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七下第七章第一节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育红中学的王仙艳,今天说的课题是北范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轴对称现象》。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二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教材通过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组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体验轴对称的数学内涵与文化价值,积累数学活动分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鉴于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展学习兴趣。

(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3)、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2,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案,并画出对称轴,准确说出对称轴条数。

教学难点:

1,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2,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图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准确说出对称轴条数。二、说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的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我[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观察讨论——实践活动---交流感知---形成认识”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分析引导法、总结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既直观形象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时间多用在了学生的说和讲上,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认识基础:轴对称现象使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须具备初步的几何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的特点,要求学生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体会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和文化价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具备根据探索的需要将图案或纸片进行折叠,标注对应点的动手操作能力,已有了不少关于“轴对称”图形的自我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是本科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活动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领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巧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实际情景,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展示了具体实物,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视觉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对称的特点,直观的感知物体在对称轴两边的形状、大小一样。欣赏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使学生产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设计意图:我用问题串的形式给出问题,

问题1:欣赏了以上的图片,请找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

问题2:小组讨论,每个小组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

问题3:你能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是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问题4:通过动手操作,你发现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解决以上问题最后再由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这里就用小组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里改变了以往教师给出概念,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活动一: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教材所示的蝴蝶图案,降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欣赏各自所得到的图案,位于这很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活动进行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后选出中心发言人。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制做过程,进一步感悟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小试牛刀的设计,特意指出了生活中的图形,因为如果按照数学定义的严格要求,生活中绝对的对称很难找到,只是能给我们一种对称的感受。通过这组题目挖掘了多个种类的图案,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而且,通过干扰图形,来强化对概念的认识。例如对于象香港区旗中的紫荆花图案,容易混淆,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折叠,观察对比,进行验证,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具体题目用幻灯片给出)

活动二:1、取一张纸;

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

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4、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个脚丫、两个喜字、两扇门、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

发现了什么?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出许许多多的图案,鼓励学生给他们取上好听的名字,并展示,使学生体会轴对称的特点,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关系。这里也可以对制作好的同学以激励性的评价。

(四) 自我创作,发展思维

世界因为美丽,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把你的灵感用于创作吧,请你设计一副美丽而和谐的轴对称图形或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建立信心,同时对本节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五)巩固练习

1,比一比、看谁聪明

2,想一想

3,玩一玩,推理游戏(具体有多媒体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体现学以致用。

(六)课堂小结

请你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还有对得分多的小组进行鼓励和表扬。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回顾思考,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七)分层布置作业

1、必做题:习题7.1.

2、选做题:请你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一个你认为有意义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内容在课后的延伸,这样的作业方式既注重考察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体现了让不同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说板书设计

7.1 轴对称现象

1,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

3,课后小结:

4,作业布置:

这样的板书设计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看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五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关于对称的优美图画,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的美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完成了自己总结归纳轴对称图形概念的过程。通过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本节课把小组比赛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宣布获胜小组,并予以奖励。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在具体操作时要主要时间的把握。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下《轴对称现象》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7、1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 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 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 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 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课题:轴对称现象课时:1 课时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现象” 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课,其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1)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初步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仅是学生研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重要依据。而且它与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折)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轴对称也为研究圆的性质、函数的对称性等提供了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轴对称现象”一节内容在知识结构上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其次,从数学的文化价值来看,轴对称广泛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轴对称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魅力!所以,掌握轴对称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认识自然的美与和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本节课是以学生的观察、操作等活动展开教学的,所以,让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学生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轴对称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渗透,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大量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而对于概念的辨析能力还较差,对于“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往往产生混淆,所以我将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字教学要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根据这一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014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了解对称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现对称的特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开始上课,我出示对折的图形(拿出大蝴蝶),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表现较好的同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轴对称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性质;本节要求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所以本节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含义; 2.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刀剪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感悟对称轴,会画对称轴; 4.在认识、制作和欣赏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图,写出作图的主要画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下面这些图形同学们熟悉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谈谈你的感想?

二、新课学习 请你想一想:将上图中的每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 我们能不能给具有这样特征的一个图形起一个名称呢?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ly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mertry). 观察图5-2中的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做一做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如图5-3所示的图形,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得到其他的轴对称图形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轴对称现象.1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

轴对称现象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有着起始课的作用.同时轴对称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基础: 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的认识仅处于感知的 层面,对于具体的相关概念还缺乏了解. 经验基础: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许多事物都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经验基 础. 2、学生面临的问题: 该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缺乏学习的 方法和语言概括能力,因此会出现对概念分析不清、理解不透的问题. 三、目标制定: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描述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本节课的课标分解如下: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观察丰富的生活实例,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通过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认识并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 感知 知道 认识、欣赏

