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

腌制类食品主要危害

1、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导致鼻咽癌;

2、影响粘膜系统(对肠胃有害);

3、易得溃疡和发炎。腌制食物是传统食品,很多家庭都有腌菜的习惯。但腌制食品多吃、偏吃对人的身体则不利。这是因为: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维生素损失较多,维生素C几乎全部损失;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由于酸度高,食后容易在肠道吸收,经肾脏排泄时,草酸钙结晶极易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

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若进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后,会引起中毒。其症状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口唇和指甲床发青,重者还会伴有头晕、头痛、心率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

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遇到胺类物质时,可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故常食腌制品容易致癌。

所以,腌制品营养受损且有害,不是人们的理想食品,以少吃为宜。

腌制食品的危害

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可导致食道癌和胃癌,它存在于腌制食品中。咸菜、咸肉、酸菜等都含有亚硝酸盐,所以,腌制的食品应少吃为宜。

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饮水、蔬菜、粮食、鱼、肉制品、渍酸菜、隔夜炒菜等经人食用后,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而且硝酸盐在人体内也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外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尽量少吃腌制、熏制、腊制的鱼、肉类、香肠、腊肉、火腿、罐头食品、渍酸菜、盐腌不久的菜;不买存放过久、隔日或发蔫的蔬菜;当日买的菜当日吃完;不吃隔夜的熟蔬菜;不可将剩饭菜长久存放;不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当做食盐误食。

亚硝酸盐的危害和预防

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均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二、毒性机理及主要表现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多由硝酸盐转化还原生成。硝酸盐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无机盐,人类的食物与饮水中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一般情况下硝酸盐含量甚微,不至于使人中毒,但在某些情况下,食物中的硝酸盐含量激增,极易引起人体中毒。存在於食物中的过量硝酸盐,在一系列细菌的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食物中过量的亚硝酸盐,是引起人体中毒、致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硝酸盐在食物中过量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广大科学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我们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的高度重视。

引起硝酸盐在食物中过量残留和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原因,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由于氮素肥料的过量施用或使用不当,如收获前不久施用氮肥致使蔬菜等食物中积累过量的硝酸盐,再遇有利于某种还原菌生长环境,都可以促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蔬菜在新鲜状态下,硝酸盐无显著变化,如果存放条件欠佳或存放时间过长,细菌就会大量繁殖,这时蔬菜开始腐烂,此时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加,人食用后很易引起中毒。煮熟的蔬菜,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沙门氏菌本身具有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能力,故有食物细菌性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一并发生的可能,应值得我们注意。

2)有些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为“着色剂”,保持腌制肉是红色,用以改善感观风味和防止肉毒杆菌的繁衍而使食品腐败。如果不能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过量的添加也可让食用者中毒。

3)在腌制蔬菜时加盐量不足或腌制时间过短,使还原菌大量繁殖促使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当人们食用了没腌透的蔬菜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4)有人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也是造成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亚硝酸盐在人体

中被血液吸收后,可将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使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最初皮肤粘膜可出现青紫,如20%以上的血红蛋白已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就会引起人体组织缺氧,若时间过长可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损害等严重病情。婴儿因胃液分泌少故肠道硝酸盐还原菌多,如果食用硝酸盐含量较多的蔬菜(如菠菜)时很易发病,不仅是婴儿,成年人因食用亚硝酸盐含量多的食物,造成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

预防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建议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在种植蔬菜时,施用氮肥要适量,适时,最好提倡开展生态农业,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2)蔬菜收获,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损伤,因损伤易引起腐烂而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存放地要干燥、通风,注意保鲜。家庭中食用蔬菜要注意新鲜,可将蔬菜用塑料袋装好,扎紧口代放入冰箱冷藏室。腐烂的蔬菜应禁止出售,加工、食用。

3)腌制蔬菜要腌透,时间至少半个月以上方可食用。

4)肉制品腌制时所用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或含有其成份的添加剂,要严格控制使用量,要按照国家

标准严格掌握,加强监测。

5)要对形状与食盐相似的亚硝酸纳加强保管,防止误食误用。

6)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经常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饮食:警惕六类食物中暗藏亚硝酸盐对身体危害

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很容易潜入多种食物,我们知道亚硝酸盐是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的,不但会引起急性食物中毒,更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远离亚硝酸盐的危害呢?接下来就来为大家找出六大最严重的亚硝酸盐“潜藏地”,并提供安全饮食策略。

第一名,粉嫩熟肉:各种熟肉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目前最严重的。因为它可以让肉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明显延长保质期,所以它已经成为食品加工业中肉制品添加剂的必用配料。餐馆里,厨师们烹调许多肉菜都离不了它。熟肉制品店也自然是“爱它没商量”。现在各种烧烤肉制品、羊肉串、腌制品,以至驴肉、鹿肉、羊杂、内脏等,几乎都会加入亚硝酸盐。一些所谓“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哪怕是鸡、鸭制品也不能幸免。

安全策略:别太红,别太嫩。鸡肉煮熟后应当是白色或灰白色的,猪肉应是灰白色或浅褐色的,而本来红色的牛羊肉应当变成浅褐色至褐色。如果颜色是粉红色的,而且这种粉红色从里到外都一样,那么一定是添加了亚硝酸盐。此外,用了亚硝酸盐的肉特别水嫩。本来肉类是由肌纤维构成,煮熟后能够撕出非常细小的肉丝。但如果熟肉基本上吃不出肉丝的感觉来,嫰得比豆腐干还要软,而且水分特别大,就有加入亚硝酸盐的嫌疑。最后,用亚硝酸盐较多的肉还有一种类似火腿的味道,和正常的肉味已经不太一样。不过,正规肉制品厂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的,添加亚硝酸盐时会控制数量,也有国家部门的检查管理。但小作坊、餐馆、农贸市场的产品一定要非常当心,因为他们没有定量控制的能

