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2T13:55: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佩1 杨小军2 郭伟3

[导读] 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解放军第517医院山西忻州 036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3.1±0.9)次、抗菌药使用时间(5.9±1.3)d、抗菌药总费用(210.3±16.1)元,创面愈合时间(17.5±1.7)d,住院时间(19.7±3.9)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交通领域的各种事故中导致的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还在逐渐上升。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控制并发症是创伤骨科面对的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以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17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3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和创伤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在创面上将事前完成修剪的VSD敷料覆盖。对于较深的创伤面,需要以敷料填入创面底部,在使用单项生物半透明薄膜将创口封闭,保证其密封状态。再调整负压吸引器的设置为0.017到0.060 MPa,具体标准以敷料有明显凹陷为准。患者连续接受7到10天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对创面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创伤面积较小,已经出现了丰富肉芽的创面,可实施缝合;对于出现丰富肉芽,但创伤面积较大的创面,以植皮的方式消除创面;对于床上面积较大,并且依然有软组织大量缺损的创面,则可再次实施VSD覆盖,直到丰富肉芽出现后以创面植皮给予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首先清理患者的创面,根据创面的实际状况实施辅料覆盖,1天或2天更换敷料1此;对于大面积的创伤,需增加引流条并且实施抗感染处理;每5到7天为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直到患者创面具有丰富的肉芽以后,根据创面面积选择直接缝合或植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为[2]:患者在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表皮完好覆盖,无需再接受敷料治疗,视之为治愈;患者创面面积有显著缩小,且有健康肉芽生成,分泌物明显较少,并且在接受植皮术后床面愈合,视之为显效;未达到显效疗效标准,视之为无效。痊愈与显效均视之为临床有效。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红,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减压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各自36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 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抗感染费用、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及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 骨科创伤通常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会造成肢体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并伴有剧烈疼痛,极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1],常规换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佳,往往需行Ⅱ期手术来进一步清创[2],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也增大了患者的痛苦。VS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处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创面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6.0)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6例,感染创面9例,创面部位:四肢34例,腰骶部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2.0±5.7)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7例,感染创面8例,创面部位:四肢35例,腰骶部10例。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患严重并发症、伴发性疾病、新鲜创伤继发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异物,给予药物镇痛、创面清洗、创缘修整等处理措施,清创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每隔2 d更换敷料1次,感染创面给予抗生素进

创伤骨科患者DVT筛查与治疗专家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l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 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 一 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 1.DVT的临床表现 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 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负压封闭引流术

负压封闭引流术 [适应症] 1、创伤:大面积皮肤缺损、撕脱伤、脱套伤; 2、骨科: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或骨外露; 3、普外:腹腔内感染、乳癌根治术创面引流、会阴部创面引流; 4、烧伤:陈旧性烧伤创面、新鲜烧伤创面、一期无法植皮创面,糖尿病性溃疡、褥疮,植皮后对植皮区保护。 [禁忌症] 1、癌性溃疡创面; 2、活动性出血伤口。 [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 引流物的放置 1、清创清洁的被引流区,如择期手术区域,不存在清创问题,只须彻底止血,清理伤口。如被引流区存在感染、坏死、异物时,应适度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及异物,分离纤维分隔,开放所有腔隙。 2、准备引流物:根据被引区的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VSD材料,要保证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和所有侧孔都位于VSD材料内。 3、填充:把已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置入被引流区,要确保VSD 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在表浅创面,必要时可将VSD 材料的边缘与创缘缝合固定。放置时应尽可能避免泡沫材料直接接触或跨越大的血管和神经 (二)封闭 1、清洁创周皮肤用生理盐水将周围血迹擦试干净,将创周坏死角质层清除,用75%酒精擦涂残留的络合碘、皮脂、角质皮屑等,在毛发密集的部位应先给予剃除。 2、贴膜取出专用半透膜,除去粘贴面的隔离纸,暴露粘贴面,保持薄膜平整,从没有引流管引出的健康皮肤上,采用“叠瓦法”逐层逐片粘贴,一边粘贴一边按压。粘贴妥当后,再除去背面的覆盖膜,半透膜的覆盖范围包括至少2cm 以上的创缘健康皮肤。 3、引流管的封闭方法:根据需要可选择戳孔法和系膜法 (三)开放负压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开放负压,负压一般设置在—125mmHg~—450mmHg(—0.017~—0.08mpa);要观察和保持引流管通畅,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管内形态明显凸现。