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

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

1.考上大学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注: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故意向老师发问,美国学生还认为坐得横七竖八才能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为装懂而不向老师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还认为坐得端端正正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

3.解决方法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问题:“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合。而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因此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中国学生受教育方式是“填鸭”,辛苦得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美国学生一向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中国学生都是数学

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都能够不用计算器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

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者把花园里的草割了,我们就可以再给你一些钱话。”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花钱用完了吗?没钱了就自己到书房的抽屉里去取。”

7.旅游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中国学生对自己的

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你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美国学生把女孩子带回家,自豪地对父母说:“这是我的女朋友!”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锁的日记本的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地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辆新赛车是我自己组装的!”中国学生则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赛车!”

10.自己做主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张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了!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供意见。”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道:“放肆!翅膀硬了是不是?敢把我们的话当耳边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了胡子,你还是我们的儿子!还是得听我们的!”

中美学生的差异

我看中美学生的差异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中国教改的视频和美国教育的资料,发现由于长期中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别是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以后,在美国老师眼中中美学生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自律,遵守纪律,而美国学生比较自由散漫,不拘一格。中国学生对违反纪律、犯错误大都比较害怕,而美国学生认为犯错误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只有不断的“试错”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而美国老师往往也鼓励学生犯错,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胆地思考、提出不同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他们的理念是“试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另外,美国教育还特别重视研究性学习。比如理科学习以项目研究为主,自己选择研究题目,写项目报告,报告不能直接抄录书本或网络上的观点、语言,引用必需注明出处,与我们大学论文基本一致,这是我们中国孩子的软肋。 2、中国学生在课堂上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发言提问,也不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可以说在美国课堂里中国留学生是发言最少的人。而美国课堂里所有老师都喜欢讨论式教学,常常让学生讨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观点,并指出支撑观点的依据。美国老师只在个别时候做一些启发引导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激起学生进一步讨论。美国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远比收获一两个结论重要得多。尤其是学生毕业以后离开学校这种能力在工作中将终生受益。可以说独立思考、质疑一切、敢于创新是美国教育的灵魂,自由是创造之母,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是美国教育的基石。由于美国学生从小就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气氛中长大,他们也习惯于这种教学,经常主动问问题,主动参与讨论。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惜在课前花大量时间查阅资料。而中国学生初次在这种课堂里会感到无所适从,常常觉得课堂里没学到什么东西而苦恼。中国学生从小在中国课堂里习惯于听讲记笔记,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老师很少营造讨论气氛,学生更注重获得知识的结论而不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不主动思考遇到的问题,迷信老师和课本提供的标准答案,没有质疑一切的精神,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常常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论。另外美国课堂还特别重视体验和参与。比起我们的课堂教学,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小得多,但是课堂活动往往丰富多彩。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师们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又动脑,其中不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由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学生收获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即学习方法,而中国学生收获的是知识本身和知识结论。 3、中国学生为高考而学,而美国学生为兴趣而学。美国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概念,大家各自按照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去上课。课间时,学生们在各个教室之间匆忙奔走,根本没有在教室和楼道里追跑打闹的工夫。美国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特别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校提供多种课程和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强项和特长,需要学校帮助他们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他们的学生很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按照兴趣学习,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而且还能持久专注于某一领域,也容易在这一领域做出贡献,所以为什么他们的诺贝尔奖获得人数那么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中国学生往往从小就树立要考好大学的理想,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生。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切为了高考,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大家都在为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而拼搏。由于没有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兴趣特长,中国的学生就像是大工业化时代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由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事实上,抹杀学生的兴趣特长,不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按照一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只会使极少数学生获得成就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沮丧,压抑,这样也就谈不上具有创新能力了。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生活体验分享

美国留学的中国人生活体验分享 1.这个社会唯一生存的途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弱者永远是被用来淘汰的不是用来可怜的 2.不要为自己的任何失败找借口,任何事情失败的原因永远只有两个,A)你的自身有缺陷B)你不够努力 3.不要抱着“是我的注定跑不掉”的心态,从你来到美国那天开始,除了你口袋里面那点可怜的美刀,不去争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 的 4.要有梦想。如果你有的话一定要坚持,goforit.如果没有的话,也一定要有信仰。真正只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是可怕的,同样也很可 悲 5.不要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好,或者学了不好的专业,聪明的人在你抱怨的时候已经学会习惯它并且takeadvantageofit. 6.要谦虚,把自己放得低往往可以得到的更多,借用俺爹说过的一句话:大海可以强大而可怕的原因,就是他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 7.上帝创造了人,但是未必每个人都会有超凡的天资。如果你知道自己资质平庸,那你应该知道,世界上有一种可以改变一切事情 的概念叫努力。不信的话去看看《ForestGump》这个我最喜欢的电影。 8.每时每刻都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甚至下一步的下一步要做什么。要学会明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的人 往往在关键的时候知道如何选择。 9.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youneverknowwhatyougonnaget.在美国的日子,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懂得了这句话。人生如戏,世 事若棋,这种生活总能让我活得乐在其中。

