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这些诗情盎然的经典语句就像先头部队一样抢先钻进了我的耳朵里,我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进了教室。

打开经典导读书,那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映入我的眼帘,我和同学们一起大声朗读着。美文佳句悄悄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正在用心地体会着诗中的意境,这时李老师走进了教室,他环视了一下同学们,冷不防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还有谁不会背经典导读?”教室里空气立刻凝固了,没有人大声喘气,生怕老师的目光像x射线一样扫描到自己。我悄悄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吃惊地发现全班38名同学只有我一个人举起了手,我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全班同学的目光一瞬间“刷”地移到我的身上,我听到有人在下面捂着嘴发出了窃窃的笑声,我简直羞愧极了,我不知道我的手是应该继续举着还是赶快放下。下课后虽然我被老师批评了,但我不后悔,我觉得诚实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的不足。我相信我会迎头赶上的。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经典诵读陶冶了我的性情,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道德的种子。

如果说人生像一幅洁白的画卷,那么经典诵读就如同五颜六色的水彩笔,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画下了诚实,友善,礼仪,孝道这些优美的图画。让我们牢记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经典诵读陪伴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演讲稿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的人将"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作为座右铭,也有的人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写在自己的本子里。而我将最喜欢的校园警句是"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落实在行动上,只有多读书,才能跨进智慧的殿堂。

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书可以治愚。"而我要说:"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成长不可无书。"是啊,因为与好书为友,就是与真理相伴,就是与真善美同行,这样才能使我们博取众长,启迪智慧,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我们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我们踏上理想的征途,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孜孜以求。人生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充满阳光,充满希望。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生活因书籍而丰富,生命因生活而精彩,书籍因生命而闪光。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我擦干了眼泪;当我想放下手中的书放纵生活时,是书,是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努力奋斗……正是因为有书,我才学会了坚强不屈,学会了思索未来,懂得了新世纪的我们应该积极向上,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是明天的太阳。

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在书中你可以欣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然;聆听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快

清朗;喜诵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激情飞跃的诗篇。读鲁迅的书,就要读出他手拿笔杆,肩挑大梁,一身正气;读莎士比亚的书,就要读出一代艺术巨匠的智慧;读高尔基的书,就要读出他对革命的无限热爱。读书,读的不光是书,读过的更是时间,是空间.

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中午老师让我们上课之前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渐渐的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按照《弟子规》里的规定来衡量自己,我觉得我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好,比如说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方面;言行举止方面;与同学相处方面……

读了《弟子规》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我们应该恭敬地倾听;父母对我们的批评,我们应当顺从地接受。想想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我还真的觉得羞愧万分呢!就拿一件小事来说吧,妈妈平时总是教导我见到熟悉的人要向对方问候,可是我总是做不到,我把妈妈的话当成了耳边风。还有平时做作业我总是粗心,妈妈有时大声责怪我几句,我还不服气地跟妈妈顶嘴,有时甚至把妈妈气得暴跳如雷。学了《弟子规》后,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怎样做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好孩子。

父母一生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好好地爱他们、尊敬他们、孝顺他们。不是说“养育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吗?读了《弟子规》,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刻按照《弟子规》里的规定约束自己,在学校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妈的好孩子。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实施计划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诗文,传承华夏文明;营造书香校园,培育时代新 三、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与经典同行,让经典浸润人生。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各年级诵读内容: 七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八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古诗文必背》 六、诵读活动安排 1、领导小组成员: 由校长亲任组长,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及各班语文老师担任组员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共七套)附答案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一)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指李白,“杜”指谁?(杜甫) 2.李商隐的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画楼西畔桂堂东)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哪一部著作?(《孟子》)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 5.“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忠言逆耳利于行) 6.“岳父”这个称呼与山东哪座名山有关?(泰山) 7.“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貂蝉)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著作?(《论语》) 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是什么?(小篆) 10.“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 11.“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赵括) 12.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哪部著作?(《史记》) 13.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什么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4.阎立本的《步辇nian图》中,有一位皇帝形象,这位皇帝是谁?(唐太宗) 15.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眼睛) 16.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17.“如意”最初用来干嘛?(挠痒痒) 18.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哪座城市?(开封) 19.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什么?(《广陵散》) 20.《尔雅》被认为是哪一门学科最早的著作?(训诂学) 21.“闻道龙标过五溪”的上一句是什么?(杨花落尽子规啼) 2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谁?(文天祥) 23.相传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仓颉)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的诗歌?(白居易) 25.“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男孩还是女孩?(女孩) 26.“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哪一首诗?(《夏日绝句》) 28.《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还是孙武?(孙武)

重点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重点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使三墩实验中学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开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开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施行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⑴传承中华文化 ⑵陶冶性情品德 ⑶提升语文素养 ⑷推进素质教育 二、经典诵读活动主习题 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习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骄傲感和使命感。 三、经典诵读活动内容⑴国学经典⑵经典古诗词 ⑶经典童谣、儿歌 三、经典诵读活动安排 时间 阶段 详细施行内容 20XX.3.

