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00536《古代汉语》201810真题(含解析)

2018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古代汉语试卷

(课程代码00536)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字中,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大明星

B.弑匪春

C.頸蝕騰

D.从責放

2.许慎为“象形”下的定义是【】

A.盡成其物,隨體詰訕

B.視而可識,察而見意

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D.以事爲名,取臂相成

3.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

A.無一毋

B.然一燃

C.群一翠

D.脩一修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字关系的一句是【】

A.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返),腹猶果然。

B.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辨)乎?

C.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啖)君。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5.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A.牧,从支从牛,指事。

B.赖,从束从負,會意

C.高,象台觀之形,象形。

D.牟,象聲氣從口出,形聲。

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

A.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B.計猶豫,未有所决。

C.古者丈夫

..之義。

..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D.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

7.句中的“易”与“移風易俗”中的“易”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竊货日盛,匿行曰詐,易言曰誕。

B.斯季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C.古之易时,非仁也,財多也。

D.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

8.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广度宽窄差异的一句是【】

A.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B.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C.子爲父死亡所恨.。

D.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9.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是【】

A.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B.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間。

C.天柱折,地维絕。

D.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况食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A.是以人民衆而貨.財.寡。

B.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

..也。

C.且陛下春秋

..百姓家。

..高,法令無常。 D.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

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A.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刑:刑罚)

B.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督:责问)

C.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乘:骑马)

D.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概:大约

12.下列句中的“夫”是语气词的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以睦兄弟,以和夫婦

C.宰夫腼熊蹯不孰,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D.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

13.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使动关系的一句是【】

A.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B.不戰而屈人之兵。

C.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

D.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14.下列句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B.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C.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D.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

15.下列句中数字表示虚数的一句是【】

A.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B.大都不過象國之一。

C.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

D.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谦敬副词的一句是【】

A.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後,如車輪焉。

B.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孰事。

C.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D.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是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B.微斯.人,吾誰與歸?

C.許子奚.爲不自織?

D.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下列句中属于判断句表示比喻关系的一句是【】

A.兵者,凶器也。

B.良庖歲更刀,割也。

C.仲尼,日月也。

D.廉頗,趙人。

19.古书旧注中用一个字为另一个同音字注音的方式叫【】

A.反切

B.讀若

C.直音

D.讀如

20.《禮記·玉藻》“大夫不得造車馬”,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

A.比喻

B.互文

C.變文

D.連類而及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80分)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将下列文句空缺的部分

补充完整。)

21.媼之送燕后也, ,念悲其速也,亦哀之矣。

22.禍兮福所倚,。

2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4.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安。

25.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 ,也。

26.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2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遂:

28.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控:

29.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30.入而徐趨,至而自謝.。

謝:

31.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撓: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作用。

32.敏於事而慎於.言

於:

33.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爲:

34.公子鲍美而.艷。

35.彌.子矯駕君車以出。

以:

3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撸地爾.。

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哪些用的是本字,哪些用的是通假字,并说明如何区分本字和通假字。(6分)

(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2)長鋏歸.來乎!出無車。

(3)沛公已去.,閒至軍中。

(4)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38.解释(1)(2)(3)句中“發”的意义,并在(4)(5)(6)句加着重号的词中指出与之对应的同义词。(6分)

(1)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發:

(2)使桓公發.倉囷而賜貧窮。發:

(3)王何不發.將而擊之?發:

(4)今宜之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

(5)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6)遣.使者黄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

39.结合下列例句,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主要格式,(8分)

(1)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2)苟入而賀,何後之有?

(3)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4)子曰:“象乎!吾道一以贯之。”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把下文章中画线的句

子译成现代汉语。)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曰矣。”食之,舍其半。同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遺之。”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置诸橐以興之。既而與属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40.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41.食之,舍其半

42.既而興爲公介

43.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44.亡不越竟,反不討贼

45.其我之謂矣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2分。)

46.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

侯生盧生相興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

日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

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

史悉案周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

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

發謫從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

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

北監蒙恬軍於上郡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

出的问题。)

晉國苦盗,有郄雍者,能視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晉侯使視盗,千百

無遗一焉。晉侯大喜,告趙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國盗爲盡矣,奚用多爲?”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盜,盗不盡矣。且郄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羣盗謀曰:“吾所窮者,郄雍也。”遂共盗而殘.之。

晉侯聞而大駭.,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郄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

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渊魚者不样,智料隱匿者有殃。且君欲無盜,莫若舉賢而任之,使敎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爲?”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羣盗奔.秦

焉。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5分)

47.情:

48.恃:

49.殘:

50.駭:

51.奔: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说明用法或词义。(4分)

52.千百無遺一焉.。

53.奚.用多爲?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54.吾所窮者,郄雍也。

55.然取盗何方?

