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期,在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手段之下,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球的背后,则是与世界各国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比例相比前些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令国内相关部门担忧不已。外贸经济学在国内研究时间尚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决策者认为只有出口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认为进口则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负面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却并不全面。因此,针对国内当前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国内经济现状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总结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government a serie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measures, the scale of China's indus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becoming a "world factory"". Behind China's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it is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th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facto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ratio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s, a significant change, this change caus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domestic concerns. Foreign trade economics in domestic research time is shor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policymakers think only exports to mak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impor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conomic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from the micro level and macro level summa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put forward own thinking.

【Key words】import trade,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4)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4)

(二)研究意义 (5)

二、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

(一)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及贡献分析 (5)

1、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

2、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5)

(二)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影响 (7)

1、间接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 (7)

2、间接促进我国消费增长 (7)

3、间接促进国内投资 (7)

(三)进口贸易对三大产业造成冲击 (8)

三、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9)

(一)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贡献分析 (9)

1、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9)

2、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9)

(二)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 (10)

(三)出口贸易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不利影响 (10)

1、对环境的破坏严重 (10)

2、不利于消费 (10)

3、不利于投资 (11)

四、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 (11)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 (11)

1、微观层面 (11)

2、宏观层面 (11)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建议 (1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多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的非常的迅速,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大多数人都知道出口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大。然而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我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不得已启动四万亿基础建设项目,有效地抵御了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但是负面影响也是非常大的,2008年至2012年间国内通货膨胀极为严重,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高点。随着房价的一路高歌,物价快速飙升,人力成本也随之上涨,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于我国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制造业成本迅速增加,利润却在大幅缩水,加上人民币不断升值造成国内出口连年下滑,然而进口却有所增加,进出口比例正在逐步缩小,过去以大量的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国人对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了解并不清晰,因此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成为当前较为重要的事情,本文针对进出口

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身的思考。

(二)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时间尚短,并没有充分的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增长都是依靠大量的外贸顺差来完成的。然而政府只重视对外出口却忽略进口,甚至在过去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比例的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手段促进出口,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但这样的增长并不长久,并且有着一定得负面作用。在长期的政策促进出口的作用下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合理等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如各大企业越发的依赖出口,真正注重品质的企业越来越少,导致企业根基并不稳固,一旦国内或国际局势有变,企业则会陷入非常大的困境。这一现象目前在国内显得越发的严重,并且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自身的思考。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全面,更加有利的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一)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及贡献分析

1、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则在于出口、投资、消费。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认为只有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才有促进作用,包括国外的部分经济学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如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也认为只有出口才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按照支出法计算:GDP=C+I+G+(X-M)公式来看的话,似乎进口确实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副作用。其实短期来看,进口对于经济的增长是有一定的副作用,按照常用的支出法计算GDP,M代表进口额,X代表出口额,M值越大,则GDP的总值越小,M值越小,则GDP的总值越大,因此,短期来看进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是起到负面作用的。但是长期来看的话,进口贸易则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是相当有利的。首先,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内的科技发展,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并不发达,其核心在于科技并不发达。通过大量的进口国外的先进产品,才使我国在科技上实现突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进行出口。因此,长期来看进口对于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首先,上文论述了进口贸易从长期起来看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为了印证该理论,本文采取简单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则选取1978年

至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用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IM表示进口额,以当时的平均汇率换算为单位的进口值,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变量的长期关系,并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因此GDP 和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1nGDP和1nIM表示。首先从进口和GDP总量与增速分析。整体来看国内进口贸易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从1978年的187.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073.4亿元,年均增长16.4%n,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9.4%。1nGDP与1nIM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1nGDP与1nIM的散点图

从图1可以看出,变量1nGDP与1nIM之间的散点图显示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933,表明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变动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如图2所示。

图2:GDP增长率和进口增长率GIM

在进口增长速度快的年份,经济增长率呈上升趋势,而在进口增长速度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年份,经济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只是进口增长率的变化幅度更大,而且其在时间上有先于GDP增长率变化的趋势。很明显,进口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贡献。