—20XX.4 筹划准备阶段 各组备课组长组织讨论并制定活动方案,将各项任务分配至年级各教师。准备经典诵读资料,各组推选一品精质优节目参加校级评比。 20XX.4. —20XX.4.19 深入开展阶段 每班至少5人参与本组排练 各组相关教师协助组长排练 评委:郑洪均陈代强颜修权成绍国黄恩洪 20XX.5 成果总结归纳阶段 ⑴各备课组长归纳各组诵读主习题及参加人数。 ⑵各备课组长归纳各组视频、图片资料 四、各组经典诵读负责人 年级 七年级初一 八年级初二 九年级初三 负责人 庹晶晶 王明强

胡建 五、经典诵读评选细则条例 项目方案 规范 内容 与 表达 (70分) (1)朗读内容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突出主习题,安康向上,思想性强 (2)语音规范,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神韵和表现力 表演 (15分) (1)穿着得体,与朗读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的内涵 (4)表演与朗读融为一体 创新 (15分) (1)朗读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西海岸新区后立柱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及近现代经典诗文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培养学生博览群书、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 三、组织领导: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广大教师要怀抱历史使命感,增强时代责任感,积极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经研究决定,成立西海岸新区后立柱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吕复勇 副组长:管延金潘玉亭 组员:丁一君王瑞秀刘欢张凌雪张欢蔡亚文潘增科马清传刘玉先王莎莎张在春活动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要严格初赛选拔,不得随意指定参加决赛人选;要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预赛时间:2018年4月17日--- 4月21日 地点:后立柱小学学校操场 决赛时间:2018年4月26日--- 4月27日 地点:后立柱小学学校操场 五、参赛对象及内容: 1、对象:全体师生。 2、内容:分自选内容和抽选内容,自选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及近现代经典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等。抽选内容均选自本学期校“每周弟子规诵读”的内容。 六、比赛方式: 比赛分自选背诵、抽背两种形式: (1)自选:全班齐背,可穿插舞蹈、吟唱、书画等其他艺术表演艺术表演形式。 (2)抽背:在“每周经典诵读”的诵读篇目中,任意抽取内容(自选的内容除外)。每班班长抽选内容后,全班齐背。 七、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年级自行组织进行。各年级要在全组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初赛都采用相同的比赛形式,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来评奖。

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决赛即兴演讲题库

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决赛 即兴演讲题库(2018)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2.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1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遗诏敕后主》)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8.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2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XX初中 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成立学校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光照 副组长:孙宝剑单洪凯魏代强 成员:刘春芝张秀琴伦志青及各班语文老师 三、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操,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原则 1、参与性原则:大众参与,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学篇)及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法泗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比赛主题: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二、比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经典诵读比赛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营造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浓厚氛围,积极推动经典诵读活动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三、比赛时间: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四、比赛地点:下操场 五、比赛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六、参赛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要求全班学生参加,着装统一,整齐大方。 2.比赛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要求尽量配乐,形式由各班自行设计。 七、评奖办法 1.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分年级设奖。 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 八、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2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有情境设计,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d.临场表现(3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九、人员安排: 组织:孙平 音响:梅远斌 评委:学生家长 计分:刘雪丽 后勤保障:陈必金 2016年9月6日 法泗小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流程 一、8:20——9:00各班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如开质量分析会; (各班主任) 二、9:10——9:30集合整队;(胡建平) 三、9:30——11:30经典诵读比赛;(孙平) 1、校长致辞; 2、按顺序比赛,中间穿插学生有奖问答; 3、颁奖; 4、整队回教室; 注: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比赛初选题库(五)

