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变量。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对照实验的有四种类型,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不同的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是不同的。

1 根据实验变量判断

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那一组

对照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的那一组

高考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作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所以本题应该选A。

2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

教材介绍萨克斯实验,目的是为“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3正常状态下的为对照组,异常状态下的为实验组

例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如下:

实验组:黑暗中生长,生长不良

对照组:光下培养,生长良好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1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原文摘抄) 在这几天的研修学习中,看到不少同行提出这个问题,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网上搜索内容整理,给出区分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同 行们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多来踩踩啊!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 1.自身对照 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3.条件对照 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也是如此。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 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 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 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以上定义,一般根据分号前面的一句话判断即可!大家可以理解下啊!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的因素是触角。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 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这里有个误区要纠正一下,不做任何处理并不是对对照组什么处理都不做,它是是针对实验变量而言不做处理的。经常还是要做一些处理。 比如七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实验前要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再如八上“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实验设计,实验前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他们的处理都不是针对实验变量的。有人提出这种处理是“排除公害变量的影响”这一说法,它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处理,也是保证无关变量保持一致的做法。 举几个空白对照的例子: A、如七上P98“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实验。它是探究缺氮、缺磷、缺钾情况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状况。分别将对象组除去研究的因素——氮、磷、钾,这和常态相比是经过处理的,因此它们是实验组。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研究的因素是氮、磷、钾。 B、如七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甲组用食醋和清水配置出一定PH值浓度的模拟酸雨,喷洒植物;乙组用清水喷洒。甲组加入了我们所研究的因素——模拟酸雨,来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甲组是实验组;而乙组没有加入所研究的因素,所以是对照组。研究的因 素是模拟的酸雨。 下面可一个有争议的例子: 七上P1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到底遮光是实验组还是曝光是实 验组?甚至在高考中出现争论。 根据空白对照概念,自然状态下,叶片是曝光的,因此实验中不经过处理的曝光部分应该是对照组。而遮光部分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经过了处理,是实验组。但经常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出现异议呢?关键在于叶片事先经过一昼夜饥饿的暗处理。也就是说它是从暗的环境移到到阳光下,因此不做任何处理的是遮光部分,因为它原来就是不见光的,既然不处理,那就是对照组。实际上是“暗处理”干扰了对题意的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纵观全题,审清题意 实验题的逻辑性是很强的,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每一个步骤,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遇到实验题时,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中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有多种可能,而验证性实验是在已知实验结论的前提下,对其加以证实,即结论只有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探究”一词的为探究性实验,出现“验证”一词的为验证性实验。但判断此类题目的依据不能只看是否有“探究”或“验证”这两个名词,应以题目的具体含义为准。 三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是解答实验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有些实验的操作方法可能有多种,而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用具及材料。所以在选择实验方法时,应以题目给出的用具及材料为准。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这是对照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事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只

能有一项条件不同,其他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五时刻注意题目给出的条件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解答实验题的重要依据,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在解答每一个小题时都应该谨慎小心,防止漏用、误用每一个条件。尤其是实验题的条件都比较长,可能有的同学在做到最后几个小题时把前面给出的条件忘记了,所以,此时重读题干,就很有必要了。 六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七实验步骤中的最后一步 如果所用的实验材料为有生命的物质,在完成实验装置的操作后,最后一步可以这样解答,“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入……”这一句话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当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稍作变动。 八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实验结果也就是一种实验现象,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推出来的,二者不可混淆。做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问得是实验结果还是实验结论,二者要分开来答.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只有一个,而探究性的实验需要讨论,但并不是把所有的可能结论全部答出来,还要注意其合理性。 观察类实验

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是指人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 实验组是指在原基础上有一个变量条件的。对照组是指无变量条件的。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试验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区分: 1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 2 试验组是复杂的,有许多的变量,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 实验设计中谁是对照组 任何一个实验都是要验证(探究)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该组即为实验组;相互对照的实验一般实验目的不单一验证(探究)一个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

(完整版)高中生物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专题

高一生物探究性实验专题 一、背景叙述 高中生物实验分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由于后者更能体现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能体现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每次考试都有相当比重。由于探究实验知识教材中并没有系统的整理,使同学们在做这方面题时感到无所是从。为解决这一问题,现将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实验设计的思路方法和常见的类型作一介绍,以期增加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二、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所涉及的实验 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探究1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探究实验的基本内容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并记录结果(有时需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和表达和交流六个基本内容。 (一)提出问题 人们对事物作缜密观察以后,常常由于好奇心或想作进一步的了解而提出问题,虽然任何人都能提出问题,但只有意义的问题才值得探讨,问题即为实验的题目,是实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例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酵母菌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作出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假设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设;第二步,做出预期(推断)。一个问题常有多个可能的答案,但通常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假设是对还是错,还需要加以验证,即依据假设或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 (三)设计实验 A、实验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按性质不同,通常可分为三类: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指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例如,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实验中,所给定的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浴)就是实验变量。而由于低温、适温、高温条件变化,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活