(二)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长期增长的有利影响

1、间接促进我国出口的增长

根据上述内容了解到,进口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只是相对周期较长,并且对于国内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间接性的。但进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手段吸引了大批企业家在国内开设办厂,一方面则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对于这些企业家形成非常大的吸引最用,另一方面则于利好政策。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工业规模迅速扩大,以至于成为“世界工厂”。但是国内资源非常的匮乏,如石油资源、能源性资源、工业原材料等资源非常的匮乏,据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加工业能源材料产品方面的进口占据进口总份额的80%以上,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需要依赖进口加工材料才能够正常加工,短期来看,进口对于经济的增长并没有起到直接促进作用,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但是正因为大量的能源性产品、包括工业原材料的进口才能够促使国内出口企业更健康的发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进行出口,创造更多的利润。因此,进口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发展,间接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间接促进我国消费增长

进口贸易从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国内消费的增长,同样的道理,国内企业通过大量的进口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及新能源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可针对国内市场进行上市销售,通过先进的设备及材料加工出先进的产品去促进国内消费的增长。最典型的例子可谓2005年左右的时候,智能手机的出现替代了传统的手机,目前智能手机在国内已经非常的普及,这也是促进消费的一种方式。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有力马车,带动了消费则意味着带动了经济增长。因此,进口贸易间接的促进了国内消费市场,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3、间接促进国内投资

基于上述进口贸易对于国内经济的两架马车都有着一定得促进作用,一方面则通过大量的进口能源材料方面的加工用品,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增长,一方面则是通过企业大量的进口引进先进的设备,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一定程度上

促进我国消费的增长。基于这两点之上,其实进口贸易也间接促进了我国的投资。

因为资本的投资则是建立在市场健康发展,有利可图的前提之下的。进口贸易大大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会引来资本的投资。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进口贸易对于国内的投资市场也有一定得促进作用。

(三)进口贸易对三大产业造成冲击

首先从农业开始,2003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的净进口额连年增加,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相比我国要低出许多,因此国际粮价一定程度上比国内的粮价要低,造成我国农产品进口量一年高于一年,贸易逆差不断增大,净进口快速增加。如下图为2002年至201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额。

图3:2002年至2013年农产品进口额

通过上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产品进口势必会对于我国农业形成一定的冲击,极大的打击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如2015年国内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大米的进口量分别为141.4万吨、265。1万吨、142.8万吨。对于国内的主粮价格造成一定的冲击,严重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增长。

其次进口贸易对于我国工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到国内工业的发展,如机电设备的进口影响到国内机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机电设备行业造成严重的冲击等等问题,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最后则是大量的进口商品对于国内第三产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如我国的母

婴产品方面进口较多,对于国内的母婴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着国内母婴行业的发展等等问题。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

三、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一)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贡献分析

1、我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个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简单的GDP支出法就可以看得出来,GDP=C+I+G+(X-M),X代表出口贸易,M代表进口贸易,当X-M>0的时候,GDP值则会有所增加,净出口越大则意味着GDP 的值越大,即对于经济有着一定的增长作用。然而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很多时候不能单方面的看问题。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曼昆教授所说“很少有什么政策只有好处而没有其弊端!”同样的出口贸易也会为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如上述进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一般,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是间接的。如大量的企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加工出的产品出口至国外,短期来看对于经济是有所增长,长期来看的话是非常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因为自然环境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一旦自然环境资源被大量的破坏,经济增长不可持持续。因此,出口贸易不一定意味着对于经济增长有利,也会对于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2、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首先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经济增长以国内生产总值来看,根据上述支出法计算GDP=C+I+G+(X-M),其实出口贸易对于GDP的直接贡献非常的简单,当X-M>0时,即净出口大于0时,则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是有贡献的,为了证明我国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得贡献,本文简单列以表格以2010年至2015年GDP和净出口额分别列出,并针对净出口占据GDP的比例进行表述。表格中净出口额分别以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人民币。

