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解释说明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解释说明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概

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实验。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国际上普遍采用监督检查制度来对这些实验室进行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意外泄漏和传播,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首先,我们将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所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列出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最后,我们将强调监督检查的重要性,评估监督检查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了解监督检查的运作机制,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这对于保障公共健康和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将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提供一份权责清单,为相关监督部门和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借鉴,助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

1. 引言:首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概述。

2. 正文:

- 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定义和根据危险性分级的分类方法。

-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包括传播途径、疫情防控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 2.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包括监督检查的程序、内容、频率、监督检查的主体和对象等方面。

- 2.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详细列举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包括实验室设备检查、实验室操作规范检查、人员防护措施检查等内容。

3. 结论:

- 3.1 监督检查的重要性:总结监督检查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中的重要性,强调监督检查的必要性和意义。

- 3.2 监督检查的效果评估: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效果进行评估,探讨监督检查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中的作用和影响。

- 3.3 监督检查的改进措施:提出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 3.4 结论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的论述和探讨,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目的是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监督与管理。通过明确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

具体来说,该清单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与要求:通过明确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可以明确监督检查的重点和范围。确定监督检查的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揭示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和问题,提供监督检查的指导和依据。

2. 细化监督检查的办法与标准:通过规定监督检查的办法和标准,可以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细化监督检查的办法和标准,有助于提高监督检查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3. 加强监督检查的监管与管理:通过明确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可以明确监管部门与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与义务。加强监督检查的监管与管理,有助于构建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正常运行与有效实施。

4. 促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改进与提升:通过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可以发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助于促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改进与提升,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总之,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目的在于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进一步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通过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办法、标准和职责,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不断改进和提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1.4 总结

总结部分的内容需要总结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强调文章介绍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重要性。以下是可能的总结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首先,我们概述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分类,并明确了生物安全风险的存在。接着,我们介绍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强调了其在保障实验室安全和防范疫情传播中的重要性。

本文的重点是详细讨论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我们列出了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实验

操作的规范性、废弃物处理的合规性等方面。通过明确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实验室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监督和管理,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确保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总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对于预防疫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监督检查的措施,提高效果评估的科学性,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健康和安全。

2.正文

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和分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专门从事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实验的机构或场所。这些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和分析与人类、动物和环境相关的疾病有关的微生物,以便更好地理解、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和爆发。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潜在风险的不同程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分类。国际上通常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等级:

1. 一级实验室(BSL-1):一级实验室主要进行与人类和动物相关的较低风险的微生物学研究工作。在这些实验室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基本的生物安全要求,如戴实验室手套、穿实验室服装等,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

2. 二级实验室(BSL-2):二级实验室进行较高风险的微生物学实验工作。在这些实验室中,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包括使用防护设备、提供通风系统、进行有效的消毒和废物处理等。二级实验室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但病原性相对较低,对人类和动物的致病性也较低。

3. 三级实验室(BSL-3):三级实验室用于研究对人类和动物有较高潜在风险的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HIV等。这些实验室需要具备更加严格的防护要求,包括戴防护面具、穿戴防护服、实施空气过滤等。此外,三级实验室通常具备更为完善的生物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4. 四级实验室(BSL-4):四级实验室进行对人类和动物具有极高潜在风险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如埃博拉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等。这些实验室设施非常复杂,具备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和隔离设备,所有的实验操作都需要在密闭设施中进行,以最大程度地防止病原微生物泄露和传播。

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控制,国际上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法律和指导文件明确了针对不同等级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的安全。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管理者应遵循这些规定,严格履行责任,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营。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存在着一系列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周围环境以及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了解和评估这些风险对于制定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面临着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传播的风险。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高传染性和致病性,一旦泄露到实验室内外的环境中,可能引发疾病传播。此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的错误操作、设备故障以及实验事故也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扩散。

其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着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可能与病原微生物直接接触,如果不正确地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程序,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直接传播和感染。

此外,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还面临着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安全风险。实

验室的环境条件、处理设备和安全设施的不合格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扩散。例如,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浓度升高,增加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

最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还可能存在非法获取和不当使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一旦病原微生物被非法获取或不当使用,可能导致生物恐怖主义活动、研究不当导致的意外后果以及生物安全危机的发生。

为了应对这些生物安全风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系统,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相关的疾病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建立安全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能;加强生物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建立实验室内外的安全监测和报告机制等。

总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监督检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生物安全风险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

2.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被广泛应用于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管理中。

首先,监督检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进行研究和实验活动时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这包括对实验室的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和人员的全面检查,以识别和纠正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监督检查制度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员工的意识和培训水平,加强他们对生物安全的管理与实践的认识。