可用持续负压或间歇负压吸引方法;一次封闭负压引流可持续5~7天,一般在第七天后拨除或更换,具体根据病情而定。 [注意事项] 1、手术清创要彻底,止血完全,尽量减少创面渗血; 2、及时观察,正确处理封闭不严、VSD材料干洁变硬、引流管填塞和负压源异常状况; 3、VSD材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可透过半透膜散发臭味,甚至VSD材料表面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物,并非创面坏死所致,不会影响VSD治疗效果,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压疮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应用VSD技术治疗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经过7 d治疗后,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VSD组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技术能有效促进压疮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加速创面愈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VSD技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压疮;护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封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观察使用VSD治疗临床病例13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的压疮患者6例;VSD组:应用VSD治疗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51~78 岁,病程2~34个月。观察两组治疗7 d后两组溃疡面积及深度变化情况。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1. 2 VSD系统组成VSD 系统主要组成包括:①VSD 敷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成分为聚乙烯醇。②引流管:为多孔引流管。③粘贴薄膜:为一种生物型半透膜。④三通管:用于多根引流管间的连接。⑤负压引流装置:本组采用病房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1. 3 VSD操作方法①消毒后对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创面坏死组织。②根据创面形状裁剪或拼接VSD敷料,覆盖或填充创面,敷料边缘超过创周0.5cm。 ③用粘贴薄膜采取用“叠瓦法”或“包饺子”法封闭整个创面,包括创缘周围3cm 以上的正常组织。④利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串联成一根入口管及一根出口管并连接至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调整负压范围在-125 ~-450 mmHg之间,具体以敷料收缩、与创面紧贴为度,并保持恒定的负压,注意排除漏气现象发生。负压引流7 d 为一个治疗周期。 2 结果 经过7 d治疗后,对照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0.83±0.753),深度平均减少(0.133±0.1506);VSD组压疮面积平均减少(3.08±1.656),深度平均减少(0.323±0.1922)。根据t检验结果分析结果如下。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发表时间:2014-07-17T15:33: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林波刘少平[导读]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林波刘少平(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采用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骨科创伤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19-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伤口未获得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骨科创伤感染疾病,而此类病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由于其受伤部位血液不能及时供应,或者治疗效果较差以及患者免疫过低等情况,受伤面及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情况较为严重会引发骨髓炎等病症[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采用VSD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文章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5岁;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其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其中创面感染较久患者26例,创面感染较为鲜明患者34例。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体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首先对患者创面感染部位实施处理,并结合创面治疗状况进行换药治疗,并确保每隔7d进行一次病原学检测,直到创口部位完全长出肉芽,并且确保其可以进行植皮治疗治疗或创面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VSD方法治疗,相同的对患者创面实施有效处理,并对伤口部位使用NaCl进行冲洗操作,根据受伤部位大小程度,在腔隙与创面采用VSD药物实施填充治疗确保将创面完全覆盖,缝合操作应在VSD敷料以外进行缝合,并给予患者半透明生物进行覆盖,利用系膜法对其进行引流,把引流管道接连成Y形状,采用负压吸引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流动情况。患者手术治疗后6-8d拆除VSD药物,观察创面内牙生长情况,并对肉芽生长情况较为优良的患者给予缝合治疗,如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基本完成生长,可给予其植皮消灭创面方法治疗,如患者创面仍然存在毁坏组织,则要给予患者实施2次或3次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完全丰满,然后再实施植皮治疗[2]。 1.3治疗判定标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有效:患者患病部位皮肤多数存活,患病部位只存在少量分泌物质,创面受伤面积逐渐变小,还需进行换药治疗,同时需要在伤口部位进行植皮治疗才能完全愈合;无效:创面部位部分皮肤完全坏死,未生长出健康肉芽,伤口面积逐渐扩大去明显缩小现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显效8例,无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0例;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n(%)] 3.讨论相关专家指出,对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给予VSD 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创面进行消毒,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创面。有关文献显示,采用VSD 方法治疗,可让加快创面增生速度以及胶原的合成,还可以加快创面收缩纤维的合成速度,增加其细胞的活跃性能,防止细菌入侵给创面带来危害[3]。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给予VSD 方法治疗,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两组治疗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给予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参考文献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起源】 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苏联就有多篇文献关于探索应用负压治疗难愈的创面和伤口。