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腊八粥(节选)

腊八粥(节选)

腊八粥(节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716062986.html,

腊八粥(节选)

作者:冰心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9年第03期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便会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类和芝麻等,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全家老少都吃到了,还会分送给邻居。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传开。能够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那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们吃,也是一种节约的好方法。”最后,她叹了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在腊八这一天去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那天,我伏在她的身上痛哭之后,便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台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都会煮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齐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今年腊八的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几个外孙围在餐桌旁边洗红枣,剥花生,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了,还说您从前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可真馋。我说:“那是你们的妈妈小时候的事儿了。那时候,难得吃到甜食,所以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呢?”

他们彼此对视了一下,低下了头,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的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都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敬爱的周总理,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意味着我们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说完,他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的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面前,说:“您看,这是我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赏析】

制作腊八粥作文

制作腊八粥作文 腊八节。你和腊八粥了吗?你会做吗?怎么写关于制作腊八粥的作文 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制作腊八粥作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制作腊八粥作文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 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 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 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 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 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 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 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 回到家后, 我把“ 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 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 分钟后, 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制作腊八粥作文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要喝腊八粥的。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 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 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 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怪不 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 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祸,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 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 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 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 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 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 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1/7

六年级腊八粥作文400字_作文

六年级腊八粥作文400字 1、奶奶的腊八粥作文 在腊八节和腊八粥是每年必须的,说起这腊八粥,我还有一段故事,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由红枣、糯米、桂圆、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种干果粮食一起熬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非常香,由于放了红糖,也非常甜,真是两全其美。奶奶每年都煮一锅腊八粥,就是我们一大家子每人喝两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说过,腊八粥是由十八种干果、红糖和糯米煮成的,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天上的十八罗汉,让他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所以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气,喝多了奶奶开心。 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我最讨厌的一天。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喝腊八粥,可是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每年都得喝这种粥,慢慢地我就讨厌喝腊八粥,可是奶奶有办法让我喝腊八粥,奶奶说:“你要是不喝腊八粥,我今年不给你压岁钱。”天呢,奶奶没压岁钱怎么行呢?所以这腊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为了压岁钱我一定要坚持住啊! 2、六年级作文腊八粥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习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

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妈妈做的腊八粥真的很好吃,绝对的美味。我好期待明年的腊八节能够早点来到,这样我就又可以吃到妈妈做的腊八粥了。 3、香甜腊八粥作文400字 一碗香甜的腊八粥,不仅是冰心奶奶对母亲的思念,更饱含了后一代对上辈领袖的敬爱。在我们这个时代,谁还会去追究腊八粥的含义,只是吃吃罢啦!而冰心奶奶却不同,她用这碗香甜可口,而又象征着团结的腊八粥用来纪念母亲和周总理。其实那十八种干果包含的正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尊敬与思念。 文中讲述了作者冰心每年都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给孩子们煮腊八粥吃,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着吃的,吃起来香甜可口,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也象征着人民团结一心,冰心奶奶用这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来纪念她的母亲,而小朋友们则用腊八粥纪念我们的前辈,我们敬爱的周爷爷。 是啊!和平年代是来之不易的,没有老一辈英雄烈士们浴血

(完整版)《腊八粥》教学设计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 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 价、得寸进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腊八粥》第二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1)

《腊八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会写12个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文章脉络,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详略部分。 3、能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喜爱的一种美食。 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读中学写,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写写自己最爱的一种美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师由传统佳节引出腊八节。出示视频:向学生介绍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 2、师导入新课: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解读“腊”字),介绍作家沈从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师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读错的字音互相纠正。 3、师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4、生再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腊八粥”,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⑴师给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先列出小标题,再把小标题加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内容来。 ⑵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a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几件事?(板书:等粥、吃粥)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b课文的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边读边做上记号。 5、师引导学生理清等粥部分描写了几个画面。 生再读等粥部分,边读边在旁边做上批注。 师板书: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三、品味喜爱,学写美食 学习第一部分: 1.生自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批注: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大家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师引导生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感受人们的喜爱之情并读出这份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用一段话写自己最喜爱的美食。 a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作者写法。 b教师加以小结。

关于腊八节作文800字5篇

关于腊八节作文800字5篇 关于腊八节作文800字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腊八节作文800字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腊八节作文800字篇1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在中国民间的节日中,腊八节虽不及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那样热闹隆重,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 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据印度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出家修道,但是经过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没有能在精神上摆脱对人生的各种苦恼。这时他已经饥饿疲惫到了极点,幸好有一个牧女给他送来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树下静思七日七夜,终于觉悟成佛。于是佛教便把这一天作为"成道节"来纪念。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

