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_二年级下_平均分练习题

新人教版_二年级下_平均分练习题

新人教版_二年级下_平均分练习题
新人教版_二年级下_平均分练习题

平均分专项练习

姓名()

-先国一亂再填空

f 」__ A1 盘* _ ■JI ___ *_

1-

s介★ ,^2个一份冷观了()份?

2. ▲▲▲▲▲▲▲▲▲▲▲▲

□个▲’毎()个一份.分成了()份.

1。个平均分抵()份冉份{)4 9个■平均分嵐()份海份()个?

⑴毎堆苹黑2 4(}堆苹冥一共有()个-

⑵])令苹也毎()令一堆■分扳了()堆.

⑶个)个苹农平均分成了([堆侮堆()个.

5、一共有12个西瓜。每只小猴子搬3个,需要()只小猴子

如果有6只小猴来搬西瓜,平均每只小猴子搬()个

OO c£x£> (£x£) OS

6、一共有16个珠子

平均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7、有24只小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 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二、判断是不是平均分。(是的打“"” 不是的打“ X”)

(1)3份糖果,每份3颗。()

(2)4个圈,每个圈内2个机器猫。()二V ( 4)役根小棒,分成3捆。幵(匚斤))小祗川戸兮芸r诂…上不円和

////////////////////

11四试一试、填一填.

18人◎汗均分戎()份丁牟份是6个.

()只,平均分到4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7只

(完整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 P7~9 页,例 1、例 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 1~4 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情境导入,教学例 1。 (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 老师要把 6 个糖果分给 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 1 / 7

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 (课件展示)(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 (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 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 份,每 2 个是一份。 (2)、(课件展示)同学们再找一找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学生交流、汇报。 (4)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的第 2 小题。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三)

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1、2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

说说分的结果。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 1、情境引入 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 例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个果冻,有8个果冻,能分成几份?) 2、合作探索 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 (1)2个2个地分,分了4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 操作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1、完成第10页下面“做一做”的第1小题。 摆一摆,填一填。 (1)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份。 (2)把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份。 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例1、例2”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例1、例2通过学生动手分食物获得平均分的概念及初步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平均分的认识对后续的除法学习非常重要。但大多二年级学生对平均分配缺乏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限,清晰分辨两种分法的不同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 教学内容: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中第一题、第四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 5 ) 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练习题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35 ()×6=24 8×()=32 20÷5= 36÷9= 18÷2= 28÷7= 32÷4= 18÷6= 45÷9= 18÷6= 32÷8= 20÷5= 15÷5= 30÷6= 16÷4= 21÷3= 15÷3= 二、填一填。 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5是(),4是() 2、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算式: 三、列算式。 1、一共有12个西瓜 (1)每只小猴子搬2个西瓜,需要()只小猴子。 算式: (2)有6只小猴子来搬西瓜,每只小猴子搬()个。 算式: 2、16个珠子。 (1)分成2串,每串有()个珠子。 算式: (2)如果把这些珠子每8个串成一串,可以串()串。 算式: 3、有12根小棒。 (1)平均分成3捆,每捆()根。算式: (2)每2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3)每6根分一捆,能分()捆。算式: 4、有24只,如果每3只小猪住一间房,一共需要()间房。 算式: 5、一共有36个土豆,小老鼠每次运9个土豆,要运()次才能运完。 算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教案

平均分(二) 授课日期:审核人: 教学内容:部编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互动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引思 1.回顾:怎样才算平均分? 生答: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把8个帽子平均分,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生操作后汇报。 (1)每份1个,可分8份; (2)每份2个,可分4份; (3)每份4个,可分2份。 3.师综述: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平均分一些物品,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同。今天,我们将学习按照指定的份数来进行平均分。 二、互动生成 1.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操作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

