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宏观经济学著作简介--经济发展理论

[美] 约瑟夫·熊彼特

Joseph Schumpter

经济发展理论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912)

熊彼特(1883~1950),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熊彼特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他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他创立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创新论出发,证明了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德文版,1934年英文修订版)、《经济思想和方法》(1914)、《帝国主义和社会阶级》(1927)、《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1939)、《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2)、《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1951,由生前所写传记评论汇集而成)、《经济分析史》(1954)等。

《经济发展理论》是熊彼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本书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广泛,

但是,书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他提出的“创新理论”。本书的英译本1934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这里按章节顺次作一简介。

第一章中,熊彼特对“循环流转”进行了静态分析。通过对熊彼特所谓的“循环流转”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再生产过程。没有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的收支相等、没有利润,生产管理者只得到相应的“管理工资”,因而利润、资本和利息都不存在,生产过程只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作者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涵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作了开创性的精辟论述,这些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构成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一种新组合。熊彼特把这种新组合归结为五种情况:一是

引进新产品或生产出新质量的产品;二是改进生产方法;三是开辟新的市场;四是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源;五是革新企业组织形式。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各方面的阻碍与非议,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必须才华卓越、敢于冒险。

熊彼特指出,从本质上说,资本主义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因此,分析了静态的循环流转后,他就转向了经济发展的动态理论分析。熊彼特指出,在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是企业家。他认为:企业家是敢于冒风险的,是创新活动的实行者,是动态经济中的主体,企业家的职能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而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实现这种“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第三章信贷与资本。熊彼特认为,银行是推行创新所必需的购买力的生产者。他把银行信用分为正常信用和非正常信用,并指出只有非正常信用(银行对未来的劳务和尚未生产出来的商品提供的信贷)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资本,熊彼特认为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或

实现新组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四章和第五章里,熊彼特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另两类因素:企业家利润和资本的利息。他认为,只有在实现了创新和发展的情况下,才有资本家、才产生利润、才存在资本和利息。认为企业的收支差额——利润,是创新的结果,而企业家则理应据此得到合理的报酬。对于利息的形成,他提出了三大要点:一是利率来源于“剩余价值”或“余额价值”;二是发展带来的余额价值一般分为企业家利润和经济发展的结果两类,而利息只能来源于企业家利润;三是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利息是永久的。

第六章,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初步阐述了他的经济周期理论,大致形成了他的以创新为基础的多层次的“三个周期”理论的轮廓。

参考资料:《西方经济学必读书手册》,梁小民、姚开建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