实验组和对照组区别

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该组即为实验组;相互对照的实验一般实验目的不单一验证(探究)一个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是条件对照。 相互对照的实验变量往往比较复杂,不像酶高效性那样简单。如验证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实验变量是氮和磷,这样,在设计实验中,可以设置三组实验,即加入氮(尿素)、加入磷(含磷洗衣粉)、加入氮和磷(尿素和洗衣粉)。三组均为为实验组,通过相互对照得出结论。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个不含氮和磷(蒸馏水)的一个空白对照组了。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例2 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 (2)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认为是随机决定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来判断。 在例1光合作用问题中,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假说是否正确。于是,有光情况下的实验装置便属于实验组了,而对照组则为处于黑暗中的裝置。 例2(1)中,探究的目的是要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假说是否正确。所以,有光的裝置是实验组,而沒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相符合,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的类型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的类型 (1)空白对照:自然状态下,即不做任何处理,或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如生理盐水,酒精溶剂,假手术等)。 例1: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加入试剂的是实验组,不加试剂(零剂量)的为对照组,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 例2:在“验证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中,曝光组为对照组。 例3: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灭菌组为实验组。 (2)自身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观察实验处理前后现象的变化。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例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就出现了两次对照,第一次是在0.3g/ml 蔗糖溶液处理下,质壁分离状态与自然状态形成对照;第二次是在清水处理下,复原后状态与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例2:在“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实验中,把某一植株横放,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根向重力生长,茎背重力生长。 例3:在“探究某一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实验中,缺某培养液和完全培养液之间的对照是空白对照。植株出现代谢异常后添加某元素,观察其是否恢复正常,为前后对照!谁说一个实验只有一个对照?谁说一个题里不可以出现多个自变量? (3)相互对照: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其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也是其他实验组的对照组。一般是在探究某种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未知的情况下使用,通过相互对比,确立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的关系。 例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个条件,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例2: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可以通过相互对比推出相对最适浓度。 例3:在“验证植物根对矿质离子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实验中,可把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成分相同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矿质离子浓度的变化,就会发现番茄吸收钙多,吸收硅少,而水稻与之相反。 (4)标准对照:生物生理、生化的某些项目都有相应的标准,将观察测定的实验数值与规定的标准值比对,以确定实验结果。这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用已知测未知思维。 例1:在“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中,配置的标准显色液就是标准对照。 例2:医院的化验单中给出的参考值范围就属于标准对照。 例3:在“探究某一基因的表达量在某因素处理前后的变化”实验中,通常要同时测定另一稳定表达的基因表达产物的量作参照,避免取样量、测定方法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5)阳性对照:是指给对照组施以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因素。用以确定自变量处理后,是否会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定性),以及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程度(定量)。 例1:在“探究某种中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实验中,注射胰岛素组就是阳性对照组。例2:在“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实验中,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的试管作为阳性对照组,加入蔗糖溶液的试管作为实验组,由此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例3:在“研究一种新的抗生素的作用”实验中,可以用已经被证明有抗菌作用的青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以确定新的抗生素的抗菌效果。 (6)阴性对照:阴性对照是为排除假阳性而设的对照。 例1:在“检验某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杀虫效果”实验中,必须设置阴性对照(没有杀虫效果的植物组),记录昆虫自然死亡数,进行统计对照后进行判断。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山东省汶上县教学研究室张德路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看法一: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那么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有些是进行另外的处理,也是对照组。 看法二:空白对照好理解,若是条件对照就不清楚了。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个是37 ℃,一个是80 ℃,又是哪一个是对照组?(温度通过变化是相互对照。最后得出结论。) 看法三: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看法四:我觉得对照组就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或一直变化的为对照组。 看法五: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首先你要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你准备施加何种实验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组就是实验组。其次,为了更好的使实验组具有说服力,你要设对照组。无论是空白对照还是条件对照等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衬托。 看法六:这就要看你的实验目的了。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上述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空白对照?什么是条件对照?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照”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对照】①互相对比参照。②(人或事物)相比;对比。而【空白】是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我们生物学上的“对照”通常是指“空白对照”,应该是不包含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条件等因素的,作为“空白对照”,它的实验结果应该是预知的。而“条件对照”则是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因而“条件对照”的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的(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的为实验组。而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就是条件对照。下面我们再看两个实例:

【精品】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思考

对初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判断的 思考 []每轮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时,老师们针对对照实验中如何确定对照组和实验组总存在争议。本文将生物教师的不同意见概括为三种观点,通过追溯教材和查找专家对此问题的论述资料,对这几种观点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提出对于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无法统一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并试着总结判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探究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每轮进行八年级生物会考复习期间,同一备课组的老师总会因为判断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而 产生争议。 老师们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根据实验变量来判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未做处理的是对照组。第二种是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施加某种实验条件以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组,其他的为对照组。第三种是处于自然条件下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人为改变某一自然条件的是实验组。那么,哪种观点的适用范围更广更准确

呢? 二、教材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照实验这个概念最先在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 出现,教材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为例,介绍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 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保证实验结果更令人信服,要进行两组除要研究的因素不同 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实验方法称为对照实验。 而且这种实验属于单因子实验,也是初中阶段生物实验设计 的主要方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这组概念出现在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 级上册。为“验证温度过低不利于种子萌发这一假设,需要 将种子置于低温条件下进行实验,看它们是不是真的不能萌 发,这一组种子称为实验组。为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于温度 这一个变量引起的,还需要将同样的种子再分出一组,放在 正常的室温条件下作为对照来观察,这组种子称为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教材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内涵性定义,而 是类似于外延性质地以一组对照实验为例介绍哪组是实验 组哪组是对照组。置于低温环境的一组种子对实验变量温度 进行了处理,目的是验证低温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因此 是实验组。处于正常室温下的一组种子没有进行处理置于自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

不同对照类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判断 对照就是实验所控制得手段之一,目得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得影响,增强实验结果得可信度。在对照实验中涉及实验组与对照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或对照组,在不同得对照类型中判断依据不同。 1 空白对照实验中得确定空白对照组就是指不作任何实验处理得对象组。这里得不作处理,并非什么因素都不给予,而就是针对实验所要研究得因素不给予,以体现实验因素得有无对实验结果得影响。 1.1 依就是否经实验研究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得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得对象组就为对照组。如萨克斯关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得实验中,实验研究因素为“光照”,因此,用“光照”处理得曝光组就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光照)处理得遮光组就为对照组。当然也可如此理解:实验中叶片事先处于黑暗中,对于遮光组,仍处于黑暗状态下,相当于未作处理,故为对照组;而曝光组,从黑暗状态下转变为光照下,相当于给予了光照处理,应为实验组。 1. 2 依就是否处于正常情况下来判定通常将处于正常情况下得对象组称为对照组。如蚂蚁在寻找食物得行进中,头部得触角像天线似得来回转动,蚂蚁触角得运动有什么意义呢?请您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时得作用。该实验需要设置两组:一组为保留触角得蚂蚁;另一组为去掉触角得蚂蚁,其中保留触角得蚂蚁就是处于正常状态下,属于对照组。

2 自身对照实验中得确定自身对照就是指对照与实验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就是实验前后之间得对照。自身对照得关键就是瞧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得差异,实验处理前得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得对象变化为实验组。如探究“元素X就是否属于必需矿质元素”得实验构思大致如下: 该实验中涉及:①空白对照,其中处于正常情况下即有X元素得甲组为对照组,而无X元素得乙组就为实验组。②自身对照。在同一实验对象(乙组)上,实验前(无X元素)与实验后(有X元素)之间得对照,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从该实例中可见,对于同一对象组在不同得实验中所处得组别可能不同,如上述得乙组(无X元素)在空白对照实验中为实验组,而在自身对照中却为对照组。 3 相互对照实验中得确定 3.1 单一实验因素条件下得判断相互对照就是指不单设对照组,而就是几个对象组之间得相互对照,一般表现出实验因素在量上得多少..对实验结果得影响。其中每一组既就是实验组又就是其她组别得对照组。如“验证pH值对酶活性得影响”实验中,将等体积得蛋清凝块依次放入编号1-5并装有等量得pH分别为2、4、6、8、10得五支试管里得缓冲溶液中,……。该实验中每支试管既就是实验组,同时又就是其余四支试管得对照组。 3.2 多个实验因素条件下得判断当存在多个实验因素时,各种实验因素之间形成相互对照。如验证“氮、磷就是水体富营养化得因素”实验中,实验因素就是氮、磷,这样,在设计实验时,可以设置三组,即加入氮(尿素)、加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