力。餐厅的肉也要小心,因为他们实在缺乏监管,餐馆根本没人查这一项。

第二名,刚做的腌菜:很多人都爱吃清爽的腌菜或者泡菜,但大家都知道腌制食品不利健康。除了盐含量过高之外,亚硝酸盐或亚硝胺含量高是主要原因。不过,只有在腌制时间不合适的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才会高到引起麻烦的程度。

安全策略:腌制20天以上。一般来说,腌制20天之后的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

第三名,吃剩隔夜菜:隔夜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是因为细菌开始大量繁殖的缘故。吃菜时经过筷子搅来搅去,细菌会和蔬菜充分接触。即便吃完后把剩菜放在冰箱里,细菌也会缓慢地滋生。而且放的时间越长,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

安全策略:水焯、水发更安全。在炒、拌蔬菜前先焯水,能让大部分亚硝酸盐流失在水里,就算“隔夜”也不会产生太多。同样,水发的木耳、银耳等也比较安全。因为它们是水发品,经过反复水泡后,亚硝酸盐含量大大降低。当然,炒过的菜餐后马上放到冰箱里,下一顿就全吃完,产生的亚硝酸盐也不会达到中毒、致癌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不过,最好在炒菜时先要有计划。既然知道一大盘蔬菜吃不完,不妨当时就拨出一部分放在干净碗或保鲜盒里盖好,冷却到室温之后直接放入冰箱。这样接触细菌比较少,亚硝酸盐产生也少,下一餐热一热就可以放心吃了。银耳汤也是一样,分成几份放在冰箱里,每次取一份吃就可以了。

第四名,久置凉拌菜:天热时,很多家庭喜欢拌点凉菜吃,有时拌得多就放在冰箱里。虽然凉拌菜一两天之后看起来还是新鲜脆嫩,但其实其中的亚硝酸盐已经非常多了。

安全策略:加入蒜泥和醋。加大量蒜泥、醋和柠檬汁等都能抑制细菌繁殖,自然也就有利于控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另外,如果这顿实在吃不完,也要赶在24小时之内吃完。

第五名,久煮火锅汤:很多人觉得涮了很久的火锅汤“浓缩了食物的精华”,格外鲜美营养。但是,因为肉类中往往添加了亚硝酸盐,蔬菜中的亚硝酸盐也很快会溶解在汤里面,所以火锅汤也很容易出现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

安全策略:少选“酸菜”、“海鲜”锅底,半小时内就喝汤。火锅汤的亚硝酸盐含量与汤底和涮料的种类都有关系。一般来说,酸菜汤和海鲜汤含量最高。我国已有多起因食用酸菜鱼之类菜肴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的案例,主要是因为酸菜含亚硝酸盐太高、食客吃的量又比较大所致。海鲜汤里的亚硝胺是致癌物,虽然当时不会中毒,但经常食用极易诱发胃癌。涮火锅的时候,各种蔬菜中的硝酸盐都会融入汤中,在滚沸状态下本来就容易转变成亚硝酸盐,其中一部分还与肉、鱼、海鲜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合成亚硝胺,使汤的危险性不断上升。因此吃火锅时,最好在半小时内喝汤,一小时后就不要喝了。

第六名,刺鼻海鲜干货:很多人都听说海鲜营养价值高,虾皮又是补钙的好食品,于是天天都吃虾皮、小虾米、小鱼、贝粒等干制海鲜类产品。还有些人喜欢吃鱿鱼丝、鱼片干、咸鱼等。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这些食品都含亚硝酸盐,而且还是亚硝胺的密集来源,常吃会增加致癌危险。

安全策略:不能有刺鼻气味。虾皮、虾米、鱼片、鱿鱼丝等所有食品吃之前都要好好闻一下味道,如果感觉不够新鲜,有刺鼻气味,那么亚硝胺类物质一定少不了。另外,虾皮如果是粉红色也很危险。因为新鲜的虾皮应该是白色的,如果发红,就说明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或者被染了色。此外,吃海鲜干货一定要控制数量,鱼片和鱿鱼丝只能偶尔吃。

酸菜的益处和害处

酸菜是由新鲜蔬菜经腌渍泡制而成,在保留了新鲜菜大部分营养素的同时,增加了乳酸等酸性成分,不仅清香脆嫩爽口,还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作为酸味食品,适量进食酸菜有益人体健康。它有利于提高钙磷在肠道内的溶解度,使之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但是,酸菜虽好也不能多食。首先,过量进食酸菜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酸过多症,甚至发生消化性溃疡。因此,那些已经有胃部疾患,尤其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更应少吃酸菜。

其次,过量食用酸菜能促进尿路结石的形成。

过多食用酸菜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能引起人体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看来,酸菜虽然好吃,我们还是让它定位于风味小菜的角色,不宜过多食用。

烧烤食品的害处

1.减少了蛋白质的利用率:烧烤过程中,会发生“梅拉德反应”。随着香味的散发,维生素遭到破坏,蛋白质发生变性,氨基酸也同样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三者的摄入。因此,吃烧烤会影响上述物质的利用度。

2.致癌:肉类中的核酸在梅拉德反应中,与大多数氨基酸在加热分解时产生基因突变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另外,在烧烤的环境中,也会有一些致癌物质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而诱发癌症。

据了解,由于肉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产生的热聚合反应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高度致癌力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有人测出,烤肉用的铁签上黏附的焦屑中的苯芘含量高达每公斤125微克。在人流高峰期,不仅危害食用者,而且危害过路人群。

诱发胃癌、肠癌

专家解释说,人们如果爱吃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

同时,烧烤食物中还存在另一种致癌物质——亚硝胺。肉串烤制前的腌制环节容易产生亚硝胺。

3与吸烟危害等同

但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历时3年的研究结果,称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经过3年的研究,日前评选并公布了十大垃圾食品,称吃烧烤等同吸烟毒性。。美国一家研究中心的报告说,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而吃烧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爱吃烧烤食品的女性高出2倍。增加患卵巢癌的危险性。烧烤食品有强“毒性”。