年份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GDP(万亿)40.890 48.412 53.412 58.802 63.591 67.670 净出口额(万

1.240 1.002 1.459 1.608 1.610 3.690

亿)

净出口占GDP比

3.033% 2.070% 2.731% 2.735% 2.532% 5.453%

图4:2010年GDP与净出口比例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从上图可以看出,净出口对于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贡献作用,其实在2008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长对于净出口的依赖度相对较高,近年来相对净出口的依赖度有所下降。但净出口为正值时,说明出口对于经济增长有所贡献。

(二)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

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是非常多的,这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首先出口贸易直接带动了国内三大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国内三大产业来说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从第一产业来说,农业的出口贸易势必会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出口贸易能够激励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因而农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对于第二产业工业来说,如工业部件的出口贸易对于我国第二产业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使我国第二产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保证了利润就能够发展的更好,进而保证经济的增长。对于第三产业来说,如商品的出口贸易很大程度上则是综合带动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毕竟第三产业如商品百货几乎全部源自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保证了工业和农业的利润,等于保证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内大量的就业,有了大量的稳定就业,我国自身的消费就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进而对于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出口贸易对经济长期增长的不利影响

1、对环境的破坏严重

长期来看,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是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的。首先大量的出口企业会对于国内的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在过去国内经济并不发达的时候,我国对于进出口贸易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经济增长对于出口的依赖非常大,因此国内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虽然工业所消耗的能源、材料方面的原料方面进口额较大,占据进口总额的80%以上。但是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工业所消耗的资源材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内,如2006年至2011年山西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对于山西本地的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山西省环境破坏的弊端初现,典型的陷入了“资源诅咒”陷阱。由于工业大量的加工生产破坏了环境,间接推高了其生产成本,利润则大幅缩水,因此工业的发展也会面临非常大的危机,从近两年山西煤老板破产、跑路潮可见一斑。前些年山西经济的增长在国内各省名列前茅,然而近几年经济增长位列国内倒数几名,可见环境的破坏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资源破坏的根本原因在在于我国长期大量的出口所需耗费的能源材料非常之大,导致国内环境破坏非常的严重,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在逐步消失。

2、不利于消费

由于大量的出口对于国内环境的破坏非常的严重,等于间接推高了工业的运

营成本,利润大幅缩水,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因此,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利润,则会选择瘦身来缩减人工成本,再这样的情况下则造成大量的失业。因为工业的相关产业链分布较为集中,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产生连锁反应。大量的失业成为趋势,势必影响到国内的消费市场,其实消费是基于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的,如果人们没有的工作,收入不够稳定,消费市场势必会萎缩,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3、不利于投资

基于上述环境的破坏推高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到消费市场的基础上。其实对于国内投资也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因为投资与企业是否健康发展及消费市场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资本在投资时,往往会选择利润相对较大或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公司或产品进行投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工业的萧条带来了大量的失业,大量的失业势必会对于消费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冲击,消费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各行业利润迅速萎缩,如同当前国内普遍产能过剩则是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由于各种因素工业的成本相比十年前大幅增加,利润不断缩水,导致大量企业的外迁,资本的撤离,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市场萎缩,进而影响到投资市场。

四、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

1、微观层面

从微观层面来看,则主要是短期来看,进口无疑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利于经济增长。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进出口贸易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以出口为主,包括一系列的进出口政策,最具代表的则是出口退税政策,对于出口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对于进口方面的监管力度是比较大的,如进口贸易征收的关税非常高,大大提升了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进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宏观层面

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是长期来看,进口贸易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包括环境,等于间接的为国内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就业方面就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消费市也会呈良性发展趋势,进而引入资本的投资,促进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两性经济循环。而大量的出口贸易反而不利于我

