差 2003年10月1日中国与泰国果蔬关税降至0 中泰水果蔬菜中国、泰国2004年1月1日农产品关税开始下调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 2005年1月对所有成员开始削减关税全部中国与东盟10国 2006年农产品关税降至0 农产品中国与东盟10国 2010年关税降至0 全部产品(部分敏感产品除外) 中国与原东盟6国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的93%货物实行0关税政策平均关税降到0.1%以下而对其它国家的平均关税为9.8% 首先,中国与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贸区启动后关税的降低,不仅会加剧中国与东盟同类产业与商品的竞争,还将导致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冲击中国国内缺乏竞争力的产业。这就给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冲击,尤其是对南方水果蔬菜的冲击更大,如中泰关于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零关税贸易,就使中国南方的水果种植户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已连续11年维持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将对双边的贸易平衡及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自贸区启动后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降低,会导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的增加,从而逆差进一步扩大,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压力。 2、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 由于我国在金融、通讯和专业服务等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东盟部分国家如新加坡就在这些方面具有相对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和东盟启动自贸区后,对这些行业将会放开,东盟将会进入中国同国内相关行业产生竞争,从而对国内服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3、投资替代作用可能造成东盟对中国投资的缩减,竞争力加剧可能导致中国企业难以在东盟投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未来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 基本对策 [摘要]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地域分工等理论为区域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区域内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以及自贸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贸区旅游一体化的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各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等。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对策 旅游业正日益受到各国各地区重视,其综合社会效益和拉动作用已被证明,而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部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旅游合作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旅游业在未来20年中以年均8%~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21世纪是亚太旅游世纪,其中热点区域是东盟和中国。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经济一体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指政策上的协调。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全面启动的时候,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比较低的时候,区域旅游一体化有可能成为区域

经济一体化的先导领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示范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区域流通政策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一体化环境并提供支持;反过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也将带动和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程。 从理论基础上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一体化建设涉及的主要有: 1.地域分工和贸易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以及“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均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强调一个“分”,由此必然导致区域间的“合”。“分”与“合”是相辅相成的。区域性是旅游活动的最为明显特征,当今旅游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特色化,这必将造成旅游产品的专业化分工趋向越来越明显,从而形成区域间的合作。 2.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拍出版了《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首次系统阐述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已不能割断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而独立存在和进行。区域内不同地区共享同一种或几种旅游资源构成了地区间空间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前提,决定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3.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符合“点—轴”开发理论的规律,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跳跃式配置资源要素,通过轴带功能,牵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点一一轴”开发理论以法国地理学家克里斯

中国自贸区

中国自由贸易区 小组成员: 巴云纪静王启翠穆春丽 朱晓涧夏昱魏晨

相关简介: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原则上是指在没有海关“干预”的情况下允许货物进口、制造、再出口。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的举动,其力度和意义堪与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和90年代开发浦东两大事件相比美。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建立一套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 目前中国已批准设立与正在申报的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对外协定 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20个,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目前均已实施;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9个,涉及2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谈判、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此外,中国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RTA)联合研究;正与哥伦比亚等开展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还加入了《亚太贸易协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区 中澳自贸区

