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产地规则在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适用

原产地规则在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适用

原产地规则在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适用
原产地规则在中国_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适用

第32卷第5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2 No.5 2011年5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1

原产地规则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适用

罗亚萍陈洁

(广西大学 行健文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摘 要: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东盟93%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该自贸区的成立对本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影响,而原产地规则这一技术性工具对自贸区的目标达成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CAFTA原产地规则规定的过于笼统、原则化,致使其功能未能很好发挥,以至CAFTA的目标难以达成。文章没有仅从技术角度来分析CAFTA原产地规则的优劣,而是将其与CAFTA成立的背景与目标结合起来,提出改进CAFTA原产地规则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经济功能;非经济功能

中图分类号:F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1)05-0114-04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该区域贸易安排源起于上个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区域性经济架构。CAFTA涵盖了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6万亿美元,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建成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CAFTA将陆续实现93%商品零关税的目标,为各国带来双边贸易的进一步扩张和其他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密切合作。要保证区内的税收优惠不发生“外溢”,严格的原产地规则是必不可少的。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直到2005年仍在修改和完善。但从目前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适用不尽如人意,使CAFTA的目标有所偏移。

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分析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及原因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人员的往来历史悠久。不过,自东盟成立以来,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关系走过了曲折的道路。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CAFTA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为增强自身的实力,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动对其产生的

收稿日期:2011―03―18

基金项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院级课题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罗亚萍(1974―),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法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法与经济法。陈洁(1979―),广东汕头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法学专业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商法。负面影响。1997年,东南亚遭受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需要加快经济一体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东盟国家相信中国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因而选择和中国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再加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以上种种因素,促成了CAFTA的建立。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与发展现状 (1)CAFTA合作主要内容。从2005年7月20日起,按照《货物贸易协议》的约定,中国与东盟6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来、缅甸、新加坡、泰国)开始实施全面关税减让政策,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始关税减让进程。按照降税模式,200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实际进行关税削减的税目共3408个,约占全部税目的50%,平均税率从9.9%降到8.1%,并预计在2007年降到6.6%,到2009年进一步降低到2.4%。[1]到2010年,中国和东盟老成员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将取消,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基本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2007年签署CAFTA《服务贸易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在WTO承诺的基础上,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向东盟国家做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东盟10国也将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中国做出市场开放承诺。《协议》生效一年内,双方将就第二批服务部门的市场开放问题进行谈判,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间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114

(2)CAFTA发展现状。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产业上有较好的互补性和良好的合作基础,从CAFTA合作来看,东盟国家存在三级产业分工梯次,第一阶梯是以发达的金融、贸易、物流、油气业为产业代表的新加坡、文莱;第二阶梯是以电子制造业为产业代表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第三阶梯是以农业为产业代表的经济较落后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而中国经济和产业也明显存在东、中、西发展的三个层次。中国和东盟都出现不同产业梯次,为双方广泛、深入、不同层面合作创造了条件。

二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基本问题

(一)原产地规则及其种类

原产地就是货物与服务品的原产地(国家或者地区)。货物和服务品的原产地是货物、服务品的国籍,是指为了进行国际贸易而依据一定的标准所确定的生产或制造货物的国家或者地区。

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原产地规则分为优惠性和非优惠性的。《WTO原产地规则协议》所规定的就是非优惠性的原产地规则,其目的是区分国产货与外国进口货,从而适用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保障措施、原产地标记要求、歧视性数量限制或关税配额,以及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等。非优惠原产地规则适用于所有贸易对象国(地区)。

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则是在最惠国原则以外由一国单方面实施,或由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后相互适用的原产地规则,只适用于签订协议或协议规定的贸易对象国(地区)。[2]优惠原产地规则的认定标准是给惠国和受惠国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的形式制订的,主要应用于普惠制、区域经济集团和贸易安排中特别优惠措施的实施。

(二)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对自贸区的作用

原产地规则在自贸区中发挥的作用,是与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完全不同的,它主要是为了保证自贸区的政策得以实施,使成员国的利益不会“外溢”。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作用还要配合自贸区的目标,因此,不同的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自贸区提供屏障,保护区内高关税成员国的利益。自贸区内各成员国实行优惠关税,但成员国对外关税不统一。严格的原产地规则可以防止区外企业的产品通过在区内低关税的国家流向区内高关税的国家,造成高关税成员国税收流失,区外企业抢占自贸区的税收优惠。

(2)对外形成歧视,促进区内贸易。虽然WTO《原产地规则协议》规定了透明、无歧视的原则,但《协议》并未包括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自贸区的是在区内实行贸易自由流动,而对区外形成壁垒。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正是要保护这种“内外有别”。

(3)改变自贸区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引导外商投资。自贸区通过对需要引资的产业制定较高标准的原产地含量,使外商不得不在区内设立工厂,进行生产,以享受区内税收优惠,从而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

除此之外,各自贸区的成立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目标,因此,其原产地规则也有些其他特殊作用。除以上积极作用外,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也有消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贸易转移、贸易抑制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限制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由于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较高的要求,产品要符合该要求变得困难,并且要证明产品的原产地也变得困难,从而导致了一体化中各种优惠措施的低利用率。[3]

三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

原产地规则的评析

原产地规则本质是一种技术检验手段,其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当其与贸易政策的使用联系起来才会发挥出政策工具的效用。因此,对原产地规则的优劣评判,应以CAFTA的目标,以及其在CAFTA所应发挥的功能作为标准,而不能脱离其适用的环境。CAFTA建立的意义和目标上文已论述,针对此,其原产地规则也应有其明确的目标。

