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 )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

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

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 ?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 %;②小肠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痿;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 ?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

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 ?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

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

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

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 ?肠外痿: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痿

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痿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 ?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痿、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 (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

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5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

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

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

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

酸(至少lg / kg ? 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

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二)终末期肝肾功能衰竭。

(三)胃肠道功能正常且可接受足量的肠内营养者。

三.支持途径

(一)周围静脉

由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输入的方法,适合短期(10?14天)应用。

优点: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

缺点: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

(二)中心静脉

1. 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适合长期(>2 周)应用。

优点: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的优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护理不当,可能引起导管阻塞、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注意:严格按规范护理

2. 锁骨下静脉置管

优点:置管时间长,可输入高渗液体。

缺点: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

四.输注方式

(一)多瓶输液

氨基酸与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以Y型管或三通管与脂肪乳剂体外连接后同时输

注。

优点: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

缺点:工作量相对大,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

注意:单瓶脂肪乳剂输注时间应>6hr。

(二)全合一(All-in-One )

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进行输注。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无法调整电解质补充量。

(三)二合一(Two-in-One)

全合一肠外营养液配置步骤、保存及注意事项:

1. 配制: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

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混合顺序:① 电解质溶液(10%NaCI、10%KCI、钙制剂、磷制剂)、

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制剂先后加入葡萄糖溶液或/和氨基酸溶液;②将脂溶性维生素注

入脂肪乳剂;③充分混合葡萄糖溶液与氨基酸溶液后,再与经步骤②配制的脂肪乳剂混合;

④ 轻轻摇动混合物,排气后封闭备用。详见下图。

2?保存:避光、4C保存,无脂肪乳剂的混合营养液尤应注意避光。建议现配现用。国

产聚氯乙烯袋建议24小时内输完。乙烯乙酸乙酰酯袋可保存1周。

3. 注意事项:① All-i n-One溶液配制完毕后,应常规留样,保存至患者输注该混合液完毕后24小时;②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液中注意:

All-in-One溶液中一价阳离子电

解质浓度不高于150mmol/L ,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5mmol/L。③ 避免在肠外营养液

中加入其他药物,除非已经过配伍验证。

五.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肠外营养液基本成分包括氨基酸、脂肪乳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

(一)热卡一般25~30kcal/(kg.d)。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病情增加。围手术期允许性低热卡(15~20kcal/kg.d )有利于减少感染并发症与费用支出,缩短住院时间。

(二)氨基酸

成年人蛋白质应用的安全剂量为0.75g/kg.d。

肠外营养液中,氨基酸的供给量应为0.8~1.2g/kg.d,在疾病及恢复阶段,应每天摄入蛋

白质1~2g/kg。

肠外营养液中,非蛋白热卡:氨基酸氮应达到150~200:1 ;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肝肾功能正常),非蛋白热卡:氨基酸氮应达到100:1。

应尽可能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溶液。

(三)脂肪乳剂

1. 根据每个病人对糖类和脂肪的耐受性,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可占非蛋白热卡的

30%~50%,某些情况下可达到60%以上。成人常用剂量为 1.2~1.5g/(kg.day)。

2. 为了保证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长期完全禁食患者的脂肪乳剂最低用量应当不低于

0.2g/kg.d。如果是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的话,总量需加倍。

3. 含脂肪乳剂输注液的输注时间应在16小时以上,最好能够24小时均匀输注。

第1天应用脂肪乳剂时,特别是应激期患者,输注速度应尽可能慢,如输注只含LCT

的脂肪乳剂时应低于0.1g/(kg.h),而输注含MCT/LCT的脂肪乳剂时应低于0.15g / (kg.h)。

4. 危重症患者可选用中长链脂肪乳以改善氮平衡。

(四)葡萄糖

1. 成人葡萄糖的最大输注剂量推荐为5mg/(kg.min);

2. 根据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决定“全和一”营养液中的输注浓度。经周围静脉输注,

葡萄糖浓度不超过10%。

(五)液体量

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包括生理需要量、累积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三部分。成人生理需要量2000~2500ml/天。