其次,监督检查制度应当包含明确的检查内容和流程。检查内容应涵盖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消毒和杀菌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等方面。检查流程应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标准,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监督检查可以由专门的检查机构或者政府监管部门负责进行,也可以由实验室内部的生物安全管理团队进行自查与评估。

在监督检查中,检查人员需要对实验室的各项管理措施进行全面的审核。这包括对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的评估,对实验室内部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OPs)和紧急事件处理流程的审查,对实验室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消毒措施的检查,以及对实验室员工的培训记录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核查等。同时,检查人员还需与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实验室的运营情况、疫情报告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监督机构或实验室管理团队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跟踪整改情况。监督检查制度应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保障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及时获取检查结果和整改要求,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监督检查的结果也应及时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以便于监管部门了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总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全面检查实验室的设施、操作流程和人员意识,监督检查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生物安全风险,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人员应重视监督检查制度,积极配合检查工作,并及时整改不足之处,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维护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2.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关系到公共安全和人民健康,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主要内容:

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运行情况检查

(1)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工作流程、实验室设施和仪器设备的维护情况等。

(2) 检查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包括安全管理手

册、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3) 检查实验室的消毒灭菌措施和废物处理情况,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检查

(1) 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是否符合规定,并对生物安全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2) 检查实验室内的防护设施是否完备,包括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紫外线灯等防护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情况。

(3) 检查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和防护屏障,确保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物安全防护屏障的有效性。

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情况检查

(1) 检查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职责,确保每个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2) 检查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实验操作技能培训等,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

(3) 检查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检情况、接种疫苗情况等,确保实验室人员能够安全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工作。

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应急管理情况检查

(1) 检查实验室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情况,确保实验室能够及时有效

地应对紧急情况。

(2) 检查实验室的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情况,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和紧急救援设备的配备和储备情况。

以上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主要内容。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安全设施、人员培训和管理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可以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生物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监督检查的结果也为改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结论

3.1 监督检查的重要性

监督检查是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手段和环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作为研究和处理病原微生物的特殊场所,其工作环境和实验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监督检查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监督检查有助于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合规运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例如安全操作标准、废物处理规范等。通过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中的违

规行为,确保实验室的运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

其次,监督检查有助于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工作涉及到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通过监督检查,可以评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和危害程度,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降低实验室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此外,监督检查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监督检查结果的反馈和整改要求,可以促使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人员认识到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样可以推动实验室管理者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同时也提高了实验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意识,从而提升整个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监督检查在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合规运行,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还可以提高实验室管理者和实验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因此,在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重视和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2 监督检查的效果评估

监督检查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监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评估实验室是否遵循相关的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确保实验室的操作符合最佳的生物安全实践。为了确保监督检查的有效性,评估其效果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监督检查的效果评估应考虑三个主要方面:合规度、改进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监督检查应评估实验室是否符合生物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这包括实验室是否建立了适当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存在完善的设施和设备,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培训和教育措施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技能。评估还应涵盖个别操作的合规度,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获取和保存、实验操作、废物处理等环节。

其次,评估应关注监督检查所揭示的不足之处以及实验室所采取的改进和预防措施。监督检查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现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和违规行为,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和预防措施。因此,评估应关注实验室是否及时处理了监督检查中的问题,并采取了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评估还应考虑实验室改进和提高生物安全水平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最后,评估生物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监督检查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文化是指实验室员工对生物安全的重视程度和行为习惯。评估应考察实验室中是否存在积极的生物安全文化,包括员工对生物安全

的认识和态度、遵循生物安全程序的习惯以及生物安全意识的持续改进。

为了有效评估监督检查的效果,可以采用定期的综合评估方法。这包括对监督检查报告的分析、实验室自我评估的开展以及专家评估的参与。通过对监督检查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确定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这将有助于加强生物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实验室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监督检查的效果评估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监管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实验室的合规度、改进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并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定期的综合评估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监督检查的效果,并为实验室改进提供有力支持,从而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得到持续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3.3 监督检查的改进措施

监督检查对于保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非常重要,但在实践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和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监督检查的专业化和技术性。监督检查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以跟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的最新发展和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此外,可通过建立专家库、邀请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引入更多专业人士参与监督检查,提高检查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2.完善监督检查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监督检查应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包括检查的时间安排、内容要求、评估指标等,以确保每次检查都能全面、细致地覆盖到各个方面。标准化的检查流程还可以提高检查一致性和结果可比性,并为监督检查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

3.加强监督检查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监督检查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对监督检查的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同时,信息系统还可以提供监督检查的历史记录和评估报告,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