(一)CAFTA原产地规则的功能

(1)经济性功能。原产地规则最初的功能是国际贸易领域对国别统计的工具,随着各国对复式税则和差别税则的运用,越来越需要利用原产地规则判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而自贸区内的原产地规则则要对来自区内与区外的产品进行区分。其一,使区内贸易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多元化;减少消费者支出,增加消费者的选择。CAFT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安排,区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减,会促进区内贸易的增长。同时自贸区的成立,也带动了沿边开放,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此外,开辟CAFTA,也可以摆脱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将贸易纠纷的比例减少到最低程度。合理的原产地规则可以使真正来自成员国的产品享受到税收优惠及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消除所带来的好处。其二,吸引外资,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通过对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制定合理的的原产地增值标准,促使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以享受区内优惠性关税,从而达到引进外资,增加就业的目的。其三,充分考虑各成员国的特殊需求,加强区内的协调。自贸区各成员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实力与中国相当,“10+1”的结构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主导的NAFTA,也不同于欧盟各成员实力接近且多为发达国家。这就要求在构建原产地规则时增加各成员国政策的透明度,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同时,充分考虑到各成员方的利益诉求,在确保各成员现有优势的情况下求同存异,共同实现区内资源合理配置,结构合理调整。其四,与全球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协调,最大可能地消除区域贸易安排下的原产地规则的消极作用。各自贸区倾向于制定复杂的、严格的原产地规则,而且认证上具有任

115

意性,以增加对区外产品的进入门槛。这样的做法虽然保护了区内的贸易,但会影响世界福利的正常增长速度,不利于人类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好的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还要能很好地协调各国及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产地规则,降低规则的限制性,避免其消极作用,协调好各国在规则层面的利益平衡问题。

(2)非经济性功能。第一,维护区域政治安全。中国同东盟既有历史上的恩怨,也有现实的争端。冷战时期,东盟同中国曾有过不和,冷战结束后仍有南中国海的领土纠纷。对来自成员国的产品,或者是通过成员国加工而转入的产品实行较为宽松的原产地标准,以体现对该国的经济支持与友好。通过经济上的合作与促进,以维护政治上的安全。第二,实现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借鉴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政策的适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自贸区的成立也是加强自身的实力,以抵御西方列强的渗透。灵活地运用原产地规则,限制不友好的外部国家的产品的进入,以体现其外交政策。

(二)CAFTA现有原产地规则不足之处

(1)CAFTA原产地标准规定的过于笼统。CAFTA制订原产地规则意在防止第三国产品的“免费搭车”现象。增值累计规则意在优化区内资源配置,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繁荣。但是进一步分析则可发现,目前CAFTA原产地规则还难以发挥有效的功能。一方面,原产地规则中所谓“中国—东盟产品”的本地成分(包括累计自制率标准)要求是40%以上,总体上讲与一些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区原产地标准相比偏低;另一方面,总体偏低的原产地标准又制定得过分简单,对任何产品的原产地标准是40%,一刀切,致使标准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4]另外,总体上偏低又过于笼统的原产地标准还与成员国自身的原产地规则不相协调,在今后操作中容易引发纠纷。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没有注意其“非经济功能”。在国际上,一国或区域贸易安排会利用原产地规则影响政治主权,推行特定政治目的,或维护区内安全、稳定等目标。中国—东盟自贸区同样有其“非经济”目标,可这在其原产地规则及其适用时并没有体现。

(3)缺少服务原产地规则的规定。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制定系统的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只有一些零星的规定,因此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现有的WTO框架下,服务原产地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GATS相关条文的理解。GATS 第1条第2款主要通过界定四种服务的提供方式来确定服务的原产地,具体包括: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根据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与东盟间将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而在原产地规则上确未有相应的服务原产地规则,这会使得区内服务贸易所要达成的目标受到极大限制。

四 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调整

(一)制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的原则 (1)遵守国际相关立法的前提下运用规则,尽可能避免原产地规则的消极作用。CAFTA的大部分成员为WTO 的成员国,一些全球或区域贸易组织内部对于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制定原则已经在理论上达成一定共识。可以说,在通过WTO多边框架推动国际协调面临一定困难的情况下,各国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区域贸易协定是推动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向贸易自由化发展的一种权宜之计。

(2)原产地规则的运用应符合CAFTA成立的意义和目标。CAFTA的设立有其历史、文化、经济与政治背景,原产地规则的适用,有与其他自贸区相同的目标,也有其独特的目标。因此,不可完全照搬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原产地规则。

(3)原产地规则应更加具体化、透明化,区别对待,以实现其对自贸区的功能。目前CAFTA原产地规则的条文不够具体;原产地证书的格式以及背页说明的规定过于模糊,缺乏具体操作的可执行性条文。这样会带来许多规避行为,在实践中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并且容易造成贸易摩擦。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调整措施 (1)逐步向税目改变标准过渡,并通过税号改变标准调整贸易结构。在全球统一原产地规则的呼声下,考虑到更好地与国际接轨,CAFTA的原产地标准还是应当逐步过渡到采取以税目改变标准为主。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采用这一标准还可以简化程序,方便原产地规则的操作,降低管理成本;而是可以比较容易的实现贸易结构调整。一般来说,税号越小,限制的越小,通过对HS(2,4,6,8—10)四类税号的调整,就可以实现对优惠产品结构的改变。[5]另外,CAFTA目前采用的增值百分比标准不可否认地存在一定的贸易转移效用,这很可能被指责为贸易保护主义。

(2)改变整齐划一的原产地标准,对不同产业应制订差别化的、宽严适度的原产地标准,具体来说:

对一些成熟产业,如某些食品、玩具和家用电器等产品,因为区内各方已完全掌握其生产技术,应制订高门槛的原产地标准,比如设置高比率的本地成分含量标准或整套工序必须在本地进行的“特定工序标准”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本地区相关产业利益。

对于那些产业技术已基本掌握,但目前还较大程度依赖区外中间产品的产业,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箱包、某些家用电器、汽车业等,可提高本地含量标准(但不必苛求整套工序要求),以促进外商对本地中间产品的采购或投资生产。

对于某些我们目前还无法达到的高新技术产业,应当放低原产地标准。高科技产品的组装生产,既能部分缓解区内

116

就业压力,也是学习和掌握高科技产品全部生产环节知识的起步阶段,能够为最终优化区内产业结构奠定人力和技术基础。因此,对高科技产品制定较低的原产地标准可以诱导外资投资。

(3)制定服务原产地规则。服务原产地规则在全世界的研究都相对薄弱,以至于不能够满足目前服务贸易发展地现状。我们可以参照WTO的GATS的规定来确定服务的原产地,并且结合各服务行业的特点,来确定相应服务行业的“国籍”。由于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对于服务原产地规则也应是动态的。

(4)灵活运用原产地规则,以达到政治、外交目的。CAFTA是一个南南合作的区域贸易安排,除了加强经济合作,扩大市场,增加消费者的福利等经济目标外,也有加强区域的政治安全,执行外交政策等“非经济功能”。在运用原产地规则时,可以对政治上不友好的国家施加压力,从而达到政治目的。例如利用对某国或地区签发原产地证书是否接受,表明对该国或地区当局的政治主张;给予特定国家以优惠的原产地待遇,以对其提供经济援助,体现该国对其的政治态度;又或者,在易于发生武装冲突或政治上比较敏感的地区,通过原产地规则的这种累积规则,不仅能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及合作,能从某种程度上维护区域内安全。[6]只是在运用这个规则时,应避免随意性,尽可能制度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东盟贸易额一年来增长21.6%.国际经济法网[EB/

OL].https://www.doczj.com/doc/372737335.html,/2006-07-25.