"腊八"为成道节。古时候,每逢这一天,各寺院都要诵经纪念,并且仿效牧女献乳糜事,以各种香谷、果实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便从寺院扩展到民间。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时期,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会,还要煮七实五味粥供佛并赠施主。是日民间各家亦将果子杂料煮粥而食。 明朝时,皇帝在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讲究。到了清朝,这一风俗更为盛行,不仅家家煮腊八粥,而且有钱人家还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虫来装点粥面,相互赠送。清朝惯例,自乾隆年间开始,皇帝赐给文武百官的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煮成的。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约两米、深一米半的大铜锅,是专为煮粥用的。 当年雍和宫总共要煮六锅腊八粥:前三锅供佛和献给皇家及王公大臣们享用,所以粥料特别精美,还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锅是送给百官及众喇嘛吃的。第六锅是施舍给老百姓的,质量自然就差多了。据说这口熬粥的大铜锅现在还保存在雍和宫前院的西鼓楼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腊八粥的原料,可多可少:小户人家用大米、小米、江米(即糯米)、红小豆、豇豆、红枣熬一锅粥,颇为甜香可口。昔日豪门大户若熬腊八粥,讲究起来,可就无尽无休了。

《腊八粥》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腊八粥》课堂实录 一、脉络:蓄势的饱满味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说——《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浏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生:我了解到了那里的人都喜欢吃腊八粥。 师:哦,那甜甜腻腻的腊八粥让老老少少都垂涎欲滴。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还了解到,课文分别是写了盼腊八粥、分腊八粥和看腊八粥。 师:你关注到了文章的脉络。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板书:盼,分,看)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 生:(朗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三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 生:(齐读)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二、盼粥:细节的精确味 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到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那先请黄同学,你来说—— 生:我从“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了”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出示:出出进进)生:(齐读) 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 生:进进出出 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我认为他这里写“出出进进”是写八儿一次又一次地去看正在透气的腊八粥,他就是想闻闻味道,就是想急着吃腊八粥。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进进出出”嘛,为什么非要用“出出进进”呢? 生:因为如果说“进进出出”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后出去了,但“出出进进”更表示八儿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

《腊八粥》精品教案

《腊八粥》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甜腻”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写13个字。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粥、匙、稠”是翘舌音,注意“腻”字是鼻音n;从字形上来说,“腻”字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褐”字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在进行生字教学时,要结合词语来进行。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搅和、甜腻”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教学中,可以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受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触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时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谐、温馨的图景。本文的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情形,展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 1 / 8

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描写腊八粥的段落,写一写生活中最喜欢的食物,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腊八粥”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腊八粥的资料,在课上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本课生字。 腊粥腻咽匙搅稠嘟肿熬褐缸脏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2 / 8

腊八粥的做法作文三篇

腊八粥的做法作文【三篇】篇一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 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象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象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象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 流出。 篇二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腊八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 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 ..(núnú) ..(tuò mo) 孥孥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腊八粥的精选作文500字

腊八粥的精选作文500字 腊月初八,虽然不是什么大日子,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不是在哪里的中国人,在这一天都会煮上一碗腊八粥来喝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下面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有关腊八粥的精选作文,欢迎阅读。 腊八粥的精选作文500字篇1 在腊八节和腊八粥是每年必须的,说起这腊八粥,我还有一段故事,从我很小的时候,每年奶奶都要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由红枣、糯米、桂圆、花生、葡萄干等很多种干果粮食一起熬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非常香,由于放了红糖,也非常甜,真是一举两得。奶奶每年都煮一锅腊八粥,就是我们一大家子每人喝两碗都喝不完,我奶奶说过,腊八粥是由十八种干果、红糖和糯米煮成的,这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天上的十八罗汉,让他们保佑全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所以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人都要喝腊八粥,喝少了奶奶生气,喝多了奶奶开心。 每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我最讨厌的一天。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喜欢喝腊八粥,可是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每年都得喝这种粥,渐渐地我就讨厌喝腊八粥,可是奶奶有规定让我喝腊八粥,奶奶说:“你要是不喝腊八粥,我今年不给你压岁钱。”天呢,奶奶没压岁钱怎么行呢?所以这腊八粥啊,不喝也真不行。