4.加强监督检查的合作与沟通。监督检查人员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应建立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共同解决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合作与沟通有助于提高监督检查的效果和质量,促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综合改进。

总而言之,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的专业化和技术性,完善工作流程和标准,推进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合作与沟通,我们

可以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的效果和水平。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将不仅有助于保障实验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可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服务水平,推动病原微生物领域的发展进步。

3.4 结论总结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中,监督检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监督检查,可以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监督检查也可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我们需要对监督检查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监督检查制度进行调整,增加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评估还可以为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推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首先,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确保监督检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其次,要提升监督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同时,还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监督检查设备和方法,不断提升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水平。

总结而言,监督检查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改进监督检查制度、评估监督检查效果和采取科学化的改进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 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2018年04月0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8号 十一、删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 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修改为“三级、四级实验室”。 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中的“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修改为“具备相应条件的实验室”。 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并互相通报实验室数量和实验室设立、分布情况,以及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情况。” 第五十六条修改为:“三级、四级实验室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有关活动,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中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实验室不颁发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或者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修改为“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 第六十一条中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该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修改为“责令停止该项实验活动,该实验室2年内不得申请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2018修订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关于印发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

关于印发《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辽卫字〔2007〕6号 各市卫生局,省属高等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厅直各单位: 现将《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辽宁省一级、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登记表(样张) 2、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凭证(样张) 二OO七年八月七日 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学生物领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省卫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设在辽宁省辖区内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 本规定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本规定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所有微生物。 本规定所称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各类机构设立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本规定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含有及可能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样本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卫生检测、临床诊断、产业化生产和试验等活动。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实验室所属法人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全部管理职责,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省卫生厅和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会同省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由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辽宁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承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论证和技术咨询工作。 第六条省卫生厅成立由应急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处、卫生监督处、医政处、中医管理局和科技教育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省卫生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厅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是省卫生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重大事项决策机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和协调委员会开展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各项活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卫生厅科技教育处为其常设管理办事机构,其职责是: (一)负责辖区内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辖区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备案汇总工作; (三)组织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工作; (四)负责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含有及可能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样本运输的审批工作; (五)负责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审批工作;

(生物科技行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培训教材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沅江市疾控中心沈吟 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开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的实验室研究中,为了防止生物因子(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剂泄漏逃逸到实验室外环境,研制了一系列的防护装备和设备,如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生物安全柜等;建设了BSL-3实验室和BSL-4实验室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发展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发展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调查 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Sulkin and Pike调查了5000多个实验室,发现: ——累计实验室相关感染3921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 肝炎、布氏菌病、肺结核、野兔热(土拉弗氏菌)、斑疹伤寒、 委内瑞拉马脑炎(Ven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 在3921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 ——低于20%的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与已知的事故有关; ——80%与实验室工作人员暴露与感染性气溶胶有关。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其中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原因 在3921例实验室感染中,对导致感染的原因分析发现: 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案例一 ——新加坡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2003年) 案例二 ——国内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2004年) 早在1979年,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Pike在他的一篇评论中指出: ——"生物安全知识、防护技术和设备对防止大多数实验室感染的发生是非常有用的"。 病原微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定义 为了避免微生物和医学实验室中有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因子对人、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或潜在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软件),达到对人、环境和社会的安全防护目的。 什么是实验室生物安全? ——当标准实验室操作或操作程序不能有效控制生物因子可能带来的相关危害时,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来弥补。 必要的措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解释说明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概 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一个特殊的研究机构,主要致力于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实验。这些病原微生物可能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国际上普遍采用监督检查制度来对这些实验室进行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意外泄漏和传播,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首先,我们将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所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列出监督检查的权责清单。最后,我们将强调监督检查的重要性,评估监督检查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权责清单的研究,我们

可以更好地了解监督检查的运作机制,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这对于保障公共健康和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将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提供一份权责清单,为相关监督部门和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指导和借鉴,助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讨论: 1. 引言:首先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和概述。 2. 正文: - 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定义和根据危险性分级的分类方法。 - 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包括传播途径、疫情防控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关于《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政策解读

关于《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政策解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在总结前期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我委会同有关厅局,牵头起草了《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现就《细则》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文件的背景、目的和依据 (一)制定文件的背景 生物安全作为21世纪全球安全的新兴领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着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物恐怖、生物战、生物技术误用谬用、实验室生物安全重大事故、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遗传资源流失等威胁,这些生物安全威胁一旦酿成事件,将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攸关国家安全与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生物安全工作,2004年至今,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原卫生部颁布实施了《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二)制定文件的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我委特制定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三)制定文件的依据 1、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规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主席令第17号)规定,“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29号主席令)规定,“国家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积极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 (卫生部令原45号)《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4、 规定,“运输第三条规定的菌(毒)种或样本(以下统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出入境,按照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医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手册

