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葛丽丽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准多音字;美美地读。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美。我们曾攀爬上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和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于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看见过高山上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和壮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的小兴安岭。

2.出示课题:小兴安岭。注意读音:兴(一声)

3.简介小兴安岭:

东北的小兴安岭是我国的绿色宝库、重点林区,山脉长约400千米,海拔600—1000米。那里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天然大公园。小兴安岭的植物种类在数量上仅次于云南的热带雨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白桦等;有猴头、木耳、蕨菜、榛子、松子等200多种山菜野果;有人参、灵芝、刺五加、五味子、黄芪等500多种野生药材。林区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有黑熊、野猪、鹿、狍、獾、狐、鹧鸪、野鸡、林蛙及各种鱼类。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学习要求

小兴安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为了加强小兴安岭的旅游业,林区管理部门决定招收一批小导游。做好小导游,我们首先要学好这篇课文,了解小兴安岭。闯过一道道关,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导游。

三、预习检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的榛子()的雪()的脚掌

()枝条()积雪()小溪

()春水()视线()天空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3.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动人的。

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过渡:是呀!小兴安岭是那么迷人。难怪作者说:(出示最后一段。齐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4.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去介绍小兴安岭的呢?

小结:课文就是按照春夏秋冬这样的时间顺序来介绍的。

四、引导归类,感受“美丽”

1.在“小兴安岭”前面加上“美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快速发现,你觉得哪些景物是美丽的?用方框框处来。

2.根据学生说到的景物进行分类,可以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分。)

五、走进冬天冬天:壮丽雄伟、北国风光

1.师: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在这寒冷的冬天,假如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

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冬天的小兴安岭看看吧!

2.师:冬天的小兴安岭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自读第五小节,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圈一圈。交流。

3.指名读冬天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冬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最吸引你了?

4.学生反馈:

▲松鼠

(师:松鼠会像人一样散步,而且是在枝头上散步,真好玩。这么悠哉悠哉的散步,一定有趣极了。你再读读。多么悠闲,多么会生活呀!它们还会利用秋天收藏的松子过日子,真有意思。谁再来读一读。)

过渡:松鼠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呢?

▲雪花

(师:看图,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冬天,雪花漫天……大地一片……树上积满了……地上的雪……多么美丽,多么诱人的冬天呀!)

出示句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师:膝盖在哪儿?没过膝盖的雪会有多厚呢?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是呀,这雪真厚。这么厚的雪,谁能读出感觉来?)

师:这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请全体女生把大家带到这个冰雪世界里。(全体女生读)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呀!请全体男生一起读出雪景的壮观。(全体男生读)

过渡:冬天的小兴安岭还有什么吸引你呢?

▲黑熊和紫貂

师:紫貂和黑熊多么有趣呀!你能读出它们有趣的样子吗?

(指名读出紫貂和黑熊句。)

师:紫貂是我国一级濒危保护动物,黑熊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小兴安岭有这么多的珍奇动物,真是一个宝库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孩子再读。)

师:在寒冷的冬日,在宁静的林中,竟有这些生命在活动着。多么富有生命气息呀!齐读第五小节。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

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走进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去感受了那白茫茫的雪景下可爱的动物,欣赏了它们有趣的画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小兴安岭,去看看其他的季节。

二、感爱宝库的丰富

小兴安岭这个大宝库里除了珍奇的紫貂、黑熊,可爱的小松鼠,还有什么呢?▲小鹿(出示句子;)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一段写小鹿的句子呀?(生读这几句。)

师:小鹿在溪边散步,不用担惊受怕,多么悠闲呀!我们一起读一读。

▲野果药材。(指名说)第四自然段,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生读句子,第三小节。)

师:你们喜欢吃吗?(齐读)

师:小兴安岭还有什么宝物呢?