(六)电解质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见表1。

表1人体正常需要量、不同维持补液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

液量(ml)Na+(mmol/L ) K+( mmol/L) 60kg成人生理需要量2100-240080-12040

复方糖电解质输液200010040

5%G NS2000308-

10%G2000--

表2几种补充输液的电解质含量及简便方案

Na+(mmol/L) K+( mmol/L) Cl- ( mmol/L)Ca++ ( mmol/L)HCO3-(mmol/L) 血浆1424103 2.2527乳酸林格液1304109 1.528林格液1474155 2.25--

复方电解质输液602549---25

(七)维生素

肠外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需要量

见表3。

表3每日维生素推荐摄入量

RNI/AI AI

A (视黄醇)ugRE800,7003000

D (维生素ug520

D3)

E (a -生育mg14*800(美国标准)

酚)

K1mg0.12

B1(硫胺素)mg 1.4, 1.350

B2(核黄素)mg 1.4, 1.2

B6(吡哆醇)mg 1.2*100

尼克酸mg14,1335

B12ug 2.4*

叶酸ug4001000

生物素ug30*

C mg1001000

泛酸mg 5.0*

*为AI值

前后数值分别为男性、女性的需要量

1ugRE=3.33IU 维生素A=6ug beta-胡萝卜素;1ug=40IU VitD ;

(八)微量元素

推荐量见表4,临床上-般应用微量兀素混合制剂。

表4每日微量元素推荐摄入量

RNI/AI UL 锌mg (umol)15.5,11.545,37

铜mg (umol) 2.0*8.0

铁mg (umol)15, 20*50,50

锰mg(umol) 3.5*(美国AI2.0~5.0)

硒ug(umol)50400

铬ug(umol)50*500

钼ug(umol)60*350

碘ug(umol)1501000

氟mg(umol) 1.5* 3.0

*为AI值

前后数值分别为男性、女性的需要量

六.肠外营养的药物配伍(配制时与输注时)

(一)胰岛素

1. 通过添加胰岛素,能够有效控制大多TPN治疗患者的血糖水平。

2. 胰岛素加入输注袋内,因被输注袋吸附而丢失约30%。因此,胰岛素应在营养液输注前加入,以避免丧失活性。

(二)肝素

1. 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减少静脉输注管道堵管发生率;并有促进肝脏蛋白酯酶活性的作用,具有减少TPN相关胆淤的发生率的潜在作用。

2?但是,药物配伍研究证实,在含钙的“全和一”肠外营养液中添加肝素,可导致脂肪乳剂颗粒破坏,因此不建议在“全和一”营养液中常规添加肝素。

3. 若通过“ Y”型管同时输注“全和一”营养液和肝素,肝素浓度在0.5~1u/ml,可最大化减少两者的接触时间,保护营养液的稳定性。

七.肠外营养支持的监测方法与指标(表5)

表5肠外营养监测表

项目第一周稳定后

摄入量能量(kca“(kg.d)) 蛋白质(g/(kg.d)) qd

qd

qd

qd

体液平衡体重

水肿、脱水表现

qd~qod

qd

biw~tiw

qd

岀入量(胃肠减压、引流、尿量等)qd qd

其他临体温

床体征其他生命体征

皮肤黄疸、淤点淤斑

实验室血气分析必要时必要时

检查血常规biw?tiw qw~biw

血Na, K , Cl biw(或调整用电解质用qw(或调整电解质用量后第1

量后第1天)天)

血Ca biw qw

血P, Mg

凝血功能

qw prn

肝功能qw qw~q2w

肾功能qw qw~q2w

血浆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qw prn

血糖参见“高血糖”同左

尿糖(无法监测血糖时)同上同上

*血脂测定标本采集前6小时内,应暂停输注含脂肪乳剂营养液。

八.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一)机械性并发症

1. 导管性败血症

2. 内源性败血症:危重病人长期P N支持,因肠粘膜萎缩,肠功能减退,肠菌移位,致使败血症发生率增加。防治方法包括早期肠内喂养、非营养性肠内喂养、益生元等。

(二)代谢性并发症

1. 血糖监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开始阶段,应每1h~2h测定血糖浓度一次,血糖

