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地文人的家国情怀

吴地文人的家国情怀

吴地文人的家国情怀
吴地文人的家国情怀

吴地文人的家国情怀

一、近代文人——东林学派(起源于北宋,正式形成于明代末年)(“救

国”)

东林学派的形成,是十五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危机发展的结果,是在农民起义和新兴市民反封建斗争的震荡中产生的。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一部分在朝官吏、在野的地主士绅及其知识分子指责朝政腐败,要求改革东林学士们心怀家国,读书讲学,以国家兴亡为重。

1.千古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思想家,东林党领袖。江苏无锡人)

顾宪成撰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

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

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东林八君子

八君子为官清廉,锐意图新。

凡正俸以外的"羡馀",或上缴,或救灾,决不入私囊。

要求革除朝野积弊,振兴吏治。

八君子忧国忧民,敢言直谏。

虽"居水边林下",却仍"志在世道","讲学之余,往往间或议及朝政,裁量人物"。

他们不但开创了一代自由讲学风气,更是开创了文人讲实学、重实用、议朝政的先河。

3.思想特征

提出“利国”“益民”的政治原则,把百姓看作社会的主体;

提倡“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以能否治世、“有用”作为评价和衡量一切思想学说的标准和尺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脱离实际、言而无物的传统经院的不良学风;

4.政治态度和主张

强烈要求改变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主张“政事归于六部,公论付之言官”,使天下“欣欣望治”;

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

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二、现代“文人”——王选、何振梁(科学技术、国际关系)

1.王选(“强国”)

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1)主要成就

1979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

"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

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1-1994年,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中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

色机阶段,直接研制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

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采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

(2)人物评价

王选是北大学者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胸怀科技报国的雄才大略,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倡导团队精神,并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他不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典范。(九三学社评)

我的评价与思考:不同于东林学派在政治思想、治学思想上的“家国情怀”,王选投身于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研究新时代的“武器”以报效祖国,这是一种合乎时代的“家国情怀”。

2.何振梁(“兴国”)

何振梁,192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起从事体育工作,在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曾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先行者;为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奠基。

(1)主要成就

何振梁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代表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以自己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确立的地位、威望和影响,加上他优秀的人品和出色的语言能力,何振梁为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发挥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

(2)个人语录

“至于我本人,我做了一件全国人民都高兴的事情,我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遇到什么波折都是次要的,无足轻重的了。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幸运?我是最幸运的!我刚好在我的位置上干了一件全国老百姓都喜欢的事情,很多人奋斗一辈子还没做成一件事。想到这一点,我非常非常满足了。”

“最激动的一刻,应该是中国代表队入场,在五星红旗的引导下,一大队青年男女意气风发地走进体育场——这是我们自己的奥运会啊!

我可以告慰自己,也告慰那些为中国体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前辈们,这一天,我们的梦终于圆了!”

(3)个人评价

北京申奥的历史进程是曲折、艰辛的,这个过程反映了以何振梁为代表的申奥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处变不惊、灵活斗争的“智慧”以及发愤图强、鞠躬尽瘁的“爱国心”。

我的感悟与思考:奥运会是世界和平的象征,何振梁对于国家的贡献就在于他为使中国在世界面前崭露头角做出了贡献,他的“报国”不在“救国”也不在“强国”,而在“兴国”。北京的申奥成果,向世界人民告知:中国始终站在和平这一边,中国是现代大国的一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