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215劝学节选课时作业粤教版必修4

15 劝学(节选)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对照检查。

B.用心一.也一:统一、一致。

C.声非加疾.也疾:快,急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

【答案】A(B.一:专一。C.疾:疾劲,强,大。D.绝:横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以为

..轮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C.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答案】B[A.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B.古义和今义均指极短的时间,片刻。C.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帮凶。D.古义:长江、黄河。今义:一般意义上的大江、大河]

3.下列各句中的“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或百步而.后止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⑧吾尝终日而.思矣

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B.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⑥/②④/③/⑤/⑦⑧

【答案】C(依次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修饰)

4.课文语句填空。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答案】(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

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二、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的一步。

B.风雨兴.焉兴:兴起。

C.驽马十驾.驾: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镂:雕刻。

【答案】A(跬: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把它称为“半步”。而把左右脚各跨一次叫“步”)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②五亩之.宅③蟹六跪而.二螯④顺风而.呼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答案】D(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的。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修饰)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答案】C(解答此题既要对整体内容正确把握,又要对每一句仔细加以辨析。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而不是说关键在于“不舍”与“舍”,因而C项叙述不符合文意)

8.翻译下列句子。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达事理的思维(也就)具备了。

(2)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彭端淑①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清朝官员、文学家,

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清代名臣、《四库全书

....》总纂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人士。②买舟:租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答案】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他是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1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

B.第1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

C.文章的第3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D.全文第1段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文中虽含有较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但切合题旨。

【答案】D(文章始终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时文章没有许多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2)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2020年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课时作业1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劝学 一、语言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比比皆是盛极一时脱颖而出休戚相关 B.雨后春笋风靡一时红极一时息息相关 C.比比皆是风靡一时红极一时休戚相关 D.雨后春笋盛极一时脱颖而出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纪录的气质、综艺的外壳,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B.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 C.其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D.其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B.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 C.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 D.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

荀子《劝学》三课时导学案

必修四第15课《劝学》(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荀子以及作品风格。 2、正确朗读文章的疑难字词。 【学习重难点】 学习第一段,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预习案】 一、作家作品 1.作者介绍(结合课本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担任稷下学官祭酒。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自主学习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 ..() 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 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 2.解释加点字的词义 (1)劝.学()(2)学不可以已.()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劝学导学案

《劝学》导学案 【课前预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荀子及其相关知识。 2. 熟读课文弄清字词。 3. 基本把握文章内容, 二、文题及背景: 1.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基础导练: 1.识字注音: 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者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2.通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像、是、如等)。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课堂探究】 一、检查反馈,导入新课。 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 学习目标: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三、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一)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知明而行无过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课时提升作业九 3.9劝学资料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九 劝学 (45分钟100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以为轮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无以至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选C。A项,“”通“煣”,使弯曲;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资质,禀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刻) 其曲中.规(合乎)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C.绝.江河(断绝) 劝.学(勉励,鼓励) D.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圣心备.焉(完备) 【解析】选A。B项“疾”指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项“绝”指横渡;D项“备”指具备。 3.下列句子对“而”意义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锲而不舍 ⑤蟹六跪而二螯 ⑥顺风而呼 A.①表转折②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 B.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 C.①表转折②③表递进⑥表修饰④⑤表并列 D.①表转折②表递进③⑥表修饰④表承接⑤表并列 【解析】选D。 【知识拓展】 “而”作连词时的几种用法 1.表并列,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可译为“和”“及”“又”“并且”等,或不译。如“蟹六跪而二螯”。 2.表承接,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如“温故而知新”。 3.表递进,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如“学而时习之”。 4.表转折,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表假设,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劝学》的导学案学生的的版.doc

黄骅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劝学》 编写 :王健 2017.3.2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的结构。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荀子 (约公元前 313—前 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思想上,反对迷信天命,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的本性问题上,提 出“性恶”说,进而更加强调教育和“礼治”的作用;在政治思想上,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王”。在强调儒家“礼治”对于人们的教化、制约作用时,也注重“刑赏”的“法制”精神,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 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 论说文。 荀子从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 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学习过程】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其曲()中(... 臾()跂()而望矣假( ...()步骐骥()驽( ...)规輮()以为轮知()明须.. )舟楫()者生()非异也跬...)马十驾锲()而舍之 . 金石可镂()螯()蛇鳝()爪()牙.... 二、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记录。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劝学》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虚词。 2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相关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劝勉”的意思。 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法指导 1.学生要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2.学生应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