(四)56.郄雍依靠什么辨认盗贼?效果怎么样?请用现代汉语陈述。(4分)

(五)57.赵文子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杜绝盗贼?请用现代汉语陈述。(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P9-15)

2.A(P9)

3.B(P50)

4.C(P171)

5. C(P10)

6.B(P63)

7.B(P65)

8.D(P74)

9.A(P89-90) 10.A(P110) 11.B(P275) 12.D(P243) 13.B(P150) 14.C(P144) 15.D(P127) 16.B(P170) 17.A(P160) 18.C(P258) 19.C(P303) 20.D(P323)

1.[解析] A项分别为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B项分别为形声字、形声字、会意字。C项均为形声字。D项分别为会意字、形声字、形声字。

2.[解析] B、C、D三项分别是许慎为指事、会意、形声下的定义。

3.[解析] “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故“然”和“燃”是分化字关系。A、D两项是通假字关系,C项是异体字关系。

4.[解析] A项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括号中的半是分化字关系,B、D两项加着重号的字和括号中的字是假借字关系。

5.[解析] A项“牧”是会意字,B项“赖,从貝剌聲,形聲”,D项“牟”是象形字。

7.[解析] “移風易俗”中的“易”意思是“改变,变换”。B项中的“易”意思与之相同。A、D两项中的“易”“輕易”的意思。C項中的“易”是“輕視”的意思。

8.[解析] D项中“臭”在先秦表“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属于古今广度宽窄差异。A项加点字属于古代义项的消失。B项加点字属于古今色彩衰贬的差异。C项加点字属于古今程度深浅的差异。

9.[解析] A项中“引”的本义是“开弓”,此处用的是引申义,意思是“率领”。

B、C、D三项加着重号的词用的是本义。

11.[解析] A项中“刑”是“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法则”。C项“乘”是“坐车”的意思,D项“概”是“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等量器的木板。

12.[解析] A项中的“夫”是指示代词,B、C两项中的“夫”是名词。

13.[解析] B项中“屈”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A项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受动关系。C项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为动关系。D项中画线部分的动宾关系属于受动关系,使动美系、为动关系之外的其他动宾关系。

14.[解析] C项“寶”是“把……当作珍宝”,属于名词的意动用法。

18.[解析] C项判断句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判断关系,而是一种比喻,意恶大致是“仲尼好比是太阳和月亮”。

20.[解析] 题干中的句子采用的特殊表达方式是“連類而及”。车可以造,但马是不能造的,只能养殖。但车无马不能运行,故说到车,也就连及马。

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每空1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21.(P227)持其踵属之泣

22.(P147-148)福兮禍所伏

23.(P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24.(P24)不患寡而患不均

25.(P38)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26.(P67)教然後知困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

27.(P22)遂:成

28.(P128)控:落,掉落

29.(P66)逮:赶上

30.(P226)谢:道歉

31(P313)撓:搅扰,吹拂

(二)【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每小题1分,其中说明词性0.5分,解释意义或语

法作用0.5分。

32.(P197)於: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范范围。

33.(P201)爲: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

34.(P219)而:连词,连接两个谓词性词语,表示并列关系。

35(P171)以: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而”。

36.(P247)爾:语气词,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耳”,可译为“罢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37.(P29-30)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指出本字,通假字,每处0.5分;区分本字,通假字,每项2分。

(2)和(3)用的是本字;(1)和(4)用的是通假字。

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歸”本义是“女子出嫁”,引申为归来。

(2)中的“歸”是“归来”义,用的是本字。“去”本义是“离开”,(3)中的“去”是“离开”义,用的事本字。

通假字是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1)中的“歸”是“馈赠”的意思,本字是“馈”。

(4)中的“去”是“藏”的意思,本字是“弆”。

38.(P102-103)

【评分参考】本题共6分,其中词义解释正确,每个1分,共3分;同义词归钠正确,每组1分,共3分。

(1)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發:颁布。同义词:(5)頒

(2)使桓公發.倉困而賜貧窮。發:打开。同义词:(4)啟

(3)王何不發.将而擊之?發:派遣,同义词:(6)遣

39.(P281-284)

【评分参考】本题共8分。每类2分,说明格式正确1分,例句归类正确1分

(1)在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位于动词或介词前,如例(1)。

(2)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如例(2)。

(3)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常位于动词之前,如例(3)。

(4)介词“以”的宾语因强调而前置,如例(4)。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題,每小题2分,共12分。)

