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1、简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生态等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引发了对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如环境问题,除生态学、地理、生物、化学问题外,还有经济学问题、历史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美学问题、法学问题等;再如人口问题,不仅是人口学、生物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理学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应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诸如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毁灭的威胁、人口爆炸、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也迫使各国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合作。人们意识到,当今和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需要通晓多门学科并能融会贯通、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化”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而课程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

(3)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备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搜集信息的能力(2)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时代

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

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

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学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

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

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

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则微乎其微。必修课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个性。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来看: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国家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意志。地方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这种课程体系、结构,多以分科课程为主,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国际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趋势

1)回归生活

从人的生活角度看,教育是儿童通向可能生活的中介,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教育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教育。由此推论,其内容不应该是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的,而应涉及人的生活的实践。只有回归本真的生活世界,把人置于他实际生存的世界之中,去体验、反省、批判、创造,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才可能建构起可能生活的图式,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实现教育目的最终要靠课程。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应成为一种生活化的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本国基础教育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调整本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更新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如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的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不论各个国家如何改革其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已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在此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从学生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以及对自我和他人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适应了我国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现实需要。

2)强调综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地区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七大学习领域之一。

在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课程生活化、综合化趋势的充分体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对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谈谈新的知识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主客统一的识观则把知识看成是主体经验的生成过程和个人意义的建构过程,认为知识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打上了学习者个人特征的烙印,这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必然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渗透价值的过程。这种教育重视知识的创造与构建的过程,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得“直接经验”、“个人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知识的观念固然影响着课程的设计,而对知识的形态、结构以及获取方式的不同认识也影响着课程的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知识观的转变,在课程架构上使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参与活动而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获取更多的“个人知识”,获取建构知识的能力,有着良好的课程载体,有着广阔的课程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在于:

(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单一接受性的学习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有效的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

(3)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

(4)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5)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本质特点,包括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3、分析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者的异同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

课外活动可以看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前身。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1)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存在的;(2)在育人功能上不同,课外活动的过程一般不具有研究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正式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一样,发挥着整体育人功能,其效能要大得多;(3)在具体要求上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目的、计划、成系统,对活动内容、时间、程度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安排,克服课外活动的随意性,且具有评价环节。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是一个‘功课’,从而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面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课程价值,调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来加以设计和实施。

第二,‘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总目标是:“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许多学者意识到这种目标的局限性,认为活动课的目标既需要具体化,又需要拓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

第三,‘活动课’的内容缺乏课程领域观念,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并无实质的区别,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课程价值。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是学生在校内的一般活动,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在学习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依然是课外活动,如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基本上是在学校范围内,在课堂中实施活动课的‘教学’,甚至变成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延伸,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探究、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相当多的学校把手工制作作为活动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或者通过某种技艺的模仿来展开。因而,活动课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主张学生进行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通过生活来学习,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领域来学习,要求变革单一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接受性学习或简单的技艺训练的浅层次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测量、实验、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特征。

当然,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策略。如在课程评价上,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结果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目标上来看,两者都要贯彻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都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而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同时两者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种族经验的精华。从课程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侧重即时信息和直接经验;而学科课程的内容侧重昔时信息和间接经验。从学习活动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学科课程以读书为主要方式。从课程的评价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当然,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包含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实验,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等学科中的活动,这些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隐含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阅读、听讲、书面练习和实际活动等,如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实验,数学中的测量制图,文、史、政学科中的观察、参观和调查,艺术学

科中的唱歌、绘画,体育学科中的运动以及劳作科中的劳动等。显然,这些实际活动属于学科课程固有的学习活动方式,而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第二,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如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第三,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实施中综合性实践学习大都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则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有着很多共同特点,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因此大家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学科活动(课)虽以活动的形式体现,但更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服务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教学的延伸。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一种新型的独立课程类型,从本质上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与地方性于一体的课程,它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其活动内容具有非学科化的特征。

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生成的主题

课堂教学时空开放的时空

间接学习实践学习

预设性教材非预设性的资源

“教”师“导”师

同步为主个性需要

不同学科活动课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如:以“到家乡某地参观学习开展活动”为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和侧重点:

1、语文课,重点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用文字描述(或记录)路口的繁忙景象---写作素材;

2、数学课,重点是统计一定时间内过往车辆的数量---统计初步的收集与整理;

3、美术课,重点是用笔描绘繁忙的路口,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写生素材……

而综合实践活动,它将整合各学科知识,并渗透研究性学习。既要用数学统计知识收集整理数据,用语言描述路口的繁忙景象,拍摄一些图片资料,又要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车辆,反映家乡的变化,更要以主人翁意识思考路口存在什么不足和隐患,大胆设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培养社会责任感。可见,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整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大有好处。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兴趣小组的区别

兴趣小组活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

和非学科性,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开展的,是一种非全员性的活动,有的还具有较强的学科活动特点。如:书法组、航模组、舞蹈组等,都具有很强学科活动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突破和超越,从教学方式上看,它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兴趣置于中心,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从地位上看,它是独立的正式课程。