如何应对上课 美国老师常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问、或发表个人意见。事实上,课堂上的参与往往是学期分数的一部分。教授认为课堂讨论 才能评估你所学的,看你是否有能力与教授和同学进行知性的对话。 西方教育的一部分强调的是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很多事实资讯在书中就找得到,因此老师着重的是如何帮助 学生以更有意义的方式来诠释课程内容。一如希腊哲人苏格拉底, 美国的老师(及同学)会不断发问逼你陈述你的看法,与别人公开分享。 基于这些差异,中国学生初到美国上课会有很大的冲击,看到美国学生不停地发问或回答,甚至要向教授挑战的意味,会感到很不 自在,认为这些学生怎么如此自大和不敬,学生应该绝对遵从教授 的权威才是。再者,我的英文这么差,为何要我当众出丑呢? 提醒: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如果你英文沟通能力及使用英文的信 心不够,最好先上ESL选修课。很多人会认为上英文课会妨碍阻挠 本科系的修课。其实ESL课反而有助本科系课程的理解、口头表达 及研究技巧。但光上英文课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将英文用于现实生活,不断使用,最好不要与自己国家的学生或朋友泡在一起,免得 英文荒废不用。 如何交流 要想真正获得留学美国的特别经验,最好与美国人及其他国家的学生交友。参加学校俱乐部、运动组织、学生会等都可促进社交生活。在当地社会方面,你可加入一些服务组织及义工组织、接待家 庭等。虽然有学业压力,但参与课外活动益处多多,也是解除压力 的方式。 不管是否选修英文课或正规课,生活上或课业上有问题时,还是可以找到帮助。美国教授一般都通解人情,愿意通过个人办公室辅 导帮助你。他们也愿意提供改进学习习惯的建议,建议你如何取得 其他方面的资讯。你也可向国际学生顾问,校园家教中心或类似组 织求救,但都必须主动积极联系。

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西方古代教育史的差异。总体我把要讲的内容划分为四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史特色,西方古代教育史特色,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教育史 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教育就诞生了。在原始社会便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 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孟子说:“夏日校,教也。”到了商朝,称为“庠”,到了周成为“序”。“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魏晋南北朝,晋武帝在太学外另设国子学。 唐时,京师设国子监,长官称国子监祭酒,学校六所,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上专收贵族官僚子弟),律学,书学,算学。教师称博士。入学年龄在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为18岁以上,25岁以下),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设博士,文学,助教与教官。 宋代除了太学外,有律算书画医诸学,书院制度开始兴起。宋初有四大书院——白鹿,乐麓,应天,嵩阳。南宋书院有“三舍”制度。 元代有蒙古国小学,回回国小学,教授蒙文、阿拉伯和波斯文学。元代书院始设“山长”。 明清教育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学生称贡生、监生。明代国子监分南北两监(北京和南京),有日、朝等国学生。清代正式形成五贡——副贡、拔贡、优贡、岁贡、恩贡。明清府和州县设孔庙和学官(学校),府学教官称教授,县学称教谕。明学称学正,副职均称训导,学生院试进学后的生员(秀才),按成绩优劣依次分廪生、增生、附生。还有启蒙教育,明清有三类:私塾,义学,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就像中国古代宣扬禁欲主义,但不管你怎样宣扬,男女相悦却是怎么也不能从人们心底抹去。. 五、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与美国文化的多极性

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区别论文

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区别 邵彬峰(若引用请注明出处)(1)教育的10点区别: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 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 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 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 (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 ;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语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 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所以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 丰富。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填鸭”,辛苦的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般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 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机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把家里打扫一遍,我们就可以在给你一些零用钱。 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就自己到抽屉里去拿。”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开的日记,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是我自己组装的新车。” 中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异同

简论中国传统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异同 院专:管理工企班级:1201 学号:12432822152126 姓名:刘家富 摘要:自古以来,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早已被人认知,我们知道由于历史、政治、地理位臵、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出现了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尤其在语言中,本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一词的定义,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以及在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如何处理等等。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礼仪。 中国正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礼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在中(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一、打招呼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 had your meal?”“Where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 u do!”“Niceday,isn’tit?”