(P85-86)

【评分参考】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译文词义有误每处扣0.5分,句式错误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40.询问他为什么如此虚弱,回答说:“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41.给他食物吃,他把食物留下一半不吃。

42.不久加入国君的甲士队伍。

43.倒转兵器抵御晋侯的兵士从而使赵宣子(赵盾)脱免(幸免于难)。

44.逃亡时不越过国境,返回来不讨伐弑君的乱臣贼子。

45.大概说的就是我吧。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2分。)

【评分参考】本题共12分,当断未断、不当断误断均算1处错。每错3处扣1分,余数不足3个亦扣1分,扣完为止。逗号、句号互用不扣分,前、后引号按2处计算。

46.候生盧生相與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诸生。诸生傅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人餘,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谏曰:“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罩於上郡。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0分。)

(一)【评分参考】本题共5分,每词1分。

47.情:实情

48.恃:倚仗

49.殘:残害

50.骇:惊

51.奔:逃

(二)【评分参考】本题共4分。指出调性,每词1分;说明用法或词义,每词1分。

52.焉:语气词,表示句末陈述语气。

53.奚:疑问代词,作状语,为什么。

(三)【评分参考】本题共4分。每句2分。

54.把我们逼上绝路的人,是郄雍。

55.然而用什么办法来抓捕盗贼呢?

(四)【评分参考】本题共4分

56.郄雍通过观察盗贼的外貌,根据他们眉字间的神色作出判断。(2分)郄雍辨认了很多盗贼,很少有失误。(2分)

(五)【评分參考】本题共3分。

57.赵文子认为,应该推举任用贤能的人。(1分)执政者推行教育,民众受到良好影响。民众有了羞耻之心。就没有人做盗贼了。(2分)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和答案讲解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的是下列哪位将军的伟大事迹()。 [A]项羽 [B]韩信[C]李陵 [D]李广 2、管夷吾字仲,字与名的关系是()。 [A]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B]是同义词 [C]是反义词 [D]以排行为字 3、下列同义词中,感情色彩上不同的是()。 [A]耻和辱[B]恭和敬 [C]杀和弑 [D]饥和饿 4、下列句子中的“问”字用其本义的时()。 [A]既而羁留京师,久无家问。 [B]伯牛有疾,子问之。 [C]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A]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玉之言盖有讽焉。 [C]谢眺每篇堪讽咏。 [D]杂以嘲讽穷诗骚。 6、下列句子,“是”用作指示代词的是()。 [A]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生所谓立言者,是也。 [C]此必是豫让也。 [D]是谷也,宅幽而势险,隐者之所盘旋。 7、“孰为夫子”中“夫”和下列哪句话中的“夫”同义()。 [A]由与求也,相夫子。 [B]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C]夫君子之所取者远。 [D]逝者如斯夫。 8、下列句子中的“寄”,有“寄托”之意的是()。 [A]君何淹留寄他方。[B]老妻寄异县。 [C]未有第宅,寄居丘亭。[D]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9、“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句中“幽”的意思是()。 [A]深暗 [B]监禁 [C]拘囚[D]古代地名 10、下列工具书中,最适合初学古汉语者掌握古书中常用字的常用义的一本是()。 [A]《词诠》[B]《经传释词》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词汇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人们在交往中,遣词造句,既反映着外部世界,也表现着主观世界。外部世界的变化,引起主观世界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化中”,所以古今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别极大,是学习的难点,历来为人们所重视。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应从两方面入手。即整体驾驭与具体掌握。 一、整体驾驭 整体驾驭古汉语词汇,就是首先要抓住古汉语词汇的特点,这对具体掌握词义有指导作用,可以使词汇的学习扎实、深入,避免初学古汉语时经常出现的以今套古的毛病。 古汉语词汇特点可以从形、音、义三方面认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单音节词占优势和一形多词、一词多形的情况。前者是古今汉语词汇的主要差异之一,后者表现了古汉语词汇形义关系的复杂性。 (一)单音节词占优势是古汉语词汇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古今汉语词汇在词形上的主要差异。许多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却是两个词。例如: ①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西门豹治邺》) ②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许行》)