目录 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二、生物试验室准入制度 三、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四、健康监护制度 五、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六、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七、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 八、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九、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十、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十一、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十二、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制度 十三、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防止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露或扩散,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或环境的污染,特制订管理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与感染性有接触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感染性材料管理的具体工作。 四、制度内容

1、收集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质地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无泄露,在容器外部不应有残留物。 2、设有接受标本的房间或空间。 3、接受标本的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做好标准隔离。标本的 内层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4、废弃的标本或培养物经高压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后由专职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集中处臵。 5、损伤性垃圾(如针头)放入锐气盒内。 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臵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清洁消毒工作区。 7、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 8、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 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1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 生物安全事故。 2、范围 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检验科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3.2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人员所有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4、制度要求 4.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吉林省畜牧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吉林省畜牧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09.09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9.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吉林省畜牧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 和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村和水利局,各县(市、区)畜牧业管理局(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加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20〕15号)要求,现就进一步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和生物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相关实验室作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与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生产等实验活动,相比系统实验室具有研究领域广、实验活动多、从事病原微生物种类全、生物安全风险高的特点,是当前实验

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但仍存在个别实验室申请备案不主动、落实制度不严格、甚至发生实验室人员感染事件等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实验室备案管理和实验室日常生物安全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 二、进一步落实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主体责任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和生物安全的监管,并负责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其主要职责:一是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学习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三是组织实验室按照《条例》等规定要求主动向畜牧兽医、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申请备案。四是加强对实验室遵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从事相关实验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五是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上岗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和操作技能培训以及考核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六是加强对实验室采集、运输、保存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七是加强对实验室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八是加强对实验室申报或接受与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审查。九是严格落实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承诺制度和实验活动情况报告制度。十是组织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演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2004.11.12 •【文号】国务院令第424号 •【施行日期】2004.11.12 •【效力等级】行政法规 •【时效性】已被修改 •【主题分类】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424号)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04年11月5日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

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修订)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18修订) 【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98号 【发布部门】国务院 【公布日期】2018.03.19 【实施日期】2018.03.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行政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4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8年3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xx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卫生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兽医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全文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全文 第一章总则 本法规为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民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制定本法规。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类与管理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类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安全级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实验室。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定 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保证实验室内生物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 第一节安全设施的要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通风系统、洗 消设备、防护装备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

第二节设备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对实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可靠性。 第四章病原微生物的获取、保存和运输管理 第一节病原微生物的获取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获得合法的病原微生物样本,并建立相应的样本登记和管理制度。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保存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冷冻保存和样本存储设施,确保病原微生物的保存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节病原微生物的运输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对病原微生物的运输进行安全管理,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传播。 第五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废物管理

第一节废物分类和处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消毒、封存、焚烧等,以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第二节废物运输和处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废物的运输和处置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废物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六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事故应急管理 第一节应急预案的制定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步骤,以及应急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情况。 第二节应急演练和培训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实验室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程序和使用应急设施。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场所,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物等生物体的感染或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由于病原微生物的潜在危险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必须采取生物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实验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必须配备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必须符合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指南和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需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编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并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来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实验人员管理 实验室内的实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核后,方可参与实验。实验人员应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和操作指南,做到“三防”,即防护、隔离、消毒。实验人员还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以免感染病原微生物。 三、实验室设施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与装备是防范病原微生物扩散的重要