1985年,两位美国医生Chariker和Jeter,16 开发出独特的一套器材用于SWCT。 他们用纱布包裹一根扁的外科引流管,将他们放进伤口内,盖上透明的密封贴膜,并用贴膜包裹引流管,将引流管连接到负压泵,他们进行了一组患者的临床研究,发表了他们的结果“封闭吸引伤口引流系统,对腹部外伤后合并肠瘘的处理的革命”。 1986年,在俄罗斯科学文献上发表了Kostiuchenok,Kolker和Karlov 等的一篇文章,证明用负压吸引与外科清创来治疗化脓的感染创面,能显著的降低创面的细菌负荷,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荷质量。 【概念】 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VSD材料+半透膜+三通接管+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一种技术。 【特点】 1)可控制的负压,促进血流量增长和蛋白合成,促进肉芽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同时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了动力。 2)生物半透膜的封闭,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3)全方位的引流,是将传统的点状或局部引流,变为了面状引流,保证了能随时将创面的每一处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液,及时排除体外。 【VSD的指征】 1、重软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 2、大的血肿或积液; 3、骨筋膜室综合征; 4、开放性骨折可能或合并感染者; 5、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 6、急慢性骨髓炎需开窗引流者; 7、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 8、手术后切口感染。 9、植皮术后的植皮区; 10、溃疡、褥疮。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2T13:55: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佩1 杨小军2 郭伟3 [导读] 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解放军第517医院山西忻州 036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3.1±0.9)次、抗菌药使用时间(5.9±1.3)d、抗菌药总费用(210.3±16.1)元,创面愈合时间(17.5±1.7)d,住院时间(19.7±3.9)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交通领域的各种事故中导致的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还在逐渐上升。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控制并发症是创伤骨科面对的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以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17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3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和创伤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在创面上将事前完成修剪的VSD敷料覆盖。对于较深的创伤面,需要以敷料填入创面底部,在使用单项生物半透明薄膜将创口封闭,保证其密封状态。再调整负压吸引器的设置为0.017到0.060 MPa,具体标准以敷料有明显凹陷为准。患者连续接受7到10天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对创面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创伤面积较小,已经出现了丰富肉芽的创面,可实施缝合;对于出现丰富肉芽,但创伤面积较大的创面,以植皮的方式消除创面;对于床上面积较大,并且依然有软组织大量缺损的创面,则可再次实施VSD覆盖,直到丰富肉芽出现后以创面植皮给予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首先清理患者的创面,根据创面的实际状况实施辅料覆盖,1天或2天更换敷料1此;对于大面积的创伤,需增加引流条并且实施抗感染处理;每5到7天为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直到患者创面具有丰富的肉芽以后,根据创面面积选择直接缝合或植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为[2]:患者在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表皮完好覆盖,无需再接受敷料治疗,视之为治愈;患者创面面积有显著缩小,且有健康肉芽生成,分泌物明显较少,并且在接受植皮术后床面愈合,视之为显效;未达到显效疗效标准,视之为无效。痊愈与显效均视之为临床有效。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红,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减压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各自36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创伤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创伤骨科患者心理状态与一般患者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的生理、心理需求,尤其是不能面对事实,心理表现异常。运用全面的心理学知识, 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获得较好的心身整 体护理。 【关键词】创伤骨科;心理护理;交流 【中图分类号】R6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2-0055- 02 健康和心理教育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关注的焦点,创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很多患者既往体健,突如其来 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手术的 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因此,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疏 导和健康教育,消除其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同时取得家属及亲友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骨科健康心理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1~8月间住院患者152例,其中男87例,女75例,年龄16~69岁,平均住院12d。其中,焦虑者62例,悲伤、抑郁者33例,无奈、懊 悔者41例,积极乐观者21例。经心理疏导和疼痛干预心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能顺利配合治疗。 2心理护理 2.1创伤后患者往往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焦虑、不思饮食睡眠不佳等反应,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 与适应阶段,受伤初期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预后自卑不愿出院,不愿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休息和睡眠,因失眠会 加重患者的疼痛,使患者感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热情主动的与患者交流, 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 2. 