▲树

过渡:小兴安岭这个宝库里最多的是什么?(树)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写树木的句子。(生交流划出的句子。共五处。)1.树多

自由读第一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木怎么样?(数量多,种类多。)

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用:“△”标出。

(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省略号)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诱人的林海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2.夏天的树

如果夏天,你来到了小兴安岭,你觉得那里怎么样?你从哪里感受到?(出示第三小节第一句。)(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

读读这些词语吧!(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其他孩子闭上眼睛静静感悟。)还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的?(遮、封、挡)请把它们圈出来吧。

谁来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这个句子。

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密密层层的枝叶把——

(生接:森林封得严严实实)。

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挡住了……

(生接:人们的视线)。

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遮住了……

(生接:蓝蓝的天空)

3.学习夏天的小兴安岭的美景

美丽的夏天还有哪里特别吸引你?

【雾】:欣赏图片,你什么感觉?

哪个词让你感觉眼前朦朦胧胧的,就像进入了仙境里?(浸)

齐读。

【阳光】:出示句子,读。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利剑就是锋利的剑。

“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反过来说就是金光像……。

谁能读出这种力量之美。(欣赏,再读)

【野花】:各种各样的野花,多美呀!女生把这种色彩之美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美丽的夏天。(齐读第三段)

4.学习树的其他句子。

走进小兴安岭,就走进了一片林海,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树木的句子吧。

(连读写树木的句子。第一段齐读,下面小组分读。)

5.发现写作顺序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是的,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作者抽取了自己认为各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了对小兴安岭的热爱。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

三、总结“美”

同学们,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色的。有

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它的美丽,就在于美的并不空洞,而是和祖国的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

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便是冬天,也是雪花飞舞,银花满地,无比美丽。这里,盛产木材,这里,更蕴藏着名贵药材和珍奇的动物。难怪我们不禁要赞叹——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个巨大的宝库。

用不同的词语去概括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夏天——枝繁叶茂、绚丽多彩

秋天——森林献宝、丰收景象

冬天——壮丽雄伟、北国风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优质教案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部编版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行 háng ( ) 涨zhǎng ( ) 舍shě( ) 兴xīng ( ) xíng ( ) zhàng ( ) shè( ) xìng ( ) 二、照样子,写词语(限写三个)。? 1、密密层层(AABB式) 、、 2、又松又软(又A又B式) 、、。 三、把搭配合适的词语连起来。 嫩绿的宝库影子 蓝蓝的叶子欣白雪 美丽的天空膝盖 巨大的花坛没过枝条 四、读下面的句子,欣赏画线的词语。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出”用得真好,它让我仿佛看到了。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字用得真妙,它让我感受到。 3、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飞舞”用得真生动,它让我的眼前出现了。 五、重点段落品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本段中“宿舍”一词中的“舍”读作( )。在“舍得”一词中“舍”读作( )。? 2、词语搭配。? 蓝蓝的() 乳白色的() 美丽的() 3、“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一个“封”字表现了()。 A、树木太多,挡住了人们的道路。 B、树木枝叶繁茂,又密又厚的样子。 4、“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字用得妙,让我们感受到()。 A、小兴安岭的雾多而浓,范围跟森林一样广。? B、小兴安岭的雾少而稀,有一种朦胧的美。 5、本段有()个比喻句,在文段中画上“____”。 6、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夏天的大兴安岭的?( ) ?A、树木和枝叶—雾—草地上的花—太阳 B、树木和枝叶—雾—太阳— 草地上的花 六、课外阅读。 西湖的绿 西湖的春天是翠绿,那绿中满是鸟语花香,诗情画意。 西湖的夏天是浓绿,那山那水那荷,真的是接天荷叶无穷碧的意境,那气势,让你觉得整个城市的天空甚至建筑都是绿荫环抱、凉爽怡人的。 西湖的秋天是黄绿,成熟而妩媚,当你还在远离西湖的某条马路上,你就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如殷勤而美丽的西湖女子一个迷人的微笑 ,让你遐想,让你留恋。 你会怀疑那绿树深处点点金黄,是一个个富有生命的西湖里的小小精灵。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和课文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后附课文分析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溪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黑熊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内容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树多,再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好相关物产。课文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小兴安岭的美。课文每个季节都抓住树这个主要景物写,还抓住其他极具季节特点的事物来写,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写法特点,并尝试模仿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本课的每段开头都很有特色,可以利用这样的关键词句帮助理解一段话。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以及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体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基于这一语文要素,教学点锁在借助抓关键词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还有不少句子中的词语运用精准,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讲一讲等方法深入学习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体会用词的精准。这篇课文篇幅并不长,