1.《漱玉集》是谁的作品李清照 2.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上一句是什么(山重水复疑无路) 3.“李杜诗篇万口传”中“杜”指杜甫,“李”指谁(李白) 4.发生在山东蓬莱的是哪个神话故事(八仙过海) 5.“飞毛腿”最早形容的是送信的人吗是 6.“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 7.“浣溪沙”这个词牌名因某位女子在溪边浣纱而得名,请问这位女子是谁西施 8.“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西子”指的是谁西施 10.“五味杂陈”中的“五味”指的是哪五味酸甜苦辣咸 11.“封狼居胥”说的是哪位古代名将的典故(霍去病) 12.北宋年间,因“乌台诗案”获罪的诗人是谁(苏轼) 13.晚上23点到凌晨一点是几更(三更) 14.“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晴雯 15.君主称自己为皇帝是从哪位帝王开始的秦始皇 16.古代用“东床”指代什么女婿 17. “小登科”指的是什么娶妻 18.“唐宋八大家”中生活于唐代的是哪两个人韩愈、柳宗元 19.“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上一句是什么天街小雨润如酥 20.“运筹帷幄”这个成语最初指的是刘邦对谁的称赞张良 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个景点西湖 22.“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是什么谁家新燕啄新泥 23.《长恨歌》中的“从此君王不早朝”中的“君王”指的是谁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 24.杜甫《三吏》是指《新安吏》《潼关吏》和什么《石壕吏》 25.四大石窟中位于敦煌的是哪一个莫高窟 26.“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leng)中”讲的是哪位西汉名将的故事李广 27.四大石窟中位于洛阳的是哪一个龙门石窟 28.“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下一句(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2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浮屠”指什么(佛塔) 30.“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唐代哪位诗人贾岛 31.京剧“四大名旦”除了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还有谁(梅兰芳) .武王克商后,诸侯分封,请问姜子牙被封在了哪一个国家齐国 .小说《薛家将》讲述的是哪个人及其子孙们的故事薛仁贵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为使三墩中学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宗旨 1、传承中华文化 2、陶冶性情品德 3、提升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 二、经典诵读活动主题 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经典诵读活动内容1、国学经典2、经典古诗词 3、经典童谣、儿歌 三、经典诵读活动安排 时间 阶段 具体实施内容 2019.3. —2019.4 筹划准备阶段 各组备课组长组织讨论并制定活动方案,将各项任务分配至年级各老师。准备经典诵读资料,各组推选一品精质优节目参加校级评比。 2019.4. —2019.4.19 深入开展阶段 每班至少 5 人参与本组排练 各组相关老师协助组长排练 2019.4.25 下午 2:00 —4:00 成果展示阶段 7—9 年级)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评委:郑洪均陈代强颜修权成绍国黄恩洪 2014.5 成果总结阶段1、各备课组长汇总各组诵读主题及参加人数。 2、各备课组长汇总各组视频、图片资料 四、各组经典诵读负责人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负责人庹晶晶王明强胡建 五、经典诵读评选细则项目标准内容与表达 (70 分) (1) 朗诵内容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突出主题,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2)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 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 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表演 (15 分) (1) 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 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的内涵 (4) 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创新 (15 分) (1)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3) 背景协调,氛围营造、道具使用有创意 六、经典诵读评选成绩(总分100 分) 参赛队伍得分 本次比赛评比结果特等奖:( 2 名) 一等奖:( 6 名)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3.27 指导教师陈欢欢 活动地点六年级活动内容《三字经》63、64句 活动过程 “此四方应乎中” 活动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原文。初步理解原文释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释义、释文。 释义:方,方位。应,对应。中,中央。 释文:南、北、西、东,是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四个方位定出来。 二、细读品味。 1.借助拼音认一认。 2.个别读,听评。 3.分组读一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三字经的意思。 三、讲故事、明道理。 《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知识拓展。 指南针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 单仪器。指南针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 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活动时间 3.31 指导教师岳艳丽 活动地点五年级活动内容《三字经》67、68句 活动过程 “此五行本乎数” 活动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原文。初步理解原文释义。 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前面所学的内容:人之初……水火土 3.还记得“五行”指的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后两句——“此五行本乎 数” 二、解读品味。 1.本:根本,本源。数:运数,天理。 2.本乎数,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胜,来源于运数。 3.读诵句子。 (1)出示:此五行本乎数。 (2)借助拼音认一认。 (3)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读、分组读、赛读。 4.激趣背诵表演。 三、知识拓展。 那么,宇宙间的这个力量是如何促使这五种物类发生变化的呢? 首先是“相生”的规则。生,即生 发、生成、生养。一般而言,“生”从 木开始,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金生水,水生木,刚好成一个圆形。其 次,是“相克”的规则,即金克木,木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好 成一星形。五行生克的道理,用右图形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试题