医院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XX医院 规范胃肠外营养及其分级管理制度 为促进我院合理使用胃肠外营养药品,经全院讨论,特制订本制度,规范使用与管理肠道外营养疗法。 一、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二、全院关于胃肠外营养的管理均需遵守本制度。 三、临床合理应用胃肠外营养类药物,使用原则参照我院制定的胃肠外营养何时使用指南。指南如下:适应症:(1)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2)重症胰腺炎;(3)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4)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5)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6)

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禁忌症:(1)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2)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3) 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四、进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时严查胃肠外营养用药情况,严惩非适应症,无适应症和超适应症情况的发生。对滥使用的临床医师视情况给予处分、警告、处罚、停职等处理。 五、胃肠外营养配制管理。 (一)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各级人员的岗位制度、消毒管理制度、细菌学监测制度、操作规程、物器材管理制度等,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 (二)成立配制中心:肠外营养液是直接由营养科配制,每天由营养师到病房会诊后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肠外营养液处方的,再由护士进行配制,她们的资格职称都是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确保肠外营养液的配制质量,预防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配制室的要求:配制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配制室是空气洁净室,洁净等级为1万级,配备双人层流洁净工作台,洁净等级为100级,设有传递窗及缓冲间。 (四)设备:所有一次性物品均到设备科和供应室领取。 (五)配制中的管理:配液前开紫外线消毒40min,净化系统开启30min以上,进入配制间前更换洗手衣裤、戴口罩、帽,按7个步骤洗手,换鞋进入配制室,先开启层流

全肠道外营养

全肠道外营养 一、概念 二、营养液 三、适应症 一、概念 全肠道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 TPN)是一种对于暂时或者不能进食或者进食后不能吸收的患者通过肠道外通路即经脉途径输送足 够的能量,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电介质,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状况,维持营养平衡,使肠胃道得到充分休息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营养液 TPN 配方由液体,葡萄糖,脂肪,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电介质等组成。提供足够的水分(每千卡热量1ml液体),热卡(每日总热卡约30-32kcal/kg),与营养要素,以维持正常的营养与体重。 1、葡萄糖与溶液 传统上碳水化合物常作为肠道外非蛋白质热卡的主要来源,对于尿毒症患者,从理论上讲,输入浓缩葡萄糖液,将部分抑制氨基酸的糖元异生作用,从而减少尿素生成,促使非必需氨基酸的重利用,以合成蛋白质。 2、脂肪乳剂 经脉输入的脂肪乳剂与人体内的乳糜颗粒相似,只是缺少载脂蛋白外壳,然而,几乎一经进入血液,脂肪乳剂颗粒立即获得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与胆固醇脂,从而在组织结构与代谢上与人体乳糜颗粒完全相同。 3.氨基酸溶液 包括必需氨基酸与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复方氨基酸溶液除了提供热卡外,主要是用于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人体蛋白质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为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在特殊的条件下(如婴幼儿、肾功能衰竭者)可变成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这三种支链氨基酸不经肝脏氧化而经肌肉组织代谢。 4、水与电解质 电解质每天的基本需求量,必需根据心、肾、肝功能不全的状况调整,如对需要限制钠摄入的患者应减少补钠量;尿毒症患者应减少补充钾量;而对于胃肠减压,腹泻或者瘘形成患者应增加补钾量(见图一)

最新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建议收藏)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 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感谢聆听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感谢聆听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感谢聆听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感谢聆听 七、调配标准流程 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感谢聆听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