[2]厉力.论原产地规则及其在区域贸易安排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博士学位论文,2008,(5).

[3]洪亦卿.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协调与完善[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8,(6).

[4]曹宏苓.论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J].国际经贸探索,2006,(4).

[5]王峡.区域贸易安排中的原产地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7.

[6]韩丽娜.美国的原产地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复旦大学法硕士学位论文,2008,(4).

(责任编校:周欣)

(上接90页)

右膝着地长跪合掌,持释迦牟尼佛僧迦梨,授弥勒而作是言:‘大师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伽罗诃三藐三佛陀,临涅槃时以此法衣咐嘱于我,令奉世尊。’” [1]p329汉传佛教则认为迦叶尊者就在云南鸡足山入定。而近代高僧虚云长老也曾在鸡足山修建寺庙度化众生,在他的年谱里记载,他在112岁的时候也曾上升到兜率天宫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7]p146-147云南鸡足山的地位,似乎也确立得十分牢固。

综上,梵净山的佛教文化虽然也相当的鼎盛,但是比较而言,梵净山佛教文化不论其历史渊源、教内外的影响、民间普通大众心中的认知各方面,其欲为五大名山之弥勒道场,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梵净山弥勒道场地位之确定,还需从历史以外的角度着手。

其实贵州佛教史方面的专家王路平先生已经不自觉地意识到解决的办法了,他在《贵州佛教第一名山梵净山考论-下》一文中分析佛教四大名山的产生时说道:四川峨眉山之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其证据“从考据学上言,以上二说征之无稽,纯属附会之说。”[8]而且其他三大名山,大抵类似。最后王先生总结道:“以上诸名山道场缘起的诸种民间传说,虽然从知识学的考据上说大多为牵强附会之说,然而从宗教意义上看,却有其价值和作用。”[8]

王路平先生已经看到四大名山之成为佛教道场,其根据不是历史事实方面的,而更多的是人为创造的结果,很可惜他没有就这一观点继续深入发挥。我将在另文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参考文献:

[1]王路平.贵州佛教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2]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分身集会品第二[Z].

[3]肖武男.地藏菩萨经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4]https://www.doczj.com/doc/372737335.html,/info.asp?fid=254[EB/OL].

2008-11-20.

[5]唐亚娟.弥勒道场知多少——兼论梵净山弥勒道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6).

[6]https://www.doczj.com/doc/372737335.html,[EB/OL].2008-11-20.

[7]《广东佛教》编辑部.虚云老和尚年谱(内刊)[M].

[8]王路平.贵州第一佛教名山梵净山佛教考论(下)[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责任编校:王晚霞)

11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 摘要: 关键词: 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沿革 (一)辩诉交易制度概念 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也称辩诉谈判、辩诉协商。辩诉交易没有非常统一的定义,通俗的解释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之前,处于控方的检察官与被告一方的律师进行会商与谈判,检察官以撤销指控、降低指控或者向法官提出减轻刑罚的建议等为条件,换取被告人做有罪答辩或者满足控方其他条件。若交易成功达成协议,经法官审查并得到法官的同意认可而直接对被告人定罪判刑,不在开庭审理的一种司法制度。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发展 关于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一般认为该制度是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形成的,在全美国范围内普遍适用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的。在纽约州,1839年的统计显示全部刑事案例的25%是获得被告人的有罪辩解后判决的,这一数字在1869年增长到了70%,而到20世纪20年代,则猛增到了90%,统计数字的变化大致显示出了辩诉交易在美国的发展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犯罪率居高不下,为了以有限的司法资源解决日趋增多的案件,一些地区的检察官开始大范围地使用协议和交易的方式,换取被告人的“有罪答辩”。由于这种结案方式灵活快速,节省人力财力资源,故此在联邦和各州得到了广泛采用。然而直到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正式承认了辩诉交易的合法性。美国1974年修订实施的《联邦地区法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辩诉交易的一般原则以及公布、接受、驳回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确的而详细的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辩诉交易这一司法制度的法律地位。由于辩诉交易制度在没有增加法官、检察官数量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了大量的刑事案件,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故此为司法部门乐于采用。目前,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立法或者实践中也存在不同形式的辩诉交易。 二、辩诉交易的分类 (一)根据协商内容对辩诉交易的分类 根据协商内容将辩诉交易分为控诉协商、罪状协商、量刑协商。 1、控诉协商(Charge Bargaining) 这种协商是指被告人所犯的罪行很重,检察官于是侦查起诉,但因举证较难或者为了避免繁琐的审判程序,便以减轻指控为条件,与被告人的辩护人进行协商,承诺以较轻的罪名起诉而换取被告人对于该较轻罪名的有罪答辩。被告人愿意承认控诉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为了

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在XXXX早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货物给予普遍的优惠关税待遇,即在实施普惠制之后,原产地规则是在实施普惠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普惠制又称普遍优惠制,是一种普遍的、非歧视性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权利。 制度是1968年第二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通过普惠制决议时宣布并建立的。它已经在全世界实施了近30年。目前,世界上已有19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享受了普惠制待遇,其中有29个给惠国,主要是15个欧盟国家和瑞士、挪威、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日本、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其中,除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外,还有25个其他给惠国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普惠制的具体实施计划由各给惠国分别制定。给惠商品的范围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或半制成品以及列入给惠商品清单的少量农产品,给惠商品的关税减让率一般为最惠国税率和普惠制税率之差。受益国和地区仅限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体范围由捐助国自己决定。由于普惠制好处的范围很广,为了确保普惠制好处只给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生产和制造的产品,每个给惠国都把确定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作为海关监管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单独制定了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规定。随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产品跨国生产,一些产品最终在许多国家通过生产和加工完成。