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因为大量的出口贸易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费非常之大,进而导致国内环境被严重破坏,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间接推高企业运营成本,失业加剧,造成消费市场萎缩,不利于投资,而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得不到投资,失业则越发的严重,形成恶性经济循环。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建议

上文分析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的微观关系和宏观关系,从上文我们了解到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其实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结论则是截然相反的。目前我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则在于进出口的严重不平衡,虽然短期内国内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外汇持续增长,但是后患也是非常大的。从2012年开始,国内GDP持续走低,其实是长期的进出口不平衡的弊端初显,我国资源经过长期的过度开采,已经有所枯竭,并且环境破坏严重,工业成本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市场无力,投资市场也出现较大的问题,与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弊端相吻合,证明目前国内经济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的进出口不平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从根源入手,可通过大量的利好政策促进进口,出口方面则逐步取消出口退税,缩减贸易顺差,最终实现进出口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长期进出口的不平衡造成的经济问题。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从进口贸易与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进行分析、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及有利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于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总结,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08)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03)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01)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02)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

易大学学报). 2007(02)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4)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05)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12)

致谢

本文的写作是在XXX导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定题再到论文的写作,老师都为我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并且在具体地写作过程当中,导师认真的指出了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导我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在这里想对XX导师说一声谢谢。

此外在论文准备阶段,我的室友和同学们都与我分享了他们的资料,并帮助我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使得我的论文写作有了大量的科学材料支持。在此

也想对他们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在这里我不但学会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认识了和蔼可亲的老师以及友爱的同学,从而开阔了眼界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在此特向母校表示衷心的谢意。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认识 14国贸蔡琴 学号:144171901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同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14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30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扩大47.3%。外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因此大批量的培养国际经贸人才已成为我国人才培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本专业的认识与看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WTO方向)本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与WTO规则,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对外贸易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适应WTO运作规则,具备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运用技能的,能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情况、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我们掌握的课程很多,具体课程如下:主干学科: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外贸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商务沟通与函电(英)、国际投资学、国际贸易模拟等。 此外还需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全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2016-2017-1《形势与政策》作业 学院: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姓名:吴楷文 课程号:B0900171C 学号:B16090312 任课老师:张娟 2016年12 月18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变化的新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因素及策略值得世界探究,也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及策略两个方面研究。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实现富国裕民,是许多经济学家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标。本段从经济增长理论的综合分析中发现要素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规律,通过这些规律来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分析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寻找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力图以严密的逻辑、丰富的材料、科学的分析,来发现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分析线索,运用数学分析、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合理吸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探讨和研究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本段研究认为,要素投入的增加固然可带来经济增长,但生产要素资源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都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要素投入增加和综合生产率提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制度是影响要素投入效率、技术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之原因。这个结论对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经济现实是经济增长理论赖以产生的基础,从丰富的中国经济增长现实中提炼出有规律 性的经济事实是中国经济研究的重要工作,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国50年来的经济增长现实,从中得出要素投入的增加、要素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改革开放等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增长事实是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增长,从中得出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路径和增长趋势,并提出需要强化的五个方面政策选择(要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扩大资本积累、优化融资机制,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率的制度),以推进要素的效率化和综合生产率的不断提离,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摘

经济预测与决策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测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1-1的数据: 表1-1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知识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资本、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支撑。 2、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涉及现代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掌握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本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同时,本专业还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服务与技术贸易、国际税收学、国际商法、国际保险、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等专业核心课。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保证学生具有非常深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科功底,还有利于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3、长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师资力量怎么样?科研实

力如何?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导1人,硕导10人,博士后2人,12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拥有产业经济学、资产评估学硕士点。大部分教师有在国外学习和研究的经历,先后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该系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从2011年至今,获“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0余项,2012年被评为长安大学科研先进集体。 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乐观、进取、诚信、乐于团队协作并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学生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更高的契合度。多门双语课程的开设及与来自于数十名外籍学生的同堂上课,给国内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外语训练的机会,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对多文化的包容性。课程授课方式的多元化如课堂讨论、组队合作完成作业等方式的采用训练了学生在团队协作、自我表达、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凡是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结算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选择本专业,并能在读研继续深造时找到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研究方向。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会使用经济管理类软件,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当然,兴趣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