对照实验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才出现地一个环节,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判断要在第二步骤作出假设地基础上来判断,根据假设提出地变量,符合假设地条件地就是实验组,控制条件地就是对照组,所以我感觉实验组和对照组地确定是根据假设地前提来确立地而不是固定地,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是最正确地方法. 比如我们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不是不要光?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需要光或者是不需要光.如果我们提出地假设是:光合作用需要光,那么设计实验中,有光地就是实验组,遮光地就是对照组;如果提出地假设是:光合作用不需要光,那么无光就是实验组,有光就是对照组.所以我地观点应该是视题地假设而定,符合假设预期地就是实验组,另一种控制变量地就是对照组.又比如,研究温度对酶地活性地影响,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条件下地催化特性,那么℃地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条件下地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地实验都是对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从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地,静止是相对地,只是选择了不同地参照物,或者是互相作为参照物,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因而“条件对照”地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地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地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地对照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地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地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地(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地为实验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地设计具有严密地逻辑性,具体体现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没有对照实验.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答案:,但有人认为应选. 例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地两容器中,组高压灭菌,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地叙述不正确地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组为实验组,组为对照组 .向、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检测敌草隆消失地情况,预计组敌草隆含量不变,组地全部消失 .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地好 答案:,但有人认为选项地说法是正确地. 师生关于对照实验地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下地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地是实验组.这种说法还是很模糊.二是认为显示正结果地实验为对照实验.什么是正结果?什么是负结果?同样不好确定.三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且有正结果地是对照实验.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四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地为对照实验.五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地是对照实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究竟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段地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一个实验总要进行对照实验(有时还要进行对比实验).对照实验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地情况下所进行地实验,研究此条件(因素)和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生物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也就是实验目的。在实验中,实验手段的主动选择,实验对象的干预措施,实验的环境条件控制,都是受实验目的制约的。因此,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后,就能准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 ) A.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究竟选C还是选D,即究竟哪组是实验组?哪组是对照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萨克斯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还是“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呢?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就不同,当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就可能不同。从当时(1864年)的情况来看,光合作用的过程还不清楚,植物能否产生淀粉并不完全确定,谈不上以淀粉作为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萨克斯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第一册P.52明确说明了“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为了证明这一点,以达到这个实验目的,只需进行直接的实验证明即可,也就是直接把饥饿处理后无淀粉的叶片置于光下,观察有无淀粉产生即可证明,所以曝光处作为实验组;而将遮光组作为对照组,是用以确定淀粉不是来自于其他来源,而是来自光合作用。 但是到现在,知识背景变化了,我们已经确知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所以又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这时的实验目的改变了。当然淀粉的有无就是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此时,笔者认为遮光处理是实验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对照组只是为确定其他因素对此结果无影响(如材料,空气等的影响)。因此,同样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不同,其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不同。 2.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作用是起到一种衬托参照作用,所以,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是感性上的认识或理论上公认的。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要探究的,需证明、验证的。 例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次有幸参加绵阳初三教学研讨会,我受益非浅。关于探究实验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心里有了个定数。闲暇之余,写上几句,我们一起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对照实验中的变量 1、对照实验可变的量都叫变量。我们探究的条件一般是自变量,出现的结果是因变量。其余都是无关变量。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实施自变量 ---------控制因变量---------观察测量无关变量--------严格保持一 致例如:光对熟妇的影响 2、如何控制自变量①、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 素。例: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增加烟草浸出液) ②、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除去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例:验证光合作用必须要光的实验。(遮光)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这一个变量是否起作用。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各种溶液总是以清水为对照。 三、对照实验与对比试验 有一个参照标准,另一个可与其比较的为对照实验。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口腔环境为标准)没有标准可比,两个相互比较为对比实验。如:探究菠菜与辣椒谁的维生素C含量高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有对照组,需要假设。而定量的实验不需设计对照实验,无对照组,也不需要假设。(如:测定种子发芽率、测定全班同学的胸围差) 四、对照实验的原则 ①空白对照。例如,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的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对照。 ②自身对照。例如,观察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前(未剪去尾鳍)和实验后(剪去尾鳍)鲫鱼游泳的变化,就是自身对照。 ③条件对照。例如,探究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2号缸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甲硫咪唑)5mg。 ④相互对照。例如(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怎样的影响。 五、关于假设 作出假设应该以常规状态、或根据已有提示、或根据已有经验来叙述假设,而不应该随意猜测。(如果与常规相反的假设是不能得分的) 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假设。而定量的实验(如:测定不同食物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测定每个同学的反应速度)不需要假设。 六、关于多个变量的探究 探究几个变量就应该设置几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作为一个标准只需一个,(像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一样,不需要每人一把尺子)。实验组可以多个,每个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对照组和实验组认定的几种看法 但是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权威、统一的表述,必然导致人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认定方法。 1.处于正常状态下的是对照组,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验组。 2.根据实验的目的,施加什么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那这一组就是实验组。 3.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或公认的。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需要验证的。 4.对照组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的为对照组。 5.对照组和实验组没有固定的模式,既可以作对照组,也可以作实验组。 6.实验前是对照组,实验后是实验组。 7.对照组: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组;自然状态(未加处理)的事物称为对照组。 实验的处理是基于加减法原理之上,即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即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因素即为减法原理。 按照专家的表述,对照组的标准就是自然状态的、公认的、已知的。 如何辨别实验组与对照组呢?我们首先要从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的目的上来加以区分。一般认为,实验组是根据实验目的、针对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得出结论的。对照组则是为了排除其它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的干扰甚或同时证明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方法正确与否而进行的操作。按照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分为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四种类型,在不同的对照类型中区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依据不同。下面结合四种类型,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辨别。 一、空白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实验变量处理。但并不是对照组不做任何的处理,只是相对实验组来说缺少实验变量的处理,或者说按照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组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其余所有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 区分空白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主要依据如下:①依是否经实验因素处理来判定: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用实验研究因素处理的对象组就为对照组。如还有“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加酶的为实验组,不加酶加等量清水的为对照组。②依是否改变所处条件来判定:通常将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称为实验组,未改变所处条件的对象组为对照组。如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中,由于在做实验前进行了“暗处理”,所以曝光的部分是改变条件的实验组;遮光的部分为未改变条件的对照组。假设把实验改为在实验前并未进行暗处理的实验,在同样的条件下,曝光的一组为未改变条件的对照组,遮光的一组则变为改变条件的实验组。 二、条件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条件对照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变量或其他类似的变量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目的意义的。条件对照的目的是通过对照得出正反两方面内容不同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通常施以实验因素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施以部分实验变量或其他类似的变量处理的为对照组。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为了验证“酶具有高效性”设置了四组实验,其中只有加过氧化氢酶的一组才是实验组,其余的无论加热、还是加Fe3+的各组都是为了反衬过氧化氢酶作用所设置的条件对照组。 三、相互对照实验中的确定