肠外营养规范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 全静脉营养也称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7大营养要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以外周或中心静脉插管输入的方式直接输入机体的注射剂。TPN的优点有:(1)减轻护理工作,简化操作。(2)各种营养成分同时均匀输入, 有利于机体代谢、利用,避免过度营养。节约营养液,减少了费用。(3)一次性无菌条件下配制,减少营养液的污染机会。无需空气进入袋中,可降低气栓发生。(4)减少败血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适应证】 全营养混合液(TPN)主要适用于: 1 胃肠道梗阻 2 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3 胰腺炎 4 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额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 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6 大手术、创伤的围术期7 肠外瘘8 炎性肠道疾病9 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10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2、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3、需急诊手术、术前不可能实施营养支持者。 4、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并发症】 1、高糖血症和低糖血症(1)高糖血症:肠外营养(PN)时易致高糖血症,而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激素治疗、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肠外营养时,高糖血症的发生率更高。严重时可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表现为头晕、嗜睡、烦躁及其他的神经症状,进一步表现为迟钝和昏迷。高糖血症可致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 (2)低糖血症:持续应用营养支持时,病人血中胰岛素浓度较高,突然停用PN时易发生反跳性低糖血症,应在停用PN前4小时,将输入速度减少一半,并改用等渗糖溶液。添加了胰岛素的病人更应如此。 2 高脂血症: TPN 引发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给予的脂肪量超过机体清除脂质的能力所致,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当机体清除脂质的能力降低时更容易发生高脂血症, 这种情况见于危重疾病、尿毒症、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和家族性高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总8页)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着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着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液的合理使用 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胃肠外营养的发展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它与一般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补液有根本的区别,静脉输液除了供给液体外,只能供给一小部分热能和部分电解质,而胃肠外营养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输入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能、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胃肠外营养不受病人食欲和消化功能的影响,在病人不能进食,没有消化酶的参与下,仍能使患者得到其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抢救重危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不能经口或鼻饲摄取食物者如肠梗阻、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病等;因消化或吸收障碍无法通过胃肠系统获取营养时,如严重胃肠水肿、吸收不良综合征;超高代谢致营养不足,如严重烧伤、创伤;严重营养缺乏而需手术者以及需特殊营养配方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分为部分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二种,部分肠外营养主要是经肠营养摄入不足的一种补充,全胃肠外营养亦称全静脉营养,其提供的热能和营养素可满足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如处理得好需要时可长期使用达数年。①部分肠外营养(PPN);又称低热量肠外营养,根据患者经肠营养不足的具体需要,经周围静脉补充水解蛋白、氨基酸、葡萄糖及电解质,需要时还可另再经一周围静脉补充脂肪乳剂及维生素,由于此种方法只能提供部分的营养素需要,一般常用于无严重低蛋白血症,基础营养状况尚可的病,人,常用的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5~10%葡萄糖电解质和10~20%的脂肪乳剂或单输等渗氨基酸。②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分由中心静脉输入含一定浓度的氨基酸(4.75%),葡萄糖(25%)、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标准中心静脉营养的葡萄糖系统和经周围静脉输入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混合液及以另一线输乳化脂肪的脂肪系统,此二系统各有利弊,可由临床医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定。 全胃肠外营养使用技术比较复杂,要求严格,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对病人进行严密细致的全面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监测,除每日记录出入液量,注意全身反应外,还应观察血常规、电解质、血糖、氧分压、血浆蛋白、尿糖、酮体及尿生化等情况,要根据病人体内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液配方,防止发生并发症,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护好输入导管,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感染、防止导管拔出,导管进入静脉处的敷料每24小时应更换1次,更换时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处理,注意观察换下的敷料有无异常情况,留置的导管只能专作输入营养液的入口,不能兼作采血样、监测静脉压、投药、输血等用途。患者静脉输入营养液后如有发热反应,应立即查明原因。如系营养液或导管感染所致,应立即停止输入拨去导管并给以相应的抗感染和其他抢救措施。由于胃肠外营养的营养液是随血液直接进入机体组织和器官,因此对其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其所供的热能主要以葡萄糖和乳化脂肪供给,氮源由氨基酸供给,各种氨基酸之间的配比组成要恰当,氮热之比,一般以150——200kcal:1g氮为妥。 全胃肠外营养液用法用量(1)末梢肠外营养:通常应用的溶液是:含氨基酸2.75%~4.25%,葡萄糖5%~10%,并有维持量的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需热量要由同时给予的脂肪乳剂提供。患者短期(7~10d)营养支持用。每日须输入液量2~3L。其主要合并症是血栓静脉炎。(2)中心静脉营养:溶液由高渗葡萄糖(50%~70%)和等量氨基酸溶液以及适量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配制而成,作长期营养支持用。一般患者每日146.1~188.3kJ/kg(35~45kcal/kg)有严重分解代谢谢的患者每日334.7kJ/kg(80kcal/kg)。长期给予TPN溶液会引起必需脂肪酸缺乏,应补充脂肪乳剂。预防量为使脂肪产热量占总热量的3%~5%,治疗量为8%~10%。TPN溶液中所含葡萄糖量大,且是高渗性的,应缓慢滴注至中