这使得确定货物原产地的基础越来越复杂,需要制定明确的、普遍适用的标准。为了协调和统一该国的原产地规则,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5月制定了《京都公约》,这是一项简化和协调海关业务的国际公约,其中三项具体规定了原产地规则和原产地证书附件的这些规定已成为许多国家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的参考依据。2.为了建立公平、透明、简化和一致的原产地规则,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 和海关合作理事会长期以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早在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9条就规定了“原产地标记”的问题,以便于国家统计和进口产品的跨界销售。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73年在日本京都制定了1973年《海关手续简化和协调国际公约》(通常称为《京都公约》)。其核心内容是海关程序问题,包括原产地规则。 然而,只有40多个国家加入了该公约,而且该公约没有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它只提供标准条款和建议条款供成员国自由选择或参考。每个成员国仍然各自制定自己的原产地规则。直到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乌拉圭回合”,非关税措施谈判小组才把原产地规则问题列为一个重要议题。 在乌拉圭回合结束时,经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终于在1993年通过了《原产地规则协议》。该协议是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体系中第一个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议。它在简化、协调和统一国际原产地规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贸易组织(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在其货物贸易理事会下设立了原产地规则委员会,以加强国际协调和

原产地规则及操作程序

第四章原产地规则及操作程序 第一节原产地规则 第十七条定义 就本章而言: 到岸价格是指包括运抵进口国进境口岸或地点的保险费和运费在内的进口货物价格; 《海关估价协定》是指作为《WTO协定》组成部分的《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七条的协定》; 离岸价格是指包括货物运抵最终境外口岸或地点的运输费用在内的船上交货价格; 公认会计原则是指一方认可的,有关记录收入、支出、成本、资产及负债、信息披露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原则。上述原则既包括普遍适用的广泛性指导原则,也包括详细的标准、惯例及程序; 协调制度是指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 材料是指在生产或转变为另一货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物体或物质,包括零件或成分; 原产材料或原产货物是指根据本节规定符合原产要求的材料或货物; 运输用包装材料及容器是指运输期间用于保护货物的货品,但零售用容器或包装材料除外;

生产商是指从事货物生产的人; 生产是指获得货物的方法,包括货物的种植、饲养、开采、收获、捕捞、耕种、诱捕、狩猎、捕获、采集、收集、养殖、提取、制造、加工或装配。 第十八条优惠关税待遇 本协定项下的优惠关税待遇应当适用于符合本章要求、且在双方之间直接运输的货物。 第十九条原产货物 除非本节另有规定,符合下列条件应当视为原产货物: (一)该货物是根据第二十条及附件五的相关规定,在一方境内完全获得或生产的; (二)该货物是在一方或双方境内,完全由符合本节规定的原产材料生产的;或者 (三)该货物是在一方或双方境内生产的,所使用的非原产材料符合附件五规定的税则归类改变、区域价值成分、工序要求或其他要求,且该货物符合本节其他可适用的规定。 第二十条完全获得货物 下列货物应当视为第十九条第(一)项所指的在一方境内完全获得或生产: (一)在一方境内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解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解析 发布时间:2010-05-05 12:32:15 来源:广东省WTO事务咨询服务中心浏览次数:299 货物的原产地指的是货物或产品的生产地或制造地,通俗理解就是货物的“经济国籍”。具有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国籍的产品即被视为该国的原产品。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规定,原产品分为完全获得产品和非完全获得产品两大类。 货物的原产地指的是货物或产品的生产地或制造地,通俗理解就是货物的“经济国籍”。具有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国籍的产品即被视为该国的原产品。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规定,原产品分为完全获得产品和非完全获得产品两大类。 1、完全获得产品 完全获得产品就是产品的全部成分均来自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内部,其有严格的范围限制。 符合完全获得标准的产品即被视为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各缔约方应给其自贸区优惠关税待遇。完全获得标准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基本上在获得产品的时候即可判定其是否属于原产品,如动物的出生、鱼的捕获、剪下的羊毛等。也正因为完全获得标准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其往往仅适用于农林牧副渔产品的原产地判定,工业品因制作过程复杂,无法应用完全获得标准。 2、非完全获得产品 非完全获得产品是产品价值中一部分来自自贸区内部,另一部分则来自自贸区外部。 (1)判定标准。对于非完全获得产品,中国—东盟自贸区采用的是百分比标准,即“增值标准”。如果某产品中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分占其总价值的比例不少于40%(这部分价值被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则其可以享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待遇。此外,非完全获得产品的最终生产工序应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缔约方的境内完成。 (2)累计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可以在自贸区内部进行累计,即如果某产品中原产于自贸区内某个国家的价值不足40%,但其原材料来自自贸区内另一国家,则原材料的价值也可计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如果这两部分价值之和超过总价值的40%,即可被视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原产品。 举例:若马来西亚向中国出口的A产品离岸价100 美元,其中来自印尼的原材料20美元,来自泰国的原材料15美元,马来西亚本地材料10美元,尽管A产品在马来西亚的增值仅为总价值的10%,但原产于自贸区的成分达到45美元(20+15+10),占总价值的比例为45%,超过了40%的标准,因此A 产品仍可被视为自贸区的原产品,可以享受自贸区优惠税率。 (3)直接运输。一缔约方的产品如果经由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运输到另一缔约方内,则该产品不能在经由的国家或地区境内进行实质性的或足以改变产品原产地的加工,也不得进入经由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或消费市场,否则将不被视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的原产产品,不能享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欧盟(European Union)、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于2002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协议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997年12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针。 为扩大双方的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999年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1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2005年7月起,除200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8亿人口,GDP接近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2001年11月,“10+1”宣布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