(六)综合实践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12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

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

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

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在实施中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教学时间打通使用,等等。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4、总结、归纳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共同点,谈谈其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启示。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

(一)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涉及的领域

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类

主题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学习与设计学习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如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

课题研究学习,学生一般都要提出解决有关环境保护的对策。

2、社会实践学习类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融入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

3、生活学习类

生活学习是与学生生活能力、适应能力相关的实践性学习。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体现了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

(二)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

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活动方式的根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主要有:

1、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它的核心是课题研究,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索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是小学、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它不同与课题研究学习,课题研究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而实际应用学习要求学生在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它有两种基本形式:

3、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国外学生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的学习活动。体验性学习活动不以发展探究能力、操作能力为根本目标,而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参观、考察、访问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活动方式。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社会活动领域之中,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社会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的根本特征是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尽管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它是以探究为核心的;设计性学习同样具有实践性,但它是以具体的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体验性学习的核心则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只有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才更有利于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因而,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各学区的“学区活动规划”中都有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几点启示: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在于

(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的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的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综合学习、实践学习、参与学习、生活学习、探究学习是中小学生知识获得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不可偏废。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世界”中的教学,与世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3)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价值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4)综合实践活动根本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5)作为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的本质特点包括: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探究性、生活性、交往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第二章思考·探索·实践

1、结合课本45页案例《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分析它是否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它首先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即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择和生成活动主题。也就是从学生周围社会环境为背景的,充分挖掘蕴藏在社会中的丰富课程资源。“哪种塑料袋可以装食品”课题提出的背景,教师正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清晨看到的大街小巷卖早点的摊点用来装食品的塑料袋。

其次它体现了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教师在生成主题时提出:你们知道吗?不是所有的塑料袋都可以用来装食品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塑料袋,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可以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用有毒的塑料袋装食品,不仅会污染食品、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给城市带来大量的白色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因此,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塑料袋,探讨:如何通过不同方法区别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其三,着眼于直接,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学生通过燃烧、观察、闻气味,浸水等方法区别塑料袋有毒无毒特征,从而认定可以装食品的塑料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2、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有哪些特性?列举一、二,并做简要分析。(1)生活性。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2)经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课程,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3)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学习方式和简单的技艺训练性的活动方式,使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考察、测量、实验、劳动等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开展学习。

(4)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5)交往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达成一致、分享共同的成果等。

(6)参与性。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应和其他学科课程一样,充分体现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的功能,设计时要考虑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同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7)多元性。价值多元、尊重差异是主体取向的基本特征,它强调活动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体现课程主体的开发是多元的,选题是多样的、活动方式多样、成果交流多样、评价标准是多元的。

3、就近到一所小学进行调研,考察并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哪些变化?

(略)

第三章思考·探索·实践

1、你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列举一、二并做简要阐述。

答:还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

A、人与自然维度:

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对自然世界的神奇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认识;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转化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B、人与社会维度

关注社会生活,有目的地对周围社会环境进行考察;获得初步的社会经验和社会交往的认知能力;形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服务社区的经历。

C、人与自我维度

能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增强劳动观念,发展劳动技能。

美国《应用学习标准》就规定了五个类型的课程目标:1)五个领域的目标,即A1 问题解决;A2 交流的手段与技巧;A3 信息手段与技巧;A4 学习与自我管理手段与技巧;A5 与他人合作的手段与技巧。2)九大能力,即(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2)交流思想和信息;(3)安排和组织资源;(4)与他人共同工作和从事集体工作;(5)解决问题;(6)使用数学思想和技巧;(7)使用技术;(8)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学与教;(9)理解和设计(生产)系统。

2、如何正确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目标的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略)

3、绘制一张恰如其分地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具体目三者之间的联系图。

总体目标

4、课本80页第4题:一个以“学校的午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实例。先阅读材料,然后回答案例中具体目标的表述采用了何种方式并对此种表述方式进行评价。

该案例的活动目标属于列点式表述。有教师教学目标,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目标。虽然目标中包含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但没有具体化。

5、课本第80页第5题。

该案例的活动目标属于列点式表述。虽然含有三维目标但没有具体化。

第四章思考·探索·实践

1、请就每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领域提出3~5个有价值的活动主题。(1)研究性学习: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社区或地方人口状况的调查研究、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校园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研究、中小学生的服饰与审美问题研究。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城管叔叔,我也行、关爱五保老人、社区商场调查、社会宣传、资源和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3)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菊花栽培造型系列活动、设计一种校园设施、设计制造一辆自行车拖车。

2、有人认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方式,活动的主题才是课程内容”请结合本章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

之所以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预设性和生成性特征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的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什么”的东西才是活动的内容。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才是内容,所谓的“劳动知识”也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开展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严格来说,这不是由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或预设的,而是由学生自主提出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从此意义上说,只有活动主题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形式或活动要素,具体表现为研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社会宣传、公益活动等)、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如设计、制作等)。