四、评价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如下: 评价任务一:学生能够认真观看视频和图片,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思考. 评价任务二: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找到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实例,最终能够结合实例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评价任务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吹颜料试验、对比探究等活动,并能从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及大量的实物教具和学具,在观察、思考、操作、归纳、应用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有趣的学习状态中,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最终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心形图片、颜料、吸管、画纸、磁力片等. 学生发表感受后,我趁机对学生进行 情感教育.接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 结束时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数 学的角度来说明其中的美吗?”从而自然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轴对称现象》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对称》(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对称》。 下面我从八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中的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很陌生。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与左右,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等内容。本小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通过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欣赏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是学生后继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物体的对称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轴对称图形概念还比较陌生。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具备初步的几何识别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本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学生对图形的特点能看出来,但是表述不清。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重点)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的操作实践活动,在反复感知中形成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难点) 3、感知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采用以探究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学法: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法,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技能。 六、教学流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用课件出示一副不对称的眼镜图片) 学生汇报:不买,因为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可以用手比划一下。 生:比划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的了。 师:看来眼镜我得选一个对称的才行。感谢同学们,真会出主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的数学知识。板书:对称 (从生活现象引入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不对称与对称的事物“老师让孩子帮助

轴对称现象优秀教案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轴对称 第一节轴对称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定义,能够识别这些图形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它的广泛运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感官接受能力强,动手操作积极性高等特点,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好学习氛围。结合直观演示法和多媒体展示,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且积极调动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方法:观察,操作,合作交流。 教具:剪刀、剪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起兴趣: 欣赏形形色色的美丽图片,问学生想说些什么? 二、眼手并用,探究新知: 探究一: 1.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利用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图片重合过程。 3. 你能将手中的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注意:(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平面图形;(2)对折;(3)重合。 测一测:如图所示的每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它的对称轴.略 小小设计师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对折,剪出一个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找一找: (1)数字0、3、6、7、8、9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 ; (2)字母 A、B、C、D、E、F、G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24个字中是轴对称的汉字有 ____ 。探究二: 1、观察几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把刚才剪纸沿折痕剪开,张贴黑板) 2、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 2、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1.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却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协作探究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实验操作: 实验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任意一个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验2:你能将给出的每幅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 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诱思提炼: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可以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能够互相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巩固应用: 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练一练 A B C D 练一练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的是()A.半圆 B.长方形C.线段 D.直角三角形 D 练一练 3.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C 练一练 4.大写字母A 、D 、E 、X 、N 、M 中,有______个字母可以近似看成轴对称图形。 5 A D E X N M

轴对称现象 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 使用教材:北京师范大学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数学思考】懂得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特征,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能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 【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体验轴对称的性质. 【情感态度】欣赏现实生活中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3、教学方法与手段 初一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对事物的印象还停留在具体、直观上。因而我采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直观教学,加强对学生直觉的培养。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例导入、动手探索、实际设计等环节,使学生亲身参与轴对称的认识、制作、比较等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思维,培养其观察、思考、发现、概括、归纳、创新能力,进一步了解学习几何知识,达到其真正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实例引入、导出概念】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大蝴蝶的照片。 教师提问:美吗?美在哪里啊?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2.教师现场出示实物展示:风筝、剪刀、树叶、剪纸等 教师现场出示幻灯片(如下) 投影演示: 1.京剧脸谱 2.交通标志 = 3.剪纸艺术 4.车标设计 5.国旗欣赏 6.实物图案 摩洛哥英国肯尼亚 同学们,通过上面几组图形的观察:你发现上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1】动手折一折 【活动指令】每位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学具(即一个图形),同学们,你们是否能够将这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活动形式】每6人一组,动手折,然后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建立起对折重合这个概念) 【学生活动2】笔尖扎纸活动 【活动指令】请取出一张白纸对折、用你的笔尖在纸 上扎出如幻灯片左侧所示的图形,然后打开,观察, 位于直线两旁的部分有什么样的关系?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难点 区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六、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中外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在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这节课,一起来认识《轴对称现象》. 二、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吗?并与同桌交流.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物体,并进行交流,体会轴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动手操作,互相交流. 1、剪纸实验 (1)准备一张纸;(2)对折纸;(3)用笔在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案(或者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其它你认为美丽的图案)用剪刀沿边线剪开;(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

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 2、印墨迹实验 (1)取一张纸;(2)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3)将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有什么联系? 3、观察图形,获取发现 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相互交流. 4、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先让学生判别两组图片是轴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使学生形象的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再让学生说说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在图中,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慧眼识“对称轴”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画出图中各图形的对称轴,并进行小组讨论.) 3、区分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4、找规律 5、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星期天莲花山公园的草坪上,许多大人小孩在放风筝,各种各样形状的风筝都有,有蝴蝶形、老鹰形、蜻蜓形、金鱼形、蜈蚣形,这些基本上都是轴对称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吗? 七、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交流,总结本节收获——从实际到理论.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实际教学效果: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也再次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和授”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3、4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沙滘初级中学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7.1《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即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