从辩诉交易第一案到我国的被告人认罪制度

从辩诉交易第一案到我国的被告人认罪制度 ——对辩诉交易在我国发展前景探析 杨怡敏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摘要:辩诉交易作为一种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协调与合意行为,在外国是在一片 争议声中成长起来的。面对我国现状,建立与否也同样有着很大争议,在本文 中,笔者试从其利于弊的角度,以及与现行制度的契合与不符之处进行了探析, 最终希冀在一系列理念契合的基础上,能逐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 关键词:辩诉交易合意正义法治损害 曾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继而轰动一时的“中国辩证诉交易第一案”久已落下帷幕1。其详细案情及运作过程也无需更多着墨。随之而来的最高检的禁令2则终止了刚刚萌芽的新事物的成长。我们无法说最高检的禁令是一种扼杀。当一个生命的出现没有足够的养分去浇灌,其状态可能是贫瘠的,其成长没有正确的导向与支撑,有可能是畸态的。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同样如此。在此种状态下我们又何能指望制度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去实现呢?也许中国的辩诉交易制度第一案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而在去年的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共同颁布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为慎重起见,附上“试行”二字。距离“辩诉第一案”时隔不到一年,恐怕谁也不能说这一制度的建立纯属偶然。从被告人的认罪制度的规定中,我们看到了其与辩诉交易的微妙联系,在后面的论述中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先让我们放眼世界来看看辩诉交易的国际发展与利弊之争。 一、辩诉交易的国外发展及利弊之争 (一)辩诉交易的定义 《布莱克法律辞典》认为:辩诉交易是指刑事被告人就较轻的罪名或数控指控中的一项或几项作出有罪答辩为换取检察官的某种让步,通常是获得较轻的判决或撤销其他指控的情况下,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3。《美国法律辞典》中辩诉交易指“在刑事案件中被指控者通过他或她的律师与公诉人进行协商达成的双方均可接受的协议的程序。4”《诉讼法学词词典》则认为“英国的辩诉交易是法官双方当事人的律师之间的交易,而美国的辩诉交易则是辩诉人与起诉人间的交易,法官不介入。”5《法学大辞典》给我们描述了辩诉交易谈判的条件“(1)被告人有罪(2)有罪答辩要出于被告人自愿…。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被告人罪行的轻重…(2)、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大小…(3)、检察官掌握证据的充分可靠程度,(4)、辩护律师的态度(5)、法官的态度”6以上的说法使我们对辩诉交易有了大致了解。 (二)国外发展 众所周知,对我国而言,辩诉交易是个舶来品。在美国,它真正确立于1970年美国的布雷迪诉联邦政府一案。在此之前,实践中久已广泛运用,只是未能得

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 一、原产地规则概述 “货物的原产地”(The origin of goods)是指某一特定产品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生产来源地。根据各国的原产地规则和国际惯例,原产国(地)是指某一特定货物的完全生产国(地);当一个以上的国家(地区)参与了某一货物的生产时,那个对产品进行了最后的实质性加工的国家(地区)即为原产国(地)。 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地区)为了确定商品原产地和地区而采取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其目的是以此确定该商品在进出口贸易中应享受的待遇。原产地规则的内容一般包括原产地标准和书面说明。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研究探讨乃至统一原产地规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围绕着原产地规则问题,关贸总协定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并于1993年12月15日签署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时,将《原产地规则协议》正式列入最后文件的附件。 二、《原产地规则协议》内容简介 原产地规则协议由前言、四个部分(9个条款)和两个附录构成。第一部分是定义与适用范围;第二部分是关于实施原产地规则的规定,涉及过渡期和过渡期后的规定;第三部分是通知、审查、协商和争端解决的程序安排;第四部分是原产地规则的协调,附录一是有关原产地规则技术委员会的内容;附录二是关于优惠的原产地规则的共同宣言。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一)定义与适用范围 1、原产地规则的定义 原产地规则是指任何成员方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行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决定,且此种原产地规则与导致授予超出《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一条的关税优惠的契约性或自治性贸易体制无关。 2、原产地规则的适用范围 它包括所有非优惠的商业政策措施,如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一、二、三、十一和十三条下的最惠国待遇;第六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第十九条的保障措施;第九条的原产地标记要求;任何歧视性的数量限制或关税配额。此外,还包括为政府采购和贸易统计而使用的原产地规则。 (二)协议的实施程序 为使各成员方的现行的原产地规则协调起来,原产地规则协议对协调的目标与原则、协调的过渡期以及管理机构等作了规定。 1、协调原则 各成员方现行原产地规则要进行协调。整个协调工作由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与海关合作理事会合作进行,其原则如下: (1)与原产地规则协议所确定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一致。 (2)视某项商品的原产地为其完整的生产国家。 (3)原产地规则应是客观的、可理解的和可预见的;应当条理清楚;不能作为直接或间接阻碍贸易的手段,

原产地规则(RulesofOrgin).doc

原产地规则是确定进口货物唯一产地的规定,主要包括原产地标准和直接运输规定。各国的原产地规则不尽一致。现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一些原产地规则介绍如下: (一)原产地标准 原产地标准是衡量进口货物产于何地的尺度。对只有一个国家可供审定的进口货物,可以应用货物”完全在一国生产”的准则;对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参与生产的进口货物,则采用”实质性改变”的准则。 1.完全在一国生产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从原料到制成品的全生产过程都在一个国家内进行的货物,这些货物完全不使用外国料、件,也没有在外国进行加工、生产。凡是含有外国的或产地不明的料、件的进口货物,不适用本标准。完全在一国生产的货物共有以下10类: (1)从一国的土地、领域内或从其海底所采集的矿物; (2)在一国收获或采用的植物产品; (3)在一国出生或饲养的活动物; (4)从一国的活动物所取得的产品; (5)在一国狞猎或捕捞所得的产品; (6)从事海洋渔业所得的产品以及由某国船只在海上取得的其他产品;