3、请你谈谈,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四个指定内容领域的有效整合?(要求:提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整合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这四个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上述四个指定性内容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当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垃圾污染、白色污染、噪音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的研究时,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了解有关环境污染的现状、表现、原因、治理方法等的知识,得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方案或建议。在此过程中,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得到运用;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可以发挥它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丰富且来源多样的长处,实现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便捷地展示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开展交流活动;同时,根据同学们学习到的知识和提出的建议或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做一些环保知识和环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活动。这样,四个学习领域就可以得到有机的整合,形成一个可以发挥合力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4、选择本地一所学校,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试着为该校开发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要求:反映该校的特色,切实可行,以获得主体的形式列出)

(略)

5、如何正确处理好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的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求:从多层面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略)

1、结合某一案例,说明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主要因素。

《××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的课题目标为:学生会设计旅游度假村;巩固提高学科课程数学、自然等有关知识,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该课题的活动目标虽然依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维”总目标,提出了促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但是,显然没有做好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的工作,因此,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的目标过大过高,偏离学生经验和知识结构

该案例要求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旅游度假村,涉及了人文、社会、地理、数学、市场经济、旅游等有关知识,显然这些目标对小学生来说是过大过高。由于目标过大过高,会导致大多数学生遭遇失败和挫折,丧失信心。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是没有以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为依据,也没有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来设计。如果改成“通过体验……养成…

…”,那么,就会显得具体且容易操作。

(2)设计“纯知识化”目标,偏离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寻求实际问题的解决方略,而不是简单地获取一些间接知识或经验。

上述案例设计将目标定位于:获得对动物的感性知识,巩固提高学科课程数学、自然等有关知识,追求的是“纯知识”目标,偏离了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纯知识目标的设计,只会将学生引入发现科普知识的误区,使活动蜕变为在喧闹背后“找寻已有答案”的单调行为。学生所获得的东西,不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是间接经验,都远离他们的生活与心灵的间接经验,这显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追求相去甚远。

(3)设计没有过程与方法,偏离了课程探究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根据我国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制订的。《××旅游度假村规划设计》的目标设计,忽视了过程与方法、实践与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关注的是活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通过活动所进行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塑造,真实的具体的个人体验,关注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没有机会对具体的现场经验和抽象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建构,没有实践能力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学习目标如何发生?探究成为浮泛的和缺乏深度的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因此衰减,乃至空无。活动设计如果缺失了过程与方法、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就是不合格的活动方案。

(4)老师包办代替,没有学生亲自制订的目标,违反了学生自主性原则。该课例的目标设计,显然是老师的包办代替行为。

2、你认为还有哪些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因素?试举例说明。

(略)

3、分析课本136页“海上日出”案例,问这个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则。如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进。

(略)

1、你认为,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了解学生,调查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相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2、谈谈你对在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课程的生成性的认识。

3、阅读课本168~169页材料,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时处理好“主题”与“问题”的关系。

确立课题前,一教师一般都要先创设情境引出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提出若干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出几个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活动主题;然后再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特点,具体规划如何开展研究活动,制定活动方案。这一过程的基本流程就是:

引出话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形成主题)——选择课题——规划内容——制定计划。

4、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为城光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城光小学是一所双轨制的六年制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所在乡镇盛产银杏,也是传统的苗木之乡。校园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苗木花草种类繁多,还有一些不知年岁的银杏树。学校附近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苗木市场,还有一个县苗木研究所。苗木市场除本地人口经营外,还有一些外来人口,他们的子女也在城光小学就读。偶尔还有外国专家来苗木研究所交流。

3、《苗木——家乡的宝》活动设计

一、主题提出的背景

城光小学地处城乡结合地带,所在乡镇盛产银杏,也是传统的苗木之乡。校

园里苗木花草种类繁多,一年四季绿树成荫,学校附近有一个大规模的苗木市场和县苗木研究所。该乡镇人口流动量大,主要经营苗木。孩子们处在这样的苗木之乡,竟有很多人不太了解苗木的名称、用途。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组成员经过研究讨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开展一次以“苗木—家乡的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家乡的苗木,了解家乡的风貌。

二、活动的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苗木的名称、基本特征及基本用途;

2、知道苗木生长所需要的环境;

3、大致了解苗木的销售方向和情况;

4、认识苗木对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收集各种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类处理;

2、尝试用清晰的语言说明家乡成为苗木之乡的原因;

3、能够用绘画、文字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

4、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同时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并大胆提出质疑;

5、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即如何与陌生人交流,特别是外国人。从而获得与学校以外人交流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并培养做事的责任心和细致塌实的

工作作风;

2、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宝—苗木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师生进行商讨,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并提出现实中会出现的一些活动障碍,及给予解决方法

(二)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

1)收集资料,并制作手抄报,进行宣传工作。(一组人员)