04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四章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二节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节经济增长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能分析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能分析清楚两者各自在几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 1、外贸与资源优化配置 2、外贸乘数原理 3、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4、哈罗德的三个命题 三、教学难点 生产要素增长及技术进步对外贸的影响 四、教学时数:4.5 从外贸由生产决定以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来看,外贸对经济增长只起辅助作用,但作用大小因国而异。一国经济发展是项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资本积累、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劳动者素质等都是重要因素。 第一节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主要内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三方面影响: 优化配置资源、平衡国民经济、倍增国民收入 一、对外贸易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意图中三点四线及贸易三角形) E点:原生产与消费均衡点P d 线:国内相对价格线 E'点:新生产点P w 线:国际相对价格线 C点:新消费者u 1 线:原社会无差异曲线 △CFE':贸易三角形(Trade Triangle)u 2 线:新社会无差异曲线它的经济含义是: ①水平的一条边FE'表示X2X3数量的X商品。 ②垂直的一条边CF表示Y2Y3数量的Y商品。 ③斜边CE'表示X商品和Y商品的相对价格。 因为斜边CE'就是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P w,所以出口X2X3的X商品,进口 Y 2Y 3 的Y商品可以达到贸易平衡。

Y 图1 对外贸易与资源优化配置 图1描述了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均衡状况: 开放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是指国内生产在E'点生产的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组合是最优的,国内生产资源的配置是最合理的。国内消费者在C点消费,满足了消费效用极大化的要求。通过X商品的出口和Y商品的进口,开放经济中两种商品的供给都等于需求,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是确定的。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的均衡状态是建立在既定的国际商品相对价格基础上的,这种均衡是静态的局部均衡。 小结: 自由贸易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而导致经济增长的过程: 一个国家从封闭经济转向开放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了相对有利的商品的产量,减少了相对不利的商品的产量,通过出口相对有利的商品,进口相对不利的商品,总消费量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 二、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平衡的作用 开放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平衡的条件是:I+X=S+M,即S-I=X-M。 S-I为储蓄投资差额,X-M为贸易差额。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不足,需求不足,有些产品积压,这时可以增加出口使得国民经济恢复平衡。如果S<I,说明国内投资过大,需求过大,有些商品不足,此时可以增加进口来使国民经济重新平衡。 小结: 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如果是由储蓄和投资不平衡引起的,即国民经济内部不平衡,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调整进出口加以调节,使国民经济达到平衡。 三、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 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原理是由凯恩斯的追随者,马克卢普(F. Machlup)和哈罗德(R. F. Harrod)等人在国内投资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7%,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农业备耕有序。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39万元,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4925.7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5407.33万元,增长6.8%,牧业产值85721.34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394.8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9.89万元,增长7.6%。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种粮用心性有所下降,尽管国家继续实行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但仍然对种粮刺激性不大;二是规模种植发展形势良好,经多年培育和措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得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得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得指标,但就是,比起其她发达国家,美国得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得加剧,慢性疾病、保险与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得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得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就是,好得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得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得公共养老金体系,但就是与欧洲与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得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得医疗保健费用得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得美国社会造成极大得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得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就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得社会财政与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就是美国,人口老龄化就是21世纪得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就是新世纪人类发展得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就是进入老年社会得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就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就是由于较高得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与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得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就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得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得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得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得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得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得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得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得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与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得发展,领取退休金与养老金得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得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得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得资本投资与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是经济学中争议颇多的议题之一。