中华经典诵读知识竞赛试题 (小学高段)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共30分) 1、在下面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sūn xùn)(2)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kuìɡuì) (3)知.者创物。( zhī zhì) (4)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cánɡ zānɡ)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xī shěn) (6)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fū fú) (7)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zhōnɡ zh?nɡ) (8)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rěn rèn) (9)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jī qī)(10)颜渊死,子哭之恸.。( t?nɡ d?nɡ) 2、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诗句的作者是()A、司马光 B、司马迁 C、李商隐 D、杜甫 (2)相传,古蜀国的都城叫做() A、鱼凫城 B、益州 C、锦城 D、成都 (3)下面关于“季文子行俭”的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季文子是个吝啬的人。 B、季文子身居高位而生活俭朴。 C、作为国家重臣,季文子俭朴的生活有损国家体面。 D、像季文子那样身居高位而过俭朴生活的情况,只会出现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 (4)立秋节气一般在公历()。 A、8月上旬 B、8月下旬 C、9月上旬 D、9月下旬 (5)文翁讲堂是汉代蜀郡太守文翁设在成都的()。

A、石室学宫 B、锦江书院 C、成都书院 D、尊经书院 (6)“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是讲南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自信的故事。 A、毛遂 B、张融 C、优孟 D、晏子 (7)“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段话,颜渊是在赞美()。 A、曾子 B、孟子 C、孔子 D、老子 (8)2001年出土于成都市金沙遗址的()被国家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A、“太阳神鸟”金饰 B、通天树 C、青铜人面雕像 D、金杖 (9)下面错误 ..的说法或做法是() A、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B、打死我也不参加演讲比赛,因为,拿不到奖的话同学们会耻笑我的。 C、“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D、我更喜欢做一件事前先做好计划,因为,“预则立”嘛。 (10)下面各句的意思不是 ..关于人的智慧的是()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所谓大丈夫者,谓其智之大也。 C、凡人欲舍行为,皆以其知先规而后为之。 D、人皆可以为尧舜。 二、积累与运用(共70分) 1、补充诗句、名言(每小题2分,共10分) (1)子曰:“,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2)子曰:“岁寒,然后。”(《论语·子罕》)(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 (4)天地之性,。(《孝经·圣治章》) (5)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焉知死?”(《论语·先进》)

5.5经典诵读活动纪实

经典伴随成长书香润泽人生 -----华州区西关小学诵读经典,构建书香校园活动纪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近年来,我校一直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为我校的亮点工作长期来抓,认真开展了“阅读工程”。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全校师生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 一、集体智慧,确定阅读目标 让学生快乐阅读,让伴随经典成长是我们开展阅读活动的宗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徐吉任组长,语文教研组长古华丽为副组长,各班语文教师为组员的阅读工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学校和班级的《诵读经典活动方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做到诵读目标明确,确定篇目,定进度,定诵读成果方式,对于各年级的阅读内容也做了具体的规定,即各个班级在完成校本教材《童年如诗》中的经典诗词以外,又以各班配发的教材《小学古诗词诵读经典》为主要诵读内容。我校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出了以下要求:“着眼熏陶,欣赏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要求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积少成多,循序渐进。学生逐渐养成热爱读书,与经典为友,为营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二、特色课堂,构建阅读氛围

突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布置,凸显了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大气沉静的书香校园文化建设。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接送生来校早,午托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开辟特色课堂“经典诵读20分钟”、“课外阅读20分钟”和“指导阅读课40分钟”,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并在老师的阅读方法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读书活动。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以爱为魂,厚德载物;以生为本,注重发展”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发出倡议书,积极倡导,宣传经典作品的魅力内涵,感悟经典文化的精神气息,让学生意识到诵读经典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自发地开展诵读活动。 学校利用橱窗、走廊、墙壁、黑板报等空间和角落,张贴精美的诗文图画,读书名言,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和书香气息。学校各个班级利用黑板报,定期刊出经典诗文,并提供诗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和注释,供学生阅读、赏析、感悟、积累。每个教室都设有阅读专栏和展示牌,张贴有学生的照片、阅读书目、阅读情况及教师、家长的评价。不同形式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和读书热情。学校每天利用“阳光少年”广播站,进行“经典诗文朗诵”展示,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经典诗文的韵律之美,陶冶情操。 三、活动引领,师生共建展示舞台 宋代诗人朱熹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唐代杜甫之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在小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就像一束阳光,一道风景,