4.易感染寄生虫:烧烤食物外焦里嫩,有的肉里面还没有熟透,甚至还是生肉,若尚未烤熟的生肉是不合格的肉,如“米猪肉”,食者可能会感染上寄生虫,埋下了罹患脑囊虫病的隐患。

5影响青少年视力。据近年美国一项权威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过多的烧煮熏烤太过的肉食将受到寄生虫等疾病的威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造成眼睛近视。

6甚于油炸危害,比油炸食品还要垃圾。近年,烧烤食物的种类逐年扩大,安全性已是备受质疑,认为烧烤类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危害超过了油炸食品。最近美国卫生部公布了新的致癌物名单,列出高温烧烤食物。

7经过烧烤,食物的性质偏向燥热,加之多种调味品的使用,很是辛辣刺激,会大大刺激胃肠道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还会影响体质的平衡,令人“上火”。

8现代病元凶。毒性大,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郝凤桐分析说,因这类食物所含的脂肪高、热量高,而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现代病”与之有很大关系。结论不难得出,从营养、食品安全角度看,烧烤类食物都不可取。

9严重污染大气,这种由羊油滴在炭火上而产生的浓烟中,含有污染大气环境的细颗粒,对这种细颗粒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去除。严重影响环境景观和空气能见度。无照经营的街头烧烤是《食品卫生法》中明令禁止的,但大店同样问题很多室内烧烤虽有烟道但排量大,危害更重。周围居民叫苦连天。治理不可抓小放大。

10烧烤形成了畸形的消费产业,我们的环境与健康均受到伤害,除了老板们鼓了腰包。倡议大家尽量不去烧烤店消费,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与健康。

常吃豆腐的危害

豆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有不少人天天吃它,虽然吃豆腐对人体有益,但常吃豆腐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常吃豆腐的四大危害,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知识哦!

1、导致碘缺乏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的皂角甙,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

2、增加肾脏负担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

3、促使痛风发作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多吃豆腐易导致痛风发作。

4、促使动脉硬化

豆制品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它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叁酯沉积于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形成。

过量食用豆腐乳危害大

有老人听说豆腐乳能预防老年性痴呆,其实各种腐乳的营养成分相差无几。腐乳是豆类发酵制品,是通过接种霉菌后经过发酵而成。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腐乳通常可分为白、红、青三种。

豆腐乳富含植物蛋白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同时也使大豆中原本吸收

率很低的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微生物合成了维生素B12,能预防老年性痴呆。

值得注意的是腐乳发酵后含有硫化物,过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每次吃半块腐乳足矣。

另外腐乳含盐和嘌呤量普遍较高,高血压、心血管病,痛风、肾病、消化道溃疡患者宜少吃或不吃。

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的建立.doc

第5章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的建立 5.1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概述 5.1.1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建立的步骤 危害分析与HACCP计划建立的步骤包括: (1)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①食品安全小组的成立。 ②收集有关的信息。 ③编写产品描述 ④确定终产品的预期用途和消费者。 ⑤绘制产品流程图,并编制工艺描述。 (2)危害分析 ①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 ②危害评价。 ③危害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价。 ④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 ⑤填写“危害分析工作单”。 (3)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的建立。 (4)HACCP计划的建立。 ①确定关键控制点CCP的关键限值。 ②建立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 ③建立纠偏措施。 ④建立验证措施。 ⑤建立记录保持系统。 ⑥填写“HACCP计划表”。 (5)预备信息的更新。 (6)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HACCP计划的更新。 5.1.2 HACCP计划的构成 HACCP计划由下列内容构成: ①关键控制点所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②控制措施; ③关键限值; ④监视程序; ⑤关键限值超出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⑥职责和权限; ⑦监视的记录。

5.2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5.2.1食品安全小组的成立 (1)食品安全小组的任务 ①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实施、保持和更新。 ②负责制定和批准前提方案PRP。 ③进行危害分析,制定操作性前提方案OPRP,制定HACCP计划,并在必要时对它们进行修改。 ④监督实施、监控HACCP计划,并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验证。 ⑤对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对验证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⑥协助人力资源部对全体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等。 (2)食品安全小组的要求 ①食品安全小组应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应具备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能够证明人员能力(知识、经验等)的证据,如学历证明、从业经验证明、技术职称证书等,都要作为记录保存。 ②食品安全小组的知识和经验至少应覆盖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产品、过程、设备和食品安全危害。 ③食品安全小组包括企业内各个主要部门的代表,可以来自维护、生产、卫生、质量控制、食品开发、采购、运输、销售以及直接从事日常操作的人员。 ④在较大的公司,可以组成食品安全管理组并下设独立的分组管辖各产品组或车间。管理组注重于协调、组织、策划和验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分组则注重体系的实施和现场检查等执行方面的职责。 5.2.2 收集有关的信息 在进行危害分析之前,食品安全小组应收集下列信息: (1)原料、辅料、与食品接触材料的技术、质量、卫生安全标准。 (2)与本公司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与本公司产品有关的国家、行业质量标准;与本公司产品安全相关的外部文献资料,尤其是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新动向。 (3)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公司生产区域水路管网图,生产现场的人流、物流图,卫生设施配置图,生产设备分布图,卫生管理区域图,虫害防治图,工艺流程图。 (4)产品贮存设施与贮存条件;公司使用的化学品、添加剂清单及使用范围。 (5)工艺文件,卫生管理文件,化学品特性资料。 (6)公司历史上的客户投诉与食品安全事故。 5.2.3 编写产品描述 (1)原料、辅料以及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的描述 应以文件的形式对所有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的特性进行描述。 适用时,特性描述的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①化学、生物和物理特性; ②配制辅料的组成,包括添加剂和加工助剂;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培训资料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 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 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 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食品中的危害分析