美丽的小兴安岭(1)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上垟中心小学连伊丽教学目标: 1.会认“融”“汇”“涨”“葱”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又松又软”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随课文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于它的坚固和美观;也去过绮丽的天门山,婀娜的西湖。今天我们一起去祖国的北方看看,那儿有一片森林(出示图片),它就是——小兴安岭。请大家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2、指导学生带着各自的感受反复读课题。(注意“兴”的读第一声) 3、简介小兴安岭。(在中国地图上指出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布置初读任务 师:小兴安岭的美究竟表现有哪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第91页,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多读几遍,并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交流任务 师: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小兴安岭的林区管理部门想招我们班的同学

做为小导游呢!不过,他们有个小测验。 师:瞧,这些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 A:汇成欣赏融化涨满挡住 浸在刮过宿舍舔着榛子 1.自由读 2.指名读(指出舍是多音字) 3.齐读 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请看一组四字词语。 B: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又肥又厚又香又脆 1.读读这组词,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交流发现:第一组是AABB。第二组是又X又X的形式。 3.像这样的词你们还知道哪些? 4.齐读 师:现在又出现了短语,请同学们自个儿先试着读读看 C:绿色的海洋淙淙的流水白色的浓雾嫩绿的蘑菇 1.指名读 2.小老师带领读 3.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过渡:同学们真棒,我们快速地通过了第一个小测验。 提问:谁来说说通过自读课文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随机板书:春、夏、秋、冬)师:哪几节分别写了什么? 师:那1和5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得出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板书:总—分—总) 四、品词析句,感受美丽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美丽的小兴安岭 (2)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第一遍朗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3.第二遍朗读课文。读前设问: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后明确: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4.把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同学提出来。 1.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 2.教师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归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作业 根据归纳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教学文档

三年级上册《xx的xx》课文原文 xx的xx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美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 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强大的宝库。 《xx的xx》知识点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抽出”写出了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葱葱茏茏”是讲树木长得非常兴旺,“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写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封”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3.“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尽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水气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中。 4.“xx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说明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很冷,风很大。 5.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强大的宝库。” 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物产丰富。说它是美丽的大花园是因为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野花盛开,即使是冬天,雪花飞舞,银花满地,也无比的美丽;说它是强大的宝库,是由于它盛产木材,还有山葡萄、蘑菇、木耳以及人参等名贵药材及珍稀动物。