③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东方未明》) ④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孟子梁惠王上》) ⑤(吴普)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传》)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⑦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张中丞传后叙》) ⑧(张)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同⑦) 上述例句中例①的“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表对象的介词“以”(和第二分句的“与”相同),整句的意思是“老百姓可以与他们一起为成功而快乐,不能和他们一起考虑事业的创始。”例②的“虽”相当于现代的“虽然”,“然”是指示代词“这样”,整句的意思是“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即使如此,也没有听说过道。”例③的“衣”指“上衣”,“裳”指“下衣”,即裙子。诗句的意思是“东方的天光还没有发亮,就急急忙忙起身,在黑暗中把上衣下衣穿颠倒了”。例④的“地”是“地域”,“方”是“方圆”,整句的意思是“有纵横各一百里〔的小国,行仁政〕就可以统治天下。”例⑤的“聪”指“耳聪”,即“听力好”,“明”指“眼力好”,整句的意思是“吴普九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牙齿齐整牢固。”例⑥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整句的意思是“先帝(指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三次屈尊到草庐来看我”。例⑦的“通”意思是“透彻”,“知”是“了解”,整句的意思是“(许远、张巡)两家的孩子才能智力低下,不能透彻地了解他们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词汇讲稿

第二章詞彙 第一節古今漢語詞彙的異同 一、古漢語的字和詞 對於古漢語詞彙的學習,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分清楚字和詞。字是用來記錄詞的。漢字雖然有音有義,但音義是有聲的語言賦予它的,它本身只是記錄語言的符號而已。脫離了漢語,漢字便失去了文字的性質。例如“日”,對於不懂漢語的人來說,絕對不會把它讀作rì,也不會跟空中的太陽聯繫起來。 但是由於上古代漢語以單音詞爲主,單音詞書寫時,一個詞就寫成一個漢字。再加上字形所反映的本義往往與詞義有關係,所以,古人一般把一個字當成一個詞,用“字”稱呼詞,用“字義”指詞義。這樣一來,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覺,仿佛漢字是直接記錄概念的,不自覺地將字和詞混同了起來。例如《顔氏家訓·書證》: 《禮》云:“定猶豫,決嫌疑。”《離騷》曰:“心猶豫而狐疑。”先儒未有釋者。案:《尸子》曰:“五尺犬爲猶。”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吾以爲人將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稱猶豫。 “猶豫”本來是一個聯綿詞,“猶”、“豫”只是記錄兩個音節。但《顔氏家訓》中過分注重字形,混同字詞,把聯綿詞“猶

豫”中的“猶”和“豫”看作兩個詞來解釋,這是不正確的。對此,清代學者黃生批評說: 猶豫猶容與也。容與者,閒適之貌;猶豫者,遲疑之情。 字本無義,以聲取之爾。俗人妄生解說,謂獸性多疑,此何異以蹲鴟爲怪鳥哉。考諸傳記,惟《文帝紀》作“猶豫未定”,《楊敞傳》(“猶與無決”)、《陳湯傳》(“將卒猶與”)、《後漢來歙伏隆傳》皆作“尤與未決”。蓋以聲狀意,初無一定之字,妄解獸名者,眼縫自未開爾。(《義府》卷下) 在古代文獻中,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字記錄的就是一個詞,字和詞具有一定的對應關係。但並非所有字和詞都是一對一地對應。在不少情況下,古代漢語的字,不等同於詞。具體表現爲:同一個字形記錄不同的詞;同一個詞用不同字形記錄。這就是“同字異詞”和“同詞異字”。 (一)同字異詞 造成同一個字形記錄不同的詞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幾種: 1.假借 (1)本無其字的假借。例如: 夫——夫1(成年男子)、夫2(指示代詞)、夫3(語氣詞)“夫”字本爲表示“成年男子”的這個詞造的字。例如《詩經·秦風·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特:傑岀者)即其例。漢語中表示“指示代詞”和“語氣詞”的詞,本無其字,但人們並沒給它們造字,而借用表“成年男子”的“夫1”記錄。例如《戰國策·齊策四》:“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此爲夫2(指示代詞)。《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此爲夫3

古代汉语试题以及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 1、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2、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 D )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婚 3、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遯 B 脩——修 C 辟——避 D 罢——疲 4、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 A A 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7、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 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 8、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古代汉语题库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古代汉语试题(3) 一、解释下列术语: 四体二用、衍文、脱文、粘、对、三平调、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虎效目象末四粪甘秉徒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户旦牟视鬲采河廿禾寸明涉疆瓜旗刀刃捧亦舂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穆公访.诸蹇叔。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5、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蔡溃.,遂伐楚。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0、时穷节.起见。 11、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3、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5、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7、江.水又东,迳巫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此天以寡人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2、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豕人立而啼。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8、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 ..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 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者 ..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說苑·君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 A曰:否,以票易之。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 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 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C诺,恣君之所使之。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 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 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 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B于是至则围王离。C欲速则不达。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 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 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 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