食品中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是指可以引起食物不安全消费的生物的、化学的或物理的因素,也就是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的疾病或伤害的情况。 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食品本身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河豚鱼含有剧毒的河豚毒素;鲭科鱼分解产生组胺;花生黄曲霉毒素等。 (2)饮食习惯造成膳食不平衡,如高脂、高盐、高糖膳食等,与机体代谢失调等综合因素的作用,这一类主要是一些与食品营养有关的慢性病,如某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3)食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受到外界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这是最常见的食品的危害。 造成食品污染问题的原因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差,生存环境质量不高,对食品安全构成的危险因素多。例如水源污染导致食源性疾患的发生,海域的污染直接影响海产品的卫生质量,二恶英污染事件起源于垃圾焚烧等,均显示环境的生存条件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农畜业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的滥用,造成食物中农兽药残留问题突出。 第三是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超标使用,污染物、重金属超标现象经常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少数不法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的安危,在食品生产经营中掺杂使假现象屡有发生。 据了解,目前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污染:滥用农药、催熟剂、饲料添加剂等。 (2)不适当的添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造成对食品污染。 (3)非食品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对食品的污染。 (4)食品流通体系造成的微生物污染等。 除此之外,经济欺骗的制假,如用病死家禽做熟食、废油制食品、污水做豆腐等也属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需被法律制裁。 有害和不洁食品不仅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更在消费者心理上造成压力,人们由于不能保证买到的食品都是安全可靠的,从而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一节生物的危害 食品存在的危害有80-90%是属于生物性的危害。 一、生物性危害的分类及特性 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细菌病原体、病毒和寄生虫三种。 这些生物体通常随着人或原料产品进入食品企业。许多这类病原在有食物生产的环境中自然发生,通过充分加热可以杀死病原或使大多数病原失活。在分发和贮存时通过充分冷冻可以使其数量保持在最低水平。 肠道病毒可能源于食品、水或从人及动物传播而来,不同于细菌的是病毒在生活细胞之外不能繁殖。甲型肝炎病毒及诺沃克病毒是与即食食品相关的病毒危害的例子。 寄生虫大多常以动物为专性寄生,在其生命循环中也可能包括人。寄生虫感染大多与未加热的肉产品或即食制品的交叉污染有关。对于那些生

国内食品企业生产风险危害分析及其解决对策

国内食品企业生产风险危害分析及其解决对策 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危害分析是对食品的原料、生产、贮存、销售等环节产生的实际和潜在的危害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判定。食品从农田到达餐桌要经过种植或养殖、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均有可能导致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下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案例: (1)在农产品生产环节,高毒农药导致的毒豇豆;禽类养殖中加入工业用染色剂苏丹红产红心蛋;鱼类养殖中添加违禁药物或工业化工产品孔雀石绿提高其抵抗力;水产品用甲醛浸泡防腐;肉猪养殖中添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提高瘦肉率;奶牛养殖中注射雌性激素催奶; (2)在食品加工环节,在奶粉中加入淀粉等填充物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用加入三聚氰胺的鲜牛奶生产奶制品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用可致癌变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生辣椒粉等调味料;用发霉变质的粮食生产食品导致黄曲霉毒素中毒;用可至癌变的工业油将陈旧大米上光冒充新米;用工业酒精甲醇勾兑白酒造成中毒导致失明、死亡;用回收剩饭菜炼制的地沟油有致癌作用;用疫病或死畜禽肉作为食品原料导致食物中毒;在肉制品生产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导致中毒或死亡;豆奶生产因热加工不彻底,其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未灭活导致中毒,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在流通贮存环节,回收未售完的月饼提出馅料用于次年月饼生产;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重新包装以新产品出售等等。以上这些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绝大部分都是不法分子人为造成的,性质及其恶劣,成为社会经济的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针对上述实际和潜在的危害分析,在食品从农田到达餐桌的全过程,将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贮存作为三个关键控制环节,在每个环节过程中确定一至二个关键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合理的预防和控制,使食品达到卫生安全的目的。 原辅料、添加剂:好原料才能出好产品,食品加工所用原辅料、添加剂的安全是最为关键的。目前,食品加工所需原辅料均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食品添加剂符合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要求。如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劣质原辅料或非食用原料,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那么,产品必定不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甚至会导致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使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因此,质监部门不仅要使生产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意识,而且还要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产品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 热加工和杀菌:在食品加工中,一般都要经过热加工或杀菌工序,其目的是减少或杀死

