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海量阅读实施计划

薛娟在学习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也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益尝试。因此,在本学年我决定以现行课本为基础,在不增加学时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加课内阅读容量,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实验的预期目标为:学生明显活跃,进度明显加快,容量明显增加,成绩明显提高。

一、课文的处理

要想在课堂上挤出时间来进行海量阅读,压缩课文学习时间是很关键的。三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其实问题并不大,所以,我的上课重点就是语言文字的训练方面和重视背诵积累。在方法上我们可以用整合教材,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把预习放在课前,每天放学时布置第二天学习的预习任务,这样就能够节约更多的上课时间。

虽然课文的学习简化了,可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不能忽视。尤其是生字的识记和书写,好词好句的积累还应该是重点。

要像韩兴娥老师一样实施海量阅读,必定在课堂上不能只围绕一

篇课文学习,要“以文带文”,即可以分为“一篇带一篇”和“一篇带多篇”几个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或“类比学习”,将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自学略读课文中去。

还可以“单元导读”即每一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整体把握单元主题,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围绕一个“母问题”,浏览多篇文章;“以读带写”即读为基础,写为延伸,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其中又可分为:“一文多读,一读一得,得得相连,以读带写”;“多文带写,一文一得,得得相连,以读带写”等方式。

二、海量阅读的实施

1、阅读进度计划。

对于课内海量阅读的进度我想应该是渐进式的,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刚开始,不能一下子安排太多,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三年级上学期主要以日有所诵、优美的句段、儿童诗、童话故事阅读为主。

2、上课流程设想。

儿歌或唐诗采用老师带读、教读,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的方式进行;古文朗读主要采取录音领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跟着录音去模仿朗读。期间当然会穿插一些变化,用于提起兴趣、减轻枯燥。古文朗读、古诗朗读的目的,除了初步接触这些古典精华文化外,重要的目的就

是识字,只要求熟读、背诵,暂时不求甚解。

童话朗读的方式,我们像读课文一样,灵活掌握,有学生自读、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带读等,其朗读的目的也同课文朗读一样,注重的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的时候,逐段逐句地带领学生模仿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句式句段,体会白话文的朗读节奏,感受白话文句式句段的朗读特点,学会连词成句、连句成段的朗读方式和规律。这样,学生将童话文章读通读熟了,语感也就在这样一遍遍的熟读中形成了。

3、评价体系。

评价可谓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给优等生以肯定,给学困生以鼓励。具体措施如下:

行成性评价以班级进行,各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阅读的书目要有详细的记录,每本读物读后要有读书心得、笔记、优美语句集锦等。每两周学习小组进行一次读书汇报交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要批阅指导,特别是目前这项活动刚刚起步,更要悉心指导,使之健康成长。

阶段性评价是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的评比。关于评比活动的实行办法是先由语文教师对读过书的同学进行检验,证实学生确实读过后,就发给学生一张“小书迷成长足迹”卡片,上面先由学生写出

所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然后由语文教师签字。学生每读完五本书,得到了五张这样的“小书迷成长足迹”卡,就可以换一张“读书小硕士”卡,当学生拿到了二张“读书小硕士”卡,就可以由教师抽检确认,发给学生“读书小博士”卡,这样学生就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三、预期的效果

三年级一学期至少指导阅读5本书,包括《日有所诵》、《成语儿歌100首》、《谚语儿歌100首》、《歇后语儿歌100首》、《俗语儿歌100首》。自由阅读3本书,包括《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西游记》。背诵积累好句段3万字,古诗60首。

以上只是我初步的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变动,不断完善。希望能通过这项实验,改变现有的语文课堂模式,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进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终生受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