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 西风胡杨_生字词学习

9 西风胡杨_生字词学习

第九课西风胡杨会认字:

茎拼音域氏

摧蒸炙

赐垦

r-n j~ng sh# zh# s6ng

cu~ y& zh8ng c# k0n

会写字:拼音

r-n j~ng sh# zh# cu~ g`n li-xi^

q$ r&n zh8ng 1o l-i

k0n q!

韧茎氏肝摧炙裂朽

躯润蒸垦类熬祈

r-n

坚韧韧

韧性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j~ng

根茎

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

sh#

摄氏度氏

氏族

胡杨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

zh#

炙热

炙手可热

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

s6ng

耸立

耸人听闻

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

cu~

摧残

摧肝裂胆

胡杨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y&

西域域

疆域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zh8ng

蒸熬

水蒸气

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

c#

赐给赐

赐教

胡杨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

k0n

围垦

垦荒

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

r-n

左右结构

坚韧韧性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韦部

j~ng

上下结构

根茎

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

艹部

sh#

独体结构

摄氏度氏族

胡杨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

zh#

上下结构

炙热炙手可热胡杨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

火部

cu~

左右结构

摧残摧肝裂胆

胡杨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扌部

g`n

左右结构

肝脏肝胆相照

胡杨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月部

li-

上下结构

裂缝摧肝裂胆小珠子掉进了地上的裂缝里。

衣部

xi^

左右结构

不朽朽木

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

木部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火把节》word教案1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

《4.火把节》微课1

《火把节》想象画面,感受激情四溢的盛典 微课案例 【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火把节》 【微课目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火把节是一个激情四溢的盛典。 【微课内容】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幻灯片1 课文第5—10自然段,主要描写火把节的盛况。这一部分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通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幻灯片2第一个画面: 这里写的是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幻灯片3、4、第二个画面: 这里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

幻灯片5、6、第三个画面: 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这里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幻灯片7回忆三个画面: 小结:怎么样?你被火把节激情四溢的场面吸引了吗?那就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继续体会它无穷无尽的魅力吧!

火把节之夜教案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 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

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 (1)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2)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中软和琵琶有什么异同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1)、相同点:都是民乐器,都是四根弦。(2)、不同点:琵琶声音脆一点,中阮声音浑厚点;琵琶是用假指甲,右手五个手指弹的,而中阮是用专有的弹片弹的。 2.听辨乐段。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提问: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它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请将适当的速度和表情术