为了压岁钱我一定要坚持住啊! 腊八粥的精选作文500字篇2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枣三者为主体。米的繁多,分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黄米和小米),大麦米,果类的薏仁、芡实。豆以赤豆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黄豆、豌豆等绝用。枣是果类之首,取其香,起调味作用。讲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汤和枣汤,取汤之法是将赤豆煮烂,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汤内。枣煮烂去皮、核,枣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枣、豆的皮渣,用淘米箩在清水中滤一二次,加入原汤,煮粥时用汤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的果肉就煮成味道的腊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颜色绎红,充满枣、豆的甜香。 北京煮腊八粥除供佛、自吃外,还捐赠亲友。礼尚往来,不免竞务新奇。用粥果,还粥果在粥面上摆出美丽的图案。所用的干果和果仁中,以核桃仁为最要。蜜饯中以葡萄干为主。粥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间,把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就在粥面上用果子摆起图案来。场面俗称“摆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动,各逞技巧。上面所说小小节日气氛就指摆粥活动。尤以小孩子最感兴趣。摆粥剥制果子手续很繁复,剥果仁的皮,属核桃最难,剥的要完整不碎,还小镊子钳净折皱部分的皮,以不伤肉为规范。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饼上刻把戏。如原只核桃肉作狮子头,原只枣肉作狮身。枣肉作花篮,生栗子切片切条作篮柄篮框等等随意。一碗粥摆好,外表装饰得绮丽多姿,博取的欣赏和赞誉。

《腊八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十三课腊八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汉字学习。 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等多种学习汉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重点掌握“粥、掺、搜、俭、凑、馋、洽、叠”8个生字。 2.词语学习。 通过查字典练习已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通过同义词比较,词语例释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的35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 重点掌握教材列举的“清理、正巧、搜集、节俭、赶忙、融洽、搜集”7个词语,要求会读、会写、会用。 3.句型学习。 学习本课的“从……起”、“动+起来”、“可……啦”、“一面……一面……”4个句型,要求能结合语境使用。 4.课文学习。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清课文的脉络,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 课文——《腊八粥》。 课内自读——《筷子漫谈》。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词语和句型;利用关键词语、句子,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教学生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并不断发扬光大。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掌握本课句型的用法。 2.理解课文一和课文二的主要内容。 3.了解腊八节悠久的传统和历史。 (二)难点: 1.引导学生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的话题的讨论。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懂得亲情、理解亲情、珍惜亲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 1.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将课文认真细致地阅读一遍。 2.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课文。 3.质疑误读: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怀疑和观点。 4.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室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时间 本科教学的时间建议为四课时。 1.第一节课听课文录音,初学课文;重点讲解课文词语及句型,做听力练习。第二、三课时深学课文,第四节课学习自读课文。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 2.词语和课文应提前预习,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检查预习的情况,解难答疑、交流体会。 3.教具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照片;准备听力教学的有关设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词的预习情况。(请3~4名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并造句) 2.检查课文的预习情况。(先请3~4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 三、初学课文 1.方法与任务: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感受。 2.预设问题 (1)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怎样做腊八粥? (3)说一说腊八粥的来历。 (4)母亲为什么年年做腊八粥? 3.教学提示:

第2课 腊八粥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课腊八粥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腊、粥、腻”等生字,理解“糊涂、搅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感悟课文。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及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4.体会课文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2.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3.学习课文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搜集“腊八粥”的童谣、文章等资料以及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多冷的天啊,于是人们便在腊八这一天用小米、饭豆等原料熬粥,用黏糊糊的粥把下巴粘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粥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着沈从文,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板书课题:2腊八粥) 2.简介作者 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代表作品《边城》《湘行散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强调“腻、栗、褐”的写法,注意“煮、稠、脏”等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把课文按照“总——分”的结构方式分成两大部分。 (1)总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2)具体写八儿等着吃腊八粥的经过。 3.再读课文,并思考: (1)围绕“腊八粥”,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写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腊八粥的经过) (2)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写了哪几件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等粥、喝粥两件事) 三、品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1.作者写腊八粥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 (写出了粥的材料丰富。) 我们在上节课中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下。(《北京的春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呢? (用了一组排比,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喜爱,以点带面,说明了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然后用了拟人手法写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糊糊涂涂”的“叹气似的”,还有腊八粥的香气,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脏,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还有什么作用? (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时候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同时在内容上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四、精读感悟。 默读第二部分中2—19自然段(等粥),思考: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请拟定出小标题来。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同时板书) 五、课堂小结。 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垂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方家大院的八儿已经等不及了,要喝上香甜的腊八粥,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表现吧! 回顾一下等粥这一件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二、走进课文、品读感悟。 (一)等粥 1.盼粥。 (1)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

熬腊八粥的作文三篇 (1)