个?分一分。 (1)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橘子,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结果: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也是3个。 2.认真听师总结。 (2)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有哪些分法? (2)小组讨论,汇报分法:1个1个地分;先放2个,再放1个;每份放3个 2.师:(1)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等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三、学以致用 1.有10个芒果,每次可以拿()个,这样拿()次正好拿完。 2、平均分,画一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平均分

《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例1、例2(第12-1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问题解决: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已有的经验,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发现数学的魅力,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同伴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与同伴进行合作探究。 4.数学思考:渗透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插图、ppt课件、投影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大森林,参加小动物们的欢乐聚会吧!同学们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你们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 生:…… 师:真棒!还有吗 生:…… 师:你回答的真详细!还有谁也找到了信息呢 生:…… 师:不错,同学们都找的很仔细,那我们把这些水果分给这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帮他们吗生:愿意! 二、讲授 师:我们先来帮帮熊猫兄弟俩吧!看!他们来了!(教师贴图)一共有六根竹笋,要全部分给他们俩,可以怎么分呢 生:每只熊猫三个! 师:很好,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生:…… 师:老师是这样分的,熊猫哥哥分一个,熊猫弟弟分5个。那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课本、课件、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课前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在家帮爸爸妈妈干过家务吗?都干那些家务? 生:干过,如:扫地,洗碗,洗衣服...... 师:你们真能干啊.今天大兔和小兔也在帮妈妈干了家务,咱们一起瞧瞧去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小兔们都帮妈妈干了些什么?生观察图后自由回答(种萝卜)。 二、学习新知 1.分萝卜 师:兔妈妈为了奖励小兔们,要把10个萝卜分给大兔和小兔,该怎样分呢? 这就需要大家帮兔妈妈想想办法。(课件出示问题。) 师:这儿有10个萝卜,要分给两只兔子,这是大兔(贴大兔),这是小兔(贴小兔),该怎样分呢?

师:老师想这样分,哥哥1个,弟弟9个,并把这种分法记录起来。(在黑板上举例作出示范)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师:现在,每组同学就以小棒代替竹笋,把10个竹笋任意分成两份,看一看有多少种分法?注意:别忘了在白纸上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合作默契,哪一组分法最多?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的物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引出“任意分”。)生:同桌合作,探究分法:分成2份,每一份有多少根小棒。 师: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指导。 师:老师发现大家有许多种分法,谁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我把10根小棒分成2份,大兔()个,小兔()个…… 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数字作记录。 熊猫哥哥 1 2 3 4 5 6 7 8 9 熊猫弟弟 9 8 7 6 5 4 3 2 1 师:我们有这么多分法,大家可真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法,先自己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然后在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样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样多的; …… 师:那你们认为哪种分法公平呢? 生:同样多…… 师:在数学中把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然后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把一些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找几个学生多说几遍什么是平均分,然后师生一起说。教师板书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师:小兔们最喜欢平均分这种分法,现在,同学们能把这10个萝卜平均分给两只小兔吗? 学生:动手分10根小棒。 师:现在,每只兔子分到了几个萝卜?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1题、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平均分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8~11页,例1、例2及练习二T1、T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动手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糖果若干、小棒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都是6,班上刚好每小组3人)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 (4)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5)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有几种分法? (1)讨论分配方案。 (2)同桌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2、分一分: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 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 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 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 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 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 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 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二)

平均分(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分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 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个,再每盘放1个,直到把橘子分完。 分法三:可以3个3个地分,即每盘放3个,1次把橘子分完。 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5)教师小结。 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 2、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3、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4、完成教材第9页下的“做一做”。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1小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完成练习二第2小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的认识》教案

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教学准备: 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

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二、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 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中心完小杨黎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物品。 ③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均分”含义及“平均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价值,感受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出示课件,给学生讲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有一天猴妈妈去山上摘了8个桃子,分给了4个孩子,这时老三老四大哭起来,一直嚷嚷不公平不公平,猴妈妈急坏了,可又不知道怎么办,你知道老三