肠外营养液有关数据要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TPN的组成:TPN的一般组成包括糖(5%GS、10%GS、50%GS)、脂肪(MCT、LCT、MCT/LCT、结构脂肪乳)、氨基酸(普通氨基酸、肝安、肾安)、电解质(10%Nacl、10%Kcl、25%MgS04、%乳酸钠、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处方中不应单用其中几种,特别是不单用脂肪乳或氨基酸。此外,肝素钠、雷尼替丁、磷制剂。 肠外营养液(TPN)有关数据要求: 1、液体量规定:一般方法:液体量:1500ml/20kg体重,体重每增加1kg,一般液体量增加20ml液体。可视临床情况加以调整,鼻胃管引液、腹泻、烧伤、创伤需增加液体量;肝病、肾病、心肺疾病、闭合性脑外伤需减少液体量,但总体积一般不少于1500ml。成人每天需水量30~40ml/Kg/d,儿童每天需水量50~100ml/Kg/d。 2、葡萄糖浓度规定:若液体量需要限制,可以配合使用5%、10%葡萄糖和5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在TPN中的比例(g/ml)一般应小于23%,最好小于15%,PN稳定,如外周途径则<10%,减少刺激。 3、能量规定和糖脂比:非蛋白质热卡由葡萄糖和脂肪提供,能量的需要量取决于病人的基础代谢和病情需要,一般在1800~4000 kcal,每日推荐供能20~30Kcal/Kg/d。糖与脂肪热量的1:1~2:1,能量供给应循序渐进式,如从20 kcal/kg/日逐增,对于严重应激病人,短期内予以“允许的摄人不足”(permissive under feeding) 反而对病情有利。肿瘤患者糖:脂肪供能少于1:1或倒置,高糖代谢增加脂肪供能,胰岛功能或肺功能受损者,应降低葡萄糖的热卡比;血脂偏高者,应适当降低脂肪乳的热卡比,而脂代谢失常、休克、急性胰腺炎患者要禁用脂肪。非蛋白质热卡中的脂肪与糖的比例:按规范,脂肪供能占PN应<50%,一般30~50%,每日不超过2g/d;糖供能占PN的50%~70%,每日不超过7g/d。 4、热卡计算方法:a)葡萄糖:1g=4Kcal(千卡)b)脂肪:1g=9Kcal(千卡)20%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橄榄油脂肪乳:1ml=2Kcal(250ml=500Kcal);20%结构脂肪乳:力文:1ml=(250ml≈500Kcal);20%中/长链脂肪乳:乔光卡路:1ml=(250ml≈500Kcal);力能:1ml=(250ml≈500Kcal);ω-3鱼油脂肪乳:尤文:1ml=(100ml≈100Kcal) 5、氨基酸计算方法:复方氨基酸(18AA-Ⅱ)%(乐凡命)14gN/L(250ml=);复方氨基酸(18AA-Ⅲ)% L(250ml=);丙氨酰谷氨酰胺(力太、玺太)32gN/L(100ml=);复方氨基酸(9R)%(肾安)L(250ml=);复方氨基酸(17AA-H)(绿甘安)(500ml=);复方氨基酸(20AA-H)10%(安平)L(500ml=) 6、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非蛋白质热卡包括葡萄糖、脂肪的贡献。非蛋白质热卡与氨基酸氮比例=150~200(Kcal):1g(高应激状况、高蛋白质需要时可达到100:1)。 7、氨基酸规定:1g氮=6.25g蛋白质,正常蛋白需要量约1g/Kg/d,每天需提供的氨基酸量约1~1.5g/Kg体重,氨基酸氮量0.15g~0.2g/Kg/d(肿瘤患者0.12g~0.15g/Kg/d),感染病人应增加氮量,降低非蛋白热卡(100kcal:1g),肾衰和氮质血症病人应减少氮量,提高非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3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 养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 供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