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学实录

课前互动: 师:同学们宋老师带上耳麦后有什么不同了啊? 生1:我觉得宋老师的声音又大一些了。 师:噢,声音大了,一会声音还会更大。(众笑) 生2:我觉得这个地方(好像)更隆重了。 师:恩,人多了是吧!(老师做出赞同的动作) 师:那这样呢,大家看啊(老师做出一个模特秀的姿势,众笑,生大笑)。什么感觉? 生:宋老师变帅了!(生笑) 师:宋老师变帅了,可是大家看我的眼神没有变。那么帅的一个帅哥,大家应该用什么样的眼神看我呢?(众人不住地发出笑声) 生1:应该用尊敬的眼神。 师:哇,尊敬我。 生2:应该用羡慕的眼神。 师:啊,羡慕我长得帅,你长得也很漂亮。(众笑) 生3:应该用崇拜的眼神!(声音大了许多) 师:哇,有人崇拜我啊!(众大笑) 生4:我和他一样。(笑声更大) 师:谢谢,大家欣赏我一下就行了,好不好! 生:(共同)好。 师:欣赏的眼神会吗? 生:(共同)会。 (老师用欣赏的眼神与学生对视) 师:孩子们,既然大家很欣赏我,我想和大家要一件礼物好吗? 生:(共同)恩,好。(声音小) 师:看,坏了,要东西就都不说话了。 好不好? 生:(共同)好!(声音大了) 师:大家不用担心,我要的这件礼物啊非常简单,大家随身携带,人人都有。如果你愿意做,一天可以做N次,可以送给我N个。想知道什么礼物吗? 生同:想! (老师故作沉思状) 师:给我一个微笑好吗? 生同:好(轻松地送出微笑给老师)。 (老师环视。) 师:哎,非常感谢大家!好,我们上课。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它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23 《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预备起。 生同: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能不能读得美一些?! 生同:能。(再次齐读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10个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实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能用重点句来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1)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自学文中10个生字。理解关键词语:汇、淙淙、浸 (3)课前收集相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名山大川,其中“小兴安岭”就是著名的山脉之一。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到美丽的小兴安岭去走一走、看一看。(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引读“什么的小兴安岭?”生读“美丽的小兴安岭”。 (3)、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吗? 学生交流所收集相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这里啊,有老师为小兴安岭作的两则广告词,请看大屏幕:(师出示为小兴安岭所作广告词:春观雪中花、夏居清凉地、秋赏五花山、冬嬉雪世界。 晨观拱北云海、夕望卧虎日暮、晴日朗空万里、雨中山色空蒙。 ——小兴安岭欢迎您!) 读了广告词,你有什么感受? 二、整体感知,凸显美丽: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实行了预习,那今天老师要来检查你们自学的情况了。请看大屏幕。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融化汇成小溪涨满葱葱茏茏刮过 挡住浸在千万缕利剑舔着当美餐 (2)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地理位置:在东北;树木多;课文顺序:四季顺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原文及教案【原文】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美丽的小兴安岭案例解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案例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在本文中又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点,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阅读中能自主识字,积累“诱人、舰队、郁郁葱葱、利剑、苍翠、又香又脆、鲜嫩”等词语;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小兴安岭美丽风景的词句; ③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意图: 一、关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图: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在“春、夏、秋、冬”各部分教学中,我将用配有相应文字的精美图片展现小兴安岭的美景。这样,在图文对照下,吸引学生注意力,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主动学习,有所感慨;直接展示教学难点,主导学生对重难点词句形象地理解,体会句子的生动描写,进而满怀喜爱之情,有所抒发。 2.情感熏陶,审美鉴赏 信息技术多媒体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感官局限,创设了情境。真实的景象,引人入胜的画面,使学生置身于小兴安岭的美丽情境中,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我将借用如画的美景吸引学生,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象,体会用词准确。并机动地安排了拓展欣赏环节,充分展现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的最佳教材。文中的情感、意境有时是难以完全言传的。美不是抽象的,美育是感性的,它总伴随着生动的形象出现。如果学生能看到小兴安岭的真实画面,他们会惊讶,会陶醉,为亲自体会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而有所感慨,而有所抒发。这种审美感知力正是审美的核心。 二、关于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 我将在一课时教学文章的开头和“春天”部分,并初步明示“学习方法”。在第二课时教学的一开始,就运用多媒体展示精美图片联系一课时,声情并茂导入新课,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以此为基础,展开二课时的训练点:先按照“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夏天”部分,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怎样读懂一段写景的文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句子的生动描写。 再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自学“秋天”和“冬天”两部分,培养自学能力,体现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自读自悟、自感自言,同时也是在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在学生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根据文本的整体结构来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提出第一个问题: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导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进而提出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自然而然地进入春夏季节的小兴安岭的学习。在品读课文时,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春夏季节景物的特点。另外这篇课文画面感强,为了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我设计了填空:春(夏)天的____真美!我仿佛看到了____,似乎听到了____。目的在于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把语言文字迅速地转换成表象,想象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中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全文的布局是“总-分-总”。文章层次分明,共分六段。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小兴安岭的树多;然后按照四季的时间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最后概括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写四季,以树为核心。每段先写树,再写其他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

