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乒乓变奏曲教案

乒乓变奏曲教案

乒乓变奏曲教案
乒乓变奏曲教案

《乒乓变奏曲》教案

教材分析:

《乒乓变奏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七册第六单元《快乐的课间》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它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技巧。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做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乐曲《乒乓变奏曲》,感受乒乓球比赛时的激烈场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悉音乐主题,能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听出音乐的五次变奏。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聆听过程中逐步感受、理解变奏的含义,并能用所学过的节奏和节拍尝试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表现的紧张、激烈的乒乓球比赛的场面,熟悉音乐主题,听辨变奏旋律出现的次数及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变奏”这一创作手法,运用音乐要素对音乐主题进行简单变奏。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聆听——感受——参与——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同学们,课间十分钟,你们都玩些什么游戏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来做一下课间的活动。(师生随乐律动)教师:看来同学们的课间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一首歌曲就是表现一项体育运动的,听听!打过乒乓球吗?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上,我国的乒乓球员们都以他们精湛的球技赢得了每一场比赛的冠军。乒乓球也走进

校园,成为课间活动的一种。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情绪及内容)

教师:今天我们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钢琴独奏曲《乒乓变奏曲》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情绪怎么样?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你能听出我们熟悉的旋律吗?

教师: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出示图形谱)

教师:再唱一唱。(学生随琴唱谱,注意顿音记号。)

二、分段聆听,感受变奏

教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分析:音区高、有弹性)教师: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一有什么变化?(主旋律没有变化,加入了低音,伴奏的旋律。主题由一只手演奏,变奏一加入了伴奏。)

教师:这时音乐的情绪怎样?表现了怎样的场景?(运动员在做热身运动。)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二,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旋律到了左手,比赛打得很激烈。)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变奏三,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更加丰富,运动员不时打出好成绩来,心情很愉快。增加了装饰音。用红笔勾勒出主旋律。)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主题的第四次重复,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旋律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音乐变得更加流畅,好像乒乓球飞来飞去划出的道道弧线,比赛越来越激烈,球打得越来越精彩,观众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禁不住为球员的精彩表现而欢呼,此起彼伏,形成道道人浪。)

教师:让我们来听听主题的第五次重复,音乐在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主题音乐移到了左手的低音部分,右手成了伴奏。)

三、了解变奏曲式,创编新《乒乓变奏曲》

教师:这首《乒乓变奏曲》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6次)

教师:什么是变奏?(变奏是在保留主题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节奏、节拍、速度、音色或通过加装饰音的办法等手段来改变音乐的效果和情绪。)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节奏和节拍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改变节奏和节拍的基础上,让我们也来创作一首《乒乓变奏曲》吧。(教师巡回指导,并注意展示成果)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紧张而愉快的乒乓球比赛结束了,让我们投入到愉快的课间活动中去吧。(在《哦,十分钟》的音乐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