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历史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试题(四)

2020届高三历史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试题(四)

2020届高三历史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试题(四)
2020届高三历史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试题(四)

2020届高三历史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试题(四)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社神为禹,谷神为稷,不仅将周人的祖先神“后稷”定为了国家神,而且让分封的无论是同姓还是异姓诸侯国,都作为共同的“神”进行祭祀。这一做法旨在

A.确立周王共主地位

B.建立统一的宗教体系

C.提高文化信仰认同

D.强化周政权的合法性

25.汉代实行“吏不数易”政策,不仅中央高级官吏一般都任期较长,而且地方官吏也任期长久,如汉初萧何任相十三年,东汉时王霸任上谷太守二十余年。这一政策

A.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B.表明国家官吏数量不足

C.导致官吏腐败现象严重

D.利于各级官吏施展作为

26.图4是唐宋时期国家铸币(铜钱)额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单位:万贯)。此图可用于研究

A.唐代流通货币的短缺程度

B.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C.宋代赋税征收方式的变化

D.唐宋时期货币的贬值程度

27.明清时期,许多小说的创作内容是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琐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物理(即世情),体现了“为市民写心”。这说明此时期的小说创作

A.脱离了传统文学的主流

B.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C.缺乏对社会新事物探求

D.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

28.19世纪后期,时人感叹说:“中国人虽然保守,却也不知不觉地使用起外国货。现在不仅在口岸市镇和沿海地带到处可以看到钟、表、火柴、洋灯,就是在遥远的内地,也都可以看到这些东西。”这表明

A.民众的社会生活日趋近代化

B.崇洋风气盛行于内陆地区

C.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D.传统自然经济已全面解体

29.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全盘西化”的陈独秀认为,“改新的主张十分,社会惰性当初只能够承认三分,最后自然的结果是五分”,如果“自始就主张五分,最后自然的结果只有二分五”。据此可知,陈独秀的“全盘西化”意在

A.彻底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最大限度地革新中国文化

C.极力推进民主与科学普及

D.促进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30.1937年9月,《中央日报》译载的一位日本空军妻子的信中写道:“我是非常的焦虑忧念、不安,而我等待你的样子,谁看着都会伤心,请你早一点回来吧。”据此可知,当时

A.日本空军普遍存在厌战情绪

B.攻心战已成对日作战的主体

C.对外宣传注重瓦解日军士气

D.敌后战场积极配合正面抗战

31.

表1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进口和工矿产品出口分别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对外贸易致力于改善民生

B.西方经济封锁被打破

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D.工业化水平得到提升

32.古代罗马法关于“浇泼或扔掷之诉”中规定:建筑物中的投掷物或者倾注物造成他人损害,应当由建筑物的占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A.社会行为受到严格规范

B.公共利益得到法律保护

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公民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33.14世纪后,意大利一些繁荣的城市里,诸如市政厅、学校、市场和育婴堂之类的公共性建筑日益成为城市中心广场的主要建筑,甚至市政厅的底部不仅供等候办事的市民休息,还供

市民集会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公共建筑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

B.经济发展推动城市规模扩大

C.宗教建筑已被公共建筑所取代

D.人文理念影响城市建筑取向

34.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给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内的德国仿制英国品牌的次货打上“德国制造”的商标,结果,后来此商标却成为了制作精巧和质量优良的标志。这一变化表明

A.英国丧失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B.英国缺乏打造自己品牌的意识

C.德国工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

D.德国注重维护自主品牌的地位

35.图5是20世纪40年代一幅有关国际关系的漫画《量体裁衣》。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开启了美苏的冷战对抗

B.促进了西欧独立与复兴

C.加速了欧洲的战后重建

D.加重了美国的经济负担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把国家看成是一个政治统一的有机体是古代中国人的共同理念。这一点在国家处于政治上的分裂时期尤为突出。从春秋战国的各邦纷争到汉末三国鼎立以及后来的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尽管都出现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地城和以“国家”形式出现的政治实体,但谁也没想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家而从中国分离出去。相反,分裂的各部分却都自诩正统,图谋用武力征服其他力量,以便使国家在自己的旗帜之下实现统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的心态在这里集中地表现出来。

——摘编自王俊拴《古代中国的整体国家观及其价值分析》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唯我独尊的传统国家观念被打破,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以及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特别是一批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各自提出了救亡图存,建立民族民主国家的观点和方案。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也正是随着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逐渐孕育形成,并且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民主运动的进程。虽然,这种国家观念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对于国家的认识也有不正确的方面,但较之传统国家观念毕竟已有了很大进步,具有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