二、感谢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象“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三、招待客人 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yourself,Please!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 ByeBye””Seeyou later!””Seeyou next time !””Goodnight!” 四、节日礼仪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 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 m n Day.等,英语国家有”V a l e n t i n e’s Day (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Day(愚人节),Thanks

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

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 近年来,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人数持续增长,留学主体低龄化。这一趋势衍生而来的问题是海外安全事故频发,而海外留学面临的语言、文化环境乃至生活习惯的重大改变甚至是冲突,也使得留学生面临的挑战日渐增多,遇到问题急需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求助。 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留学产业服务重心仍然在“把学生送出去”,留学服务止于国门,少有机构关注留学生“出去后”的痛点。在外留学的学生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寻找帮助,成了国内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美“六大问题”: 资深中美教育专家,美国HWY教育集团运营总监,吴薇女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及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布什政府学院,后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教育管理博士学位。身为一个留美学生的过来人,吴薇博士从事中美教育文化交流与留学生服务许多年,对在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有着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针对本期主题,她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六个问题进行了以下分析和解读,这也是她博士论文研究的主题和成果。 问题一:语言障碍

对于母语不是英文的中国留学生来讲,语言是其留学途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大的压力来源。当英语突然成为每天日常打交道的唯一语言,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讲,英语词汇量不够,发音有口音,听力反应速度较慢,对不同国家口音的英语识别度不够等问题就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在重视培养演讲能力的美国校园,最令留学生们发怵的莫过于各种课堂公开演讲,可以说语言至少在留学生来到美国的初期都是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攻克的难题。 问题二:文化差异 美国的社会制度与公共环境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许多留学生来到号称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的美国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几乎就是广袤的大农村,和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林立的中国城市截然不同。而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更是数不胜数,许多留学生发现:即使听懂了聊天中的每个词,也经常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完全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笑点。文化冲突是极其常见的一个问题,如与美国人相处沟通的差异,对不同社会制度的观点冲突,以及东西方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等。再比如美国大学的社团文化,派对文化,美国年轻人对于恋爱观,性的看法观点等,这些都和传统中国观念不同。故而,是坚守自己固有的价值观,还是努力融入美国的文化,都会激起留学生进行一番思想斗争。 问题三:生活技能问题 中国留学生在国内时,往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技能通常都被父母承包了,而来到美国留学后,将会一下子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学做菜,洗衣服,做家务,学开车,租房签合同,银行开户等等。很多留学生表示,刚来到美国时不会用学生公寓中的洗碗机,洗衣机,烘干机。而对于在美国最常见的代步工具的汽车,留学生们的各种问题就更多了,学车买车,考驾照,车被撞了怎么办?来美国留学不仅只有课堂学习,也是对日常生活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

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一点好处是,比较有耐心,比较了解要学好一样东西,需要努力,有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学到手。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是,对做研究工作来说则有妨碍。由于过去的学习方法是由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做研究所需的方法则要自己去找。这里有个习惯问题,忽然一下于要自己去找路.就有点觉得茫然。曾任中国复旦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教授,也在其讲学、著作中多次提到中西方教育的种种差异。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基础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传授知识。?然而,学生真正要掌握知识,并把知识变成