图7-1

解:图形下面的数字即是对称轴数. 2、你能找出26个英文字母中的可看成是成轴对称的字母? 【百度搜索】百度图片 https://www.doczj.com/doc/3714486013.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26%B8%F6%D3%A2%CE%C 4%D7%D6%C4%B8%B1%ED&in=7499&cl=2&lm=-1&st=-1&pn=6&rn=1&di=86050316085&ln=1972&fr=&fm=index &fmq=1331655119468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6&-1&di860 50316085&obj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714486013.html,%2Fphoto%2F-gvK_3QYQLJ1KnZXafq5lw%3D%3D%2F5734 20822554996043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3714486013.html,%2Fguitarhxc%2Fblog%2Fstatic%2F1208418 94200963164244588%2F&W480&H577&T10224&S68&TPjpg 解:A、B、C、D、E、H、I、K、M、O、T、U、V、W、X、Y 都可以看成是轴对称的 点拨:将26个字母从头至尾数一遍,是轴对称图形的写出 来,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3、【百度图片】选一选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太极图B青蜓C.五角星D.蝴蝶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柴晓利)

北师大版·七(下) 5.1轴对称现象 柴晓利 河南省郑州市第51中学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柴晓利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本节课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生动写照.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是: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因此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对称世界,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并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便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内容既是学生在小学所学习的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及学习其它的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轴对称还是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探索一些图形的性质,认识、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初中几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课标分解如下: 从认知角度进行分解: 从能力角度进行分解: 根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1.通过对自然景观、阅兵式中的方阵排列等轴对称现象的观察,找出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通过对吹颜料试验结果的观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对比 知识分类: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学科内涵: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轴对称现 象的共同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认识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认知水平:了解、理解. 行为动词:知道、认识.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 计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轴对称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折纸、图形欣赏、印墨汁等数字活动过程,提高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宣纸、墨水、剪刀、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图片等)、常见几何图形、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生活中的图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多媒体显示) 2.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认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从图形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3.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交流。 4.你能将图中的窗花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5.通过动手实验,你发现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6.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相互交流 1.做“扎纸”活动 (1)动手实践 将一张纸对折后,用一根大头针在纸上任意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

平,观察、欣赏各自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2.定义展示 3.练一练 4.做“印墨迹”实验 (1)动手实践 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对折、压平,并用手指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 (2)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水迹图案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 三、观察图案,获取发现 1.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个“囍”字,两只小脚丫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讨论交流。 四、巩固应用 1.从优美的风景画中寻找成轴对称的图形。 2.辨别熟悉的几何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3.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向学生展示几幅国旗,请学生观察是否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外延伸,激发求知欲望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许多轴对称图形,它们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称美,但它们对称的形状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你们知道吗? 如: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 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 人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全面; 双耳的对称能使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生活中,还存在各式各样的图形,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去感受生活,相信你会有更大的发现!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中的例1《轴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 2、说教学目标 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

轴对称现象教案

《轴对称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 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 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积累 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感受轴对称 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发现法,同时以直观演示教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为辅。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法上,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自主地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探究轴对称现象的特征,通过对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情境等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四、学法指导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从图片欣赏出发,以感受、观察、概括、操作、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具: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索《轴对称》,这节课先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

轴对称现象教案

2.1轴对称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和识别是本节重点,二者的区别是本节难点。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小组学习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采用提问抢答的方式进行)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许多美丽的图形,无论是随风起舞的风筝、凌空翱翔飞机,还是中外各式风格的建筑,无论是艺术家的创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图案设计,它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课件展示),抛出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请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直接问:有什么共同特征? 2、教师展示轴对称图片(课件展示组图)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本环节展示尽可能多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归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3、做“印墨迹”实验 (1)、动手实践: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一滴墨水,将纸迅速地对折、压平,并压出清晰的折痕,再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 (2)、探究交流,提问: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有什么关系? 4、展示几组图案:如:两扇门、两个“喜”字、两个脚丫等,仔细观察,提问:这几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作答) 评价后,引导归纳出成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概念。 5、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异同:(学生讨论) 抛出问题: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是不是一回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展示问题) 归纳:相同点:都有对称轴,沿着对称轴折叠能互相重合;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图形,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不同点: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而成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四、对组群学,展示点拨: 教师引导交流完成上述任务,针对学生没注意或易错的地方进行点拨。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课本课后练习题 六、当堂检测 导学案第二大题 六、知识梳理,整体构建: 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请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学习,互相合

北师大版轴对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的。 新课程理念一直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正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平移、旋转、图形变换等知识打好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在此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其特征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在活动中学习,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因此,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是重要的;以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有难度的。 3、教学环境分析 教室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解决问题 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轴对称图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因此“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找图形对称轴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找出对称轴。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轴对称现象说课稿

《轴对称现象》(七下第七章第一节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育红中学的王仙艳,今天说的课题是北范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轴对称现象》。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主要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二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教材通过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组操作,观察等活动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而且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体验轴对称的数学内涵与文化价值,积累数学活动分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鉴于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展学习兴趣。 (2)、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它的丰富文化价值。 (3)、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