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第2章食品安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安全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 食品安全危害可以分为三类,即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化学性危害:指食用后引起急性中毒或慢性积累性伤害的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毒素类(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等)。 物理性危害:指食用后可能导致物理性伤害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碎片、石块等。 需注意的是,危害仅仅指食品中能够引起人类致病或伤害的因素。食品中出现昆虫、头发、污物或发生腐败,存在经济欺诈行为或违反食品标准等情况,虽然不符合要求,但是只要这些缺陷没有直接影响到食品的安全,一般不将其纳入HACCP计划。 2.1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是指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食品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指有害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食物中的生物性危害有可能来源于原料,也有可能来自于食品的加工过程。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主要指微生物危害)按生物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细菌性危害:包括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及其毒素造成的危害。 (2)病毒性危害:包括甲型肝炎病毒、诺瓦克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危害。 (3)寄生虫危害:包括原生动物(如鞭毛虫等)和绦虫(如牛猪绦虫和某些吸虫、线虫等)造成的危害。 (4)真菌性(霉菌、酵母)危害:包括真菌及其毒素和有毒蘑菇造成的危害。 一般而言,霉菌和酵母不会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某些霉菌、藻类能产生有害毒素,但通常将这类毒素纳入化学危害的范畴),所以本节只讨论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食品生物危害以及其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按引起疾病的严重性,将生物性危害分为三类: (1)严重危害: 肉毒杆菌A、B、E、F; 痢疾志贺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 副伤寒沙门氏菌; 流产布鲁氏菌; 猪布氏杆菌; 创伤弧菌; 猪绦虫; 旋毛虫。 (2)中等危害,但是具有广泛传播性,且对某些敏感性体质的人或患并发症的病人具有严重危害: 沙氏门菌; 单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及食物中毒预防-精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系。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种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一、关键概念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二、细菌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大多数的细菌在5-60℃能够很好地生长繁殖,因此这个温度范围被称为“危险温度带”。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危害分析、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 一、 食品安全危害定义: 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 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 化学或物理的因素 或食品存在状况。 二、 危害的描述 对 1?于危害的描述是基于以下标准之上的: 1. 消费者自身的风险相关因素,如年龄和健康状况; 2. 食品原料的相关风险状况; 3. 产品加工过程中及其对危害的影响; 4. 产品加工后重新被污染的可能性; 5. 在流通和消费者处理过程中产品不当处理的可能性; 6. 在最后的制备过程中消费者的识别、清除或者破坏危害因子的能力。 二、食品中存在的危害 1. 生物性危害 2. 化学性危害 3. 物理性危害 4. 食品过敏的危害 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6. 食品包装污染的危害 7.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四、车间需要关注的食品安全危害和预防措施 1 、生物危害: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 菌、酵母菌、肝炎 病毒、

结核杆菌、寄生虫、苍蝇、蟑螂、蚂蚁、飞蛾、老鼠、麻雀等。 生物危害预防措施:防止食品原料和包装受到污染;加强加工、贮存、运输等过程的卫 生管理;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和消毒效果验证;加强员工个人卫生管理和健康管理;防止 二次污染和交叉污染;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条件(如适当的温度控制);防止毒素的形成 (如黄曲霉毒素的形成);必要的杀菌措施;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 2、化学危害:清洗液、稀释液、油墨、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液、液体去菌洗手液、洗衣粉、机油等。其他化学危害包括:黄曲霉毒素(原料受潮发霉产生)、人为有意投入的化学物质(毒品等)、偶然引入的化学物质(蟑螂药、蚂蚁药、老鼠药等)。 化学危害预防措施:加强化学品的贮存管理、使用管理、标签标识管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 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要求;加强仓储管理和提供适宜的仓储条件;系统有效 的安保措施;严格管理虫鼠害消杀过程的用药。 3、物理危害:线头、胶条、胶袋、纸屑、头发、铁钉铁丝、金属屑、木屑、戒子、耳 钉、项链、石头、玻璃、牙齿等。 物理危害预防措施: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 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采取设置筛网、金属检查器、捕集器、磁铁、挑选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五、风险评估的办法定义: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的主要作用: 1、认识风险及其对目标的潜在影响; 2、为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 3、增加风险的理解,以利于风险应对策略的正确选择; 4、识别那些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系统和组织的薄弱环节; 5、沟通风险和不确定性;

食品安全危害种类

食品安全危害种类 美国食品微生物标准国家顾问委员会(NACMCF)将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 Hazard)或危害(Hazard)定义为任何能导致消费者健康问题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 第一节生物性危害 一、细菌危害 细菌危害能导致食品感染或食品中毒。食品感染通常指消费者因摄取了一定数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它们在机体中增殖或其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疾病。食品中毒措消费者因摄取了某些细菌在食品中增殖时所产生和分泌的毒素而导致疾病。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 二、病毒危害 目前,已经发现150多种病毒,这种呈非生命体的致病因子可以说无处不在。病毒自身不能繁殖,个体小,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病毒外膜为蛋白质,内部为核酸。 病毒感染剂量低,在环境中易存活,与表征性细菌的相关性不明显。虽然多数病毒不耐热,但也存在一些非常耐热、不易被破坏的病毒。病毒只对特定动物的特定细胞产生感染作用,因此,食品安全控制过程中只需考虑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诺沃克病毒、疯牛病病毒、口蹄疫病毒。 三、寄生虫危害 寄生虫是需要有寄主才能存活的生物,生活在寄主体表或其体内。世界上存在几千种寄生虫,只有约20%的寄生虫能在食物或水中生存,目前所知的通过食品感染人类的寄生虫不到100种。 (一)畜肉中常见寄生虫 囊尾蚴、旋毛虫、肝片形吸虫、弓形体 (二)鱼贝类中常见寄生虫 华枝睾吸虫、阔节裂头线虫、猫后睾吸虫 (三)其他食品的寄生虫污染 1. 蔬菜瓜果导致的蛔虫病 2. 水生植物(菱角、茭白、荸荠)表面的姜片虫 第二节食品中的化学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一千多万种的化学物质,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大约有几十万种,其中绝大多数化学物质对人体有潜在毒性,尤其是对人体的长期毒性作用我们并没有完全了解。 化学污染可能发生在食物链——食品原料生产(种植或养殖)、加工、贮藏、运输、消费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根据食品中化学危害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

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第11章食品中的有害成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硫代氰酸;异硫氰酸;过硫氰酸 2 水;异硫氰酸酯;远高 3 配基;配糖体;有机酸;甾体皂素;三萜类皂素 4 冷血;高等 5 细菌;真菌;蛇毒;昆虫毒 6 微囊藻属;鱼腥藻属;颤藻属;念珠藻属 7 生物;四氢嘌呤;四氢嘌呤 8 赤潮;西加;刺尾鱼;鹦嘴鱼 9 脂溶性;聚醚;大环内酯 10 氨基环醇;环己醇;糖苷键;氨基糖;中性糖 11 对位硝基苯基;丙二醇;二氯乙酰氨基 12 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13 尿道结石;必需的矿质元素 14 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酚酸类 15 有毒成分;有害成分;抗营养素 16 内源性有毒;外源性;新产生的17 单糖;氨基酸;低级脂肪酸;无抗原活性 18 卵清;伴清;卵黏 19 部分凝集素;全凝集素;嵌合凝集素;超凝集素 20 海葵;芋螺;蓝藻 二、选择题