2手术期的护理 2.2.1手术前与患者的交流患者面对手术多顾虑重重,担心手术中出现意外、手术后疼痛,担心留后遗症,护士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语言沟通技巧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讲解术者术式、配合手术的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 顾虑及恐惧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并请手术成功的患 者现身说教,使其很好地配合手术。 2.2.2手术后交流护士给术后回房的患者安置合适、舒适的体位,用温和、诚恳的语言告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对有切口疼痛、排尿困难、腹胀、发热等症 状者护士应安慰、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 情况做好解释,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并要求家属配合做好思想工作,通知医 生给予相应的处理,使患者产生一种信任感、安全感。 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 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 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同情和尊重患者,以饱 满的工作热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简称VSD(vaccum sealing drainage),材料有,①由武汉维斯弟公司生产的一种白色泡沫型合成敷料,成分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 A),无刺激性,抗张力强,有良好的可塑性,透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50 mm×100 mm×10 mm,内插两条多孔引流管;另一种是150 mm×50 mm×10 mm内插一条多孔引流管,其引流管为多侧孔硬质硅塑引流管。②粘贴薄膜为英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S & N透明薄膜,主要成分是聚氨酯和丙烯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氧透湿性能,对皮肤无刺激性,可持续15 d安全的粘贴在创面皮肤上,同时能防水和阻止细菌入侵。③负压吸引:接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④三通接头:主要在各引流管之间起连接作用。 VSD方法:①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异物,敞开所有死腔。②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态修剪泡沫材料,大创面可用多块泡沫进行引流。③充填和封闭创面,将带有引流管的泡沫填入创面,确保材料与创面充分的接触,不留死腔,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较大的血管和神经。需用多块材料者,材料与材料相互连接处及材料与创缘连接处用丝线间断性缝合,使其连成一体,便于封闭。引流管从创缘正常组织截孔引出或直接从创口引出,用3 M薄膜粘贴封闭整个创面。④将引流管接通负压,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0.02~0.06 kPa),引流管较多时可用三通接头将引流管串连后接1~2个引流装置,接通负压后液、气体迅速引出,泡沫材料随之塌陷,透性薄膜下液、气积聚。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术后回病房首先要连接中心负压引流装置,负压在0.02~0.06 kpa,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积血积液,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将引流部位抬高10°~20°,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易压迫的部位,如骶尾部、踝骨等处,经常更换患者体位,用棉垫将其垫高、悬空,防止VSD敷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因而阻断负压源。专人监测局部负压封闭及引流情况,并做详细记录。当负压接通后,如果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明显凸现,则表示封闭良好,负压引流有效。 2.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既要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又要防止引流管太长致迂曲折叠不通畅。避免衣被直接覆盖而致创面受压。活动时保持引流管物受压、牵拉、并处于低位,搬动病人时要用止血钳夹住。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经常用双手挤压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引流管。 3.引流瓶的护理应选用透明的引流瓶,并经常更换,记录24 h的引流量及性质,为医生提供参考。更换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累,先用卵圆钳夹住引流管的外端,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 4.创面的观察和护理应用VSD不需要每天换药,一次封闭可以保持有效引流5~7天,可减轻换药时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护工作量。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有时会透过半透膜散发出臭味,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绿脓色、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这并非创面的坏组织所致,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一般无需再做特殊处理。皮肤粘贴薄膜时应避免过度牵拉及反复粘贴,预防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1.引流管路堵塞为肢体创面使用VSD的第一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堵塞物为血凝块和渗出物凝块。堵塞时间为术后2 h~3 d,堵塞部位以三通接头附近最多。因此,应做到及早发现,如堵塞部位在三接头处,可用生理盐水在各个接头方向负压吸引。对医用泡沫和多侧孔引流管堵塞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拆开三通接头,用20 ml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侵泡10~15 min几次后,直接负压即可。对于三通管和负压管堵塞的最好预防方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76596726.html,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 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 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VSD负压吸引技术讲解