高中生物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方法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本题考查对照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变量。 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对照实验的有四种类型, 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不同的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是不同的。 1 根据实验变量判断 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那一组 对照组:没有接受变量处理的那一组 高考解析:在本实验中,实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是否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因而有无胰岛素应该是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也就是说,对照组中没有胰岛素,而实验组中应该有胰岛素,且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应该与实验前发生变化,其一般作法是:给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给实验组注射等量的用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鼠的症状表现,可见对照组小鼠正常,而实验组小鼠出现血糖降低的症状,再给实验组小鼠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可见实验鼠的症状得以恢复。所以本题应该选A。 2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 教材介绍萨克斯实验,目的是为“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 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3正常状态下的为对照组,异常状态下的为实验组 例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验组与对照组设计如下: 实验组:黑暗中生长,生长不良 对照组:光下培养,生长良好

(高考生物)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生物科技行业)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浅谈生物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类型 广东省揭东县登岗中学曾鹏光 摘要大多生物学实验中都需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的类型又有很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照实验。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的相关实验为例,对对照实验的类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对照原则 “对照原则”是中学生物实验设计中最常用的原则,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一个实验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所处理的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对照组,也称控制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常用的对照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条件对照、配对对照、标准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安慰剂对照等9种类型。 1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实验的对照组或不给对照组以任何处理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是相对实验组而言的,实际上对照组还是要做一定的处理,只是不加实验组的处理因素,或者说相对于实验组而言,除实验变量外,别的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加说服力。通常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对照组,经实验因素处理的对象组为实验组;或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对照组,未处于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为实验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零剂量),一起进行温水浴加热,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组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例题剖析: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 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解析:本题考查是否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本题的实验目的有两个,一是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探究有机肥的肥力是否优于化肥。就实验目的一而言,施用有机肥的农田只有与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农田作对照,才能说明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答案:B 2自身对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