2)到苗木市场与销售商进行交流,了解苗木的销售情况。(一组人员)3)到研究所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交谈,了解苗木的性能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一组人员)

4)到其他地方进行问题调查,言语访问,了解乡民们对家乡的宝—苗木的认识及感想。(剩余人员)

四、成果展示

1、预计成果:

由于这个活动的困难度不高,对小学生来说并无太多的困难出现在活动过程当中,且该乡镇地处苗木之乡。人口流动量大,人们的素质水平比较高,对于学生活动支持者为多,所以活动的成功率较大。

2、对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商讨,并将成果以图片、文字等艺术形式展示出来。

五、活动评价与反思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了解家乡苗木的基本情况。□

2、是否认识苗木对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大影响。□

3、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是否能将自己的调查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

5、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6、是否产生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主人翁意识。□

7、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在活动中,随时都有评价。如在学生发言中哪个组的发言积极,讨论和辩论中哪个组热烈等等,教师不必讲出来,学生也会心领神会,自己都有判断,同时要采取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在学习后,可按教材上的评价内容让学生自己讲一讲,让他们再次表现,这就是自我评价。无论学生发言几次,举手几次,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二)教师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强调超越教材、课程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空间上像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讲究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课上得自然、顺利,学生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如,让学生把对苗木调查的成果以图片、文字等艺术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

解苗木的知识。同时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教学中,孩子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因此,让他们发挥想象,展示各种形式的成果,在活动中他们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种过程中焕发出来的一种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

第七章思考·探索·实践

1、谈一谈你对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及其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所学校某一年度、某一学期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安排才能协调有序、具有特色?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某一学段内或在连续的几年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如何相互衔接、主题如何相互映衬?一个年级的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上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课程资源?等等,这些都涉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是一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宏观规划,是学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决定了在学校层面上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一样,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但是,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展开是依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因此,学校应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基本思想,为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制定出具有整体性的一学年或几学年的总体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的总体规划,即学校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一个年级在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以及某个班级在几个年度或某个年度的总体规划。每个层面的总体规划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总体规划必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总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分析法、综合法、基于“多元智能”进行总体规划法、情境分析法等。

2、本章介绍了系列主题活动的设计方法以及单一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你如何理解或还有什么补充?

(略)

3、分析你所在学校或社区的资源特点,设计一个单一主题的活动方案。

我爱吃的蔬菜

一、活动主题提出背景

自从学校有了食堂以来,大多数孩子都在食堂就餐。做为孩子的班主任我总是选择和孩子们一起就餐。可从就餐的情况发现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偏食。尤其是不爱吃菜。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着急。在于学生交流中了解到:学生普遍知道蔬菜有营养,应该多吃蔬菜,但不知道蔬菜中究竟有哪些营养。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我讲的蔬菜趣闻却很感兴趣,这就启发我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活动提高学生对蔬菜的兴趣,进而能喜欢多吃蔬菜,避免偏食挑现象的发生。

于是我们开展了“爱上吃蔬菜”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

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蔬菜,了解有关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关注自己的饮食健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完成调查报告。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决解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天然,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退的探索精神。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与人交流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和蔬菜也是密不可分的。你了解我们身边的蔬菜吗?你知道他们的营养价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展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探素蔬菜世界的秘密。

1、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搜集的资料内容:

通过浏览书刊、报纸、网络或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

(a)调查你最喜欢的蔬菜的营养价值。

(b)调查你最讨厌的蔬菜的营养价值。

(c)调查不爱吃菜的同学的原因。

(2)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a)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b)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并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2、学生准备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合理分工,搜集资料,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讨论调查研究的几个问题。(1)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2)观察蔬菜的外形、颜色,生长过程及栽培方法(3)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组:上网或到图书室查找有关蔬菜的的常识。

第二组:到菜市场菜地去观察蔬菜的颜色、外形,带菜地去询问老农蔬菜生长过程及栽培方法。第三组:访问专家蔬菜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活动成果展示

师:在这次“爱上吃蔬菜”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1、各小组把活动的资料进行整理,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推荐汇报人。

2、分小组各自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同学的汇报可以形式多样,如展示图片、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五、活动成果评价与反思

评价:

(一)学生评价

(1)小组交流实践感受和过程体验;

(2)设计自我评价表学生自评。

如,在小组讨论会上积极发言,贡献了许多有用的“点子”。〇

在开展宣传前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了解。〇

在开展宣传活动过程中,能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完成好各项工作。〇(二)师生共同评价

综合评议各组活动的实施情况,强调质性评价,注重过程,体现差异,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选出各组在活动表现突出的或进步较大的同学。

反思:

(一)学生反思

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完善活动资料。生:很快地实训告一段落了!有点舍不得。在实训的期间里,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选择了“爱上吃蔬菜”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经过了一番的讨论及老师对活动的方案进行优化后,分了组,我被安排在户外调查组里进行户外的调查访问工作,我们小组到了农田菜市场了解到了很多蔬菜知识也认识到了农民种菜的不容易。在期间我还担任摄影师,拍了组员的各种活动照片也录制了组员咨询当地人的一些关于蔬菜种植知识的录像,我觉得我们户外调查组的工作做的很成功!