(7)由一国的加工船利用上款所列各产品加工所得的产品: (8)如某国对海底及其底土拥有单独开采的权力,该国从领海以外的海底或其底土中采得的产品; (9)在一国收集并只适于回收其原料用的废旧物品和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碎料; (10)由一国仅利用上述第(1)至(9)款所列的各种本国产物所生产的产品。 2.实质性改变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参与了生产或加工的货物。它的基本原则是:凡是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加工生产的货物,应以最后一个实质性改变了原产品,使其得到了新的特有的性质或特征的国家作为货物的原产国。实质性改变标准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法来确定货物的原产地: (1)改变税号的方法。本办法规定甲国的货物在乙国加工生产后,如果其税则归类发生了变化,即改变了税号,货物的原产地也应随之改变,应以乙国而不是甲国作为货物原产地;如果未改变税号,则仍以甲国作为货物原产地。改变税号即改变原产地的理由是,同一系统的货物分类目录中,有关产品与生产该产品的每一种材料被归人不同的税号中,产品要经过充分的制造或加工才会改变税号。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均采用《协调制度》作为其税则目录的基础,它们一般都规定,产品经他国生产加工后,其在上述目录的四位数级税号发生了变化,才能视为改变了原产地。多于四位数的子目号发生变化不视为原产地的改变。改变税号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确定原产地的条件准确、客观、清楚明了,生产厂家和进出口人容易提供足以证明货物原产地的资料。

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原

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 修订案有关事顶的通知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修订案》(以下简称“修订案”)将于2011年1月l日起开始实施。为使我国出口到东盟的产品能够继续顺利享受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项下关税优惠待遇,自20ll年1月1日起,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开始签发新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FORM-E原产地证明书(以下简称新版证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修订案适用范围:东盟成员国中,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和越南(第一批实施修订案的国家)已履行国内程序、将于20ll 年1月1日起实施修订案。自20l1年1月1日,对以上5国按照修订案签发新版FORM-E原产地证书。因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缅甸等5个国家目前尚未完成国内程序,无法于2011年1月1日实施修订案.经与东盟协商确定,在以上5国实施修订案前,对其按修订前的原产地规则签证操作程序签发新版证书(即本文填制要求不适用)。以上5个国家实施修订案的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凡办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的申请人,必须提交《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证明书申请书》、按规定填制的FORM-E原产地证书、出口商品的商业发票副本及必要的其它单据。 三、本次修订案启用新版证书,填制要求见证书正本背面所列的填制说明(详见附件1)。新版证书包含一份正本及两份副本,其中正本提交给进口国海关,第二副本由签证机构留存,第三副本由出口商留存。 四、新版证书应当于产品装运前或装运时签发。如因特殊原因未

能在产品装运时或装运后3天内签发证书的,应出口商要求,可根据相关规定在产品装运之日起12个月内补发证书,但必须在证书第13栏补发字样前机打(√)。 五、在填写新版证书第8栏原产地标准时,对于完全原产的产品,应填写“WO”;对于在我国加工但非原产材料均来自东盟以外国家的产品,填写单一国家成分百分比;对于在我田加工但部分非原产材料来自东盟国家的产品,填写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累计成分百分比;对于符合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的产品,填写“PSR”。 六、证书第12栏加盖FORM-A签证印章,证书正本和两份副本均需加盖签证印章。 七、申请人申请新版证书时,可使用第三方发票,即由驻在第三国的公司或者在出口方为该公司代销的出口商开具的发票。只要产品符合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要求,可签发FORM-E原产地证书,但需在证书第10栏注明第三方发票号,且货物出口商和收货人必须驻在缔约各方。同时在证书第13栏“第三方发票”字样前机打(√),开具发票的公司名称及所在国家等信息应在第7栏空白处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中国与东盟国之间构建地自由贸易区,即“+”,缩写.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地第一个自贸区,建成后地自贸区将覆盖万平方公里,惠及亿人口,年达万亿美元、年贸易总额超过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地自贸区,也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间建立地最大地自贸区. 年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首次东盟-中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确定了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地方针. 为扩大双方地经贸交往,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年在马尼拉召开地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地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地积极回应.年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地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构想,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地可行性进行研究. 年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地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地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地认可后,于年月在文莱举行地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年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地进程正式启动.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地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地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地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地目标. 年月,中国-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自年月起,除年已实施降税地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个税目地产品实施降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建设进程回顾 年月,中国时任外长钱其琛出席第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是为中国与东盟首次接触; 年月,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年、月,中国与美国、欧盟先后达成加入世贸组织()地协议; 年月,中国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地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在承 诺基础上,建设更加互惠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倡议.

辩诉交易制度构建

辩诉交易制度构建 ”【摘要】 20XX年4月,XXXX铁路运输法院首次适用“辩诉交易”审理了一件故意伤害案,而我国行事诉讼法律规X中并没有对“辩诉交易”作出规定,从而使“辩诉交易”是否能在我国实施在全国X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前不久公开表态:辩诉交易目前不能用于办案。在此,笔者对辩诉交易在我国的实施及构建问题略作探悉。本文将通过对辩诉交易制度的概述、辩诉交易的目标价值、效率价值、及实践价值等可行性分析和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来论证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构建问题。 XXXX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故意伤害案件,在庭审之前,控辩双方进行了证据交换,并论述了各自的观点,认同被告孟某使共同犯罪,但是对于被告在主观上使故意还是过失存在事实不清的问题,案件取证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被告人此时最需要的是经济上的赔偿,于是在辩方主动要求协商的情况下,经被害人同意,达成“交易”,只要被告人认罪,并自愿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责任,控方统一建议法院对被告人适用缓刑从轻处罚。最后法院采纳了控辩双方的交易结果,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孟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1】。从而开了我国辩诉交易的先河。在国内刑事诉讼法学界,辩诉交易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打破现行法律框架并如此旗帜鲜明的提出“辩诉交易”这一概念倒是头一糟。也因此,XX铁路运输法院的国内辩诉交易第一案不光让法学家们震惊,更让新闻媒体和老百姓感到新奇。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个“辩诉交易”第一案以及因此引发的讨论让“辩诉交易”这一名词从法学界专家的案头走进了普通大众的视野。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辩诉交易”或大加赞赏或横加指责。而最高人民检察院前不久公开表态:辩诉交易目前不能用于办案。而笔者认为对我国的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辩诉交易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辩诉交易制度概说 (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涵义 辩诉交易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形成于美国,于70年代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实施。所谓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又称辩诉协商(plea negotiation)或者辩诉协议(plea agreement),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提起控诉的检察官