措施。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生物安全柜、消毒装置、自动化系统等。实验室设施和仪器仪表启用前应进行检查和验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四、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生物废弃物、实验废弃物和污染物等,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危险性。实验室必须制定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密闭和处理,并定期检查废弃物处理过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消毒。 总之,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技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和工作职责制度及办公室职责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和工作职责制度及办公室职责 (一)人员组成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委员会下设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检验科,**兼任办公室主任,**兼秘书,负责日常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在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医院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国家的医政法规,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制定颁布我院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2、定期组织专家对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实验室在生物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3、批准和发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4、对本单位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以及开展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进行审查。 5、组织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监督、指导生物安全防护的实施。 6、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机制,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上岗人员资格进行审核和批准,未通过生物安全考核的人员限制进入实验室、不准领取有毒化学药品。 7、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和监督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习;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做好生物安全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8、定期召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9、实验室负责人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工作制度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为会议召集人,必要时副主任受主任委托召集会议。会议需有三分之二及以上委员出席方可召开。 — 2 —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及职责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与职责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 责任人: 主管领导: 实验室主任: 成员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1、组织完善、制定、审核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核与完善菌(毒)种、实验动物使用与实验废弃物处理的操作指导书,制定应急处理措施、督导检查制度与菌(毒)种购买、使用、处理的审批程序,审核并批准风险评估报告。 2、组织落实与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部、市、中心与我院的各项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工作方案与应急 预案。 3、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实验环境与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与维护,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环境条件与个人安全防护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规定。 4、组织生物实验室专业人员的各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决定进入生物实验室控制区工作人员的资格与菌(毒)种保管与使用人员资格。 5、组织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生物安全责任制。定期组织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督导检查。 6、负责生物实验室实验方法、技术规、操作规程进行修改与更新 与新安全防护设施、仪器投入使用前的安全性评价审核。 7、负责组织处理生物安全应急事件,与时了解应急情况事态,执行应急处理预案,发布应急命令,将事态控制在最小围,将危害降低 到最低程度。 8、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和就医工作提供咨询,参加相关的督导和评估工作。 9、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职责 1、主管 (1)全面负责全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负责全院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实验环境、仪器设备与人力资源的统筹安排与管理。 (3)负责审批本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与风险评估报告。 (4)负责审批本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种处理决定。 2、主任 (1)具体负责分管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教委、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量技监局、市工商局制订的《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 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以下简称《内保条例》),进一步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在上海市区域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其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 生物安全管理,以及对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感染和扩散的预防和控制。 三、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宣传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增强科技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和日常监测。发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做好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事故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发现 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及时处置一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组织人员对该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或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应当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迅速报告,同时采取控制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封闭实验室,防止扩散。 (四)保障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从事相关实验活动的单位是从事能够使人类或者动物致病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实验活动的场所(部位),具有引发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风险。因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及集中保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单位是内保的重点单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藏场所是内保的重点部位,必须按《内保条例》要求,严加管理,严密防范,保障安全。 四、应急处置预案调整国务院修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或提出实施相应应急处 置预案的具体要求时,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将结合实际,对应急处置中技术方案作相应的调整。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五、组织领导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联合工作小组(以下简称“联合工作小组”)是本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护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担任组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和市农委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相关委办局共同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负责全市病原微生物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工作职责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 工作职责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办法》,(房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按照医院管理及河南省一级病原微生物实验空备案要求。经院委会讨论决议。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如下: 一、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 主任委员:** 副主任委员:** 委员:**及各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设立在检验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运行工作。 二、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医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国家的医政法规,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制定颁布我院有关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

度并监督实施,使我院生物安全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2、审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操作程序,监督和检查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3、审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实验室安全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 4、监督试验室工作人员准入、培训、健康监护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 5、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6、对本单位上报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进行审核。 7、对本单位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进行审查。 8、组织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相关法规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指导生物安全防护的实施。 三、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 1、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会议召檠人,必要时副主任受主任委员委托可以召檠会议。 2、每半年召开一次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总结上一阶段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特殊情况下主任委员

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精)

安徽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可感染人并可使人致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本办法所称实验室,是指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教学科研、菌(毒)种保藏及其他机构设立的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其生物安全防护标准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进行分级和建设。 本办法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教学科研、菌(毒)种保藏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实验活动,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省卫生厅成立由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负责全省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和技术咨询、论证工作。 省卫生厅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全省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检查指导、实验活动审批以及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审批等日常工作. 第六条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实验室备案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其它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章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格及实验活动的审批 第八条全省境内的三、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从事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审批,及其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全文.doc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 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上海××××有限公司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质量手册 二○○九年十一月

目录 一、总则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三、生物因子生物危害评估 四、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五、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六、人员健康监护制度 七、生物安全检查制度 八、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及内务管理制度 九、实验室菌种安全保管制度 十、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十一、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制度 十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十三、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十四、事件、伤害、事故和职业性疾病报告制度 十五、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十六、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洁净安全柜标准操作规程 (二)HH.BII.500电热恒温培养箱操作规程 (三)JY--B型生化培养箱操作规程 (四)MJ-Ⅱ型霉菌培养箱操作规程 (五)SHJ系列净化工作台操作规程 (六)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 (七)YXQ.WY.22.600ⅡR型卧式圆形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八)YX930D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 (九)离心机操作规程 (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规程 十七、其他必要的管理性和技术性文件 (一)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 (二)防火安全制度

(三)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四)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一、总则 1、目的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 2、依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入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4、修订 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1、公司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公司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公司法人 2、QC实验室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质量部部长 (1)由质量部部长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QC主管 (1)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组内监督员:由QC主管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三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QC微生物检查室组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