1A;2C;3C;4D; 5B; 6A; 7C; 8D; 9A; 10C;11B;12C;13C;14C;15B;16A;17B;18A;19D; 20A 三、名词解释 1 过敏源 过敏源是指存在于食品中可以引发人体对食品过敏的免疫反应的物质。 2 有害糖苷类 有害糖苷类又称生氰配糖体类,它是由葡萄糖、鼠李糖等为配基所结合的一类具有药理性能或有毒性能的各种糖苷类化合物。 3 外源凝集素 外源凝集素又称植物性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类可使红细胞凝集的非免疫来源的多价糖结合蛋白或蛋白质,能选择性凝集人血中红细胞。 4 皂素 皂素是一类结构较为复杂的成分,由皂苷和糖、糖醛酸或其他有机酸所组成。 大多数的皂素是白色无定型的粉末,味苦而辛辣,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易溶于含水的极性溶剂。 5 有害成分 指这类成分含量超标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321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风险分析包括三个部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与风险情况交流。 1.定义 根据CAC工作程序手册(1997年,第10版),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定义如下,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分析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理论体系,因此有关术语及其定义也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危害(hazard):食品中可能导致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生物、化学、或者物理因素或状态。 风险(risk):一种健康不良效果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效果严重程度的函数,这种效果是由食品中的一种危害所引起的。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包含三个部分的一个过程,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情况交流。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包含下列步骤的过程:(ⅰ)危害识别,(ⅱ)危害

食品安全危害

I. 生物危害 多数食品的生产中存在一种或几种生物危害的风险,它可能来自原料,也可能由于恶劣的仓储条件或者生产中的后污染。HACCP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这些危害。生物危害可以划分为“宏观生物危害”-人们可以看到的生物,或者“微生物危害”-人们看不到的生物。 宏观生物——人们在食用被感染动物(如牛,山羊,猪,野味和鱼)肉的时候,寄生虫(parasitic worm)的蚴,包括扁形虫(flatworm)(例如,弧状绦虫(Taenia saginate)-牛肉绦虫(beef tapeworm)),绦虫(tapeworm)(例如,粒样包虫(Echinococcos granulosus)-包虫(hydatids)),和吸虫(flukes)(例如,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山羊肝吸虫(sheep liver fluke))可以传染人体。被污染的水和人类的粪便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一经入侵到人体内,这些寄生虫可以生存数年。 微生物危害是看不见的危害。这些食品病原微生物可以导致人类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疾病。这些疾病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生物体侵入人体组织,也可能是由于人体吸收了生物体产生的毒素。 生物危害可以再细分为五类: ?细菌 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产气荚膜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肉毒素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李斯特氏单核细胞增生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枯草杆菌(Bacillus cereus) ?病毒 例如,甲肝病毒(Hepatitus A),轮状病毒(Rotavirus) ?真菌 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镰胞霉(Fusarium sp.) ?寄生虫 例如,原生生物(Protozoa)(蓝氏甲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藻类 例如,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绿蓝藻(blue-green algae),金褐藻(golden-brown algae) 本章中,要区分“食物源性传染”(foodborne infection)和“食物源性中毒”(foodborne intoxication)的概念,以及“孢子形成菌”(sporeformer)和“植物性病原微生物”(vegetativ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影响生物危害发生的因素: 细菌的种类很多。“好”细菌用于干酪,酸奶,啤酒和葡萄酒的生产。然而,当其他的一些细菌的数目很多或者它们有产生毒素的能力时,则会产生危害。有危害的细菌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破伤风(tetanus),肺炎(pneumonia),扁桃体炎(tonsillitis),脑膜炎(meningitis)和疖(boil)等。 多数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少量的细菌能够通过产生孢子繁殖,这些孢子可以在其他细菌细胞不适合的环境中生存。当孢子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细胞,并且开始裂殖。 下面列出影响微生物危害产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控制措施的结合就可以控制生物危害。 内部因素:

五毛食品的危害

五毛食品的危害 在食品批发市场及农村学校周边,常见一些单价低于1元的食品在售,并被人们称作“五毛食品”。 一些食品外包装上印着烤鱼片、鱼酷、牛肉卷等,从配料上看,基本都是小麦粉、食用盐,再加上辣椒、香料等成分,并没有宣传中的牛肉、鱼肉等。 最为严重的问题则是添加剂“任性”添加。除了面粉、食用油和辣椒,这些食品大量使用各类调味料和添加剂,完全是人为操作,“想调什么口味就调什么口味,跟着感觉走”。在一款名为鱼酷的产品外包装上,可以看到,配料依次是小麦粉、色拉油、加碘食盐等9项,而添加剂有20多种,涉及增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光甜味剂就多达7种。 很多“五毛食品”使用各类调味料和添加剂,虽然食品中每一种添加剂或许都没有超标,但是这些添加剂集中在一起就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现在的孩子,每天要吃好几种零食,这些零食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由于存在添加剂叠加等问题,也可能给孩子带来潜在的健康隐患。 “五毛食品”食品包装袋上没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或印有虚假编号,则此食品为假冒伪劣产品。尽管不少伪名牌类“五