4、火把节

开元小学语文学科备课手册 课题4、火把节计划 课时 2课时主备人焦玉婕二备人 教 学内容分析 《火把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目标1、认识“蒿、寨”等6个生字;会写“帕、毡”等11个生字;掌握“矫健、 蝗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场面的热烈,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设计) 本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第二部分介绍火把节的几个场景脉络清晰,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读这一部分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从清晨到夜晚,从第一天到第三天这节日的气氛,从而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学生融入课文,和作者行走在同一条感情线上,教学中,教师也可扮演游客,学生可扮演导游或主人,师生在“宾主”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融入读一读,讲一讲,评一评,看一看等特有的语文学习活动,师生的情与智会得以飞扬,实现精神生命的同构共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自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理清课文条理。3、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阅 读感受。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说起“火把节”你会想到哪些场 面? (二)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人民的火把 节,去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吧!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和同学交流生字的注意要点。 (二)从文中划出下列生字词。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着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层次 1.检查生字新词。 (1)出示课件,指名读词语。 (2)全班齐读。 (3)师:这一课生字较多也较难记忆,你能不能 给同学提个醒呢?重点指导: 读音:蒿()犄()嫉()矫()跤( ) 形近字:蒿和篙、矫和娇、熊和能 难写字:“淫”最后一横为短横; “宰”:倒数第二笔也是短横。 2.反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反馈:如何分段?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族家人 一起活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4):写彝族的火把节是彝家人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 日。 四、再读课文,把握重点 1、在描写火把节的时候,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你最喜欢那个场景?为什么? 3、文章描写了有关火把节的什么传说?表现了彝 族人怎样的性格?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面对这样的民族,你有什么感想?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S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二、深入探究怀丙是怎样捞铁牛的 (分两步:一是准备打捞:二是打捞铁牛) (一)学习“准备捞铁牛”。 1.观看准备工作的幻灯片。仔细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怀丙为了打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用四个字概括出怀丙做的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连架 2.找出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先潜水找牛 然后备船装沙 再拴船搭架 又拴牛连架 3.启发思考: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吗?学习作者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试着用“先······然后······再······又······”写一段话。 4.再次品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怀丙的周密。思考:怀丙做了这四项准备工作,怀丙能否成功的捞到铁牛呢? 引导学生在下文中找到答案。 (二)学习“打捞铁牛”。 1.默读第4 、5自然段,怀丙是怎样打捞铁牛的? 2 .交流:准备工作中提到的沙、船发生了什么变化?牛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火把节》同步练习D卷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火把节》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5题;共67分) 1. (12分)我能读准多音字,填上序号 ①A :shān B:shàn 扇________动扇________子扇________风电扇________ ②A:zàng B:cáng 宝藏________ 躲藏________ 藏________族做迷藏________ ③A :hǎo B:hào 做好________事好________处喜好________ 爱好________ 2. (5分)查字典 跪音节________音序________部首________笔画________结 构________ 3. (3分)读课文《黄河的主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不禁________,而那艄公却很________。他________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4. (5分)口语交际 自立自强的乌塔要来中国旅游啦。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她介绍你熟悉的一两处景观,让她产生去游览的意愿。 5.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篝火蝗虫吞噬 6. (3分)写出反义词 生疏—________ 鲜为人知—________ 常客—________ 7. (4分)形近字组词 烧________ 浇________ 模________ 摸________ 8.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搏击 ②欢呼 9. (5分)抄写词语 摔跤追逐嬉闹 10.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干干________ 激情________ 11.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震动________ 蝗虫________ 12. (3分)查字典 “沸”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3. (5分)扩句 唱出赞美。

幼儿园节日教案:火把节

幼儿园节日教案:火把节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连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课文重点:第二、三部分;朗读训练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的四次反复,朗读全文的时候,要在这四句话的引领下读出节奏,从火把节的精心准备,到火把节的盛况展现,再到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加强读写结合点:写一段庆祝节日时的场面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三课时预习提纲 4、火把节导语:我们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满山遍野不约而同人声鼎沸兴高采烈日上三竿不屈不挠企盼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正确又美观。 4.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矫健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 5.概括课文内容。 6.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2)第1—4自然段:为了欢度火把节,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批注。(3)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最喜欢哪一个?在课本上写写自己的感受。(4)说说火把节的来历,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你想到了什么? 7.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或询问长辈、朋友等方式,收集火把节的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彝族的这一传统节日。 8.质疑。(至少提出2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4.火把节》微课1-教育文档

《火把节》想象画面,感受激情四溢的盛典微课案例 【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火把节》 【微课目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火把节是一个激情四溢的盛典。 【微课内容】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幻灯片1 课文第5—10 自然段,主要描写火把节的盛况。这一部分脉络清撤,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通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节日的气氛,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幻灯片2 第一个画面: 这里写的是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幻灯片3、4、第二个画面: 这里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严重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 得胜时那种骄慢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幻灯片5、6、第三个画面: 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顺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这里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 1/ 2

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心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幻灯片7 回忆三个画面: 小结:怎么样?你被火把节激情四溢的场面吸引了吗?那就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继续体会它无穷无尽的魅力吧! 2/ 2

2019年精选语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10 捞铁牛练习题第六篇

2019年精选语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10 捞铁牛练习题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读课文《捞铁牛》中句子,选出正确的理解( )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A、水很听话,可以叫它把铁牛送回来。 B、水既然能把铁牛冲走,就可以用水的力量把铁牛弄回来。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 装______ 架子 栓______ 浮桥 搭______ 泥沙 修______ 铁牛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选择合适的搭配 出色的______ 铁牛 笨重的______ 措施 有效的______ 难度 相当的______ 工程家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读课文《捞铁牛》,回答问题。 课文讲诉了我国宋代的一个和尚______的事。通过对捞铁牛过程的详细介绍,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课文《捞铁牛》第三自然段,写出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______。【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比一比,再组词。 府______淤______ 潜______ 俯______游______替______ 【答案】: 【解析】:

选词填空。 繁重沉重严重笨重尊重 ①老师的工作是相当______的,我们应当______教师的劳动。 ②怀丙利用水的浮力将八只______的大铁牛捞了上来。 ③我犯了一个______的错误,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我知道自己错了,心情格外______。【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铁牛______的木材______的绳子 ______地拴住______地划船 【答案】: 【解析】:

大班舞蹈《快乐的火把节》教案

活动名称:舞蹈《快乐的火把节》(大班艺术表现P184)教师:邹连秋 活动目标: 1. 感受彝族舞蹈欢快的情绪,体验表演带来的乐趣。 2. 能积极地参与舞蹈,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大胆运用夸张的声音表现舞蹈的情绪。 3. 体验彝族舞蹈跳跃欢快的特点,学习彝族典型的动作:跳拐步、摆手。 重点:感受彝族摆手舞的舞蹈风格并表现舞蹈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课件、知识储备(课前了解火把节的相关内容)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切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向幼儿简述火把节的内容,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学习舞蹈:快乐的火把节。 1.第一部分:参加火把节 (1)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 “这么热闹的火把节,我们也去参加吧,你想用什么快乐的动作去参加火把节?”鼓励幼儿大胆的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2)学习新动作——跳拐步,体验彝族舞步跳跃的特点。 教师向幼儿介绍彝族特有的动作—跳拐步。 2.第二部分:在路上 (1)引导幼儿表现“看、擦汗”等动作。 教师情境引入:“小朋友看看还有多远就到了?请你用动作表现一下” “小朋友走的这么累了,赶快擦擦汗吧” (2)学习新动作——摆手,并鼓励幼儿加上合适的表情

“还有很长的路呢,咱们得赶快走!”学习彝族舞蹈动作“摆手” 3.第三部分:点火把 “小朋友咱们赶快把火把点燃吧!”组织幼儿利用男女交替的形式“点火把”,中间可引导幼儿创编相关动作,如:拿柴火、放柴火等。并表现出火焰燃烧的动作。 4.第四部分:跳起来(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两人舞蹈,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参加火把节高兴的心情。 “你想和你的好伙伴用什么好看的动作表示你们高兴的心情呢?”提醒幼儿要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2)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做跳拐步,感受集体舞蹈带来的乐趣。 “老师看小朋友跳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小朋友一起跳起来了” (3)学习彝族特有的欢呼声音,感受彝族舞蹈的欢快气氛。 “你如果跳得很高兴,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示高兴的心情呢?”“彝族的朋友也喜欢用声音来表示高兴的心情,请你听听他们是怎么喊的?” 听录音,学习彝族特有的欢呼声,感受彝族舞蹈欢快的气氛。 5.结束舞蹈,鼓励幼儿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 “这么让人高兴的火把节,咱们来照张相吧,请你摆出你自己最好看的造型” 6.根据幼儿情况,舞蹈反复1—2遍。 三、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的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水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能为人类造福,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确立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给课文分段,学习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的写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浮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如何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银幕、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二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 1、出示谜语图片,学生猜谜语。(吹牛)同学们,今天我也跟你们讲一个有关“吹牛”的故事,不过今天这个牛啊不是真牛,而是用铁铸成的,(出示大铁牛图片1),你们猜猜有多重?……图2介绍大铁牛……你们说说它有什么用……今天老师介绍的这个大铁牛啊不是老师吹的,而是被大水冲走了,冲到了黄河里,既然是栓浮桥用的,那要把它弄回来啊,这么大的铁牛这么弄啊。今天我就跟同学们去学习一下,1000多年前的人们是怎么把大铁牛弄回来的。出示图3(捞铁牛)(让学生读一次)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38页,一起学习第10课。出示图4.(听录音,思考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听完录音后,你们知道为什么捞?谁捞铁牛?怎么捞?结果怎么样?那么现在我们就根据这些问题逐一地去学习课文。课文表现了什么思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2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铁牛的用途是…… 2、结合上下文理解“河中府”“浮桥”等词语的意思。图5 过渡看看谁能想办法把它捞回来呢?下面学习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听了…..同学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为什么要捞铁牛了吗?人们听说要把铁牛捞回来有什么反应?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解释“议论纷纷”图6)你们说说,他们会说一些什么?……这么大的铁牛怎么捞啊等。 3、谁说能把它们捞回来?他是怎么说的?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聪明的人(介绍和尚怀丙,图7) 过渡:和尚将铁牛捞起来了吗?他在捞铁牛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课文第几自然段是写和尚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