肠外营养适应症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外科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见表4-2-1。(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1.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2.不可治愈、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 一、TPN的计算 1.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计算: a. 基础能量消耗(BEE):Harri-Benedict公式:男BEE(kcal/d)=66.47+13.75W+5.0H-6.76A 女BEE(kcal/d)=655.10+9.56W+1.85H-4.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年)) b. 总能量消耗(TEE)(kcal/d)=BEE*应激指数*活动指数 应激指数(超过BEE的百分比) 大手术10~20 感染20 骨折20~40 外伤40~60 败血症60 烧伤60~100 活动指数(超过BEE的百分比) 卧床20 下床30 或无应激25kcal/d 轻度应激28kcal/d 中度应激30kcal/d 重度应激35kcal/d 或总能量消耗约=25~30kcal/(kg*d) 2.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日所需蛋白质(氨基酸)的量 无应激,正常基础代谢0.8g/(kg.d)住院患者,轻度应激1~1.2g/(kg.d)中度应激 1.2~1.5 g/(kg.d)重度应激 1.5~2.0 g/(kg.d)或 无应激至轻度应激氮需要量:0.15g/(kg.d)热氮比:150~190:1 蛋白质:0.7~1.0 g/(kg.d)中度应激氮需要量:0.20g/(kg.d)热氮比:150:1 蛋白质:0.7~1.0 g/(kg.d)重度应激氮需要量:0.30g/(kg.d)热氮比:120~150:1 蛋白质:0.7~1.0 g/(kg.d) 蛋白质的需要量:6.25 * 氮的需要量(g/(kg.d)) 3.计算每日所需脂肪乳的需要量 脂肪乳可占机体总能量摄入的20%~50%。可提供1.2~1.5g/(kg.d)的脂肪乳 脂肪乳的量:0.2~0.3*总能量/10(g/d) 脂肪乳的液体量10%脂肪乳:0.2~0.3*总能量/1.1(ml)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 肠道外营养管理规范 肠外营养(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场外营养。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 肠外营养的基本适应证是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者,也包括需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者。 (一)肠外营养疗效显著的强适应证 1.胃肠道梗阻 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①短肠综合征:广泛小肠切除>70% - 80%;②小肠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肠缺血、多发肠瘘;③放射性肠炎;④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3.重症胰腺炎:先输液抢救休克或MODS,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若肠麻痹未消除、无法完全耐受肠内营养,则属肠外营养适应证。 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5.严重营养不良:蛋白质-热量缺乏型营养不良常伴胃肠功能障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二)肠外营养支持有效的适应证 1.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充足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2.肠外瘘:在控制感染、充分和恰当的引流情况下,营养支持已能使过半数的肠外瘘自愈,确定性手术成为最后一种治疗手段。肠外营养支持可减少胃肠液分泌及瘘的流量,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3.炎性肠道疾病:Crohn氏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人处于病变活动期,或并发腹腔脓肿、肠瘘、肠道梗阻及出血等,肠外营养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缓解症状、改善营养,使肠道休息,利于肠粘膜修复。 4.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对于体重丢失≥10%(平时体重)的病人,应于术前7-10天进行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直至术后改用肠内营养或恢复进食为止。 . . 5.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致营养负平衡,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表4-2-1)。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衰竭(表4-2-2)、慢性肾衰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而需肠外营养支持(表 4-2-3)。慢性肾衰透析期间可由静脉回输血时输注肠外营养混合液。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对于危重肺病病人应用足量谷氨酰胺,有利于保护肺泡内皮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减少肺部并发症。④炎性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4-6周,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梗阻。 二.禁忌证