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校学生养成读书、诵读的良好习惯,提升中职生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素养,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氛围。学校决定在11月底组织各班学生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将活动的相关事宜作出说明。 一、活动组织领导 此次比赛活动由校长室统筹,教务处和学生处共同组织。教务处负责方案制定,诵读篇目确定,评委邀请、培训和组织评判,印制相关比赛规则和评分表;学生处动员各班学生积极备赛,组织学生按时参加预赛和决赛,购买奖品等。 二、比赛方式和时间安排 比赛采用先预赛再决赛的办法。 (一)预赛 1、2019年11月25——27日组织各班学生全员参加诵读比赛,分专业模块确定决赛班级。决赛名额分配如下: (1)幼教之花(19幼师各班):3个; (2)汽修精英(19汽修各班):2个; (3)电脑超人(19计算机各班):3个 (4)城轨标兵(19城轨各班):3个 2、预赛办法 预赛分幼教之花、汽修精英、电脑超人、城轨标兵四大模块分别进行,各模块按决赛名额分配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确定进入决赛

的班级。 3、预赛地点在一号舞蹈房。 (二)决赛 1、决赛时间为2019年11月29日中午13点至15点; 2、决赛地点 校运动场。 3、决赛设奖 此次决赛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按现场得分从高到低确定。学校对获奖班级颁发奖状,给予一等奖班级的班主任以物质奖励。 三、诵读内容和诵读形式 (一)诵读内容 1、必须诵读的内容(五选一) (1)《关雎》(出自《诗经》) (2)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3)《春江花月夜》(唐诗) (4)《匆匆》(朱自清)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2、选读内容(可以从中选择一首诵读,也可以自主选择其他古诗文诵读) (1)蒹葭(《诗经》) (2)采薇(《诗经》)

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附答案)

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一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指李白,?杜?指谁?(杜甫) 2.李商隐的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画楼西畔桂堂东)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哪一部著作?(《孟子》)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 5.?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忠言逆耳利于行) 6.?岳父?这个称呼与山东哪座名山有关?(泰山) 7.?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貂蝉)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著作?(《论语》) 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是什么?(小篆) 10.?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 11.?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赵括) 12.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哪部著作?(《史记》) 13.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什么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4.阎立本的《步辇nian图》中,有一位皇帝形象,这位皇帝是谁?(唐太宗) 15.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眼睛) 16.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17.?如意?最初用来干嘛?(挠痒痒) 18.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哪座城市?(开封) 19.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什么?(《广陵散》) 20.《尔雅》被认为是哪一门学科最早的著作?(训诂学) 21.?闻道龙标过五溪?的上一句是什么?(杨花落尽子规啼) 2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谁?(文天祥) 23.相传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仓颉)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的诗歌?(白居易) 25.?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男孩还是女孩?(女孩) 26.?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哪一首诗?(《夏日绝句》) 28.《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还是孙武?(孙武) 29.?闲来垂钓碧溪上?的下一句是什么?(忽复乘舟梦日边)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谁提出?(孟子) 31.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 32.?五千仞岳上摩天?说的是陕西哪座名山?(华山) 33.唐代岑参、高适擅长写作何种类型的诗作?(边塞诗) 34.《望月怀远》是谁的作品?(张九龄) 35.?封狼居胥?说的是哪位古代名将的典故?(霍去病) 36.记载地方情况的史书称为什么?(地方志) 37.北宋年间,因?乌台诗案?获罪的诗人是谁?(苏轼) 38.?飞毛腿?最早形容的是什么人?(送信的人) 39.《会稽刻石》是哪个朝代的作品?(秦朝) 40.?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是什么?(海上明月共潮生) 4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西湖) 42.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43.?恨别鸟惊心?的上一句是什么?(感时花溅泪) 44.传说中?哭长城?的主人公是谁?(孟姜女) 45.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辛弃疾属于哪一个词派?(豪放词派)

初级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初级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诵读经典,可以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诵读经典,有利于为传承中华文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诵读经典,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将本次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重视,目标明确1、我校领导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诵读方案由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语文老师、语文科代表具体组织负责,切实将诵读工作落到了实处。 2、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并将经典诵读活动常规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二、时间灵活,形式多样1、平时利用语文早读、课前时间进行诵读,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星期一利用班会课开始时十五分钟,各班由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高声诵读。此外,还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2、个人诵读与全班齐诵相结合,诵读与歌唱相结合。班级与班级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平时诵读与学校大型朗诵会相结合;以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