对于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对经济增长方面。 一、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概说 在经验实证方面,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众多经济学者的关注,相关文献极多。我们这里仅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作一个大略区分: 1. 实证方法 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主要是探讨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大多采用建立在H-O理论基础上的贸易模型进行分析,论证贸易为各国带来的贸易利益,其中既有多国比较研究,也有单个国家的经验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相关研究的焦点转向了注重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构建一些包含政策变量的贸易开放程度指标,取代或补充传统上采用贸易依存度的做法,如利默(E. Leamer, 1988)的开放指数、安德森和尼律(J. Anderson and P. Neary, 1994)的贸易限制指数等。二是尝试将一些反映贸易政策的变量或开放程度指标放进贸易模型当中,探讨贸易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8)、帕吉克(L. Patrick, 1998)等人的研究是这种研究方法的代表。 此外,学者们对贸易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和回归方法与技巧也作了许多改进,如运用协整分析来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依然有许多支持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结果。 2. 实证结果 早期关于贸易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的研究,大多研究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在这些研究当中,颇具影响的、以各种方法得到的实证结果可见于如鲍德温(R. Baldwin 1963)、基辛(D. Keesing 1974)、米切里(M. Michaely 1977)、克鲁尔格(A. Krueger 1978, 1980)、巴拉萨(B. Balassa 1978,1982)、费德(G. Feder 1983,1985)、邹(P. Chow 1987)、雷安(R. Ram 1987) 和爱德华兹(S. Edwards 1993)等人的著述。弗兰克尔和罗默(Frankel and Romer, 1999)认为贸易与收入之间有积极的相关关系。 但也有一些学者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认为,并不能得出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结论,如纳克斯(R. Nurkse 1961)、普雷维什(A. Prebisch 1962)、辛格(H. Singer 1964)等较早的研究。晚一些的有庄格与马歇尔(W. Jung and P. Marshall 1985),他们根据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格朗爵式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得到的结果认为,过去大量文献所肯定的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 Grossman and E. Helpman 1990, 1991)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分析的结论之一是,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并非必定有一种相互促进关系。罗吉格斯和罗吉克(F. Rodríguez and D. Rodrik 2000)在考察了一些主要的相关研究后认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证据不足。 二、实证研究的发展阶段 1. 实证研究的起始阶段 有关贸易促进增长的实证分析在60年代以前主要是收集一些典型国家的有关数据进行简单的对比研究。从60年代末开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展开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课题的研究。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综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由于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取得的巨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经济差异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消费东部要高出许多,而西部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解放前的状态。 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造成现在的现象。正文更加充分揭示了差异的原因以及实证分析。 。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差异 引言: 中国20多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绩效已经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的奇迹”,而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地区间差距的扩大迹象,正在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注意的焦点。与此相平行的是,大多数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果或问题的早期研究,一般是将中国经济视为一个同质的整体,而近来的理论研究则越来越注重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 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和数据可得性的差异,已有研究中对地区的划分,按划分程度的粗细,通常包括:按行政单位划分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沿海和内陆,城镇和乡村。少数研究中也有按华北、东北、东南、南部和西部五大区划分,以及以长江为界划分的南北。 地区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在经济学研究

中,衡量地区差距的指标,主要集中在人均或者劳均GDPGNP 人均收入,人均消费等,少数研究中也涉及其他一些社会指标,如平均受教育年龄、人均卫生支出,有的甚至构造了系统的指标体系。本文关注的核心是各地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所采用的指标大多是反映地区产出或收入差距的指标,如人均GDP不同省份的有效人口增长、人均消费等。 中国的学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差距的研究还是相当多的,不管是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有很多的文献去查。笔者基于今年9月份2006 年的统计年鉴,从实证方面做一个时间上的跟进,以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正文:(一)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 我国地区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即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开放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关系逐渐凸现出来,同时地域差异被放大。在开放的第一个阶段,全国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相对生产增长率,也即相对人均产出增长率并不必然位于全国前列,如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广东、浙江、海南、江苏、福建、山东等地,劳动生产率排在全国前10名之内,而同样是相对开放度较高的北京、天津、辽宁和上海的劳动增长率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显然,在这个时期内,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为下一阶段各地的进一步开放做了准备,但总的来说,开放对各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地方优势并未随着开放得到充分发挥,此时开放的地域性差异不显著。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及山东处于全国开放的前十位,而它们所对应的1995-2003年的生产率提高分别排在第8 2、1、4、7、3、9。这也表明,在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劳动生产增长率相应较快。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逐步显现出来,开放的地域差异