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教法设计: 依据2011年版新课标精神,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形象生动,用词准确传神,比喻贴切,画面感强,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了先扶后放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放手让学生学习。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学习作者抓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渗透“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想一想”、“说一说”等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 2、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春夏季节的美丽景色和物产。初步体会用比喻、拟人的写法能够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3、学习课文按四季的时间顺序,抓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以及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候,首先要翻开课文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思路会更加清晰。 这篇课文有比较多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字词的分析,以及字词在文中的作用。 1、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抽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浸”有什么好处? 3、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能不能把“飞舞”换成“飘落”? 4、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能不能把“刮”换成“吹”? 知识点 01我会写 脑nǎo(脑袋、电脑、呆头呆脑) 袋dài(脑袋、袋子、口袋) 严yán(严格、严厉、严严实实) 实shí(虚实、实实在在、实力) 挡dǎng(挡住、挡路、不可阻挡) 视shì(视线、电视、视而不见)

线xiàn(视线、线条、一线生机) 坛tán(花坛、天坛、酒坛) 显xiǎn(显得、明显、大显神通) 材cái(药材、器材、大材小用) 软ruǎn(又松又软、柔软、软和) 刮guā(刮过、刮风、刮目相看) 库kù(宝库、库存、四库全书) 02我会认 兴xīng(兴旺、小兴安岭、兴师问罪)侧cè(侧着、侧身、侧面) 欣xīn(欣赏、欣喜、欣欣向荣) 浸jìn(浸渍、沉浸、浸透) 乳rǔ(乳汁、乳白色、乳臭未干) 剑jiàn(利剑、长剑、刻舟求剑) 梢shāo(树梢、末梢、喜上眉梢) 舍shè(宿舍、房舍、旅舍) 膝xī(膝盖、膝下、护膝) 临lín(临时、来临、临危不惧) 03多音字 兴xīng(兴奋)xìng(高兴)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时教案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兴、侧、欣、浸”等13个生字,学会“脑、袋、严”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难点: 重点: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激发研读课文的兴趣;同时又要指导他们抓住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此过程中展开想象,以不断形成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感知。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感知小兴安岭美景及丰富物产的基础上畅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此过程中不断唤醒他们内心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还要借助感情朗读的形式,让他们在读中不断升华自己的认知,从而自然激发

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情境激趣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以及丰富的物产,唤醒学生的美好情感体验,同时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扶放结合”法,在指导品读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抓住四季中的春、夏两个季节进行重点指导,教给学生学法,然后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秋、冬两个季节,从而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法:读、画、思、议相结合法,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指导边读边圈画重点词句,同时深入体会词句的意思,并将自己的体会不断与同学、老师交流,实现对句子、情感的体会;朗读深化法,借助感情朗读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对情感的感知,同时培养良好的朗读语感。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搜集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歌曲《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生:了解关于小兴安岭的资料;自主阅读课文,扫清认读障碍。 课时巧安排: 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2(20201014185158)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 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课前准备 ①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②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兴安岭茂密树林图片,学生欣赏 二、感悟品味 ①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教师板书:抽出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 ?体验“抽出”的过程。体会“抽出”用得真好。 ?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b.喜欢的语句。多媒体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三(上)语文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主题总结和生字解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主题总结和生字解读 一、本文的主旨 这篇课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文章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总写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2~5段):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景物和物产。 第三部分(6段):总写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三、《美丽的小兴安岭》生字解析 1、我会写 脑nǎo(脑袋、电脑、呆头呆脑) 袋dài(脑袋、袋子、口袋) 严yán(严格、严厉、严严实实) 实shí(虚实、实实在在、实力) 挡dǎng(挡住、挡路、不可阻挡) 视shì(视线、电视、视而不见) 线xiàn(视线、线条、一线生机) 坛tán(花坛、天坛、酒坛) 显xiǎn(显得、明显、大显神通) 材cái(药材、器材、大材小用)

软ruǎn(又松又软、柔软、软和) 刮guā(刮过、刮风、刮目相看) 库kù(宝库、库存、四库全书) 2、我会认 兴xīng(兴旺、小兴安岭、兴师问罪) 侧cè(侧着、侧身、侧面) 欣xīn(欣赏、欣喜、欣欣向荣) 浸jìn(浸渍、沉浸、浸透) 乳rǔ(乳汁、乳白色、乳臭未干) 剑jiàn(利剑、长剑、刻舟求剑) 梢shāo(树梢、末梢、喜上眉梢) 舍shè(宿舍、房舍、旅舍) 膝xī(膝盖、膝下、护膝) 临lín(临时、来临、临危不惧) 3、多音字: xīng(兴奋)sù(宿舍) 兴 xìng(高兴)宿xiǔ(一宿) xiù(星宿) 4、近义词: 美丽—漂亮融化—消融欣赏—观赏 苍翠—青翠名贵—珍贵诱人—迷人5、反义词:

美丽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经游览过江南水乡——周庄,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观看小兴安岭四季风景图,整体感知课文。 2.小兴安岭是如何美丽呢?让我们在读课文中发现这种美。(自读要求: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②读了课文,你对小兴安岭又有了什么了解?课文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3.你对小兴安岭有了什么新的了解?根据学生回答,补充板书内容。(①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的。②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③它有数不清的树木,学习第一自然段。) 4.你是怎么来读好这一段的,为什么这样读?(①重读“数不清”,说明树木的数目多。②重读“几百里连成一片”,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③重读“绿色的海洋”,突出了颜色“绿”,海洋也能说明小兴安岭非常辽阔。④省略号说明树的种类有很多。) 5.标出课文的自然段,思考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1)学生发表,师给予肯定。

(2)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①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②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景色诱人) ③读完了,你有什么发现?(这段话写得很美,概括了全文,主要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这段话里有很多比喻句。)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齐读最后一段,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什么?(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6.自由读课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季节:春夏秋冬) 7.谈话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通过朗读去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三、赏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 1.(1)小兴安岭美在四季,美在树木。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风景最美的地方,此时正好是这里的春天。自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兴安岭的春天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新的枝条、嫩绿的叶子、融化的积雪、淙淙的小溪、散步的小鹿。)(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②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③由读,同组交流读。 2.学生汇报好词、好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龙山镇龙山小学孙佳妮 教学目标: 1.会认“融、汇、涨”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抽出、密密层层”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背诵第二段。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如何将实物写具体、生动。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产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领略了祖国南边海上西沙群岛的风光,这一次课文小导游将带领我们去东北转一转,游一游小兴安岭。(小兴安岭,板书)让我们一起说出我们的目的地。 1.齐读“小兴安岭”,正音“兴”。 2.出示图片:看了这些,你想说?(小兴安岭真美啊之类) 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美丽的,补充板书) 3.齐读课题(“的”要读的又快又轻,词与词之间要分开,不要拖长音) 过渡:大家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领略小兴安岭的美。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词 1.学生自读,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用文中哪句话说一说。 2.出示词语:(1)学生抽读相机评价 (2)师生配合读相机评价 分析特点: AABB: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前面是表示动作的词:抽出枝条俯下身子汇成小溪 涨满春水挡住视线刮过树梢 (你看,把词语分成一类一类的,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呢!) 3.读句子相机评价: A早晨,雾从山谷里升出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B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 舍门前的草地上。 4.解决疑问: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你能从文中找到这一句吗? (出示第六自然段:“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三.粗读课文欣赏四季美景 这巨大的宝库中都藏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加深感知:我们走进小兴安岭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啊?(树)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优秀)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课时安排----美丽的小兴安岭优秀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等。 (2)(指导记忆难写的字:浸献赏映软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下列词语: 浸在抽出欣赏苍翠宝库葱葱茏茏严严实实

三、细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自由练习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齐读。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 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 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将课文有感情朗读或背诵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 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 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质疑导入 1、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

部编版《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四、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1自然段。(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迭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领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ì xiàn sōng ruǎn nǎo dai yán shi dǎng zhù ( ) ( ) ( ) ( ) ( ) huā tán yào cái bǎo kù ( ) ( ) ( )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行háng ( ) 涨zhǎng ( ) 舍shě( ) 兴xīng ( ) xíng ( ) zhàng ( ) shè( ) xìng ( ) 三、词语训练营。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词。 又()又()又()又() 又()又()又()又() 2.选字填空。 剑箭 射()利()火()刻舟求() 现线献 ()在()出光()奉() 实()电()贡()前() 3.近义词辨析。 松软柔软 (1)坐在小红家新买的沙发上,感觉非常()舒适。 (2)冬天,地上的雪厚厚的,非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