三、收获和体会: 1、提升了学生思想修养。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勤奋上进,自立自强。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诵读熟背中开拓视野、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也主动参与,广泛融入,师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师生们在活动中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经典阅读氛围,从而打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正路学区幼儿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学区特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

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老子》、《周易》、《黄帝内经》、《黄帝四经》、《大学》、《中庸》、《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目。 3、比赛形式:以个人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每个节目时间3-8分钟为宜。 4、比赛时间:2016年4月19日 5、比赛地点:兔窝小学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区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学校选派学生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打分。 2、分设幼儿组和小学组,根据比赛情况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以总分累加排名。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3、如一等奖有并列,取消下一等奖项。 4、学区将对获一等、二等、三等奖个人颁发奖状。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颁奖

山东省第三届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共八套附答案)

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初选题库(一) 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李”指李白,“杜”指谁?(杜甫) 2.李商隐的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什么?(画楼西畔桂堂东)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哪一部著作?(《孟子》) 4.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什么?(《兰亭集序》) 5.“良药苦口利于病”的下一句是什么?(忠言逆耳利于行) 6.“岳父”这个称呼与山东哪座名山有关?(泰山) 7.“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位美人?(貂蝉)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部著作?(《论语》) 9.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是什么?(小篆) 10.“中国戏曲之母”是什么?(昆曲) 11.“纸上谈兵”说的是古代哪位将领的故事?(赵括) 12.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哪部著作?(《史记》) 13.古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烽火”指什么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14.阎立本的《步辇nian图》中,有一位皇帝形象,这位皇帝是谁?(唐太宗) 15.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指什么?(眼睛) 16.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二名叫什么?(榜眼) 17.“如意”最初用来干嘛?(挠痒痒) 18.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现在哪座城市?(开封) 19.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什么?(《广陵散》) 20.《尔雅》被认为是哪一门学科最早的著作?(训诂学) 21.“闻道龙标过五溪”的上一句是什么?(杨花落尽子规啼) 22.《过零丁洋》的作者是谁?(文天祥) 23.相传中国汉字的创造者是谁?(仓颉)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谁的诗歌?(白居易) 25.“弄瓦之喜”是祝贺人家生男孩还是女孩?(女孩) 26.“三曹”分别指曹操,曹植和谁?(曹丕)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哪一首诗?(《夏日绝句》) 28.《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还是孙武?(孙武) 29.“闲来垂钓碧溪上”的下一句是什么?(忽复乘舟梦日边)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谁提出?(孟子) 31.地动仪是谁发明的?(张衡) 32.“五千仞岳上摩天”说的是陕西哪座名山?(华山) 33.唐代岑参、高适擅长写作何种类型的诗作?(边塞诗) 34.《望月怀远》是谁的作品?(张九龄) 35.“封狼居胥”说的是哪位古代名将的典故?(霍去病) 36.记载地方情况的史书称为什么?(地方志) 37.北宋年间,因“乌台诗案”获罪的诗人是谁?(苏轼) 38.“飞毛腿”最早形容的是什么人?(送信的人) 39.《会稽刻石》是哪个朝代的作品?(秦朝) 40.“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是什么?(海上明月共潮生) 4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西湖) 42.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梅兰竹菊)

初中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初中生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xx年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一项重大活动: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同时提出活动的主题——“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旨在“倡导阅读传统经典,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不断遭受西方文化侵袭、不断被弱化的严峻现实。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始终保持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独特的文化品格,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目前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厌学情绪比较普遍,以 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低,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淡薄,人文学科素养欠缺,缺乏爱心,如此等等,不能不使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应试教育大环境对学生造成了不 良的影响。应试教育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尤其忽视学生经典诗文的阅读与积累,学生自由阅读时空被强行挤占。他们只会解题,而缺少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推理的能力以及探求知识和联系实际等终生受益的能

力。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往往只看重分数,家长会上大家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分数高,一些自私行为可以理解,违反校规校纪可以原谅,这种观念导致一些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认为只要自己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成了新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读书人。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使学生从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养成健全人格。其中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达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初中阶段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创造真正的优质教育环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以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孩子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秉性的基础,这正是养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促进知识更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二)通过诵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