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的区别

中国高中生与国外高中生有什么区别 中国高中生与国外高中生有什么区别?看了下面的文章估计大部分家长就很明白了。中国学生普遍的思维不灵活,三年的义务制教育纯粹是为了高考而准备的。下面看一下美国的私立高中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吧。思维能力 ● 思维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他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 位于纽约的温莎中学就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们会强调学生要换美国私立高中位思考,不要局限在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self-centered。2007年,当美国的中学教育市场刚刚面对中国开放的时候,一个Li姓学生家长找到我。说要送自己的孩子去纽约读书。当时,我就推荐了她位于美国纽约市皇后区的温莎中学。该区距离曼哈顿仅半个小时车程,经济繁荣,交通方便。学校成立于1969年,是在纽约州教育厅注册,受美国中部大学和中学协会认证,合法招收国际学生的私立中学。而且由于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出色的教育质量,被评选为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和大学奖学金服务机构的成员之一。家长通过住在美国的亲戚和朋友去参观过学校后,立即办理了相关手续。在选宿舍时,为了能让学生尽快的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我们特地征求家长的意见,给学生安排了一个美国当地的家庭住宿。学生当年顺利成形。但是,那个时候,温莎学校里的中国学生,甚至说国际学生并没有那么多。这位同学在中国的时候,也并没有接触过特别的外国朋友。所以,他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与美国的住家产生了矛盾。美国家庭里的孩子的独立性很强,而且比起中国学生把大把时间放在学生上来说,舍友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 思想灵活,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掌握新的较深的概念。美国私立高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便如打开闸门后的水,奔腾不绝。美国著名女校葛莱尔女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便如打开闸门后的水,奔腾不绝。美国著名女校葛莱尔女中特别注重学生自己创造性的培养。因为学校是单一性别的学校,所以特别为女生开设了一些兴趣学习的课程。来自成都的Ma同学非常喜欢珠宝设计和插花艺术等。她告诉我,上课时,老师会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的珠宝店和艺术馆。甚至还会联系一些工厂,去参观这些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学校让学生用他们所见到真的艺术品来开阔自己的眼界,用自己的审美观辨别最高雅的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出漂亮的珠宝或者是配插出精美的插花,只要能够讲出理由,能告诉别的同学自己的设计花了哪些心思。就会收到表扬。Grier的Andrew告诉我,去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与丑更重要。因为会学习比学习本身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 具有独创性,能够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人云亦云之后,淹没在人群中。仿照是创造的开始,但是差别很大。 ● 想像力强,能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要发挥自己独特的技能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独立思考,否则一个集体变成了一个人,这是多大的悲哀!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品行● 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来解决某一问题。 专注是多么的重要,每一次成果的孕育都是每一份专注的投入。我们不可能同时做好很多事,我们要做的便是美国私立高中将手中的这一件事认真地做好,在做好的每一件事的累加中,不经意间,我们做好了很多事。美国的课堂中,老师往往是做一个引导着的身份来教授学生知识。Shi同学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空军高