原产地证明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管理

原产地证明书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管理 摘要:一般原产地证明书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贸易统计、国际税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分析了一般原产地证明书的作用,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一般原产地证明书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一、货物原产地及原产地证明书的概念 进出口商品的原产地是指作为商品而进入国际贸易流通的货物的来源及商品的产生地、生产地、制造或产生实质改变的加工地。原产地实际是与货物的生产地有关的某一产品的经济国籍。 确定货物原产地的法规就是原产地规则(Rules of Origin),指任一国家、国家集团或地区为确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法律、规章和普遍适用的行政命令。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原产地规则的产生起源于国际贸易领域对国别贸易统计的需要。然而伴随着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原产地规则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展,涉及关税计征、最惠国待遇、贸易统计、国别配额、反倾销、手工制品、纺织品、政府采购甚至濒危动植物的保护等诸多范畴。原产地规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海关的技术性(统计)问题,实已发展成为各国实施其贸易政策的有力工具,而根据原产地规则的规定签发出口商品产地证书是各国实行进出口贸易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海关核定减免进口关税的证件。 如果说原产地是货物的“经济国籍”,那么原产地证明书就是货物的“身份证”。因为国家之间的政治环境、经济体制的各不相同,所以国家之间实行的与进出口相关的关税和其他税费, 以及各种限制措施会随货物原产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原产地证明书作为证明货物原产地的文件,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相关机构签发的原产地证明书主要有以下几类:一般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普惠制产地证格式A(GSP 即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简称FORM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可签署的输东盟产地证(FORM E)、中国—智利自贸区原产地证书(FORM F)和输欧盟纺织品产地证及其他制造商或出口商出具的产地证书。 二、原产地证明书的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格式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证书格式 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 (将于2004年1月启动相关谈判)

背页说明 1.为享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协议下优惠待遇而接受本证书的成员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2.条件:出口至上述任一成员国的货物,享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协议下优惠待遇的主要条件是: 必须是在目的国可享受关税减让的货物; 必须符合货物由任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直接运至一进口成员国的运输条件,但如果过境运输、转换运输工具或临时储存仅是由于地理原因或仅出于运输需要的考虑,运输途中经过一个或多个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境内的运输亦可接受;以及必须符合下述的原产地标准。 3.原产地标准:出口到上述国家可享受优惠待遇的货物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符合原产地规则第三条规定,在出口成员国内完全获得的产品; 除上述第(1)项的规定外,为实施中国—东盟原产地规则第二条(二)款的规定,使用原产于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无法确定原产地的材料、零件或产物生产和加工产品时,所用材料、零件或产物的总价值不超过生产或获得产品离岸价格的60%,且最后生产工序在该出口成员国境内完成; 符合中国—东盟原产地规则第二条规定的原产地要求的产品,且该产品在一成员国用作生产在其他一个或多个成员国可享受优惠待遇的最终产品的投入品,如最终产品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分总计不少于最终产品的40%,则该产品应视为原产于对最终产品进行生产或加工的成员国;或 符合中国—东盟原产地规则附件二的产品特定原产地标准的产品应视为在一缔约方进行了充分加工的货物。 若货物符合上述标准,出口商必须按照下列表格中规定的格式,在本证书第八栏中标明其货物申报享受优惠待遇所根据的原产地标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大连大学英语学院英语专业窦一鸣 11331049) [摘要]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地调整外交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在政治上致力于相互信赖、平等协商;经济上谋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正在建设之中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中国周边政策的又一成果。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介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必然性进行了充分论证,概述了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对策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现状;对策;自由贸易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理论背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国家彼此间就国家整体经济或某些经济领域、经济地区的经济联合而达成经济联盟的状态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区域这个地缘范围内的不断趋向自由化流动,从而带来生产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相应提高,亦即世界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一)关税同盟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关税同盟理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石。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Jacob?Viner出版了《关税同盟问题》一书,标志着关税同盟理论的形成。书中重点论述局部均衡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认为关税同盟可以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但同时又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因此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世界福利的净增加。维纳得出结论,关税同盟效应就是贸易创造收益减去贸易转移损失所取得的实际利益。?

立论——辩诉交易是否适用于中国

谢谢主席。 今晚我们的辩题是辩诉交易是否适用于中国。 从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2010年各类刑事犯罪持续处在高位。中国是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各类犯罪有增无减,每年几百万的案件等着司法机关去处理,司法机关正处于超负荷状态。而辩诉交易正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必经之路。所以,我方的观点是辩诉交易适用于中国。 理由有三: 第一、辩诉交易能更大限度地维护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权威。 绝对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法律理想,但是现实社会真的可以达到绝对公正吗?显然不行。而相对的公正,正是我们正面审视司法公正的一个明智之选。一个案件由于部分证据的不充分,而一拖再拖,甚至永远不能判决,为了所谓绝对的公正,而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这难道还能说是公正吗?而辩诉交易不仅能尽快实现惩罚目标,更大限度地维护司法的公正,而且更有效地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并进行改造,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二、辩诉交易能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公正与效率是司法工作的终极目标。但如果为了追求绝对公平,而忽视效率,那将给司法资源带来多大的浪费。辩诉交易不仅缩短了诉讼周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且简化了诉讼程序,是对简化程序的进一步完善。总之,辩诉交易使司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合理配置,在不损害公正目标的前提下,用更少的人力物力,提高诉讼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辩诉交易有利于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 无论是刑事拘留还是逮捕,被剥夺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人身自由,更是精神的禁锢和恐慌。案件拖得越久,对被害人的伤害越大。而辩诉交易的简化程序正能够在实际上更好地维护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再者,从社会的角度看,辩诉交易更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 适用就是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适合应用。如果我们将辩诉交易的合理成分、优秀之处,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加以整合吸收,不正能为我国所用,促进我国法治的发展吗? 难道我们还能莫视辩诉交易的浪潮而将我们纳税人的钱流淌于司法资源浪费的河流之中吗?难道我们还能让社会矛盾不断升级,弃公正与效率而不顾,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吗? 综上,我方坚持认为,辩诉交易适用于中国。