毛食品”包装袋上印有配料、联系电话、厂家名称、厂址和QS标志,有些零食只有QS标志但没有认证编号,QS标志号码无从查询,存在着很大的食用安全隐患。 “五毛食品”中的糖果颜色鲜艳,基本上可以断定添加的是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等。合成色素属于偶氮类化合物,在人体内积累具有诱发病变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造成重金属超标。长期过度食用甜味剂超标的食品,危害人体肝脏及神经系统,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小孩危害更明显。 “五毛食品”大量使用调味剂。调味剂食用过多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还容易造成饱胀感,影响儿童正常进餐摄取营养。一些农村孩子患高血压的概率要高于城市,主要是因为孩子吃了太多重口味的食物后对盐的摄入增加。 总之,“五毛食品”严重危害儿童健康,需要监管部门、家长、学校等各方高度重视。

危害分析

危害分析 1、所谓危害评估就是对识别出来的食品危害是否构成显著危害进行评价。事实上,HACCP体系并不是要控制所有的食品危害,只是控制显著危害。显著危害控制住了,也就降低了食品危害风险系数。 2、哪些危害是显著危害?显著危害应当是来源于危害分析所发现的潜在危害,但只有那些同时具备发生的可能性和对消费者健康风险的严重性两个特性的潜在危害才会构成显著危害。一般应从两个方面来确定:一是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性),二是一旦控制不当会给人们带来不可接受的健康损害(严重性)。在实践中,一般是根据工作经验、流行病学数据、客户投诉及现有的技术资料、信息来评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用政府部门、权威研究机构向社会公布的风险分析资料、信息来判定危害的严重程度。 3、评估食品生产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必须把发现的潜在危害放在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去评价。因为认识食品生产中存在的潜在危害,是通过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来发现在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但是评估所发现的潜在危害的显著性时,就必须考虑生产流程的前后环节对所发现的潜在危害的影响和作用。孤立地分析各个工艺环节潜在危害的显著性,容易造成很多实际可被控制的潜在危害被判断为显著危害,继而设立数量众多的关键控制点来控制那些所谓的“显著危害”。 4、关键控制点(CCP)控制的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显著危害,但显著危害的引入点不一定是关键控制点(CCP),例如:在生产单冻虾仁的过程中,原料虾有可能带有细菌性病原体,它是一种显著危害,原料虾收购是细菌性病原体的引入点,但该点并不是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在虾的蒸煮阶段,通过蒸煮可以把细菌性

病原体杀死。

食品危害简介(食品三类危害)

食品危害简介SHANGHAI QIYE ZIXUN

食品危害简介 一、 HACCP的概念 HACCP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是用来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一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体系。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二、HACCP的特点 涉及从水中至餐桌、从养殖场到餐桌(STABLE TO TABLE )全过程安全卫生预防体系。 建立在GMP、SSOP基础之上的安全卫生预防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 具有科学性,高效性,可操作性,易验证性。不是零风险,不能完全保证消灭所有的危害。 三、HACCP 的起源发展 (一)创立阶段(60年代-91年) 60 代初美国Pillsbury公司应用于航空食品的生产 1971年美国Pillsbury公司公开提出HACCP 1972年美国 FDA 开始培训有关人员 1974年美国 FDA 将HACCP 原理应用于低酸罐头生产 1985年美国科学院NAS 评价并宣布采用 HACCP 1987年美国成立食品微生物基准咨询委员会NACMCF 1992年 NACMCF 采纳了HACCP 原理 1993年 FAO/WHO 食品法典委员会批准《HACCP 体系应用准则》 1997年 FAO/WHO 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HACCP 体系应用准则》 (二)应用阶段 1 、FAO/WHO (食品法典委员会) 2、欧盟 94/356/EC 决议 3、美国 FDA PART123法规 PART120 法规 USDA 禽肉法规 4、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新加坡 5、中国