熬腊八粥的作文【三篇】 篇一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每年腊八节的前夜,妈妈和奶奶便会煮上一大锅的腊 八粥,供一家人品尝。 夜刚刚降临,妈妈和奶奶便忙了起来,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妈妈和奶奶不可开交。随后开始煮了 起来,等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就开始用微火炖。我一个劲地嚷嚷:“什么时候可以吃了,怎么还没有好?”妈妈 看见我等不及了,便对我说:“早着呢,腊八粥要炖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炖好。”我扫兴地去睡觉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妈妈盛了一碗腊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顾不上洗脸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碗里的各种东西:赤豆、黄豆、红枣、莲心、花生……我好奇地问妈妈:“腊八节为什么要 吃腊八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 要做腊八粥。寺院煮腊八粥,是为了敬佛;而我们煮腊八粥,一是为了供奉祖先,而是为了节约,你看,这粥 里的东西大多是我们以前吃剩下的,趁着腊八煮上一锅粥,不是一举两得吗?”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对我说,“腊八粥虽然有一个‘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种材料做成的,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 桂圆、葡萄、白果、红豆、黄豆、绿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讲究腊八节的人家,他们还要将 果子刻成人形、动物形、花形,再放入锅中煮呢。” 想不到腊八节那么有讲究,看来我要多了解了解腊八节的知识。 篇二 “好香啊。”农历腊八的早上,一起来,我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匆匆穿好衣服,来到饭桌前。这时,一碗 粥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正准备拿起筷子好好品尝一番,妈妈突然走过来笑笑说:“小馋猫,你知道这是什么粥吗?”

腊八粥教学设计(1)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选材时如何抓住事物特点做到取舍。 4.找出文中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有能力的同学可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重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学出趣味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腻、栗”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3.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 2.品味文中对腊八粥细腻、生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说说自己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 补充腊八粥的资料,辨析词语 (一)来历源自于古代天子国君,每年农历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时间上来说,腊祭在每年腊月初八,亦称腊八。每年腊月初八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进行祷祝,称为腊八祝。祝与粥谐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腊月初八将蔬果干物()〖搅和搅拌〗在一起,煮成粥,敬献农神并祷祝,以表示庆丰收之意。用腊八粥谐音腊八祝。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是宋代开始盛行的。 (二)十二月八日是佛祖释迦摩尼悟道成佛之日,成佛之前被一牧女用乳糜所救,于是佛教徒把佛祖成道之日称为成道节,弟子们在这一天熬粥施舍纪念佛祖,民间渐渐演变为腊八节里吃腊八粥的习俗。(搅和:侧重于几样东西掺杂在一起。 搅拌:侧重于用棍子在混合物中转动,使其均匀。) 3.腊八粥有特有的制作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沈从文笔下的腊八

二年级做腊八粥的作文200字-最新范文

二年级做腊八粥的作文200字 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这一天,大家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腊八粥。吃大家都喜欢吃,那做腊八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做腊八粥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做腊八粥作文1 腊八节到,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豆子也软,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做腊八粥作文2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习俗,今天我给大家来讲一种我们中国的习俗——腊八节。 腊八节这天家家都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以往我们家都是买腊八粥,去买时没有了,所以我妈妈今年要在

家里煮腊八粥。 妈妈叫我把红豆、黑米、花生、莲子、红枣……,洗干净,放在盆里,对不起,我忘了要把米和干果分开洗。 开始做了,妈妈说:“要先在压力锅里放大半锅水,等水开了,把米和干果放锅里,过几分钟放里一把芝麻,等水开了再过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可以吃了。” 腊八蒜,就是把蒜放入咸菜坛里,把醋和一些水(水不要放太多),放里一些花椒把这些放了作料得水烧开冷凉,倒入咸菜坛里封上口放在外边。到了。大年初一吃饺子时捞出来,酸酸辣辣的可以让你多吃几个饺子。 做腊八粥作文3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 腊八粥教学设计

2 腊八粥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吗?指名学生谈谈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板书课题:腊八粥) 4.齐读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腊粥腻栗咽匙灌搅稠嘟熬褐缸脏筷 (2)指名学生读,纠错正音。重点指导“匙”的读音。 钥匙(shi)汤匙(chí) “匙”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音为“chí”。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4)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3.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示例: 生1: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生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生3:本文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时的惊奇,写出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眷恋。 4.同学们刚才的概括很完整,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是如何概括出来的呢? 生:对于写事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教师小结: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可以紧扣文中的主要人物“妈妈”和“八儿”,并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板块三深入文本,层层剖析 1.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的美味的?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问题并画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 3.细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

关于腊八粥习俗作文

腊八粥习俗作文1 1月5日,人们将迎来传统节日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也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的,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在民间,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也有在这一天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粥习俗作文2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人们这样做的原因,据老人们讲,原来我们这个地区的枣树原都不结果,人们都不愿意种枣树。枣神见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