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生物-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高一生物-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A.细胞内DNA含量较多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除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细胞内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2.(2分)(2014秋?揭阳校级期末)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A.44+XY B.23+X或23+Y C.22+X或22+Y D.44+XX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分析:人类体细胞内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常染色体就是对性别决定不起直接作用,除了性染色体外的所有染色体.

人类正常染色体为46条(23对),其中22对称为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称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组成是XX.因此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解答:解: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形成精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2+X或22+Y.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染色体组成以及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性别遗传过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因此精子内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X性染色体或22条常染色体+Y.

3.(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一定就能表现出隐性性状

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解答:解:A、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一定就能表现出隐性性状,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显性性状,A正确;

B、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是对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B错误;

C、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控制,C错误;

D、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的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2分)(2014春?宜宾期末)关于以下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是脱氧核糖

B.G是蛋白质

C.D在E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考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分析:分析题图: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图中G为蛋白质;一分子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A是脱氧核糖.据此答题.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脱氧核糖,A正确;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因此G是蛋白质,B正确;

C、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

D、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D,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基本单位及核苷酸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种类,并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2分)(2014春?盐城期末)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染色体数目恢复,与体细胞相等.

解答:解:有性生殖是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A.显性性状B.隐性性状C.相对性状D.表现型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生物体的每一种性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2分)(2015春?邗江区期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A.DNA B.蛋白质C.多糖D. RNA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和蛋白质,而且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

8.(2分)(2014?郊区校级模拟)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子的是()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色公鼠a与黑色母鼠c交配,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说明黑色对黄色为显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根据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可以判断黑色为显性性状,亲本黄色公鼠(a)为隐性纯合子,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母鼠b为杂合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面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属于二倍体

C.单倍体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低温诱导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没有等位基因,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为二倍体,B错误;

C、单倍体往往是由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组数不一定是一个,C错误;

D、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诱导处理,抑制纺锤体形成,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易错题.

10.(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双亲正常,子女不会患病

B.双亲患病,子女一定患病

C.父亲患红绿色盲,女儿一定患红绿色盲

D.女患红绿色盲,其父亲和儿子均患红绿色盲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双亲正常,子女可能会患病,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Aa×Aa→aa,A错误;

B、双亲患病,子女不一定患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Aa×Aa→aa,B错误;

C、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患红绿色盲,女儿不一定患红绿色盲,如

X B X B×X b Y→X B X b,C错误;

D、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红绿色盲,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1.(2分)(2012秋?枣庄期末)用豌豆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F1→选双隐性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

2、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选育;

3、用杂合子种子获得纯合子最好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易倒伏易染锈病(DdEe)自交?易倒伏易染锈病(D_E_):易倒伏抗锈病(D_ee):抗倒伏易染锈病(ddE_):抗倒伏抗锈病(ddee)=9:3:3:1性状易于区分简单易行.

解答:解:A、DdEe自交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表现型抗倒伏抗锈病(ddee)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出抗倒伏抗锈病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不需要去雄、传粉,A正确;

B、易倒伏易染锈病(DdEe)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DDddEEee,方案不可取,B错误;

C、种植(DdEe)→花药离体培养(DE、De、d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DDee、dd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与方案一比较,比较复杂,C 错误;

D、方案D也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形同方案B,再经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但与自交比A较更复杂,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不大.考生注意抗倒伏抗锈病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因此自交后选择即可;同时自交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植物是否为纯合子.

12.(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DNA分子中,稳定不变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B.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脱氧核糖和磷酸的交替排列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A、不同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DNA分子中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B错误;

C、不同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DNA分子中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构成的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DNA分子结构的内容,考查学生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13.(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图为发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某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图示DNA复制过程

C.图中的A不是同一种核苷酸

D.图中共有8种碱基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其中DNA模板链中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产物RNA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据此答题.

解答: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

B、图示表示转录过程,B错误;

C、图中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正确;

D、图中共有5种碱基,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4.(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经短时间保温、搅拌后离心,若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则标记噬菌体的元素是()

A.32P B.35S C.3H D.14C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2P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A正确;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大肠杆菌,所以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离心后,含35S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上清液中,B错误;

CD、DNA和蛋白质组成元素都有C、H、O、N,3H或14C都能标记DNA和蛋白质,放射性同位素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明确只有噬菌体的DNA注入细菌中,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大肠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难度不大.

15.(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解旋成两条单链后再复制

B.复制产物中的(A+G)与(T+C)的比值为1

C.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

D.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 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DNA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而不是解旋成两条单链后,再进行复制,A错误;

B、在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即A=T,C=G,由此可推知A+G=C+T.因此在DNA复制产物中,(A+G)与(T+C)的比值为1,B正确;

C、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周期的间期,C错误;

D、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分)(2014?南京校级模拟)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DNA分子

B.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C.组成三者的基本单位都不同

D.三者在细胞中的分布都不同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2、染色体只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1

个或2个DNA分子.