肠外营养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其中多数发生在放置导管的过程中。常 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时导管性败血症,是肠外营养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 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行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外周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起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症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对拔管意 外综合症最重要的是预防和及时准确的治疗。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后方可活动。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以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机体不能及时利用,使血糖水平骤增所致。高血糖导致高渗状态使脑细胞脱水,患者出现嗜睡或昏迷。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小时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0.45%的低渗盐水以950ml/h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静脉滴入普通胰岛素10~20U/h。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应用肠外营养时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加,若突然中止肠外营养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极易发生低血糖,故肠外营养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入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肠外营养。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肠外营养。 2.氨基酸代谢紊乱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接受肠外营养支持3~6周,若肠外营养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须脂肪酸缺乏症。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液,每周至少输入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实施肠外营养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肠外营养支持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肠外营养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三)胃肠道并发症 长期禁食及使用不含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液,可破坏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肠黏膜上皮绒毛萎缩、变稀,皱褶变平,肠壁变薄,影响肠屏障功能,导致肠细菌易位,引起肠源性感染。在肠外营养营养液中加入谷氨酰胺能有明显保护肠道粘膜屏障的作用。 四、常用肠外营养制剂 常用肠外营养制剂按营养素的种类可分为: (一)碳水化合物制剂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 胃肠外营养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入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㈠目的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从胃肠道营养、胃肠道需要充分休息、消化吸收障碍以及存在超高代谢等的患者,保证热量及营养素的摄入,从而维持机体新陈代谢,促进患者康复。㈡分类 根据补充营养的量,胃肠外营养可分为部分胃肠外营养(PPN)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种。根据应用途径不同,胃肠外营养可分为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短期、部分营养支持或中心静脉置管困难时,可采用周围静脉营养及中心静脉营养。长期、全量补充营养时宜采取中心静脉营养。 ㈢用法 胃肠外营养的输注方法主要有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及单瓶输注两种。 1.全营养混合液输注即将每天所需的营

养物质在无菌条件下按次序混合输入由 聚合材料制成的输液袋或玻璃容器后再 输注的方法。这种方法热氮比例平衡、 多种营养素同时进入体内而增加节氮效 果;同时简化输液过程,节省时间;另 外可减少污染并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 生。 2.单瓶输注在无条件进行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时,可单瓶输注。此方法由于各营养素非同步进入机体而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另外易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㈣禁忌证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应用时间不超过5天。 3.患者伴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出凝血功能紊乱或休克时应暂缓使用, 待内环境稳定后再考虑胃肠外营养。 4.已进入临终期、不可逆昏迷等患者不宜 应用胃肠外营养。 ㈤并发症 在患者应用胃肠外营养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

1.机械性并发症在中心静脉置管时,可 因患者体位不当、穿刺方向不正确等引 起气胸、皮下气肿、血肿甚至神经损伤。 若穿静脉及胸膜,可发生血胸或液胸。 输注过程中,若大量空气进入输注管道 可发生空气栓塞,甚至死亡。 2.感染性并发症若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 格、营养液污染以及导管长期留置可引 起穿刺部位感染、导管性脓毒症等感染 性并发症。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发生肠源 性感染。 3.代谢性并发症营养液输注速度、浓度 不当或突然停用可引起糖代谢紊乱、肝 功能损害。长期肠外营养也可引起肠黏 膜萎缩、胆汁淤积等并发症。 ㈥注意事项 ⒈严格执行配制营养液及静脉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⒉配制好的营养液储存于4℃冰箱内备用,若存放超过24⒊⒋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就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就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与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与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与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就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就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 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 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

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 (二)特殊的TPN -根据患者特殊需求,增添或减除调整营养制剂 1.继发于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 2.营养不足和超负荷共存; 3.适应症需要增加某种营养素剂量,以其药理学特性来影响临床结局,如:谷氨酰胺、ω -3脂肪酸、抗氧化剂、支链氨基酸等。 二、肠外营养治疗相对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需肠外营养治疗少于5日者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