原产地规则三大国际模式的对比分析

原产地规则三大国际模式的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12T17:08:42.933Z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旭[导读] 1990年以来,业已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从50个猛增至230多个。RTA的迅速增加是全球经济再融合的过程陈旭南开大学 1990年以来,业已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RTA)数量从50个猛增至230多个。RTA的迅速增加是全球经济再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一些国家贸易政策目标的变化,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些国家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认识的不断改变。在各种RTA的谈判中,确定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产品“法定国籍”的原产地规则一直是各国争论的焦点。原产地规则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管理措施,对于避免区域成员间的货物转运,制约区域内某一成员适用于从非成员国进口产品时的低关税水平实际上应用于所有区域成员,确保区内成员的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决定RTA能否顺利实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几乎所有国家都属于至少一个RTA,根据达成协定的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RTA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北北型、南北型和南南型。相应的,其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也可分为这三类。这三种类型的RTA中影响性最大的区域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其原产地规则的制定最具示范性,所形成的货物原产地的判定模式也最具代表性,可分别称之为:泛欧累计模式、北美模式和东盟模式。本文旨在对这三种模式的原产地规则进行分析比较,评析其差异性。 一、欧盟的原产地规则——泛欧累计(PANEURO Accumulation)模式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诞生。作为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关税同盟,其实行的普通原产地规则属于非优惠范畴。主要是理事会第2913/92号规则的第22-26条、委员会第2454/93号规则的第35-65条以及附录9-11。欧盟的优惠性原产地规则主要包括作为发达国家实行普惠制适用的原产地规则和其与成员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实行的原产地规则,主要见于《欧共体海关法典》第27条和《欧共体海关法典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以及部长理事会一些自主立法的文件和其对外签署的各项优惠协议中。自1997年开始,欧盟推行以泛欧累计制度为基础的原产地规则,将各分离的自由贸易区合并为一个泛欧网络。因《欧洲—地中海合作协议》仅为一个统称,所以泛欧累计模式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法律文本,具体的原产地规定存在于各个原产地议定书中,但各议定书中的泛欧累计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1. 原产地认定标准。原产产品的两个基本要求:(1)产品在欧盟、EEA及其他合作国完全获取;(2)非完全获取产品,若进口原材料在参与国经历足够的加工或处理,也将获得原产资格。“实质性改变”的认定,泛欧累计模式称为“充分的加工或处理”。规定在议定书栏目3、4及附件2中,泛欧累计模式对产品分类采用HS税号分类标准,针对不同产品有3类不同认定标准:从价百分比、税号分类改变及特定规则,在判断使用非原产原材料的完成品是否达标时,可以根据产品税号查阅附录2以认定。 2. 累计规则。若原材料原产于欧盟、EFTA国家、土耳其以及其他参与国,该材料无需经历充分加工或处理,产品亦被认定为原产。若最后加工处理国对非原产原材料未达到上述最小限度操作,原产地将被认定为做出最大价值增加国。原产于参与国的产品的非原产原材料未经历加工或处理而出口到其他国,该原料仍保留其原有原产身份。 3. 直运规则。要求产品必须在签订协议的两国之间直接运输或在适用累计时,途经该参与国进行运输,在转运过程中,除为保持货物处于良好状态外必须的卸载、重载等操作外,不得再进行任何其他操作,并且上述操作须在转运国海关当局监督下进行,这些操作进入进口国时必须提交相关证明证据。 4. 退税条款。退税条款制定的目的是防止对任何非原产产品进行退税,非原产产品须承担关税义务,以维持原产地规则的严格性。仅当原产地证书错误签发,且满足特定条件时才能获得免税或退税待遇。在欧盟与EFTA国家、土耳其、法罗群岛、以色列之间的贸易中,退税一直不适用,而对于欧盟与其他地中海国家的贸易,仅纯双边贸易情形才不适用。 5. 原产地证书与其他行政规定。泛欧累计模式下,一般要求EUR.1证书,对于与地中海国家的贸易,要求EUR-MED证书,具体要求何种证书规定见附件3。议定书对证书签发的基本要求、行政程序、效力、豁免及相关补充证书等有详尽规定,该证书一般要求保存3年。议定书亦对行政合作进行了规定,内容包括各方相互协助、原产地证书检验、争端解决(提交签订协议双方的联合委员会解决)、处罚、自由区域及议定书修订程序。 二、美国的原产地规则——北美(NAFTA)模式 美、加、墨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成立。NAFTA是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显著特征。为确保仅在北美地区生产的产品能享受NAFTA所带来的优惠,三国在NAFTA的第四章制定了复杂而详尽的原产地规则,共有15条及4个附件,对一般产品和汽车等敏感产品做出了原产地标准的规定。 另外,在NAFTA协议的第三章“商品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中对“纺织品及服装制品”制订了原产地判定标准;在第五章“通关手续”中对原产地证书进行了规定;在协议的附件中,详细的列出了HS第1-97章中部分税号下产品的原产地标准。 1. 原产地认定标准。原产产品的四种类型:(1)完全在NAFTA地区获得或生产;(2)完全使用NAFTA原产材料且在NAFTA进行生产;(3)使用非NAFTA原产材料且符合附录401规定,若产品原料来自NAFTA外,但经区内加工后产生很大变化,且满足一定比例的地区含量(50%-60%)亦可被视为原产产品;(4)特殊情况。未组装产品或不符合附录401规定的产品,但区域价值含量按交易价值法计算达到60%或按净成本法计算达到50%的产品可视为原产产品。 2. 累计规则。NAFTA协定第404条对累计规则的规定较为晦涩,其含义是指仅允许双边累计,若最终品中使用非NAFTA原产材料,生产者或出口商可将另一生产者非原产原料中包含的NAFTA地区产值部分列入其最终品计算区域价值含量1。该条款的使用有一定条件限制,即非NAFTA原产材料经历了附件规定的税号分类改变,且制成品满足相应区域价值含量要求或该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3. 直接运输规则。NAFTA协定的直运规则是对必须转运的情形直接进行规定,要求货物在转运过程中不能有除了为保护货物而必要的装卸载等操作外所进行的进一步加工或其他操作,若存在此情形,即使产品符合第401条规定,亦不能获得原产地资格。 4. 容忍规则。若非原产原料即使未经历附件401规定的税号分类改变,只要原料占制成品比例基于FOB计算的价值不超过7%,或不适用FOB计算时,非原产原料价值占产品总成本不超过7%,该产品仍符合原产地标准。同时,容忍规则的使用有烦琐与复杂的适用规则与例外规定。 5. 特殊产品的原产地规定。主要包括两大类产品的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