3、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

解答:解:A、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B正确;

C、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而DNA和基因的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

D、基因和D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及分布;识记DNA和基因在细胞中的分布,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都是由DNA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一个基因只能控制一种性状的表达,多个基因不能同时影响一种性状的表达

C.生物体的性状包括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D.所有生物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都符合中心法则和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分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解答:解:A、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其蛋白质由RNA指导合成,A错误;

B、有些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也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同时控制的,B错误;

C、生物体的性状包括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C正确;

D、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范围等知识,重点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熟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基因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病毒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使用范围,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8.(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物质合成时,不需要模板的是()

A.ATP B.m RNA C.D NA D.多肽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满足了细胞生命活动对ATP的大量需求,ATP的合成过程是ADP+pi+能量ATP;

2、mRNA的合成过程是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3、DNA的合成过程可能是通过逆转录完成,也可能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完成,逆转录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DNA分子的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问模板合成子代DNA;

4、多肽链的合成过程是翻译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将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mRNA合成的模板是DNA都一条链,DNA合成的模板是RNA 或DNA的两条链,肽链合成的模板是mRNA,ATP的合成不需要模板.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A 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及逆转录过程的熟练掌握.

19.(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关于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联会紊乱

B.三倍体植株开花后,须用秋水仙素刺激以获取无子西瓜

C.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D.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无子西瓜的培育的具体方法:

(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

(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

(3)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立即结果的,还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

解答:解:A、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三倍体植株开花后,需要授给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B错误;

C、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

D、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考查学生对多倍体育种过程的理解.

20.(2分)(2013秋?陈仓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的序列代表着DNA分子的遗传信息

B.1个密码子由mRNA上3个连续的碱基组成

C.每个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D.密码子与相应的氨基酸发生碱基配对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 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共有64个,而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个,有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任何一个氨基酸.

3、反密码子:是指tRNA 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解答:解:A、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

B、密码子是指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B正确;

C、终止密码子只起终止信号的作用,不编码氨基酸,所以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C错误;

D、密码子与相应的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识记密码子的概念、种类及特点,能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0条染色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株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

D.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两两相同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

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解答:解:A、由于该植株是二倍体植物,所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

B、花药是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利用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B正确;

C、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可获得四倍体植株,C正确;

D、在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10条染色体形状各不相同,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2.(2分)(2011秋?濮阳期末)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

A.5% B.7% C.24% D. 38%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已知双链DNA分子中,G占碱基总数的38%,则C=G=38%,A=T=50%﹣38%=12%.又已知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则这条链中的T占该

链的碱基总数的10%,即T1=1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T2=14%,所以

另一条链中的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14%÷2=7%.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特点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重点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要求学生能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同时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注意题干信息是“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碱基总数的5%”,而不是“一条链中的T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5%”.

23.(2分)(2013秋?台江区校级期末)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甲与乙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中各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F2中与亲本(甲与乙)表现型相同的个体

占,则亲本甲与乙的基因型是()

A.AaBb×AaBb B.A Abb×aaBB C.A aBb×aabb D.A ABB×aa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干中F2中各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分离比之和等于16,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为A_B_、A_bb、aaB_、aabb=9:3:3:1.

解答:解:A、若亲本甲与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不全是AaBb,A

错误;

B、若亲本甲与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F2中亲本(甲与乙)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B正确;

C、若亲本甲与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不全是AaBb,C错误;

D、若亲本甲与乙的基因型是AABB×aabb,F1的基因型是AaBb,F1自交得F2,F2中亲本(甲与乙)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中讲的是F2中与亲本(甲与乙)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并非是基因型相同的.

24.(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字母代表基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果蝇是雌果蝇

B.该果蝇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

C.该果蝇共有8条染色体,2个染色体组

D.另外一种性别的全部果蝇都没有D基因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性染色体为XX时是雌性个体;为XY时是雄性个体.

解答:解:A、由于图示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X,所以该果蝇肯定为雌果蝇,A正确;

B、该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B正确;

C、果蝇的体细胞内含有4对8条染色体,所以共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雄果蝇有1条X染色体,可能含有D基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果蝇体细胞组成、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②④C.①④D.

③④

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解答:解:①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不含同源染色体,②正确;

③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④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6.(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占30%,则双链中C+T占()

A.50% B.20% C.30% D. 15%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

解答:解:由DNA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双链DNA分子中A+G=T+C=50%.故选:A.

点评:对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并进行简单计算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7.(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生物的表现型取决于()

A.基因型B.环境条件

C.变异性D.基因型及环境条件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生物的表现型是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决定生物的表现型,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由基因型、环境和表现型的关系可知,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因型、环境、表现型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熟练识记.

28.(2分)(2015?江苏)用15N标记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让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得到两个DNA分子,那么每个子代DNA分子中()A.只含有15N

B.只含有14N

C.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D.每条链同时含有14N和15N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解答:解: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 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让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一次,都是以含15N标记的DNA链为模板进行复制,所以得到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9.(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C.同种生物每一相对性状只有两种表现类型

D.后代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1、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解答:解:A、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B错误;

C、同种生物每一相对性状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只有两种表现类型,C错误;

D、性状分离指的是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性状的现象,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型、表现型、显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概念,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0.(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发生基因突变后,遗传密码子一定改变、性状不一定改变

C.在光学显微镜下染色体变异可以观察到,而基因突变不能观察到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产生了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解答:解:A、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

B、发生基因突变,转录形成的mRNA上密码子一定改变,但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突变则观察不到,C正确;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产生了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根本原因.