生:在小组演练活动方案的实施中,我们一边把要探究的成果能更好的呈现做了准备,同时还对老师表现和小学生的言行进行探讨,提出各自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并多次的进行模拟教学。

在教学录像中,我们的表现很积极,能从一个小学生的形态与老师进行互动。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我们小组成果汇报时,播放采访视频时时间没有控制好,采访视频未能更好的剪辑,在研究小学生的表现时,低估了小学生的调查处理能力,未能更好的分析和汇报活动调查的成果,还有就是蔬菜的知识没有很好的在汇报中得到宣传,虽然有不少的漏洞但是总体的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教师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深受班级学生的拥护和喜爱,在这次主题活动整个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均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其中。由于学生是真的参与了,真的用心体验了,因而获得的感受是真切的,取得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六、活动延伸

1、根据蔬菜的食用方法,选择一样或几样蔬菜来烹饪一种食品(主要是拼盘等简单的菜,要在父母帮助下进行,品尝并请父母指导评分)。

2、制作《蔬菜营养手册》。

第八章思考·探索·实践

1、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即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理论导向设计维度、目标设计维度、内容设计维度、过程与方法设计维度、心理规律设计维度、知识与技能设计维度。对于这些评价指标,要从整体视野上把它们科学地细化,细化出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二级指标即评价标准。课本P200-202。(一)理论导向设计维度

(二)心理规律设计维度

(三)目标设计维度

(四)内容设计维度

(五)过程与方法设计维度

(六)知识与技能设计维度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情境迥然不同,因此,其评价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也就是说,其评价方法是多元的。从评价形式上看,有个人报告协商评价、学生活动小组评定、评价小组综合评定、方案报告答辩、专家审议等;从评价过程上看,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价作为方案优化的契机?

(略)

3、课本P217案例“花的联想”是某小学老师设计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请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评述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方向或要点。

优点:

1、方案设计可操作性强,并且符合中年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研究

方向确立中,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体现了活动方法的多

样性和综合性。

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实现了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热爱自然。

缺点及改进方向:

1、在《花的联想》综合活动方案设计中,教师在活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忽略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体现教育理念的转变。比如在设立活动目标时,主语定位教师;在活动准备过程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有教师搜集,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等等。

改进:设立活动目标是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出现教师作为主语的现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准备中,让学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方案中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花的联想》这一方案实施中,过于注重成果展示的形式。虽然辩论赛,诗歌朗诵等形式在开展时更有吸引力,但在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改进:在了解花的知识的同时,每个研究小组在已知的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符合研究方向的特别标志物,口号等

3、方案评价环节中,只有总结性评价,而没有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改进:在评价中,三中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的针对性,形成性

评价的灵活性,让二者为总结性评价提供有益的补充,更好的发挥课程评价的功能。

第九章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第十二章思考·探索·实践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主题活动一我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会整理自己的书包。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使学生认识爱护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用语言表达自己书包的特征与外形。 三、课时计划: 4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自己的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感受爱护自己的书包和保持自己的书包干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自己的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你知道吗”。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书包。 2、观察后填空。 3、老师评点。 (二)学习“大家一起说一说”。 1、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书包的的作用。 2、学生自己说一说

3、老师总结 (三)画一画小书包 1、老师叫学生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2、学生描述书包的样子。 3、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四)布置作业: 画一画自己的小书包。 五、板书设计: 观察自己的小书包 颜色:黄色红色蓝色蓝色和红色 形状:长方体正方体 大小:很大中等很小 第二课时画书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画自己的小书包,并知道怎样正确背书包。 2、过程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画一画自己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画书包 三、教学过程: (一)评点学生的作业。 (二)把画得好的拿到学习园地去展览。 (三)学习“开阔视野”。 1、老师教读课文内容。 2、引导学习其中的内容。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课课程标准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编辑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特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成绩录入和学分管理及综合实践等使用方法

1.1.1 原始成绩录入 学生成绩登记,可分为成绩录入和成绩导入两种方式,成绩导入系统提供了模板供参考,本节介绍如何进行成绩录入。 以下以维护“高二(01)班”“2008-2009第二学期模块终结性考试”中的“英语写作”模块为例,操作示范如下图: 操作步骤: 1.在左侧“成绩管理”标签页中找到“原始成绩录入”功能项; 2.右侧维护区选定考试名称“2008-2009第二学期模块终结性考试”、模块名称“英 语写作”; 3. 4. 5.在左侧班级列表中找到目标班级“高二(01)班”; 右侧维护区显示该班级的学生信息,在成绩一列中依次输入学生成绩信息;成绩输入完成后,单击页面下方的“保存”,完成学生成绩信息的录入。 1.1.2 成绩统计 如果需要考查学生学习成绩走势、班级成绩对比、年级成绩走势等成绩综合统计报表,则需进行成绩统计。 以下以统计“高二年级”“2008-2009第二学期模块终结性考试”中的“英语写作”统计为例,操作示范如下图:

操作步骤: 1.在左侧“成绩管理”标签页中找到“单科成绩统计”功能项; 2.右侧维护区选定考试名称“2008-2009第二学期模块终结性考试”、年级“高二”、 班级类型“普通班”、学科名称“英语写作”; 3. 4. 5.选定统计方法,按“分数线”统计; 设定A、B、C、D、E 等的分数线; 单击下方“统计”完成成绩,并保存,保存成绩统计结果。 1.1.3 补考处理 对达不到及格分数的学生要进行补考处理。首先生成模块的补考名单,在补考过后需要维护补考学生的补考成绩。以“英语写作”模块高二年级补考学生为例示范操作如下:

操作步骤: 1.在左侧“成绩管理”标签页中找到“补考处理”功能项,选择维护区上方的“补 考名单生成”项; 2.右侧维护区选定考试名称“2008-2009第二学期模块终结性考试”、模块“英语写 作”,点击页面下方的“生成名单”; 3.在跳出的“生成名单”——对话框,单击“确定”; 4.进入“补考名单打印”项,查看右上方的打印预览,并打印名单; 5.补考结束后,进入“补考成绩维护”项; 6.维护考生的补考成绩,点击页面下方的“保存”后,再点击“替换”,完成补考成 绩的更新。 1.1.4 重修处理 对补考后仍然不及格的学生一般要求进行重修处理,该模块操作与补考处理类似。请参考补考处理。 1.1.5 成绩查询 学科教师、班主任、教务处、校长等关注分析学生成绩时,可查看系统提供的成绩统计报表,系统提供原始成绩查询、年级成绩表、年级分析表、模块分析表等各项综合统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

“身边的安全隐患排查”主题1 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有秩序入场。 3、队伍行走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特别是上下楼梯时,要小心谨慎,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4、行走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行走时弯腰拾东西、系鞋带等。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事项 1、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2、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3、活动要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2、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3、不吃路边小摊小贩卖的食品,不吃卫生得不到保证的食品。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雨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五、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 “110”----报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高中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实施的依据及主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由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它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三个科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23个必修学分,是高中毕业学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施于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中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要适合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特点,准确地确定和完整地把握课程理念,正确地理解课程的价值取向。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独立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庸,而是基于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独立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持续研究的过程,发展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关注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基于这样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在实施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把它异化为其他学科的活动,或将独立的综合实践活动降低为某种一般化的课外活动。

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使用说明

登录 ◆学生登录:用户名为学号,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登录后可修改密码;学生忘 记密码可到系管理员处索取。 ◆教师登录:用户名为工号(后五位即可),初始密码为:888888;密码忘记可到 系管理员处索取。 一、权限说明 如下图1所示:学校管理员设置各系管理员、职能处室和校领导;各系管理员设置系领导、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并建立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对应关系、设置各角色的二级权限(那些模块对给定权限可见)、设置毕业综合实践的时间、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删减(基础数据可以通过批量导入,导入格式平台提供)。 图1 权限示意 二、总管理流程 毕业综合实践全过程动态管理平台总的管理流程是: 1、学校管理员导入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并给定校领导、职能处室和系管理员的角 色; 2、系管理员建立学生和教师的对应管理,并给定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班主任、 辅导员等角色; 3、指导教师查看学生的基本信息,批阅实习周记、回复学生提问、录入交流主题、 给定课题、批阅开题报告和论文等; 4、学生变更和添加实习单位、签约单位,撰写实习周记,向教师提问,提交开题 报告和论文,查看系和学校的通知,下载系和学校提供的下载文档等;

5、系管理员、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班主主任、辅导员等角色从平台上获取所需 资料; 6、学校管理员、校领导、各职能处室从平台上获取所需资料; 7、汇总输出毕业综合实践的过程资料和最终成果。 三、学生角色 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下维护个人的信息(联系方式等)、变更实习单位、添加签约单位、撰写实习周记、向教师提问、回复教师的作业、进行课题管理、上传开题报告、上传毕业论文、下载规范文档(学校和系部提供的)、查看学校和系部的各类通知、给学校管理员反馈问题等操作,学生主界面下,有学生的基本情况汇总,【基本信息】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主界面【基本信息】 3.1 变更实习单位和添加签约单位 学生的实习单位有变更时,原则上由学生本人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变更,特殊情况可以委托指导教师变更实习单位,学生变更实习单位在【单位管理】的菜单下,变更实习单位和添加签约单位的界面如图3所示。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大全