(教师)劝学课时作业01

《劝学》课时作业01 1.(2013?山东省济南市巩固性训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曝光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 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答案:C(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用“不胜其烦”。) 2.(2013?河南省罗山县第二次模拟)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如履薄冰,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一目了然。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自出机杼的佳作。 D.近几年,他用经营养殖场赚来的钱帮乡里兴建了10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从善如流的企业家。 答案:C(A.如履薄冰:比喻行事极为谨慎。B.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C.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 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3.(2013?内蒙古赤峰二中、平煤高中5月联合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现实中一些部门预算公开的变味,公众期望预算法修正案在强调公开之外,以更有力的规范,确保公开的“质量”,如此,才能使预算公开名至实归,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利。 B.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C.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这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答案A(B.成分残缺。在“既包括”前加“这本书”或将“创作了”改为“创作的”。 C.句式杂糅。“具有……能力”和“在……方面”杂糅。 D.搭配不当。将“提升”改为“开拓”或“拓展”。) 4.(2013?浙江省五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教授认为邹家健以自荐方式参选区人大代表的举动是符合现行体制框架前提下参与选举,本身是合乎法律规定的,这体现出选民具有了相当的参政议政的自觉意识。B.近来,国内多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成了常态。对此,肿瘤专家表示,雾霾已经成为引起肺癌的第三大诱因。 C.一年一度的春节人才交流大会日前举行,这是蛇年春节后杭州首场人才招聘会,64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约1.3万多个岗位,最终近4 000人达成了择业意向。 D.借助电影上映,富阳将加强对《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实景地的宣传,让更多人的目光从影片延伸至拍摄地,为此,计划把黄公望隐居地、新沙岛等景点串联起来,推出“看电影、走实景”主题路线。 答案:D(A.“符合”之前少了“在”。B.“诱因”不需要“引起”。C.“约”与“多个”重复。) 5.(2013?山西省康杰中学第六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谊和客观物境构成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②④⑤⑥③① B.②⑤④③⑥①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⑤③⑥①② 答案:B(根据已给句中的“有了……有了……有了……就足够了吗”,可以判断下面句中应搭配“还要有”,所以排除C、D两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此才符合正常的逻辑顺序,⑤应在④之前,所以排除A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孟子》《荀子》中的段子放在一起读,有些意思。 孟子说:“ 今夫彝麦,播种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①,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孟子·告子上》) 他以大麦喻理,播种土地、时日相同,都会蓬勃生长,到夏至成熟了,却因土地肥瘠、雨水多寡,人工勤惰,最终收成不同。

2020届高中语文 2.1.1《劝学》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劝学》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通假字。 2、理解文意,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有的态度。 二、【资料链接】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山东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三、【自主学习】 1、第一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有几层意思? 2、找出第二段最能证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作者是从哪几种生活现象进行设喻来说明君子 “善假于物”的? 3、课文的第三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论点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论证的? 四、【合作探究】 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本文是说理主要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进行的,那么,文章在设喻方面有什么特点?

五、【巩固练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中绳(zhòng)槁暴(pù)须臾(y ú)闻者彰(zhāng) B. 靛青(dìng)舟楫(jí)蛟龙(jiāo)跂而望(qì) C. 跬步(kuī)蚯蚓(yǐn)蛇鳝(shàn)驽马(nù) D. 可镂(loù)骐骥(jì)爪牙(zhǎo)锲而不舍(qiè) 2、. 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六、【拓展阅读与识记】 文段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文段二: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注①涅:黑泥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两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文段一:环境对人的影响文段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七、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8:第9课 劝学

第9课 劝 学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不假.(凭借,依靠)思索 B.????? 冰,水为.(做,凝成)之 为.(为了)之奈何 C.????? 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 情致.(兴致,情趣)一也 D.????? 劝.(鼓励)学 劝.(劝说,阻止)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名句填空。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 疾:快 B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 D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一:专一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 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 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8.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 .从所选的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第9课 劝学

第9课 劝 学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 C [解析] A 项,“知”通“智”;B 项, “有”通“又”, “暴”通“曝”;D 项,“生”通“性”。 2.下面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不假.(借助)思索 B.??? 冰,水为.(做,凝成)之 为.(为了)之奈何 C.??? 非利足也,而致.(到达)千里 情致.一也(兴致,情趣) D.??? 劝.(劝勉,鼓励)学 劝.(劝说,阻止)架 [答案] B

[解析]“为之奈何”的“为”当“对付”讲,是动词。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 B [解析]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答案] A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B、C、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5.课文名句填空。(4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1)金就砺则利(2)吾尝跂而望矣(3)无以至千里(4)锲而不舍二、文本训练(课内精读)(15分) 阅读《劝学》第三至四段,完成6~9题。

劝学2019最新导学案

北京师大附中高一必修2语文导学案《劝学》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文章的结构。 【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思想上,反对迷信天命,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的本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说,进而更加强调教育和“礼治”的作用;在政治思想上,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王”。在强调儒家“礼治”对于人们的教化、制约作用时,也注重“刑赏”的“法制”精神,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 荀子从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二、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繁体字“勸”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知识链接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用_比喻__来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即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道理。恰当的比喻可使文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四、读课文,写出下列加【】内的字词的拼音 1.木直【中】绳()2.金就【砺】则利() 3.须【臾】之所学()4.而闻者【彰】() 5.假舟【楫】者()6.君子【生】非异也()7.【輮】以为轮()8.故不积【跬】步()

《劝学》课后作业含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 .假舆 /马者 B .故 / 木受绳则直 C ?善/假于物也 D ?吾尝/跂而望矣 3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 .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 4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 .虽有槁暴. 5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 .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文本研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蓼(li co)蓝 靛(di m)青 其曲中(zh eng )规 参省(x ing) B . 跂(q i )而望 埃(①土 金就砺(1 ) 骐骥 (j i ) C . 跬(ku 1步 舆(y U 马 槁暴(p 功 金石可镂. (l ? D . 用心躁(zeo )也须臾(y u ) 句读(do - 0参(cen )省乎己 ,不复挺者 暴:露 B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 .故不积跬.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乎己 跬:一步 省:忽略 A 、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7、 A . B . C . D . 8、 A . 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槁暴(p M 輮使之然(r cu ) 蛟龙(ji e ) 跬步(ku i ) 镂金(l C ) 弩马(n t ) 跂而望(q i ) 锲而不舍(q i ) 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 舟楫(j i ) 骐骥(j i ) 生非异(x ing ) 二螯(OD ) 輮使之然也 (弯曲) 其曲中规 (合乎) 假舟楫 ( 借助、利用 ) 声非加疾 (快) 舆马(y u ) 爪牙(zh a o ) 洞穴(xu e ) 参省乎己(x ing ) 砺(磨刀石 ) 须臾(片刻) 劝学 ( 勉励,鼓励 ) 绝江河 (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 镂 (雕刻) 圣心备焉 (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 (起) 、基础知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