全胃肠外营养与全合一(TPN & AIO) 一、TPN的概况 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是指通过胃肠外途径提供机体代谢过程所需全部营养的营养支持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途径是经静脉内输给,故又称静脉营养。由于TPN 所供给的营养素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即可直接被机体组织所利用,所以也称TPN为人工胃肠道。 自20世纪60年代末TPN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外科,并迅速发展,被公认为20 世纪近代外科的重大进展之一。根据美国 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统计,全美有60万人/年在使用营养支持治疗,并且TPN已经走出医院,进入家庭,每年约有7000人进行家庭TPN。 我国开展TPN也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并且创造了靠TPN维持妊娠全过程并获得分娩成功的首例世界记录。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TPN 在我国的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不但外科和儿科开展肠外营养,而且普及到内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等。 TPN具有双重含义。一是Pareteral即肠外之义,它是指当胃肠道不能用于供给营养或不能供给足够的营养,就必须从胃肠外供给,所以TPN 的概念在理论上包括从静脉、动静脉导管、肌肉、皮肤,甚至腹(膜)腔提供营养。另一含义也许是更重要的,即Total(完全),要求输入的营养素的“质”和“量”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或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不能低于正常而达不到营养支持的效果;也不能“过高”,“过高”反而给病人带来许多危害。 TPN对其适应症患者有显著效果,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在应用过程中,尤其行中心静脉输入的TPN从中心导管的插入和维护,营养液的配制,液体输入速度的控制,到代谢方面的监测,不良反应的防治等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一个环节上的失误就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有必要系统学习和掌握TPN这一门现代技术。 二、TPN的营养成份 (一)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每克能提供16.72 kj (4 kcal) 能量。可供静脉输注的碳水化合物有单糖类(葡萄糖、果糖),双糖类(麦芽糖、蔗糖)及醇类(山梨醇、木糖醇、乙醇)。其中只有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有些器官和组织(大脑、红细胞)只能以其为能源物质。葡萄糖来源方便,价廉,无配伍禁忌,输入人体后有明显的节氮效果,临床应用最广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为0.5g/h/kg,每天最大的利用率为750g,但实际用量每天以300~400g为宜,因为超量可引起高血糖和糖尿,甚至转化为脂肪沉积在内脏。葡萄糖的充分利用必须依赖于胰岛素,正常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良好,对糖代谢能自动调节,所以输入糖不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但创伤应激时机体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主要表现在胰岛素分泌抑制,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使糖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因此对创伤应激和糖尿病患者行TPN支持时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一般用量为8~10 g糖加1 unit 胰岛素。 (二)脂肪其营养价值主要是供能。由于脂肪不能直接输入静脉,否则会发生脂肪栓塞;因此,必须制成含细微颗粒的乳剂才能供静脉滴注。供静脉输注的脂肪其微细颗粒直径必须小于0.6 um,目前国内外生产的脂肪乳剂都能达到这一标准,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和使用方法,临床输注是安全的,一般用量为每天1~2 g/kg。输脂肪乳剂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供能量大,产热量高达37.62 kj/g (9 kcal/g);②溶液等渗,对血管内无损伤,可供周围静脉输注;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同时提供必需脂肪酸;④在创伤应激状况下也可全部被机体利用;⑤代谢后不增加呼吸商,因此不增加肺的功能负担;⑥与葡萄糖合用有更明显的节氮效果。 脂肪乳剂Intralpid有10%、20%、30%三种不同浓度,20% 乳剂所含磷脂量与等容量10%乳剂相同,而含热量加倍,因此,在提供相同热量时,用20%乳剂可使磷脂摄入量减少,避免高磷脂摄入后可能发生的体内脂代谢异常。对入水量受限制者(如心、肾功能不佳入水肿病人等),用20%乳剂更为合适。脂肪乳剂是安全、无毒的,可长期使用,但仍需注意合理应用,否则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严禁直接将高浓度电解质液和其他许多药物(如肝素等)注入脂肪乳剂,否则可影响脂肪微粒的稳定性。单独输注脂肪乳剂的速度不宜太快,10% 500ml或20% 250ml乳剂均需输注6小时,每天用量<2 g/k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