洪窟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科教案集 第一课校园安全 第一课时校园安全警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2.了解校园的安全隐患的种类以及具体内容。 3.观察校园,记录下安全隐患,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开展“看一看”、“答一答”、“拍一拍”这三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了解校园安全隐患的具体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听一听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我们石狮某学校的真实故事,主人公化名叫李小毛。2002年9月的一天午后,二年级的李小毛同学跟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上学。就在离学校大门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他碰到了几位坐在小汽车里的陌生人。他们假惺惺地向李小毛问路,热情而天真的李小毛没有多加思索,就跨上了陌生人的汽车。可谁知,他这一上车,就再也没有回来,他被歹徒绑架勒索了,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他的父母因此悲痛欲绝,几乎发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同学们,这件事向我们再一次敲响了校园安全的警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校园安全警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真实的故事娓娓导入,让学生的心灵在受到强烈的震撼的同时,初步明白确立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看一看 1.过渡:这件绑架勒索案发生以后,我们石狮市各个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引起了足够重视,如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但百密还有一疏的时候,不信,同学们请看课本第24页的“观察在线”,请你也观察一下这些现象,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对于这些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学生观察图后自由发言) 2.归纳:你知道吗,校园安全隐患有20多种,请看大屏幕。 校园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不走人行横道、闯红灯、骑车不走非机动车道…… ●饮食卫生安全:喝生水、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暴饮暴食…… ●运动安全:摔伤、擦伤、不做准备运动而造成的拉伤韧带、扭伤脚踝(huái)……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教学内容、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成长需要和知识结构,精心设计了五个类型的活动内容:亲自动手制作动画片,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乐趣;共同关注校园公共设施;一起走进家乡,品味特产,考察古迹,领略风土人情;参与改善社区消防设施的活动,积极为社区服务;进行人与自然的科学研究,观测预报天气情况。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走进家乡这一部分。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一)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年级、科目及教师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

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

财务凭证管理系统 综合实践例子

财务凭证管理系统综合实践例子

数据库课程设计报告 财务凭证管理系统 班级:软件083 姓名:史晓蒙 学号:2008023078 指导教师:吴迪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18日

数据库课程设计评分表 分90~100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

及格。 目录 第1章系统简介 (1) 1.1课题背景 (1) 1.2系统开发的意义 (1) 1.3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1) 第2章需求分析 (3) 2.1财务凭证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3) 2.11技术水平分析 (3) 2.12经济效益分析 (4) 2.13市场分析 (4) 2.2财务凭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4) 第3章总体设计 (6) 3.1项目规划 (6) 3.2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6) 3.3系统功能结构 (7) 第4章详细设计 (8) 4.1数据库设计 (8) 4.11数据表概要说明 (8) 4.12部分数据表E-R图 (9) 4.13.数据表的结构 (10) 4.2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13) 4.21系统登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3) 4.22主窗体的设计与实现 (14) 4.23凭证信息录入窗体的设计与实现 (18) 4.24管理员信息窗体的设计与实现 (21) 第5章测试与总结 (23) 5.1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 (23) 5.11如何实现总账查询 (23) 5.12科目编号的生成错误 (24) 5.2总结 (25)

第1章系统简介 1.1课题背景 凭证是记录账簿的依据,它的完整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财务的核算结果。早期的财务凭证是由人工管理的,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不易保存。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上企业财务管理的迫切需要,财务凭证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凭证管理系统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个财务凭证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基本的凭证管理和会计科目管理等功能,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按凭证编号和会计科目对查询结果进行打印。 1.2系统开发的意义 本系统属于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可以对中小企业财务凭证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本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灵活的录入数据,使信息传递更快捷。 系统采用人机交互方式,界面美观友好,信息查询灵活、方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 实现后台监控功能。 实现各种查询。 实现企业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数据检验,尽可能避免人为错误。 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易安装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从而更方便财会人员对账目进行统计、录入、审核,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准确性,为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 1.3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系统开发语言:C#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 2005

教科版三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家庭生活安全 活动目的: 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知道在家庭中哪些情况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防范。 活动过程: 1.给学生讲述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伤害事故,提高学生警觉。 2.读文,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3.交流: 课文中讲述了哪些情况? ①烧水时; ②使用高压锅时; ③煤气、燃气器具的使用; ④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 ⑤家人触电时采用的措施; ⑥使用电风扇、洗衣机时; ⑦不要在居室、和阳台上追逐打闹; ⑧不要将钮扣、珠子、图钉等东西含在嘴里,说笑吵闹; ⑨不要拿道具比划、打闹; ⑩不要拿飞镖、棍棒等互相打斗; 4、我们应当时时注意哪些问题? 玩小动物应注意的问题;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独自在家时怎么做;发现屋内有效透时:不能按时到家是怎么做;课间活动怎么做;遇到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5、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意外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比如,皮肤出血时的处理、沙子进入眼里的处理、课间活动怎么做…… 分组练习。 6.总结: 要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第二单元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主题: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学校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学校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3、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分年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 2、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年级和班的界限,学生跨年级和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小组对综合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实施方案可行性进行评估。 5、动员学生、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学校里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年级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各年级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活动组长,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学校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全