浅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前景及面临挑战

浅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一、东盟概况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东盟(ASEAN)。于1967年月8月8日在曼谷建立,最初只有五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之后,文莱于1984年1月8日加入,越南于1995年7月28日加入,老挝和缅甸于1997年7月23日加入,柬埔寨于1999年4月30日加入。至此,东南亚十国均成为东盟成员国,人口约5.6亿,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 1967年8月8日东盟成立时发表的《曼谷宣言》规定了该联盟的宗旨:1.以平等和参与的精神,通过通努力,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从而增强东南亚国家共同体繁荣、和平的基础;2.通过永远尊重正义、法治和忠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976年2月24日,东盟第一次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规定了该联盟成员国应遵守的原则:1.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所有国家的国家同一性;2.每个国家有领导其国家实体不受外来干涉、颠覆或威胁的权利;3.彼此不干涉内部事务;4.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5.放弃威胁或使用武力;6.进行有效的合作。 东盟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主要讨论东盟外交政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1.首脑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 2.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东盟外长还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 3.常务委员会:由当年主持外长会议的东道国外长任主席,其他成员国驻该国大使(或高级专员)任当然委员,不定期举行会议,负责处理东盟日常事务和筹备召开外长会议,执行外长会议的决议,并有权代表东盟发表声明。 4.经济部长会议:是东盟经济合作的决策机构,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每年不定期地召开一、二次会议。 5.其他部长会议:包括财政、农林、劳工、能源、旅游等部长会议,不定期地在东盟各国轮流举行,讨论相关领域的问题。 6.秘书处:东盟的行政总部,并负责协调各成员国国家秘书处,向部长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负责。 7.专门委员会:包括9个由高级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即:工业、矿业和能源委员会,贸易和旅游委员会,粮食、农业和林业委员会,内政和银行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文化和宣传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 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包括东盟议会联盟、工商联合会、石油理事会、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承运商理事会联合会、船主协会联合会、旅游联合会和博物馆联合会等。 《东盟宪章》是东盟成立40多年来第一份具有普遍法律意义的文件。它确立了东盟的目标、原则、地位和架构,同时赋予了东盟法人地位,对各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2004年11月,东盟领导人签署《万象行动计划》,正式将制订《东盟宪章》列为东盟的一个目标,以加强东盟机制建设。2005年12月,东盟领导人签署《吉隆坡宣言》,并指定一个由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第一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内在动因及发展进程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框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存三个关 税时间表:一是根据2002年11月4日朱 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 规定,中国与10个东盟成员国于 2003年 7月1日起实行WTO最惠国关税率,包括7 个WTO东盟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尼、菲律宾、文莱、泰国和缅甸)和3 个非WTO东盟成员国(老挝、柬埔寨和越 南);二是《框架协议》同时规定“早期 收获”方案,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 多种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实行降税,到 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0;三是根据2004年11月29日温家宝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规定,2010年中国和原东盟 6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和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与东盟新成员国建成自由贸易区的时间是2015年。‘ 1.1.1货物贸易关税的减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贸易关税减让分为常规贸易商品、敏感性商品和高敏感性商品。中国和东盟承诺将从2005年7月起至2010年5年间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7000种常规贸易商品的关税将减至0至5%。取消大部分双边贸易关税的同时做了灵活的安排,留有大约500个贸易项目处于关税保护之下。中国和每个东盟国家被允许列入“敏感性商品”清单的项目最多只有400个,同时至多可以保留100个项目作为“高敏感性商品”,但即使是这样这些商品也会逐渐大幅降低关税。 1.1.2早期收获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早期收获”作了规定,产品范围包括活动物、肉及食用杂碎、鱼、乳品、其他动物产品、活树、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及坚果。关税减让时间最迟在2004年初开始下调农产品的关税,并于2006年取消全部农产品关税。 1.1.3 原产地规则

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

中国与东盟自成立自贸区之后,服务贸易的合作逐步被提上日程。双方于2007 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互相开放相关服务业,实现服务贸易地区自由化发展并加强双边合作。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在2010 年10 月20 日到24 日举行的第七届博览会上,双方新增了“服务贸易专题”,集中双方适合加强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和商机,促进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已逐渐超越其他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并迅速超过货物贸易的发展。要实现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展我国经济贸易,必须要重视服务贸易在现代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挖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 中国与东盟非常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重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贸易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已取得了巨大的合作成绩。双方由于地区上的接近、文化的相似性,旅游业发展迅速,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具有核心优势的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同时随着双方货物贸易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物流、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服务贸易综合分析,可以为中国与东盟加强服务贸易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服务贸易合作上存在的障碍和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中国与东盟十国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双方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随着近年世界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重要内容。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行业的合作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同时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个服务行业也存在着发展水平不一致的情况。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现状情况 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来,特别是2004年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以来,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进出口贸易都在下降,但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在东盟的对外贸易的比重没有发生变化,贸易地位保持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完善,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东盟10国都已成为中国公民的旅游目的国,同时中国也成为东盟各国的旅游度假地,特别是广西,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起步相对较早,这样一种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促进双方的旅游合作发展相当有利。 广西2004年-201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一览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