枣核导学案

《枣核》导学案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 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预习: 一、给下面词语注音。 1.蹊跷() 2.山坳() 3.调皮() 4.匀称() 二、根据拼音填空,并解释词语。 1.风(zhú)残年: 2.故弄(xuán)虚: 3.感慨(liáng)深: 三、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1.明辩是非() 2.莫不关心() 3.精神涣发() 4.走头无路() 5.磨肩接踵() 6.进入梦香() 7.指高气扬() 8.歪风斜气() 9.鬼鬼崇崇()10.知迷不悟() 四、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一位旧时的()写来封航空信…… 2.他把我( )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 3.追忆起当年在北海( )的日子…… 五、从课文中找出美籍华人朋友托人从国内带枣核的原因,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正音 二、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学生在默读课文后回答]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齐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 3.除了这些词、句外,课文前几段中还有没有表达这种思乡之情的词语? 4.教师小结:通过老人这番朴实的话语,通过作者这些朴实的描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在想家了。真是:朴实的话语,浓浓的乡情。 五、分析思乡的表达方式。 1.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捞铁牛》课时练习B卷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捞铁牛》课时练习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基础题(共23题;共102分) 1. (2分)读课文《捞铁牛》中句子,选出正确的理解() “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A .水很听话,可以叫它把铁牛送回来。牛弄回来。 B .水既然能把铁牛冲走,就可以用水的力量把铁 2. (8分)读拼音,写汉字。 xi a n j in ch o ng xi u b e n zh o ng h e sh a ng shu a n j in hu a chu an sh e ng zi t i ng w en 3. (5分)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写在横线上。 王小明和李雨几个小朋友在冰面上滑冰,王小明划得 _________________ (de,d e ,d e i )最好,所以他十分得_____ (de,d e ,d e i )意。也许是得_________ (de,d e ,d e i )意忘形吧,王小明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伙伴们把他拉上来,发现他已经冻得_______________ (de,d e ,d e i )直发抖,大家想,看样子,得____________ (de,d e ,d e i )马上送王小明回家。 4. (6分)比一比,再组词。 府淤潜 俯游替 5. (4分)看图选字。

10. (3分)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木 目) 竹) 禾) (木 目) 6. (6分)比一比,再组词。 舱 _________ 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绳 抢 _________ 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蝇 7. (6分) 去掉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栓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8. ( 5分)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t o u d i ng n d l i ku a n d a d u p i h a i zi 9. (5分)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 的铁牛 _________ 的木材 _________ 地拴住 ________ 地划船 的绳子 (足

《枣核》语段分析

《枣核》语段训练 (一) 阅读《枣核》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6—17题。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16.花园的“家乡味道”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故友重逢,不叙旧情,而是细述自己造“北海”的经过,动情描绘与老伴月夜追忆北海泛舟的情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枣核》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如何理解“她劈头就问我”中的“劈头”一词? 3.“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这句话中的“家乡味道”指的是什么? 4.“我留意台阶两旁是他手栽的两株垂杨柳”中“手栽”一词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感情?5.“家庭事业都如意”句中的“如意”指什么? 6.“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一句中,朋友心上到底“缺”是什么? 7.老友“家庭和事业都如意”,为什么还讲自己“没出息”? 8.朋友怀念家乡,具体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把它们找出来,并予以归类。 所想:① ② ③ 所做:① ② 9.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游子的心境”。

(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学设计《火把节》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火把节》教案 《火把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

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4、火把节

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导学助教案◆ 4、火把节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1

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导学助教案◆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2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 1、知识目标:认识和学会“蒿、寨、矫、犄、蝗”5个生字;会写“帕、披、毡、宰、寨、矫、跤、熊、嫉、妒、蝗”11个生字;掌握“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蝗虫”等词语。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3、情感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 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二、【课前预习】 1、我要把课文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语。 蒿枝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犄角嫉妒蝗虫淫威盛典篝火熊熊杀鸡宰羊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不约而同兴高采烈人声鼎沸满山遍野日上三竿3、理解词语: 嫉妒:盛典: 矫健:人声鼎沸:

还地桥镇“三环一体式导学助教”课堂教学模式五年级语文导学助教案◆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日上三竿:满山遍野: 三、【课中导学】 1、自主学习: (1 (2 答? (3)初读课文,我的感受是 2、小组合作探究: (1)在描写火把节的时候,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你最喜欢那个场景?为什么? (3) 3、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按自主、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4、课堂小结。 四、【课后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tóu pàpīzhān shuāi jiāo huáng chóng ()()()() jídùbùqǖbùnáo qīnɡchajīqíng sìyì ()()()()2、多音字组词。 zā( ) bēn() shuài() shang() 扎zhā( ) 奔率盛 zhá( ) ban() lǜ() ch?ng() 3、比一比,再组词。 蒿()矫()蝗()毡()粘()熊(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4.火把节

教学 要求 1.认识和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族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 有的民族风情。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 情和彝族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4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yí)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我为你砍好了蒿(hāo)枝,我为你扎好了火把,我要带着你满山遍野地奔跑。2[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你准备了彝家小伙儿最喜欢3的披毡和花包,我一定把你打扮成天底下最漂亮的人。[②这几句话写了什么?] 4 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为你宰好了牛羊,我为你买来了美酒和水果,我愿陪你从黄昏一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彝家人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他们一起欢度火把节,并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过火把节所准备的东西。 太阳还没爬上山头,山寨(zhài)里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了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5[④这段话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本段写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的情景。 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6[⑤“欢乐的海洋”写出了怎样的场面?]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矫(jiǎo)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 1知识点详解? 2①排比。表现了“我”的好客。 3 ②写了“我”为客人准备好了彩衣、头帕、披毡和花包等民族服装。 4 ③写“我”为客人准备好了食品。 5④这段话十分细致地描写了人们过节前的准备。“不约而同”“兴高采烈”“穿上”“忙着”等词语表现出一种热闹而欢快的节日气氛。 6

10、捞铁牛教案

《捞铁牛》教案 教材: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三册 课题:10、捞铁牛 作课授课:卢灿勇 作课时间:2014年10月28日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聋校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重点: 具体了解怀丙和尚打捞铁牛的方法和道理,感知怀丙这个人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怀丙为打捞铁牛做的准备工作的意义,学习其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指名默写。

2.评价生字词默写。 二、新授 (一)背景资料介绍(出示课件) 1、蒲津桥简介 蒲津桥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历史上著名的蒲津桥和唐开元铁牛也位于此处。保存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最突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牛一组,前后摆列,面朝西。铁牛等为唐蒲津桥遗物,排列仍如前桥头所列,可领略大唐盛世筑桥工程一斑。 2、黄河大铁牛 铸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地锚用。宋末,浮桥被金军烧毁。后来,大铁牛渐被泥沙埋没。1989年从黄河古道中挖出四只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四只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据考证,唐代改建蒲津桥的用铁量占当时全国年铁产量的五分之四。专家认为铁牛数量之多、体积之大、造型之美、历史之久,全国仅有,世界罕见,堪称"国宝"。 3、怀丙和尚简介 北宋出色的工程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据史书记载,怀丙和尚聪明善思,曾多次解决当时谁也解决不了的工程难题。真定13级宝塔,中间的柱子坏了,宝截向西北倾斜,怀丙和尚另做一根柱子,把坏柱子换下,把宝截扶正了。赵州河石桥歪斜欲倒,怀丙和尚说,往桥下石头中灌铁,可以扶正。乡民们踊跃捐助石块。怀丙和尚在石头上凿洞,溶化铁水横贯其中,果然扶正了石桥。 (二)、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出示课件) 设问:想一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拴住浮桥的铁牛被洪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9、《枣核》教案

瓦金完小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枣核》教案(s版上册9课) 备课教师杜文钧 执教教师杜文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领悟本文巧设悬念的独特构思。体会本文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乡爱国之情。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执教时间:2016 年9 月日节 教学要点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环节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一、新知探究 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 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 (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 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 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 (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 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 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 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 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明确:(学生回答,教师点拨)这位友人想在自己的家园中种下一颗枣树—— 因为他思念家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