老四为什么哭吗?你们能帮猴妈妈想想办法吗?(课件展示猴妈妈分桃的过程) 2、观察发现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猴妈妈分桃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析讨论得出:因为老大老二每人分到三个,老三老四每人只分到一个,所以他们才哭,因为他们觉得不公平。 (2)如果你是猴妈妈,你该怎么去分桃子呢? ①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 ②讨论得出:四个兄弟要分的一样多。 ③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己的想法,并汇报。 一个一个得分,每个猴子刚好分两个,这样他们的桃子数就一样了。 ③课件展示:分的一样多,一个一个得分,刚好每个猴子两个。 3、出示课题 (1)师: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每个猴子分的不一样时,他们哭丧着脸。现在给每个猴子分的一样多,他们一下子就变开心了,那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学生举手回答) (2)同学们取得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每份分的同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画故事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课件同步展示) (1)讨论分配方案。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的橘子卡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一)

( 课题 课时 平均分(一) 第 1 课时 班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 P13~14 页,例 1、例 2 及练习三中相应 的习题。“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对于“平均分” 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积累,系统、 更深入的认识“平均分”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 象。 2、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基 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是本节课教学的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 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过“平均分”的过程,在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 中,体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2)、各小组动 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手操作 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1、创设情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 (3)、各小组汇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 境,感 受“平 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 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 报情况, 性、创造性。教师引导 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 均分” 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 (2)、学生观察 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 数量不相同) 汇报。 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平均分的认识(二)

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能分成几份? 学生汇报:每2个一份,就是能分成4份,所以每份是2个;那8个果冻里包含有4个2。 2.练习:科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平均分》练习 一、填空。 1、(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2)把16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3)把2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列出算式:()÷()=()。 2、(1)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 (2)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8÷()=()3、分一分,填一填 算式:()÷()=()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4、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5、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6、(1)4×5=20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想:四( )二十,商是( )。

(2)12÷2=()想:二( )十二,商是( )。 12÷6=()想:( )六十二,商是( )。 24÷4=()想:四( )二十四,商是( )。 24÷6=()想:( )六二十四,商是( )。二、口算: 4×2=4×3=5×2=8÷2=12÷3= 10÷5=8÷4=12÷4=10÷2=3÷3= 4÷2=8÷2=12÷6=12÷2=12÷4= 9÷9=6÷3=10÷2=12÷3=9÷3= 16÷4=24÷6=30÷5=18÷3=3×4= 5×5=6×6=12÷4=25÷5=36÷6= 3×2=2×5=3×4=6÷2= 18÷6=12÷3=6÷3=10÷5=12÷4=5×3=5×6=6×4=15÷3=30÷6=24÷4=15÷5=21÷3=24÷6= 28÷4= 27÷3= 三、解决问题: 1、把12枝花分别插在2个花瓶里,平均每个花瓶插多少枝? 2、有20枚奖牌,平均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可以装多少枚奖牌?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3)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3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练习二第4、5题。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筷子、苹果、盘子、小棒、电子课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一些物品按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还记得是怎么分的吗?(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2.出示教材第10页的例3——分果冻的情境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帮同学们分果冻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互动新授 1.感知“每几个一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可以分成几份?为什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分吗?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谈话:下面就让我们用分果冻的方法来分小棒。请拿出准备好的12 根小棒。 (2)读题,明确分法。 (3)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填空。指名上黑板分,注意观察分法是否正确。 (4)补充:12根小棒还可以每几根一份地分?学生分分看,指名上黑板演示分法。(让学生借助学具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的分。)(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 (5)总结:刚才我们按每1根一份、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每6根一份的分法把12根小棒平均分了。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16个杯子) (1)看要求,明确怎样圈后动手圈,再独立完成填空。 (2)学生交流答案和想法。 3.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5题。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在分食物,你瞧,小熊宝宝在分蜂蜜。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示“每4罐一份”。 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再填出得数。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每4罐蜂蜜圈在一起……”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一)

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1、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全节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