负压闭合引流 一、外科引流定义 引流是指将组织裂隙、体腔和有脏器官骨的液体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广义的引流还包括内引流,如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和胃肠之间的短路吻合等。本节讨论的内容是指手术中放置引流物的引流方法二、外科引流的目的 引流的液体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液体(指脓液)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压力、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防止炎症扩散、有利于炎症消退的目的。非感染性液体包括血液、渗出液及组织分泌液等,通过引流后,可以达到减轻局部压力、减少液体对周围组织的损害作用、减少合并感染的可能性、有利于伤口愈合等目的。 三、外科引流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包括①吸附作用:在伤口内放置纱布类引流物,伤口液体借助于纱布毛细管的吸引作用,而被引流出体外。②导流作用:在伤口内放置导管状引流物,伤口液体凭借其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通过导管腔被引流出体外。③虹吸作用:体内位置较高的腔内液体通过引流管流入位置较低的引流瓶中。条件是体腔中压强与瓶中压强相等,内管口不能露出液面。将引流管连接于减压器,借助负压作用吸出伤口内液体。 引流可分为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类型。上述吸附作用和导流作用的引流为开放式引流,其缺点是容易有外源性污染。而闭合引流需缩小体表引流口,将引流管外端通向封闭的容器,如上述虹吸作用引流和主动引流。 四、引流物类型 纱布引流条:有干纱布引流条、盐水纱布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菌素引流条。凡士林纱布引流条常用于脓肿切排后堵塞伤口,其作用是压迫止血,防止因伤口壁与敷料的粘连或肉芽长入敷料导致换药时疼痛。盐水纱布引流条和浸有抗菌素引流条多用于较浅的感染伤口。 橡胶引流片:由橡胶手套、薄片橡胶裁剪而成。烟卷引流管:由纱布引流条和橡胶引流片组成,即在纱布引流条外层包裹一层橡胶片,形成类似香烟式的引流条。由于外周柔软、光滑不易压伤周围组织。 使用时须将内置端的外周橡胶剪数个小孔,以增加吸附面积,并需先将其浸湿无菌盐水后再置入伤口内。 橡胶引流管: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分为乳胶管和硅胶管。橡胶引流管有粗细、软硬不同,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橡胶引流管。橡胶引流管种类很多,除普通橡胶引流管外,还有用于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制引流管,如:导尿管、气囊导尿管、胆道>型管、胃肠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 五、引流适应症 感染性疾病引流:浅表较小的脓肿切排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深部较大的脓肿切排后,用软胶管引流。手指脓肿常行对口橡皮片引流。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行闭式冲洗引流管引流。胸腔脓肿行胸腔水封瓶闭式引流。腹腔脓肿、化脓性疾病多行橡胶管引流,由于烟卷引流条不充分,最好不用。 深部组织引流大多需用闭合式主动引流,如引流不通畅,后期也可改用开放式被动引流。<结核性脓肿一般不作引流。 非感染性疾病引流:临床上,非感染性液体引流比感染性液体引流使用更广泛,且多采用闭合式引流。 常规颅脑、颈部、胸腔、腹腔、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系统等手术,由于术后伤口渗血、渗液,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可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或产生严重并发症,同时伤口积血积液,将增加伤口感染率并影响组织的修复。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明显减轻局部压力,有利于组织的修复。污染性伤口,伤口内放置引流物,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引流种类:1、纱条填充(开放式、感染) 2、胶片引流(小、浅创面) 3、胶管引流(半闭式,无菌)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04T15:51:25.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乔世平 [导读]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鸡西市梨树区医院 158100 摘要:解决病痛一直是医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成效成为了临床应用的关键,在创伤性的骨科病症以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经过验证确认了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达成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感染创面;治疗效果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储备,这些储备就是医疗水平提高重要的参照,只有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和发展治疗手段,参能应付愈加繁重的医疗工作。对于解除创伤骨科疾病以及形成的创面感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创面的感染,将渗出物清理干净,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人体的伤害,创伤性骨折的创伤面以及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一直是重点研究、严正对待的问题,本文将做好调查研究,从中采用对比参照的方法,明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女29例,男13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4例。 研究组中,女25例,男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3.1±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机器绞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的防止感染的方式是直接在创面处用药,定期的更换保持药物的特性作用于感染创面,达到消除感染,恢复创面的疗效,还可以进行输液治疗,加强人体抗菌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对创面感染的影响,化解感染导致的脓肿和流脓。 1.2.2 研究组 本组的患者就要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第一步先要将患者的创面处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无菌的状态,要适当的扩大创面的尺寸,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清除已经受到感染的皮肤组织以及让脓液顺利流出创口,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初步清理之后对创面进行评估和测量,要将感染流脓物彻底的清除,就要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吸取,从身体内拔除。依据创面的尺寸确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将备好的泡沫放在创面上,最好紧贴创面,然后进行缝合,安设好吸收装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要确保创面自然的生长愈合后,再实行后续的治疗手段,防止了外界对于创面愈合的干扰和病菌侵袭,也就能够很好的治愈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6±4.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5)d,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P=0.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8333,P=0.0157)。 3 讨论 创伤性骨科病症的创面一般比较难以处理,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如果再发生感染对于治疗更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以往的常规治疗这种创面感染的做法,就是定期的更换敷药方式进行一定时期内的治疗,通常要占用术后患者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感染,增加了恢复时间和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康复的费用支出,费时费力,而且患者在增多,医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感染事半功倍,通过封闭式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感染的面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有效的控制住感染向恶化的趋势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关键在其对感染物质的吸引式拔除,建立封闭式的负压引流过程,由于可以根据创面来确定引流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够全面的覆盖创面感染部位,从根本上祛除感染引发的坏死组织以及脓液,可谓迅速而且高效,保证创面的正常生长愈合,加快康复过程。 (2)引流疗效的保障也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关键部分,采用的特殊医用薄膜对引流材料实施保护,能够持久的保持负压吸引力的作用,将感染所致的脓液等物质彻底的从患者的创口处清理干净,不留隐患。 (3)封闭式的操作过程,一方面能够减少创面与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病菌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加剧感染,阻止细菌滋生使创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严重的后果以及感染的复杂程度加剧;另一方面在彻底的治愈感染后,还可以持续保护创面进行伤口的愈合以及恢复,直至彻底痊愈为止。 (4)传统的治疗感染的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药物,在药物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长期的使用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依赖用药化解感染,采用引流技术方法,减少了抗生素的摄入,降低了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的恢复。 (5)从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角度出发,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几乎能够掌控全程的治疗,感染被迅速高效的治愈,减少了康复时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缓解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13T16:04:43.260Z 来源:《健康前沿》2016年3月作者:余越喜 [导读] 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很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湘潭市中医医院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6例,常规组46例。结果:经过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相同的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很好,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参考。 【关键词】创伤骨科;综合护理干预;疼痛缓解 目前,创伤骨科多容易发生在遭遇交通事故、在高处工作摔伤、房屋坍塌或者爆炸等情况导致的受伤人群中,创伤骨科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外伤。无论伤情的严重程度,创伤骨科患者都会在生理、精神和生活各方面受到影响,会造成患者生活节奏规律的混乱在心理上,很多的患者也会出现不良情绪。在常规的治疗中,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多改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92名患者进行伤势检查,检查结果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50例,下肢创伤骨科患者有18例;其他创伤骨科患者有24例,。将这92例创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46例中有25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2.3)岁,有26例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有9例是下肢创伤骨科患者,11例是其他创伤骨科患者;常规组46例中有23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3)岁,有24例是上肢创伤骨科患者,有9例是下肢创伤骨科患者,13例是其他创伤骨科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伤情特征、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进行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被实施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疼痛干预:要将患者换药的探讨减轻,同时实施开放创面的护理,给患者包扎时也要注意适宜的松紧度,或者是在给患者换体位的时候也要注意过程的轻柔,防止出现任何疼痛出现。(2)心理干预,加大对患者心理变化以及情绪变化的关注,主要是加大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是在患者受伤后,变现出来的痛苦、郁闷、封闭自己、悲伤等一些不好的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积极正面的开导,用心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所在,并有足够的引导能力去解开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给与患者给多正面正能量的信念;(3)对于患者的详细的病理特征变化,应该尽快做好观察记录,方便尽早治疗,控制好病情。 对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照,并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别的分析统计。 1.3观察指标 进行相同的护理时间后,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医学上将这些疼痛程度分成:0级,是无痛;1级,是轻度疼痛;2级,是中度疼痛;3级,是重度疼痛;4级,是剧烈疼痛;5级,是疼痛无法忍受。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后,护理相同的时间后,观察记录可知,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程度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的比较(x,%) 3.讨论 创伤骨科是一种开放性外伤,据医学研究可知,创伤骨科在受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就会诱发创伤的疼痛感[1]。对于颅骨损伤的治疗,只有及时采取治疗,以及实施合理和科学的护理才能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也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2]。创伤骨科的病理特征是病情是急性的,治疗以及患者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并且现在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更加高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3]。实施综合护理就是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不同病理特征作出相应的护理,让患者有更好的恢复和病情的好转[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实验组和常规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相同的时间后,综合护理效果更好,让患者更加满意。另外,曹克菲等[6]对120例创伤骨科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发现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是最合理,最有效的,创伤骨科患者在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缓解疼痛后,对病情的控制有很好的效果以及能够很好地减轻患者的探疼痛。这一结果和本研究的结果相近[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