春的序曲 一、主题的提出: 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时间安排 第二周——第八周 三、活动过程: 分组,提出方案(1)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方式: 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谈本次综合 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主题“春”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

2、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3、各小组制订初步方案。 4、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收集春天(两课时) 活动目的: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活动内容:收集春天,展示春天 第一课时(2) 活动过程: 1、确定收集春天的地点 小组讨论在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到春天 2、小组分工活动 第二课时(3) 活动过程: 1、展示; (1)、把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或者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拍照片、去野外录像等一一展示出来。 (2)、交流根据个人兴趣,喜欢做的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 2、上图书馆或书店找有关春天的资料 (1)、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 (2)、描写春天的散文

2020年整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1].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在我校深入开展 第三小学路建平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1、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 2、课程体系: 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科教学以外的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的课程。从学生方面讲,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习视野。从教师方面讲,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教学工作的彻底颠覆。从常规教学上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模式逐步引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科课程间的整合,更好促进教育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3)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能力,(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5)学科综合的能力等。 4、组织形式(1)小组活动,(2)个人活动, 5、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目前,不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的小学,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一般每周二三课时,学生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班级或活动小组的活动。 6、课程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综合性是基本特性,实践性是本质特性) 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 (1)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主题探究以探究为核心,其基本活动方式是观察、调查、研究,它所涉及的问题领域包括自然现象(问题)研究和社会现象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江都区第一中学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已整理)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第1课: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火灾,牢记火灾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正确预防火灾。 2.正确掌握和应用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 3.掌握扑灭火灾的应对措施及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1.掌握制订切实可行活动方案的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课题查找、搜集、整理素材。 3.培养发现问题、思考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走向社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的团结合作意识。 2.培养面临危险从容应对的品质。 3.激发关爱生命,关爱自已,关爱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选择子课题,成立活动小组 有关火灾的问题很多,你准备选择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实践。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与活动内容和目的相近的同学形成小组,大家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分组参考: 第一组:火灾的成因及预防 第二组:火灾的分类及扑灭 第三组:火场的逃生及自救 第四组:防火的宣传及救护 (二)、储备资料,准备活动器材 活动中,你需要储备必需的火灾知识,准备充实的活动器材。如:记录本、介绍信、照相机、各种调查表、灭火演习和逃生自救摸拟练习所需的各种器材。 资料导航:

资料库:消防大队档案; 网站: 网站: 书籍:《消防知识大全》; 杂志:《楚天消防》; 报刊:《中国消防报》; (三)、组员分工,制定活动计划 各小组应制订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即团结合作又分工仔细,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避免随意与盲目性,争取更大成效。 设计参考: 活动的目的: 活动的地点: 活动的方式: 活动的内容: 活动所需材料: 活动小组成员分工: 组长:XXX 资料收集员:XXX 记录员:XXX 管理员:XXX 场地器材员:XXX 安全员:XXX 活动实施: (一)、自主开展活动 1、调查访问:到学校周围,进入工厂、农村、社区、走访老人、调查民众、调查了解火灾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2、采访咨询:到消防大队进行咨询。 3、积累资料:多渠道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档案、上网查询所需资料。 4、实践运用:查阅各种逃生资料,撰写我的收获、我的发现等心得文章,模拟火场,设置情景,练习提高,熟练掌握灭火和逃生本领。 5、探索发现:及时对收集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归纳、讨论、总结成活动成果,写出研究文章。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五(下)农田里的故事 活动一:农民的好帮手——农具 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调查、采访、交流介绍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活动重难点: 认识农具,了解农具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你们见过农民是如何翻田地、播种子、收谷物、晒谷物的吗?他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农具帮忙完成这些工作,也许你们对农具还比较陌生,现在就分组到村里开展采访活动,认识各种农具,然后在班上作一次介绍交流。 二、确定要采访的问题 三、走访农户 四、汇总与交流 五、 活动二:农事谚语知多少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季节、天气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2、搜集了解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活动重难点: 搜集农事谚语,理解其具体含义并按作用分类、归总。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认识二十四节气 1、请教科学老师,对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含义、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完成表格:阴历月份、节气、阳历日期、节气含义 三、搜集农事谚语用哪些办法可以搜集到谚语呢? 1、可以上网查。 2、可以问一问有经验的老农。 3、还可以从节气、植物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等掌握农谚。 四、整理归类 介绍交流各自找到的农事谚语及其具体的含义,然后按谚语的不同作用进行归。 五、“实战”体验 现在恰巧处于()节气,我们决定到田地里去看看如谚语所说的饿农民们辛勤忙碌的场景。 活动三:野外观蛙记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认识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制定观蛙计划;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下面是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中学综合实践课活动方案范文1 一、实践内容:高一级新生军训 二、实践时间:安排在20xx年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1周。 三、实践地点:紫金县武装部国防军训基地 四、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

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五、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班级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个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3、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七、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