想去美国留学的看看

想去美国留学的看看-----超详细~~~ 【转载】 选校因素——选校总论 选择学校可以说是申请出国留学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否走对这第一步直接关系到整个申请过程是否顺利,选择学校的失误可能会使有着很强的资历的人申请几年仍旧滞留国内,相反条件并不优越的人却所向披靡。 选校最简洁的方法是用排名表。一份专业排名和一份综合排名是必不可少的。肯定有人会说排名不是绝对的,还有很多多其他要考虑的方面。但是由于中国学生了解美国学校不多,从排名入手绝对是一条捷径。 说到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的重要性,见仁见智,各人的看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是基本上应该是二者并重,许多人更看重综合排名。除了排名以外,大学的成立年份、教师与学生人数、图书馆藏量、大学出版物及其杰出课程也很能说明问题。此外,还须了解学校的入学要求、录取标准、竞争情况及申请的截止日期等,客观地估计自己是否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及条件,有无较强的竞争能力。根据个人情况,有时地理条件、消费高低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许多大学还对外国学生入学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美国许多大学都要求申请者交纳一笔申请费,少数宗教学校禁止学生吸烟、喝酒等。所以,一定要考虑周全再着手联系学校。 一、选择学校的途径 在北京的下列单位存有美国院校向这些单位长期寄送的“学校介绍”:国家教委外事局、北京图书馆、北京美国大使馆文化处(京广大厦28层)。主要参考书目有: 《美国大学与学院》、《学院选择指南》、《美国学院手册》、《美国大学费用手册》、《学院蓝皮书:助学金、奖学金、奖学金年鉴》、《研究生课程名录》、《资料索引》、《美国大学世界指南》、《美国大专院校教员名录》、《Petersons研究生课程年鉴指南》、《留学美国指南》、《美国院校比较指南》、《哈卜85年高等教育名录》、《美国研究生院指南》、《愿意赴美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中国学者和中国学生可申请的助学金》、《世界大学年鉴》、《美国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指南》、《美国研究生医学教育年鉴》。 二、选择学校应考虑的因素 1.首先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2.了解所选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专业设置情况是否与自己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研究相近,从而避免因专业不对口带来的诸多麻烦。 3.了解学校的入学要求、录取标准、竞争情况及申请的截止日期等,客观地估计自己是否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及条件,有无较强的竞争力等。美国的许多大学对外国学生入学都有具体的要求,要注意各校的不同要求。例如有些学校要求专项GRE成绩,如果您未考专项,申请时会处于劣势。 4.了解学校的各种费用及经济资助情况,即您的经济情况是否能够支付您在该校的学习、生活费用。同时,还要注意申请经济资助的条件和要求,以衡量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全奖,对许多中国学生而言,录取也是没有意义的。 5.还要注意学校所在地的气候、风俗习惯等自己能否适应。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 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由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下面就从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词源角度、教育概念、教学过程的角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 一、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考察教育的差异必究其文化土壤的差异。西周灭殷,建立了以农业为主、以血缘为纽带、结构稳定的社会。这种社会结构等级森严,上下相维,整齐严密;心理上追求稳定,畏惧变化,内向克制;统治者以“礼仪”、“人伦”解释社会与人际,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无须知命运之所以然。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思都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去了,诚如是。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教育,就必然是一种完美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孔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至高标准吗? 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发源而来,海洋文化是它的源头。海洋,意味着丰富的物产与自由的贸易,由自由贸易而产生互动的异域异质文化,以及互动文化下必须的民主法制的组织行为;海洋,使人们开放而非保守、冒险而非稳定、多元而非单一、交流而非封锁。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海洋使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实际能力,并在内心中具有不断提升能力的要求,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教育果实是理之所然,问题在于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比较和评价两者的不同时,则似乎别有一种滋味于喉难咽了。 二、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 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在中国,“教”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为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它的左边是个孩子,左上方是被鞭打的象征符号( 也有解释为经典作品的),右边是个拿鞭子的人,合起来的意思可以解释为用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育字篆书为“禽”,其上部如倒“子”,义为不顺不孝之子也。于是,在我国关于古汉字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中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语“EduiSre”。拉丁文的EduiSre.又是从动词E -ducere变成的。“E”在拉丁语中有“出”的意思,“ducere”有“引”的意思。拉丁语EduiSre 作为一个合成词,便含有“引出”的意思,用指教育活动即引导儿童固有能力得到完美发展。中西方分别把教育定位在“上所施下所效”与“引出”,对中西方教育的走向就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三、中西方教育概念的差异 中西方对教育的原初性定义,是人类在长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性认识成果。人类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理念大厦一旦建立,必将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教育实践,充分体现出教育认识的能动作用。在随后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教育实践的动态性、发展性,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得到修正而日趋完善。总的说来,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养成的因循守旧的思想惰性,在“教育是什么”这一核心概念的传承上有较充分的体现。先秦时期对教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中美文化差异大比较 作者:鲁鸣阅读2846次更新时间:2007-7-12 我在美国呆了14年,与其说了解了美国和过上了中产阶级的日子,不如说更了解了我自己,因为我会有意无意地用中美两种文化来看待自己。文化因素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刺激痕迹有共同的地方。我要讲的是这种相对共同的东西,即华人和美国人群体性格的比较。当然每个人的神经系统和个性不一样,与环境的互动有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同样的经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华人或中国人主要以大陆开放后从国内到美国的定居者为主,涵盖大陆、港台的华人和北美华侨和华裔美国人,而文中的美国人主要指占大多数的欧裔,涵盖其他种族。身为华人,我们有长处有出色的地方。我侧重讲毛病,因为我们通常都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有时根本没意识到。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陷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 内向文化和外向文化 中国人移民到了美国,生命的风景自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变化,恐怕就是美国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或多或少地美国化了,但同时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血液仍旧滚动着。我们很多人在出国前要比一般的中国老百姓对美国了解得多。可是到了美国后我们发现,在风景之外与进入其内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在中国文化中成长,我们到了美国虽然会改变,但我们的性格已经定形,很多传统和过去的刺激痕迹留在我们的意识里或下意识里了,哪怕我们自己并不察觉。 文化差异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华人或中国人和美国人是群体概念,是一种刻板印象,并不代表具体的每个人。 不少人说,美国人大都比我们华人放得开,外向。这就是一个刻板印象。但我想说的是,如果和你相处的人身上有这个刻板印象,你要提醒他们,我们是在什么环境中长大的呀!如果我们有美国人那种成长环境,我们中国人可能比他们还要放得开,性格大多都会外向。当然,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极内向,那是两码事,人的性格一是天生的,即基因所决定由神经系统所操纵的,二是在成长环境中发展的。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似乎跟华人姑娘结合的美国男子大都比较内向,或不是那种很阳刚外向的小伙子。是不是中国文化较内向和阴性,美国文化较外向和阳性,而比较内向的美国男子相对难以找到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感慨:在美国读研压力很大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感慨:在美国读研压力很大“这篇文章是一个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写的,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就是:美国的学习一点也不轻松,美国学生很勤奋,在美读研学生压力巨大。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 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

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 我这学期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感慨 在美国读研压力很大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感慨:在美国读研压力很大 “这篇文章是一个去美国读研究生院的学生写的,用非常具体的亲身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就是:美国的学习一点也不轻松,美国学生很勤奋,在美读研学生压力巨大。这与人们的普遍认知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 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 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

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 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