区域经济案例分析

1分析沿海经济特区的特征 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沿海经济特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沿海经济特区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是落实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不同的只是坐落的方式和坐落的地点。②沿海经济特区能够独立地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③沿海经济特区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由于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 2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是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结合的成功模式。梯度推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盛衰主要取决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劣及转移,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各经济部门,特别是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由于较发达地区主要处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兴旺阶段,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技术上均属于高梯度地区。而落后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处在成熟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状态,这就属于低梯度地区。由科技进步引致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推进产业结构的更新。梯度推移过程是在动态上产生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途径来进行的,既产生经济要素向高梯度地区集中与转移,对周围地区起支配和吸引作用,又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区域等级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所以会产生有序的梯度转移。 反梯度推移理论认为,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梯度顺序,不一定就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顺序,经济发展的顺序只能由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决定。只要经济发展需要,而又是有条件,就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发展,而不管该区域处于哪个梯度。落后的低梯度地区,也可以直接引进世界最新技术,发展自己的高技术,实现超越发展,然后向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推移。按照梯度推移理论的做法,落后地区始终跟随于发达地区的后面,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地区。这是同世界新技术革命给落后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超越发展的机会不相适应,也是同经济发展的实践相矛盾,反梯度推移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 泛珠三角经济区域与发展模式表现了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这是我们运用梯度推移与反梯度推移理论最好实践。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没有差异,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无论是区际竞争,还是区际合作,均是出于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以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区域间争先恐后的和谐格局,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 3湖南长株潭经济发展模式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指导老师:陈平路教授学生:李勤学号:M201373450 院、系班级:2013级FMBA1308班

目录 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1 2 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3 制造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 4 人名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7 5 总结,,,,,,,,,,,,,,,,,,,,,,,, 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78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 %;2000 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为2492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总额为5096.5 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2 年猛增20% 以上,达到6207. 7亿美元;2003年出口总额达到8509. 9亿美元,净增数2300 多亿,比2002年翻一番;2004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547. 7 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5 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上升到500,成为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德国。2005年进出口额达到14221.2 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 2.8 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00; 进口6601.2 亿美元,增长17.6%。2006年1-9 月进出口总值为127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 亿美元,增长26.500; 进口5813.8 亿美元,增长21.700; 进出口顺差1098.5 亿美元,增长60.4%。自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 4 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 3 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F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中国制造,金融等行业为例,一个代表了现在最高进出口贸易额,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配以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说明国内政策和全球化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政策经济增长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根据统计数据将进出口贸易和中国GD戌曾长趋势制成折线图,分别为图 1 和图 2 所示。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值和GDP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 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7%。从1980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老师:许秀川 年级:2013级 学号:2026 姓名:蒙宇

成绩:

word版木.

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80-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求这些变量与国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劳动力,资本投资,消费,经济增长因素,回归分析 十二五规划已接近尾声,即将迎来十三五规划,从1978年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10%,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在质量和数量上不斷提高,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涵。 1文献综述 在早期的古典经济理论中,斯密、穆勒、马尔萨斯和嘉图等人都曾涉及到经济增长或剩余同资本、劳动力的关系。他们认为,“剩余”的出现引起了资本的积累,资本的积累同时构成了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从而加大了就业规模和社会生产规模,而社会生产规模扩大的直接结果就是剩余的增加,再在更高的起点上重复前一过程。如此反复,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这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基础和经济增长模型的理论依据。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容之一是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投资,即人力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统称为“人力资本”。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提出了技术进步生增长模型,他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了技术进步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技术进步上。技术进步生增长模型的基础是:(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3)知识商品可反复使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 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