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王强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王强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王强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王强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王强

发表时间:2018-12-20T15:47:15.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王强

[导读] 未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将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那么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地铁轨道运输已成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轨道交通容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本文就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改进策略

前言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来到了大繁荣的时期,所有城市都在完善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体系。目前,多因素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它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挤。当然,不断改善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但轨道运输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未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将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那么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1停站作业的时间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开通地铁运输路线,扩大地铁建设范围,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停站时间设置不合理是许多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运输当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铁停站时间受到时间设置、流程优化以及乘客秩序、操作环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运能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也无法有效提升。部分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的时间里,往往会出现地铁实际的停站时间远远超出规定时间,因为乘客太多而致使屏蔽门不能正常关闭的现象也经常可以见到,屏蔽门开关次数过多比如会导致停站时间的增加。另外,当地铁里的乘客数量已经到了所能容纳的最高值时,一旦到达站点还是需要将屏蔽门打开且停靠一定时间,大大降低了地铁的周转效率,地铁轨道的运输能力也因此有所下降。

1.2换乘位置不方便

一些城市的地铁交通网络类型为n条线路,但换乘点却是n一1个,属于树状结构,这是一种连通性非常差的换乘结构,2条线路之间往往需要换乘2次才能实现互通。另外,这种结构还会导致线路上的客流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的换乘乘客不得不累积在同一条线路的2个换乘点,导致换乘站人数量过多但其他位置的客流量则比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线路行车组织的难度。

1.3地铁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当前的城市地铁运行过程当中,折返能力是对地铁轨道运输能力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我们在建设地铁设施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城市土地的制约,继而导致地铁数量不够充足,这个时候就可通过增加设备系统能力以及上线地铁数量来缩短正线形成间隔时间。不过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城市而言,其地下建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线路也很难再更改,致使全线通过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线路能力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

1.4缺少市郊间的线路

目前有些城市采用了放射网状结构类型的地铁交通网络结构。成都的地铁就是这种结构,这是一种径向线多且相互交叉成三角形的网络结构。这种线路虽然解决了网络连通性差、乘客换乘不便的问题,也使得市区的经济辐射距离较远,但由于这种结构的线路深入市郊很长,因此市郊之间的联系必须到达市中心去进行换乘,导致乘客多走了许多路。使得轨道的运输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如公交等交通工具来的便捷。

1.5行车交路的不合理

列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称之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交路。列车交路计划规定列车运行区段、拆返车站以及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如若出现行车交路的不合理,则会使得列车的输送能力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运输成本,严重影响了地铁轨道的运输能力。

2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策略

2.1合理设计路线

影响城市地铁运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便是城市轨道路线的设计不合理。为了确保乘客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地铁乘坐体验,为所有乘客提供满意的乘坐需求。地铁网络设计就必须考虑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距离与通达质量。另外换乘位置、换乘条件、人流量等因素都是地铁网络设计前所需着重考虑的。根据经验放射环形网络结构是一种优势显著的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包含了所有放射网状结构线路的优点,能够实现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便捷换乘与直达体验,提高了路线连通性。另外这种线路的城市覆盖面广,也能够提高城市内部不同区间的交通和沟通能力。只有当城市轨道线路达到了全方位覆盖,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乘车体验,享受地铁乘坐过程,提高地铁运输能力。

2.2改变折返方式

地铁设计时要求对地铁的折返线路进行提前规划,地铁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远期运输要求来强化配线的设置,从而满足线路折返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站后折返的折返能力要比站前折返的折返能力高,因此,使用站后折返能够有效促进车站折返能力的提升。针对一些无法实现站后折返的城市来说,还可以考虑改建折返站的方式,在车站后方增加折返线和相关渡线,从而满足站后折返的条件。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缩短系统转换时间、减少停站时间、提高地铁过岔的速度等手段来促进折返站折返能力的提升。

2.3合理安排行车

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存在客流量不均的问题,客流量不均必然会导致地铁运输压力增加,不利于地铁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发展。为此地铁系统在安排行车时,必须考虑折返站、通过、列车配置、客流量等问题。根据不同车站的折返与通过需求,安排行车次数。另外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系统也可以采取安排大小交路与车次合理处理的方式。即通过大小交路方式,减少单线乘客压力过大对地铁运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