四、HACCP七项原理 1、进行危害分析和提出预防措施(Conduct Hazard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2、确定关键控制点(Identify Critical Control Point) 3、建立关键界限(Establish Critical Limits) 4、关键控制点的监控(CCP Monitoring) 5、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s) 6、记录保持程序(Record-keeping Procedures) 7、验证程序(Verification Procedures) 五、食品中的危害 5.1 危害的定义: 食品供人类消费时引起损伤或致病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的特性。 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 化学的: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添加的化学物-食品添加剂、外来或偶然添加的化学物质。物理的:玻璃、金属等 损伤:口腔出血 致病:食源性疾病和中毒 5.2 食品中的危害生物学的危害 5.2.1 生物学的危害 生物学的危害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但和食品有关主要是细菌。现重点介绍和食品加工、控制、检验有关的微生物特性。 1)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关于微生物的概念、分类、生长繁殖、抵抗力、致病性以及消毒方法等基础知识不需再介绍了。要强调说明的是微生物分布广泛,绝大多数为非致病性的,而且许多是人体有利或必需的,如三株口服液(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只有少数是条件致病性,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控制这些危害。致病的方式一般是病原体侵入机体引起发病,更为常见的是病原体产生毒素(如肠毒素、肉毒梭菌毒素)和代谢分解产物(组胺)发病。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应对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王大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9.09.21 CNCA 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剖析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三、应对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四、讨论五、结语提纲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剖析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食源性疾病被公认为是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其他国家一样,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仍是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主要问题。但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多起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们隐约感觉到,我们当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以往不同。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剖析2003年,敌敌畏火腿事件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大头娃娃”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2006年,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2007年,输美宠物饲料三聚氰胺事件2007年,全国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重视,措施严厉,投入空前,调动了可调动的行政资源对食品安全进行整治。)2008年2月,输日“毒饺子”事件;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因奶粉事件2200万儿童进行检查,患儿近30万,5万多人住院)2009年4月,乳品又被查出违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粉。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剖析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食品卫生控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出台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大大提高,食品出口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有关主管部门逐年加大监管力度,2007年还开展了空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但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及后续事件表明,这次是“重拳之下,事故频发” 。我们的监管为什么失效?当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不同?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国际上的事件大多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卫生控制不当和环境污染等所致。而我国近年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为事件。这些因人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现行基于控制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体系和方法不足以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因此造成“监管失效”(监管缺失)。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 1.传统与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区别:传统食品安全问题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种类由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引入的微生物、化学和物理异物污染等,不能完全避免,但可预测、预防或将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人为、蓄意、恶意添加的有毒有害物质,传统管理上不可预测和预防出现特点多在个别行业、个别商品和个别批次产品中出现往往带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全行业的特点存在范围各国普遍存在中国发展阶段特有本质原因过失诚信和道德缺失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企业追求不正当商业利益,采用一切可能手段降低成本形成“行业潜规则”;(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同行产品进行人为破坏等恶性商业竞争行为;员工抱怨社会“不公”或劳资关系紧张等原因恶意报复,污染食品;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矛盾的激化,人为制造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2.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产生原因(4个方面) A. B. C. D. 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3.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A.不可预测性经过长期实践,传统的食品安全危害可通过分析产品类型和生产加工过程进行预测,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将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这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控制方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应用的原理。食品遭到人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其起因、时间、地点、方式、污染物质和危害程度等往往是事先没有被认识又很难预见到的。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3.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由于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难于预见,现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频频失效,应对多是亡羊补牢,这是我们搞了那么多行动,采取了那么多措施,而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从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多年的同志感叹,干了几十年食品安全工作,现在不知道怎么干了。 B.防控的艰巨性https://www.doczj.com/doc/371360546.html, CNCA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3.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餐饮食品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本章的内容包括: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二:化学性危害 ●危害因素之三:物理性危害 学完本章后您应能 ●辨别食物中的三类危害因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了解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常见预防措施 ●了解餐饮业主要的化学性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不安全的食品之所以危害人体健康,是因为其中含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在餐饮食品中,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生物性危害: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霉菌等各种微生物。 2、化学性危害:包括食品中本身含有和受到污染。 —食品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鱼、高组胺鱼、四季豆、生豆浆和部分野蘑菇等。 —食品受到有毒物质污染,如违禁或超量使用的农药、兽药(如瘦肉精)、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残留及贝类毒素、雪卡毒素等。 3、物理性危害:主要为各类异物,如玻璃、碎石、铁丝、头发等。 危害因素之一:生物性危害 1、食品的感官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受到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2、致病微生物是食品中毒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餐饮业应重点控制的危害。 3、冷冻、冷藏可使大多数细菌休眠,但不能杀死它们,所以记住冰箱可不是绝对保险的! 4、高温烧煮一定时间会杀死绝大部分细菌,所以烧熟煮透才是防止细菌繁殖的最好方 法! 5、时间和温度是影响食品中细菌生长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大部分餐饮食品中能够最经常 运用的控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 生物性危害由各类致病微生物(或称病原微生物)导致,这类危害是引起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一)细菌和病原菌 1、细菌可以在食品中存活和繁殖。 2、致病性细菌通常称之为病原菌或致病菌,是导致大多数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目前餐 饮业食物中毒中的80%以上是由它们引起。 3、有些细菌会使食品腐败变质,但很少使人得病;而大部分的致病菌并不会引起食品的 感官变化。 4、直接入口的食品中带有病原菌,可能是由于加工时未彻底去除,但更多的是由于受到 污染所致,污染通常可来自于生的食物、操作环境、人和动物等。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以下各种条件: 1、营养 细菌生长需要营养物质,畜禽肉、水产品、禽蛋、奶类、米饭、豆类等都是细菌易于生长繁殖的食物。 2、温度

食品安全危害

I. II. III.生物危害 多数食品的生产中存在一种或几种生物危害的风险,它可能来自原料,也可能由于恶劣的仓储条件或者生产中的后污染。HACCP计划的目的是控制这些危害。生物危害可以划分为“宏观生物危害”-人们可以看到的生物,或者“微生物危害”-人们看不到的生物。 宏观生物——人们在食用被感染动物(如牛,山羊,猪,野味和鱼)肉的时候,寄生虫(parasitic worm)的蚴,包括扁形虫(flatworm)(例如,弧状绦虫(Taenia saginate)-牛肉绦虫(beef tapeworm)),绦虫(tapeworm)(例如,粒样包虫(Echinococcos granulosus)-包虫(hydatids)),和吸虫(flukes)(例如,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山羊肝吸虫(sheep liver fluke))可以传染人体。被污染的水和人类的粪便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一经入侵到人体内,这些寄生虫可以生存数年。 微生物危害是看不见的危害。这些食品病原微生物可以导致人类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疾病。这些疾病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生物体侵入人体组织,也可能是由于人体吸收了生物体产生的毒素。 生物危害可以再细分为五类: 细菌 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产气荚膜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肉毒素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李斯特氏单核细胞增生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枯草杆菌(Bacillus cereus) 病毒 例如,甲肝病毒(Hepatitus A),轮状病毒(Rotavirus) 真菌 例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镰胞霉(Fusarium sp.) 寄生虫 例如,原生生物(Protozoa)(蓝氏甲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藻类 例如,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绿蓝藻(blue-green algae),金褐藻(golden-brown algae) 本章中,要区分“食物源性传染”(foodborne infection)和“食物源性中毒”(foodborne intoxication)的概念,以及“孢子形成菌”(sporeformer)和“植物性病原微生物”(vegetativ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影响生物危害发生的因素: 细菌的种类很多。“好”细菌用于干酪,酸奶,啤酒和葡萄酒的生产。然而,当其他的一些细菌的数目很多或者它们有产生毒素的能力时,则会产生危害。有危害的细菌会导致一些疾病,如破伤风(tetanus),肺炎(pneumonia),扁桃体炎(tonsillitis),脑膜炎(meningitis)和疖(boil)等。 多数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少量的细菌能够通过产生孢子繁殖,这些孢子可以在其他细菌细胞不适合的环境中生存。当孢子遇到适合的环境,就会成长为一个正常的细胞,并且开始裂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