31.(2分)(2014?南通)下列能正确表示DNA复制过程的是()

A.B.C.

D.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含有碱基T的为DNA链,含有碱基U的为RNA链.

解答:解:A、模板链中含有U,是RNA,属于逆转录,A错误;

B、模板链中不含有U,子链中含有T,是DNA,可属于DNA复制,B正确;

C、模板链中不含有U,子链中含有U,是RNA,属于RNA复制或转录,C错误;

D、模板链和子链中都含有U,是RNA,属于RNA复制,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DNA与RNA区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分)(2015春?岐山县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能转运氨基酸③能与核糖体结合④能转录产生RNA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

②④⑤

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存储遗传信息.

2、DNA分子通过DNA的自我复制,进而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表达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3、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tRNA能识别并搬运氨基酸.

解答:解:①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①正确;

②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②错误;

③信使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③错误;

④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产生RNA,④正确;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⑤错误;

⑥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DNA、信使RNA和转运RNA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33.(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如图①、②、③、④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控制种子的圆粒与皱粒(A、a)及黄色与绿色(B、b)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

B.①、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之比是1:1:1:1

C.③、④杂交后代有两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比例都是1:1

D.四株豌豆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解:A、①(AaBb)×②(AaBb)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之比是9:3:3:1,A 正确;

B、①(AaBb)×③(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正确;

C、③(AAbb)×④(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表现型相同,C错误;

D、四株豌豆细胞中都含Ab基因,都能产生含Ab的配子,所以自交都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 的后代,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中基因及染色体位置关系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图判断各生物的基因型,其次再采用逐对分析法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34.(2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代表磷酸,②代表脱氧核糖

B.人体内的核苷酸含2种②,8种③

C.③在噬菌体中共有5种

D.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体现在②、③两方面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解答:解:A、由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或核糖,A错误;

B、人体内的核苷酸含有2种②,是核糖和脱氧核糖,5种③,是A、T、

C、G、U,B错误;

C、噬菌体中的核酸只有DNA,③为A、T、C、G,C错误;

D、DNA和RNA在核苷酸上不同主要体现在五碳糖②和含氮碱基③两个方面,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苷酸的结构,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的区别.

35.(2分)(2015春?安溪县校级期末)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解答:解:A、短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A错误;

B、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B正确;

C、抗维生素D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错误;

D、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般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36.(6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图表示与遗传物质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请按照自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写出⑤中碱基的序列T、A、C.

(3)DNA分子复制时,图中④处氢键(化学键名称)发生断裂,此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酶的解旋作用及A TP来完成.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

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若甲图表示某个体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则该个体属于单倍体.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DNA 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包括解旋(DNA解旋酶的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合成子链(以DNA单链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双螺旋形成子代DNA分子等过程.

3、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分子,④是氢键.

解答:解:(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

(2)根据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A配对的是T、与T配对的是A、与G配对的是C.(3)DNA分子复制时,首先在解旋酶的作用下,④氢键断裂,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打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DNA单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最后模板链与相应的子链双螺旋形成子代DNA.

(4)若甲图表示某个体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该细胞中的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因此该个体属于单倍体.

故答案为:

(1)双螺旋

(2)T、A、C

(3)氢键解旋碱基互补配对

(4)单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识记.

37.(6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一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图.其中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2)F1中表现型有4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3)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让F1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D.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和柱形图分析可知:黄色圆粒豌豆(Y_R_)与绿色圆粒豌豆(yyR_)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属于测交,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皱粒=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Rr.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与绿色圆粒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2)杂交后代黄色:绿色=1:1,圆粒:皱粒=3: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yyRR、yyrr)所占比例为.

(3)已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所以F1中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比例为1:2.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皱粒出现的概率为×=,所以F2的圆粒:皱粒

=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故答案为:

(1)YyRr yyRr

(2)4

(3)YyRR或YyRr D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即可.

38.(6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包括a、b、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c(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4)c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转运RNA),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氨基酸.

(5)已知一个亲代DNA分子有M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P个,连续进行a过程n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P)(2n﹣1)个.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翻译过程;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据此答题.

解答:解:(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包括aDNA分子的复制、b转录和c翻译.

(2)tRNA能转运氨基酸,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两者共同参与的是翻译过程,即图中c.

(3)在真核细胞中,aDNA分子的复制和b转录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4)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5)在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根据题意可知,胞嘧啶是(M﹣P)个.一个DNA分子片段,复制n次后,可得2n个DNA分子片段,共含有胞嘧啶2n×(M﹣P).因此该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M﹣P)(2n﹣1)个.

故答案为:

(1)a、b、c

(2)c

(3)细胞核

(4)tRNA(转运RNA)氨基酸

(5)(M﹣P)(2n﹣1)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示各过程的名称;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条件,具备相关的计算能力,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9.(6分)(2015春?南京校级期中)图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请据图回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